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血液的基础知识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可使血液中缓冲系统各物质的比例恢复正常。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RBC) (一)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形态: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平均直径约 7~8μm,周边较厚,中央较薄。血液的红细 胞绝大多数为成熟红细胞,细胞内无核,充以 大量血红蛋白(Hb)。
数量: 男性:(4.5-5.5)×1012/L; Hb:120-160g/L 女性:(3.8-4.6)×1012/L; Hb:110-150g/L
称为循环血量(80%); 储存血量:指小部分储存在肝、脾、肺和静脉
等处,称为储存血量。 血量维持相对稳定对机体有重要意义。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比重和黏滞性 :
1.比重:血液的比重约1.050~1.060,主要取决于红 细胞;血浆比重为1.025~1.030,主要决定于血浆蛋 白,血浆蛋白减少时,比重下降。 2.血液的黏滞性: 血液是黏滞性较大的一种液体,以水 的粘滞性为1计算:血液的相对黏滞度约为水的4-5倍 (与红细胞数量有关)。血浆的相对黏滞度约为水的 1.6~2.4倍(与血浆蛋白含量有关)。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可塑变形性:
概念:在血液循环中红细胞通过小于其直 径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时,将会发生卷 曲变形,过后又恢复原状,此种特性称可 塑变形性。 影响因素:红细胞膜的弹性、表面积与体 积比值、红细胞内的黏度。
如衰老的红细胞、球形红细胞、血红蛋 白异常等,故可使变形能力降低。
2.悬浮稳定性:
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 白蛋白与大多数球蛋白主要是由肝脏产生,γ‐球蛋 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 2.功能:
①运输功能; ②缓冲功能; ③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④免疫功能; ⑤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三)血量
概念:血量指循环系统中存在的血液的总量。 正常值:正常成年人血液总量约占自身体重的 7%~8%, 分类:循环血量:指在心血管中循环流动的血量,
临床:铁摄入不足、吸收利用障碍或慢性失血 →缺铁性贫血(低色素小红细胞性贫血)。 ②蛋白质:
DNA对于细胞分裂和Hb合成有密切关系, 而合成DNA需叶酸和VitB12的参与。 (2)维生素B12和叶酸: ①叶酸:作用:转化为四氢叶酸→参与DNA合 成。
临床:叶酸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
②VitB12: 作用:参与叶酸转化为四氢叶酸→增加叶酸
在体内的利用率。
其中,内因子与VitB12形成内因子-B12复合 物:
Ⅰ.保护B12不被蛋白酶水解; Ⅱ.促进B12吸收入血; 临床:机体缺乏内因子→B12吸收障碍→巨幼 红细胞性贫血。
3.红细胞生成及其调节 造血干细胞
早期红系定向祖细胞
爆式促进活性物质
晚期红系定向祖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
原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正常值:pH为7.35~7.45.它取决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
主:NaHCO3/H2CO3缓冲系(比值为20∶1); 次:Na2HPO4/NaH2PO4和血浆蛋白钠/血浆蛋白等。 红细胞内也有缓冲物质,如K2HP04/KH2P04、
KHb02/HHb02 通过肺和肾的调节:
①可使血浆pH值保持相对稳定;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组成:血浆——呈淡黄色的液体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 血小板 (一)血细胞比容:
概念: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 容积百分比。
正常值: 男性为40~50%, 女性为37- 48%.
意义:血细胞比容的数值反映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相对值。
(二)血浆
水:占绝大部分,约占血浆的91%~92%;
造血干细胞→多系造血祖细胞→红系定向祖 细胞→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2.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 (1)铁和蛋白质:Hb合成必须原料。 ①铁:体内过程:成人每天需20-30mg合成 Hb,其中5%由食物补充,95%由体内铁(来 自RBC破坏)的再利用Fe3+需还原成Fe2+才能 被利用。正常情况下不会缺乏。
溶质: 血浆蛋白:含量最高(约占 6.2-7.9%)
(约8%~9%)
白蛋白(A)
球蛋白(G)
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I)
小分子物质: 包括多种电解质和小分子
(约占2%) 有机物(如营养物质、代
பைடு நூலகம்
谢产物和激素等)。
血浆蛋白:
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 1.组成 球蛋白:α1、α2、β、γ四种球蛋白。
0.9%的NaCl溶液
(三)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输O2和C02, 运输O2的功能依靠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而 实现的,运输C02除依靠血红蛋白外,还依 靠红细胞中含有的丰富的碳酸酐酶。
此外,红细胞内含有多种缓冲对,有一定
缓冲血液pH的能力。
(四)红细胞生成与调节 1.红细胞的生成过程: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
易下沉的特性称悬浮稳定性。
血沉 概念: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 沉所析出血浆柱的高度(mm)来
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红细胞沉 降率,简称血沉。
正常值:男子为0-15mm 女子为0-20mm
血浆成分的变化,如球蛋白、纤维 蛋白原和胆固醇增多,加快血沉。
3.渗透脆性: 概念: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 裂、溶血的特性,称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正常值:正常成人红细胞一般在0.42%的 NaCl溶液中开始溶血,在0.35%的NaCl溶液 中完全溶血。
(二)血浆渗透压
1.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比,而与溶质的 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
2.分类与组成:
等渗溶液:0.9%NaCl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与 血浆渗透压相近称为等渗溶液。
0.9%NaCl
0.9%Na 1.5%NaCl Cl
(三)血浆酸碱度(pH值):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第三节:生理性止血 第四节:血型与输血
目的要求: 掌握内容: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和生理功 能;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及生理功能;血液 凝固的基本过程。 熟悉内容:各种血细胞的生理特性; ABO 血型。 了解内容:掌握、熟悉以外内容均为了解。 授课时间:3学时
(五)红细胞的破坏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月120天,红细胞破坏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RBC) (一)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形态: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平均直径约 7~8μm,周边较厚,中央较薄。血液的红细 胞绝大多数为成熟红细胞,细胞内无核,充以 大量血红蛋白(Hb)。
数量: 男性:(4.5-5.5)×1012/L; Hb:120-160g/L 女性:(3.8-4.6)×1012/L; Hb:110-150g/L
称为循环血量(80%); 储存血量:指小部分储存在肝、脾、肺和静脉
等处,称为储存血量。 血量维持相对稳定对机体有重要意义。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比重和黏滞性 :
1.比重:血液的比重约1.050~1.060,主要取决于红 细胞;血浆比重为1.025~1.030,主要决定于血浆蛋 白,血浆蛋白减少时,比重下降。 2.血液的黏滞性: 血液是黏滞性较大的一种液体,以水 的粘滞性为1计算:血液的相对黏滞度约为水的4-5倍 (与红细胞数量有关)。血浆的相对黏滞度约为水的 1.6~2.4倍(与血浆蛋白含量有关)。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可塑变形性:
概念:在血液循环中红细胞通过小于其直 径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时,将会发生卷 曲变形,过后又恢复原状,此种特性称可 塑变形性。 影响因素:红细胞膜的弹性、表面积与体 积比值、红细胞内的黏度。
如衰老的红细胞、球形红细胞、血红蛋 白异常等,故可使变形能力降低。
2.悬浮稳定性:
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 白蛋白与大多数球蛋白主要是由肝脏产生,γ‐球蛋 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 2.功能:
①运输功能; ②缓冲功能; ③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④免疫功能; ⑤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三)血量
概念:血量指循环系统中存在的血液的总量。 正常值:正常成年人血液总量约占自身体重的 7%~8%, 分类:循环血量:指在心血管中循环流动的血量,
临床:铁摄入不足、吸收利用障碍或慢性失血 →缺铁性贫血(低色素小红细胞性贫血)。 ②蛋白质:
DNA对于细胞分裂和Hb合成有密切关系, 而合成DNA需叶酸和VitB12的参与。 (2)维生素B12和叶酸: ①叶酸:作用:转化为四氢叶酸→参与DNA合 成。
临床:叶酸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
②VitB12: 作用:参与叶酸转化为四氢叶酸→增加叶酸
在体内的利用率。
其中,内因子与VitB12形成内因子-B12复合 物:
Ⅰ.保护B12不被蛋白酶水解; Ⅱ.促进B12吸收入血; 临床:机体缺乏内因子→B12吸收障碍→巨幼 红细胞性贫血。
3.红细胞生成及其调节 造血干细胞
早期红系定向祖细胞
爆式促进活性物质
晚期红系定向祖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
原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正常值:pH为7.35~7.45.它取决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
主:NaHCO3/H2CO3缓冲系(比值为20∶1); 次:Na2HPO4/NaH2PO4和血浆蛋白钠/血浆蛋白等。 红细胞内也有缓冲物质,如K2HP04/KH2P04、
KHb02/HHb02 通过肺和肾的调节:
①可使血浆pH值保持相对稳定;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组成:血浆——呈淡黄色的液体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 血小板 (一)血细胞比容:
概念: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 容积百分比。
正常值: 男性为40~50%, 女性为37- 48%.
意义:血细胞比容的数值反映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相对值。
(二)血浆
水:占绝大部分,约占血浆的91%~92%;
造血干细胞→多系造血祖细胞→红系定向祖 细胞→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2.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 (1)铁和蛋白质:Hb合成必须原料。 ①铁:体内过程:成人每天需20-30mg合成 Hb,其中5%由食物补充,95%由体内铁(来 自RBC破坏)的再利用Fe3+需还原成Fe2+才能 被利用。正常情况下不会缺乏。
溶质: 血浆蛋白:含量最高(约占 6.2-7.9%)
(约8%~9%)
白蛋白(A)
球蛋白(G)
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I)
小分子物质: 包括多种电解质和小分子
(约占2%) 有机物(如营养物质、代
பைடு நூலகம்
谢产物和激素等)。
血浆蛋白:
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 1.组成 球蛋白:α1、α2、β、γ四种球蛋白。
0.9%的NaCl溶液
(三)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输O2和C02, 运输O2的功能依靠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而 实现的,运输C02除依靠血红蛋白外,还依 靠红细胞中含有的丰富的碳酸酐酶。
此外,红细胞内含有多种缓冲对,有一定
缓冲血液pH的能力。
(四)红细胞生成与调节 1.红细胞的生成过程: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
易下沉的特性称悬浮稳定性。
血沉 概念: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 沉所析出血浆柱的高度(mm)来
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红细胞沉 降率,简称血沉。
正常值:男子为0-15mm 女子为0-20mm
血浆成分的变化,如球蛋白、纤维 蛋白原和胆固醇增多,加快血沉。
3.渗透脆性: 概念: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 裂、溶血的特性,称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正常值:正常成人红细胞一般在0.42%的 NaCl溶液中开始溶血,在0.35%的NaCl溶液 中完全溶血。
(二)血浆渗透压
1.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比,而与溶质的 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
2.分类与组成:
等渗溶液:0.9%NaCl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与 血浆渗透压相近称为等渗溶液。
0.9%NaCl
0.9%Na 1.5%NaCl Cl
(三)血浆酸碱度(pH值):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第三节:生理性止血 第四节:血型与输血
目的要求: 掌握内容: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和生理功 能;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及生理功能;血液 凝固的基本过程。 熟悉内容:各种血细胞的生理特性; ABO 血型。 了解内容:掌握、熟悉以外内容均为了解。 授课时间:3学时
(五)红细胞的破坏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月120天,红细胞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