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的解释
康乾盛世的解释
康乾盛世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始于康熙帝在位时期,终于乾隆帝退位之际。
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政治上,康乾盛世时期加强了中央集权,平定了三藩之乱、准噶尔部叛乱等重大事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同时,清朝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在经济上,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江南地区的纺织业、陶瓷业和茶叶贸易等行业,成为了当时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同时,清朝还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保护了国内市场和经济的发展。
在文化上,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的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繁荣,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如曹雪芹、纪昀、黄宗羲等。
同时,清朝还加强了对文化事业的管理和控制,实行了文字狱等措施,限制了思想和文化的自由发展。
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同时也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举例康乾盛世的具体表现
举例康乾盛世的具体表现康乾盛世是指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期间的繁荣和强盛时期。
在康乾盛世中,清朝政权稳定,国力强盛,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
下面是康乾盛世的具体表现:1. 统一国家:康乾盛世是清朝最长的统一时期,国家领土面积不断扩大。
例如,在乾隆时期,中国疆域扩展到了历史上的最大范围。
2. 治理有方:康乾盛世的三位皇帝都非常重视国家治理。
他们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推行了一些改革,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3. 经济繁荣:康乾盛世是清朝的经济繁荣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发展。
例如,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粮食和丝绸等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4. 文化繁荣:康乾盛世是清朝文化艺术繁荣的时期。
在乾隆时期,文人墨客活跃,诗词歌赋和绘画艺术达到了巅峰。
例如,乾隆皇帝本人就是一位很有文化修养的皇帝,他亲自撰写了大量的诗词和书法作品。
5. 科技进步:康乾盛世是清朝科技进步的时期。
在乾隆时期,科学技术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例如,乾隆皇帝亲自主持了编纂《四库全书》,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献整理工程,对后世的学术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6. 教育普及:康乾盛世是清朝教育普及的时期。
在康熙时期,清朝实行了科举制度,选拔了一大批人才。
在乾隆时期,乾隆皇帝还亲自主持了修订《康熙字典》,为后世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7. 建筑风格:康乾盛世的建筑风格也独具特色。
清朝皇家建筑多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如故宫、颐和园等,这些建筑具有宏伟壮丽的气势,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
8. 对外交往: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积极拓展对外交往。
例如,乾隆皇帝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贸易。
9. 民生改善:康乾盛世时期,清朝实施了一些改革措施,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
例如,乾隆皇帝实行了减税减赋的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10. 社会和谐:康乾盛世时期,社会和谐稳定,民众生活相对安定。
浅谈"康乾盛世"
蜷薏 毒
1 7 9 3 年英使 马戛尔尼来华时 ,他就敏锐地察觉到 了 清朝的衰落 , 将之视为“ 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 , 预言它迟早会 “ 不再有纪律和安全 ” , “ 英国从 这一变 化中将 比任何其他 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 。 果然 , “ 康 乾盛世 ” 结束后不 到半 个世纪 , 鸦 片战争就爆 发 了,
中 国随 之 陷 于丧 权 辱 国 的苦 难 深 渊 。 “ 康 乾盛 世 ” 固然是 封建社 会 的又一 次太平 盛 世、 繁华高峰 , 但 又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 。首先 , “ 康 乾盛世 ” 从 中国历史的纵向看 , 其盛世规模只有量的
增加而没有 质的改变 ; 其次 , 从 世界的横 向看 , 康 乾 盛世时期的 中国的政 治制度 、 经济 、 文化科技 已经落
后于西方 , 这是 开皇之治 、 贞观之治 、 开 元 盛 世 没 有 出现 的 情 况 。 还有 , 盛世下 的清 朝有 很多弊端 : 第一 , 为了限 制明末以来 土地兼并 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发展及恢
复农业生产 , 清政府采取“ 重农抑商 ” 政策 , 使得资本 主义萌 芽受到压制 ; 第二 , 八股取士 , 并且 大兴文字
狱, 残 害大 量 文 人 学 士 , 在 一定 程 度 上 禁 锢 了人 民 的 思想 。在此期间 , 整个社会发展缓慢 , 欧洲却爆发 了 工业革命 , 科技文 明跨越式 向前发展 , 大清 国和西方 资本主义的差距越拉越大。 从 中国历史的纵 向发经济 、 民族关系 、 对外关系上 都有显著发展 , 其盛世局面超过前代任何一次 , 确实 值得赞扬 。 但 从世 界历史横 向发展来看 , 却不宜夸大 评价 。 在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上 , 资本主义成为历史 发展 的主流 , 英法美完成 了资产阶级革命 , 建立 了资 产 阶级专政 , 工业革命逐步展开 , 资产 阶级对世界 的 统治 即将确立 。而欧洲的封建国家也不得不适应历 史发展 的趋势 , 进行改革 , 这些改革也促进 了各 国资
论康乾盛世之隐患[整理]
论康乾盛世之隐患——人口膨胀的成因及后果摘要:康乾盛世是清代268年历史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盛世。
但当时人口膨胀却成了盛世之累,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人口高速增长的成因有生产的发展,封建赋役制度的调整等多方面因素。
它引起了生产力发展受到压抑,加剧了社会动乱,加剧了环境恶化的后果,对后世产生了重大恶劣的影响。
本文就此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加深对当今控制人口增长这一基本国策重要意义的认识。
关键词:康乾盛世;隐患;人口膨胀康乾盛世,严格地说是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到嘉庆四年(1799年),也就是说从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末这一个世纪又十几年的时间。
它是清代268年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盛世。
这最后的盛世已处于世界大势发生了空前巨变的大背景下,因此,具有比以往盛世更丰富的历史内涵。
它对当代乃至后世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这一时期的人口膨胀问题,可以说是盛世光环下的遗祸。
甚至在乾隆撒手人寰时,人口膨胀已成为他内心深处的遗憾。
本文将对康乾时期人口大量增长的原因,以及对当今及后世产生的后果,进行简要分析。
一、康乾时期人口的高速增长及成因清代的人口再生产,在整个顺治朝和康熙朝前期约40年中,由于社会动荡,经济停滞,曾一度处于萎缩状态。
康熙二十年(1682年)后,清王朝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趋于稳定,经济逐渐复苏,人口再生产也相应回升到明代的最高人丁数。
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朝进入康乾盛世时期,国家政局稳定,人口迅速增加。
进入18世纪以后,清人口的增长明显加快了速度。
乾隆六年(1741年),全国在册人数在我国人口统计史上首次突破1亿大关。
此后人口再生产的势头越来越猛,以平均高达20‰以上的年增长率急剧膨胀。
到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和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相继突破了2亿和3亿。
①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峰。
从此奠定了现代中国庞大人口的基础,也使中国第一次出现了严重的人口问题。
康乾时期人口以如此惊人的速度迅猛增长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第一、统治者对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和推行的政治经济措施,为人口增长提供了必要的政治保证。
高中议论文作文范文模板汇总:论康乾盛世等5篇文集
高中议论文作文范文模板汇总5篇篇一:论康乾盛世用比较历史学的眼光看历史是一种正确的看历史的方法。
清朝在历史上总共存在了268年,而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占了134年,时间很长,成绩也很突出。
尤其是康熙帝,是一个非常有作为,非常有才华,非常有学问,非常有魄力的君主,也是我最为钦仰的政治家之一。
雍正也是个很杰出的皇帝,医生致力于国事,生生的累死了。
乾隆也算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把他爷爷和父亲的事业推向了鼎盛,尽管我是很烦这个人的。
一般来说,在封建皇朝,皇帝的优劣极大的决定着国家的兴衰。
毫无疑问,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是自秦以来很为少有的杰出的君主,所以在他们的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繁荣兴盛的局面,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出现了”康乾盛世“(准确的说法是康雍乾盛世),但是现在有的人却极力的否认盛世之说,我认为这个是不对的。
在我看来,盛世是有五个标准的:其一,就是国家完全统一。
这个清朝无疑是做到了的,而且很是出色,疆域大而且稳定,我们中国现在能有1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就是在康乾时期奠定的扎实的基础。
不少人说宋朝也算盛世,我承认宋朝的经济是极为繁荣和发达的,但是它一直被别国欺负,始终没有统一,始终是那“半壁江山”,这样的条件而称盛世,滑稽!其二,经济发展。
在那个时代当然主要指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耕作土地面积的增多。
不读史书,就看那些现在很火爆的清宫戏,就可以知道,那时的生产力很有提高,国家财力充足,储备雄厚,这不是偶尔如此,而是长期如此。
其三,国力强大。
这个主要指军事实力。
没有强大的军事打击力量,一切就没有保障,都是鸡蛋,掉到地上就碎。
其四,政局稳定,社会长治久安。
在很长的时期内,很少发生叛乱,历史上最爱作乱的边疆少数民族一直和清中央王朝保持较好的关系,即使有叛乱发生,也很快就被平定。
不像很多朝代,一直和边疆地区纠缠不清,欲进不得,欲守不能,夹在中间,来了就打,不来就散。
其五,文化繁荣。
这一点,清朝也很做到了,最让人瞩目的就是编书,比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康熙字典》,《四库全书》,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
论康乾盛世时期政治制度的弊端(五号字)
论康乾盛世时期政治制度的弊端摘要:“康乾盛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盛世”。
本文对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弊端做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其政治上日益狭隘和倒退,先进生产力受到打压和抑制;官僚机构腐化堕落,吏治腐败愈演愈烈;统治者逆历史潮流而行闭关锁国,官员、士大夫在精神上萎靡消沉,庸碌无为,政治制度日趋平庸腐朽。
关键词:康乾盛世政治弊端吏治腐败闭关锁国“康乾盛世”是清王朝前期中国封建社会相对兴盛的一个时期。
一方面,这一时期清王朝的统治处于一种建国初期的上升和强力时期。
从农业来看,不论是当时的人口数量,还是耕地面积,都远远超过了以往的历史时期。
手工业来生产规模扩大,分工进一步精细。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疆域空前扩大。
另一方面来看,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均已落后于西方,封建制度已如落山之日盛世下的清王朝已是弊端日现积重难返。
清政府为了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导致一度强势的资本主义萌芽终被呃杀;与此同时大兴文字狱,残害仕人,钳制思想,禁锢文化,中国从此进入一个封闭、沉闷、昏暗、颓败的时代。
而与此同时,欧洲已发生工业革命走生了资本主义的强盛道路。
但清王朝统治者并没有足够的眼光和远见来超越封建社会衰败的进程引导中国走向革新、开放、富民、强国的道路。
“康乾盛世”时期,其政治制度的弊端已显露无遗。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政治上日益狭隘和倒退,先进生产力受到打压和抑制。
清政府并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清承明制”。
清代对大臣的管制十分严格,由于前期皇帝多勤政,又推崇乾纲独断,导致内阁、军机处形同虚设,常常是“跪受笔录”。
在地方上,清政府设立严密的监察体系和措施,如御史制度和密折制度,严格控制地方权力,统治制度陷于空前僵硬。
清王朝对处于萌芽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商业控制、压抑、打击,把工商视为“末业”,认为兴商既不合祖宗成法,也对国家无利。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朝廷对民间手工业在经济上实行高额征税,低价收购,无偿摊派;在政治上或则限制其开设,或则控制其流通,或则严格约束工人,或则指定特许的商人,对工商业的发展千方百计地压抑阻挠。
对康乾盛世的看法
对康乾盛世的看法什么是“康乾盛世”?古代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有过不少,康乾盛世是其中的最后一个。
但是不少学家都对康乾盛世有自己的看法。
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康乾盛世的看法,希望对你有用!古代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有过不少,康乾盛世是其中的最后一个。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乾之治、康雍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
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
在此期间,局势较为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家财富有所积累,疆域辽阔,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处发展阶段。
清朝在康雍乾三朝时达到顶峰,18世纪被视为清朝的最繁华时期,有学者认为这段时期代表了中华文明的一个新的高峰。
然而有学者认为虽然康乾时期的人口和粮食产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但与同时期的欧洲国家英国来横向比较的话,无论从存量还是从增速来看均具有较大差距。
亦有学者指出尽管并非一切皆好、一点缺欠也没有,但从国家实现统一、国家疆土受一个政权管辖;经济发展繁荣、国家积蓄丰厚;政局稳定、社会长治久安;国力强大、拥有雄厚的军事力量、有足够的实力保卫国家安全;文化昌盛、教育发展等五大方面判断出以康雍乾三朝所取得的巨大甚至超越前代的成就,名为“盛世”是当之无愧的。
对康乾盛世的看法正面评价西方在18世纪,来华的传教士们将当时的中国图景呈现在西方人面前时,立即引来整个欧洲对中国的强烈向往。
结果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的100余年间,在欧洲形成了长时间的“中国热”。
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国热”期间,无论是在物质、文化还是政治制度方面,欧洲都对中国极为追捧。
对中国风的狂热追逐曾经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普遍时尚。
这种时尚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装饰、园林建筑等。
法国传教士乔治;安森在《耶稣会环球旅行记》中说:“中国是世界上资源最富饶、经济最富裕的国家,中国皇帝之崇高、官员之福利超出世界上的一切国家。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评价及争议“康乾盛世”固然是封建社会的又一次太平盛世、繁华高峰,但又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
首先“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的纵向看,其盛世规模只有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改变;其次,从世界的横向看,康乾盛世时期的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当时的经济生产总量仍高于西方,但是生产技术却相对落后了)、文化科技已经落后于西方,这是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没有出现的情况。
还有,盛世下的清朝有很多弊端:第一,为了限制明末以来土地兼并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发展及恢复农业生产,清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使得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压制;第二,八股取士,并且大兴文字狱,残害大量文人学士,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民的思想。
在此期间,整个社会发展缓慢,欧洲却爆发了工业革命,科技文明跨越式向前发展,大清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差距越拉越大。
此外,还有改土归流,加强了国家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但却加剧了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矛盾,引起了多次边民起义,此外,改土归流亦只流于形式,仅是“换了官名,人还在,一姓土皇”。
某些史学家不赞同“康乾盛世”的提法。
如周思源不同意康乾时期是“盛世”,只能称“康乾之世”。
他的主要理由有:汉唐之所以公认为盛世,与其政治环境宽松、精神昂然进取有很大关系。
而康雍乾三朝最大的失误就是禁锢思想,以文字狱为代表的严厉的残酷的禁锢思想。
至于“康雍乾时期的经济发展,是明末以来战乱频仍之后的一种恢复性发展。
而并不是由于新的生产方式和使用新的科学技术引起的生产力革命性大提高。
”史学家戴逸在肯定“康乾盛世”提法的同时,也曾指出其四方面消极因素:闭关锁国、重农轻商、禁锢思想、轻视科学,称之为“盛世的阴影”。
鲁迅说他看了外国人的一些记载,怀疑康乾盛世完全是文字狱吹出来的。
鲁迅对康乾时期的重要文化成就之一《四库全书》多次发表批判言论,如“清人篡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变乱旧式,删改原文。
”“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
对康乾盛世的看法
对康乾盛世的看法什么是“康乾盛世”?古代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有过不少,康乾盛世是其中的最后一个。
但是不少学家都对康乾盛世有自己的看法。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康乾盛世的看法,希望对你有用!什么是“康乾盛世”古代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有过不少,康乾盛世是其中的最后一个。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乾之治、康雍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
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
在此期间,局势较为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家财富有所积累,疆域辽阔,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处发展阶段。
清朝在康雍乾三朝时达到顶峰,18世纪被视为清朝的最繁华时期,有学者认为这段时期代表了中华文明的一个新的高峰。
然而有学者认为虽然康乾时期的人口和粮食产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但与同时期的欧洲国家英国来横向比较的话,无论从存量还是从增速来看均具有较大差距。
亦有学者指出尽管并非一切皆好、一点缺欠也没有,但从国家实现统一、国家疆土受一个政权管辖;经济发展繁荣、国家积蓄丰厚;政局稳定、社会长治久安;国力强大、拥有雄厚的军事力量、有足够的实力保卫国家安全;文化昌盛、教育发展等五大方面判断出以康雍乾三朝所取得的巨大甚至超越前代的成就,名为“盛世”是当之无愧的。
对康乾盛世的看法正面评价西方在18世纪,来华的传教士们将当时的中国图景呈现在西方人面前时,立即引来整个欧洲对中国的强烈向往。
结果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的100余年间,在欧洲形成了长时间的“中国热”。
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国热”期间,无论是在物质、文化还是政治制度方面,欧洲都对中国极为追捧。
对中国风的狂热追逐曾经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普遍时尚。
这种时尚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装饰、园林建筑等。
法国传教士乔治·安森在《耶稣会环球旅行记》中说:“中国是世界上资源最富饶、经济最富裕的国家,中国皇帝之崇高、官员之福利超出世界上的一切国家。
论康乾盛世.
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
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
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百年之久,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艺术等达到世界的最高水平,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
在“康乾盛世”期间,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发展迅速,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人口数量可谓空前绝后,疆域可谓空前绝后。
“康乾盛世”经历的三位皇帝中,第一个便是康熙。
康熙帝一生贡献巨大,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葛尔丹等等。
奠定了盛世的基础。
(1)康熙名为爱新觉罗·玄烨。
是顺治皇帝的第三子。
清顺治十八年,清顺治去世,八岁的玄烨继位,谥号清世祖,是清入关的第二个皇帝。
因为年龄较小,无法管理朝务。
康熙八岁,父亲便去世,十岁母亲去世,早年父母双亡,在其祖母孝庄太后的悉心照顾下,慢慢长大。
康熙早年的经历可谓不平坦,小时候便得了天花,差点丢了性命,其父顺治帝就因天花而死。
随后早年又父母双亡,可谓坎坷。
清朝规定,帝王要在年满十四岁后才能亲理朝政。
年仅八岁的康熙无法亲理朝政。
便设立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异姓大臣辅佐执政,史称“辅政大臣”时期。
为了平衡四位大臣的权利,规定凡事由四人协商一致,之后请示皇帝和太皇太后批准。
他们中的任何一人不可以单独见皇帝或上疏。
康熙聪慧过人,而且勤奋好学,小的时候,顺治便问几位皇子将来要做什么,玄烨说:“待长而效法皇父”。
可见玄烨的确是个早熟的孩子。
康熙早年受到满、汉、蒙三种文化的熏陶,博学多识。
汉人老师教他汉人的儒家文化,满族老师教他满族的骑射文化,蒙老师教他蒙文化,可谓涉猎广泛。
康熙在学汉文化的时候非常刻苦,老师划的一段文章,先读一百二十遍,再背诵一百二十遍。
就这样康熙熟读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比一般的汉族孩子还要熟悉汉文化。
我对“康乾盛世”的几点思考
我对“康乾盛世”的几点思考
《康乾盛世》,一个有着美丽传奇的时代,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安定繁
荣的时代,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它的热烈讨论和思考。
首先,康乾盛世书写着平稳和安定的历史。
当时,深受西方理念和文化
革新潮流影响,努力坚持“废除旧法、新立律令”,促使政府实行新
制度,强化被称为“安稳期”的政治秩序,增强政府的统一,以及王
朝的稳定,展现出了特殊的治理特色,使得国家的运行变得更加稳定。
其次,康乾盛世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
当时,政府推行数字仓储
和统一都市经济政策等,以及山东的洋务运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
发展,促进了科技、教育、交通等新技术新知识的良性循环,逐渐形
成起能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经济和技术。
最后,康乾盛世是一个文化兴盛的时代。
无论是鱼米之乡的宋代,还是
备受称赞的清代,都把文化的创造和传播放在了首要地位,著名的文
化才子,如苏轼、白居易、张旭等人,都在这个时期创作了大量的文
化艺术作品,深刻地影响了整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留下了深远
的历史印记。
总之,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安定繁荣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不可多得的一个
重要时期,也是学习者和研究者们探究践行祖先传统文化的榜样。
描述康乾盛世得相关史料
描述康乾盛世得相关史料摘要:一、康乾盛世的历史背景二、康乾盛世的经济发展三、康乾时期的文化繁荣四、康乾盛世的外交政策五、康乾盛世的影响与评价正文: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繁荣时期,涵盖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的统治时期(1662年-1796年)。
这一时期,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文化繁荣,外交得宜,民生改善,被誉为中华文明的又一高峰。
一、康乾盛世的历史背景康乾盛世的历史背景,离不开清朝前期的奋发图强和一系列政治改革。
自顺治皇帝入关以来,清朝历经战乱,逐步稳固政权。
至康熙皇帝时期,国家开始进入繁荣时期。
雍正皇帝继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整顿政务,为乾隆时期的鼎盛奠定了基础。
二、康乾盛世的经济发展在康乾时期,我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均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粮食产量大幅提升,推动了农业经济的繁荣。
手工业方面,陶瓷、纺织、漆器等传统工艺达到新高度,对外贸易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商业经济日益繁荣,城市市场繁荣昌盛。
三、康乾时期的文化繁荣康乾时期,文化事业空前繁荣。
康熙皇帝酷爱学术,选拔人才,提倡科举制度。
雍正、乾隆皇帝亦重视文化事业,支持文人墨客创作。
在此背景下,诗词、小说、戏曲等文化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如《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名著,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四、康乾盛世的外交政策康乾时期,清朝实行积极的外交政策,稳固边疆,加强对外关系。
康熙皇帝时期,成功平定了新疆、西藏等地的叛乱,统一了台湾。
雍正、乾隆皇帝时期,进一步加强边疆防线,巩固国家领土。
在对外关系方面,清朝与朝鲜、越南、缅甸等周边国家保持友好关系,还与俄国、荷兰、英国等西方国家开展贸易往来。
五、康乾盛世的影响与评价康乾盛世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这一时期,国家疆域空前辽阔,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经济、文化的繁荣,为我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康乾盛世后期,国家政治逐渐腐败,民生凋敝,导致清朝逐渐走向衰落。
评价康乾盛世
评价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这一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因此被称为盛世。
“康乾盛世”固然是封建社会的又一次太平盛世、繁华高峰,但又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
首先“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的纵向看,其盛世规模只有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改变;其次,从世界的横向看,康乾盛世时期的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科技已经落后于西方,这是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没有出现的情况。
原因:1、政治局面安定。
在康雍乾时期,自从三藩平定之后,中原地区就没有战争,国内也没有战争,社会上就没有大规模的破坏。
因此社会安定,经济得以飞速发展。
平定三藩和统一台湾标志着明清之际开始的中国社会各阶级以及满汉各族统治力量集团间力量对比的漫长调整过程终于结束,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条件。
2、就外部条件来说,当时中国产品丰富,换时往往出超。
西文国家的物品不足,只能是拿银子来换中国的产品,这样大量的白银就流入中国。
清朝大批推广高产作物。
3、三代皇帝励精图志,勤政英明,调整了统治政策,采取了一系列促生产力措施,如康熙时期:实行更名田鼓助垦荒,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雍正时期实行摊丁入亩,取消了人头税,放松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通过吸取明中后期的教训,清前期皇帝努力做到“乾纲独揽”,强调“勤政”在康、雍、乾三朝尤为突出。
表现: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国家统一,在中国历史上是至高无上的基本原则。
然而,在清代以前,统一问题,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和中原地区中央政府的关系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到了清朝实现了国家的完全统一,康乾盛世从此达到了全盛时期。
在这一方面,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确很有作为,他们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如:康熙帝:平定三藩,平定漠西蒙古噶尔丹的叛乱,派施琅率军入驻台湾,设台湾府,促进了台湾的开发,也巩固了祖国的海防;册封西藏宗教首领以王世班禅并规定册封制度;两次抗击沙俄,组织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规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以东的领土为中国领土。
康乾盛世的评价
康乾盛世的评价康乾盛世,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时期,晚清朝代的精神与发展集中展现在这个时期,当今人类可以从中学习到不少宝贵的政治、外交、文化、教育、经济等方面的经验。
康熙帝统治时期,是康乾盛世的巅峰。
尽管九州分裂,政府乏力,带来的政治困境,但康熙帝仍然不懈努力,发展经济和文化,他运用多种方法,努力稳定、振兴社会,使大多数人的生活改善。
他改革制度,减轻财税,改进技术,促进经济发展,广泛开展科技活动,可以说,改革的成果充分体现在康熙时期。
他处理外交事务也是一流,外贸发展迅速,对国内外开放政策,吸引外来技术和资本,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国和平相处和贸易往来。
康乾盛世不仅在政治改革和外交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社会文化发展上也出类拔萃。
康熙帝拓宽了文化政策,把文学和艺术提升到新的高度。
康熙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一代,其著作“康熙字典”和“清史稿”,受到西方学者的高度评价,被世人所称赞。
朝廷也努力推广书法,在绘画、雕刻、陶瓷、印刷等方面也大大发展,令人叹为观止。
康熙帝还促进了科技的繁荣,推动了成都宫文物藏品、考古和日本实施复兴政策的进程,发展了多少领域的科学技术,使中国体系的文献极大地发挥其作用。
康乾盛世在教育方面也是十分卓越的。
康熙帝颁布的《活字典》和《四库全书》,大大提高了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的机会,考试制度也由此得到进一步发展,让普通考生有机会考取文职,朝廷对统治者职责、法律制度也做出了细致考究,让百姓受益。
康乾盛世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成就的时期,人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不少宝贵的政治、外交、文化、教育、经济等方面的经验。
康熙帝政府推动发展,在现代国家文明发展进步中起着重要作用。
可以说,康乾盛世对中国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发展确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康乾盛世清朝的鼎盛时期
康乾盛世清朝的鼎盛时期康乾盛世:清朝的鼎盛时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1644年开始,一直延续到1912年。
在这长达268年的时间里,清朝经历了各种变迁和发展,其中康乾时期(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统治时期)被誉为清朝的鼎盛时期。
康乾盛世以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盛等特点而备受赞誉。
一、政治稳定康乾盛世的政治稳定是清朝鼎盛的重要因素之一。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秉持开明的统治理念,实行文武并重、容纳多元文化的政策。
他采取了“三藩”的策略,与明朝遗民、蒙古族和少数民族达成了和解,确保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雍正和乾隆继位后,继承了康熙的治国方略,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通过整顿官僚系统、加强监察和反腐斗争等措施,清朝政治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政治秩序得以维护,从而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经济繁荣康乾盛世的又一重要特点是经济的繁荣。
清朝在这一时期实行了一系列积极的经济政策,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康熙皇帝扩大了对外贸易,促进了与西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
同时,他也推行农业改革,提倡种植高产作物,鼓励农民增加粮食产量。
雍正和乾隆继位后,进一步推行了税收改革、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措施,并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这些举措都为中国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使国家的财富源源不断。
三、文化繁盛康乾盛世还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
康乾时期,文化得以大力推广和发展。
康熙皇帝亲自参与编纂了《四库全书》,为中国文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资源。
他还积极推动汉文化和满洲文化的融合,并制定了许多文化政策,保护和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
雍正和乾隆继续康熙的文化政策,致力于科举制度的改革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如郎世宁、石涛等,在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清代文化以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新的色彩。
总结:康乾盛世清朝的鼎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稳定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以及文化的繁盛成为清朝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
康乾盛世
1.基本含义;关于康乾盛世,历来争议不断,一方认为“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辉煌,因为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疆域的扩大,经济的繁荣,人口的激增,手工业的发达是“康乾盛世”最显著的特征。
另一方则认为康乾时期“思想活跃”、“文化昌盛”、“贸易繁荣”、“科技发达”这几项均不能达标,因此不是盛世:①思想方面,政府对汉族知识分子采取文化高压政策禁锢思想,大兴文字狱,肆意屠戮文士,流放关外(著名流放地如宁古塔)的士人竟高达数百万之巨,严重制约了社会思想的进步,并彻底扼杀了明末以来的启蒙思想解放进程;②文化方面,满清统治者借修编《四库全书》之名,趁机销毁、篡改了大量不符合统治阶级观念的书籍;③外交方面,闭关锁国,“贸易繁荣”自然也算不上;④科技方面,轻视热兵器与科技,“科技发达”显然不是。
西方传统史学界亦提及这种说法。
也有些学者指出康乾时期的缺陷,比如马克思曾表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2.历史评价;我们应以客观实际的态度评价这一时期的功过是非。
“康乾盛世”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平庸的盛世。
首先,“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的纵向看,其盛世规模只有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改变;其次,从世界的横向看,康乾盛世时期的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当时的经济生产总量仍高于西方,但是生产技术却相对落后了)、文化科技已经落后于西方,这是文景之治、汉武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当时是世界领先)、仁宗盛治、洪武之治、永乐盛世(当时是世界第一)没有出现的情况。
还有,盛世下的清朝有很多弊端:第一,为了限制明末以来土地兼并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发展及恢复农业生产,清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导致明末强大的资本主义发展势头被呃杀;第二,大兴文字狱,残害大量文人学士,严重禁锢了人民的思想,使得明末繁荣的百家争鸣,科技发展彻底消失,中国从此进入一个死气沉沉而昏暗的时代,被欧洲人称为“中国的中世纪”。
论康乾盛世
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就其概念范围而言,又可称为“康雍乾盛世”。
对于康乾,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是在时间上对盛世的界定;对于盛世,就字面意义而言,盛指繁盛,世指世代,盛世即一段繁荣昌盛的世代。
《辞海》中将“盛世”定义为“安定兴盛的时代”。
对于盛世的标准,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戴逸认为,盛世应该具备的条件包括: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
此外,清史研究专家李治亭认为,“康乾盛世”的判断标准应该包括国家实现统一、经济发展繁荣、政局稳定、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方面。
历史上“盛世”颇多,如大唐时的“开元盛世”,杜甫在诗中对开元盛世有这样的描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描绘出了这一时期的富庶景象。
那么康乾盛世,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观?首先,人们所言的“康乾盛世”,从时间上来看,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
历史学家将“康乾盛世”称为辉煌,是由于“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创造了中国历史的奇迹。
康熙时代统一台湾,平定三藩,抗击沙俄侵略,三征葛尔丹,建立起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使疆域空前扩大。
雍正时代广泛实行“摊丁入亩”税制,使经济、人口迅速发展;还有改土归流,加强了国家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促进了当地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乾隆时代继续改进和完善各项制度,使人丁繁多,国家富庶起来,而且开辟新疆,这时清朝的疆域仅次于元朝,但实际有效控制区域超过了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经康乾百余年的发展,人口已超过3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2/5,是明朝最多人口数的2倍,比清初人口最少时增长了5倍。
康雍乾时期,清朝在各方面都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繁盛的阶段。
那么,康乾盛世是否就是一个完美的盛世?以学生之见,“康乾盛世”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此一时期,清朝在地域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四方臣服;社会经济上,人口大幅度增加,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提高,百姓安居乐业;学术文化上考据学极尽繁荣。
浅析康乾盛世
性, 保障农 民的合法利益 。另外 , 我们还要 大力推进 反腐倡 廉工作 , 打击那 些危
害党和 人民群众利益 的腐 败分 子 , 切实整顿 吏治 , 使全 国人 民凝聚在 党的周 围 , 形成强 大的凝 聚力 , 再创 中华 民族 的辉煌 。
展 。实行严格 的闭关锁 国政策 , 这虽然在一定 时期 内对西方 殖 民者 的入侵 有一
定 的防御作用 , 但它毕竟是一 种消极 落后 的政 策 , 不 仅没 有削 弱西方 资本 主义 国家 的力量 , 反而阻碍了 中国的发展 , 使 中国丧失 了对 外贸易 的主动权 , 隔 断 了
中外 科 技 文 化 的交 流 , 阻碍 了生产力 的发 展和 社会 的进步 , 拉 大 了 中 国与 西 方
预 示 着 社 会 的发 展 方 向 。 三、 康 乾 盛 世 衰 落 的 原 因
历史 的发展 已经证 明, 封建社 会的盛世不可 能永久存 在。康乾盛 世发展 到 顶峰 的同时 , 也 开始了衰 落。白莲教 起义 的爆发 敲响 了盛 世的丧钟 , 百余年 的 盛世就此终结 。 政治上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 出现了贪官 , 甚至有 “ 一年清 知府 , 十 万雪花银 ” 的说法 。推 行重农 抑商政 策 , 严 格限制 手工业 的生产 规模 , 设置关 卡 、 行会 , 对 商 品征收重税 , 这导致商品经 济发展 缓慢 , 严重 阻碍 了中国 民族 资本 主义 的发
世 的形成也起到 了很大 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
2 . 顺 应 民意 。
人 民群 众 是 历 史 的创 造 者 , 是推 动历史 进步 的动力 , 他 们 不 仅 是 物 质 财 富
的创造者 , 也是 精神 财 富的创造 者 。清朝 的统治 者 采取 了一 些顺 应 民 意 的政 策, 从 而促 进了社会 的发展 和进 步。人心 所 向体 现 的是不 可逆转 的历史 潮流 ,
论康乾盛世
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是清朝近300年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
但康乾盛世犹如落日余辉,自乾隆以后,黯淡无光,清王朝也进入了离乱之秋。
“盛世”铨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代鼎盛时期,史称“康(雍)乾盛世”。
什么叫“盛世”?学术界确有不同认识和不同的解释。
毋庸讳言,“盛世”是封建史家对历史上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概括,他们在使用这个术语时,实有严格的内涵规定。
译成当代的话,“盛世”乃“最好的历史时期”之谓。
总观中国历朝历代,“盛世”的内涵,应包括: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政局稳固、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等。
当然,这不是封建史家规定的“盛世”标准,也不曾作出过规定,但他们所肯定的“盛世”,无不包含了上列各项“指标”内容。
在清以前,为史家所共识的“盛世”有:西汉“文景之治”至武帝而极盛、唐“贞观之治”至开元而成盛唐局面、明永宣之治而至盛。
还有一盛世,即为史家所忽视,也为孔子所哀叹“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
以上“盛世”,都是封建社会最好的历史时期。
应当指出,史家所指康乾“盛世”,既不是与清朝衰败相比较,也不是只与前一朝的末世相比较而言的,而是史家从中国历史的全局即对各朝各代进行比较后作出的判断。
“盛世”成因清朝以前的几个“盛世”,皆从大乱走向大治。
清康乾盛世也不例外。
清承明末天下大乱,入关以来,经几代人不间断地奋斗,最终将清朝推向鼎盛。
清朝自顺治元年(1644年)进关,历经18年统一战争,削平大顺、大西及南明诸政权,除台湾,全国归于一统。
以摄政王多尔衮、世祖为首的统治集团所作的一切努力,为清朝全面实施大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玄烨即位(圣祖)后,又经20年进一步治乱,以康熙二十年(1671年)平定吴三桂8年之乱为契机,乘胜收回台湾,圣祖首次南巡,亲临治黄工地,阅视河工,标志国家全面转入经济建设,从而拉开盛世的序幕。
康熙朝开创了全新的盛世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是清朝近300年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
但康乾盛世犹如落日余辉,自乾隆以后,黯淡无光,清王朝也进入了离乱之秋。
“盛世”铨释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代鼎盛时期,史称“康(雍)乾盛世”。
什么叫“盛世”?学术界确有不同认识和不同的解释。
毋庸讳言,“盛世”是封建史家对历史上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概括,他们在使用这个术语时,实有严格的内涵规定。
译成当代的话,“盛世”乃“最好的历史时期”之谓。
总观中国历朝历代,“盛世”的内涵,应包括: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政局稳固、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等。
当然,这不是封建史家规定的“盛世”标准,也不曾作出过规定,但他们所肯定的“盛世”,无不包含了上列各项“指标”内容。
在清以前,为史家所共识的“盛世”有:西汉“文景之治”
至武帝而极盛、唐“贞观之治”至开元而成盛唐局面、
明永宣之治而至盛。
还有一盛世,即为史家所忽视,也为孔子所哀叹“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
以上“盛世”,都是封建社会最好的历史时期。
应当指出,史家所指康乾“盛世”,既不是与清朝衰败相比较,也不是只与前一朝的末世相比较而言的,而是史家从中国历史的全局即对各朝各代进行比较后作出的判断。
“盛世”成因
清朝以前的几个“盛世”,皆从大乱走向大治。
清康乾盛世也不例外。
清承明末天下大乱,入关以来,经几代人不间断地奋斗,最终将清朝推向鼎盛。
清朝自顺治元年(1644年)进关,历经18年统一战争,削平大顺、大西及南明诸政权,除台湾,全国归于一统。
以摄政王多尔衮、世祖为首的统治集团所作的一切努力,为清朝全面实施大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玄烨即位(圣祖)后,又经20年进一步治乱,以康熙二十年(1671年)平定吴三桂8年之乱为契机,乘胜收回台湾,圣祖首次南巡,亲临治黄工地,阅视河工,标志国家全面转入经济建设,从而拉开盛世的序幕。
康熙朝开创了全新的盛世局面。
雍正朝继其后,继往开来,继续把盛世推向前进。
乾隆朝集前三代人之大成,始成
“全盛”之局,达到了鼎盛。
康雍乾盛世持续百余年,为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个盛世。
清朝入关,首要吏治,从严整顿,大得民心。
明末吏治腐败,是其亡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清朝统治集团,时时以明亡为戒,大力整顿吏治,扫除明末以来的贪风和颓风。
摄政王多尔衮下令:“贪官必诛……何必论赃多少!”顺治亲政后也说:“安民之本,首在严惩贪官。
”康熙治国,宣布“惟以察吏安民为要务”。
雍正即位,向全国臣民宣示:“朕惟国家首要吏治。
”他大声疾呼:“吏治不清,民何由安!”乾隆朝已进入鼎盛,仍不放松吏治,以“整肃官方”,达到“惠爱斯民之至意”。
三朝澄清吏治的思想及治国方针,一派相承:一方面严厉打击、惩治贪官污吏,另一面,大量表彰廉吏,树为清官典范,倡导百官效法。
终数十年之整顿,吏治完全改观。
全面恢复明末以来已遭残破的经济,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盛世的到来准备了丰厚的物资条件。
明末经天启、崇祯两朝政治之败坏,农民战争与明清(后金)战争之蹂躏、清与大顺、大西、南明诸政权的军事较量,全国已乱了半个多世纪。
农业残破,百业萧条,社会经济崩溃,人口锐减,土地抛荒,一派凄凉!清朝能否立足、巩固政权,发展经济是根本。
从顺治始,特别是康雍乾三朝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以农业为国本,不遗余力发展农业经济。
这集中地体现在康
熙所表述的思想。
他说:“农业实为国之本,俭用乃居家之道。
是以朕听政时,必以两者为先务。
”这一指导思想,在三朝得到了全面地贯彻,实施大规模发展农业的计划,主要有:全面推行垦荒政策,给各省规定垦荒完成的任务与时间,以垦荒多少实行奖惩;资助农民垦荒。
至雍、乾时,垦荒向边疆地区发展,指令当地驻军实行“军屯”。
乾隆提出,“既使地属奇零”,乃至“山头地角”,也要辟为良田,能开“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
”耕地稳步增长。
自康熙时投巨资治理黄、淮水患,疏通兼治运河,收到巨大成效,历30年,水患消除,农业连年丰收。
乾隆时,继续兴修水利,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不断减轻农民负担,实行蠲免、赈济,让农民生活安定,生产发展。
康雍乾三朝坚持国家“大一统”,制定并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安定边疆,消除“边患”,长治久安。
入关前,清朝已建立了满蒙汉的政治联盟,实行“满汉一体”,满蒙联姻的亲谊政策。
入关后,其国家疆域与民族观念发生巨变。
康熙三十年(1691年),圣祖提出了废长城、“中外一视”的战略思想,突破了两千年间因长城而形成的内外、华夷之别的传统观念,把“大一统”的政治理想与实践发展到了极限。
针对西北地区准噶尔部屡次兴兵叛乱,清朝坚决反对分裂,历70余年,以重大的代价,赢得了最后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西北包括青海、新疆等地及西藏问题宣告解决。
在
西南地区,废土司,设流官,即“改土归流”,于乾隆时全部完成。
在思想文化领域,康雍乾三朝牢固地确立了儒家思想为其统治思想,兴学校,办教育,培植大批人才;大力推进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整理典籍,大量编纂如《四库全书》等为时代标志的图书,实集传统文化之大成。
应该说,这对盛世的形成起到很大作用。
故史家盛赞:“康熙年间,人文最盛”,恰“如宝山初开,琳琅尽献,猗欤盛矣!”乾隆时,已形成“文治之极隆”的鼎盛局面。
康雍乾三朝治国方略及政策长期保持了连续性,互为继承,各有发展。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统治集团长期稳定,政局平稳,内部矛盾和斗争很快被化解,于大局并无防碍。
历史证明,维持统治集团内部的一致性与稳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是康乾盛世形成的主要原因。
“盛世”辉煌
康乾盛世,是清朝近300年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
它以一系列的成就显示了自己的辉煌。
经济指数,无疑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首要标准。
康雍乾三朝的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究竟发展到何种水平,可以从
耕地、粮食产量、人口与人均产值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据《清实录》载,雍正二年全国耕地已达8.9亿余亩,已远远超过明末崇祯时全国耕地总数6.7亿亩。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增至9.5亿亩,至乾隆末年,已超过10亿亩。
人口发展也快,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已突破1亿大关,雍正十二年则为<REC>1.4亿,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又突破了3亿大关,人均占地3.5亩。
粮食产量约计2040亿斤,人均口粮约680斤,如扣除饲料、酿酒、制酱等用途,人均口粮仍达600斤。
18世纪末,中国的粮食产量能养活3亿人,这一成就,是历代无法与之相比的。
财政保持增长的势头,其财力雄厚更显示其经济繁荣的程度。
顺治时,入不敷出,根本无积蓄。
康熙时,前中期呈增长态势,至晚年,由于钱粮亏空,库存银仅有800万两。
雍正时大力整顿,雍正五年(1727年)已增至5000万两。
而乾隆时,常年保持在8000万两上下。
国家财政充足,施惠于民,实行大规模蠲免钱粮。
据《清圣祖实录》统计,从康熙元年到四十六年(1707年),累计免去全国各地钱粮达一亿两白银。
又自康熙五十年为始,三年内轮免一周,“总蠲免天下地亩人丁新征、旧欠,共银三千二百零六万四千六百九十七两有奇。
”同时,宣布自是年后所生人丁“永不加赋”。
乾隆时,先后四次蠲免全国钱粮,总额达1.2亿两,堪称中国历代蠲免之最,突
出地显示了盛世的经济繁荣,已是不争的事实。
康雍乾三朝开疆拓土,中国疆域再次扩大,远迈汉唐,亦超越元代。
清代中国的疆域,其东北地区,北起自外兴安岭以南,东北至北海,东含库页岛;其西北地区,西至巴尔喀什湖以西;其北部地区,北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恰克图;其南部,至南沙群岛;其东部,达沿海地区。
清朝盛世时疆域辽阔,形成了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盛世的文化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在文学艺术、史学、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各个领域,人才辈出,异彩纷呈。
诸如《红楼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都成为盛世时代的文化标志。
著名的考据学派即乾嘉学派独树一帜,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诗歌艺术,格调、性灵等门派纷立,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
学术百家争鸣,艺术争奇斗妍,构成了一幅盛世文化繁荣昌盛的景观。
康乾盛世所取得的成就是不容置疑的。
以往论者对其成就有所忽视或评价不足,甚至完全否认,断言清朝入主中原,使中国落后了一百年,这些观点未免偏颇。
夕阳残照
当然,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自有其时代的、阶级的局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如,科技落后,没有出现具有世界影响的新发明;拒绝对外开放,封闭国门,甚至将西方科技也拒之于门外。
严格的思想专制统治,制造了
不少文字狱,使正在萌芽中的新鲜思想受到压制与打击,等等。
历史已经证明,封建社会不可能有永久的盛世。
当康乾盛世发展到顶峰时,也就是它衰落的开始。
乾隆晚年,力求“持盈保泰”,却无法解决封建社会的固有矛盾。
当嘉庆元年(1796年)乾隆把皇位禅让给嘉庆时,白莲教起义爆发,敲响了盛世的丧钟,百余年盛世就此终结,清朝在“盛世”的余辉中无可挽回地走向了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