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年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心

(1900~1999年)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关注“爱”的哲学。

1919年,发表《两个家庭》崭露头角

1919~1920年,进入文坛,以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陆续发表《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煞人》等揭露了“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

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是最早加入该会的少数女会员之一。1921年5月,出版短篇小说散文集《超人》,标志着冰心对社会种种问题“爱的哲学。”

1922年发表《烦闷》

1922年《晨报副镌》间续刊登冰心的小诗《春水》

1923年1月,出版第一部诗集《繁星》

1924年发表《悟》。《超人》、《烦闷》、《悟》构成了冰心“爱的三部曲”

1931年,发表《分》,之后陆续发表《六一姊》、《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相片》等。

1943年发表《关于女人》,是冰心抗战时期在重庆《星期评论》上以“男士”笔名发表的重要作品。

1999年2月28日,作家冰心逝世。

创作变化:

冰心的问题小说围绕着“爱的哲学”经历了发展变化的阶段,从

追寻到宣扬,最后信疑参半,这是冰心小说独特的旋律。1931年发表的《分》,划出了冰心小说创作的新阶段,从作者以往信奉与宣扬“爱的哲学”与早已潜隐地所受的基督教教义的影响中有所超拔,有爱有憎代替了“万全之爱。”

沈从文

(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他的小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写城市与知识阶级,第二类是写乡村与抹布阶级的。1922年,受五四余波之影响来到北京升学未成开始学习写作。1924年底,开始在《晨报副刊》发表作品。

1928年,在上海与胡也频、丁玲合编文学刊物《红黑》

1931年,发表短篇小说集《龙朱》

1933年9月,接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并主持《大公报》文艺奖

10月,在其主编的《大公报·文艺副刊》第9期发表《文学者的态度》引发“京派”与“海派”的论争。

1934年,创作中篇小说《边城》,原载于《国闻周报》第十一卷1935年,发表短篇小说集《八骏图》

1938年,创作长篇小说《长河》

1940年,发表短篇小说《绅士的太太》

1945年,发表长篇小说《长河》

1988年5月10日,作家沈从文在北京逝世

创作变化:

进入三十年代后期,沈从文小说越写越少,而针对现实问题和较抽象的哲学问题的文章大量增加。由表达对理想人性赞美的湘西主题小说转向关注现实,表现出对现实的愤慨,由返朴归真,充满温暖抒情浪漫气息的柔和之笔转向面对现实,蕴藉愤慨富于讽刺色彩的批判之笔所代替。

徐志摩

(1897~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他的抒情诗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构思精巧,意象新颖,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章法整饬,灵活多样,辞藻华美,风格明丽。

1916年,赴津、京读大学,曾拜梁启超为师。

1918年8月,赴美留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1920年,赴英国剑桥皇家学院以特别生资格选课听讲。

1922年,回国,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大学任教。

1925年,发表诗集《志摩的诗》

1926年,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7年,发表《翡冷翠的一夜》

1928年,《新月》月刊在上海创刊,徐志摩与闻一多负责编辑,徐志摩是“新月”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

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出版《猛虎集》,同年11月19日,因

飞机失事,遇难。

1932年,出版《云游集》

创作变化: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始终交织着内心的生命体验与外在创作观念的矛盾冲突。1926年前后,由于生命体验突破了创作观的束缚,使其在多个方面发生变化。她的诗不再拘泥于“健康”、“尊严”的原则,而是直面现代人痛苦、焦灼的内心世界,大自然不再是诗人的精神家园,而是凡尘出生命的渺小甚至虚无,他的现实主义诗歌不再是肤浅的场景速写,而是渗透深切的生命体验。

张爱玲

(1920~1995)原名张瑛,出生于上海,原籍河北丰润。张爱玲的小说具有雅俗融合的特征,故事以人、以人性的探索为中心,呈现出现代小说的特征,同时,小说中具有繁复、丰富的意象,清晰的时代感与精细的把握能力,描写中透露出浓浓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都市特征。

1943年,在周瘦鹃所办的《紫罗兰》创刊号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当即引起海上文坛的关注。

1943年9月——10月,《倾城之恋》收入《传奇》

11月——12月,《金锁记》收入《传奇》

1944年5月——7月,《红玫瑰与白玫瑰》收入《传奇》

1944年8月,出版小说集《传奇》

同年12月,出版散文集《流言》

1956年,开始创作小说《秧歌》与《赤地之恋》

1968年,《半生缘》现在台湾《皇冠》杂志刊出,后改名为《惘然记》,收入《惘然记》

1975年,完成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

1979年,《色戒》收入《惘然记》

1995年9月,逝与洛杉矶,享年七十四岁

创作变化:

张爱玲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创作风格,追求中国古典小说那种“平淡而自然”的审美境界。但后期她的创作风格发生了转变:注重在小说中表现“细密真切的生活质地”、白描手法的完美运用、松散的叙事结构,这些新的转变和尝试极富意义,形成了张爱玲后期创作中的突破,但却往往为学界所忽视。张恨水:

(1895~1967)原名张心远,原籍安徽潜山,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他的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近两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

1918年,任芜湖《皖江日报》编辑,开始写作生涯。

191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南国相思谱》。同年赴北京,任《益报》校对、上海《申报》驻京办事处编辑、北京世界通讯社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