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2篇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2篇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2篇《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1教学过程:一、请一位同学上台讲故事。

一个女生上台讲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苏氏在校园散步,发现了一个小女孩摘了花房里的一朵玫瑰。

如果被一个教师发现,可能会大声斥责:你是哪个班的,为什么要做小偷。

但是苏氏并没有这样做,他轻轻地问女孩子,你摘这朵玫瑰花送给谁。

小女孩说奶奶病得很重,她想摘花给奶奶看,告诉奶奶她没有说谎,学校里有很大的玫瑰花。

苏氏在花房里摘了两朵花,一朵送给小女孩,奖励她懂事,一朵让小女孩送给她的妈妈,奖励她培养了一个好孩子。

这可能就是李老师说的“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李老师简单地讲了一下苏氏和他的学校。

苏氏在学校门口的校训是“要爱你的妈妈”。

希望我的同学向李老师一样,也会尊敬苏氏。

她曾经给女儿写了一组信,我们以后要读的。

二、解决遗留问题。

先拿出一张纸,默写《沁园春长沙》,写上姓名,一会儿要交上来。

(学生默写)凡是我看不清楚的字,就算你写错了,所以要注意书写。

把名字写上,后面要登记成绩。

某某同学,李老师不点名了,不要再交头接耳了。

你知道李老师在说你。

写上名字撕下来。

现在一定要一切行动听指挥,听李老师的安排。

临近的两个同学互相交换。

好了,我现在宣布扣分标准。

写错写掉一个字扣一分。

不算标点。

有学生交换错了,(批评,你们这一块纪律不好,李老师提出批评)一会儿我根据多数同学的进度就要收上来了。

(看一个同学在批分数,一百分啊,了不起。

要把批改人的姓名写上)要写:阅卷人:某某某。

而且,要把分数标上。

(有学生在下面议论)有问题跟我说。

还没有批改完的同学举手。

(一部分同学举手)看自己的,不要看别人的。

我马上就要收了。

现在,个别同学没改完的,继续改。

叫两个同学收两边。

其他同学听李老师讲。

(下面有议论声,李老师在等)抓紧时间。

还有个别同学没交上来,一会儿给我。

在阅卷中批一百分的举手。

(举手的寥寥无几)同学们能不能就李老师的突然袭击谈一谈感受。

[沁园春雪课堂教学实录]《沁园春—长沙》课堂教学实录

[沁园春雪课堂教学实录]《沁园春—长沙》课堂教学实录

[沁园春雪课堂教学实录]《沁园春—长沙》课堂教学实录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1。

讲《长沙》之前,让学生看了单元知识——朱光潜的《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告诉学生读诗的一些方法,然后才上课。

师:诗歌怎么鉴赏,首先要重视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能品味语言。

所以下面请大家放声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要读出味道来。

(生读)师:停!让我们一起将这首诗从头到尾读一遍,包括标题和写作时间。

(生齐读)师:刚才我听大家很认真的读了。

我们再来听听配乐朗读,我准备了两个不同的朗读,请大家仔细听,哪一种读法更好。

(多媒体播放朗读,学生认真听)师:好,大家刚才听了这两种读法,请大家做个评委,哪种读法更好?(生一致认为后一种更好)师:为什么这样认为呢?生:第二种读得有轻有重,有节奏感。

生:第一种太平淡了,没有激情。

师:哦。

大家分析得很不错。

读诗必须是全身心的投入,把你的个人的情感、个人的理解融入到诗歌中去,并注意节奏和轻重音的变化,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也只有多读,才能明白诗歌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那好,我们就跟着第二种读法一起再读一读。

(放朗诵,学生跟着读。

在读的过程中,有的地方范读停顿了,而学生没有停顿,于是出现混音,但学生努力在适应,读了一遍后,感觉学生读得不到位,于是又让学生跟着读了一遍,并在旁指导,说诸如“注意,慢下来”“停顿”“快,加快语速”等提示语。

如此学生又读了两遍,感觉学生读得差不多了。

)师:好的,我们跟着读了好几遍,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读法了,那哪位同学来试着读一读?(一生马上举手)师:好,你来!(生读,看得出读得很认真,读完后,学生鼓掌)师:真不错,还有哪位来?(一生又举手,读,鼓掌。

之后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多,都极欲表现自己,我又点了几位学生朗读,再有学生举手,就打住了)师:好啊!大家都很积极,也读得很不错,还有很多同学想读,但因为时间有限,就不再一一点名朗读了,请大家课后再认真地反复地诵读。

《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6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6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6篇)《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代伟人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长沙》。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我们的同学展示预习成果。

(板书:展示)(生1上讲台展示自己制作的课文预习课件并讲解,同学们热情鼓掌。

)生1:大家好!现在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的相关情况。

我将从这首词的词牌名、写作背景、作者情况、诗词朗诵以及内容简析等方面进行介绍。

(生1开始结合课件画面内容,由毛主席的两首绝句《立志》、《咏蛙》引入讲解,课件画面制作精美生动,同学们为他的精彩制作喝彩、鼓掌)生1:“沁园春”这个词牌名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花园名,后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于是得名。

这首词是毛主席写于1925年10月,当时毛主席从韶山前往我们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秋景,想到目前的大好革命形式,回忆起往昔岁月,不禁心血来潮,写下此词。

(看着展示出的橘子洲美丽画面,同学们十分感兴趣,发出惊叹声。

)生1: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欣赏这首词的朗诵录音。

(全班听朗诵录音,品味诗歌的音乐节奏,并结合所展示课件上的生字词进行正音。

)生1:刚才我们听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能感觉到作者的豪情壮志。

在词中,作者引用了很多以往经典中的句子,并将其化用。

如“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就从“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化用而来,这也是我们刚刚学过的庄子的《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的化用。

这是古典诗词语言“雅”的体现,而这在外国诗歌中是无法体现的,我也将这首词翻译成了英文,让我们为大家读一遍。

(展示译文课件并朗读,同学们觉得很新奇,发出了笑声,也响起了掌声。

)生1:这首词的内容写了什么呢?其实在写作背景介绍中我们就基本上能体会出来。

我在此简单分析一下。

词的上阕是以写景为主,描绘了一幅橘子洲上绚丽秋景;下阕是以抒情为主,主要是抒发词人想到当前的大好革命形式而雄心壮志,要主宰大地的豪情。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长沙》。

(2)理解诗中的意象、典故和比喻,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3)掌握一些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齐读、分组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毛泽东的诗词风格,拓宽文学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毛泽东的雄才大略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3)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意象分析。

2. 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3.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价值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典故的理解。

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的解读。

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沁园春长沙》。

2. 参考资料:有关毛泽东诗词的评论、背景介绍等。

3. 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笔记本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2)板书课题《沁园春长沙》,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意象。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意象、典故和比喻。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3)解读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价值意义。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提问回答:让学生回答课堂预设的问题,检查学习效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6. 作业布置(1)背诵《沁园春长沙》。

(2)写一篇关于《沁园春长沙》的读后感。

7. 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沁园春长沙的课堂教学实录-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的课堂教学实录-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的课堂教学实录: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沁园春长沙是毛主席的作品,那么毛主席是怎样描写沁园春长沙的呢?教师应该引导同学们好好鉴赏一下。

一起来看看小编整理的沁园春长沙的课堂教学实录,希望对您有用。

沁园春长沙的课堂教学实录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

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

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

二、背景介绍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诵读欣赏1、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

“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

“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抓住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万”“遍”“漫”“争”“击”“翔”字,体会其作用,抓住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如“独”“立”“洲”,把握“看”和“忆”等起贯穿全词作用的词语,展开联想与想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力求背诵全篇。

沁园春 长沙教学实录(自用)

沁园春 长沙教学实录(自用)

《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自用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全班同学拿出随堂练习本默写《沁园春长沙》上阕或下阕,并单独选两名学生到黑板上默写,默写完毕,同学间交换批改点评。

学生开始评论,自主发言。

(师)字如其人,XX同学的字写的端正,一笔一划清晰明白,平时为人仔细踏实,这位同学的字有些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性格可能比较随意。

有时候我们从细微处可以窥探人的一些性格。

2、看一幅书法作品,猜测人物性格。

PPT展示《沁园春雪》手迹(师)这是草书,同学们看得清楚吗?虽然看不懂草书,但是我们初中学过,所以可以一起朗读一遍。

通过这幅书法作品,你们想说什么?(生)看到了了狂放的性格,霸气。

有领导才能,有领袖气质。

3、PPT展示青年毛泽东的照片。

4、请同学说一说你心中的毛泽东。

PPT展示作者简介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领袖,人民心中的“红太阳”,而且是优秀的书法家、诗人。

他的“毛体”,气韵生动,豪气冲天。

PPT展示《沁园春长沙》手迹(师)以上这两首词,让我们对毛泽东的风格有一个整体认识,就是豪放。

毛泽东自己也说过:“我的兴趣偏于豪放。

”今天我们来学习《沁园春·长沙》,更具体深入地感受一下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二、整体感知,梳清思路。

1、学生听配乐朗诵——学生自由朗读。

PPT展示读书的要求(1)读书要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和写作背景。

(2)读书尤其是读诗歌,要放开声音读,增强语感体会。

(3)读书要养成好习惯:圈画重点词句、段落,学会思考问题。

2、提问:从《沁园春长沙》中,你读出了什么?①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沁水公主园而得名,是双调,共114字。

(PPT展示)关于词的文体知识1、词的起源:产生于唐,盛行于宋。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

“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②长沙——标题(标题为何叫“长沙”)(PPT展示)背景介绍(生)在长沙写的(师)长沙是毛泽东的家乡,毛泽东就是从湖南长沙湘潭韶山冲这样一个小山村里走出来的一代伟人。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在一节令人期待的《沁园春·长沙》课堂中,教室内弥漫着青春的气息。

同学们都怀着激动的心情,期待着这位著名诗人杨洪斌给我们带来的课程。

下面是这节课堂的实录:教师(杨洪斌):同学们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解的是毛泽东的诗歌作品《沁园春·长沙》。

这首诗是毛泽东在1925年创作的,它描绘了他眷恋家乡长沙的情感。

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下这首诗的背景。

(杨洪斌教师展示图片,介绍长沙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杨洪斌教师:接下来,我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的前两句。

学生A(自信地):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

杨洪斌教师:好!非常棒!同学们注意到了吗?这两句诗中使用了“独立寒秋”、“湘江北去”和“橘子洲头”等形象生动的描写方式。

这些诗句通过具体的景物和季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长沙家乡的眷恋之情。

接下来,我们一起继续朗读下去。

(学生们齐声朗读)杨洪斌教师:非常好!这些诗句生动地描绘了长沙的美景和丰收的景象。

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农村劳动人民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自豪和敬意。

接下来,我请一位同学解释一下“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的意义。

学生B:我觉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与农村生活的怀念和喜爱。

小桥、流水、人家都是农村环境的象征,这里既有温馨的家庭和美丽的自然景观,也有勤劳的农民兄弟姐妹。

杨洪斌教师:非常好!你理解得很透彻。

这句诗中诗人表达了家乡与农村生活的美好与自豪,同时也反映出毛泽东对农民的关怀和热爱。

接下来,请学生们阅读下一节。

(学生们默读)杨洪斌教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诗中出现了“旧时”、“西风”等词语。

这些词语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同时,“层峦耸翠”、“歌声振林樾”等描写也展现了长沙山水之美和文化之盛。

这样的描写方式使得这首诗更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同时,诗中还明确表达了诗人的价值观和追求,我们接下来一起朗读最后一节。

(学生们齐声朗读)杨洪斌教师:非常好!诗的最后两句“一派胡笳千万声,长风破浪会有时。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全文;(2)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3)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韵律和修辞手法;(4)能够解读并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诗文的韵律美;(3)运用诗词欣赏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毛泽东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2)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激发学生热爱文学、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2. 诗中意象、节奏、韵律和修辞手法的分析;3. 诗词欣赏方法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历史背景的理解;2. 意象、节奏、韵律和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3. 诗词欣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文、作者简介、历史背景等;2. 准备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学习;3. 安排学生预习课文,熟悉诗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毛泽东及其作品《沁园春长沙》;(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3)让学生思考诗文中的意象,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文中的意象、节奏、韵律和修辞手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拓展(1)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历史背景,加深理解;(2)分享与《沁园春长沙》相关的诗词作品,进行对比欣赏;(3)邀请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展示学习成果。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培养文学素养;6. 课后作业(1)背诵《沁园春长沙》;(3)进行相关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如: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2. 教学方法的使用效果;3. 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4. 教学难点的处理方式;5. 课堂拓展的适宜性。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全文。

(2)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革命豪情,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2)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的深层次含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3. 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具体词句和表达方式。

3.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和氛围。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分享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字词含义,体会诗歌节奏和韵律。

3. 课堂讲解:分析诗歌的结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讲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 案例分析:挑选诗歌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美感和教育意义。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对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

2. 作业批改: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在家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语文:《沁园春.长沙》 课堂实录及点评教学设计

语文:《沁园春.长沙》 课堂实录及点评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及点评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Qin Yuan Chun. Changsha" Class Record and Comment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FoonShion教育《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及点评《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时间:2004年9月8日星期三地点:成都新教育实验外语学校高一三班教室授课老师:李镇西老师听课老师:罗老师,陈老师,桃夭,铁皮鼓现场记录:铁皮鼓前面有眼保健操,顺便进行班级教育:我发现有许多同学现在慢慢认识了,开始“眉来眼去”。

另外,大家不要做自己发明的眼保健操。

(笑眯眯地用手指不认真做操的同学)教学过程:一、请一位同学上台讲故事。

一个女生上台讲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苏氏在校园散步,发现了一个小女孩摘了花房里的一朵玫瑰。

如果被一个教师发现,可能会大声斥责:你是哪个班的,为什么要做小偷。

但是苏氏并没有这样做,他轻轻地问女孩子,你摘这朵玫瑰花送给谁。

小女孩说奶奶病得很重,她想摘花给奶奶看,告诉奶奶她没有说谎,学校里有很大的玫瑰花。

苏氏在花房里摘了两朵花,一朵送给小女孩,奖励她懂事,一朵让小女孩送给她的妈妈,奖励她培养了一个好孩子。

这可能就是李老师说的“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李老师简单地讲了一下苏氏和他的学校。

苏氏在学校门口的校训是“要爱你的妈妈”。

希望我的同学向李老师一样,也会尊敬苏氏。

她曾经给女儿写了一组信,我们以后要读的。

二、解决遗留问题。

先拿出一张纸,默写《沁园春长沙》,写上姓名,一会儿要交上来。

(学生默写)凡是我看不清楚的字,就算你写错了,所以要注意书写。

把名字写上,后面要登记成绩。

某某同学,李老师不点名了,不要再交头接耳了。

你知道李老师在说你。

写上名字撕下来。

现在一定要一切行动听指挥,听李老师的安排。

临近的两个同学互相交换。

好了,我现在宣布扣分标准。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长沙》。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毛泽东的思想感情,理解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人民大众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和文化背景。

(2)诗歌的意象分析和修辞手法。

(3)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手法。

(2)诗歌的审美观念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沁园春长沙》。

(2)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准备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沁园春长沙》。

(2)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朗读《沁园春长沙》。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象。

(2)学生自主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观。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探究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手法。

(2)学生展示探究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完成《沁园春长沙》的背诵和字词理解。

2. 写一篇关于《沁园春长沙》的鉴赏文章,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深入研究毛泽东的其他诗歌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和思想感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沁园春·长沙》课堂教学实录

《沁园春·长沙》课堂教学实录

斗志 ,相反 , 苦难使他更加坚强 ,更 加 自信。他 ,神采飞扬 ,指点江 山 ,
激扬文字 ; ,不屑秦皇汉武 ,唐宗 他
个人 ,而且更显示 词人砥 柱中流
的气概。
师 :对 ,联系当时的背景 , 阀 军
宋祖 …… ,同学们 , 猜猜他是谁?
生:毛泽东。
正在通缉毛泽东 。词人身处 险境却能 “ 独立寒秋” 坦荡从容。唐朝柳宗元 ,
读者带 进了一个高远 的深秋境界里 , 可 以让读者想 象出词人 中流砥柱的英
人志士胸怀报国之志,渴望建立一番
丰功伟业 。可是 ,当理想破灭时 ,他
们 大多会心灰意冷 , 意志消沉 ,就连 “ 仰天大笑出门去 , 我辈 岂是蓬蒿人” 的李 白,在仕途失意后也无奈地发出 “ 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抽
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命运的乐观主义
生 :粪土当年万户侯。 师: 也是七句 , 请一位同学读这
七句。 ( 秋写
得萧杀悲凉,清冷惨淡 ,什么 “ 自古
师: “ 恰”应稍顿一下 ,突出其
领字作用。以下几句要读得激昂慷慨 , 充满自信, 语速稍快。 ( 示范读)
么?突出了山的什么特点?
生 : 遍 —— 写 出 了 红 之 广 ;
容?
做了精彩的介绍 。那就让我们一起顺
着词人的足迹 ,走进长沙 ,去感受 一
下词人博 大的胸襟 。
染——像工人染成的一样 ,景色十分
美丽。
生 :上 阙描 写 了湘 江美 丽 的秋 景,下 阙抒发了作 者的政治情怀。
记得有 个外 国人 评价 毛泽 东 是


向北奔流。
个词人赢得 了一个新 中国” ,我觉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3-人教课标版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3-人教课标版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一、导入课题师: 在学习课文之前, 我先给大家念一首小诗: 你是最了不起的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 全不在话下谈笑间, 钟山风雨, 一派豪壮你看重战地的黄花。

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谁吗?生: (沉默)师: (背)江山如此多娇, 令无数英雄竞折腰。

……生:(随口接下去背)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生: (大声齐答)毛泽东。

师: 那老师刚才念的小诗写的又是谁呢?生: (脱口而出)毛泽东!师:这是诗人任泽健《诗人毛泽东》中的句子。

毛泽东, 不但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也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他善于用古典诗词的形式写现代精神。

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沁园春长沙》, 领略一下年毛泽东笔下风流人物的风采。

(板书:《沁园春长沙》)二、研读课文(一)整体感知课文师;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 请大家熟悉课文。

(教师朗读课文, 之后讲解)本文写作于年。

毛泽东的诗词作品大多与其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密切相关。

谁能介绍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生: 文章写于年秋。

当时, 毛泽东在韶山从事革命活动, 后为躲避军阀赵恒惕的逮捕, 秘密离开韶山, 南下广州开展革命活动。

途经长沙时, 重游橘子洲, 心潮起伏, 写下这首词。

师:介绍得不错。

老师补充一点:作品创作的当年, 爆发了震撼全国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农民运动也在十几个省迅速发展, 革命斗争形成了高潮。

而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革命也加强了镇压, 革命活动的环境又十分艰险。

年月, 毛泽东从上海回到家乡韶山开展农民运动, 组织农会, 引起反动派的注意, 不得不离开韶山。

请大家齐读课文, 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同时思考: 词的上下阕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生: 上阕侧重写江, 下阕侧重写人。

生: 上阕写寒秋, 下阕写往事。

生:上阕写橘子州, 下阕写百侣。

《沁园春长沙》名师获奖课例课堂实录

《沁园春长沙》名师获奖课例课堂实录

《沁园春长沙》名师获奖课例课堂实录《沁园春长沙》教学课堂实录一、导入课文上课前我先作个调查:喜欢读小说的请举手……多得很;喜欢读诗歌的请举手……少得可怜。

很多同学不喜欢读诗歌,其实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很高雅的文学样式,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希望同学今后能多读一点诗歌,培养自己的“纯正的文学趣味”。

特别是古典诗词,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很耐咀嚼。

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他的一生,不仅是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地默诵吟咏,写诗填词。

许多长篇叙事诗泱泱大国的文化甘露,浸润、哺育了这位诗风雄奇的伟大诗人。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二、整体感知师:同学们是喜欢老师范读,还是自己齐读一遍?生:老师范读。

(老师读)三、明确研究目标师:这首词我们重在“诵读、领会、品味、鉴赏”(板书)四、研究全词师: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32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代。

下面请一位同学读注(1)——这是这首词的背景。

开头三句……诗歌的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

哪个同学按调整好正常语序,把三句有大意说一下?生:在深秋时节,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小滚滚北。

师:“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生:不行。

“独立”不仅表明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慨。

师:对,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在通缉。

诗人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坦荡从容。

唐朝柳宗元有一首《江雪》的绝句,谁还记得?生:“千山……,万……,孤……,独……。

”师:背得很好。

这是柳宗元政治改革失利逅被贬永州,身处顺境写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恶权力决不妥协的心志。

柳宗元是“独钓寒江”,是独立寒秋,境类似,但封建士医生与反动家的襟怀胸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一个“看”字,一直掌握到哪里?生:万类霜天竞自由。

《沁园春 长沙》课堂实录

《沁园春 长沙》课堂实录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1.品析炼字选词、情景交融等写景艺术,写点文学短评。

2.理解意象与意境,感受景美、情美与语美。

3.感悟词人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思路任务一:斗秋入境,领受赏雪之令任务二:初读文本,关照抒情主体任务三:品读秋景,体悟写景艺术任务四:走近雪国,完成赏析文字沁园春·长沙——当青春激荡秋光时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当青春激荡秋光时。

我们的学习目标是:1.品析炼字选词、情景交融等写景艺术,写点文学短评。

2.理解意象与意境,感受景美、情美与语美。

3.感受词人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任务一:斗秋入境,领受赏雪之令1. 看谁背的秋句多中国民间流传有“斗草”游戏,《红楼梦》中就有相关描写: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

这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个说“我有罗汉松”,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枇杷果”。

荳官便说“我有姊妹花。

”众人没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

”模仿古人的“斗草”游戏,我们也来一场“斗秋”游戏,比一比:谁背的秋句多,尤其是背毛泽东的秋句。

好,大家背得很热烈,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一下毛泽东的秋句。

1.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2.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浪淘沙·北戴河》3.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忆秦娥·娄山关》4.万木霜天红烂漫。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由此可见,毛泽东的诗句都写得非常的壮怀。

2.任务驱动赏雪令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在这个季节,徐徐老师我也有了自己的收获,那就是散文集《清风徐来》获了全国教师文学创作大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而且还是金奖。

可徐徐老师也有了甜蜜的忧愁,那就是:叶圣陶奖组委会拟在“校园文学研究”公众号上发文宣传,让选书中的一篇文字——《雪很简单》,文本见学习任务单,从写景艺术方面,注意从写景艺术方面,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这个单元指导学生品味、鉴赏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

这里所选编的大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

这些诗作的主题,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中青年诗人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错误》中闺中思妇对“归人”的怨情……教学时用“情”这根红线来贯穿,学生必大有思想和情感的收获。

鉴赏诗歌有多种方法,如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要知人论世,注意作品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况,但又要避免用时代背景去简单地印证作品的思想内容,不以特定的政治事件或诗人的政治遭遇与作品内容一一对应;要注意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要品味诗歌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的语言等。

当代翻译家辜正坤提出了中西诗歌鉴赏的十个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作者角度、作品角度、读者角度、年龄角度、性别角度、社会文化角度、阐释者角度和译者角度,这可供教学时参考。

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

情感与意象,既是指单元鉴赏重点,也可以说是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即:鉴赏这些诗歌,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要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

下面分别说说这两个方面。

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即使是叙事诗,也把抒发感情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

中国是诗的国度,抒情诗极为发达,“情”是诗的内核。

《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钟嵘《诗品》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情性,形诸舞咏。

……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乎诗。

”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

”众多论述表明,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

感情是诗歌的内容,人们可以把一部小说、一篇散文、一个剧本的内容复述得头头是道,但是,要复述一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却非常困难,你只能说它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思想。

《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5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5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5篇《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5篇《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1诗词教学内容怎样选择合适,教学方法怎样处理恰当?《沁园春。

长沙》的文体特征是什么?诗词中特有的形象性,简练性,音乐性如何落实?这些都是我们老师要考虑的问题。

《长沙》这首词,我们总会大讲特讲诗词中豪放大气的风格,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而少讲或不讲这种风格和胸怀是怎样通过语言形式来呈现的,如果丢失了语言形式,无异于买椟还珠,词中作者的主观情绪,语言变异,想象夸张,无理而妙,这些关键点落实不到位,导致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只限于皮毛,流于表面,只记了譬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此类的术语,而没有真正进入诗词的内核和文字的奥秘。

《长沙》这首词有一种气势,读着读着会让人激动起来,能把人托起来了,也能把人带进去。

腾云驾雾,石破天惊,纵横驰骋,自我任性。

本人上了好几遍,每次总有不同的感受,总想做到所谓的满意甚至完美。

红字是设计意图,应该是有道理的。

(出示《沁园春。

雪》,因为是草书,毛泽东书写。

学生看不懂,但初中时候学过,朗读一遍)(同一个词牌名引入,用资料穿插来导入新课,亲切熟悉,从书法的字里行间看出人物的心胸和气度,也为文本讲读做情绪的铺垫。

)师:据说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时看到这首词时,惊叹此词有帝王之气。

尤其是词的结尾,俱往矣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如此博大胸怀,冲天豪气是怎样炼成的呢?让我们回到十一年前,1925年的那个深秋,滚滚的湘江边,年轻的革命家望着滚滚东逝的江水,心中涌动着革命的激情,在这个深秋,他不得不离开留下求学踪迹和革命活动的长沙,橘子洲,充满诗意和浪漫的地方,今天,这位年轻人不得不和她来个真情告别。

(诗词朗读,初步感受,这一环节很重要)师:毛泽东写词就是不走寻常路,有人把这首诗的开头评为毛泽东诗词中最酷的开头,你认可吗?(课文开讲就直奔语言形式)生:我看就是个病句,句子颠倒了。

生:次序乱了,应是在寒秋,我站在橘子洲头,湘江北去,这样才合理。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全文;(2)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结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3)能够解读诗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运用比较分析法,了解《沁园春长沙》与其他诗歌的异同;(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2)领略长沙的自然风光和地域特色,增强对家乡的了解和自豪感;(3)体会诗人忧国忧民、奋发向前的壮志豪情,树立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 诗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和分析;3. 诗歌创作背景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2)介绍《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字词含义,翻译诗句;(2)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歌中的历史、文化背景;(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结构、韵律、修辞等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2)对比其他诗歌,探讨《沁园春长沙》的独到之处;(3)分享学习心得,进行诗歌鉴赏。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句子、段落;(2)剖析诗歌的主题、结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3)解读诗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5. 练习巩固:(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2)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积极探究,提高语文素养。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实录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实录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实录教师们应该怎么样的去准备自己的教学设计呢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认真品评诗词中壮美的意象,领会其中蕴含的豪迈气概,并探究出鉴赏诗词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将读诗诵词由感性认识阶段上升为理性感悟阶段。

下面是有小编为你整理的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实录,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实录一、教学设想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军事家,是党和国家的杰出缔造者。

同时他还是一位在文学书法领域有很深造诣的人,他一生酿爱古诗词。

他的一生,无论是在临窗伏案时,还是在戎马倥偬之间都不断地默诵吟哦,写诗作词。

他不仅鉴赏古诗词,而且也挥笔创作多首诗词,并自成一家。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教读毛泽东的诗词,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认真品评诗词中壮美的意象,领会其中蕴含的豪迈气概,并探究出鉴赏诗词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将读诗诵词由感性认识阶段上升为理性感悟阶段。

二、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一定看过毛泽东写的诗词,一定被他伟人的气度所折服。

以诗言情,抒情达志,毛泽东也不例外。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32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

请大家首先看到课本注释,了解写作背景。

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几句诗的跳跃性很大,语序也有倒置的,而且有些成分省略了,要*想象把诗意串连起来。

请试一试。

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独立”能否改为“站立”“伫立”等生:不行。

“独立”不仅表明是诗人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中流砥柱的气概。

师:对。

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在通缉毛泽东,诗人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坦荡从容。

唐朝柳宗元有一首题为《江雪》的绝句,尚记否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这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的一首诗,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决不妥协的心志。

柳宗元是“独钓寒江”,毛泽东是“独立寒秋”,意境何其相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导入:我们大家都知道,河水的流向是自西向东,但受地壳强烈活动断裂的控制,造成湖南省南高北低的地势。

因此,湘江便向北流入长江。

作为湖南的一个盛景、奇景,作为湘湖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它寄托了多少仁人志士的梦想。

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有位伟人曾历游湘江,并写下了掀起改天换地新浪潮的宏篇。

今天就让我们踏寻伟人的足迹行走湘江,追溯那辉煌岁月中的一盏明灯——《沁园春?长沙》。

首先,我找一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 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面对湘江的一片大自然瑰丽的景色,联想着革命的形式,追忆1911—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词。

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形象地指出了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今天我们的学习将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比赛分为必答题30分、抢答题70分和风险题50分三部分,将班级同学分成A、B两组,每一节我都会提出一些问题,按各组同学回答的情况予以加分表扬。

在课程结束前,我会总结今天的竞赛,并根据大家的表现评出获胜的团队,希望大家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努力。

)
师:好,首先让我们一同欣赏这篇课文的泛读。

师:我们看到,这首词的上阙描写了湘江美丽的秋景,下阙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情怀。

我找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上阙,在他朗读时,大家想一想上阙都写了什么?(一马当先) 师:好,由于××同学一马当先,为×组赢得了必答题的提权,必答题是30分,答对加30分,答错不扣分。

在×组同学答题时×组同学也不要放松,如果他们有答的不足的地方,你们可以补充,补充得当加双倍分数,让我们看第一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哪位同学能叙述这三句的大意?
生: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师:老师想问问你,在这里,作者都向我们交代了什么?
生:独立——作者;寒秋——写作时间;橘子洲——地点;湘江北去——环境。

师:我们看“独立寒秋”这句语法采用了倒装,倒装的目的在于强调,那么作者要强调的是哪个词呢?
生:独立。

师:“独立”这个词在这里有什么含义呢?
生:独立不仅表明一开始作者就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可以让读者想象出诗人中流砥柱的英雄气概,而倒装的目的就是要突出毛泽东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坦荡从容、临危不惧的伟人形象。

师:分析的很好,现在进入讨论环节,请大家为第一节想一个小标题,然后每组选一个代表把你们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

综合大家的意见,我们可以为第一节起个题目——独立寒秋图。

同时也把第一局的胜利奖给×组。

师: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抢答题阶段。

抢答题是70分,规则与必答题一样,希望各组同学都加一把劲。

让我们注意一个“看”字,它一直领起到那一句?
生:万类霜天竞自由。

师:大家可以看到这几句都是写景,但又都是写情,我们分析时要注意情与景的交融。

谁能告诉我,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生:绚丽多彩,生机盎然。

师:我们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遍”、“染”写出了什么?突出了山的色彩有什么特点?
生:遍—写出了红之广;染—像工人染成的一样,景色十分美丽。

师:看到“红“字,我们会想到什么呢?,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生:会很自然地想到革命的火炬。

这里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师:回答得很对,这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

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式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命运的乐观主义的憧憬。

那么接下来作者又看到了什么呢?
生:“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师:好,江指湘江,“漫”字写出了江水的什么状态?
生:溢满之状。

师:我们都知道,春天的水会涨,而秋天的水应该是消退的,那么为什么湘江水还这样盛呢?
生:这里也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来象征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

师:那再看“碧透”,通过这几幅画面,想一想写出了江水什么特点?
生:写出了湘江之水澄、清澈见底的特征。

师:“遍”“透”属于什么用法吗?有什么意思?
生:“遍”与“透”为互文,都是副词,含有“极”的意思。

师:那“百舸争流”中,“百舸” 、“争流”又指什么?
生:“百舸”泛指众多的船只,“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师:写出了江中怎样的场面?
生:写出了湘江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昂扬奋进,热闹、壮观的场面。

师:作者这样写的寓意是什么?
生:千帆竞发,像战场上无数奋进的勇士,象征革命战士在力争上游、努力奋斗的精神。

师:我们再看下一句“鹰击长空”此时诗人用了一个“击”字,形容了雄鹰展翅的什么特点?
生:矫健、迅猛有力。

师:那么“鱼翔浅底”,鱼儿在水中应该是游动的,为什么这里是用一个“翔”字呢?
生:江水很清澈,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看上去鱼儿像是在天空中游动一样,表现了江底鱼儿的自由和江水的广阔。

师:从修辞上看,这些句子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对偶。

诗人从远景、近景,天上、水中为我们进行了有序的描写,互有照应,相映成趣。

师:那么诗人此时眼中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生:“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大好生活。

师:“万类霜天”表现了诗人视野的开阔。

一个“竞”字又突出了什么?
生: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的生命力。

师:“万类霜天竞自由”由眼前的事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有什么深层含义?
生: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自由。

那么人类,特别是被压迫的人民不是更应该竞自由吗?其实就是对人民的一种号召和呼唤。

师: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

这幅立体的辽阔万里、绚丽多彩的风景。

宛如当代着名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山水画。

不愧为“驱山走海置眼前”、“咫尺应须论万里”的大手笔。

下面请大家发挥团队精神,为这一节起个小题目。

生:生机勃勃的秋景——“湘江秋景图”。

(加分总结)
师:我们的比赛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了,双方的比分是不分伯仲,关键时刻已经来了,现在让我们进入风险题阶段,风险题50分,答对加50分,答错倒扣50分,希望大家要谨慎!古人写秋多
怨秋、悲秋,把秋写的肃杀悲凉,清冷、惨淡,那么,请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呢?
生:身份,党的领导者;性格,胸怀大志;心境,广阔崇高;胸襟,以天下为己任
师:接下来我们再看“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三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设问。

师:我找同学解释一下“怅”、“寥廓”、“谁主沉浮”三个字词是什么意思?
生:“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寥廓”:指宇宙的辽阔无边;
“谁主沉浮”:谁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师:很好,那位同学能说出这三句的大意:
生: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怎不激起万端思绪!
广阔无垠的大地,谁才是主宰你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师:前面作者主笔写景,这里笔锋一转,提出一个巨大而严肃的社会问题他问了什么?
生:谁来主宰你的沉浮荣衰、掌握民族的前途、主宰国家的前途。

师:诗人的这一发问是诗人由自然景观联想到人类社会与政治风云后发自内心的感慨。

自然界中的万物尚且不畏寒冷而“竞自由”,显示自己的生命力,何况我们有思想有灵魂的人们呢?“主沉浮”,就是要主宰大地,那么作为青年,如果你处在那个时代,你应该怎么做呢?
生:就是拼搏争取,就是改天换地,就是进行革命斗争。

师: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就能提出这样忧国忧民地深度思考,这显示了什么?
生:这一发问,显示了青年革命家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心胸和高远志向。

师: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的鸿鹄大志,这么大的革命气概,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

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最后加分,总结竞赛)
最后,我们把这首词的上阙齐声朗读一遍。

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