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本制度旨在规范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管理,确保环境保护设施的有效运行,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环境保护设施的单位和个人。
二、运行管理责任1. 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管理由设施使用单位负责。
设施使用单位应明确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管理责任,并委派专人负责环境保护设施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
2. 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接受培训,不得从事与其工作职责无关的其他工作。
三、设施运行管理流程1. 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
2. 定期维护工作应包括设备检查、清洁、润滑、排除故障等,并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和维修。
3. 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情况应进行记录,包括设施的运行时间、运行状态、维护记录等。
设施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设施档案。
四、设备安全管理1. 设施使用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对环境保护设施进行安全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2. 设施使用单位应组织对设施运行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关的安全操作知识和技能。
3. 设施使用单位应定期对设施进行安全巡检,发现安全隐患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记录巡检情况和处理结果。
五、应急预案管理1. 设施使用单位应制定环境保护设施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2. 应急预案中应包括应急措施、责任分工、救援方法等内容,详细规定各岗位人员的任务和职责,并制定应急演练计划。
六、设施效能评估1. 设施使用单位应定期对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以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2. 效能评估的方法和标准应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设施运行管理人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七、违规处理1. 如发现设施运行管理人员存在违反相关管理制度和规定的行为,应立即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
2. 对于严重违规行为,设施使用单位有权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

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
一、各检验室和检测现场的设施按检验标准、规范、方法的要求,建立满足检验工作的环境条件;
二、工作室面积满足工作需要,清洁整齐,无与检测工作无关的物品。
三、对影响误差较大的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等实施连续监控,建立温度/湿度记录,由检测人员填写在计量检测、校准原始记录内;
四、坚持检验场所的环境维护,检验工作开始前应调试环境控制设施,当各设施运转正常并达到检测要求时,方能开始工作,并做好记录;
五、计量人员要对温、湿度有要求的测量装置定期校准或检定并贴状态标识;
六、计量管理员不定期检查检测人员对环境实施保持和记录情况。
024实验室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

024实验室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实验室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室的科研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为了确保实验室环境和设施的良好管理,提高实验室运作效率,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个实验室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的详细介绍。
一、实验室环境条件管理1.实验室布局及装修实验室的布局应符合实验流程,各功能区域之间应合理设置通道,确保实验操作顺畅便利。
实验室内墙壁、地面、天花板等应采用抗腐蚀、易清洁的材料,保持实验室的干净整洁。
2.温度和湿度控制实验室内应配备空调设备,确保恒温、恒湿环境。
温湿度应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调整,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3.通风排气实验室内应设有良好的通风排气系统,确保实验室空气清新。
有毒气体实验应设专门排气系统,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
4.光照条件实验室内应保持适宜的光照条件,根据实验需要配置照明设备,确保实验操作的正常进行。
5.噪音控制实验室内应合理设置设备和仪器,减少噪音污染,为实验人员提供安静的工作环境。
6.废弃物处理实验室内产生的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妥善处理,确保实验室环境的整洁卫生。
1.实验室设备采购管理实验室设备的采购应根据实验需求制定设备清单,经过多方比较选定合适的设备供应商,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服务。
2.实验室设备维护管理实验室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设备维修时应有专业人员进行,避免设备损坏或操作不当导致危险。
3.实验室仪器使用管理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应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使用,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实验人员使用仪器前应进行培训,掌握操作要领。
4.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实验人员的安全责任和措施。
实验人员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具,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
5.实验室设施维护管理实验室设施如水电气等应定期检查,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转,及时排除故障隐患。
遇到设施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维修人员处理。
024 实验室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

《实验室湿温度记录表》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文件会签单
修改内容:
修改履历版本修订日期修订原因及内容摘要修订人
是否需要会签与分发:□是□否
会签部门
会签者
分发份数
会签部门
会签者
分发份数
□营业开发部
□生产部
□管理部
编写或修订者/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目的
对实验室校准环境条件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因环境所带来的计量误差。
2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环境条件及设施的控制。
3内容
3.1本公司实验室在建筑施工时,已考虑室内的噪音、防震、防尘、防腐蚀、防磁与屏蔽等方面满足计量环境条件,实验室配置温、湿度表及柜式空调,确保校准环境条件符合相关检定规程要求。
3.2温、湿度表送外校准,确保环境要求监控的准确性。
3.3每日进行校准工作前,先按检定规程要求调节好空调相关温、湿度,记录相关温、湿度达到检定规程后方可执行相关校验工作。
3.4按空调保养要求对空调设施进行保养。
3.5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吃零食和存放食物等。
3.6进入计量校准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着拖鞋及工作服,外来人员进行计量校准室必须穿着鞋套。
3.7实验室人员在进行检验或检定、调修或试验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定。
3.8实验室人员在进行高温、高压、带电场合时,须有两人以上在场方许操作。发现不安全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及时报告有关领导,排除不安全等异常情况后方可继续操作。
3.9实验室应认真做好防盗、防火工作,经常检查公共安全防范设施是否完好可靠,下班时关好门窗、水电等。
3.10非实验室人员未经同意不得进入室内,经同意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应有实验室人员陪同,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定,严禁乱摸乱动室内仪器设备及其他各项设施。
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

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一、实验的温度、湿度、洁净度、振动、电磁干扰、辐射、照明、供电等环境条件应当满足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
二、检定员每次实验前都应对各项参数进行核对,如有参数超标,则不得进行实验,保证试验设备、人员的安全性,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三、检定员应当根据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配置必要的设施和监控设施,并保证监控设施(如温度计、湿度仪)在有效期内。
四、检定员应对每次实验时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检测和记录。
五、应定期对空调、加湿器等保证环境条件的设备进行检查、保养。
六、应当对检定或校准工作场所内互不相容的区域进行有效隔离,防止相互影响。
计量标准使用维护管理制度一、计量标准的使用1、计量标准及配套设备从购进之日起,由保管人员验收做好台帐记录,主要附件必须填写清楚,并统一登记、造册、编号。
2、计量标准及配套设备,均由各专业负责人维护保管,并建立技术档案,人员变更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4、计量标准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必须严格按规定送检,超周期或不合格的计量标准不得使用。
5、每套计量标准必须编制正确规范的量值传递系统图和操作规程,使用计量标准检定时,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及操作规程进行。
6、使用要合理。
不能用高精度的计量器具测量低精度工件,更不能用低精度计量器具测量高精度工件。
专用检具不能作他用。
7、使用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校对“0”位,擦净油污等。
使用中要文明操作,轻拿轻放,放置平稳,更不能将计量标准作其他工具使用。
用后要对计量标准作必要的保养。
8、计量标准领用时手续要齐全,用途要明确,不得转借他人或自行调换使用。
二、计量标准的维护1、使用者发现计量标准有失准的情况,应及时报送标准室负责人处理,严禁自行乱拆乱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使用后的计量标准,要洗擦干净,作必要的技术保养,有包装盒的应放入包装盒内,达到防潮、防锈、防腐蚀。
3、长期不用的计量标准要定期进行保养,如通电、上防锈油等,保证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
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

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1.目的为使检定站设施和环境条件满足标准和仪器使用的要求,确保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检定站设施和环境条件的监测、控制、记录和管理。
3.职责3.1技术负责人负责建立检定、校准和检测、物品保管和消耗品贮存环境的控制目标,并规划和落实所需设施备的配备。
3.2办公室负责按规划和需求购置各种环境监控设备,负责维护水、电、恒温、采暖环境等基础设施,保障其安全运行。
3.3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检验室的设施和环境的监控,并做好、记录。
4.工作程序4.1监控设备的配置4.1.1检定站应具有符合健康和安全要求的照明和通风,避免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
备有环境条件监测设施,如温度计、湿度计、大气压力表等。
检验室负责人提出环境监控设备的配置要求,交由技术负责人审批并责成办公室制定采购计划。
4.1. 2采购、验收和安装环境监控设备应执行《仪器设备维护与管理程序》的相关要求。
使用前应由仪器设备保管人按照《仪器设备维护与管理程序》要求安排检定/校准。
合格后粘贴标识投入使用。
4.1. 3仪器设备保管人应将这些用于环境监测的设备编入本检定站的量值溯源计划,执行周期检定或校准。
检定/校准应执行《量值溯源程序》。
对检定/校准机构的资质要求应执行《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程序》中的相关要求。
4. 2相互影响环境的隔离4.2.1当相邻区域对检定、校准和检测产生干扰或影响时,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实施隔离后仍达不到要求,则应报技术负责人进行协调,予以合理安排。
4.2.2实验室内的仪器布置在遵循不能相互影响的同时还应考虑使用的方便性。
如二者不能兼顾,则应规定在时间上采取有效的隔离。
4.3 检定、校准和检测中对环境的监控4.3.1检定、校准和检测人员应在整个检定、校准和检测期间监控环境参数,避免环境条件发生偏离后给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造成不良影响。
当发现偏离时,应立即停止检定、校准和检测活动,查找原因。
2023年环保设施运行与管理制度范本

2023年环保设施运行与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随着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日益加剧,人们对环保设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与管理,制定本制度范本是必要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环保设施的运行与管理,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运行管理责任部门1. 环保设施的运行与管理责任部门由环保局牵头组成,各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均需积极参与和支持。
2. 环保设施运行与管理责任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环保设施运行与管理的具体细则,进行环保设施的巡查和监督,及时处理环保设施的故障和问题。
三、环保设施的运行与管理要求1. 设备维护与检修(1)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2)建立设备台账,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记录和维护人员的相关信息。
(3)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清洁和润滑,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2. 安全管理(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工作岗位的责任和任务。
(2)组织定期的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3)定期检查安全设备的功能完好性,并及时修复和更换不符合要求的设备。
3. 环境保护(1)减少环保设施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废气、废水、废物等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2)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环保设施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并记录监测数据。
(3)定期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4. 资源利用(1)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浪费。
(2)建立节约用水用电制度,培养员工的节约意识,减少不必要的用水和用电行为。
四、运行管理制度流程图[图]五、违反制度的处理措施1. 对于违反制度的责任人员,根据违规情况轻重,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罚款等。
2. 对严重违规的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六、制度的监督与改进1. 环保部门对环保设施的运行与管理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鼓励公众参与环保设施的监督工作,对存在问题的环保设施进行举报。
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

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篇一:4.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1、计量检定室是保存使用测量标准进行量值溯源的工作室,其温度、温度变化率、湿度、防尘、防震、防磁必须符合检定规程上所规定的要求。
2、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计量标准和计量检测设备必须在受控的环境下进行校准、调试和使用。
3、开展确认时应对环境条件随时进行监视和记录,发现超出规定条件时,应及时加以调整,在有充分根据的条件下,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4、计量检定室要保持室内处清洁,测量标准和仪器应摆放整齐,做到窗明室静。
5、计量检定室严禁吸烟和大声喧哗,室内不得存放食品及与工作无关的其它物品,不得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6、计量检定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测量设备的操作规程对测量设备进行检定,检定完毕后,将所用测量标准清洁干净。
7、非计量测试和计量检定人员未经许可不准入室。
篇二:计量实验室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计量实验室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1 实验室基本条件要求1.1各计量标准项目的实验室的环境应根据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规定,符合温湿度、电磁干扰、振动、机械、无线电、防尘、防盗、防火要求。
1.2 实验室的通风与采光在新建、扩建、改造实验室时,须根据各类不同实验室的特点和要求,考虑房屋结构,使之自然通风换气良好,必要时应配备排风设备和温湿度控制调节设备,以求达到室内空气新鲜;要合理地选择门窗的位置与大小,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增加室内照度,并利用日光良好的消毒作用净化实验室空气。
1.3实验室的动力与照明为保障实验室的正常工作,必须保证电源的质量、安全可靠性及连续性。
一般实验室,可直接采用市网供电,对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须提供稳压或不间断电源装置。
实验室照明应达到国家计量实验室评估的标准,照明设备的配备既要保证有良好的照明又要保证实验人员的正常操作,光源一般采用节能灯具照明。
另外,还要根据实验室的专业性质和特殊要求安装专门的照明设备。
1.4实验室的供水与排放需要供水的实验室,对供排水设施要精心设计和安装。
环保设施运行与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环保设施运行与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与依据本制度旨在规范环保设施的运行与管理,保障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依据《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设施运营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内的所有环保设施的运行与管理工作。
三、职责与权限1. 环保设施管理人:负责环保设施的日常运行与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设施的巡视检查等。
2. 环保设施操作人员:负责环保设施的运行操作工作,需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及时上报设备异常情况。
3. 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对环保设施的运行与管理进行监督与检查,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环保设施运行与管理流程1. 环保设施的日常运行(1)环保设施管理人定期进行设施的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2)环保设施操作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运行操作,并记录设备运行情况。
(3)定期对环保设施进行设备维护与保养,确保设施的正常功能。
2. 环保设施的异常情况处理(1)环保设施操作人员发现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设备运行,并进行初步排查。
(2)若设备故障无法自行解决,应及时上报环保设施管理人,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3)环保设施管理人应及时处理设备异常情况,确保设施能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3. 环保设施的监督与检查(1)环境保护部门定期对环保设施进行监督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
(2)环保设施管理人应配合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与检查工作,并积极整改问题。
(3)环保设施操作人员应按照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五、环保设施的数据管理1. 环保设施管理人应及时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包括设备故障、维修记录等,并做好数据备份工作。
2. 环境保护部门可根据需要要求环保设施管理人提供设备运行数据,以便进行监督与分析。
六、环保设施的改进与优化1. 环保设施管理人应不断总结经验,根据设备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并及时对设备进行优化升级。
设施与环境管理制度

设施与环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供应安全、舒适、健康的工作条件,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公司的设施和环境得到合理的管理和维护,特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公司的相关制度、法律法规以及管理实践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各个部门的设施和环境管理,包含办公设施、工厂设施、园区环境等。
第二章设施管理第三条设施分类依据不同的用途和功能,公司设施分为办公设施、工厂设施、园区设施等。
第四条设施维护1.设施维护负责人负责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包含设施的定期检查、保养和维护和修理等,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转。
2.设施维护负责人应订立设施维护计划,并定期报告给上级领导。
3.设施维护工作由特地的维护和修理人员或外部合作单位进行,保证维护和修理的及时性和质量。
4.设施维护负责人应建立设施维护档案,记录设施的维护和修理记录、保养记录和检查记录等。
第五条设施更新1.设施维护负责人应依据设施的使用寿命和维护和修理情形,及时提出设施更新的建议。
2.设施更新计划需经上级批准后方可实施。
3.设施更新过程中,应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营,减少对工作的影响。
第六条设施借用1.设施借用需提前向设施管理部门申请,并经设施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借用。
2.设施借用期限不得超出批按时间。
3.设施借用期间,借用人应依照规定使用设施,并保证设施的安全和完好。
第三章环境管理第七条环境保护公司应乐观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护和改善公司四周的环境。
第八条垃圾分类1.公司员工应乐观参加垃圾分类工作,依照规定的分类要求将垃圾分别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内。
2.垃圾分类桶应放置在公司各个区域,便于员工将垃圾正确投放。
3.垃圾分类工作由环境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行为,将予以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九条环境清洁1.公司应定期组织对办公区域、工厂区域和园区等进行清洁工作。
2.环境清洁工作由清洁人员负责,并定期进行巡查和检查。
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

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
为保证检定、检测活动正常进行,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有效,用于检定、检测的实验室设施和环境条件必须满足制度要求。
1、本所制定《环境控制程序》对用于检定、检测的设施及环境进行控制,以保证检定、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并满足检定、检测工作技术规范要求。
专业室负责组织制定实验室设施及环境条件要求。
2、办公室负责各实验室设施和环境资源的配置与改造。
各实验室开展检定、检测工作的设施和环境条件应满足项目要求,确保内、外环境不应影响检定、检测工作质量。
各实验室依据开展项目的技术文件提出设施和环境条件要求,并依据技术文件变化情况,对实际设施和环境条件进行评价,并报办公室备案。
4、对非固定场所、移动的、现场检定、检测环境的影响及控制,本所制定相应的专门程序文件予以有效控制。
5、各实验室负责制定本室设施和环境要求具体设计方案,承担实际环境条件的监测、控制和记录工作,保持对检定、检测结果有影响的设施和环境条件的连续监测、控制记录。
当环境条件危及到检定、检测结果时,或发生偏离时,应停止检定、检测工作或考虑进行环境条件修正。
6、凡对噪音及振动有要求的实验室,在检定、检测过程中发生较大噪音及振动的实验室应采取防音、防振措施,使其与其它有影响实验室实行有效隔离。
7、将检定、检测区域与非检定、检测区域分离,并对区域实施有效控制,防止交叉污染和无关人员进入和使用该区域,影响工作。
8、本所制定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确保检定、检测区域良好工作秩序,符合人身健康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制度(4篇)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的管理,保障环境保护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提高环境监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运行及管理工作,包括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水污染防治设施、固体废物处理设施等。
三、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与管理1. 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1)环境保护设施应按照建设规划和设计要求进行建设和投入运行。
(2)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应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
(4)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应具备必要的技术、设备和人员保障。
2. 环境保护设施的管理(1)环境保护设施的管理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环境保护设施的管理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和权限。
(3)环境保护设施的管理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4)环境保护设施的管理应加强对设施的监测和数据统计,及时掌握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置。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制度(2)1. 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与投运管理制度(1)环境保护设施的项目立项、设计、招投标等工作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
(2)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工作应按照施工计划和进度进行,确保质量和安全。
(3)环境保护设施的投运前应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 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与维护管理制度(1)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2)环境保护设施的日常维护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设施的工作状态和设备运行情况。
(3)环境保护设施的维修和更换工作应按照维修计划和更换规定进行,确保设施的有效运行。
3. 环境保护设施的监测与数据管理制度(1)环境保护设施的监测工作应按照监测方案进行,严格遵守监测规范和要求。
(2)环境保护设施的监测数据应准确、完整地记录和报送,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查性。
024实验室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

024实验室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实验室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是保证实验室工作正常进行和保障人员安全的重要制度,下面是一个关于实验室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的例子,供参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实验室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实验室环境条件和设施设备的管理,并应严格遵守。
第三条实验室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实验室环境的卫生、安全与良好,保障实验环境的稳定与完好,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确保实验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实验室环境条件管理第四条实验室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净化。
实验室应定期检查空调、通风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五条实验室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合适的照明设施,并定期检查照明设备的工作状况,确保光照度符合实验要求。
第六条实验室应设置适宜的噪声隔离措施,尽量降低实验室设备噪音对实验人员的干扰。
同时,应注意隔音材料的维修和更换,确保其隔音性能始终保持正常。
第七条实验室应定期检查供水和排水设备,确保实验室内的供水和排水系统畅通正常。
并保持实验室的卫生与环境清洁。
第三章实验室设施管理第八条实验室应选用标准合格的实验设备和仪器,确保其安全、稳定、可靠。
同时,应按照设备和仪器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调试和使用。
第九条实验室应建立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对实验设备进行登记、清查和修缮,并进行定期维护与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
第十条实验室应建立设备使用台账制度,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和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十一条实验室应建立危险品管理制度,对实验室中存在的危险品进行统一管理、密封、标识和储存,保障实验室的安全和环境。
第十二条实验室应建立设施修缮与更新制度,对设施的使用寿命进行评估,并进行相应的修缮或更新,确保设施设备始终保持完好。
第四章管理与执行第十三条实验室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对实验室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与保养。
环保设施运行与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环保设施运行与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环保设施的运行和管理工作,提高环境保护水平,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根据环境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的所有环保设施的运行与管理工作。
第三条环保设施运行与管理工作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取科学、合理、高效的方式进行,确保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第二章环保设施运行第四条环保设施的运行应当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并及时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五条环保设施运行应当坚持控制源头、减少污染的原则,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和减少排污量,确保环境质量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
第六条环保设施运行中应当充分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物的泄漏和扩散,确保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第七条环保设施运行应当加强监测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物的超标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和消除污染,确保环境质量稳定达标。
第八条环保设施运行期间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设施的完好和正常运行,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隐患。
第九条环保设施运行应当进行技术改进和升级,提高设施的性能和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节能减排。
第十条环保设施运行应当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措施,随时应对突发污染事件,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的发生和扩大。
第三章环保设施管理第十一条环保设施管理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明确各项管理职责和权限,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二条环保设施管理应当加强对设施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设施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的技术素质。
第十三条环保设施管理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共同推进环保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第十四条环保设施管理应当定期进行巡查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通知设施运行单位处理,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第十五条环保设施管理应当加强设施信息化建设,实现设施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和数据的及时统计分析。
第四章环保设施运行与管理的监督和评估第十六条环保设施运行与管理应当接受环保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按照规定报送相关报告和数据。
校验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

校验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
压力表校验室基本条件要求:
1、各计量标准项目的环境应根据《JJG52-2013》的检
定规程,符合温度、相对湿度、防尘、防光照要求。
2、通风与采光
校验室需要保持室内恒温环境,空气新鲜,室内光
线要充足。
3、照明
照明设备要保证有良好的照明又要保证检定人员的
正常操作,光源一般采用节能灯具照明。
4、安全与防护
校验室的各种电力设备(空调、日光灯)在人员离
岗后要及时的关闭。
严禁私拉乱扯用电设备,影响
正常的工作环境。
5、设备管理
在校验中使用的变压器油,要及时的清理干净。
压力校验器和精密压力表在使用后要及时的擦拭干净,摆放整齐。
2023年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制度

2023年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环境保护设施是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为了加强对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管理,促进环境保护设施的有效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运行管理责任1. 环境保护设施的所有者或经营单位负有运行管理责任,应建立相应的环境管理机构,全面负责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管理工作。
2. 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管理人员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3.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环境保护设施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设施运行中的问题,确保设施的安全运行。
三、运行管理要求1. 土建设施的维护保养:定期对土建设施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修缮,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施的完好和稳定运行。
2. 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定期对环保设备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处理效果。
3. 工艺流程的优化改进: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和污染,提高设施的处理效率和环保水平。
4. 环境监测与数据分析: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系统,对环境质量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分析和评估环境影响,并将监测结果及时上报相关机构。
5. 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制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6. 污染物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产生和排放,积极开展资源循环利用,推动环境保护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四、奖惩措施1. 对于运行管理规范的环保设施,给予表扬和奖励,鼓励其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2. 对于违反运行管理要求的环保设施,依法予以处罚,并责令整改,直至按要求达到标准。
3. 对于屡次违反运行管理要求的环保设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启动关停程序,剥夺其运行资质。
五、监督检查1. 监管部门应定期对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监管部门可以委托第三方进行运行管理的评估和核查,确保运行管理工作的客观公正。
环境设施管理制度模板

环境设施管理制度模板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公司环境设施的管理,保障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2. 本公司所有员工必须遵守本管理制度,确保环境设施得到合理使用和维护。
二、环境设施管理范围1. 包括但不限于办公楼、生产车间、仓库、公共区域、绿化区域等公司所属或使用的设施。
2. 包括能源设施(如电力、水资源)、废弃物处理设施、安全防护设施等。
三、管理职责1. 设立环境设施管理小组,负责日常的环境设施管理工作。
2. 管理小组负责制定设施维护计划,监督执行,并定期检查设施运行状况。
四、设施使用规范1. 员工应合理使用环境设施,避免浪费资源。
2. 对于关键设施的使用,应有专人负责,并进行登记记录。
五、维护与保养1. 定期对环境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良好运行。
2. 发现设施故障或损坏,应立即报告管理小组,并及时修复。
六、能源管理1. 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合理使用水、电、气等资源。
2. 对能源消耗进行监控,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
七、废弃物处理1. 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处理废弃物,禁止随意丢弃。
2. 对于有害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存储和处理。
八、安全与应急1. 定期对环境设施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无安全隐患。
2. 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九、监督检查1. 管理小组应定期对环境设施的使用和维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违反管理制度的个人或部门,应给予警告或处罚。
十、附则1.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环境设施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经过管理小组审议并得到公司管理层的批准。
请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对以上模板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环保设施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环保设施管理制度范文一、背景说明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渐增强,各国都开始加强对环保设施的管理和监督。
为了保护环境,提高环保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制定一套完善的环保设施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和意义1. 保护环境。
合理管理环保设施,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2. 提高设施使用效率。
通过制定管理制度,明确设施的使用规定和流程,在保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
3. 加强监督和管理。
通过建立管理制度,可以加强对环保设施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设施的滥用和浪费,同时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三、主要内容1. 环保设施的分类和标准。
根据不同类型的环保设施,对其进行分类和标准化,明确各类设施的功能和用途。
2. 使用申请和审批流程。
规定使用环保设施需要提出使用申请,并明确审批流程和程序。
同时要求设施使用者提供相关资料和证明,确保设施的正当使用。
3. 设施操作和维护要求。
明确设施的操作规程和维护要求,包括设施的启停、操作流程、日常维护等内容,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4. 监督和检查措施。
建立设施的监督和检查制度,定期对设施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修复,确保设施的安全和可靠性。
5. 违规和处罚规定。
对于违反管理制度的行为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停用设施等措施,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四、实施步骤1. 制定管理制度的框架和内容。
2. 征求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并进行调研和论证。
3. 组织编制详细的管理细则和实施办法。
4. 培训相关人员,确保他们了解和掌握管理制度。
5. 全面推行管理制度,并建立相关的监督和检查机制。
6. 定期评估和调整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
五、效果评估通过监测和评估,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并对管理制度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环境保护效果。
六、总结建立一套完善的环保设施管理制度,对于保护环境、提高设施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
一、实验的温度、湿度、洁净度、振动、电磁干扰、辐射、照明、供电等环境条件应当满足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
二、检定员每次实验前都应对各项参数进行核对,如有参数超标,则不得进行实验,保证试验设备、人员的安全性,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三、检定员应当根据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配置必要的设施和监控设施,并保证监控设施(如温度计、湿度仪)在有效期内。
四、检定员应对每次实验时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检测和记录。
五、应定期对空调、加湿器等保证环境条件的设备进行检查、保养。
六、应当对检定或校准工作场所内互不相容的区域进行有效隔离,防止相互影响。
计量标准使用维护管理制度
一、计量标准的使用
1、计量标准及配套设备从购进之日起,由保管人员验收做好台帐记录,主要附件必须填写清楚,并统一登记、造册、编号。
2、计量标准及配套设备,均由各专业负责人维护保管,并建立技术档案,人员变更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4、计量标准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必须严格按规定送检,超周期或不合格的计量标准不得使用。
5、每套计量标准必须编制正确规范的量值传递系统图和操作规程,使用计量标准检定时,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及操作规程进行。
6、使用要合理。
不能用高精度的计量器具测量低精度工件,更不能用低精度计量器具测量高精度工件。
专用检具不能作他用。
7、使用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校对“0”位,擦净油污等。
使用中要文明操作,轻拿轻放,放置平稳,更不能将计量标准作其他工具使用。
用后要对计量标准作必要的保养。
8、计量标准领用时手续要齐全,用途要明确,不得转借他人或自行调换使用。
二、计量标准的维护
1、使用者发现计量标准有失准的情况,应及时报送标准室负责人处理,严禁自行乱拆乱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使用后的计量标准,要洗擦干净,作必要的技术保养,有包装盒的应放入包装盒内,达到防潮、防锈、防腐蚀。
3、长期不用的计量标准要定期进行保养,如通电、上防锈油等,保证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
三、要定期对计量标准的使用、维护、保养的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好的给予表扬、奖励,不好的给以批评甚至处理。
计量标准使用维护制度
1. 计量标准设备按固定资产台帐统一编号入册,建立相应档案,定期检查帐目,并详细记录其历次检验和修调情况。
2. 计量标准设备应设专人管理,设备上应有明显标志;严格执行保管制度,经常检查使用情况,及时消除缺陷,确保装置处于良好的状况。
3. 凡使用计量标准设备的人员,必须持有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计量检定证书,并必须按所发“计量检定员证”规定的范围进行工作使用。
4. 检定人员使用计量标准设备应严格按照相应操作规程进行;使用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情况并进行处理。
5. 凡计量标准设备发生失准和出现故障时,应送上级检定机构修理、检定,若需更换或报废,应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
6. 为及时掌握计量标准设备的误差变化情况,至少每六个月应进行一次误差比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 新购计量标准设备,必须经上一级计量检定机构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超标配备。
8. 不常用和报废计量标准设备,由管理员提出,经中心和检测室有关人员研究决定后,向有关部门报封存和降级使用以及注销固定资产帐目手续。
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制度
一、技术资料应按类别日期归档。
二、每份资料应记录在册。
三、计量标准资料应随国家最新颁布标准更新。
四、技术资料应做好借用归还记录。
五、技术资料保存处应做好防潮防蛀工作。
六、计量标准技术档案应做好保管交接记录。
七、计量检定记录必须按照检定规程要求的项目逐项认真填写,记录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要完整、准确,字迹要清晰,检定结果按规程要求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检定规程(技术规范)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开展的检定或校准项目所需的计量检定规程及技术规范应齐全完备。
二、计量检定规程及技术规范文件资料由指定专人负责保管,不得擅自外借;如丢失要及时报告有关负责人,及时处理。
三、每次检定均应严格按照有关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进行。
四、负责人要密切关注检定规程及规范的动态,如遇变更,应及时联系有关部门更换标准,并及时按照新标准进行检定。
五、已被更新的计量检定规程及技术规范要及时处理(如合订本规程中的旧规程应盖作废章),以防错用。
量值溯源管理制度
一、根据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编制电测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年度检定、校准计划。
二、根据年度检定、校准计划对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进行送检工作。
三、保证量值溯源到已有的国家计量基准。
四、负责仪器设备自检和校验方法的编写及实施。
五、负责本室仪器设备的校准与管理,及本室仪器设备校准状态信息反馈和监督。
六、负责电测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日常管理。
七、检定人员使用前负责确认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状态。
实验室岗位管理制度
为明确计量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范围,落实责任,保证计量检定工作的公正、准确、可靠,特制订本制度。
一、负责人岗位责任制
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计量工作的法令、法规和条例,了解计量检定和本科工作人员的思想和业务技术状况。
2、负责对本部门人员工作量进行统一调配,并对本部门检定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全面审核、检查。
3、负责对本部门仪器设备、标准器的管理和使用,技术资料的归档及工作进度,室内外卫生,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检定人员岗位责任制
1、检定人员应按专业分工负责专业的量值传递,计量测试和检修。
2、检定人员对所从事的检定项目、出具的数据负责。
3、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理论,掌握计量检定和修理操作技能,并持有从事该项检定工作的计量检定员证。
4、认真执行周期检定制度,确保本室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
5、严格按检定规程和操作程序进行工作,按质按期完成检定(校准)工作,不得擅自减少检定项目和改变检查方法。
6、严肃认真地做好检定测试原始记录,及时完成检定证书及其它表格的填写,做到数据正确无误,字迹清晰,书写端正。
7、做好计量器具特别是计量标准器的日常保养及周期保养,使仪器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8、负责仪器、设备、标准器、资料、零备件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事故报告管理制度
一、事故的范围
在工作中发生下述任何一项情节均属于事故。
1、违反操作规程或工作不负责任、玩忽职守造成检测数据、结果错误,且证书(报告)已发出者。
2、因上述原因造成计量标准器,设备损坏影响工作的,因上述原因造成被检仪器损坏或丢失。
3、违反操作规程或规章制度,发生燃烧、爆炸、工伤、计量标准器或设备丢失者。
二、事故发现、报告、处理程序
1、发生计量事故,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口头报告上级主管领导,同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故的蔓延和扩大。
当事人或发现人应迅速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尽量减小事故的危害和不良影响。
2、在事故发生两天之内组织当事人、发现人等有关人员进行事故的调查、分析,查明事故原因、责任人、经济损失等情况;
3、根据事故的性质及影响程度,提出处理意见,并以书面形式报告上级主管领导进行处理。
4、计量器具遗失,应及时办理赔偿手续后销帐清卡。
5、有关调查、分析、处理情况应全部记录在案,并归档保存。
对弄虚作假、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出,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