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长征 》教学案例两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第【1】篇〗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
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本课只有两个生字,写稿请参考最新人教六上二样稿。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 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2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
七律长征优秀教案
七律长征优秀教案【篇一:七律长征优秀教案】要求: 1、学会“礴、崖、丸、岷”四个生字,理解“远征、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万水千山”等的意思。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红军长征路线图。
《长征》朗诵录音。
长征行军图片。
电影《飞夺泸定桥》片段。
电视剧《长征》片段。
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一、了解历史,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距今75年前的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5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出示长征路线示意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他们一路上跋山涉水,冲过四道封锁线,翻过逶迤的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越岷山,完成了这一史无前例的壮举。
毛泽东主席在回首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不禁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出示幻灯片,播放诗歌朗诵录音)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意。
1、指名读诗歌,纠正字音。
师:但是诗歌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读出了诗歌的节奏,才能把诗读的更好 2、齐读诗歌,读出诗歌的味道。
3、质疑问难,感知诗歌的大意。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那么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词语不能理解?(1)质疑:可能会提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
(2)质疑:“三军”。
(3)学生试说诗歌大意。
4、诗歌的学习: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诗意的?生:查字词典生:先查字词典,再参考相关的资料。
师:如果还不能理解,我们还可以向别人请教。
这些都是理解诗意的好方法,综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七律长征》优秀教学案例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将共同完成以下任务:1.交流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3.探讨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问题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课文中描绘了哪些长征的场景?2.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长征的情感?3.长征精神对我们有何启示?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课文学习中。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征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长征吗?谁知道长征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对长征的了解程度。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长征这首诗?它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长征的艰苦卓绝和英勇无畏。同时,结合课文注释和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
此外,本节课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课堂上,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情感共鸣,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全面发展。
七律 长征教案优秀4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4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析《七律。
长征》是语文出版社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1课,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和革命乐观精神。
设计意图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70多年,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的确非常困难。
如何让学生穿越时空,亲身体验,深度感知,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读读、想想、说说等方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读,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欣赏、读中升华,从而达到语文阅读的个性化。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启发理解诗意。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暖、寒、只等闲、尽开颜等词语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流程预设一、激情导入:师:回顾那段峥嵘岁月,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二万五千里长征,造就了多少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二万五千里长征,又留下了多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
那么,如此丰富深厚的历史内涵,又是如何浓缩到一篇只有56字的诗歌中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赏析这首诗《七律。
长征》(教师板书课题:11七律。
长征)二、话说长征根据学生课前收集的相关材料,教师梳理后(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讨论。
1、《金色的鱼钩》插图(问题: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结局如何?你怎么看待他?)(学生:舍己为人、自我牺牲的精神)2、《丰碑》插图(问题:故事中的什么深深的打动了我们?这座丰碑是用什么铸就的?)(学生:紧密团结,顾全大局的精神)3、《飞夺泸定桥》插图(问题:在二十二勇士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精神?)(学生: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精神)4、《倔强的小红军》插图(问题:你喜欢小战士的倔强么?在小战士的身上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精神)师:是啊!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七律 长征》教案(优秀2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2篇)《七律长征》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中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三、教学模式:问题情景教学模式四、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出新课了解长征历史: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结束时,毛泽东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写下了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诗篇《七律长征》,总结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二)自学互助1、整体感知诗歌诗意和感情(1)、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合作讨论) (2)、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读出你体会的感情,个别学生表演朗读(3〖〗)听范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红军长征可谓是艰苦卓绝,这首诗中你认为红军长征时克服了。
com了那些困难,才胜利到达陕北?(合作讨论) 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桥、飞夺泸定桥、翻越岷山(5)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整整一年,作者在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来概括长征历史?要用56个字来描写长征丰富浩大的历史内容和不可胜数的英雄业绩,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作者必须选择最能表现红军伟大精神和不朽业绩的。
典型战例场景。
作者选取典型的事件突出文章中心(6)作者为什么要突出红军长征时的艰难险阻?作者借此歌颂红军战士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
《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8篇)
《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8篇)律长征教案篇一【设计理念】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尝试,在教材的许多疑难处、留白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
【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满怀激情地回忆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排除万难的典型事例,表现了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向红军战士学习,培养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结合课文弄懂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重要词语意思、理解诗句包含的内容。
2、情感目标: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深情悟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关于长征的照片、电影片段制作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简介长征知识1、播放录相,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简介律诗及相关长征知识,让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长征知识【设计意图】学生对长征知识较陌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能拉近与历史的距离。
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意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未成曲调先有情”,既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热情,又为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作铺垫。
二、讲读结合,引导学生感知诗意1、播放范读录音,掌握好韵律2、汇报生字词自学情况,评比自学标兵【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应该具备自学字词的能力,汇报的过程显现学生动手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组织语言处理信息能力,汇报的过程也是自学方法交流的过程。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精选五篇)第一篇:七律.长征 - 教学设计《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礴、崖、丸、岷”四个生字,理解“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初步了解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设计课前谈话1、体会现场环境,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的热情。
2、回顾体育艺术节,感悟不怕吃苦的精神。
3、播放歌曲《长征》,引入课题。
一、导入,引出诗文(6分)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刚大家听到的歌曲是改编自哪位伟人的哪首诗作呢?2、师:是的!画像中的主人公就是我们一代伟人毛泽东,老师知道大家做过预习,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他吗?(生答)3、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毛主席于1935年10月长征即将全面胜利前夕创作的一首诗《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4、师:(板书:七律)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七律,它有什么特征?(点名回答)七律就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诗有八行,每行七个字。
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偶数句需要押韵,切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
注意中间间隔号的停顿。
(课件出示)一起读题。
生:《七律•长征》。
5、师:大家知道我们今年是纪念长征胜利多少年的日子吗?(八十周年)你们了解长征吗?长征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呢?你知道一些长征故事吗?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相关资料。
6、师:请看:(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北上抗日。
他们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长征。
一路上,他们跋山涉水,击溃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整个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示例文章篇一:《〈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之第一课时》嗨,同学们!今天咱们要一起走进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开启一场超级有趣的诗词之旅。
我呀,就像一个小探险家,要带着大家在这首诗里发现好多好多宝藏。
咱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背景吧。
那时候啊,红军战士们可不容易呢。
国民党反动派老是想打压他们,可是红军战士就像一群勇敢的小超人,怎么会被轻易打倒呢?他们决定进行长征。
这长征啊,就像一场超级漫长又超级艰难的马拉松比赛。
红军战士们要走过数不清的高山大河,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危险。
那环境,比咱们想象的还要恶劣。
我来给大家讲讲红军长征中遇到的那些困难。
比如说大雪山,那雪山啊,白花花的一片,冷得要命。
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冰冷的怪兽,想要把红军战士们都吞掉。
战士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在雪地里艰难地前行。
每走一步都像有千斤重,可是他们没有放弃,就像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困难重重,但始终朝着目标前进。
还有那沼泽地呢,沼泽地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大陷阱。
表面上看着和普通的草地差不多,可一旦踩进去,就会被慢慢地吞没。
好多战士就不小心陷进去了,那得多危险啊。
但是其他战士呢,他们没有被吓倒,就像一群勇敢的小蜜蜂,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想尽办法把陷进去的战友拉出来。
现在咱们就来正式看看这首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哇,这开头就特别霸气。
红军战士们根本不怕长征的艰难啊,这千山万水在他们眼里就像小土坡和小水沟一样轻松。
我就想啊,要是我在那个时候,我能像红军战士们这么勇敢吗?同学们,你们呢?这一句诗就像一声响亮的号角,告诉我们红军战士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
再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么长,弯弯曲曲的,就像一条条大蛇趴在地上。
可是在红军战士眼里,这就像小小的波浪。
乌蒙山那么雄伟高大,就像一个巨人站在那里,可是红军战士却觉得它像脚下滚动的小泥丸。
这是多么神奇的想象啊。
这就好比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那些超级大的怪物,我们要是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也能把它们当成小喽啰一样轻松打败。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6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6篇《七律长征》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内容上: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表达上: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中间两句对仗,压“an”韵。
全诗运用了总分的写法,一句总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二、三四句分写了红军不怕困难,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手法,用词精当,气势磅礴。
3.教材中的位置: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在教材的第八单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领略毛泽东的风采。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展现的是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和诗人风采。
二、学习目标1.认识三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和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了解背景,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板书《七律·长征》)师:请你来读读课题。
师: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长征是这首诗的名字。
所以在读的时候,中间应略有停顿。
谁再来读?生:七律、长征。
师: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生:长征是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
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师:同学们,你们看。
课件出示: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秀6篇)《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释题导入1.以前你们学过不少古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现代诗,它的作者是毛泽东。
(板书:七律·长征)2.齐读课题。
明白什么是七律吗?(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设计意图:导入朴实,“七律”对学生来说并不熟悉,这个知识点需不需要传授,很多老师觉得困惑。
作为高年段学生,要与中学接轨,一定的讲述是必要的,但不深,可以让学生有个大概的印象。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对于长征,你了解多少?让学生用概括性的语言叙述,教师注意小结并引向长征的“难”。
2.出示长征路线图并介绍红军长征路线。
你们知道吗?红军长征途中经过大河有24条,险峻高山有18座。
还不只这些,整整12个月的漫漫征程中,每天天上有敌机轰炸,地面有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听完这些,你觉得长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但在实践中往往成了信息的堆砌,教师要求学生用“概括性语言”实际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此处的说资料、留印象为深入体会长征的“千难万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情境,把握诗境1.作为杰出的诗人、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何尝不知道长征途中的险恶重重?(课件出示毛泽东灯下写作情境,红军长征途中图片逐一展示)这是1935年9月的一个深夜,长征即将获得胜利,毛泽东坐在煤油灯下回首长征漫漫征程,他想到了这样的场景:翻越终年积雪的岷山、趟过水流湍急的大河、穿越茫茫无际的草地、血染大渡河上冰冷的铁链……诗人心潮激荡,挥笔写到——老师在悲壮、激昂的乐曲声中范读全诗。
2.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诗人去追忆那难忘的场景(板书:追忆),感受伟人的情怀(板书:抒怀)。
《七律 长征 》教学案例两篇
《七律长征》教学案例两篇《七律·长征》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三个生字礡、丸、岷,会写三个生字丸、崖、岷。
能正确理解“远征、万水千山、等闲、五岭、逶迤、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云崖、大渡、铁索、岷山、三军、尽开颜”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毛泽东的资料、了解毛泽东其人。
搜集红军长征的故事:金沙江、泸定桥之战、红军翻越岷山的故事。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事先写好课题)1、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吗?(学生自由发言)2、我们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回首这惊心动魄的行程,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长征》。
3、我们的音乐家为这首诗谱了曲,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歌曲《长征》。
4、学生谈感受。
5、就让我们带着(顺着学生回答的敬佩、自豪)的心情来学习——《七律长征》6、文体介绍。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2、出示生字、生词检查认读情况。
3、再读课文。
4、师范读,生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描写红军长征途中历尽艰难、战胜困难的过程,讴歌了红军藐视困难、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
)三、精读全诗1、那么诗中什么地方写出长征非常艰难的,用——划出,面对困难,红军战士又是怎样看待的,用~~~~~划出。
2、小组交流3、汇报4、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红军在长征途中还遇到哪些困难?5、面对这样艰辛的困难,红军是怎样看待的?6、理解“等闲”。
7、面对这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红军却把它看成是平平常常的事说明什么?还从哪看出平平常常?8、出示课件五岭、“五岭”指什么?联系资料说(五岭是指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的边界,弯弯曲曲,绵延起伏,长达数千里。
七律长征的教案5篇
七律长征的教案5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演讲致辞、条据书信、心得体会、党团资料、读后感、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report encyclopedia, speeches, articles and letter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fter reading,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七律长征的教案5篇教案在每位老师的教学生涯中都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教案是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效率的重要文本,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七律长征的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七律长征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七律《长征》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案例以七律《长征》为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3)背诵课文,积累诗词知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讨论、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长征精神的敬仰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2)掌握诗词的朗读技巧,背诵课文。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诗词的意境;(2)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长征主题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2. 教师简要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对七律《长征》的兴趣。
(二)朗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诗词的韵律美;2.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3. 学生跟读,注意诗词的押韵和节奏。
(三)分析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五岭”“乌蒙”“金沙江”等,让学生感受长征的艰难险阻;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中意象的理解,培养合作能力;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
(四)背诵课文1. 学生分组背诵课文,互相监督,提高背诵效果;2. 教师抽查背诵情况,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拓展延伸1. 教师组织学生观看长征题材的电影或纪录片,加深对长征历史的了解;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长征的感悟文章,表达对长征精神的敬仰之情。
《七律 长征》教案优秀8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8篇《七律长征》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学会3个生字,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了解的背景资料,采用读议画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理解诗意领会诗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重、难点:弄懂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背诵课文。
三、教学准备:学生搜集与长征相关的文字、图片以及资料。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请大家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描写红军长征的文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2.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长征》。
二、解题,补充课外资料1.读了课题,你查找了哪些与长征有关的资料?(1)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
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
在长征的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
教师投影出示红军长征的地形图。
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4年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
在整个长征的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
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3篇】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3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3篇】【篇一】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及新词。
2、看注释,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4、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教师帮助学生分类。
3、组织学生交流,了解长征的情况。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及新词。
2、看注释,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许多是向我们讲述了红军长征中战斗和生活,你还记得有哪些吗?指名简单说一说。
1935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甘肃会宁会师,史无前例的长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回首艰苦卓绝的长征,毛泽东主席写下了这首《七律·长征》。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自己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确。
指名读,订正读音。
出示词语:逶迤,磅礴,铁索,岷山,名认读。
自己再读这首诗,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读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三、精读体会要想对这首诗有更深刻的感受就要先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自学提示:1、看注释,结合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成果。
2、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试着用朗读表现出来。
3、记下不懂的问题。
四、交流理解1、指名读一,二句,说说自己的理解:读诗句→说方法→说意思→谈理解。
红军凭着简陋的装备,靠着自己的两只脚,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辗转12个省,走过二万五千里的路程,有诗句中的词语真可谓是“万水千山”“远征难”。
再看看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面对的?引导学生抓住“不怕”和“只等闲”。
七律 长征教案(优秀4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4篇)律长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全诗内容,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抓住关键句指导学生认真朗读,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2.结合全诗内容,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铺垫情感同学们,当代著名诗人雷雁抒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孩子,这个词语对于你们,是不是已经陌生?因为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那时,你们的爸爸也许还没有出生。
这个词是用血和火写成的。
铁流滚滚,蜿蜒过中国版图上十二个省;从井冈山到陕北,闪闪红星照耀着艰苦的历程。
这个词就是长征。
(板书:七律长征)今天就让我们循着伟人的足迹,走进历史,走进长征。
二、初读诗歌,感知情感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不多字、不少字、不误字,字字响亮。
2、指名读,相机正音。
(逶迤、磅礴、岷山)3、齐读,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三、理解诗意,积蓄情感过渡:相信大家理解了诗的意思后,感受会更具体、更深刻。
1、轻声读,在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下面做记号。
2、与同桌交流,把你的理解讲给他听,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讨论。
3、全班交流。
远征:长途行军等闲:找近义词平常、普通(叠词: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五岭:地处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的五座山岭。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板书:~~~~~)乌蒙: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的乌蒙山。
磅礴:气势雄伟、高大险峻。
(板书:∧∧)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是两句比喻句,如果让你在这两个句子中分别加上比喻词像,你会怎样加?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连绵起伏的五座山岭像翻腾的细小浪花,高大险峻的乌蒙山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湍急的流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横跨两岸的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思。
2023最新-《七律 长征》教案(优秀3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3篇《《七律长征》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七律长征》教案篇一七律长征毛泽东[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时数] 一教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逶迤(wēi yí )磅礴(páng bó )岷山(mín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二、导入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借助多媒体播放红军长征的录像,教师介绍长征的历史事实,并让学生哲学歌曲《七律长征》,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
三、听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诗歌之后,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其中的一句诗,并说说理由。
四、学习新课1、学生结合注释,说说全诗的大意。
讨论交流后,明确: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
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七律_长征》教学设计三篇
《七律·长征》教课方案三篇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 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56 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激情壮志。
下边是职场整理的《七律· 长征》教课方案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律 · 长征》教课方案 1【课前准备】1、课前利用各样门路收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有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 长征》。
【学习目标】1、认识“礴”等3个生字。
会写“丸”等3个字。
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意思,能联系要点词语领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拥有的艺术归纳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经过查找有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二、朗读品悟,领会诗境1、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认识的长征。
2、自由朗诵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初步浸透与本诗歌有关的知识1、指导朗诵2、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背诵。
四、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五、议论在此刻的平时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磨练意志,培育乐观向上的感情态度。
《七律 · 长征》教课方案 2教课目的: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豪气派和革命乐观精神。
2、理解【要点词】: ^p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理解诗歌拥有高度的艺术归纳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教课要点:1、高度的艺术归纳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2、要点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教课方法: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研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来于生活而远远高于生活,是毛泽东《七律长征》的真切表现。
我们以前拜读过他的《沁园春雪》,领会了他的雄韬伟略。
而这首二万五千里长征现实生活的归纳,提炼而来的《七律长征》又有如何的气概呢?让我们今日一同来学习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教学案例两篇《七律·长征》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三个生字礡、丸、岷,会写三个生字丸、崖、岷。
能正确理解“远征、万水千山、等闲、五岭、逶迤、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云崖、大渡、铁索、岷山、三军、尽开颜”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毛泽东的资料、了解毛泽东其人。
搜集红军长征的故事:金沙江、泸定桥之战、红军翻越岷山的故事。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事先写好课题)1、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吗?(学生自由发言)2、我们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回首这惊心动魄的行程,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长征》。
3、我们的音乐家为这首诗谱了曲,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歌曲《长征》。
4、学生谈感受。
5、就让我们带着(顺着学生回答的敬佩、自豪)的心情来学习——《七律长征》6、文体介绍。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2、出示生字、生词检查认读情况。
3、再读课文。
4、师范读,生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描写红军长征途中历尽艰难、战胜困难的过程,讴歌了红军藐视困难、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
)三、精读全诗1、那么诗中什么地方写出长征非常艰难的,用——划出,面对困难,红军战士又是怎样看待的,用~~~~~划出。
2、小组交流3、汇报4、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红军在长征途中还遇到哪些困难?5、面对这样艰辛的困难,红军是怎样看待的?6、理解“等闲”。
7、面对这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红军却把它看成是平平常常的事说明什么?还从哪看出平平常常?8、出示课件五岭、“五岭”指什么?联系资料说(五岭是指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的边界,弯弯曲曲,绵延起伏,长达数千里。
这“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就叫——逶迤。
“逶迤”这个词也用来形容河流道路连绵不断。
)9、出示课件理解“乌蒙”“磅礴”10、出示对比图五岭山脉纵横四省、绵延千里,乌蒙山在云南,海拔2300多米,气势磅礴。
拖着病残之躯,忍饥挨饿翻越这样的大山,红军翻越了一座又一座山,战士们的草鞋走破了一双又一双,有的战士累倒了,有的战士病倒了,有的战士永远留在了山上。
但这样的困难红军怕不怕?(不怕)引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磅礴——走泥丸。
11、在红军的眼里,逶迤的五岭就像——跳动的细浪,磅礴的乌蒙在红军的脚下就像滚动的泥丸,你从中有什么感受?12、出示课件金沙江图,生交流搜集的金沙江之战的资料,感受“暖”。
13、出示课件铁索桥图,生交流搜集的泸定桥之战的资料,感受“寒”。
14、过渡:那冰冷的铁索,那险峻的高山,那湍急的水流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更何况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看片断《飞夺泸定桥》的战斗场面。
说感受。
看了这场战斗,你有什么感受?15、过渡战斗惨烈,战友牺牲,大渡桥上的铁索寒光闪闪,寒气逼人哪!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是红军战士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两场战斗,心情一样吗?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诗句。
个人读、齐读。
16、课件“三军”图,理解诗句意思。
过渡:是的,只要翻过这座雪山,胜利就在眼前。
长征就要胜利了,多少艰难,多少辛酸,但都过去了。
战士们高兴啊!我们也为他们高兴,读读全诗。
背诵诗歌。
四、拓展延伸1、毛泽东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诗人。
《七律.长征》就是他创作的诗中的一首。
关于长征,他还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
我们一起欣赏。
2、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率众将士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怀:《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3、1935年1月,党的遵义会议以后,红军第一次打娄山关,胜利了!毛主席又吟道:《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啼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2、小结:师:70多年过去了,远征者的足迹早已被岁月的流水磨平,但长征的精神是永恒的。
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去思考,去了解长征的历史,去感受长征的精神,同时也继续学习毛主席的其他诗词,感受伟人毛泽东的风采。
板书设计:25律.长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教学评析:《七律长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组“走进毛泽东”专题中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诗文虽然不长,但知识丰富,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较多,因此,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是个性化的教学理念,结合文本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案设计为四个活动环节。
即:创设情境,走进长征;初读课文,感知长征;精读课文,深入长征;拓展延伸,升华长征。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教学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长征距离现在已隔多年,与现今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义较难体会。
为使学生走近文本,对诗歌描绘的情境与所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悟,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以增加对长征的了解。
学生通过交流自己了解的长征,能为课文中的阅读理解铺垫。
然后让学生欣赏《长征》这首歌曲,让学生带着敬佩、自豪的心情来学习课文。
学习这首诗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和课上交流资料等手段,不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了铺垫,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文的理解减缓了坡度,各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来感悟其中的情感。
在整体把握之后,扣住“难”和“只等闲”,运用背景资料、音频等多种资源让学生在直观中、在情境中体验,从而达到与文本对话的目的,生发出对红军战士豪迈、乐观情绪的赞叹。
在“暖”与“寒”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文本和影视资料以及过金沙江的资料的理解,去感悟诗文蕴涵其中的一份细腻的诗情。
在拓展环节,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诗到词,从作品到文风,深入浅出地让学生在浓浓的文学殿堂徜徉,使这节课充满了语文味,扩展了学生的阅读面。
《七律·长征》教学案例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理解诗意,感受红军藐视困难的豪迈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感受红军藐视困难的豪迈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用具】长征专题学习网站。
【课前准备】利用电子阅览室上网浏览“长征专题学习网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导入:(板书课题)同学们,初见“长征”这个词,是不是感觉很陌生?因为这是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的事了。
但我们不能忘记,因为有人说: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作品。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毛泽东,感受他那博大豪迈的胸襟,走近长征,感受那段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交流查阅关于红军长征和诗人毛泽东的有关资料:1、通过课前预习,你搜集了哪些关于长征的资料?利用课件(地图)结合学生汇报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解诗题。
2、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这次伟大的征程中,显示出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领导才能。
你对毛主席了解多少?过渡:他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带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我们开创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
在红军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时,毛主席泼墨挥毫,用精炼的语言以诗的形式写下了这首诗,呈现了长征这段惊天动地的壮举,二、读诗文,解“七律”1、自由练读诗文。
2、指名学生读诗文,检查字音。
3、再读诗文,解“七律”,体会诗的韵律节奏。
三、抓字眼,明诗意过渡:这首诗文字精炼,内容丰富。
想学好这首诗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个挑战,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1、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思考一下,这首诗围绕哪句话来写的?⑴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句诗。
⑵体会这句诗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总起全文。
⑶指导朗读(有力度、缓)。
2、过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默读下面的诗句,思考诗句中哪些词写红军遇到的困难和艰险?哪些词写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并克服困难?并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⑴同桌交流。
⑵全班汇报交流:3、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朗读。
四、想诗境,悟诗情1、读完诗文,哪些诗句描绘的情景在你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是什么力量支撑红军纵横二万五千里长征?你学到红军什么精神?2、过渡:红军战士怀着对革命事业无限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心在腥风血雨中闯出一条生路,谱写出一曲气贯长虹的英雄凯歌。
你听,那嘹亮的歌声催人前进,胜利的旋律使人振奋。
播放歌曲《长征》。
3、是呀,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长征,感受长征,再次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长征了吗?课后还可以阅读《同步拓展阅读》,还可以继续利用课余时间利用各种途径进一步了解长征。
【板书设计】25、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万水金沙大渡藐视困难千山五岭乌蒙岷山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