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移系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 知识点总结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滑移系:晶体中一个滑移面及该面上的一个华滑移方向的组合。
纤维组织:金属经冷加工变形后,晶粒形状发生改变,其变化趋势大致与金属的宏观变形一致,若变形程度很大,则晶粒呈现一片纤维状的条纹。
拉深:当凸模下降与坯料接触,坯料首先弯曲,于凸模圆角接触的材料发生胀形形变,凸模继续下降,法兰部分坯料在切向压应力,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沿凹模圆角向直壁流动,形成筒部,进行拉深变形。
自发形核:在单一的液相中,通过自身的结构起伏形成新相核心的过程。
非自发形核:在不均匀的液体中,依靠外来杂质和容器壁面提供衬底而进行形核的过程。
焊接热循环:在焊接热源的作用下,焊件上的某一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焊接残余应力:由于焊接过程中的不均匀加热等因素而导致的焊接结构中存在残余应力。
温度场: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某一瞬间温度分布。
材料成型过程中的三种流:材料流,能量流,信息流。
液态金属在凝固和冷却到室温时发生:液态,凝固,固态三种收缩。
减小及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有:热处理,温差拉伸,拉力载荷,爆炸冲击,振动法等。
液态金属结构:液态金属有许多近程有序的原子集团组成,原子集团内部原子规则排列,其结构与原固体相似;有大的能量起伏,激烈的热运动和大量的空穴;所有原子集团和空穴时聚时散,时小时大,始终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
形核剂应具备哪些条件:失配度小,粗糙度大,分散性好,高温稳定性好。
加工硬化: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降低,这种现象叫。
其成因与位错的交互作用有关,随着塑性变形的进行,位错密度不断增加,位错反应和相互交割加剧,结果产生固定割阶,位错缠结等障碍,以致形成胞装亚结构,使位错难以越过这些障碍而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这样,要使金属继续变形就需要不断增加外力才能克服位错间强大的交互作用力。
滑移变形时通常把滑移因子u为0.5或接近0.5的取向称为软取向,把u为0或接近0 的取向称为硬取向。
材料科学基础03-08考研真题答案
2003年材料科学基础真题答案一、1空间点阵:阵点在空间呈周期性规则排列,并具有完全相同的周围环境,由它们在三维空间规则排列的阵列称为空间点阵.2配位数:指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数。
3伪共晶组织:当合金成分不是共晶成分的二元合金凝固时能获得100%的共晶组织4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合起来称为一个滑移系。
5反应扩散:通过扩散形成新相的现象。
6有序固溶体:溶质原子存在于溶质点阵中的固定位置上,而且每个晶胞中的溶质和溶剂原子之比一定的固溶体。
二、1。
因为金属中是以金属键结合,故具有良好的塑性;金属间化合物则是以金属键与其他典型键混合,如共价键、离子键,因此具有一定的脆性;而陶瓷材料通常是以共价键或者离子键结合,因此脆性比前两者更大。
2由于塑性加工会使位错产生滑移,因此晶体的滑移面及滑移方面多的话有利金属塑性变形。
面心立方晶体的滑移系有12个,而密排六方晶体结构的滑移系仅3个,故面心立方晶体的滑移过程更容易进行,塑性便越好。
因为滑移系表示晶体在进行滑移时可能采取的空间取向,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晶体中的滑移系越多,滑移过程可能采取的空间取向就越多,滑移越容易进行,塑性便更好。
三、1.不是。
因为在过冷度较小时,形核率主要受形核率因子控制,随着过冷度增加所需要的临界形核半径减小,因此形核率迅速增加,并达到最高值;随后当过冷度继续增大时,尽管所需的临界晶核半径继续减小,但由于原子在较低温度下难以扩散,此时,形核率受扩散的几率因子所控制,即过峰值后,随温度的降低,形核率随之减小。
四、1不能.因为两者的晶体结构不同,组元间的溶解度是有限的。
只有当A.、B组元的晶体结构类型相同时才能无限互溶。
2置换固溶体。
因为间隙固溶体只能形成有限固溶体,因为其造成点阵畸变,溶解度有限。
3是金属间化合物。
因为固溶体是保持着溶剂的晶体结构类型的,即如果为固溶体的话,应该是保持A或B的晶体结构类型.4是金属间化合物。
5.2 晶体的塑性变形
铜多晶试样拉伸后形成的滑移带, 173×
5.2.3 合金的塑性变形
• 合金分类:单相固溶体合金 多相合金 • 合金的塑性变形:单相固溶体合金塑性变形 多相合金塑性变形
一. 单相固溶体合金塑性变形
溶质原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固溶强化 (Solid—solution Strenthening)作用,提高塑性变形抗力。 1. 固溶强化 • 固溶强化:固溶体合金的σ-ε曲线:由于溶质原子加 入使σs 和整个σ-ε曲线的水平提高,同时提高了加工 硬化率n。 • 影响固溶强化的因素: ① 溶质原子类型及浓度。 ② 溶质原子与基体金属的原子尺寸差。相差大时强化 作用大。 ③ 间隙型溶质原子比置换型溶原子固溶强化效果好。 ④ 溶质原子与基体金属价电子数差。价电子数差越大, 强化作用大。 固溶强化的实质是溶质原子与位错的弹性交互作用、 化学交互作用和静电交互作用。
FCC晶体孪生变形
• FCC晶体的孪生面是(111),孪生方向是[11-2 ]。 图2是FCC晶体孪生示意图。fcc中孪生时每层晶面 的位移是借助于一个不全位错(b=a/6[11-2])的 移动造成的,各层晶面的位移量与其距孪晶面的 距离成正比。孪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呈带状或透镜 状。每层(111)面的原子都相对于邻层(111) 晶面在[11-2 ]方向移动了此晶向原子间距的一个 分数值。 • 下图2中带浅咖啡色的部分为原子移动后形成的孪 晶。可以看出,孪晶与未变形的基体间以孪晶面 为对称面成镜面对称关系。如把孪晶以孪晶面上 的[11-2 ]为轴旋转180度,孪晶将与基体重合。 其他晶体结构也存在孪生关系,但各有其孪晶面 和孪晶方向。
(4) 孪晶的位错机制
• 孪生变形( deformation twinning )是 整个孪晶区发生均匀切变,其各层面的 相对位移是借助于一个 Shockley 不完全 位错移动而造成的。 • 形变孪晶是通过位错增值的极轴机制形 成的。(如:L型扫动位错)
滑移和孪生-范性形变
22.12.2020
h
5
3.1 范性形变概述
二. 单晶体范性变形的基本形式
虽然从宏观上看,固体范性变形的方式很多,但从微观
角度,单晶体 范性变形的基本方式只有两种:
1. 滑移:
2. 孪生:
22.12.2020
h
6
3.2 滑移、滑移系和Schmid定律
一. 滑移
1. 定义: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 (滑移面)上的一定方向(滑移方向)相对于另一部分 发生滑动。
未变形
弹性变形 弹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
h
18
3.2 滑移、滑移系和Schmid定律
五. 滑移的位错机制
22.12.2020
h
19
3.2 滑移、滑移系和Schmid定律
五. 滑移的位错机制
22.12.2020
h
20
3.2 滑移、滑移系和Schmid定律
五. 滑移的位错机制
22.12.2020
h
21
3.2 滑移、滑移系和Schmid定律
五. 滑移的位错机制
22.12.2020
h
22
3.2 滑移、滑移系和Schmid定律
22.12.2020
h
23
3.2 滑移、滑移系和Schmid定律
五. 滑移过程的次生现象
➢晶面弯曲
由于局部区域的微观缺陷、杂质等的阻碍作用,滑移面发生弯曲。
➢形变带
由于局部区域存在杂质和各种缺陷,这些区域的转动就受到阻碍,其转角 小于远离杂质和缺陷的区域。转角不同的区域就有位向差,因而在显微镜 下存在反差(衬度)。
22.12.2020
h
37
➢弯折带
5[1].3_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于45°的晶粒。当塞积位错前端的应力达到一定程度,加上相 邻晶粒的转动,使相邻晶粒中原来处于不利位向滑移系上的位 错开动,从而使滑移由一批晶粒传递到另一批晶粒,当有大量 晶粒发生滑移后,金属便显示出明显的塑性变形。
σ
σ
铜多晶试样拉伸后形成的滑移带
41
晶粒之间变形的传播 应力集中 相邻晶粒位错源开动
29
2
2
知识结构
形变的基本概念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晶体的塑性变形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合金的塑性变形 组织与性能的变化
回复与再结晶
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
30
多晶体与单晶体的区别
晶粒间存在晶界 晶粒的位向不同
31
5.3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锌的的应力-应变曲线
单个晶粒变形与单晶体相似,多晶体变形比单晶体复杂。
43
(c)晶粒大小与性能的关系
晶 a 晶粒越细,强度越高(细晶强化:霍尔-佩奇公式) 粒
大 小 s=0+kd-1/2 与 金 属 原因:晶粒越细,晶界越多,位错运动的阻力越大。 强 (有尺寸限制) 度 关 系 晶粒越多,变形均匀性提高由应力集中 导致的开裂机会减少,可承受更大的变 形量,表现出高塑性。 细晶粒材料中,应力集中小,裂纹不易 萌生;晶界多,裂纹不易传播,在断裂 过程中可吸收较多能量,表现高韧性。
(4)在(2)时,位错线运动方向平行于b;在(3)时,位 错线运动方向垂直于b。
(5)在外加切应力作用下,位错线单位长度上所受的力的
大小 F= b,方向与位错线垂直。
2 a a b a 2 2 2 2 0.2 10 9 F b 0.7 9.899 10 11 MN / m 2
对塑变的贡献
晶体滑移系 -回复
晶体滑移系-回复晶体滑移系(Crystal Slip Systems)是材料科学和固体力学领域的重要概念之一,主要用于描述晶体中原子相对于晶格的滑动运动。
晶体滑移系可视为晶体中一组特定的晶面和晶向的组合,使得滑动平面上的原子可以相对于彼此滑动。
晶体滑移系的概念最早由奥地利物理学家H. J. 斯特劳斯(H. J.Störmer)于1934年提出,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晶体塑性变形和材料强度研究中。
晶体滑移系的研究对于理解材料的塑性行为以及改善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晶体中,滑动是一种可以使晶体形状发生变化的塑性变形方式。
而晶体滑移系则是指能够发生滑动的特定晶面和晶向的组合。
晶体滑移系的数量和性质取决于晶体的晶结构和晶胞参数。
一般来说,晶体的滑动容易发生在密排晶体结构中,比如面心立方(FCC)和体心立方(BCC)结构中。
在FCC结构中,滑动容易发生在{111}晶面和<110>晶向的组合上。
这是因为{111}晶面具有高密度的原子堆积,而<110>晶向在多个晶面上有最短的距离。
这种组合使得晶面上的原子可以相对于彼此容易滑动而不发生太大的原子位移或者变形。
同样地,在BCC结构中,滑动容易发生在{110}晶面和<111>晶向的组合上。
这是因为{110}晶面与BCC结构中的密排晶面呈现出相似的原子堆积方式,而<111>晶向在多个晶面上有最短的距离。
这种组合同样使得晶面上的原子可以容易地发生滑动。
晶体滑移系的性质还与晶体中的位错结构相关。
位错是晶体中的一种缺陷,其是由于晶体滑移引起的原子错位而产生的。
晶体滑移通过位错的移动和交互来实现。
位错可以通过晶体的差异滑移来产生新的滑移系。
晶体滑移系的研究对于材料的塑性形变和强度有重要影响。
材料的塑性形变发生在晶体滑移系中,而强度则受到晶体滑移系的数量和性质的影响。
研究晶体滑移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材料的力学行为,预测材料的塑性变形和破坏的方式,以及设计和优化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滑移和孪晶
发现有孪晶存在,这是由于相变过程中原子重新 排列时发生错排而产生的,称退火孪晶。
钛合金六方相中的形变孪晶
奥氏体不锈钢中退火孪晶
黄铜中的孪晶
锌中的孪晶
四、滑移和孪生的区别
孪生通过切变使晶格位向发生了改变,造成变 形部分与未变形部分形成对称。而滑移变形后, 晶体各部分的相对位向不发生改变。
孪生示意图
孪晶组织
(一)孪生的特点
金属晶体中变形部分与未变形部分在孪生面两侧形 成镜面对称关系。
发生孪生的部分(切变部分)称为孪生带或孪晶。 孪晶一般分为机械孪晶和退火孪晶
孪生带的晶格位向发生变化,发生孪生时各原子移 动的距离是不相等的。
(二)金属晶体中的孪生现象
密排六方晶格金属滑移系少,常以孪生方式变形。 体心立方晶格金属只有在低温或冲击作用下才发
金属塑性变形机理 ——滑移和孪生
材研1004 程呈
一、塑性变形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晶内变形、晶间变形 晶内变形、单晶体变形主要方式:滑移、孪生 晶间变形的主要方式:晶粒间相互滑动和转动
二、滑移
(一)、滑移现象
1、滑移带 2、滑移线
(二)滑移
滑移是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 沿一定的晶面(滑移面)上的一定方向(滑 移方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滑动。
刃位错的运动
1、滑移的机理
多 脚虫 的 爬 行
2、位错的易动性
晶体通过位错运动 产生滑移时,只在位 错中心的少数原子发 生移动,它们移动的 距离远小于一个原子 间距,因而所需临界 切应力小,这种现象 称作位错的易动性。
(六)滑移的类型
根据位错运动方式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类 型的滑移:单滑移、多滑移、交滑移。
滑移系
图9.1 工程应力-应变示意图图9.2 真应力应变曲线之所以称为这样得出的应力—应变曲线为工程应力—应变曲线,是由于应力和应变的计算中没有考虑变形后试样截面积与长度的变化,故工程应力—应变曲线与载荷—变形曲线的形状是一致的。
在图9.1中0e对应于弹性变形阶段,esbk段对应于弹-塑性变形阶段,k为断裂点。
当应力低于材料的弹性极限σe时,发生弹性变形、应力σ与应变ε之间通常保持线性关系,服从虎克定律:σ =Eε或τ =Gγ,其中σ、τ为正应力和切应力, ε、γ为正应变和切应变;应力与应变之间的比例系数E、G分别称为正弹性模量和切变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在数值上等于应力-应变曲线上弹性变形阶段的斜率。
弹性模量反映了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E愈大,则在一定的外力下所产生的弹性应变愈小。
因此,E反映了材料的刚度,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材料的弹性模量E愈大,材料的刚度愈好。
弹性模量是表征材料中原子间结合力强弱的物理量,对组织结构不敏感,所以在金属中添加少量合金元素或是进行加工都不会对弹性模量产生明显影响。
当应力超过σs时,材料发生塑性变形,出现了屈服现象,因此称σs为该材料的屈服极限或屈服点。
对于屈服点不明显的材料,常规定以发生残余变形量为试样标距部分原长的0.2%时的应力值作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以σ0.2表示。
应力超过σs之后,试样发生明显而均匀的塑性变形,随着塑性变形的进行,金属被不断强化,继续变形所需要的应力不断提高,一直达到最大值b点,此最大应力值σb称为材料的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
它表示材料对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
超过此值后,拉伸试样上出现了颈缩现象,由于试样局部截面尺寸快速缩小导致试样承受的载荷开始降低,因而工程应力-应变曲线也开始下降,直至达到k点试样发生断裂为止。
9.1.2 真应力应变曲线在实际的塑性变形过程中,试样的截面积与长度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当变形较大时,工程应力、应变将与材料的真实应力、应变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在研究金属塑性变形规律时,为了得出真实的变形特性,应当按真应力和真应变来进行分析。
滑移系统的名词解释
滑移系统的名词解释滑移系统是指在机械、工程和自动化等领域中使用的一种控制技术。
它的作用是将一个系统从稳态转移到另一个稳态,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一定的性能指标。
滑移系统是一种高度灵活和可调节的系统,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和应用中。
滑移系统在控制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机械系统中,滑移系统可以控制机器的运动和位置,使得其能够精确地执行各种任务。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滑移系统可以控制机械臂的运动,使其能够准确地抓取和放置物体。
在汽车工程中,滑移系统可以控制车辆的速度和转向,以提供更好的驾驶操控性能。
在电子系统中,滑移系统可以用于控制电路的输入和输出。
例如,在数字信号处理中,滑移系统可以使信号在时间域上发生滑移,从而实现对信号的处理和调整。
在通信系统中,滑移系统可以用于调节信号的频率、幅度和相位,以实现可靠的信号传输和接收。
滑移系统在自动化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工业自动化中,滑移系统可以用于控制生产线的运行和工艺参数的调节。
例如,在化工生产中,滑移系统可以用于控制反应器的温度和压力,以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在机器人技术中,滑移系统可以用于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姿态,以实现复杂的操作和任务。
滑移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是一个复杂的工作。
首先,需要确定滑移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以及所需的稳态。
然后,需要选择适当的控制算法和参数,以实现所需的性能指标。
最后,需要对滑移系统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以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滑移系统的研究和应用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滑移系统的非线性和复杂性,其设计和分析往往较为困难。
其次,滑移系统的控制往往需要精确的模型和参数,而这些模型和参数往往难以获得。
此外,滑移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对于一些关键应用来说也是一个考验。
总之,滑移系统是一种在机械、工程和自动化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控制技术。
它提供了一种灵活和可调节的方式来控制系统的运动和性能。
滑移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特性和要求。
第5章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3
常见金属加工方法
(a) Rolling. (b) Forging (open and closed die). (c) Extrusion (direct and indirect).(d) Wire drawing. (e) Stamping.
正应力(Normal stress)的作用
作用在晶格上的正应力只能使晶格的距离加大,不能使原
子从一个平衡位置移动到另一平衡位置,不能产生塑性变形; 正应力达到破坏原子间的吸引力,晶格分离,材料则出现
断裂。
材料在正应力作用下,在应力方向虽然不能发生塑性变形, 但应力的分解在另一方向就有切应力,可使晶格沿另外的方向
三种典型晶格的滑移系
6 <11-20>
(0001)
48
面心立方 的滑移系
BCC: {110}6<111>2+{112}12<111>1+{123}24<111>1 =48
面心立方晶体中的滑移系
密排六方晶体中的滑移系
基面滑移面 圆锥滑移面
棱柱滑移面 按室温以上热激活能力的顺序密排六方镁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
Density)。
滑移系:由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所组成。
FCC (111)Plane <110>direction
为什么滑移面往往是原子最密排的晶面?
这个问题将在后面回答
15年金属学与热处理第5章习题及思考题
1.概念:滑移:在外力作用下,晶体相邻二部分沿一定晶面、一定晶向彼此产生相对的平行滑动。
临界分切应力:使滑移系开动的最小分切应力。
软取向与硬取向:φ=45°时:取向因子可获得最大值1/2(cos λ·cos φ=cos(90°-φ)·cos φ),取向因子大,易产生滑移,软取向;φ或λ=90°时:取向因子为0,难滑移,硬取向。
多滑移:晶体的滑移在两组或者更多的滑移系上同时进行。
可促进加工硬化。
交滑移:多个滑移面同时沿一个滑移方向进行的滑移。
可降低脆性。
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该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组成滑移系。
孪生:晶体在切应力下其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作均匀切变。
形变织构:金属塑性变形到很大程度(>70%)时,晶粒发生转动,各晶粒的位向趋于一致,这种有序化的结构。
加工硬化:随变形度增大,金属的强硬度显著增高而塑韧性明显下降的现象。
屈服效应:在拉伸的σ-ε曲线上,有明显的上、下屈服点及屈服平台的现象。
柯氏气团(柯垂尔气团):溶质原子在刃型位错周围聚集的现象,可阻碍位错运动。
形变时效:具有明显屈服效应的金属,在变形后于室温长期仃留或短时加热保温,引起屈服应力升高并出现明显屈服点的现象。
吕德斯带:具有屈服现象的试样从上屈服点出现直到屈服延伸结束,在试样表面看到由于不均匀变形而形成的表面皱褶带, 称为吕德斯带。
细晶强化:通过细化晶粒,增加晶界,提高材料强度的方法。
2.滑移的特点:参考解析:⑴发生在最密排晶面,滑移方向为最密排晶向;原因:密排面间原子面结合力最弱⑵只在切应力下发生,存在临界分切应力;⑶滑移两部分相对移动的距离是原子间距的整数倍,滑移后滑移面两边的晶体位向仍保持一致;⑷伴随晶体的转动和旋转,滑移面转向与外力平行方向,滑移方向旋向最大切应力方向;⑸随滑移加剧,存在多滑移和交滑移现象。
3.分别列举出BCC、FCC和HCP的滑移系:参考解析:BCC:滑移面{110},滑移方向〈111〉。
滑移系
图9.1 工程应力-应变示意图图9.2 真应力应变曲线之所以称为这样得出的应力—应变曲线为工程应力—应变曲线,是由于应力和应变的计算中没有考虑变形后试样截面积与长度的变化,故工程应力—应变曲线与载荷—变形曲线的形状是一致的。
在图9.1中0e对应于弹性变形阶段,esbk段对应于弹-塑性变形阶段,k为断裂点。
当应力低于材料的弹性极限σe时,发生弹性变形、应力σ与应变ε之间通常保持线性关系,服从虎克定律:σ =Eε或τ =Gγ,其中σ、τ为正应力和切应力, ε、γ为正应变和切应变;应力与应变之间的比例系数E、G分别称为正弹性模量和切变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在数值上等于应力-应变曲线上弹性变形阶段的斜率。
弹性模量反映了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E愈大,则在一定的外力下所产生的弹性应变愈小。
因此,E反映了材料的刚度,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材料的弹性模量E愈大,材料的刚度愈好。
弹性模量是表征材料中原子间结合力强弱的物理量,对组织结构不敏感,所以在金属中添加少量合金元素或是进行加工都不会对弹性模量产生明显影响。
当应力超过σs时,材料发生塑性变形,出现了屈服现象,因此称σs为该材料的屈服极限或屈服点。
对于屈服点不明显的材料,常规定以发生残余变形量为试样标距部分原长的0.2%时的应力值作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以σ0.2表示。
应力超过σs之后,试样发生明显而均匀的塑性变形,随着塑性变形的进行,金属被不断强化,继续变形所需要的应力不断提高,一直达到最大值b点,此最大应力值σb称为材料的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
它表示材料对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
超过此值后,拉伸试样上出现了颈缩现象,由于试样局部截面尺寸快速缩小导致试样承受的载荷开始降低,因而工程应力-应变曲线也开始下降,直至达到k点试样发生断裂为止。
9.1.2 真应力应变曲线在实际的塑性变形过程中,试样的截面积与长度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当变形较大时,工程应力、应9.2 金属的塑性变形9.2.1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当所受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材料将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不可逆的永久变形。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专业课考研、期末考试)
名词解释晶体结构、晶体、非晶体、空间点阵、晶胞、空间格子、晶带定律、布拉格定律、晶面间距、晶带轴、合金、固溶体、固溶强化、中间相、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有序固溶体、致密度、配位数、间隙相、间隙化合物、单晶体、多晶体、点阵畸变、金属键、范德华键、同质异构体、布拉菲点阵、配位多面体、拓扑密堆相、大角度晶界、电子化合物、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空位、肖脱基(Schottky)空位、弗兰克尔缺陷、晶格畸变、热平衡缺陷、过饱和的点缺陷、位错、柏氏矢量、螺型位错、刃型位错、混合位错、单位位错、全位错、不全位错、扩展位错、部分位错、堆垛层错、位错的滑移(守恒运动)、位错的攀移(非守恒运动)、位错反应、位错密度、交滑移、双交滑移、多滑移、滑移系、扭折、割阶、位错滑移的特点、位错交割的特点、孪晶、孪生、晶界、相界、晶界偏聚、亚晶界、亚晶粒、界面、外表面、内界面、小角度晶界、对称倾斜晶界、大角度晶界、表面能、晶界能、界面能、位错的应变能、派-纳力、位错的塞积、晶界特性、柯肯达尔效应、上坡扩散、反应扩散、间隙扩散、稳态扩散、非稳态扩散、共格相界、非共格晶界、弹性的不完整性、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塑性变形的方式、孪生、扭折、滑移带、滑移系、临界切应力、施密特因子、柯氏Cotrell 气团、再结晶、晶粒长大、异常长大(不连续晶粒长大、二次再结晶)、再结晶的形核率、再结晶温度、临界变形度、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冷加工、热加工、扩散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回复阶段退火的作用、回复退火产生的结果、退火孪晶、时效、应变时效、再结晶织构、形变织构、多边形化、超塑性、细晶强化、固溶强化、弥散强化、加工硬化、过冷、过冷度、动态过冷度、成分过冷、结构起伏、能量起伏、成分起伏、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形核率N、临界形核功、平衡凝固、异质形核、偏析、正偏析、枝晶偏析、区域熔炼、光滑界面、粗糙界面、粗糙界面长大机制、光滑界面晶体长大机制、铸锭(件)的缺陷、缩孔、单组元晶体(纯晶体)、单元系、相变、凝固、结晶、固态相变、气态相变、相图、相律、组元、相、自由度、成分过冷、匀晶反应、共晶转变、包晶转变、共析反应、包析转变、偏晶转变、熔晶转变、合晶转变、伪共析转变、初生相、次生相、伪共晶、离异共晶、调幅分解、钢、铸铁、铁素铁、奥氏体、渗碳铁、莱氏体、珠光体、三次渗碳体、等含量法则、等比列法则、背向法则、直线法则、重心法则。
bcc晶体的密排面滑移系
bcc晶体的密排面滑移系
BCC晶体的密排面滑移系指的是在BCC(Body-Centered Cubic)结构的晶体中,晶格中的密排面(密堆积面)发生滑移的情况。
在BCC结构中,密排面是{110}面。
滑移系是指在晶体中,发生滑移时
晶格中原子的移动方向和方式。
在BCC晶体中,{110}面的滑移系统主要包括<111>方向的滑移
和<112>方向的滑移。
在<111>方向的滑移中,密排面上的原子沿着
<111>方向发生滑移,而在<112>方向的滑移中,密排面上的原子沿
着<112>方向发生滑移。
这两种滑移系统共同构成了BCC晶体的密排
面滑移系。
密排面滑移系的研究对于理解晶体的塑性变形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密排面滑移系,可以揭示晶体中原子的滑移方向和位移,从而帮助我们理解晶体的变形机制和塑性行为。
此外,对密排
面滑移系的研究还有助于材料工程领域的应用,例如在材料强化和
合金设计方面的应用。
总的来说,BCC晶体的密排面滑移系是指在BCC结构的晶体中,密排面发生滑移的情况,其研究对于理解晶体的塑性行为和材料工
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密排面滑移系,可以更好地理解晶体的变形机制,为材料设计和加工提供理论基础。
面心立方所有的滑移系
面心立方所有的滑移系面心立方结构,这个名字听起来挺高级的吧?其实它就是我们常见的金属材料的一种排列方式。
想象一下,把小球堆成一堆,正好形成一个紧凑的立方体,球的中心也有球,这就是面心立方了。
这样的结构可不简单,很多金属,比如铜、铝、金都属于这种类型。
它们的原子排列紧凑,让材料的强度和韧性都很好。
想象一下,金属的强度就像健身房里的人,壮实得很,挤压起来都不会轻易变形。
说到滑移系,这玩意儿可是面心立方结构中的重要角色。
滑移系就像是一条条秘密通道,金属在受到压力时就会通过这些通道滑动,换句话说,就是原子们在跳舞,尽情展现他们的灵活性。
面心立方有多个滑移系,让金属在受到力的时候,不会像豆腐一样轻易崩溃。
我们常说“千斤易得,一失难求”,在这里也是一样,原子们不容易散架。
一般来说,面心立方的滑移系有四个主要方向,这些方向就像是舞台上的四个角落,原子们可以在这些方向上进行滑移。
第一个方向就是沿着面心立方的面,这种滑移方式最常见,原子们像是在草地上玩耍,轻松自在。
第二个方向是沿着体对角线滑移,想象一下,原子们在跳跃,虽然稍微有些难度,但也不是不可以。
我们还有两个角落的方向,这些地方也提供了不错的滑移空间。
这些滑移系就像是金属的保险杠,让它们在压力下依然坚韧不拔。
别看这些滑移系看起来简单,它们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形成的。
环境、温度、压力都会影响它们的表现。
比如说,在高温下,金属就像人一样变得更加灵活,滑移更加顺畅。
这就好比一群小朋友在夏天玩耍,热乎乎的天气让他们更愿意四处奔跑。
而在低温时,金属就像是冷得发抖的小猫,滑移就会变得困难。
更有趣的是,这些滑移系的存在和数量,直接影响着金属的机械性能。
你想啊,滑移系越多,金属就越容易变形,越不容易断裂。
想必大家都听过“多多益善”这句老话,滑移系也是如此。
它们的多样性让金属在面对压力时,不容易被击垮。
反之,滑移系少了,金属就容易脆弱,受一点压力就可能崩溃。
就像人一样,平时忍耐力强的,一旦爆发出来,就像火山一样,咕咕咕冒烟。
滑移系名词解释
滑移系名词解释
滑移系
滑移系是指具有一定滑动性和回弹特性的联合受力结构系统。
它可以抵抗外力,缓冲结构间过大的偏移或振动,同时又能够承受各方向的载荷,既能实现载荷的分流处理,又能实现载荷的缓冲处理。
滑移系是一种弹性元件,能够抵抗横向力和垂直力,在构筑结构物时具有重要意义。
滑动性:指物体之间的接触面可以容纳一定的剪切位移,在接触面之间形成滑动而不去改变接触面的形状。
这称为滑动性。
回弹特性:指物体之间接触表面被外力破坏之后,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归纳起来,滑移系的特点在于具有一定滑动性和回弹特性,能够缓冲结构间过大的偏移或振动,承受各方向的载荷,实现载荷的分流处理和缓冲处理。
- 1 -。
三种晶体结构的滑移系
三种晶体结构的滑移系哎,今天咱们聊聊晶体结构的滑移系,这个话题听上去可能有点儿学术,但其实也能很有趣!想象一下晶体就像一个个小方块,咱们把它们堆在一起,拼成个大大的结构。
晶体结构就像是这些方块的摆放方式,有的整齐划一,有的则随意洒脱。
滑移系嘛,简单来说,就是这些小方块在受力的时候,怎么“溜”动的。
说白了,就是晶体里的原子在受力后,怎么移动,形成塑性变形。
是不是有点儿意思?咱们先来聊聊立方晶体结构。
这种结构可真是广受欢迎,像咱们常见的金属,铁、铜、铝,它们都是这类的代表。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搞饭,随手把调料瓶整齐地摆成一排。
这个排列就有点儿像立方晶体,每个瓶子都占据一个“位置”。
立方晶体的滑移系也是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就是{111和{100面。
这两个面就像是你最喜欢的调料瓶,使用频率特别高。
嘿,受力的时候,原子就像那些瓶子一样,轻轻一推,就能滑动过去。
这种滑移就像在厨房里找调料,想拿哪个就拿哪个,省时省力,效率满分!然后咱们再来看看六方密堆积结构。
这个结构跟立方的感觉有点儿不一样。
就好比咱们把一些水晶球堆起来,形成一个美丽的花瓶。
六方结构的原子排列紧凑得很,像极了精致的艺术品。
在这个结构里,滑移系可就少不了{0001和{1120面。
想象一下,在这个花瓶里,原子们如同精灵般轻盈,一旦受力,它们就像是风中的舞者,轻巧地旋转、滑动。
这样的滑移方式让六方晶体在高温或者高压的环境下,也能保持它的美丽和强韧。
咱们聊聊体心立方结构。
这个结构有点儿复杂,想象成一个个小小的立方体里,还藏着一个小球。
体心立方的滑移系主要是{110和{100面。
哎,这里可有趣了,原子在这里可不光是滑来滑去,它们有时候还得踢开一些小障碍物,才能顺利滑动。
就像你在超市里,推着购物车,突然前面有个小孩挡路,你得绕过去,这个过程可不简单。
但体心立方的魅力在于,它能在这样的挫折中,依然保持稳定的结构,真的很给力。
晶体结构的滑移系就像一场小小的舞会,原子们在舞池中随着力的变化,尽情地扭动、旋转,展现出不同的风采。
奥氏体滑移系方向
奥氏体滑移系方向
奥氏体滑移系方向是指在材料的微观结构中,奥氏体晶粒内的晶格发生滑移运动的方向。
奥氏体是钢铁材料中最常见的组织,其内部的晶格结构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滑移运动,从而改变材料的形状和性能。
奥氏体滑移系方向的确定对于材料的加工和热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材料中奥氏体晶粒内的滑移方向,可以帮助工程师和研究人员设计合适的加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以达到预期的材料性能和形状。
在实际的材料研究和加工过程中,科学家们通过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等先进的显微镜技术,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确定奥氏体晶粒内的滑移系方向。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精确地确定材料中奥氏体晶粒内的滑移方向,为材料的工程应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奥氏体滑移系方向的研究也对于材料的强化和改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控制奥氏体晶粒内的滑移方向,可以有效地调控材料的强度、韧性和塑性等力学性能,从而实现材料性能的优化和提升。
总之,奥氏体滑移系方向是材料科学和材料工程领域内的重要研究内容,对于材料的加工、热处理、强化和改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将继续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为材料的性能优化和工程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面心立方晶体中所有可能的滑移系
面心立方晶体中所有可能的滑移系面心立方晶体中所有可能的滑移系
面心立方晶体是晶体中一类特殊的结构,它具有十二条晶面,每条晶面都围绕
中心八面体的六条边的滑移系统。
这十二条滑移系可以分为三大类:八面体沿一面移动模式,八面体沿两面移动
模式,八面体沿三面移动模式。
每一种滑移系有着自己特定的运动透视图,它描述了不同方位滑移面之间的变化特性,以及活动晶体面与不活动体面之间的变形过程。
八面体沿一面移动,即把八面体像棋子一样从一个晶面移动到另一个晶面,这
种滑移系称作Translation(Trans),代表着一种水平、垂直或者斜向的移动方式。
八面体沿两面移动,即两个晶面在空间上旋转,轴线为立方体晶体的一条边;
这种滑移系称作Rotation(Rot),代表着一种沿着该边旋转的方式。
八面体沿三面移动,即用空间士兵方式移动晶体,三个晶面穿过一起,使晶体
错位;这种滑移系称作Screw(Scr),代表着沿着轴的旋转移动方式。
以上就是面心立方晶体中所有可能的滑移系。
其中,Translation,Rotation,Screw滑移系即是这十二条晶面之间滑移的三种典型方式,它们是相对结构发生变
形的基本过程,在滑移学中极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9.1 工程应力-应变示意图图9.2 真应力应变曲线之所以称为这样得出的应力—应变曲线为工程应力—应变曲线,是由于应力和应变的计算中没有考虑变形后试样截面积与长度的变化,故工程应力—应变曲线与载荷—变形曲线的形状是一致的。
在图9.1中0e对应于弹性变形阶段,esbk段对应于弹-塑性变形阶段,k为断裂点。
当应力低于材料的弹性极限σe时,发生弹性变形、应力σ与应变ε之间通常保持线性关系,服从虎克定律:σ =Eε或τ =Gγ,其中σ、τ为正应力和切应力, ε、γ为正应变和切应变;应力与应变之间的比例系数E、G分别称为正弹性模量和切变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在数值上等于应力-应变曲线上弹性变形阶段的斜率。
弹性模量反映了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E愈大,则在一定的外力下所产生的弹性应变愈小。
因此,E反映了材料的刚度,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材料的弹性模量E愈大,材料的刚度愈好。
弹性模量是表征材料中原子间结合力强弱的物理量,对组织结构不敏感,所以在金属中添加少量合金元素或是进行加工都不会对弹性模量产生明显影响。
当应力超过σs时,材料发生塑性变形,出现了屈服现象,因此称σs为该材料的屈服极限或屈服点。
对于屈服点不明显的材料,常规定以发生残余变形量为试样标距部分原长的0.2%时的应力值作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以σ0.2表示。
应力超过σs之后,试样发生明显而均匀的塑性变形,随着塑性变形的进行,金属被不断强化,继续变形所需要的应力不断提高,一直达到最大值b点,此最大应力值σb称为材料的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
它表示材料对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
超过此值后,拉伸试样上出现了颈缩现象,由于试样局部截面尺寸快速缩小导致试样承受的载荷开始降低,因而工程应力-应变曲线也开始下降,直至达到k点试样发生断裂为止。
9.1.2 真应力应变曲线在实际的塑性变形过程中,试样的截面积与长度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当变形较大时,工程应力、应变将与材料的真实应力、应变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在研究金属塑性变形规律时,为了得出真实的变形特性,应当按真应力和真应变来进行分析。
制、锻造、挤压、拉拔、冲压等),不仅为金属材料的成型提供了经济有效的途径,而且对改善材料的组织和性能也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所选用材料的强度、塑性是零件设计时必须考虑的,而我们知道,这些指标都是材料的塑性变形特征。
虽然常用金属材料大多是多晶体,但考虑到多晶体的变形是以其中各个单晶变形为基础的,所以我们首先来认识单晶变形的基本过程。
研究表明,在常温和低温下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滑移的方式来进行的,此外还有孪生和扭折等方式。
一、滑移(1)滑移线和滑移带如果对经过抛光的退火态工业纯铜多晶体试样施加适当的塑性变形,然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就可以发现原抛光面呈现出很多相互平行的细线,如图9-3所示。
图9-3 工业纯铜中的滑移线图9-4 滑移带形成示意图最初人们将金相显微镜下看见的那些相互平行的细线称为滑移线,产生细线的原因是由于铜晶体在塑性变形时发生了滑移,最终在试样的抛光表面上产生了高低不一的台阶所造成的。
实际上,当电子显微镜问世后,人们发现原先所认为的滑移线并不是一条线,而是存在更细微的结构,如图9-4所示。
在普通金相显微镜中发现的滑移线其实由多条平行的更细的线构成,所以现在称前者为滑移带,后者为滑移线。
这些滑移线间距约为102倍原子间距,而沿每一滑移线的滑移量可达103倍原子间距,同时也可发现滑移变形的不均匀性,在滑移线内部以及滑移带之间的晶面都没有发生明显的滑移。
(二)、滑移系观察发现,在晶体塑性变形中出现的滑移线并不是任意的,它们彼此之间或者相互平行,或者成一定角度,说明晶体中的滑移只能沿一定的晶面和该面上一定的晶体学方向进行,我们将其称为滑移面和滑移方向。
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往往是晶体中原子最密排的晶面和晶向,这是由于最密排面的面间距最大,因而点阵阻力最小,容易发生滑移,而沿最密排方向上的点阵间距最小,从而使导致滑移的位错的柏氏矢量也最小。
每个滑移面以及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称为一个滑移系。
滑移系表明了晶体滑移时的可能空间取向,一般来说,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滑移系数量越多,滑移过程就越容易进行,从而金属的塑性就越好。
晶体结构不同时,其滑移系也不同,我们下面来了解金属晶体中几种常见结构(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的滑移面及滑移方向的情况。
(1) 面心立方晶体中的滑移系面心立方晶体的滑移面为{111},滑移方向为<110>,因此其滑移系共有4×3=12个,如图9-5所示。
图9-5 面心立方晶体中的滑移系(2) 体心立方晶体中的滑移系由于体心立方结构是一种非密排结构,因此其滑移面并不稳定,一般在低温时多为{112},中温时多为{110},而高温时多为{123},不过其滑移方向很稳定,总为<111>,因此其滑移系可能有12-48个。
(3) 密排六方晶体中的滑移系密排六方晶体中,滑移方向一般都是<1120>,但滑移面与轴比有关,当c/a接近或大于1.633时,{0001}为最密排面,滑移系即为{0001}<1120>,共有三个;当c/a小于1.633时,{0001}不再是密排面,滑移面将变为柱面{1010}或斜面{1011},滑移系分别为三个和六个。
由于滑移系数量较少,因此密排六方结构晶体的塑性通常都不太好。
(三)、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我们知道,外力作用下,晶体中滑移是在一定滑移面上沿一定滑移方向进行的。
因此,对滑移真正有贡献的是在滑移面上沿滑移方向上的分切应力,也只有当这个分切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后,滑移过程才能开始进行,这时的分切应力就称为临界分切应力。
图9-6 分切应力图 我们来看看如图9-6所示的圆柱形单晶体在轴向拉伸载荷F 作用下的情况,假设其横截面积为A ,ϕ为滑移面法线与中心轴线夹角,λ为滑移方向与外力F 夹角,则外力F 在滑移方向上的分力为F cos λ,而滑移面的面积则为A /cos ϕ,此时在滑移方向上的分切应力τ为:ϕλσϕλϕλτcos cos cos cos cos cos ===A F A F 9.7当式9.7中的分切应力达到临界值时,晶面间的滑移开始,这也与宏观上的屈服相对应,因此这时F/A 应当等于σs ,即:ϕλστcos cos s s = 9.8式9.8中的τs 称为临界分切应力,是一个与材料本性以及试验温度、加载速度等相关的量,与加载方向等无关,可通过实验测得,表9.1中列举了一些常见金属晶体的临界分切应力值。
cos λcos ϕ称为取向因子或schmid 因子,因为取向因子cos λcos ϕ大则材料在较小σs 作用下即可达到临界分切应力τs ,从而发生滑移,因此被称为软取向,反之则称为硬取向。
表9.1 一些金属晶体的临界分切应力值金 属温 度 纯度(%) 滑移面 滑移方向 临界切应力(MPa ) Ag室 温 99.99 {111} <110> 0.47 Al室 温 - {111} <110> 0.79 Cu室 温 99.9 {111} <110> 0.98 Ni 室 温 99.8 {111} <110> 5.68Fe室 温 99.96 {110} <111> 27.44 Nb室 温 - {110} <111> 33.8 Ti室 温 99.99 {10~10} <11~20> 13.7 Mg室 温 99.95 {0001} <11~20> 0.81 Mg室 温 99.98 {0001} <11~20> 0.76 Mg330℃ 99.98 {0001} <11~20> 0.64 Mg 330℃ 99.98 {0001} <11~20> 3.92从式9.8不难看出,单晶体试样在拉伸试验时,屈服强度σs 将随外力取向而变化,当λ或φ为90°时,无论τs 多大,σs 都为无穷大,说明在外力作用下不会发生滑移变形;而当λ = ϕ = 45°时,σs 最低,这是因为当对任何ϕ来说,当滑移方向位于外力F 和滑移面法线所组成的面上时,沿此方向上的τ较大,这时取向因子ϕϕϕϕλ2sin 21cos )90cos(cos cos =-= ,因此当λ = ϕ = 45°时,取向因子达到最大,分切应力最大。
上述分析结果得到了实验的验证。
如图9-7是密排六方结构的镁单晶拉伸的取向因子-屈服强度关系图,图中曲线为按式9.8的计算值,而圆圈则为实验值,从图中可以看出前述规律,而且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由于镁晶体在室温变形时只有一组滑移面(0001),故晶体位向的影响十分明显,对于具有多组滑移面的立方结构金属,取向因子最大,即分切应力最大的这组滑移系将首先发生滑移,而晶体位向的影响就不太显著,以面心立方金属为例,不同取向晶体的拉伸屈服应力相差只有约二倍。
图9-7 镁晶体拉伸屈服应力与晶体取向的关系(四)、滑移时晶面的转动如图9-8所示为晶体滑移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假设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
当轴向拉力F 足够大时,晶体各部分将发生如图所示的分层移动,也就是滑移。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两端自由的话,滑移的结果将使得晶体的轴线发生偏移。
不过,通常晶体的两端并不能自由横向移动,或者说拉伸轴线保持不变,这时单晶体的取向必须进行相应转动,转动的结果使得滑移面逐渐趋向于平行轴向,同时滑移方向逐渐与应力轴平行,而由于夹头的限制,晶面在接近夹头的地方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
此时转动的结果将使滑移面和滑移方向趋于与拉伸方向平行。
(a) 拉伸 (b) 压缩图9.8 滑移时晶面的转动同样的道理,晶体在受压变形时,晶面也要发生相应转动,转动的结果是使得滑移面逐渐趋向于与压力轴线相垂直,如图9.8b所示。
下面我们就以单轴拉伸的情况来看看滑移过程中晶面发生转动的原因。
图9.9 单轴拉伸时晶体转动的力偶图9.9示意地画出了晶体中典型的两个滑移面邻近的A、B、C三部分的情况。
在滑移前,作用在B层晶体上的力作用于O1、O2两点。
当滑移开始后,由于A、B、C三部分发生了相对位移,结果这两个力的作用点分别移至O'1、O'2两点,此时的作用力可按垂直于滑移面和平行于滑移面分别分解为σ1、τ1及σ2、τ2。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正是力偶σ1及σ2使得滑移面发生了趋向于拉伸轴的转动。
在滑移面内的两个分力τ1及τ2可以进一步沿平行于滑移方向和垂直于滑移方向进一步分解。
如图所示,我们知道其平行于滑移方向的分量就是引起滑移的分切应力,而另外两个分量构成了一对力偶,使得滑移方向转向最大切应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