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痕》读后感

合集下载

教育无痕

教育无痕

教育追求无痕教育就是一首诗,教师的一生也在为教育写诗。

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因此教育要追求无痕。

无为管理,幸福教室,雷夫第56号教室,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这样一句话:“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

”教育无痕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我的信念。

本文就教育实践中的案例谈谈自己的做法和困惑。

一、教育无痕需要以身作则。

教育要无痕,教师就要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起到带头作用。

以前,无论如何强调大家要保持教室的清洁,有赏有罚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发现只要老师不提醒,有个别孩子还是无法做到自觉保持教室卫生。

后来,我发现一个现象:一个同事的班上永远都是那么干净。

我很佩服她并留心观察,发现她无论什么时候看到纸屑总是主动的弯腰捡起,还经常拿着扫把扫地。

之后,我也照着做,还利用班会读了一篇台湾高震东老师的关于“道德·教育·爱国”的演讲。

听了他的演讲后学生受到深深的震动,从那之后,孩子们都会主动拾起地上的纸,并主动维护好班级的卫生。

看到有个别同学不小心把垃圾掉地上,同学们都会带开玩笑提醒:要做有素质的人哦!这就是榜样的作用,当老师俯身拾起地上的脏纸片或者饮料盒的时候,孩子们都看在眼里,这里不需要太多关于责任、关于卫生的言语,他们会觉得老师都不怕脏,能手拾垃圾,为什么我做不到。

二、教育无痕需要启发和鼓励而不是直接的批评。

教育无痕就是尽可能的做到能不批评就不批评而是让其自省。

班上一个女生早读课总是迟到,之前也有批评她,还提醒她按照班级规定如果迟到超过六次,本学期综合素质评定其中一项就要评为差。

她毫不在乎的说:我初中就是经常迟到,改不了了。

我听了没有再对她批评和说教,因为自己之前的做法并没有起作用。

她再迟到我也没说什么,只是有一个星期她居然五天都没有迟到,我找到她,对她说:孩子,你挺不容易的,居然一个星期都没有迟到,要是你下周一再坚持一天,下周的“每周之星”就是你了。

幼儿园境教无痕的教育观后感

幼儿园境教无痕的教育观后感

幼儿园境教无痕的教育观后感《境教无痕教育观后感》在观看关于幼儿园境教无痕的教育相关内容后,我感触颇深。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看到幼儿园教室环境布置的画面时,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似乎都在“说话”。

墙角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植物,碧绿的叶子,鲜嫩的花朵。

看到这里我感觉这样小小的一方绿植区域,不仅能美化环境,更能让孩子们在日常的观看与照顾中,了解植物生长的秘密,感受到生命的神奇。

就像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有时仅仅是养一盆绿萝,看着它从小小的一枝逐渐长大,蔓延,都会让人内心充满欣喜,更别提孩子那充满好奇的眼睛看到这些画面。

还有教室里张贴的孩子们的手工作品,那些歪歪扭扭带着童真的画作和手工艺品被展示在最显眼的地方。

那个场景让我仿佛看到孩子们满怀自豪地指着自己的作品,向小伙伴讲述着创作的想法。

这让我明白这样的展示对于孩子的自信心建立是多么重要。

当时我就想到自己小时候,每一次自己的作品被老师展示或者表扬时的那种兴奋感,它会鼓励着自己下一次更加用心去创作。

另外,幼儿园里那一张张富有意义的照片墙也让我大为震撼。

照片中有孩子们在游戏中的笑靥,有他们互相帮助的场景,有集体活动中齐心协力的画面。

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这就是一种无痕的教育啊。

它把孩子们美好的回忆定格,时刻提醒着他们曾经的乐趣、友谊和团结。

它不像传统的说教会让孩子感觉厌烦,而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让他们珍视友情,积极融入集体活动。

看完这些,我明白了境教的强大之处。

它不需要太多言语上的说教,就能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知识、品德等多方面的种子。

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值得推广到更多的幼儿园,让孩子们在充满爱意和积极暗示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高三读后感作文:读《教育无痕》有感_1200字

高三读后感作文:读《教育无痕》有感_1200字

读《教育无痕》有感_1200字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

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当能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书时,会发现书中确实有着广阔的世界,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本书是《教育无痕》,是一位妈妈和他12岁的儿子共同创作的,书中有儿子精辟、幽默的语言,还有他画的可爱的插图,妈妈通过总结12年的教子经验和亲身感受阐述了他的家庭教育观。

这是一本实录,这位母亲的很多做法都很普通,并没有什么石破天惊的举措,但又确实相当不一般,很多为人父母者不会这么做。

读了书里《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瞬间》这一篇,对我很有启发。

如果父母能拥有一颗平常心,放慢脚步,分析孩子的自身特点,来引导孩子,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这不仅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还能和孩子充分享受生活与学习的每一段时光。

就象走路一样,我每天走三中路新村这一带又脏又危险的路段,心里很厌倦,感觉这一路除了灰尘,小巷和泥泞,没有什么可欣赏的了。

当试着放慢脚步时,我可以注意到周围行人的装扮,感受时代的气息,当看着孩子在路上边走边唱边跳,自我陶醉那可爱的样子,我的心情顿时像晴朗的天空一样。

我是一个母亲,所以我一直都在思索、观察当前我们的家庭教育,更多的父母只重视孩子成长的结果,而忽视孩子成长的过程,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大多数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嘴里充满着抱怨。

且不说这样的童年不快乐,这样的父母也很痛苦,即使孩子真的实现了父母的愿望,当他回忆起成长的经历时,会有几多心酸。

接下来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学习和发展的任务,儿童时期的主要任务是玩,快乐的玩,即使是读书或学才艺都要在游戏中完成。

游戏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挖掘孩子的潜能,脑筋越用越灵活,猜谜词语接龙等,也会使孩子对语文、数学产生兴趣;游戏还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可以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让孩子学会设身处地的理解别人的观点,懂得如何与人相处。

幼儿园境教无痕的教育观后感

幼儿园境教无痕的教育观后感

幼儿园境教无痕的教育观后感《幼儿园境教无痕的教育观后感》一嘿,朋友们!我最近去参观了一家幼儿园,看了他们的境教无痕的教育方式,真的有好多感触想和你们唠唠。

一进幼儿园,我就被那充满童趣和温馨的环境吸引了。

到处都是色彩鲜艳的装饰,墙上贴满了小朋友们的画作和手工作品。

可别小看这些,这可不是随便弄弄的,这都是老师们精心设计的教育环境呢。

比如说,在植物角,小朋友们自己种的小花小草,每天都在观察它们的成长变化。

这让他们从小就懂得生命的神奇和可贵。

还有图书角,各种各样的绘本摆放得整整齐齐,小朋友们可以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书,安静地坐在那里阅读。

这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在游戏区,小朋友们一起搭积木、玩角色扮演,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合作和分享。

老师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只是在旁边观察,适时地引导一下。

我就想啊,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太棒啦!没有那种死板的教学,一切都是在自然而然中进行,小朋友们不知不觉就学到了好多东西。

《幼儿园境教无痕的教育观后感》二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来和你们分享一下我看完幼儿园境教无痕的教育后的感受,那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刚走进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像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

到处都是可爱的布置,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巧思。

教室里的分区特别有意思,有科学探索区,小朋友们在那里摆弄着各种小实验道具,眼睛里满是好奇和兴奋。

还有音乐表演区,小家伙们拿着小乐器,摇头晃脑地演奏着,那模样简直萌翻了。

户外活动的场地也超赞,滑梯、秋千、跷跷板,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但这不仅仅是玩耍,老师们会在旁边引导他们注意安全,遵守规则。

我发现老师们真的很厉害,他们就像隐身的魔法师。

比如小朋友闹矛盾了,老师不会马上批评,而是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理解和包容。

幼儿园的饮食也很讲究,食谱都是精心搭配的,让小朋友们吃得健康又开心。

看了这些,我真心觉得幼儿园就像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温暖又充满了成长的力量。

这种境教无痕的方式,让教育变得不再枯燥和生硬,而是像春风化雨一样,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教育无痕》读书汇报发言稿

《教育无痕》读书汇报发言稿

好书介绍——《教育无痕》可以直言不讳地讲,最初,我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才去读书的,起初想向大家介绍的是黄燕老师的《中国教师缺什么》,后来觉得这书太低沉,而且举的例子大多都是反面的极少数教师犯错的例子,我觉得这样的书可能不会激起大家的喜欢,可能更会激起大家的攻击。

所以今天呢我又为大家带来一本书,名字叫《教育无痕》。

教育无痕: 一位中国妈妈的教育感悟徐光嵇箫桐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问题的答案,本书是一位妈妈和她的12岁的儿子精辟、幽默的语言,还有他画的可爱的插图,妈妈徐光通过总结12年的教子经验和亲身感受,从四个方面:感悟童心、教育无痕、解放儿童、共同成长。

阐述了她的家庭教育观,作者认为父母要有儿童的心态,懂得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感受孩子内心的冷暖:像珠宝专家发现宝石一样,发现自已的孩子,对孩子放飞但不放任,关爱但不溺爱。

具体内容:第一章—感悟童心,不让童心去流浪·多给孩子一些爱抚和拥抱·“舍”是为了“得”·竞选中队委·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孩子与玩具·第二“童年期”·发现孩子的学习模式·不要逼兔子学游泳·孩子与动物·培养孩子倾听的能力第二章—教育无痕,让孩子默默地“享用”·家庭就是一个互联网·帮助孩子摆脱害羞心理·诚信是人一生的资本·心灵的存折·哭泣的小柿子·鲜花与掌声·自信与自负·爱的使者·角色互换具有神奇的效果·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第三章—解放儿童,让孩子像风筝一样飞翔·孩子的智慧·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从孩子的言行中发现他的情感变化·帮助孩子开发幽默感·孩子的心灵里埋藏着哲学的种子·具有洞见的“生活观察家”·解读“挫折”·父母要避免苛求完美·孩子的想像力是无边无际的·培养孩子的灵活性第四章—共同成长,妈妈在另一条跑道上成长·品味“青苹果”·孩子呼唤适度的爱·增强孩子的内控能力·如何面对公开课·母爱的质量·孩子眼中的图书选题策划·与孩子共享艺术的喜悦·怎样改掉孩子丢三落四的毛病·帮助孩子克服妒忌、自私的心理·赞美的“收获”教育的至境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一种“不知有之”的境界,是典型的隐性教育,这样的教育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服务者,他提供支持,提供环境,提供条件,学生感觉不到老师在教他们,然而不知不觉已受到老师的引领和影响,老师的作用已施加到学生身上,无痕的教育就像有一“场”,在场效应作用下,学生被感化,老师的目的全部化进了学生的心灵,它显然是无形的,却是非常有效的。

幼儿园境教无痕的教育观后感

幼儿园境教无痕的教育观后感

幼儿园境教无痕的教育观后感《幼儿园境教无痕的教育观后感》观看关于幼儿园境教无痕的教育内容后,我感触颇多。

一进入影片看到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我感觉特别温馨和充满创意。

墙壁上不是生硬的知识板块,而是孩子们自己创作的各种绘画、手工作品。

看到这里我就想到,这才是真正属于孩子们的环境啊,每一处角落都能看到孩子们的印记。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幼儿园的自然角。

那里有各种植物,有小小的花盆中刚发芽的豆芽,还有爬满架子的藤蔓植物。

孩子们在自然角里观察植物的生长,有的拿着小水壶小心翼翼地浇水,老师在旁边轻轻地引导着,比如告诉他们叶子枯黄可能是因为水浇多了或者阳光不够等知识。

这个场景让我明白,教育不一定要在教室里正儿八经地讲授,这种在自然环境中的点滴引导就是最好的教育,就是所谓的境教无痕。

它就像春风化雨般,自然而然地把知识和对自然的热爱传递给孩子们。

还有幼儿园里的图书区,那是一个小小的舒适角落,地上铺着柔软的地毯,小书架上摆满了孩子们爱读的绘本。

小孩子们可以随时拿起一本书,或坐或卧地看。

我当时就想到,如果我小时候有这样的一个阅读小天地,肯定会更加热爱读书的。

在这个环境里,孩子们不受约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阅读的习惯,确实这环境就是一位无声的老师啊。

不过,我也有一些不太理解的地方。

比如有些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区域,设计得非常艺术化,但是会不会安全性有一点点欠缺呢?虽然影片里没有看到孩子因为这个环境受伤的画面,但我还是有所疑虑。

看完后我懂得了,幼儿园的环境不仅仅是一个空间,它更是一个巨大的教育资源库。

好的幼儿园环境是潜移默化地带动着孩子的成长,就像那些无声的装饰、自然的角落、充满书本的书架,它们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重环境对人的潜在影响,不管是家庭环境还是工作环境等,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其实就是在创造一个孕育美好事物的温床。

教育无痕是一种智慧

教育无痕是一种智慧

教育无痕是一种智慧。

当惩罚变得温柔美丽的时候,教育也就上升成了一种艺术。

我认为,故事中所阐述的两个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追溯事情的起因,麦克劳德杀狗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事情显然变得一目了然。

如果麦克劳德的杀狗动机是源于心理的扭曲,那么结果可能就会向消极方向发展,校长的处理方式就纵容并制造了一个变态杀手。

而其实麦克劳德杀狗是出于对动物的好奇,特别想知道狗的内脏到底怎么长的。

好奇心促使他杀死校长心爱的小狗,是对学习生理结构的产生兴趣而做出的相应的行为。

作为教育者,要做的是维护孩子正确的兴趣并对错误的行为做出惩戒即可。

校长的处理方式非常恰当的兼顾到了两者。

既让麦克劳德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又通过激励的方法惩戒了他的错误行为。

正如文中所说,有人认为“尽麦克劳德(简称“小麦”)后来成为有名的解剖学家,未必与校长的这次宽容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我想如果校长不支持麦克劳德这种探索行为,将孩子的兴趣扼杀在萌芽中,将会失去一个解剖学家则是必然的。

所以,我认为校长这样的处理方式是正确的,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

我很欣赏泰戈尔的这句话:——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趋于完美。

作为学生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是有个性的个体,学生偶尔犯错误不是不可原谅的。

一位哲人曾说过:“孩子不犯错误,就不会长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

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作为教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宽容我们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要善用惩罚,惩罚得当,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正是他们天真可爱、活泼好动的时候,有错误及时针对错误查找原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心理是教师的职责。

教师要学会运用“把坏事变好事”的转变式主导教育艺术来正面引导孩子,对症下药,最后春风化雨,匡正祛邪达到育人的目的。

作为老师就要正确地对待]处理和引导学生所犯的错误,把错误变成学生成长的契机。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慈中有爱,爱中有严,严而不厉是谋略。

爱而不严,不是真正的爱,严并不只是要求学生认真听课,锻炼一丝不苟,循规蹈矩,而是树立他们的主体意识。

教育无痕感悟教育的真谛

教育无痕感悟教育的真谛

教育无痕感悟教育的真谛不知大家可否看过这么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

周末,闲来无事的我逛到了书店,无意之中随手在书架上拿了一本书翻阅了几页,竟让我爱不释手。

书中的小主人公小豆豆是一个调皮捣乱、不爱学习、专爱恶作剧的孩子。

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小豆豆只得从原来的学校退学。

后来,来到了小林校长创办的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原本調皮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大家都喜欢的孩子。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一种恒久的感动,体味到了教育的幸福和快乐,感悟到了弥足珍贵的教育真谛。

书中的巴学园是一所充满魅力的学校,小林先生是一位富有爱心的校长。

这里,小林校长的教育是真正的无痕,能够遇到他是小学生豆豆莫大的幸运。

真的不敢想象,如果当时小豆豆没有进入巴学园,没有遇见小林校长,她会变成什么样!恐怕无论他做什么,都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永远被自卑的心理所困扰,直到长大,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在小林校长身上我看到了耐心,而这种耐心是持久的。

小豆豆第一次见到小林校长,看到的是一张满是微笑的脸,他听小豆豆说了四个小时的话,而且没有一丝不耐烦,没有一丝厌倦。

不管是上课还是玩耍都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只要作业认真完成了,领悟了,可以不用再写家庭作业。

即使孩子们的作业出现错误,巴学园的老师也会陪着一起改,直到不再出错为止,他们决不会罚孩子们再去重新抄十遍二十遍。

小林校长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小豆豆在这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学习,享受着童年的快乐。

尤其是小林校长对小豆豆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真正懂得什么叫真爱无痕。

孩子们犯了错误,他从不会为了让孩子长记性而拧他们的耳朵。

曾经碰到一个正在抹眼泪的小男孩,因为这孩子上课老走神,导致作业出错。

老师为了让他记住不好好听课的后果,就拧了孩子的耳朵,不巧拧在了孩子冻得红肿的耳朵上,孩子被疼哭了。

望着还在抽泣的小男孩我亦无语,毋庸质疑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其方式方法实在不敢苟同。

小林校长的魅力还在于,他是一个善于创新、会创新、敢于创新的人。

无痕教育听课心得(12篇)

无痕教育听课心得(12篇)

无痕教育听课心得(12篇)无痕教育听课心得篇一“教育孩子不是一种枯燥的责任和义务,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富足。

”徐光同志强调要“感悟童心”,实质就是要尊重儿童,平等地对待儿童。

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的成长,他们的认识,他们的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任何违背规律不符合孩子实际情况的“教育”都不可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耍、奔放,做她的朋友,我和女儿的关系我注重两点:(1)民主、平等尽管父母有教育子女的权力,但权力不是等级。

记得女儿以前做错事的时候经常就嘀咕:妈妈,孩子做错事会被大人批评,你们大人做错事呢?孩子渴望受到尊重和理解,孩子也呼吁民主平等。

徐光曾经为了穿什么衣服跟儿子闹别扭,我就是深有体会的。

我女儿虽然才六岁,可是很有个性,她对于穿什么样的衣服,扎什么样的发型,都是有要求的。

如果今天没有按她的愿意去做,那么她今天无论做什么事都捣乱,故意使坏,真的让你忍无可忍,可是相反,你今天如果按照她的要求给她穿着打扮,那么她的心情会很愉快,干什么事情都很开心,认真!于是后来她主张要穿什么样的衣服,只要不是太出格,就让她去穿。

所以稍微有点过分的时候和她好好说,她也愿意改变自己原来的决定,因为她感觉到我不是站在她的对立面,平时还是很支持她的。

而如果一开始对她的做法就控制和干涉,她会认为她的想法总是被大人们忽视,而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和重视,她可能会变得越发倔强叛逆,不愿与父母交流沟通。

(2)谈话、倾听和孩子谈话不仅能发展孩子的语言,而且还在闲聊中和孩子拉近距离,知道彼此,并让我们成为永远的朋友!如果一味地苛求、指责,不容倾诉和申辩,孩子就会离你越来越远,言语会越来越少。

这并非说明他不想谈,而是不愿谈,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不说比说更好,说出自己的观点后只会引来无休无止的“唠叨”。

只要你能够耐心倾听并读懂孩子内心中各种各样的询问,孩子才会更加尊重你的引导,并在此基础上,走向更加宽广的未来。

读《教育无痕》有感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读《教育无痕》有感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读《教育无痕》有感-幼儿园教师读后感看这本书纯粹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只随意的一翻,却已爱不释手了。

虽然这并不是一本很深奥的书,但却让我对一些教育的理念通过例子变得更容易理解与操作了。

下面我结合书中的几点谈谈我的感想。

1、一次责骂造成的不良影响要11次表扬才能抵消::(美)爱因斯坦孩子他自己并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所以需要我们的引导与教育。

但我们应该运用哪条准绳来进行教育呢?给了孩子自由、宽广的成长空间,但稍一放松,孩子就没了起码的自我约束;而管得太严,又常常会发现孩子缩手缩脚、缺乏自信。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用什么方法来面对孩子存在的问题呢?不如让我们先问一问作者写下的这几个问题吧:"我们是否忽视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年龄特点?我们是否过于追求完美?我们是否觉得获得大人们所期望的成绩是理所当然(),而所犯过失却不可宽恕?我们是否过分吝啬褒奖的语言,而苛责之词铺天盖地?"如果你的答案大多是肯定的,那么我想你应该自我反思一下了。

心理学上有一种"卷标理论",意思是说:"若一个孩子被大人认为他是坏孩子,他不服,不过却也没有办法,只好干脆坏给你看!"的确,我在现实中也常常遇到这样的孩子,在得到你的批评时从一开始的不安、反驳到后来的默认、接受。

也许我们会认为这个孩子脸皮太厚,无药可救了。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也许正是我们的批评让孩子越来越自卑,并在内心渐渐地习惯了自己是坏孩子的称谓。

如果我们能用称赞孩子的进步代替批评孩子的退步,也许这个孩子会有更大的进步。

有时也许真的很生气,但我们一定要忍耐,想一想这个孩子的好坏都决定在我们的手里,这样我们也许就不会那么草率,能够克制住自己的怒意了。

这也是我们的一种责任,一种光荣的使命。

2、被人尊重和信任的欲望是人类天性最深刻的冲动::(美)杜威人总是有弱点的。

教师读书笔记《教育无痕》_应用文

教师读书笔记《教育无痕》_应用文

教师读书笔记《教育无痕》我利用业余时间看了《教育无痕》这本书,这不是一本教育学或家庭教育学的专教育著,而是一本实录。

是一位中国妈妈的教育感悟,这位妈妈把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写成了归类为一本书,并由儿子和她一起编写。

这位母亲的一些做法是很普通的,但又相当的不一般,很多父母都不会去这样做,正是这些普通而不一般的做法,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思考。

其中“感悟童心,不让童心去流浪”这一章,我很喜欢,以下就是我读后的一些想法:一、感悟童心这位妈妈所讲到的感悟童心是指父母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

孩子的成长,孩子的认识,孩子的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他建议父母要有儿童的心态,懂得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感受孩子内心的冷暖;要像珠宝专家发现宝石一样,发现自己孩子;对孩子放飞但不放任,关爱但不溺爱。

的确,现在有一些家长会强制孩子去做孩子不愿做的事情,如有些家长已经为孩子的未来铺好了路,孩子长大后就要按照父母安排的路去走,这样很大程度上孩子的一些发展都受到了限制,是问这样的家长他了解自己的孩子了吗?他做到了感悟童心了吗?二、多给孩子一些爱抚和拥抱身体的接触是最有力量的爱语,成人可以借助身体的接触把爱传1 / 3递给孩子,给孩子心理上的一种满足感。

一个简单的拥抱能让孩子心情舒畅,内心充满阳光和爱,孩子变得很愿意和成人交流,更容易解除一些误解。

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一个拥抱能安抚一个苦闹的孩子,一个拥抱能表达成人对孩子的爱,一个拥抱还能暗示孩子很棒。

人人都需要爱,只有孩子先感受到什么是爱,他才会去爱别人,关心别人。

在教学活动中,也会发现一些孩子喜欢打人,不会去爱别人。

因为这个孩子没有感受过被爱的感觉,所以他也决不会主动的去爱别人,对周围的一切事情也缺少热情和激情,所以作为家长还有老师千万不要吝啬这一个简单的拥抱啊!三、欣赏孩子的独特个性每个孩子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都是不一样的。

作者认为作为成人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懂得每个孩子都各有所长,也各有长短。

教育无痕是一种智慧(共5篇)

教育无痕是一种智慧(共5篇)

教育无痕是一种智慧(共5篇)第一篇:教育无痕是一种智慧教育无痕是一种智慧美国著名成功学家卡耐基先生演讲之后回到办公室,其秘书莫莉小姐笑吟吟地迎上来说:“卡耐基先生,演讲成功吗?”“非常成功,掌声四起。

”“那太祝贺你了。

”莫莉由衷地笑着说。

“莫莉,你知道吗?我今天去给人家讲的是…如何摆脱忧郁创造和谐‟,我从公文袋里取出讲稿,刚一开口,下面便哄堂大笑。

”“那一定是你讲得太精彩了。

”“的确精彩,我读的是一段如何让奶牛产奶的新闻。

”说着将手中的材料递给莫莉。

莫莉的脸刷地红了,喃喃地说:“昨天我太粗心了,卡耐基先生,这不会让您丢脸吧。

”“当然没有,你这样做使我自由发挥得更好,还得谢谢你呢!”从此以后,莫莉再也没有出现过因粗心而造成工作失误。

卡耐基先生对莫莉的批评和教育是一种“将教育的意图掩盖起来”的教育艺术,是一种充满人性关怀的超凡的教育智慧。

其“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成效应该给中小学教师以有益的启迪。

从中小学教师批评教育学生所使用方法的现状来看,尽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成功教育在局部的区域里开花结果,但对问题学生进行直言不讳的批评指责乃至训斥、嘲讽仍是大多数教师的首选之策,让人触目惊心的侮辱、体罚等非教育行为也不乏其例。

这种“反教育”的教育行为严重摧损着学生的自尊、自信,也摧残着学生的人格和身心健康。

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智慧的教育者,首先要使自己成为具有“人文情怀”的人。

因为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人,才能够给他人以人文关怀。

一位来自农村、家境贫寒的青年学生在第一次乘坐火车去上大学的途中,因口渴难耐破例买了一罐健力宝,但他却不知如何打开,在手中颠来倒去看了又看,捏了又捏,甚至拿出了水果刀希望能把拉环撬开,但试了几次因未敢用力而终未打开。

这时他听见坐在对面的一位妇女说:“童童,快把健力宝给妈拿来。

”小男孩说:“妈妈,你刚喝过水,怎么又渴了?”“快,听话。

”小男孩便站在车座上把手伸进了车窗旁边挂着的塑料袋。

妇女把健力宝拿在手中,眼睛盯在拉环上,余光看着男青年,只听“砰”的一声,健力宝打开了。

《教育无痕》读后感

《教育无痕》读后感

《教育无痕》读后感悟读完徐光女士的《教育无痕》,让我对"教育"有了一分更深入的认识。

我相信,"教育无痕"是一种境界,一种超越再超越的化人润物的无形大象。

徐光以"教育无痕"四字为书名,显然不是说自己施予儿子箫桐的家庭教育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而是意欲追求这一境界。

联想到现在的孩子在制度化的教育框束中的战战兢兢惟惟诺诺诚惶诚恐,大言无声的无痕教育多么让孩子们翘首以盼。

我相信,教育是一种生活,在现代社会更是如此。

因此,教育的丰富性只有靠生活才能展得开说得明。

离开生活的教育是驯养,除了造就不会生活的木偶外不会有其他收获;离开生活说教育,除了教条以外不会有更多其他内容。

《教育无痕》在寻常生活片断中呈现的教育智慧,让那些盛气凌人颐指气使的'教育学术著作和事无巨细指指点点开教育的万应药方的准学术著作自惭形秽。

作为教师我真希望多一些《教育无痕》类的书来消解一下目前不断弥漫的教育学术的学究气和庸俗化教条化教育理论的虚伪性。

当我们以生活来诠释教育,教育知识才具有人性,才具备灵性,才拥有亲和力和趣味性。

我相信,教育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制造"社会标准件"的,教育是张扬个性、培育个性、保护个性的方法而不是抑制个性、抹杀个性、消解个性的手段。

正如《教育无痕》所昭示的,成功的教育一定是个性的教育,成功的教育一定是理解个性尊重个性的教育。

尊重个性的教育不仅需要欣赏和悦纳,更需要宽恕和包容--宽恕个性发展中的失误和错误,同样也要包容个性发展中的缺点和不足。

我相信,溶融于生活中的无痕教育之若拙大巧将在生命历程中刻下深深的印痕,对教育者如此,对受教育者也如此。

总之,你来读读这本书吧,它会把许多美好的感受留给你,让你的心中、让你的生活中永远充满爱。

《无痕教育》读书心得

《无痕教育》读书心得

《无痕教育》读书心得此次有幸拜读徐斌老师的著作《无痕教育》,收获颇多。

从书中的字里行间中可以发现,徐斌老师是一位真正用“心”在研究小学数学教育的专家级教师,并且也有人称徐斌老师为中国当代著名的小学数学教育流派无痕教育的创始人,开创了中国无痕教育的先河。

“心”的教育,走出尘嚣,拥抱宁静,让教育走的更远,也影响更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无痕教育的特质。

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对于徐斌老师的教学历程有了一定了解,发现数学课也是可以上的如此精彩、出色,徐老师通过自己的事例,讲述了成功教师的成长道路,在教学中要善于退并且敢于进。

退要退到学生生活的现实,了解目前的思维起点;进要进到学生的认知结构、数学的本质、思维的递进。

徐斌老师鼓励年轻教师学习并提升教学艺术。

在徐斌老师的课堂之中,劝勉我们新教师不懈努力、努力研究、认真反思。

个人最喜欢书中的第二部分,即追寻教育的无痕境界。

无痕教育,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藏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我想这可能就是教学的一种至高的境界,无痕地帮助学生,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熟与自由,让生命绽放于爱与良知之中,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优的发展。

徐斌老师提炼并演绎出无痕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在不露痕迹中理解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并巩固知识。

作为新教师,往往会发现自己的教学意图很明显,刻意的灌输知识,往往教学小学并不理想,通过对徐斌老师的课堂实例研究,如果教师能把教学意图隐蔽起来,达到对无痕教育这种教学本源的追寻,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而言,才是教学的智慧与艺术完美的结合。

书中也写到了很多徐斌老师的教学案例,十分精彩的课堂,对于教学的原则和教学热点有着读到的阐述,并且可以帮助我们新教师更快的掌握要领,向着无痕教育的境界靠拢。

就如同徐斌老师在书中最后写给年轻教师话中所写到的,新教师应该多阅读,注重自身的积累与文化的沉淀,在多元的文化冲撞和喧嚣的现世中寻到一片净土。

读《教育无痕》有感

读《教育无痕》有感

读《教育无痕》有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读《教育无痕》有感这不是一本教育学专著,而是一本实录。

是一位中国妈妈的教育感悟,这位妈妈把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写成了归类为一本书,并由儿子和她一起编写。

这位母亲的一些做法是很普通的,但又相当的不一般,很多父母都不会去这样做,正是这些普通而不一般的做法,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思考。

其中“感悟童心,不让童心去流浪”这一章,我很喜欢,以下就是我读后的一些想法:一、感悟童心这位妈妈所讲到的感悟童心是指父母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

孩子的成长,孩子的认识,孩子的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他建议父母要有儿童的心态,懂得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感受孩子内心的冷暖;要像珠宝专家发现宝石一样,发现自己孩子;对孩子放飞但不放任,关爱但不溺爱。

的确,现在有一些家长会强制孩子去做孩子不愿做的事情,如有些家长已经为孩子的未来铺好了路,孩子长大后就要按照父母安排的路去走,这样很大程度上孩子的一些发展都受到了限制,是问这样的家长他了解自己的孩子了吗?他做到了感悟童心了吗?二、多给孩子一些爱抚和拥抱身体的接触是最有力量的爱语,成人可以借助身体的接触把爱传递给孩子,给孩子心理上的一种满足感。

一个简单的拥抱能让孩子心情舒畅,内心充满阳光和爱,孩子变得很愿意和成人交流,更容易解除一些误解。

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一个拥抱能安抚一个苦闹的孩子,一个拥抱能表达成人对孩子的爱,一个拥抱还能暗示孩子很棒。

人人都需要爱,只有孩子先感受到什么是爱,他才会去爱别人,关心别人。

在教学活动中,也会发现一些孩子喜欢打人,不会去爱别人。

因为这个孩子没有感受过被爱的感觉,所以他也决不会主动的去爱别人,对周围的一切事情也缺少热情和激情,所以作为家长还有老师千万不要吝啬这一个简单的拥抱啊!三、欣赏孩子的独特个性每个孩子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都是不一样的。

作者认为作为成人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懂得每个孩子都各有所长,也各有长短。

我的教育故事教育无痕

我的教育故事教育无痕

我的教育故事-教育无痕我的教育故事-教育无痕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讲一讲自己的工作,说起来很惭愧,91年参加工作,已经当了十多年的班主任,可惜由于自己不善总结,文笔又不好,即使有好的教育案例,也都埋没了。

白白浪费了许多的好经验。

经过么校长的再三提醒,加上形势所逼,不学习是不行了,不积累就等于白干。

因此也学名人拿起笔来,先是记日记、周记,到现在我写随笔,这个做法来自江苏省吴江市的市长朱永新教授,是他的建议让我有了触动,加入到他的实验教师行列,每天开始写随笔。

其实随笔和日记也差不多,只是更随意一些,随感、随记、随写,也不一定每天都写,一天也可以写很多,这和感受有关,不管字数,不拘一格。

到现在我已经写了十几篇,可是总觉得很幼稚,只有小部分到《教育在线》上发表,而更多的就都成了我的秘密。

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到《教育在线》上去和别人交流,同行之间是更能够相互理解的,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

今天有幸出来给大家讲点什么,那就勉为其难,把我以前的一篇随笔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不见得有什么价值,全当作抛砖引玉吧!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教育方法。

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如果学生知道他是在接受教育,这种教育刚开始就已经失败了。

那么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我们该如何施教呢?多年来我总结出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方法——有心无痕。

这是用赞赏用鼓励,像春雨滋润万物,不需雷声,不需闪电。

只要老师用爱心、耐心和诚心慢慢沁润学生的心灵。

女生齐汉,由于过早失去母爱,父亲又是开出租车的,整日忙碌,无暇照顾孩子,齐汉从小便养成了男儿的性格,名字也像男生。

刚上高中时,长得瘦高个子,齐耳短发,穿着很男性化,和男生一样喜欢打篮球,还自荐当了体委。

她精力旺盛,课间常和男生一起追逐打闹,大嗓门说粗话,还强行抄作业,炫耀自己的个性,经常口不择言,没有礼貌。

许多老师都对她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家长也给她讲了很多道理。

诸如女孩子应该温柔恬静;学生应该互相尊重、认真学习;做人要养成文明习惯等等。

教育无痕有感

教育无痕有感

在你的任教班级中,你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班与班之间的差别,比如有的班会让你信心百倍,感觉颇佳;而有的班则会让你头痛不已,提不起精神来。

在我的脑海里,或许4班就属于后者,可以说在上他们班之前,心中总有一些说不清楚的思绪,是厌烦,是不情愿,是衰叹,说到底就是下意识里有一种不想去上他们班的课,就这样给课堂事先增添了一些人为的情感因素。

今天,按理是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时间,按照先前,他们班男生很多都喜欢三五成群闲聊,这是我所教的班级中男生唯一会出现这种情况的班级。

因为下星期学校要进行年级篮球对抗赛,因此我提议他们是否能利用本节课先作一次班内对抗,增加一些默契感,很多同学表示支持。

就这样,等我把具体要求讲完以后,由体育委员组织分好组,站位了,队员们不知所措,同队的.二三个队员站在一起有之,“老师,我们到底打哪个篮”问话者有之,我说你们看,这简单的规则对我们班来说都不知道,也就说明了平时我们球打的少。

此时,我把跳球时的基本站位告知了他们,也回答了个别同学的问话:你们队跳球的同学面向哪边,那么你们队就向哪边投篮。

比赛就这样开始了,队员们跑得很积极,拼抢也很凶,有一个镜头跃入我的视野,当一队员拿到球时,对方二名队员将他牢牢围住时,他不知道该如何将球传出去,只见他极力将上半身转动,伺机寻求空档好让球传出去,但却不能,最终他把球随意抛了出去,自已也不知道扔向哪里。

待死球时,我跟他们说了“中枢脚”这一技术,队员们听得很认真,尤其是刚才那个被突围的队员,很有感触地说“早知道这样刚才那个球就不会丢了”。

在随后的比赛中,他们也利用了这一技术,我呢则在一旁不断地表扬他们,说打得不错,偶尔还不时地鼓几下掌,时间就在这不经意间溜走。

下课时,有个别同学还叫住了我,问了一些问题,这在他们以往的课堂中是从未有过的现象,我感到一阵窃喜,一种按捺不住的喜悦油然而生,原来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也可如此之近,心情也一下子明朗了起来。

有人曾说,最成功的教育便是要做到“教育无痕”,这句话让我感触深刻,沉思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无痕》读后感悟
虹桥镇二小倪晓哲
几年前,当我在老师的带领下刚刚进入“教育学”这个领域时,这方面的专业著作尚少。

那时,我几乎每见一本教育专业著作都要抱回来细细品读。

后来,眼见得“教育专业著作”一天天繁荣得目不暇接,而自己的购买欲却越来越小,原因很简单,看得多了,我就把“教育专业著作”分为两类,一类是故弄玄虚板着面孔唬人训人的(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其他专业的理论框架上充实教育构件或涂抹教育色彩的),一类是把教育工作技术化为一二三四ABCD环环相扣不能乱来的技术链条的。

除了这两类外,值得花钱购回充填书架的书不多。

与此同时,很多“非教育专业”人士写的有关“教育”的著作却时时让我怀疑自己所学专业是不是那么“专业”;换句话说,有时感觉“非专业”的“教育著作”往往让我对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把徐光女士的《教育无痕》读完,我对自己所学的“教育学”并没有增加崇敬感,但对“教育”却有了一分更深入的认识。

我相信,教育是建基于人类本能活动之上的一种社会活动。

这样说不仅不会破坏“教育”的神圣,而且恰恰言说了教育的本质属性。

当教育被狭隘化为一种专门职业,被置于“有目的有意义有组织”的逻辑拘囿时,它的很多意义已经消遁无形了。

“教育无痕”是一种境界,一种超越再超越的化人润物的无形大象。

徐光以“教育无痕”四字为书名,显然不是说自己施予儿子箫桐的家庭教育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而是意欲追求这一境界。

联想到现在的孩子在制度化的教育框束中的战战兢兢惟惟诺诺诚惶诚恐,大言无声的无痕教育多么让孩子们翘首以盼。

我相信,教育是一种生活,在现代社会更是如此。

因此,教育的丰富性只有靠生活才能展得开说得明。

离开生活的教育是驯养,除了造就不会生活的木偶外不会有其他收获;离开生活说教育,除了教条以外不会有更多其他内容。

《教育无痕》在寻常生活片断中呈现的教育智慧,让那些盛气凌人颐指气使的教育学术著作和事无巨细指指点点开教育的万应药方的准学术著作自惭形秽。

我真希望多一些《教育无痕》类的书来消解一下目前不断弥漫的教育学术的学究气和庸俗化教条化教育理论的虚伪性。

当我们以生活来诠释教育,教育知识才具有人性,才具备灵性,才拥有亲和力和趣味性。

我相信,教育是沟通的函数,而沟通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对人性的信任基础之上的。

因此,教育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压服,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驯化,教育是平等交流基础上的相互影响。

有了充分的沟通,才会有教育的创造、教育的快乐、教育的享受与富足,以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同发展。

从《教育无痕》中描述的母子间多样化的沟通方式,我们会充分理解徐光施予萧桐身上的教育何以成功。

我相信,教育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制造“社会标准件”的,教育是张扬个性、培育个性、保护个性的方法而不是抑制个性、抹杀个性、消解个性的手段。

正如《教育无痕》所昭示的,成功的教育一定是个性的教育,成功的教育一定是理解个性尊重个性的教育。

尊重个性的教育不仅需要欣赏和悦纳,更需要宽恕和包容——宽恕个性发展中的失误和错误,同样也要包容个性发展中的缺点和不足。

我相信,溶融于生活中的无痕教育之若拙大巧将在生命历程中刻下深深的印痕,对教育者如此,对受教育者也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