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八省联考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2024八省联考(T8)语数试题带答案解析
2024届八省联考(T8)语数试题带答案解析华中师大一附中广东实验中学东北育才中学石家庄二中福州一中西南大学附中南京师大附中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语文试题命题学校:石家庄市第二中学考试时间:2024年3月20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长江和黄河虽然同为中华文化的母亲河,都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果,但从夏商周到西晋末,黄河流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超过长江流域。
然而,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国北方多次遭到游牧民族的冲击,历次兵燹带来大规模北人南迁,而相对安定的长江流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优越的自然条件日益凸显。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皆具水热条件,故成为中华文化的两大源头,而长江流域拥有更丰沛的水热资源。
但在原始社会末期至商末这一文明初始阶段的气候条件下,中国先民所能达到的生产力水平更适合开发北方黄河流域。
在全新世中期,全球气候变暖,长江、黄河流域较之现在更加温暖湿润。
黄河流域森林密布,受低温和干旱的威胁较轻;而气候炎热潮湿的长江流域则经常发生洪涝灾害。
当时的原始农业以木石农具为主,黄河中上游的粟作农业依托肥沃疏松的黄土和黄河及其大小支流的灌溉,通过精耕细作实现了蓬勃发展,各早期文明也借此绵延不绝并逐渐融合;而长江流域则因其红壤的土质较为紧密,水稻种植所需平整土地及引水灌溉的劳动量大、技术要求高,而当时人员、技术所能达到的稻作生产方式又较为粗放,且常受洪水威胁,故其农业产出量不及黄河流域。
什么是新高考八省联考
什么是新高考八省联考新高考八省联考是什么意思新高考八省联考,是指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个省份的高考考生的一次高考前模拟的有关考试。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什么是新高考八省联考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新高考八省联考八省联考是指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个省份的高考考生的一次高考前模拟考试。
这次模拟考试是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的一次大规模的高考模拟考试,被广大考生称为“八省联考”。
为了让考生能够提前适应新高考的考试题型、考试方式,尤其是熟悉新高考的赋分方式,由教育部组织各试点省市区开展了这次高考模拟考试。
八省联考能够让广大考生熟悉新高考的流程,题型以及模式,这也是教育部组织广大考生进行八省联考的主要的目的,通过进行模拟测试,能够让考生提前熟悉这些政策的改变,有利于在高考当中正常的发挥。
八省联考的“3”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科目考试参加统一高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八省联考的“1”指的是:物理和历史,考生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中选择一科,由各省自主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八省联考的“2”指的是:考生从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四门科目中选两门,选考由各省命题,通过等级赋分的方式,将赋分后的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八省联考学校广东:深圳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省实验中学、广州二中……福建:厦门市外国语学校、厦门市第一中学、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厦门双十中学……江苏:天一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河北:衡水中学、石家庄第二中学、河北省承德中学、河北省衡水二中……辽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东北育才中学,辽宁省实验中学……湖北: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黄冈中学,武汉二中……湖南:长郡中学、雅礼中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长沙市一中……重庆:巴蜀中学、重庆南开中学、重庆市第八中学……以上列举并不齐全,这是各省的部分名校八省联考的意义是什么1.熟悉新高考模式通过这次联考模拟考试,使考生适应“不分文理,必考+选考”的新高考模式,熟悉考试流程、试卷结构和题型难度。
新高考八省联考2025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解析版)
新高考八省联考2025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文学主题与历史主题、时代主题紧密相连。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也是新时代文学的主题。
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是当代作家的使命所在。
以脱贫攻坚为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摆脱贫困的广袤乡土正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迈进。
相应地,在文学界涌现出赵德发《经山海》、陈毅达《海边春秋》、王松《暖夏》、季栋梁《西海固笔记》等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优秀作品。
这些作品虽然题材各异,形式风格不同,但从中我们能看到因地制宜的脱贫实践,看到扶贫干部、乡村群众、创业青年、支教老师等人物故事,感受到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
与此相似,生态文明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命题,也拓宽着我们的思想视野,给文学创作提供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作家们瞄准这些命题,以文学的方式记录时代步伐,描绘发展画卷。
新时代文学主题更加鲜明,源于当代作家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更加自觉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同时也离不开作家在文学创作上的锤炼打磨。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
”越来越多的作家意识到,只有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以文学的方式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不断锤炼文学深入时代、表现时代的能力水平,新时代文学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代同频共振。
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是当代作家贯穿创作始终的功课。
这不仅意味着作家要带着历史视野穿透现实,认识时代主题的独特性与丰富性,书写时代主题所带来的重大社会变革以及蕴含其中的中国精神;还意味着要对文学手法进行探索打磨,更独到地切入主题,更艺术性地呈现主题,将主题高度真正转化成艺术高度。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传统、现代因素相互交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彼此并存,既不同于以往的历史,也不同于经典作家已有的文学叙述。
八省联考物理
八省联考物理概述八省联考是指中国某省(市)举行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高考模拟考试,会覆盖八个不同的省份。
其中物理科目是这一联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回顾八省联考物理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以及备考要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八省联考物理科目。
考试内容知识体系八省联考物理的考试内容主要覆盖了高中物理的相关知识,包括力学、光学、电磁学、热学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而言,考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力学:包括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等内容。
2.光学: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光的波粒二象性等内容。
3.电磁学:包括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内容。
4.热学:包括温度、热量、热传递等内容。
题型分布八省联考物理的考试题型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等。
其中,选择题的数量较多,占据了总分的一定比例。
填空题主要考察对物理公式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计算题则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题则是对考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考查。
备考要点知识复习备考过程中,考生应先复习各个知识模块的基础概念,理解各个定律和公式的含义和应用场景。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籍和做题来夯实基础。
解题技巧在做选择题时,考生应注意各个选项之间的差异,避免被干扰答错题。
在做填空题和计算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将问题转化为物理公式,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
在做应用题时,要先分析问题,提取出关键信息,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模拟演练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通过参加模拟考试来熟悉考试流程和题型,提高应对考试的能力。
模拟考试可以选择在限时条件下完成,以增加考试的实战性。
注意事项1.学会合理安排时间,适当分配各个题型的答题时间。
2.在考试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紧张情绪。
3.注意审题,理解题意后再作答,避免因理解错误导致的失分。
4.注意书写工整,排版清晰,防止答卷被判读错误。
结语八省联考物理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试科目,对考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021年八省联考作文写作指导:铭记历史,迎接挑战(附文体详解及范文展示+八省联考语文试卷评析)
2021年八省联考作文写作指导: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十九万七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
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
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
两年零9个月的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社会责任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命题者选择“抗美援朝”作为作文材料的核心关键词,在作文材料中陈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壮举。
并评价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的伟大意义,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
这是题目展示的真实情境,考生写作当在此基础上进行。
但是如果考生解题仅止于此,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
材料最后一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才是题旨所在。
也就是说中国人民一直在铭记历史,在以抗美援朝的精神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挑战,那么今天,在新长征路上,新的一代亦应铭记历史,以抗美援朝的精神迎接新的挑战。
2.典型任务的限制。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这个指令规定了写作主题,考生不可以旁逸斜出;考生同时还要明白,这里要铭记的是抗美援朝的历史,抗美援朝的精神,否则会流于泛化写作。
新高考八省联考语文试题分析
新高考八省联考语文试题分析全卷150分,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1,即俗称的信息类文本阅读,19分,和山东卷一致,主题是人工智能,命题平稳,前三题选择题和语文匠预测的 1.信息筛选2.文内推断3.文外推断一模一样,第4题考论证手法,很传统,第5题考两则材料观点的相悖,有创新。
同时这里也能看到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开始有了变化,即同一主题,相关论述中的相关也可以是相反。
现代文阅读2,即俗称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出现了两则文本,来自金克木先生的小品文,这是破天荒的。
这和新课标提倡的群文阅读不谋而合。
第6题回归传统,同时考查文本内容和艺术手法,第7题前所未有,居然是文内外的推断,第8题传统,第9题前所未有,所谓列出评论要点,属于很实用的文艺写作的内容,完全彻底打破了陈腐的命题套路。
各个省份选文不同,河北、广东、湖北、辽宁是《国文教员》。
江苏、湖南、福建、重庆是《秋雨》。
这说明命题人在检测各类文体的考查效果。
文言文阅读来自《汉书霍光传》,没有脱离二十四史,和预测一模一样,命题方面并太大创新,依旧是断句、文化常识、文意理解,只是选取有争议的大人物霍光,而不是传统的忠臣廉吏,选材标准值得玩味。
古诗选取的是边塞诗《幽州新岁说》,主观题是归纳思想感情,中规中矩。
名句默写来自于《望岳》《天净沙秋思》,第三题很有创意,没有指明篇目,仅仅说是李商隐诗歌。
明眼人都知道沧海肯定是指的沧海月明珠有泪。
语言文字运用有大的改变,结构上分为2部分。
整体上比山东卷增加了1道选择题,和海南卷相等。
2部分为语言文字运用1 语言文字运用2 .语言文字运用1 考衔接(选择题)、修辞(选择题)、语病(主观题)。
语言文字运用2 考补写(主观题)和一句话概括(主观题)。
全卷选择题比山东卷多一道,做好选择题依旧是赢取135+分的必要条件。
这次的语用改变,再次印证了语文匠一向的观点,语用将走向大融合。
而且在考纲取消的情况下,语用迟早有一天和阅读题完全融合,参考北京卷、上海卷。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2021年新高考八省联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2021年新高考八省联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发布时间:2021-04-12T15:56:05.00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4期作者:廖晨兰[导读] 2021年新高考八省联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整体印象廖晨兰湖南省株洲市南方中学一、2021年新高考八省联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整体印象稳中有变,继承中有创新,既在情理之中,又有点意料之外。
二、情理之中的继承与沿袭这次的试卷基本保留了2020年山东卷新高考的试题结构和分值分配,考查的内容也相对稳定,文字量和2020年山东卷也相当。
继承与沿袭了语文高考的几大特色:生活性与时代性——选材贴近生活,与时代同频共振。
情境性与原则性——注重情境考察,突出语文核心素养。
政治性与思辨性——立德树人,文以载道结合本次适应性测试试卷,具体分析如下:(一)现代文阅读Ⅰ(5小题,19分)将全国卷1卷里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合二为一,这一点沿袭了2020年山东卷。
由两则材料组成,也就是我们说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则摘编自江晓原《科技创新应树立底线思维——以人工智能发展为例》,另一则摘编自韩少功《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两篇文章都围绕“人工智能”展开,风格各异,互为补充,话题与内容非常贴近生活,适合青少年的阅读口味,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试卷选材的生活性和时代性。
试题分为三道客观题,两道主观题。
1、2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3题考查论点与论据的推断,4题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论证手法,都属常规知识点考查。
第5题,稍有变化,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观点态度,比较两则材料的不同点,由2020年山东新高考考查“梳理行文脉络”的“静态思维”向“比较观点异同”的“动态思维”发展,开放性题,对考生思维能力有明确要求,考生可以答“同意”,也可以答“不同意”,言之成理即可,很好地凸显了语文考查的思辨性和语文核心素养。
(二)古代诗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5小题,20分)体例依旧是史传文,出自《汉书》,考查形式与2020年山东卷保持一致,三道客观题——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析,两道主观题——翻译句子、归纳内容要点。
新高考八省联考2021届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考八省联考2021届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语文预测模拟卷 B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北斗”覆盖琼宇,“天问”寻访火星,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悠远的古老传说塑形于“当代神话”,令科幻和现实更紧密地交织于中国人的日常。
科幻作品发展至今,“强设定”和“高概念”已然不再新鲜,与视觉冲击力强劲的特效相比,科幻电影中的“科幻精神”与“人文内核”中那些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人性叩问、社会思辨、生活点滴,才更为引人共鸣、震撼心灵。
想象未来的边界,正是为了看清当下令观众从一部科幻作品中,得以看见未来、看见众生、看见自己。
唯有生根于现实,寻找到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科幻之路,才是中国科幻文化和相关文学、电影等作品创作在新阶段的必由之路。
对科幻电影而言,技术铸其形,思想赋其魂,用中国人的东方智慧,讲述中国人自己的生命故事,以人类共有的情感连接全世界的命运共同体,绝非“技术层面”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从世界文明的疆域中寻找到属于我们自身文化在新时代关于“未来”的定义和定位。
这一切绝不仅仅是科幻文化或相关产业的一时之功能够抵达,而需要更为漫长的时光与积淀,更多经济建设者、文化建设者与多方面行业人才共同凝心聚力。
在文化教育层面,一批文化研究学者和身兼创作者与研究者的青年作家们,正积极滋养着科幻文化与大众趣味的沃土;与科幻相关的文化学科与研究单位相继开设,并持续发展、培育人才、增强影响。
文化争鸣与产业发展交相辉映,才能更好地令科幻文化与产业蒸蒸日上。
展望前景,从“一纸文件”到“一种常态”,从一部作品的“精彩”到一个时代“经典”中囯科幻的新征程,绝非是某个阶段的暂时性突破或模式化重复,而是需要多维且全面的结构性发展。
人类的想象从未停止,有关梦想的故事讲述无尽,而科幻的事业终将薪火相传。
(摘编自覃皓珺《中国科幻:古老传说成就当代神话》,《光明日报》2020年10月28日)材料二:现人类世的科幻文学又可以称为近人类世科幻,指发生在与人类世开端不远的现在和近未来的科幻故事,这类故事更多的是反映现实人类遇到的或即将遇到的人与自然的问题。
新高考:湖北省八市2022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考:湖北省八市2022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网生代”,指的是伴随互联网出生与发展的一代人,他们在数字化、网络化、娱乐化的时代浪潮中成长,从幼儿时期就开始过着一种“屏幕环绕的生活”。
在北京大学教授、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看来,所谓的“网生代”,他们不需要学习就天然地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好似网络世界里的原住民。
从此角度来看,当今的青少年接触网络几乎是与生俱来且无法避免的,他们的网络生活要比成年人所想象的更为丰富甚至复杂许多。
因此,如何为青少年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生态、让他们健康触网,成为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张颐武以网络“饭圈”乱象举例说:“一段时间以来,频频出现粉丝非理性追星乱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部分粉丝不顾社会公序良俗和基本是非,无底线追星,甚至为犯错明星辩护开脱;二是畸形“饭圈”在网络平台和商业资本的裏挟下,助长“流量为王”的不良风气,严重违背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三是部分青少年被不良粉丝群体误导,脱离正常追星轨道,造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四是一些“粉头’为谋取私利,把普通粉丝组织起来,为明星炒作热度、集资‘打榜’、制造话题,“饭圈’形成势力化群体,与明星形成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关系。
”张颐武表示,针对“饭圈”乱象的相关整治措施,旨在遏制畸形的“饭圈文化”,倡导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是立足当下和着眼未来发展的必要举措。
而网络生态的整治离不开全社会各方面力量从多角度着手,合理分工、正确引导、共同推动,以战略眼光、从长远角度筑牢间清朗的基石。
他特别提及,互联网平台的运作机制,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影响 AE 各大互联网平台是网络内容的重要出口,伴随日益进步的技术手段,互联网企业入能只顾追求商业利益,他们需要担负起社会责任,对于不适宜青少年观看的内容需要有一定的管理举措。
高考2022八省联考试卷题型公布6大角度50个实战自评名题7项名师叮嘱(可印发很实用)
高考2022八省联考试卷题型公布6大角度50个实战自评名题7项名师叮嘱(可印发很实用)第一集2022新高考八省联考试卷题型及分值公布!2022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数外由教育部统一命题。
考试时间:2022年1月23至25日。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八省联考:八个省分别是辽宁、广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苏、福建、重庆2022八省联考试卷结构公布一、首选学科物理试卷结构(考试时间75分,满分100分,采用原始分)题型之一:单项选择题。
共7个小题,每小题赋4分,共28分,占28%。
题型之二:多项选择题。
共3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占15%。
题型之三:非选择题(应用题)。
共4个小题57分。
其中,(1)必考题有2个填空题和2个计算题,共45分。
占45%。
(2)选考题共2个小题(分别考查选修的两本教材),每小题12分,共24分。
选考题每个小题都是由1个选择题和1个计算题组成。
二、首选学科历史试卷结构(考试时间75分,满分100分,采用原始分)题型之一:单项选择题。
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型及题目数量与山东省2022年历史选考试卷相似题型之二:材料解析题(非选择题),共3—4个小题,赋55分,占55%。
估计是3个小题,因为山东省2000年历史选考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重庆市历史选考为75分钟,4个小题学生做不完。
三、再选学科化学试卷结构(考试时间75分,满分100分,采用赋分制)题型之一,单项选择题。
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题型之二,应用题(非选择题),共5小题58分,占58%。
其中,必考题为3个小题,共43分,占43%。
选考试题为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占15%;选考题考查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各1题,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题作答。
四、再选学科生物试卷结构(考试时间75分,满分100分,采用赋分制)题型之一,单项选择题。
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占40%。
2021高考八省联考解析完整版(1)
2021高考模拟演练(八省联考)语文卷分析及命题趋势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陈兴才2021.1.27彩语文中学语文论考试背景•1.与招生、录取相关的压力测试(着眼于整个高考与招生改革方案)。
•2.呈现试卷的变与不变,进一步显现命题与测评价值趋势(学科素养测评)。
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命题改革初心•1.立德树人……•2.考查语料多元,涉及社会现实、科技进步、文化传承、文学欣赏等多领域,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一定程度上考查出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联性”明显:多文本关联、选文与外文关联)•3.逐步和放大体现“以情境为载体,设计典型任务”——语文素养是情境中的素养。
(默写和语用和作文最明显)•4.倡导综合性测试,围绕情境选择材料,设置一组有内在联系的、指向核心素养的问题或任务。
•5.多设置主观性、开放性题目。
(所以去年的卷子语用出现4主观)•6.试卷结构和测试形式不固化,避免形成新的应试模式。
彩语文中学语文论语文试卷的整体状况•1.八省使用,即2018年进入新高考改革实验的八个省份,在2024年前完成过渡。
(考虑“稳步”和教材未同步问题)•2.是全国卷之一种,不要莫名其妙地冠以“山东卷”,更无应考中的“山东经验”。
•3.以去年的新高考1卷“为基础”,而不是“为模版”,指的是基本框架(语料类别覆盖、四大块结构、基本题型、主客观题配比、文字阅读量)。
•4.整个试卷改革方向可以肯定,但缺少打磨,纠结之处不少。
•5.结构与去年新高考1卷相同:现代文阅读两组、古诗文阅读三种形态、语言文字运用、写作。
•6.暂不涉及整本书专门考查和暂未涉及微写作。
彩语文中学语文论现代文阅读Ⅰ特点及教学、应考提醒•现代文阅读继续不强调和突出文类,用意?趋势?将来会不会出现更大的融合?•人机大战的伦理问题+机器人无法完全代替文学性。
一个论述性兼具实用性阅读(放在科技类报纸上完全适合),一个是散文随笔——提示:这一组文本语料类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方便出题,至少两个种类,甚至三个四个。
新高考2021年八省联考语文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新高考2021年八省联考语文试题卷附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人机大战”引起世人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的忧虑和争论开始从学术圈进入公众视野,要将这些思考引向深入,就需拓宽视域,厘清思路,特别要善用底线思维来把握问题,对无限制发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后果,可从近期、远期和终极威胁三个层面来分析。
近期威胁的一个表现是人工智能开始大批量取代蓝领工人和下层白领。
这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表现较明显,我国一些工厂也开始这么做。
从经济效益看,工业人工智能成本的下降使“取代”变得有利可图。
“汽车的出现没有让马车夫找不到新工作”只是以往的经验,这次并非如此:大批工人陆续失业,只要达到某个临界点,社会就有可能发生动荡。
近期威胁的另一表现是军用人工智能的研发。
史蒂芬霍金、比尔盖茨等人曾呼吁世人警惕人工智能的盲目研发,特别是军事用途的研发,认为这有可能导致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出现。
因为军用人工智能有可能直接操控武器,一旦失控,后果难以设想;即使没有失控,研发出这类更冷酷、更高效的杀人武器,亦非人类之福。
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中,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们可能的反叛,这点很容易理解,《黑客帝国》《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对此已做过大量设想。
人工智能业界和一些盲目乐观人士常用“人工智能还很初级”之类的说法宽慰公众,但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老虎还小”不能成为养虎的理由。
因此,我们对这一威胁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更加发人深省。
这种威胁并非建立在人工智能反叛的假定之上,而是恰恰相反。
阿西莫夫提出的一个很少有人注意的重要观点是,所有依赖人工智能的文明都终将灭亡,他给出的理由之一:“一个完全依赖机器人的社会,因极度单调无趣,终究会变得孱弱、衰颓、没落而奄奄一息。
”这个看法很有见地。
这里排除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可能,假定未来人工智能可承担人们所希望的“任何工作”,人类就会变成整天混吃等死的寄生虫了。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语意巧连贯,旧V换新“断——从“八省联考”卷探析2021高考语意连贯题陈静云语意连贯是高考语言运用题中的常见考点,也是近两年各省高考题和模拟题中的热门考点。
所谓语意连贯,是指语段上下衔接自然、语序通顺、话题统一、情境一致、风格相当。
从文章选段来看,语意连贯题的选段内容丰富,表意集中。
一般以说明、议论、描写类选段为主,偶有叙述抒情类。
2021年“八省联考”卷语言运用题中,有两小题考查了语意连贯,两题皆为说明性语段,在形式上,与江苏卷多年考查的排序题有很大区别。
笔者有理由认为,语意连贯题应该成为2021高考语文语用题的复习重点。
考生们应关注语意连贯题多年来的变化趋势,从中掌握此类题型根本规则,从而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沉着应对越来越灵活的高考题型变化。
从近十年的全国卷和各省真题卷来看,语意连贯常见考题主要分为三类:战考演点练破排序题要求将一组打乱顺序的句子按一定逻辑顺序重新排列,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在2011-2014年的全国课标卷真题中,此类题型连续出现。
江苏卷对这类题型也很青睐,近十年中,2014年的江苏卷中首次开始出现这类题型,其后除了2016年外,六年都考到了这种题型。
排序题的题型常分为三种:(—)嵌入式排序顾名思义,此类考题一般在语段中间部分挖空,再将其中句子语序打乱,要求选出正确的语序选项。
如2014年江苏卷中第4题: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⑤①③(二)衔接式排序衔接式排序题,一般在语段最后部分设空。
如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第15题:实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艇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考演芦。
2023年全国新高考区八省八校第一次T8联考物理试题带讲解
故A错误。故B正确;
C.根据密度公式和黄金代换式
得地球的平均密度为
故C错误;
D.地球的近地卫星质量为 ,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解得
故D错误。
故选B。
8.小明查询从武汉到广州的高铁时间时,发现G881比G883快8分钟,再查时刻表,发现G883比G881中途多停一站。假设这两辆车在出站和进站时均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除进站、出站、停留时间以外,均以恒定的速率v=324km/h匀速运动,根据列车时刻表,下列正确的是( )
A.高压输电线输送电流之比为2:1B.高压输电线路电阻损耗功率之比1:4
C.输电线路上电压损失之比为1:4D.用户得到的功率之比为1:2
【答案】B
【详解】A.根据P=UI,则有
故A错误;
B.高压输电线路电阻损耗功率之比
故B正确;
C.输电线路上电压损失之比为
故C错误;
D.用户得到的功率之比为
其中P为输送功率,故D错误。
A.用水平恒力F向右拉金属框Q,足够长时间后P棒的加速度恒定,最终回路磁通量不变
B.若金属框Q固定不动,给P一个初速度 ,则P的速度会随位移均匀减小
C.若棒P固定,使框Q以速度v匀速向右运动时,Q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2BLv
D.若P、Q不固定,给棒P水平向右的初速度 ,则流过P的总电量为
【答案】BD
【详解】A.金属框右边凸出部分ACEFDB切割磁感线时等效于长度为L的金属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所以整个装置相当于等长双棒问题,Q在恒力F作用下向右加速时,P、Q最终以共同加速度一起匀加速运动,根据
CD.根据折射定律应有
根据 (其中v相当于v2,c相当于v1),应有
联立可得
新高考高三8省大联考备考指南
新高考高三8省大联考备考指南新高考高三8省大联考备考指南新高考省份(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的试点省份):辽宁、广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苏、福建、重庆。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新高考高三8省大联考备考指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高考高三8省大联考备考指南篇1什么是新高考现行的高考制度是,3+X,也就是语、数、外加综合。
这次改革之后,高考科目调整为“3科统一高考科目+3科学生选课科目”。
简称“3+3”,就是保持现行统一高考的语、数、外3科不变,将现行的文综、理综调整为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参加考试并计入高考总成绩。
外语实行“一年两考”,考生可以分别在4月份、6月份参加两次外语考试,将其中高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外语考试包括笔试和听力。
学生可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增加学生的选择权。
考试科目总分750分。
八省联考是哪八个省市?辽宁、广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苏、福建、重庆八省联考是八个省市统一用一张卷子么?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将从考试、改卷、志愿填报、录取全程模拟新高考。
从各省“3+1+2”新高考的命题方式来看:1、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所以语数外3门科目8省采用一张试卷。
2、物理、历史、化学、地理、政治、生物,为选考科目,由各省市自行命题,所以使用自己的地方卷,而不是统一的全国卷。
新高考有什么变化1、不分文理科,改为“3+3”模式高考科目将由3门统一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自选3科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选择)组成。
PS:浙江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上述6科,还增加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科目。
2、录取模式改为“两参考、一依据”之前的高考录取模式为“依据高考统考科目成绩”录取,新高考后录取模式改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再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
素养测评在路上——“八省联考”语文卷命题价值及典型试题分析
【编者按】2021年1月23日一25日,作为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的试0省市,辽宁、广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苏、福建、重庆八省(市)举行了新高考的适应性考试。
这次“八省联考”是新高考的一次预演,有助于各地考生更好地理解、适应新高考。
某种程度上,其命题特0、命题风格可以看作新高考的风向标,不但对于参加考试的八省市考生有演练价值,对于全国考生也都有指导意义。
相比于原先的各省自主命题卷和全国卷以及去年的两份新高考卷,“八省联考”卷呈现出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传递出什么信号?由此,我们的教学特别是高三复习教学应该如何调整与完善?围绕这些一线教师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独家策划》栏目特别约请一线名师与教育专家,对“八省联考”试卷做深度解读。
本期呈现语文与数学两科“八省联考”卷的研究成果。
其中,语文学科的六篇文章或宏观审视,或微观把脉:《素养测评在路上》一文,重0关注试卷现代文阅读就文设题这一特征和考查基本阅读素养这一角度,有力地警醒了复习教学中偏重答题技巧和答题套路的错误做法;《根本没变,立足根本》一文,透过试卷表象,提出“复习需立足根本”的观0,其中,不模仿、不回避、不盲从的教学建议尤为可取;《守正创新两相融,适应引导齐发力》一文,把脉试卷守正、创新的整体特征,提倡教学要适应指导思想并回归教材,关注社会,加强情境化演练;《立足审美鉴赏与思维发展》一文,挖掘出试卷立足审美鉴赏与思维发展的特0,呼吁教学要注重审美意趣,助推思维发展;《“八省联考”语文试题的开放性特征及其评价理念》一文,关注到了试卷的又一个显著特征——“开放性”,为教学指明了把握时代脉搏、弘扬传统文化、关注生命意义的方向;《文学类文本阅读检测新趋势》一文,则从试卷的两道阅读题说起,结合2020年部分新高考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探究了文学类文本阅读检测的新趋势,即注重审美能力也注重思维水平。
数学学科四篇文章,也立足整体与局部:《打破应试惯性,引导教学回归》一文,剖析试题的总体特征,围绕打破应试惯性,提出复习教学应淡化经验、教辅和“结果”,回归课标、教材和“过程”;《回归数学本真,关注新颖题型》一文,聚焦试卷的“变”与“不变”,倡导教学破除题海战术,回归数学本真,重视数学阅读与开放探究;《加强开放性,提升阅读力》一文,则以试卷中—开放题和新知阅读题为切入0,重0分析其教学价值,提出“加强开的两类比较新的题型—放性,提升阅读力”的一些教学建议,如注重开放场景的设计、注重发散联想的引导、注重形式多样的开放题训练、充分提供阅读理解的机会、适度介绍阅读理解的方法、逐步提高阅读理解的要求等;《关注探索性思维的培养》一文,进一步聚焦试卷中关注度特别高的一道题(第20题),提出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的一些建议,如既关注证明又关注猜想,既关注运算又关注思考,既关注动脑又关注动手。
2021年八省联考模拟数学试卷分析
2021年八省联考模拟数学试卷分析一、整体分析:本次八省联考模拟试卷考查全面,涵盖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布局合理,难易得当,包含基础题,中档题,综合题及创新题,考查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运算的掌握.试题对高中数学课程的主干知识,如函数、导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统计概率等内容,保持了较高比例的考查,其中在题型方面保持稳定,依然是8(单项选择题)+4(多项选择题)+4(填空题)+6(解答题)的模式.1、试题背景设置彰显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2019年高考数学试题强调应用背景与现实的对接,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学生需要读懂材料,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解决问题.试题中很多问题是在数学与时代发展的交汇处寻找创新点如第20题体现了机场的设计与数学之间内在的联系;考查得更加立体,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也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水平,同时对推理步骤的严谨性、答题过程的条理性、解题过程的探索性都有较高的要求,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体现了数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数学的紧密联系.2、试题内容反映了新课标的内容要求八省联考试卷逐渐按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课标(2017年版)》)对试题进行命制.《课标(2017年版)》中不要求的内容在八省联考试卷中没有体现,没有出现三视图、程序框图、线性规划、几何关系等内容.总之,与往年相比,试题更加突出对新课标要求的重点、难点知识的考查,注重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考查,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命制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方向.3、试题难度遵循由低到高的难度分布试卷按先易后难的顺序编排,形成梯度.试题难度的分布有层次性,由浅入深排列,遵循科学性、明确性、全面性、整体性、创新性原则,从而达到对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测评.如试卷中各类题型都是起点题容易、位置靠后的题较难;解答题一般设置2-3个小问,也体现了入手容易、深入难的命题原则.同时,八省联考试卷将解答题进行了动态调整,导数题目放在了最后,解析几何为第21题.一改往年固化解答题的试卷结构模式,有利于防止日常教学中师生猜题押题现象的发生.二、试卷变化对比1、考点和题型变化对比注:试卷题型的变化包括:(1)多项选择题的分值由原来漏选得3分变为了漏选得2分(注意这两份试卷都没有出现答案为ABCD的情况,白送分的可能很小);(2)填空题出现了双空题(14题);(3)填空题出现了开放性试题(15题).2、考点分布的变化八省联考模拟卷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考点进行规划,没有考查映射、线性规划、几何概型、程序框图、定积分、曲线与方程内容,其他考点继承了以前高考的特点,重点考查主干知识、注重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3、考查方向的最新动态试卷结构稳中有变,在秉承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原则下,突出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探究能力,彰显了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四能”的意识.另外,八省联考试题对学生的考查形式不再局限于以往的所谓“解题通法”,圆锥曲线解答题以双曲线为背景进行考查,立体几何问题的考查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以新定义的概念进行考查,不再考查传统的点线面位置关系和建系方法的应用,凸显了核心素养下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考查.三、复习建议重视基础是关键:本次模拟卷非常注重基础题的考查,容易的试题和一般难度的试题考查比例达到了70%以上,中档题的比例将近10%,难题比例10%多一点.整体难度和山东卷相比持平,符合新高考数学的要求.各类难度题目所占的比例可以参考下面的扇形图.核心素养多结合:八省联考模拟试题融合了对六大核心素养的考查,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大素养在试题中均有体现.数学抽象在8,9,15题中有所体现,逻辑推理在1,2,3,6,10,19,21,22题中有所体现,数学建模在16,20题中有所体现,直观想象在11,13题中有所体现,数学运算在4,5,7,12,14,17,18题中有所体现,数据分析能力在8题中有所体现,其中数据分析能力的考查点有待进一步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八省联考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八省联考语文试卷评析一、模拟命题展现高考新动向1.选材贴近现实生活论述类文本阅读选取了两则文本,两则文本都是涉及人工智能话题,但对待人工智能态度各异,意在引导考生辩证思考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文学类文本选取了金克木先生的《国文教员》及其自评,关注传统语言文化及个人成长;文言文阅读则选择刚正不阿、秉公办事的霍光为传主,弘扬正能量。
2.考点覆盖全面参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命题,考点覆盖程度高,突出对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在山东新高考卷的命题模式下有所变化,全卷涉及对词语、病句、修辞等的考查,要求考生基于文本作答,既突出基础性又避免答题套话的出现,突出选拔性。
二、素养试题新亮点1.新增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第3题增加了对论据的考查,要求考生选择最合适的论据用以支撑材料的观点,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而2020年全国卷Ⅰ则要求考生选择对材料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八省联考试卷在前三道选择题的题型分布上与2020年全国卷有所不同,重视论据的考查。
论述类文本阅读第4题涉及论证手法的考查,第5题属于开放题,需要结合两则文本作出价值判断,相对于2020年全国Ⅰ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不复存在,转而被论述类文本吸收,在论述类文本中,论证方法、论证角度、论证特点等更容易被考查,因而出现频率增加。
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第9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列出评论要点,更偏向于开放题的命题形式。
文言文阅读第11题考查古今异义,更强调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第14题为新增主观题,分值达4分,降低了文言文翻译的分数,该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因此答案往往藏在文言文的个别情节中,属于细节题,这也对考生的文言文基本功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文字语言运用板块,命题人首次采取双文本模式,突破了全国卷的单一文本考查形式,选择材料更丰富,命题切面更大,在分值上,语言文字运用采取“9+11”的分值排布,但总分值没有改变。
在考查病句修改时,命题人将病句修改考点由客观题改为主观题进行考查,考生需要知道病句修改的常见符号。
新增概括段落大意以及对句式的考查。
2.特色题作文第22题,虽然依旧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但是选取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命题的背景,同时,在命题材料的选取上,命题人从大的层面入手,引入诸多数据,有利于考生对抗美援朝战争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本题的任务驱动要求考生围绕“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写一篇征文,考生在行文时应紧扣“铭记历史”和“迎接挑战”的逻辑结构,联系材料,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相比起2020年全国卷Ⅰ的历史人物评析,八省联考的作文命题更具时代意义,也更为考生熟悉,但考生需要把握主题,这就要求考生具有更强的思维能力,能读透命题任务。
本作文题意在引导考生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作文命题既与时代热点相呼应,又能让考生有话可说。
三、2021年高考备考建议1.提高阅读速度,科学安排复习时间。
就模拟卷的题型来看,基本稳定,但是题型内部的板块划分有增多的趋势,例如文学类文本阅读中,选取了两则文本,而两则文本既有独特性又相互联系,无形中对考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提高,增大了题目的难度。
2.提升语文学科素养八省联考试卷借鉴了山东新高考卷的命题模式,但又有所区别,增加了诸如病句主观题的考查,在以往的全国卷中,病句修改一般为客观题,新高考模拟则一反常态,这也启示考生在复习备考时不应存有侥幸心理,应全面梳理知识点,唯有如此,才能在遇到语文基础知识时不再犯难。
2021年“八省联考”数学的亮点评析+试卷分析2021年1月23日,由国家教育部命题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福建、江苏、河北、辽宁、湖北、湖南、广东和重庆八个省、市全体高三参加的八省模拟演练的数学学科试卷正式出炉。
2020年这八个省、市,高考总人数是331万多人,整整占了当年全国高考人数1071万人的三分之一,堪称史上规模最大的联考,仅次于正式的高考了。
试卷亮点分析亮点1:立体几何只考初步知识,没有涉及空间向量。
新高考的最大特点就是文理不分科,所有学生都要学习利用空间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课标里针对原文科也增加了这部分内容。
但此卷立体几何只考到了初步知识,没有考到平时频繁练习的利用空间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此题以大兴机场的建设成就、大学微分几何中的曲率为背景,结合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命制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新知识,探究新问题的能力;试题反映了大融合的理念、新课改的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意识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亮点2:双曲线出大题双曲线在新课标中属于了解范围,一般不出大题,这次在第20题出了道双曲线大题,但设问方式比较常规,重点还是考查学生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以及转化化归等数学思想。
亮点3:新题型:结论开放性试题出现。
新高考数学学科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有很多新题型,这次出了一道结论开放的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数学积累。
亮点4:新题型:逻辑题推理出现。
新高考新课标里明确了删除了推理和证明,但这次出了一道逻辑推理题,进一步明确了逻辑推理这个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亮点5:三角函数出现得比较隐蔽,工具性数形加强。
第12题三角函数的嵌套复合函数,除了周期性外,其他和导数综合完全一样操作。
第14题用正切的和角和差角公式外,三角函数的弦切互化、诱导公式都没有出现。
和基本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一样工具性作用在增强,独有属性在下降。
亮点6:函数、导数与不等式的综合题有一定的规律。
2020年的高考,不管是新高考还是老高考,全国3套卷都出现了在选择题的压轴题或者此压轴题考查函数、导数与不等式综合题的规律,这次考生继承这个特色。
而2020年的高考中有更多类似的题目:亮点7:模块综合性题增加了。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中明确了高考考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而综合性就有学科之间的综合和数学模块之间的综合性。
此次考试中出现了数学和物理的综合题。
亮点8:出现了学科综合性题。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中明确了高考考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而综合性就有学科之间的综合和数学模块之间的综合性。
此次考试中出现了导函数和三角函数的综合题。
【英语】2021年新高考八省联考统一模拟演练试题评析2021年新高考八省联考统一模拟演练英语命题依托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五育融合,试题选材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考查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加强关键能力考查。
试卷整体难度继续保持平稳,同时体现一定的区分度。
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与文化意识,凸显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1.落实高考评价体系,围绕一个核心,促进五育融合2021年新高考八省联考统一模拟演练英语试题,选材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全面考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体现立德树人时代特征,引导体美劳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是融入新高考元素,体现选择性特征。
语法填空语篇讲述如何选择大学,告诉学生可以向父母、亲戚、朋友等咨询,但是最终还是要依靠自己来做出明智的选择。
而阅读理解A篇介绍的四个大学课程,也是为高中生提供大学先修课程的选择。
融入新高考元素,试题内容也与时俱进,体现新高考的时代性。
二是关注体育运动与饮食习惯,倡导健康理念。
听力材料1提倡体育锻炼,材料2和材料3讨论饮食习惯,这些语篇通过设置真实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关注体育运动,提高锻炼意识,重视健康饮食。
三是通过美育场景,引导审美情趣养成。
听力材料5谈论对电影的看法,听力材料9对房子装修的讨论,听力材料10对现场音乐的讲述,阅读理解C篇对魔术这门艺术的介绍,应用文写作对诗歌朗诵比赛的宣传等等,这些语篇通过展现艺术之美、生活之美、音乐之美、文学之美,引导学生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意识,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四是精选劳动场景及话题,宣传践行劳动精神。
听力材料4对厨房购物,听力材料6餐馆点餐,听力材料7租房,听力材料9的自己装修房子,完形填空讲述自己对职业意识的改变等等。
这些语篇和情境的选择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情境中中感受劳动的辛苦和荣耀,尊重劳动,认同劳动,参与劳动,热爱劳动。
2.强化基于三大主题语境的主题意义探究,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形成主题意义的探究是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语篇理解程度、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效果。
设题基于主题语境,考查了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如阅读24、25、26题。
完形填空中的叙事和感悟让我们正确对待不同职业,它们同时服务于“言语会引起变化”的主题。
叙事部分为理解主题搭建了支架,而感悟部分又深化了主题,使试题具备一定的挑战性。
3.体现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深入强化关键能力考查2021年新高考八省联考统一模拟演练英语命题以学科素养为导向,在考查学生基础词汇、语法和长难句的基础之上,突出对听力、阅读、写作等关键能力的考查;改变相对固化的考查形式,命题形式创新,破除僵化的应试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学科素养,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本次英语模拟考试试题重点加强对阅读理解、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的考查。
具体体现在:第一、精选语篇,强化对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的考查。
阅读理解第一节15道小题中,有9个试题考查推断、归纳和概括等高阶阅读理解能力。
尤其是D篇阅读理解,关于熊的智力发展的最新研究,阅读理解能力要求高,长难句较难。
七选五36、39、40等三个题考查学生对语言逻辑思维的推理与判断,难度较大。
第二、通过设置更加真实的试题情境,对应用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加强。
应用文写作要求寻求外教的帮助,对诗歌朗读比赛提供帮助;读后续写讲述在汽车抛锚的情况下,墨西哥一家人的帮助,在考查阅读的基础之上,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同时把语言的工具性与思想性融为一体。
第三、考查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在语篇选择上,阅读理解B篇,选取与碳足迹有关的环保热点文章,让学生选择生态环保的生活方式。
七选五语篇介绍说明APP在语言学习中的注意问题及事项,让学生意识到科技带给我们生活的变化,同时又不完全依赖科技,注意社会属性。
这些语篇能够启发考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思考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在题目设置上,阅读理解26、31题的设置、七选五37、39题的设置,这些试题都需要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对材料内容归纳概括并进行逻辑推理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4、不断创新命题方式,防止试题形式固化为了防止试题形式固化,进一步创新试题呈现形式。
28题的写作目的意图题,30题的说明方式的考查,语法填空60题的介词考查,early on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困难和阻扰。
这些创新的命题方式,有效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总之,2021年新高考八省联考统一模拟演练英语试题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落实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要求,围绕三大主题语境,选择时代性的素材,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试卷结构稳定,难度水平呈阶梯状分布,创新命题方式,有效考查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推进新高考综合改革的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