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合畸形分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主要症状:双颌或双牙弓前突。 ➢ 矫治原则:减径或减数,以减少
上下牙弓突度,或推上下牙弓向 后。
毛氏ⅠI5
——(第III类—宽度不调 3个)
Ⅲ1
Ⅲ2
➢ 上颌或上牙弓宽度较大,或下 颌或下牙弓宽度较小,或二者 兼之。
➢ 上牙弓宽于下牙弓,后牙深覆 盖或正锁合。
➢ 缩小上牙弓宽度,或扩大下牙 弓宽度,或两者并用。
➢ 前部牙槽过低或后部牙槽过高, 或复合机制。
➢ 前牙开合 ➢ 升高前牙,或压低后牙,或两
者并用或需矫正颌骨畸形。
——(第IV类— 高度不调 2个) 毛氏IV1 毛氏IV2
——(第V类— 个别牙齿错位)
➢ 主要机制:由局部变化所造成的个别 牙齿错位,不代表牙、颌、面的发育 情况,也没有牙量、骨量的不调。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径或减数。
——(第I类—牙量骨量不调)
毛氏 Ⅰ1
毛氏 Ⅰ2
——(第II类—长度不调 5个)
➢ 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小,或下 颌或下 牙弓长度较大,或二者 兼之。
➢ 后牙为近中错合,前牙为对刃 或反合。颏部可前突。
➢ 矫正颌间关系。推下牙弓向后, 或牵上牙弓向前,或两者并用。
主要机制 主要症状 矫治原则
➢ 14、24咬于34与44的中间,15、25咬于下颌 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中间。
➢ 上颌前牙覆盖下颌前牙近切缘的1/4牙冠。
Old Glory
➢ 6、上颌咬合面
(1)双侧中切牙唇面整齐呈
。
(2)双侧切牙近中与远中处各有
(inset)。
(3)尖牙呈尖牙区
(canine eminence) 。
(4)前磨牙
➢ 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大,或下 颌或下牙弓长度较小,或二者 兼之。
➢ 后牙为远中错合,前牙深覆盖。 颏部可后缩。
➢ 矫正颌间关系。推上牙弓向后, 或牵下牙弓向前,或两者并用。
——(第II类—长度不调)
毛氏 ⅠI1
毛氏 ⅠI2
——(第II类—长度不调 5个)
➢ 上颌或上牙弓前部长度较小, 或下颌或下牙弓前部长度较大, 或二者兼之。
第II类—长度不调 l II1:磨牙近中,前牙反合 l II2:磨牙远中,前牙深覆盖 l II3:磨牙中性,前牙反合 l II4:磨牙中性,前牙深覆盖 l II5:双牙弓前突
第III类—宽度不调 l III1 :上颌宽于下颌 l III2 :上颌窄于下颌 l III3 :上下颌均狭窄
,在同一直线上。
(5)第一磨牙颊面较突出,与第二前磨牙
中间形成
(offset)。
➢ 7、下颌咬合面
(1)下颌4颗切牙呈
。
(2)尖牙向唇侧突出,与侧切牙交界处形成
(offset)。
(3)第一磨牙颊面较突出,故在其与第二前
磨牙中间形成
(offset)。
1、牙弓内的每一颗 都应与邻牙保持理想的
。
2、每一颗 颌 齿都与 颌 齿保持
➢ 主要症状:上下牙弓狭窄。 ➢ 矫治原则:扩大上下牙弓宽度,
或用肌能训练矫治法,并加强营 养及咀嚼功能,以促进颌骨及牙 弓的发育。
毛氏Ⅲ3
——(第IV类— 高度不调 2个)
IV1
IV2
➢ 前部牙槽过高或后部牙槽过低, 或二者兼之。
➢ 前牙深覆合 ➢ 压低前牙,或升高前牙,或两
者并用。
主要机制 主要症状 矫治原则
Class II ,division 1,subdivision
Class Ⅱ, division 2
Class II ,division 2,subdivision
Class Ⅲ , mesioclusion
Class Ⅲ , subdivision
➢ 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 ➢ 简明易懂,便于临床使用; ➢ 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 第Ⅰ类—牙量骨量不调(2个分类) ➢ 第Ⅲ类—宽度不调(3个分类) ➢ 第Ⅴ类—个别牙齿错位
——(第I类—牙量骨量不调 2个)
➢ 牙量相对大于骨量 ➢ 牙齿拥挤错位。 ➢ 扩大牙弓,推磨牙向后,减
主要机制 ➢ 牙量相对小于骨量。 主要症状 ➢ 有牙间隙。 矫治原则 ➢ 缩小牙弓或结合修复治疗。
关系。
3、必须保存全口32颗恒牙。
nCoV
(一) 安氏第一类错合— 中性错合 (二) 安氏第二类错合— 远中错合
(三) 安氏第三类错合— 近中错合
Class Ⅰ , neutroclusion
Class II , distoclusion
Class Ⅱ , division Ⅰ (Angle II1)
➢ 后牙中性合,前牙反合。 ➢ 矫正前牙反合。
主要机制
主要症状 矫治原则
➢ 上颌或上牙弓前部长度较大, 或下颌或下牙弓前部长度较小, 或二者兼之。
➢ 后牙中性合,前牙深覆盖。 ➢ 矫正前牙深覆盖。
——(第II类—长度不调)
毛氏 ⅠI3
毛氏 ⅠI4
——(第II类—长度不调 5个)
➢ 主要机制:上下颌或上下牙弓过 大。
主要机制 主要症状 矫治原则
➢ 上颌或上牙弓宽度较小,或下 颌或下 牙弓宽度较大,或二者 兼之。
➢ 上牙弓窄于下牙弓,后牙对刃、 反合或反锁合。
➢ 扩大上牙弓宽度,或缩小下牙 弓宽度,或两者并用。
——(第III类—宽度不调 3个)
毛氏 Ⅲ1
毛氏 Ⅲ2
——(第III类—宽度不调 3个)
Ⅲ3
➢ 主要机制:上下颌或上下牙弓宽 度较小。
正畸错合畸形的分类
Angle 分类法和毛氏分类法
Angle理想合 Angle错合分类法 毛燮均错合分类法
错合畸形学习回顾笔记
nCoV
➢ 双侧上、下颌骨内各有8颗牙齿,均排列整 齐、无拥挤、无旋转。
➢ 具有非常协调的咬合关系, 16、26的近中 颊尖咬合于36、46的近中颊沟。
➢ 13、23咬于33、33与34、44的交界处。
➢ 主要症状:一般错位表现有舌(腭) 向、唇(颊)向、近中、远中、高位、 低位、转位、易位、斜轴等情况。
➢ 矫治原则:按具体情况矫治处理。
——(第VI类— 特殊类型)
➢ 凡不能归入前五类的错合畸形统属此类。 ➢其矫治可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第I类—牙量骨量不调 l I1 :牙量多于骨量 l I2 :牙量少于骨量
➢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位置并非绝对恒定。 ➢ 分类中只考虑牙颌面在近远中方向的 不协调,未提在高度和宽度上的不协调。 ➢ 现代人类牙量、骨量不调问题是错合
形成的重要机理之一,未能反映。
nCoV
➢1959年,毛燮均教授提出; ➢1978年进一步完善; ➢分类以错合畸形的机制、症状、矫
治三者结合为基础。 ➢共将错合畸形分为6类。
上下牙弓突度,或推上下牙弓向 后。
毛氏ⅠI5
——(第III类—宽度不调 3个)
Ⅲ1
Ⅲ2
➢ 上颌或上牙弓宽度较大,或下 颌或下牙弓宽度较小,或二者 兼之。
➢ 上牙弓宽于下牙弓,后牙深覆 盖或正锁合。
➢ 缩小上牙弓宽度,或扩大下牙 弓宽度,或两者并用。
➢ 前部牙槽过低或后部牙槽过高, 或复合机制。
➢ 前牙开合 ➢ 升高前牙,或压低后牙,或两
者并用或需矫正颌骨畸形。
——(第IV类— 高度不调 2个) 毛氏IV1 毛氏IV2
——(第V类— 个别牙齿错位)
➢ 主要机制:由局部变化所造成的个别 牙齿错位,不代表牙、颌、面的发育 情况,也没有牙量、骨量的不调。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径或减数。
——(第I类—牙量骨量不调)
毛氏 Ⅰ1
毛氏 Ⅰ2
——(第II类—长度不调 5个)
➢ 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小,或下 颌或下 牙弓长度较大,或二者 兼之。
➢ 后牙为近中错合,前牙为对刃 或反合。颏部可前突。
➢ 矫正颌间关系。推下牙弓向后, 或牵上牙弓向前,或两者并用。
主要机制 主要症状 矫治原则
➢ 14、24咬于34与44的中间,15、25咬于下颌 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中间。
➢ 上颌前牙覆盖下颌前牙近切缘的1/4牙冠。
Old Glory
➢ 6、上颌咬合面
(1)双侧中切牙唇面整齐呈
。
(2)双侧切牙近中与远中处各有
(inset)。
(3)尖牙呈尖牙区
(canine eminence) 。
(4)前磨牙
➢ 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大,或下 颌或下牙弓长度较小,或二者 兼之。
➢ 后牙为远中错合,前牙深覆盖。 颏部可后缩。
➢ 矫正颌间关系。推上牙弓向后, 或牵下牙弓向前,或两者并用。
——(第II类—长度不调)
毛氏 ⅠI1
毛氏 ⅠI2
——(第II类—长度不调 5个)
➢ 上颌或上牙弓前部长度较小, 或下颌或下牙弓前部长度较大, 或二者兼之。
第II类—长度不调 l II1:磨牙近中,前牙反合 l II2:磨牙远中,前牙深覆盖 l II3:磨牙中性,前牙反合 l II4:磨牙中性,前牙深覆盖 l II5:双牙弓前突
第III类—宽度不调 l III1 :上颌宽于下颌 l III2 :上颌窄于下颌 l III3 :上下颌均狭窄
,在同一直线上。
(5)第一磨牙颊面较突出,与第二前磨牙
中间形成
(offset)。
➢ 7、下颌咬合面
(1)下颌4颗切牙呈
。
(2)尖牙向唇侧突出,与侧切牙交界处形成
(offset)。
(3)第一磨牙颊面较突出,故在其与第二前
磨牙中间形成
(offset)。
1、牙弓内的每一颗 都应与邻牙保持理想的
。
2、每一颗 颌 齿都与 颌 齿保持
➢ 主要症状:上下牙弓狭窄。 ➢ 矫治原则:扩大上下牙弓宽度,
或用肌能训练矫治法,并加强营 养及咀嚼功能,以促进颌骨及牙 弓的发育。
毛氏Ⅲ3
——(第IV类— 高度不调 2个)
IV1
IV2
➢ 前部牙槽过高或后部牙槽过低, 或二者兼之。
➢ 前牙深覆合 ➢ 压低前牙,或升高前牙,或两
者并用。
主要机制 主要症状 矫治原则
Class II ,division 1,subdivision
Class Ⅱ, division 2
Class II ,division 2,subdivision
Class Ⅲ , mesioclusion
Class Ⅲ , subdivision
➢ 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 ➢ 简明易懂,便于临床使用; ➢ 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 第Ⅰ类—牙量骨量不调(2个分类) ➢ 第Ⅲ类—宽度不调(3个分类) ➢ 第Ⅴ类—个别牙齿错位
——(第I类—牙量骨量不调 2个)
➢ 牙量相对大于骨量 ➢ 牙齿拥挤错位。 ➢ 扩大牙弓,推磨牙向后,减
主要机制 ➢ 牙量相对小于骨量。 主要症状 ➢ 有牙间隙。 矫治原则 ➢ 缩小牙弓或结合修复治疗。
关系。
3、必须保存全口32颗恒牙。
nCoV
(一) 安氏第一类错合— 中性错合 (二) 安氏第二类错合— 远中错合
(三) 安氏第三类错合— 近中错合
Class Ⅰ , neutroclusion
Class II , distoclusion
Class Ⅱ , division Ⅰ (Angle II1)
➢ 后牙中性合,前牙反合。 ➢ 矫正前牙反合。
主要机制
主要症状 矫治原则
➢ 上颌或上牙弓前部长度较大, 或下颌或下牙弓前部长度较小, 或二者兼之。
➢ 后牙中性合,前牙深覆盖。 ➢ 矫正前牙深覆盖。
——(第II类—长度不调)
毛氏 ⅠI3
毛氏 ⅠI4
——(第II类—长度不调 5个)
➢ 主要机制:上下颌或上下牙弓过 大。
主要机制 主要症状 矫治原则
➢ 上颌或上牙弓宽度较小,或下 颌或下 牙弓宽度较大,或二者 兼之。
➢ 上牙弓窄于下牙弓,后牙对刃、 反合或反锁合。
➢ 扩大上牙弓宽度,或缩小下牙 弓宽度,或两者并用。
——(第III类—宽度不调 3个)
毛氏 Ⅲ1
毛氏 Ⅲ2
——(第III类—宽度不调 3个)
Ⅲ3
➢ 主要机制:上下颌或上下牙弓宽 度较小。
正畸错合畸形的分类
Angle 分类法和毛氏分类法
Angle理想合 Angle错合分类法 毛燮均错合分类法
错合畸形学习回顾笔记
nCoV
➢ 双侧上、下颌骨内各有8颗牙齿,均排列整 齐、无拥挤、无旋转。
➢ 具有非常协调的咬合关系, 16、26的近中 颊尖咬合于36、46的近中颊沟。
➢ 13、23咬于33、33与34、44的交界处。
➢ 主要症状:一般错位表现有舌(腭) 向、唇(颊)向、近中、远中、高位、 低位、转位、易位、斜轴等情况。
➢ 矫治原则:按具体情况矫治处理。
——(第VI类— 特殊类型)
➢ 凡不能归入前五类的错合畸形统属此类。 ➢其矫治可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第I类—牙量骨量不调 l I1 :牙量多于骨量 l I2 :牙量少于骨量
➢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位置并非绝对恒定。 ➢ 分类中只考虑牙颌面在近远中方向的 不协调,未提在高度和宽度上的不协调。 ➢ 现代人类牙量、骨量不调问题是错合
形成的重要机理之一,未能反映。
nCoV
➢1959年,毛燮均教授提出; ➢1978年进一步完善; ➢分类以错合畸形的机制、症状、矫
治三者结合为基础。 ➢共将错合畸形分为6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