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复习题材料分析题

合集下载

马原材料题

马原材料题

1、材料分析题(20分)材料一: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

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十八世纪的法国对英国(而英国哲学是法国人引为依据的)来说是如此,后来的德国对英法两国来说也是如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页。

材料二:毛泽东说:“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

那么,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态的文化又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63-664页。

材料三: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请回答:上述材料中蕴含的哲学原理是什么?该原理包括哪些内容?参考答案:材料中蕴含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原理。

社会意识的相对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具体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第二,社会意识发展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第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马原考试材料分析题

马原考试材料分析题

马原考试材料分析题篇一:马原期末试卷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1、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的哲学家各有不同的回答。

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1:关于世界的本原,最简捷的途径是在经验里呈现的事物中去寻找,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气”是万物的始基,而阿那克西曼德则认为“无限”是万物的始基。

(注:始基即根本,或本原;无限就是不生、不灭、不竭、不可摧毁)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统治着整个世界的是“秩序”,天体依照数字所规定的间隔,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中心而旋转,这就是‘数”。

万物产生于“一”。

材料3: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万物皆流,无物常存。

材料4:巴门尼德认为,既然无物常存,我们怎么认识它呢?感官得到的东西是不真实的,所以,必须认识理性中的东西(即存在),只有它才不会欺骗我们。

请回答:(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三位哲学家的观点有什么区别?(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错误何在?(3)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与材料4相比,分析二者的区别?参考答案:(1)材料1属于朴素唯物主义一元论的观点。

三位哲学家都把世界的本原统一在一种自然物质上。

阿那克西曼德试图从“无限”中探索事物的本原,其意义远比其他两位哲学家要大。

(2)材料2属于唯心主义一元论观点,它把世界的本原归结到抽象的“数”上,尽管它远离了感性经验,但由于它将“数”当作本原,因此从根本上是错误的。

(3)材料3中属于朴素唯物主义一元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这就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的观点;这团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万物皆流,无物常存在。

”是朴素辩证法的观点。

它同材料4是相对的,材料4将“存在”(思维)当作了本原,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材料4中的“存在”又推动了人类思维的发展。

2、阅读下列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理论回答有关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绪论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48 一249 页)[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

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

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510 页)[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426 页)[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的最终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

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毫无用处。

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有一定的形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摆脱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应当形成明确的思想。

《马原》辨析题、材料分析模拟题

《马原》辨析题、材料分析模拟题

辨析题、材料分析模拟题一、辨析题(先标明“正确”或“错误”,再说明理由。

)1.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超额剩余价值。

答:正确。

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的就是超额剩余价值。

2.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为资本家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一说法正确吗?答:错误。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如果把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家的剥削关系。

3.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答:正确。

因为还有不少劳动人民有实际需要而无支付能力。

4. 和谐意味着矛盾双方的完全同一。

答:和谐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P44)5. 所有的成年人都是劳动者。

答:错误。

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是劳动者。

因为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

6. 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答:此观点错误。

⑴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

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

马原复习题材料分析题

马原复习题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一、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写道:“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他们又说:“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论述包含了什么哲学原理?并运用该原理论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答案要点】(1)以上论述所包含的是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

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

由于条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刻程度上、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性的。

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其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3)在对待真理的问题上,必须反对割裂绝对真理、相对真理二者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倾向。

绝对主义,就是只看到真理的绝对性,无视其相对性;而相对主义则相反。

(4)马克思恩格斯的以上论述,体现了他们坚持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立场,也启发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反对教条主义、思想僵化;同时也要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而是应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根据新形势新条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材料1 我国工业用水量从1980年起的508亿立方米增长到2010年的1 397亿立方米,其中60%以上的工业用水集中在火力发电、钢铁、石化、纺织和制造等行业。

马原简答分析题汇总大全

马原简答分析题汇总大全

马原复习题(2010)一、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3)答:从不同角度,作出不同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14-18)\答:(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社会理想。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科学回答了社会的物质性?(P33)答: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任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任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这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p45)答:矛盾的普遍性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马原材料分析题

马原材料分析题

1、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外贸组织进出口经营,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国际商品交换和国际竞争中来。

国人很想让“中国制造”响遍全球,但据商务部的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其中假冒伪劣造成的损失就达2000亿元。

有一位政府官员指出,“中国信用”胜过“中国制造”。

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和对待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中国制造”与“中国信用”问题呢?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2、中国制造和中国信用的关系,对应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中国制造”是一种社会存在形态,“中国信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诚信是国际贸易中的“通行证”“生死牌”,没有这个证、这张牌就难以和人长期交往。

中国企业诚信缺失与国内市场的监督和运营机制不健全有关,一些企业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而侥幸逃脱了惩罚。

这样的社会存在催生了某些畸形的社会意识——诚信机制并不重要,生产假冒伪劣的收益更高。

这些在国际贸易中却遭受严重打击。

因此,正确的意识形态不仅提高社会精神文化水平,也是谋取万年福利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快速和健康发展。

2、材料1“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

他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材料2“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为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材料3“铁会生锈,木会腐朽。

纱不用来织或者编,会成为废棉。

或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他们由死复生,使他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

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

”结合材料回答:(1)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2)生产要素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什么?(3)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说明了什么?答案:(1)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商品价值的源泉。

马原考试材料题及其答案简析

马原考试材料题及其答案简析

1.请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18世纪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在《论精神》中给物质下了一个定义性的说明:"物质并不是一件东西,自然中只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形体的个体,物质这个名词只能了解为那些为一切形体所固有的特性的集合。

"材料2霍尔巴赫为了克服17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者的物质概念的狭隘性,给物质下了一个更概括的哲学定义。

他说:"物质一般地就是以任何一种方式刺激我们感官的东西;我们归之于各种不同物质的那些特性,是以物质在我们内部所造成的不同的印象或变化为基础的。

""一切物质的共同特性是广延、可分性、不可入性、形状、可动性、或为某个物质的运动所引起的性质。

"材料3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在总结哲学和科学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给物质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他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回答:(1)分析材料1和材料2中物质定义的局限性。

(10分)(2)分析列宁的物质定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0分)(3)结合客观实际,谈一谈你对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认识。

(10分)答案:(1)材料1中,爱尔维修他看到了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认为自然中所存在的只是作为物质具体形态的个体,而不是物质本身,物质是对这些个体所固有的特性的抽象和概括。

但是爱尔维修没有看到物质的根本特性在于它的“客观实在性”,而仅仅局限于物质的一般特性,因此,这一定义仍是不科学的。

材料2中霍尔巴赫的这一物质定义,肯定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独立存在的,我们的感觉只是物质的反映。

他试图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高度来把握物质概念,这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列宁正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角度为物质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

但是霍尔巴赫在具体说明物质时,又把广延、可分性、不可入性、形状、可动性等看成物质的普遍的不变的特性,这表明他的物质观还没有摆脱机械唯物主义的影响。

2023马原期末考试题库马原材料分析题

2023马原期末考试题库马原材料分析题

2023马原期末考试题库:马原材料分析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和立场特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请结合具体理论进行解释。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特点有哪些?请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
(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历史地位是什么?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时代性和现代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样的指导作用?请解释马克思主义在实际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用。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区别与联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哪里?请结合具体的哲学观点进行解释。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联系是什么?请从思想方法和认识论层面进行论述。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中的应用案例有哪些?请列举并分析其背后的哲学思想。

(2)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中发挥作用?请结合具体的理论举例进行说明。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和实践价值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有哪些特点?请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进行解释。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指导实践有什么样的价值?请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以上是2023马原期末考试题库的马原材料分析题,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回答,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材料分析题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材料分析题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材料分析题题及参考答案1、材料一: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限、长颈于,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材料二:《传习录》记载:先生(指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运用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分别评述鲁迅和王阳明的观点。

2、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拔苗助长故事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可抗拒的,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在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在承认规律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把握规律,从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事物的具体联系,创造条件促进事物的发展,从而改造客观世界,让客观世界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目的。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启示:它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尊重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3、一个身患成骨不全症的女孩,从出生起全身骨头脆如玻璃,稍受力就会频繁断裂。

马原之材料分析题

马原之材料分析题

马原之材料分析题第一篇:马原之材料分析题一、阅读下列材料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

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

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

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

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

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

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

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

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

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二、材料1应当承认,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能发展?同时,每个民族也都有它的短处。

有人以为社会主义就了不起,一点缺点也没有了。

哪有这个事?应当承认,总是有优点和缺点这两点……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材料分析题简答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材料分析题简答题及答案

材料的分析题:1.稳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任务: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一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

上述两大任务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统一的整体,并且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一系列不同发展阶段的长久进程中。

没有生产力的持久大发展,就不可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本质所要求的社会公平与正义;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相应地逐步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就不可能愈益充分地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因而也就不可能持久地实现生产力的大发展。

——温家宝《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指出这段话反映的哲理,应如何正确理解这一哲理?说明科学发展观与此哲理的关系。

答:〔1〕这段话指出稳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任务:既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又要逐步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

从哲学上讲,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真理与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充分表达社会主义一要发展生产力,二要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

〔2〕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所谓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

所谓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有区别的:〔1〕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2〕真理原则主要说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主要说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3〕真理原则表达了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表达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差异和矛盾,说明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之间具有矛盾性。

这种矛盾性,一方面给人类的生活、活动造成了困难和困境,另一方面,这种矛盾的不断出现和解决又不断地推动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3〕真理和价值的矛盾是人类活动的内在矛盾。

马原的简答题及分析题和答案

马原的简答题及分析题和答案

马原的简答题及分析题和答案1.简述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表现形式。

29基本派别:哲学可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基本派别。

表现形式: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简述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67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为什么?113-116生产力和生产力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2、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中前进的。

它也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解决还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

4、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4.简述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

课件1)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它们是同一个剩余价值量的两种不同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2)在预付资本量已定的条件下,利润率的大小与剩余价值量成正比,剩余价值量越大,利润率越高。

而剩余价值量又是由剩余价值率决定的,因此,利润率的大小,首先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即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5.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51-52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0道最新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0道最新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1.材料1恩格斯指出:“自然研究家相信,他们只有不理睬哲学或羞辱哲学,才能从哲学中解放出来。

但是,因为他们离开思维便不能前进,而且要思维就得有思维规定,而这些范畴是他们从所谓有教养者的那种受制于早已过时的哲学残渣的一般意识中盲目地取来的,或者是从大学必修的哲学课中听到的一点儿东西中取来的,或者从各种各样的哲学著作中缺乏批判的和杂乱无章的读物中取来的,——正因为这样,他们同样做了哲学的奴隶”。

材料2爱因斯坦认为:“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可是,科学的各个领域对那些研究哲学的学者们也发生了强烈的影响,此外,还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地哲学思想。

”请根据材料,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回答:(1)恩格斯的这段话批判的是何种观点?(2)分析爱因斯坦在哲学与科学两者关系问题上的观点。

参考答案:(1)在哲学与科学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一是否认哲学对科学的方法论意义,因此要取消哲学;二是夸大哲学的作用,把哲学看成是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的东西。

恩格斯的这段话批判的这是第一种观点。

(2)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正确揭示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他认为,哲学给科学发展以根本方法论的影响。

哲学是对世界以及任何世界关系的总体性反映和把握,因此它对一切具体科学和实践活动具有普遍方法论的作用。

在科学研究中,往往运用哲学所提供的一般概念和范畴,按照某种一般方法论进行分析和推演;哲学能够从总体上确定科学发展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哲学世界观和思维方式能够为科学家提供创造性的空间。

同时他也强调,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具体科学为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时政知识和基础;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哲学也会不断改变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哲学从具体科学中不断吸取养料,才能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和原理。

2.列宁强调:“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成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大全)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在于只从客体或直观形式去理解事物、现实和感性,而不将其视为人的感性活动和实践的产物。

这导致唯物主义无法理解人的能动性,而唯心主义则只是抽象地发展了这一点,因为它不了解真实的感性活动本身。

材料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问题,而非理论问题。

人必须通过实践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现实性和力量,即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纯粹的经院哲学问题。

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实践观点是认识和理解一切事物的基础和出发点,同时正确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强调人的活动的能动性。

而旧唯物主义则只是从客体或直观形式层面去理解世界,无法理解人的能动性,也不懂得认识的辩证法。

2.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发展的动力、检验真理性的标准和认识的目的。

因此,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XXX和XXX都认为科学发展是一个不断纠正错误、发展真理的过程。

XXX认为科学史是真理与谬误的斗争,不断证实真理、克服谬误、发展真理的历程;而波普则把科学的可证伪性、可反驳性、要检验性作为科学最本质的特征,把科学史简单地归结为一种理论推翻另一种理论的历史。

实用主义哲学思想认为真理是经验中的确定的、有作用价值的类名。

XXX认为,如果真观念对人生没有好处,或者真观念的认识是肯定无益的,而假观念却是唯一有用的,那么我们应该回避真理。

XXX则认为真理是人造的工具,是为了人类的利益而创造的。

XXX则认为真理的首要标准是与一个人的其他信念的一致。

这些观点都强调真理的实用性和相对性,即真理的价值和意义是与人的需要和信念相关的。

实用主义真理观认为真理的标准在于由信念所引起的结果是否令人满意,以真理的有用性和价值性作为真理的本质规定。

在真理和价值的关系上,他们消解了真理所要求遵循的客观性的“物的尺度”,代之以主观的“人的尺度”,把真理变成纯粹主观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大全)材料1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材料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⑴根据材料 1 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唯物主义有哪些区别?⑵根据材料 1 、 2 说明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第一的观点。

1 .⑴材料 1 中马克思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两个根本区别。

首先,旧唯物主义不懂得实践的观点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一切事物的基础和出发点。

旧唯物主义虽然坚持了物质的第一性和本原性,但他们仅仅停留在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层面去理解世界,因此,看不到人的活动的能动性。

其次,旧唯物主义不懂得认识的辩证法。

由于他们只是在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上来理解物质的第一性和决定作用,看不到人对世界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作用,亦即不懂得主观与客观、物质与意识相互作用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这两个根本缺陷。

一、强调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二、正确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强调了人的活动的能动性。

⑵材料 1 、 2 表明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自己哲学的首要的、根本的观点。

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即: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马原材料分析

马原材料分析

马原材料分析篇一:期末考试马原材料分析题下列材料是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阅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时的部分谈话,反映了毛泽东对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

【材料一】“许多人避而不谈商品和商业问题,好像不如此就不是共产主义似的。

人民公社必须生产适宜于交换的社会主义商品,以便逐步提高每个人的工资。

”【答案要点】⑴毛泽东对商品生产的认识的意义有其一他认为商品生产不是划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标准不是两种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商品生产既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

其二社会主义可以发展商品生产弥补自给性的生产的不足。

其三希望通过商品生产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提高每个人的工资。

其四初步认识到价值规律的作用。

⑵商品生产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可以提高社会的物质产品的供应量。

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⑶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认识是可贵的探索还只是初步的但后来没有坚持这一正确思想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忽略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使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经历了挫折。

2.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原理分析下列材料:【材料一】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根据,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

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材料二】科学悲观主义认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精神堕落、贪图享受等,都是科学的罪过,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回复到不要科学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社会状态中去。

【材料三】科学乐观主义则认为,科学技术可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人类可以依靠自然科学解决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请回答:(1)材料二与材料三在本质上是否相同?(2)材料一与材料二、材料三相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3)比较材料一、二、三,请回答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答案要点】( l )科学悲观主义与科学乐观主义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相反而已。

马原材料分析题

马原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1 .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1 〕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

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 3 〕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 4 〕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 1 )材料 1 、 2 、 3 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

( 2 )材料 4 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答案要点〕 ( l )材料 1 、 2 、 3 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

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

不同之点则在于:材料 1 、 3 都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斯归结为火,王充归结为气,但都是用物质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

材料 2 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

( 2 )材料 4 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

坚持这一原理的意义在于:第一,这一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脚点和出发点。

它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第二,这一原理是反对二元论、宗教神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

它证明了: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二元论不能成立,宗教神学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虚幻和荒谬,唯心主义一元论关于世界统一于精神的根本错误,并给予其根本性的摧毁和打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分析题一、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写道:“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他们又说:“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论述包含了什么哲学原理?并运用该原理论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答案要点】(1)以上论述所包含的是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

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

由于条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刻程度上、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性的。

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其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3)在对待真理的问题上,必须反对割裂绝对真理、相对真理二者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倾向。

绝对主义,就是只看到真理的绝对性,无视其相对性;而相对主义则相反。

(4)马克思恩格斯的以上论述,体现了他们坚持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立场,也启发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反对教条主义、思想僵化;同时也要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而是应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根据新形势新条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材料1 我国工业用水量从1980年起的508亿立方米增长到2010年的1 397亿立方米,其中60%以上的工业用水集中在火力发电、钢铁、石化、纺织和制造等行业。

2010年,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16立方米,约为发达国家的3~7倍,工业废水排放量约占全国废水总量的4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52%,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工业水量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15倍,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用水量快速增长,受水资源短缺制约,供水难以同步增加,工业用水矛盾突出。

2002—2010年,国务院职能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组织编制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并在全国实施;2010年10月25日,全国人大[微博]常务委员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发布三十九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该法自2011 年3月1日起施行。

材料2 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地,人称“金张掖”。

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

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00多万张掖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植业品种,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1)分析人们在解决水资源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转化原理(2)结合材料说明,你认为应该如何促进工业用水矛盾的解决。

【答案要点】(1)解决水资源问题,就是促成矛盾的转化,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而矛盾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人们必须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积极创造实现转化的条件,既要创造技术条件,又要创造社会条件,如降低成本、改变观念等等。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解决事物的矛盾需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我国政府提出提高工业用水部门用水效率,相对压缩用水需求,就是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来缓解工业用水的矛盾。

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解决事物的矛盾也不可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我国政府强调提高水资源储备能力,就是处理好矛盾的次要方面,促进工业用水矛盾的解决。

三、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

”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

”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

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1)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为什么面对同一现象不同主体会产生认识差异?(2)为什么三种不同的认识会产生“消沉”、“聪明”、“坚强”不同的效果?【答案要点】(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人的认识既有客体的作用,更有主体的作用。

材料中三个不同的人面对同一现象产生认识差异是主体的不同选择的结果。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不同所致。

人的认识及其结果受主体的影响,但不由主体决定。

(2)三种不同的认识会产生“消沉”、“聪明”、“坚强”不同的效果,体现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正确地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当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四、地处河北香河县城郊的前套村共有村民450人,家家有人在县城打工、经商。

这些年富起来的前套村面临“富裕的烦恼”——“村民人均收入早已过万元,可‘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环境问题一直是村里的‘老大难’。

”套村这样的“垃圾围村”难题,主要是因为垃圾没出路,卫生没人管,靠村里自身解决力不从心。

当了38年的村支书彭士发说。

变化来自一场“环境革命”。

今年年初,河北省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香河县推行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每天镇上的垃圾车进村清运,将垃圾统一送到县里垃圾场,保证村里的垃圾不过夜;县里还出台了“以奖代补”政策,评上环境精品村,给予8万—10万元奖补金。

“变‘给钱’为‘奖钱’,政府推这一把很关键。

”彭士发说,前套村乡亲们劲头十足。

农村环境卫生主角是农民,如果只是干部积极,难免出现“一头热一头冷”。

尊重农民意愿,前套村干部充分征集村民们意见。

“一下雨就污水横流,冲得垃圾遍地”,“前几年修的路都是大坑”,针对村民反映突出的道路问题,村里通过“一事一议”筹集资金,财政补贴加上村集体、村民集资,累计投入100多万元,对村里13条大小街全部进行硬化。

村里的项目村民监督,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作为监督员,63岁的彭跃天天盯在工地上,“水泥厚度要15厘米,标号不能差,不符合要求,就得返工。

”“村民自治”调动了村民自建、自创的积极性。

农民当上了主角,农村环境整治热情高涨。

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其中村街自筹2450万元,形成“财政补一点、村集体经济挤一点、群众出一点、政策优惠省一点”的多元投入机制。

如今走进前套村,道路宽敞整洁,两侧树木林立,路边垃圾桶摆放整齐,路面看不到一点垃圾。

村里变美了,彭士发又有了新的想法:筹划改水、改厕,虽然离污水处理厂只有1.5公里,但村民的生活污水还是靠沟排或渗水井,厕所还都是旱厕,要是有一天能解决这些问题,咱农村人就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回答问题:(1)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说明前套村如何化解“垃圾围村”难题使得“村里变美了”。

(3分)(2) 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前套村消除“富裕的烦恼”的合理性。

(4分)(3) 为什么前套村在“环境革命”这一社会实践中要坚持“村民自治”?(3分)【答案要点】(1)人与自然关系是分化与统一,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

出现“垃圾围村”问题是因为实践不合理,垃圾没出路,卫生没人管,靠村里自身解决力不从心,前套村整合资源,发动群众,找到合理的实践方式,从而使得“村里变美了”。

(2)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前套村出现“富裕的烦恼”说明矛盾普遍存在,应该正视这一烦恼,这是正确的态度;矛盾有特殊性,要求我们找到合理的方法解决矛盾,前套村在环境革命中形成了多元投入机制的同时坚持农民是环境卫生主角,充分发动群众,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前套村坚持“村民自治”,调动了村民自建、自创的积极性,环境整治热情高涨,是自觉践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典范,自觉地坚持了人民的主体地位。

五、材料 1 汶川大地震以来,有些人不断质问:这次大地震,为什么没能事先预报?科学家认为,地球内部“不可入”,人类目前尚不能深入到高温、高压状态的地球内部设置仪器对震源进行直接观测;大地震发生概率小、复发间隔时间长,作为科学研究,取得足够的研究样本比较困难;另外,地震先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震预测。

科学发展是有过程的,我们只有从千百年人与自然相处的历史中总结经验,在科学尚不能及的地方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科学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才能更好地进步。

材料2 2008年9月1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参加了四川北川中学临时学校开学典礼,他讲话中提到“一个民族的灾难总会由民族的进步来补偿”。

请回答:(1)用马克思主义有关原理分析汶川地震没能事先预报的原因。

(5分)(2)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说明“一个民族的灾难总会由民族的进步来补偿”。

(5分)2.【参考答案】(1)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

人的认识受着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由于地震形成的原因极为复杂,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局限性,所以目前我们还不能事先预报汶川地震。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其中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二层含义: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

灾难为人们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提供实践经验的基础,使人们发挥主观能动精神,创造条件,化害为利,实现由灾难到“历史进步”与“治国兴邦”的转化。

六、近年来,醉酒驾车、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造成严重的交通肇事事故频频发生,有增无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