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面粉是面制食品的基础原料其食用品质物理和化学特性对面制
面粉质量与面条品质关系的相关分析
面粉质量与面条品质关系的相关分析■文I 李瑞梅山东华瑞集团条消费量大,吃起来容易。
目前,中国有2500多家 面条厂,实际产量200多万吨。
好的面条要求结构细腻光滑,品质优良,不易蒸发,不污染汤料,色泽洁白, 硬度适中,弹性强,口感清淡,不粘牙齿,富有麦香。
在 制作面条时,面粉是最重要的原料,质量会直接影响面条 的生产工艺和质量。
充分认识面粉的物性,如蛋白质、淀 粉、细度、灰分等,是加工面条的基础工作,对于确保面 条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面粉中蛋白质与面条品质的关系1. 蛋白质含量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蛋白是面粉的主要成分,可以吸收水分,使面团形成面筋,并具有一定的加 工性能。
蛋白含量直接影响面团的吸水量和拉伸强度。
面 粉和水充分混合后,蛋白质吸收水分膨胀形成麸质,通过 几次压延后,胶质粘合在一起,松散的强度被包裹在面团 内,形成一个紧密而均匀的网状结构,最终形成一个可塑 而有弹性的湿面团。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蛋白质的含量 和品质是影响面粉品质、决定面团质量的重要因素。
干面 制品中湿面筋的含量一般为26%-32%,如果面筋含量太 低,成品经不起蒸汽煮沸,而且汤有点浑浊,影响食品质 量;面筋含量过高,太有弹性,干面易沾,也影响成品包 装。
谷朊粉含量过高的面粉有很好的食品质量,但与干面 的生产工艺相悖。
在适宜的条件下,同时测定面筋的含水 量和蛋白质含量,是测定面筋品质的最好方法。
2.蛋白质质量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蛋白质质量会影响 面粉品质、谷朊粉品质和SDS 沉降值。
结果表明,面食的韧 性、硬度、粘弹性与吸收水分、伸长率、拉伸面积呈显著 正相关。
但是,面团硬度过高,加工难度大,烹调时间过 长,则会导致面条烹调后的表面粗糙或感官品质下降。
3.各蛋白质组分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面粉的质量不仅受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影响,还与其蛋白质组成密切 相关。
其中,膳食蛋白、球蛋白、麦醇溶蛋白和面筋会影 响面食的质量。
膳食蛋白和球蛋白主要影响面食的营养价 值,而面筋和麦醇溶蛋白则影响面食的加工质量。
原料题(1)
豆类:豆类作物包括一些双子叶植物,其特点是种子无胚乳,却有两片发达的子叶,子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
淀粉的糊化:淀粉颗粒不溶于冷水,将其放入冷水中,经搅拌可形成悬浮液。
如停止搅拌,淀粉粒因比水重则会慢慢下沉。
如将淀粉乳浆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则淀粉粒吸水膨胀,晶体结构消失,互相接触融为一体,悬浮液变成黏糊的糊状液体,虽停止搅拌,淀粉也不会沉淀,这种黏糊的糊状液体称为淀粉糊,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
果蔬品质:是指果蔬满足某种使用价值全部有利特征的总和,主要是指食用时果蔬外观、风味和营养价值的优越程度。
小麦面筋:将小麦面粉加水和成面团,静止后,把面团放在流动的水中揉洗,面团中的淀粉粒和麸皮微粒都随水渐渐被冲洗掉,可溶性物质也被水溶解,最后剩下来的一块柔软的有弹性的软胶物质就是面筋。
油料:油料作物包括多种不同科属的植物,其共同特点是种子的胚部与子叶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其次是蛋白质,可以作为提取食用植物油的原料,提取后的油饼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可作为饲料或经加工制成蛋白质食品。
淀粉的回生:淀粉溶液或淀粉糊,在低温静置条件下,都有转变为不溶性的倾向,浑浊度和粘度都增加,最后形成硬性的凝胶块,在稀薄的淀粉溶液中,则有晶体沉淀析出,这种现象成为淀粉的回生。
原料的感官评定:主要是凭借人体自身的感觉器官,即凭借眼、耳、鼻、口和手等,对原料的品质好坏进行判断。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个等级。
果胶物质:果胶物质是植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多糖类物质,主要存在于果实、块茎、块根等植物器官中。
小杂粮:泛指日月小、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和种植方法特殊、有特种用途的多种粮豆。
低聚糖:亦称寡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直链或支链得低度聚合糖。
根据低聚糖水解后所生成的单糖分子数目,粮油原料中低聚糖分为二糖、三糖和四糖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双糖。
面米制品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面米制品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面米制品是指以面粉和米粉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食品,如面条、米粉、米线等。
为了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来规范面米制品的生产和销售。
本文将围绕面米制品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展开讨论,着重介绍中国的相关标准。
一、面米制品的定义面米制品是一类重要的主食产品,以面粉和米粉为主要原料,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
按照国家标准,面米制品应具备以下特点:色泽洁白、均匀干净;质地韧劲、富有弹性;口感细腻、滑嫩;无异味、异物和不良气味。
二、面米制品的生产要求为了确保面米制品的品质和食品安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生产要求。
首先,生产企业必须拥有合法的生产许可证,并严格按照食品生产管理规范进行操作。
其次,原料的选择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确保原材料的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性。
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环节的温度、湿度等因素,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面米制品的生产车间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三、面米制品的包装和标签要求合理的包装和明确的标签有助于保障面米制品的出厂质量和消费者的知情权。
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标签上应明确标识产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等必要信息,为消费者提供准确的产品信息,避免误食过期或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四、面米制品的质量检测要求为了监督面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国家对其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检测。
面米制品的质量检测主要包括外形质量、感官特性、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等。
外形质量包括形状、色泽、质地等方面的评估。
感官特性主要是通过尝、嗅、视觉等感官检测,对面米制品的口感和卫生状况进行评估。
理化指标包括水分含量、灰分含量、营养成分等的检测。
微生物指标是为了检测面米制品中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含量,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五、中国面米制品国家标准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国家标准来规范面米制品的生产和销售。
例如,《面条》(GB/T 16862-2008)是指以小麦粉或杂粮面粉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带面筋(粘弹蛋白)凝聚物质的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食品。
不同粒度小麦粉对面团及馒头品质的影响
不同粒度小麦粉对面团及馒头品质的影响王远辉;余晓宇;王皎洁【摘要】利用筛分的方法将小麦粉筛分为140~160目、160 ~180目、180 ~200目、200目以上4个粒度区间,分析原粉和不同粒度区间小麦粉的基本理化特征、流变学特性,将这些小麦粉分别制作馒头,对各馒头样品的理化性质、质构特性、微观结构和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粒度区间小麦粉的理化性质和流变学特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破损淀粉和灰分含量随着小麦粉粒度减小逐渐增加;180~200目区间小麦粉还有较高的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也较高,此区间小麦粉馒头面团中结合水含量最高,其持水能力较强.随着小麦粉粒度减小,各粒度区间小麦粉所制作的馒头的白度逐渐升高,pH值和水分的差异对馒头品质影响不大.180~200目区间小麦粉馒头比容最高.质构分析发现,180 ~200目区间样品馒头的弹性表现最好,硬度和咀嚼性适中.扫描电镜观察发现,180 ~200目区间样品馒头面筋网状结构连续性良好,而原粉和200目以上区间样品的网状结构略差,含有大量孔洞,面筋结构松散.感官评价显示,在比容、风味和口感方面不同粒度区间样品馒头无明显差异,而180 ~200目区间样品综合得分最高,内部结构均匀,弹性好,风味好.综合以上结果,180~200目粒度区间小麦粉最适合制作馒头.【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8(044)010【总页数】8页(P204-211)【关键词】小麦粉;粒度;流变学特性;馒头;感官评价【作者】王远辉;余晓宇;王皎洁【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馒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主食,日常消费量巨大,尤其在中国北方,一日三餐都出现在餐桌上。
面粉的化学成分及性质
面粉的化学成分及性质(一)水分:国标规定13±0.5%(二)蛋白质:8-14%麦胶蛋白:醇溶性蛋白,pH 6.4-7.1麦谷蛋白:溶于稀酸或稀碱,pH 6-8不溶性蛋白,占80% 面筋的主要成分麦球蛋白麦清蛋白酸溶蛋白溶于水和稀盐酸溶液中,属于可溶性蛋白(三)碳水化合物占麦粒重的70%,面粉中的75%,包括淀粉、糊精、纤维素、游离糖和戊聚糖溶解性碳水化合物:指碳水化合物中能为人体消化利用部分包括淀粉、糊精和游离糖类。
淀粉主要在胚乳,糖在胚芽及糊粉层,这两种占麦粒70%以上,以淀粉为主,糖约占10%,随着麦粒成熟,糖大多转化为淀粉。
小麦淀粉由19~26%直链淀粉和74~81%支链淀粉构成,前者50~300个葡萄糖基,后者300~500。
直链淀粉易溶于温水,几乎无粘度,而支链淀粉易形成粘糊。
粗纤维:大多含在麸皮中,不能为人体吸收,一般影响面粉质量,制粉工程中应除去。
(四)脂肪脂肪:存在胚芽和糊粉层中,含量少,小麦中1~2%,虽是营养成份,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易氧化酸败使面粉或制品变味,制粉过程中一般除去。
面粉中脂肪更少,低于1%。
(五)维生素维生素:小麦中维B1、B2、B5较多,还含有少量的维E、维A,微量的维C,但不含有维D。
(六)矿物质矿物质:以灰分来测定矿物质(钙、钠、磷、铁等)以盐类存在,将小麦或面粉完全燃烧之后的残留物绝大部分为矿物质盐类,也叫灰分。
麦粒中1.5%-2.2%面粉中灰粉很少,灰分大部分在麸皮中,小麦粉以灰分来分级,表示麸皮的除去程度。
(七)面粉中的酶类1.淀粉酶:α-和β-淀粉酶,两种在焙烤食品上重要的酶。
β-淀粉酶含量充足,而α-淀粉酶不足。
可以使一部分α-淀粉(糊精)和β-淀粉水解转化为麦芽糖,作为酵母发酵的主要能量来源。
β-淀粉酶热不稳定,糖化水解作用在酵母发酵阶段;α-淀粉酶将可溶形淀粉变为糊精,改变淀粉的流变性。
它对热较为稳定,在70~75℃仍能进行水解作用,温度越高作用越快。
小麦物性与小麦粉在食品中的运用
小麦物性与小麦粉在食品中的运用第一节、小麦的物性一、小麦籽粒形态与结构小麦籽粒结构小麦籽粒由麦皮、胚乳和麦胚3部分组成1.麦皮小麦皮层包围在胚乳和麦胚的外围,保护着胚及胚乳免遭病毒和害虫的侵袭。
麦皮分果皮和种皮果皮,加工工艺学一般将果皮分为表皮、外果皮和内果皮,种子果皮分为种皮、株心层和湖粉层。
2.胚乳胚乳由胚乳细胞构成,由于形成的时间顺序不同,其细胞大小从外缘到中心部位呈梯度分布。
外援细胞胚乳体积较小,中心部位较大,胚乳细胞为薄壁细胞细胞壁无色,主要由戊聚糖、半纤维素和β-葡聚糖组成小麦研磨时随胚乳破碎混入面粉。
胚乳细胞内填充着大小不等的淀粉颗粒,淀粉颗粒多为单颗粒,按颗粒大小一般分为两类:一类颗粒较大其合成时间较早,呈凸透镜状并有一条沟槽直径一般为20~40微米;另一类颗粒较小,是在籽粒发育后期合成的,多呈球状,直径一般为2~10微米;介于大小之间的淀粉颗粒相对较少。
成熟的籽粒中,从胚乳外缘到中心部位小颗粒淀粉的相对数量逐渐减少,大粒淀粉的数量逐渐增加。
大粒淀粉约占籽粒淀粉总量的90%。
胚乳细胞内大小淀粉粒的缝隙间填充着蛋白质基质将淀粉粒包裹起来,并与淀粉连在一起。
一些蛋白质粘结在淀粉表面上,用机械的方法很难将其分开。
一般情况下,胚乳中心部分的蛋白质含量较低,而外围含量较高。
根据胚乳细胞内淀粉粒和蛋白质基质填充的紧密程度不同,胚乳分为角质胚乳和粉质胚乳。
3.麦胚麦胚长约2.45mm,1mm的宽度。
麦胚通过上皮层所二、小麦的品质及特性小麦的品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小麦的品质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不同的评价角度可分为营养品质、制粉品质和食用品质。
食用品质是从食品加工的角度考虑,制作面包、饼干、蛋糕等焙烤类食品,具有良好的焙烤性质,面条、馒头等蒸煮类食品具有良好的蒸煮性能,且食品质量优良、风味独特者上乘。
小麦的食用品质主要取决与小麦的最终的食品用途,可通过小麦粉的理化指标(蛋白质、面筋质等)、面团流变学特性、淀粉酶活性以及面糊的黏度特性等进行间接的评价,并可通过烘烤试验、蒸煮试验等直接评定。
面粉品质对面的品质的影响
面粉品质对挂面和方便面的品质的影响1、面粉中蛋白质对方便面生产的影响小麦面粉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异范围较大,一般在9%~17%之间。
虽然蛋白质的含量比淀粉低得多,但它对面条品质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吸水形成的面筋赋予了小麦面团独特的物理特性,并使小麦食品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佳肴。
小麦胚乳中的两种蛋白质—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吸水胀润,形成网络结构的面筋组织,为淀粉和其它成分的均匀分布提供了安全空间。
分子量较大而又不对称的麦谷蛋白分子具有相当大的分子表面,使得其非共价力的聚合作用易于发生,从而形成了强有力的聚集态,这种高度交联状态赋予了面筋良好的弹性和韧性。
蛋白质的含量与面条色泽、弯曲度、咀嚼韧劲、煮面强度都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而言,蛋白质含量与面条的白度等外观品质呈显著负相关。
蛋白质含量过高,面筋强度过强,会造成面团加工困难,表面粗糙,白度下降,干燥后的面条容易出现弯曲现象,使面条整齐度下降,面条外观品质变差。
蛋白质含量过低,面团强度过弱,则面条耐煮性差,易荤汤、断条、口感差,韧性和弹性不足。
所以一般认为中国面条以面粉蛋白质含量12%~13%为佳,但日本式加盐白面条要求面粉蛋白质含量低(8%~11%)。
蛋白质质量与面条色泽、表观状况、光滑度、质地(硬度和弹性)和适口性密切相关。
面条的韧性、硬度和弹性与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评价值延伸性、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等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软化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煮面的外观性状(如色泽、表观状况)则与沉降值和形成时间等呈显著负相关,但相关系数一般并不大。
此外,面粉中蛋白质含量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也是影响油炸方便面的油耗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过试验统计,面粉中蛋白质含量的高低与成品油量之间具有反比关系,即低蛋白质含量的面粉在油炸脱水过程中吸收的油脂多,造成成品含油量高;而高蛋白质含量的面粉,成品含油量则相对低些.其原因是蛋白质含量代表着面粉干基面筋值,干基面筋值含量高低关系到面筋网络结构在形成过程中的细密和均匀程度。
面粉品质参数对面制品品质的影响
面粉品质参数对面制品品质的影响刘强;李佳佳;田建珍【摘要】作为面制品制作的基础原料,面粉具有不同的理化指标,这些指标的变化对面制品的品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面粉常规品质参数以及不同参数对面制品(如馒头、面条和面包等)影响的分析,对面粉品质和专用粉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以制作优质的面粉来满足生产的需要.%As the basic raw material of flour productions, flour has different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ex by which changed flour production quality of different level. Through elaborate the flour conventional quality parameters and the influence of flour products ( such as steamed bread, noodles and bread, etc) , it provides some references to flour qualities and special powder production, making high quality flour to meet productions needs.【期刊名称】《包装与食品机械》【年(卷),期】2011(029)006【总页数】5页(P50-54)【关键词】面粉;面制品;品质指标【作者】刘强;李佳佳;田建珍【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郑州450052;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郑州450052;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110 引言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第二大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消费国,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用作食品加工的小麦占小麦总产量的70%以上,我国的这个比例超过90%。
小麦糊粉对面团特性及面条品质的影响
小麦糊粉对面团特性及面条品质的影响陈媛媛打李华2(1.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1100;2.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江苏扬州225001)摘要:研究了小麦糊粉对面团特性及面条品质的影响,测定了面团的混合特性、面条的蒸煮损失、糊化特性、质构特性以及感官评价。
结果表明:随着糊粉的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吸水率、形成时间和弱化度显著增加,面团的稳定时间显著降低(5<0.05)。
糊粉中的不溶性纤维能够减少面条在烹饪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流失,使蒸煮损失率降低;糊粉中的"-葡聚糖、阿拉伯木聚糖和脂肪等,会降低面条的糊化特性。
添加糊粉的面条硬度值显著提高,弹性和胶黏性显著降低。
糊粉使面条的颜色变深,改善了面条的口感、硬度和弹性。
关键词:糊粉;面团;面条;品质Effecc of wheat alerrone on dough chaucteUstics and noodle qualityCHEN Yuan-yuan1,LI Hua2(1.Nanjing Institete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Nanjing211100,Jiangsu,China;2・College of Tourism and Cuisine,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225001,Jiangsu,China) Abstract:The inouenca of wheat aleurone on dough characteristics and noodle quality was studSd,and themoiongchaoacteootoc@oodough,cookongeo@oonoodee@,geeatonoeatoon chaoacteootoc@,teituoechao-acieooioc@and@en@ooyeiaeuaioon******************@uei@howed ihaiwoih iheoncoea@eon iheamouni ooaeeuoone,ihewaieoab@oopioon,ooomaioon iomeand weakenongdegoeeooihedough oncoea@ed@ognooo-cantly,and the stability psa of the dough decreased significantly(5<0.05).The insoluble fiber in a-eeuoonecoued oeduceiheeo s oonuiooenisduoongihecookongpooce s oonoodeesand oeduceiheeo s oaieoo cooking and"-glucan,arabinoxylan and fLi in aleurone could reduce the gelati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oodles.The hcdnx s velua of the noodles added with aleurone was signiScantly increased,and the Xas-iocoiyand adhes oiene s we oe s ogn oiocan iey oeduced.The a eeu oone da okened ihecoeoooiihenoodeesand Snproved the taste,hcdnxs and elasticity of the noodles .Key worts:aleurone;dough;noodle;quality中图分类号:TS20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578(2021)05-0043-04增加膳食纤维和相关植物化学物质的摄入对健康具有支持作用。
作物品质分析1
作物品质分析1绪论作物品质的概念作物品质是指人类所需要农作物目标产品的质量优劣,能够在质量上最大限度满足人类要求的各种农产品称之为优质农产品,产品的最终利用是决定农产品优质与否的重要因素(相对性)。
用途:食用品质、饲用品质、工业品质。
品质性状: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以品质性状分类为依据有利于形成较为完整作物品质分析知识体系。
品质性状分类1、根据理化性质物理品质(作物产品物理性状的好坏)、化学品质(作物产品的化学特点,包括营养物质的含量、成分及平衡状态。
)2、根据结构特征外观品质内含品质3、根据产品用途食用品品质:营养品质(目标器官营养成分的含量、成分结构及其对对人畜的营养价值)、烹饪品质、蒸煮品质(米、面等制作各种主食品的适宜性和其质量的好坏)、卫生品质。
饮用品加工品质工业用品质商用品质医用品质4、根据工艺流程一次加工品质二次加工品质5、根据贮藏保鲜特点保鲜品质贮藏品质思考:作物品质分析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意义。
作物品质分析的主要指标和分类。
第一部分大豆品质及分析一、大豆籽粒外观品质1.1 大豆籽粒外观品质的组成粒形、粒色、脐色、种皮光泽、整齐度、饱满度、紫斑粒率、褐斑粒率、虫食粒率1.2 大豆籽粒外观品质影响因素基因型(栽培、野生)—内因土壤、气候、病虫害、重迎茬—外因主要分析方法目测测粒长、粒宽和粒厚二、大豆籽粒营养品质2.1大豆籽粒营养品质2.1.1 大豆营养品质的组成蛋白质、油分、氨基酸、异黄酮(0.12%-0.42%)、皂苷(0.62%-6.16% )、微量元素等2.1.2 大豆营养品质影响因素基因型—内因土壤、气候、病虫害—外因2.2 大豆营养品质的分析方法蛋白质含量采用凯氏定氮仪、近红外测定油分含量、组份采用近红外、气相色谱分析氨基酸测定采用日立L-8500氨基酸分析仪三、大豆籽粒食品加工品质3.2 大豆制品品质的影响因素基因型加工条件一致时,不同品种加工出产品的品质差异较大加工工艺加工工艺是作物加工品质形成的决定因素3.3 豆腐的加工工艺:原料、称重洗豆、浸泡、磨浆、煮浆、凝固剂、点浆、蹲脑、上脑、加压成形、出包与冷却**豆腐加工品质的影响因素1、原料:选择粒大、皮薄、粒重、饱满、表皮无皱而有光泽新收获的大豆不宜加工豆腐,豆嫩出浆少,影响品质;2、加水量:浸泡时加水量大豆重量的2-3倍,用水量太少不利于吸水膨胀,大豆蛋白提取效率下降; 磨浆时用水量大豆原料重的8倍,加水量太少豆腐产量低,品质下降;3、蹲脑过程中注意勿震动,震动不利于豆腐成型。
《粮油食品加工学》试题3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2010 -2011学年第1学期《粮油食品加工学》试题(卷)A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计12分)1、GB 1351-2008 将小麦分为5 类:、、、、和混合小麦。
2、、、和碱炼为当今世界四大先进的食用油精炼工艺。
3、常用的油脂制取工艺有—__=和 _ ,其中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4、小麦蛋白质中主要由和两种蛋白质形成面筋质5、按不同目的,可将调和油分为:、和o6、在调制韧性面团时,面团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和四个阶段。
7、面团发酵的作用:、、和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14分)4B ZX1、物理精炼2、面筋质3、磨齿斜度4、锋角钝角5、人造奶油6、粉未油脂7、糖的反水化作用三、问答题(每题4分,共计36分)缶Z_k1、试比较压榨法和浸出法制油的优缺点2、如何采用快速发酵工艺生产面包3、传统豆腐生产的基本原理4、简述豆奶先进生产工艺流程,与豆浆相比豆奶的优点有哪些?5、简述豆味的来源和消除方法6、简述稻谷制米的主要工序及各工序的任务7、简述制作浆皮月饼的主要原料及在月饼中的作用8、什么是淀粉糊化、老化?并举例说明这两种性质的应用。
9、什么是自动分级?并举例说明该性质的应用。
四、提高题(每题19分,共计38分)1、设计一套小麦清理和制粉的立体工艺流程图,并分别予以说明。
2、设计一套大豆预处理、浸出法制油、精炼成国标一级油的工艺流程?并从基本原理、主要原材料及设备等方面予以说明。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粮油食品加工学A》标准答案任课教师:董海洲课程代码:BB03212 教学班号:1 考试方式:闭卷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计12分)8、GB 1351-2008将小麦分为5类:硬白麦、软白麦、硬红麦、软红麦和混合小麦。
9、物理精炼、离心机连续碱炼、混和油碱炼和泽尼斯法碱炼为当今世界四大先进的食用油精炼工艺。
10、常用的油脂制取工艺有—反也和—浸也,其中—浸也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11、小麦蛋白质中主要由—麦胶蛋白(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两种蛋白质形成面筋质12、按不同目的,可将调和油分为:_风味调和油_、营养调和油_和_煎炸调和油。
第二章 第七节 小麦粉的食用品质
第七节小麦粉的食用品质一、小麦粉烘焙品质小麦粉的烘焙品质是指面粉在制作面包、饼干及蛋糕等焙烤类食品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影响最终面制食品质量的品质性状。
在某种程度上,烘焙品质是各种加工品质的综合体现,常采用烘焙试验对其进行测定。
烘焙试验一般是指烘烤面包的试验,它能较好地反映小麦粉品质,因此面包烘焙试验占有独特的地位。
各国结合本国的特点,制定有相应的标准方法,在试验步骤、仪器设备、品质指标等方面侧重点不同。
烘烤食品除面包外,还有饼干、酥饼、蛋糕、烧饼、月饼等,对这一类食品的烘焙试验也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对蛋糕、自然发酵饼干等食品,有的国家也制定了统一的试验方法和规范,但还有许多烘烤类食品尚没有统一遵循的方法。
因此,各个企业在开发专用粉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自行制定试验方法。
1.面包烘焙试验面包烘焙试验的具体方法有两种,即直接法和中种法。
面包烘焙试验对于所使用的小麦粉、操作方法、外部条件以及最终产品都有一定的规定和要求。
具体做法可参照国标或其它标准。
生产优质面包的小麦粉应该蛋白质含量高,面筋筋力强,面团物理性状平衡,吸水率高,耐搅拌,具有一定的抗延展性和良好的延伸性,发酵性能好,不易流变,不粘器械等。
烘焙出的优质面包应体积大;面包芯孔隙小而均匀,壁薄、结构匀称,松软有弹性,洁白美观;面包皮着色深浅适度,无裂缝和气泡、美味可口等。
进行烘焙试验时,对外界条件和加工操作的要求比较严格,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表征烘焙品质的指标很多,主要有面包体积、比容、面包芯纹理结构、面包评分等。
(1)面包体积用不同小麦粉制作的面包体积差异较大,同一品种小麦粉在不同烘焙条件下面包体积也不相同。
具有良好加工品质的优质小麦面粉所烤制的面包,不仅其内部质地良好,也有较大的体积(100g小麦粉面包体积750mL以上)。
面包体积间接地反映了小麦粉组成上的差异,小麦粉的烘焙品质最客观的衡量指标首先是面包体积。
面包体积也不是越大越好,体积过大内部可能会出现过多的气孔,组织不均匀,结构粗糙。
小麦的基本知识
一.小麦粉的理化特性1.小麦粉的物理特性小麦粉通称面粉,其物理特性是表示面粉品质优劣的一些物理特征,包括下列3项:①色泽是对面制品颜色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小麦经磨粉机逐道研磨,使其胚乳部分磨细成面粉。
由于小麦的皮色和粒质不同,面粉的色泽也有所差异。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般白皮小麦生产的面粉比红皮小麦色泽白,硬质小麦生产的面粉比软质小麦色泽要次。
这是因为在制粉过程中,面粉内不可能不含有麦皮,白皮小麦的皮色在面粉中不太明显,而红皮麦皮混入粉内则使面粉色泽呈褐红色。
硬质小麦的胚乳带轻微的乳黄色,粉质小麦的胚乳为白色;原料含灰土过多或有较多的芥子,未经彻底清理和精选使面粉的色泽带有青灰色或极细的黑色斑点;磨辊轧距过紧,引起磨辊发热,也可使粉粒呈暗灰色。
我国对面粉色泽的检查,是以标准样品来对照,达到标准的为合格,反之则较差。
这种方法一般是用眼睛感官鉴定,有些工厂也采用白度仪测定面粉的色泽。
我国目前对面粉的白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大部分厂家都是自定标准,以鉴定面粉的色泽。
②粒度是指面粉的粗细程度,即由筛网规格决定的物理特性。
由于面粉的质量和用途的不同,对粒度大小的要求也不一致。
我国面粉的种类对其粒度的要求是:特制一等粉粒度不超过160微米,特制二等粉粒度不超过200微米,标准粉粒度不超过330微米。
对某些专用面粉的粒度是根据它的成品要求而定,如砂子粉要求粗细粒度均匀,一般为250-350微米。
③吸水量是指面粉制成面团时面粉加水量的多少。
由于面粉的质量不同,含水量不同,吸水量也不同。
面粉的吸水量与面粉的蛋白质含量有密切的关系,蛋白质含量高,吸水量大;蛋白质含量低,吸水量小。
吸水量还与面粉中的损伤淀粉有关。
损伤淀粉吸水率约为健全淀粉的5倍(健全淀粉的吸水率为0.44%,损伤淀粉的吸水率为2.0%),故面粉中损伤淀粉多,将使面粉的吸水率增大。
但损伤淀粉吸进的水分,在面团发酵过程中,还会从内部分离出来,引起面团民粘,使面制品的质量受影响。
小麦、面粉与面条
小麦的物理性质
角质率: 粒小麦中硬质麦粒所占的比率. 角质率:每100粒小麦中硬质麦粒所占的比率 粒小麦中硬质麦粒所占的比率
硬质麦粒:小麦的中部切断,玻璃壮透明体占本粒1/2以上的为硬质麦 硬质麦粒:小麦的中部切断,玻璃壮透明体占本粒1/2以上的为硬质麦 1/2 粒. 软质麦粒:小麦的中部切断,玻璃壮透明体小于等于1/2的为软质麦粒. 1/2的为软质麦粒 软质麦粒:小麦的中部切断,玻璃壮透明体小于等于1/2的为软质麦粒.
封建社会:人力,自然力,机械力(蒸汽机,电动 封建社会:人力,自然力,机械力(蒸汽机,
机),加工方式:石磨,石碾,辊式磨粉机 . ),加工方式:石磨,石碾, 加工方式
资本主义社会:电力(电动机及控制系统),加工 电力(电动机及控制系统), ),加工
方式:自动磨粉机. 方式:自动磨粉机.
小麦粉加工进化历程
拉伸曲线
拉伸指标与面团流变特性
能量: 能量:拉伸曲线所包围的面积(cm2),用 求积仪测量而得.能量越大筋力越强. 抗延伸阻力(抗张力): 抗延伸阻力(抗张力):拉伸曲线开始5mm ): 的地方量取曲线的高度(BU).面团的弹性 和筋力越大抗延伸阻力越大,发酵过程保持 CO2能力越强.
拉伸指标与面团流变特性
小麦籽粒的化学成分
小麦籽粒的化学成分主要的有机物有: 小麦籽粒的化学成分主要的有机物有:蛋白质,脂类, 碳水化合物,酶,维生素,色素;主要的无机物包括:水Βιβλιοθήκη 主要的无机物包括:分和矿物质.
1,淀粉:主要集中在胚乳内,是面粉的主要营养成 淀粉:主要集中在胚乳内, 淀粉 分. 蛋白质:主要集中在胚乳,胚及麦皮糊粉层中, 2,蛋白质:主要集中在胚乳,胚及麦皮糊粉层中, 若将麦粒分为五层,第一层7.4% 第二层8.6% 7.4%, 8.6%, 若将麦粒分为五层,第一层7.4%,第二层8.6%,第 三层9.6% 第四层13.9% 第五层16.5% 9.6%, 13.9%, 16.5%. 三层9.6%,第四层13.9%,第五层16.5%.总体 内少外多" 内强外弱" "内少外多","内强外弱".胚乳蛋白由麦谷蛋 白和麦胶蛋白组成面筋, 白和麦胶蛋白组成面筋,糊粉层蛋白由清蛋白和球 蛋白组成不参与面筋的形成. 蛋白组成不参与面筋的形成.胚中蛋白质生理效价 最高. 最高.
全谷物成分对面制品品质及加工特性影响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校基本科研项目(编号:LJKZZ20220070)作者简介:邵玉兰(1967—),女,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级实验师。
E mail:29509770@qq.com收稿日期:2023 07 11 改回日期:2023 08 18犇犗犐:10.13652/犼.狊狆犼狓.1003.5788.2023.80644[文章编号]1003 5788(2023)09 0228 06全谷物成分对面制品品质及加工特性影响研究进展Researchprogressontheeffectofwholegraincomponentsonflourproductqualitiesandprocessingcharacteristics邵玉兰1犛犎犃犗犢狌犾犪狀1 孙成行1犛犝犖犆犺犲狀犵犺犪狀犵1 胡冰冰2犎犝犅犻狀犵犫犻狀犵2(1.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朝阳 122000;2.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辽宁大连 116034)(1.犆犺犪狅狔犪狀犵犜犲犪犮犺犲狉狊犆狅犾犾犲犵犲,犆犺犪狅狔犪狀犵,犔犻犪狅狀犻狀犵122000,犆犺犻狀犪;2.犛犮犺狅狅犾狅犳犉狅狅犱犛犮犻犲狀犮犲犪狀犱犜犲犮犺狀狅犾狅犵狔,犇犪犾犻犪狀犘狅犾狔狋犲犮犺狀犻犮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狔,犇犪犾犻犪狀,犔犻犪狅狀犻狀犵116034,犆犺犻狀犪)摘要:文章介绍了全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质、油脂、多酚等成分对面团加工特性和面制品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了全谷物面制品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
关键词:全谷物;面制品;品质;加工特性;营养成分犃犫狊狋狉犪犮狋:Inthisreview,theeffectsofstarch,protein,oil,polyphenolsandothercomponentsinwholegrainsontheprocessingcharacteristicsofdoughandthequalityofflourproductswereintroduced,andproblemsandimprovementmeasuresofwholegrainflourproductswereanalyzed,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sfortheresearchofwholegrainflourproducts.犓犲狔狑狅狉犱狊:wholegrains;flourproducts;qualities;processingcharacteristics;nutritionalingredients中国谷物种类繁多,包括高粱、小米、大米、燕麦、荞麦、黑麦等,是世界上重要的谷物主产国之一。
小麦面粉是面制食品的基础原料其食用品质物理和化学特性对面制
面粉厂专用粉生产技术问题(1)小麦面粉是面制食品的基础原料,其食用品质(物理和化学特性)对面制食品的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不同品种和质量的面制食品要求使用食用品质特性不同的面粉。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质量和多品种的小麦制品需求量日益增大,按食品的种类和质量要求,生产不同适应性的专用面粉,已成为我国面粉工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专用粉是高附加值产品,能给生产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近几年,我国专用小麦粉的生产发展很快,成套引进的专用粉生产线就有200多条,同时,许多生产厂家进行了较彻底的技术改造,使我国专用小麦粉的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专用小麦粉的生产正成为制粉界的热点。
一.重视品质测评工作不同面制食品对面粉的质量要求不同,面粉质量的优劣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为不同食品品种、加工工艺和不同的饮食消费习惯对面粉质量要求完全不同。
专用小麦粉就是为了满足不同面制食品的加工特性和品质的要求而生产的,专门制作某种(类)食品,或专门用作某种用途的小麦粉。
独特的内在品质特性是某种专用粉区别于其他面粉的基本特征与要求。
面粉(包括原料小麦)的内在品质无法凭感官鉴别,需要采用具体的测试指标和方法来评价,贯穿于专用粉生产过程的始终,包括原料小麦的选择、制粉工艺的调整以及产品质量的稳定等,必须重视专用粉的检化验工作。
我国小麦以容重定等(GB1351-86),而面粉根据加工精度分为特一粉、特二粉、标准粉和普通粉四个等级(GB1355-86),这些评价方法和标准虽然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小麦和面粉品质,可是都不能全面地对其内在品质做出客观评价,无法满足专用粉生产需要。
目前,专用粉生产中,评价小麦和面粉质量常用指标的测定方法原理可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食品制作试验三大类。
物理方法包括小麦容重、千粒重、硬度、制粉试验、面粉白度、粗细度、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如搅拌性能、弹性、塑性、粘弹性、应力等指标;化学方法包括水分、灰分、蛋白质、面筋、破损淀粉、沉降值、酶活性等;食品制作试验包括烘焙试验、蒸煮试验、煎炸试验等,对面食制品进行感官鉴定和品尝评分。
小麦面粉的加工特性与品质提升
小麦面粉的加工特性与品质提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小麦的种植、收获、储存、加工和品质控制等多个环节。
下面我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如何提升小麦面粉的品质。
一、小麦面粉的加工特性小麦面粉是由小麦籽实经过研磨、筛分和清洗等加工过程得到的产物,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等。
面粉的加工特性主要体现在其颗粒大小、蛋白质含量、淀粉结构和性质等方面。
面粉的颗粒大小会影响其吸水性、发酵速度和烘焙效果;蛋白质含量影响面团的韧性和面条的弹性;淀粉结构则影响面粉的口感和烘焙后食品的口感。
二、小麦面粉的品质提升1. 选择优质小麦:选择优质的小麦籽实是提升面粉品质的基础。
优质小麦应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良好的淀粉结构。
此外,选择抗病、抗旱、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2. 精细加工:在加工过程中,要控制好研磨程度、筛分精度和清洗力度,以保留更多的蛋白质和淀粉,同时去除杂质和过多的淀粉老化物。
此外,通过调整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可以改善淀粉的结构和性质。
3. 储存和管理:储存和管理环节对面粉品质也有重要影响。
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面粉受潮、霉变和虫蛀。
同时,定期检查面粉的质量,及时处理不合格的产品。
4. 添加营养物质:在面粉中添加适量的蛋白质粉、营养强化剂等,可以改善面粉的营养价值,提高其食用品质。
5. 合理使用添加剂:适量的防腐剂、抗氧化剂等添加剂可以延长面粉的保质期,减少变质和变色的现象。
但是使用时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总之,小麦面粉的加工特性和品质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选种、加工、储存和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控制。
只有不断提高各个环节的品质控制水平,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小麦面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面粉的测定与分析
面粉的测定与分析面粉的品质特性是小麦粉的理化特性、面团的物理特性、面粉食用品质特性及其他特性的总和。
面粉的品质特性一般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原料小麦的品质特性。
因此原料小麦在加工过程中要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这些因素中有机械的、物理的,也有化学的,这些因素对面粉品质特性的影响有时是不可忽略的。
一、面粉的理化特性(一)色泽和加工精度小麦粉的加工精度即小麦在制粉工艺中的去皮程度,一般加工精度愈高、粉色愈好、麸星愈少,其直观评定通常以粉色、麸星的比较来衡量。
小麦面粉的色泽简称粉色,是指面粉颜色的深浅、明暗,它是面粉划定等级的基本项目。
正常的面粉色泽为白色或乳白色。
在储藏过程中,由于空气的氧化作用,面粉的白度将增加。
面粉粉色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一是面粉等级。
不同等级的面粉,其中的麸星比例是不同的。
面粉等级越低,麸星比例越大,粉色越差。
面粉等级越高,麸星含量越少,面粉的色泽就越好。
实际上,麸皮中的色素并非面粉本色,但却直接影响面粉色泽的明暗。
二是胚乳本身的颜色。
小麦胚乳中含有一种橘黄色素,它会转变成为商品面粉的淡黄色,当然,这种淡黄色不仅与叶黄素、叶黄素酯、胡萝卜素及某些天然物质的数量有关,还与这些物质被添加剂漂白程度有关。
三是小麦的软、硬红白品种。
通常软麦的粉色好于硬麦的粉色,白麦的粉色优于红麦的粉色。
四是面粉的粗细度。
面粉研磨得越细,越显现出亮色。
这是由于每一粉粒产生的暗影降低了粉粒发光的效果。
五是小麦加工前外来物的污染和黑穗病孢子等的存在。
此外面粉的水分含量对面粉粉色也有影响。
水分含量越低粉色越亮。
面粉粉色的测定方法有五种:干法、湿法、湿烫法、干烫法和蒸馒头法。
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其结果容易受操作者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常常造成人为误差,并且没有数量概念,对粉色差异较小的面粉难以分辨。
利用白度仪测定面粉的白度是一种反映面粉色泽的有效方法,目前这种方法已被国内外广泛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粉厂专用粉生产技术问题(1)
小麦面粉是面制食品的基础原料,其食用品质(物理和化学特性)对面制食品的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不同品种和质量的面制食品要求使用食用品质特性不同的面粉。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质量和多品种的小麦制品需求量日益增大,按食品的种类和质量要求,生产不同适应性的专用面粉,已成为我国面粉工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专用粉是高附加值产品,能给生产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近几年,我国专用小麦粉的生产发展很快,成套引进的专用粉生产线就有200多条,同时,许多生产厂家进行了较彻底的技术改造,使我国专用小麦粉的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专用小麦粉的生产正成为制粉界的热点。
一.重视品质测评工作
不同面制食品对面粉的质量要求不同,面粉质量的优劣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为不同食品品种、加工工艺和不同的饮食消费习惯对面粉质量要求完全不同。
专用小麦粉就是为了满足不同面制食品的加工特性和品质的要求而生产的,专门制作某种(类)食品,或专门用作某种用途的小麦粉。
独特的内在品质特性是某种专用粉区别于其他面粉的基本特征与要求。
面粉(包括原料小麦)的内在品质无法凭感官鉴别,需要采用具体的测试指标和方法来评价,贯穿于专用粉生产过程的始终,包括原料小麦的选择、制粉工艺的调整以及产品质量的稳定等,必须重视专用粉的检化验工作。
我国小麦以容重定等(GB1351-86),而面粉根据加工精度分为特一粉、特二粉、标准粉和普通粉四个等级(GB1355-86),这些评价方法和标准虽然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小麦和面粉品质,可是都不能全面地对其内在品质做出客观评价,无法满足专用粉生产需要。
目前,专用粉生产中,评价小麦和面粉质量常用指标的测定方法原理可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食品制作试验三大类。
物理方法包括小麦容重、千粒重、硬度、制粉试验、面粉白度、粗细度、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如搅拌性能、弹性、塑性、粘弹性、应力等指标;化学方法包
括水分、灰分、蛋白质、面筋、破损淀粉、沉降值、酶活性等;食品制作试验包括烘焙试验、蒸煮试验、煎炸试验等,对面食制品进行感官鉴定和品尝评分。
除常规检化验外,特别要求对面筋质量及与食品有关的指标进行测评。
小麦籽粒质地的软硬是评价小麦加工品质和食用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国内外小麦市场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测评小麦硬度,对于及时调整制粉工艺流程和相应的技术参数,确定配麦方案,保持流程的物料平衡和生产稳定,提高生产效益以及原料的采购等具有重要的技术指导意义。
许多面粉厂以软硬麦按不同比例搭配进行制粉。
高蛋白的硬质小麦往往是角质的,低蛋白的软制小麦往往是粉制的。
然而,小麦胚乳的质地(软、硬)和外观(角质、粉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不是同一根本因素造成的。
有时,完全可能硬质小麦不透明而软质小麦却是角质的,就是说,硬度与角质率两者并不总是相关联。
角质率是我们长期习惯用来区分硬麦和软麦的界尺,许多人误以为角质率越高的小麦,加工出的面粉面筋含量会越高,甚至把小麦的角质率与小麦的蛋白质含量、质量混为一谈。
目测法测评小麦硬度的方法费工费时且不可靠,基于小麦研磨特性原理的硬度测试方法(如颗粒度指数法、研磨时间法、抗粉碎硬度指数法)应逐步推广和应用。
国产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对于小麦食用品质的表征能力差,许多蛋白质含量很高的国产小麦品种呈现粉力弱的特性和发酵耐力差,出现了高蛋白质含量小麦不能满足高筋力要求的面制品生产需要的状况;低蛋白质的国产小麦在生产低筋力要求的糕点、饼干类食品时,往往又筋力过强。
我们强调蛋白质的数量,更要重视蛋白质的质量。
试验制粉一方面可对小麦样品制粉品质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能为小麦样品食用品质评价(包括化学测试、面团流变学特性试验、食品制作试验等)提供粉样。
供测试小麦样品少则1kg,多则3kg。
试验制粉对优质小麦原料的选购、配麦方案的确定,减少专用粉生产的盲目性、合理利用小麦资源、降低大规模生产时的浪费与损失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面粉专用检化仪器测评专用粉的各项质量指标,特别是快速检测,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提供必要的判别数据,且具有重现性好、可比性强等优点。
但是,基于面粉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各种仪器检测指标(如沉降值、面团流变学特性等)都只能反映品质的一个方面,某些指标可能达到或超过食品专用粉的质量要求,其他指标可能不足或严重短缺,应综合评价,切忌以偏概全。
面制食品的制作试验,应该是在食品专用粉品质评价的各项指标中排在最首要的位置。
由于我国小麦品种加工品质和食用品质的研究起步才十几年,又是混收混种混加工,造成品种杂乱和结构复杂,质量差异很大,缺乏规律性,加之食品制作行为的复杂性,用仪器间接测得的某些指标表征能力不强,很难对食用品质做出正确的评价。
选择小麦或面粉时,最直接、最全面、最可靠的方法是进行食品制作小样试验,利用食品制作品质这一以真实性为基础的面粉特性,选择面团操作性能好、食品制作品质优良的原料。
二.专用粉质量标准
生产专用粉的前提条件是熟悉和掌握专用粉面制食品的制作工艺、加工特性和食品质量要求,据此提出专用小麦粉质量标准,然后去选择小麦原料、调整制粉工艺、稳定产品质量。
专用粉的质量标准应以食品要求的最佳食用品质为主要依据进行制订,针对每一种食品的配料选择、加工机具、制作方法、食味品质等方面的不同,侧重点不同。
专用粉质量标准规定的主要品质性状指标要能真实反映食品的制作性能和食用品质。
面粉加工和食品加工有机结合,研究面粉的品质性状与食品食用品质的相关关系,是制定专用粉质量标准的重要保证,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
三.产品开发
用专用粉制作食品,可以简化和稳定食品的制作工艺,减少影响产品质量的工艺调整,特别强调制得食品的质量保持稳定一致,无论是外观还是口感,都比用普通面粉时好得多,确实显示出专用粉的优势来,才能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为食品生产厂家所承认。
面粉加工
企业应本着专用粉专用的原则,根据当地原料优势,面制品消费习惯,结合自身加工技术条件,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专用粉产品。
生产专用粉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与普通面粉相比,在加工各种专用粉时,制粉工艺上的变化和区别并不显著。
从技术上考虑,专用粉的加工精度(如灰分、色泽、麸星含量等)有时比普通面粉的要求更为宽松一些,只要面粉的食用品质能够满足专用食品的要求。
在国外,生产种类繁多的麸皮面包、全麦粉面包或含有不同谷物的保健面包,主要从营养、健康的角度出发,但是,对面粉的内在品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专用粉不应局限于面包、饼干或糕点类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面包制作工艺的复杂性(包括和面、发酵、分割、成型、醒发、烘烤等工序)和品种的多样性,决定了面包粉是所有面制食品中对面粉要求最苛刻、加工技术难度最大、附加值最高、经济效益最显著的专用粉品种,许多商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去研制、开发。
熟悉和掌握了面包粉的研制方法和程序,其他种类的专用粉产品的开发就容易得多。
我国有数千年历史的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且有自己的不同风格和内容。
传统面制食品(如馒头、饺子、面条、油条等)所要求的面粉原料、配料和制作工艺与西文食品(如面包、糕点等)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
开发针对我国传统面制食品要求的专用粉产品,使东方美食的适口性、易消化性及其他食用特性达到良好的质量要求,应该成为我国专用粉生产的方向和重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很有潜力可挖。
面粉生产企业只有充分适应市场需要,开发独具特色的传统食品专用粉,以独特的产品结构和优良品质,才能争得市场的信誉。
“传统主食工业化生产”的发展趋势向我国面粉行业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专用粉生产带来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