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培训完整版本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课件

建立合理的食品储存和运输制度,确保食品 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保持卫生、安全,防止 食品受到污染或变质。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危害控制
危害识别与评估
对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识别和评估,确定关键控制点, 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加工过程控制
严格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时间、pH值等关键参数,确保食 品加工符合卫生要求,防止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培训内容和目标
食源性疾病概述
介绍食源性疾病的概念、分类、危害及流行趋势等 内容,使相关人员对食源性疾病有全面的认识。
食源性疾病监测实践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食源性疾病的监测过程、结果 解读和应对措施,使相关人员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食源性疾病监测原理和方法
详细讲解食源性疾病监测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 技术手段,包括病例报告、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 调查等,提高相关人员的监测能力。
监测方法
采用定期抽样检测、突发事件应急检测和专项调查等方法,对食品生产、加工、运 输、销售等各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测。
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数据收集
各级监测机构应按照统一的标准 和要求,及时、准确地收集食源
性疾病监测数据。
数据整理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 归类,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
库,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利用。
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的建议和措施
完善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 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覆盖率。
提升监测能力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监 测人员培训和设备投入,提高基 层医疗机构的监测能力。
加强数据共享
推动各部门间食源性疾病监测数 据的共享和互通,建立统一的数 据平台,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加强宣传教育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最全优质PPT【15页】

一、监测目的
通过对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监测和归因分析 ,掌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高危食品和危险因素 ,为制定、调整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二、监测对象
对疑似与食品有关的生物性、化学性、有 毒动植物性的感染或中毒性病例、疑似食 源性异常病例进行监测。重点监测对象包 括:
1、感染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的感染 性腹泻病人,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 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例。
7.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每日登陆 “食源性疾 病暴发监测系统”查看各地食源性疾病暴发情况,并 且完成季度、年度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分析报告并提 交国家卫生计生委。
四、报告原则与要求
(一)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是《食品安全法》法 定报告职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可能影响创
库伦旗医院食建源性全疾病国监测、卫报告生工作城管理制市度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绩效考核等
2、对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中环境、食品、生物标 本中致病菌分负责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
信息表》(附表1) 2、异常病例 临床医生发现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后,填写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报告卡》(附表2)
四、报告流程
1.医疗机构在日常诊疗中一旦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 件,应当及时上报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及发病人数 2人及以上或出现1名及1名以上死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汇总分析辖区内监测信息,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应当及时上报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病例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均应上报。
(三)所有的盟(市)级和旗(县)级疾控机构均 要参加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报告工作。
(四)自治区、盟(市)级和旗(县)级卫生计生 行政部门应协调同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保证调 查信息的完整性和报告的及时性。
22660_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ppt课件

严格遵守食品加工和储存规范 ,避免交叉污染和食品变质。
2024/1/25
对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进 行定期检测,确保其质量和安 全。
合理规划食品储存区域,按照 不同食品的特性进行分类存放 。
16
消费者教育和宣传
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其对食源性疾 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及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提醒消费者 注意食品安全风险。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是否为食 源性疾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毒理学检查等。
2024/1/25
9
03
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
2024/1/25
10
监测网络和组织架构
01
02
03
国家级监测网络
覆盖全国范围,由国家级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地 分支机构组成。
23
培训方法和技巧
01
02
03
04
理论授课
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 食源性疾病监测的基本理论和
知识。
实践操作
组织参训人员进行现场实践操 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
水平。
案例分析
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和讨论,加深参训人员对食源 性疾病监测的理解和认识。
互动交流
鼓励参训人员之间互动交流, 分享经验和心得,促进共同进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实 践
2024/1/25
22
培训计划和课程设计
2024/1/25
确定培训目标
明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培训目的,为制定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
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培训目标,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参 与人员、课程安排等。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

食源性毒鼠强中毒诊断要点
流行病学特点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食源性甲醇中毒诊断要点
流行病学特点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食源性亚硝酸盐中毒诊断要点
流行病学特点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各种火腿、酱卤肉、熏肉和油炸肉类食品中,作为防腐剂和护色剂
常见食源性疾病的诊断要点
2.2人及以上的疑似食源性异常健康事件经过流行 病学调查后,确认为食品引起的,应作为食源 性疾病暴发事件,予以报告。
监测工作内容——食品
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 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食品中放射性污染监测
监测工作内容——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
(发病2人及以上或出现1名及以上死亡病例的食源性 疾病暴发事件)
监测工作流程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工作流程
监测对象就座
临床医生 接诊
临床医生 及时
网报病例信息
监测县区CDC专管人员
每日
医院专管人员 1个工作日内
网报审核
专管人员 及时
汇总分析
市CDC审核
参与暴发事件调查、报告
采集病例信息(填写表格)
临床医生
当日下班前
上交病例信息表
专管人员
及时 监测县区CDC 接到卫生局指派
调查 职责(管理科室、业务科室) 报告、工作流程 制度(技术培训制度、数据收集制度、问题病例会
诊制度、数据上报制度、配合调查制度
组织机构
主管领导(宋玉剑) 负责部门:医务科
部门负责人:张月萍 工作人员:李晓东 李 宏
组织机构
专家组:内 科:管小菊 邹敏时 靳屏 儿 科:王卫华 急诊科:夏 晋 检验科:梁丽玲
三个基本要素:
病源物----致病因子; 传播媒介----食物; 临床特征----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2024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课件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课件一、引言食源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提高食源性疾病监测能力,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本课件旨在为监测人员提供系统、全面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提高监测水平,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食源性疾病概述1.定义: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摄入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而引起的疾病。
2.病原体:食源性疾病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毒素等。
3.传播途径:食源性疾病主要通过摄入受污染的食物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空气传播等途径。
4.临床表现:食源性疾病症状多样,轻者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重者可出现脱水、休克、甚至死亡。
5.暴露人群:食源性疾病暴露人群广泛,包括儿童、老年人、免疫抑制者等。
三、食源性疾病监测的重要性1.早期发现:食源性疾病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2.病原体识别:食源性疾病监测可明确病原体,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3.风险评估: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可用于评估食品安全风险,指导政府制定相关政策。
4.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监测有助于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推动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四、食源性疾病监测内容1.监测系统: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包括病例报告、病原体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
2.监测病例:收集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包括病例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等。
3.病原体检测:开展食源性疾病病原体检测,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4.食品样品检测:对可疑食品样品进行检测,查找病原体来源。
5.流行病学调查:开展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分布、传播途径等。
6.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食源性疾病风险。
五、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要求1.知识储备:掌握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等。
2.技能培训:熟悉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法,掌握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技能。
食源性疾病培训(2024)

2024/1/29
23
问题挑战探讨
2024/1/29
问题一
食品供应链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何确保食品在整个供应链中的 安全和质量,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问题二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问题。如何加强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管 理,防止食品污染和交叉污染?
问题三
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如何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高监 管效率和水平,保障公众饮食安全?
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之一。 其流行特征包括季节性、地区性、人群分布等,与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贮存等环节 密切相关。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关键在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卫生意识和食品安 全知识水平。同时,消费者也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变质、过期食品。
痛等。
9
寄生虫感染
华支睾吸虫感染
由华支睾吸虫引起,主要通过生 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等感染, 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及肝脏损害。
2024/1/29
绦虫感染
由绦虫引起,主要通过食用未煮熟 的肉类感染,表现为腹痛、腹泻、 消瘦等症状。
旋毛虫感染
由旋毛虫引起,主要通过食用生的 或半生的含旋毛虫幼虫的肉类感染 ,表现为发热、肌肉疼痛等症状。
14
餐饮具清洗消毒操作规范
清洗方法
介绍餐饮具的清洗方法和 步骤,包括预处理、浸泡 、刷洗、冲洗等。
2024/1/29
消毒方式
阐述餐饮具的消毒方式和 消毒剂的选择,确保消毒 效果符合卫生标准。
保洁措施
强调消毒后餐饮具的保洁 措施,防止二次污染。
15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要求
2024年度47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PPT课件

持续改进工作流程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优 化工作流程。
2024/2/2
加强培训和演练
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人员素质 和应急处置能力。
强化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
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 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40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2
41
确保在接到报告后能够迅速启 动应急处置流程。
现场处置措施落实
包括病人救治、样品采集、现 场控制等措施。
流行病学调查开展
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分析疾 病三间分布特征。
实验室检测支持
采集相关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 ,为病因分析提供依据。
2024/2/2
38
跨部门协作机制建立
明确各部门职责
建立多部门参与的食源性疾病 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明确各
2024/2/2
31
实验室检测方法介绍
传统微生物学方法
包括细菌培养、生化鉴定 等,用于检测食源性致病 菌。
2024/2/2
免疫学方法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 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等,检测食源性病 原体及其毒素。
分子生物学方法
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等 ,用于快速、灵敏地检测 食源性病原体基因。
2024/2/2
7
02 食源性疾病监测 体系介绍
2024/2/2
8
监测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对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及时发现、评估、预警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和流 行,保障公众健康。
意义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为政府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提供科学 依据;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2024版食源性疾病培训完整ppt课件

05
断
临床表现
01 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等
03 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头晕、乏力、失眠
等
02 肝肾损害症状
黄疸、肝区疼痛、蛋白尿
等
04 过敏反应
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 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鉴别诊断
与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 等疾病进行鉴别
实验室检查
03
列举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种类,以及这些病原在各类食
品中的分布情况。
监测与报告
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
介绍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的建设 情况,包括监测网络、监测内容和方 法等。
监测数据分析与应用
分析监测数据在食源性疾病预防和控 制中的应用,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 学依据。
报告流程和制度
详细阐述食源性疾病的报告流程、报 告时限和报告要求等,强调及时、准 确报告的重要性。
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模拟演练和案例分析,学员们对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应急处置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提 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展望
1 2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水平和 效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推广健康饮食知识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公众普及健康饮食知识, 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04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0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02 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责任与义务
食品加工过程控制
原料采购与验收
建立严格的原料采购和验 收制度,确保原料符合食 品安全标准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课件

感染性食源性疾病
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引 起的疾病,如沙门氏菌感染和诺如病毒感染。
中毒性食源性疾病
由食品中存在的有毒物质(如化学物质或毒素) 引起的疾病,如肉毒杆菌中毒和黄曲霉毒素中毒。Leabharlann 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目的和原则
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目的是及早发现食品中的病原体或有毒物质,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食品安全。监测的原则包 括:
食源性疾病监测的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不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控制方法,以及相关应急处置的经验和教训。
沙门氏菌感染
从受感染食物中分离出病原菌,并对食品供应链进行追溯,及时召回受影响的食品。
肉毒杆菌中毒
通过调查食品加工过程和存储温度,预防肉毒杆菌中毒的发生并提供适当的紧急抢救措施。
黄曲霉毒素中毒
开展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监测和控制,加强存储和加工环节的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课件
食源性疾病是食品中存在的病原体或有毒物质导致的疾病。本课件旨在介绍 食源性疾病监测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及案例分析和应急处置。
食源性疾病监测的重要性
食源性疾病监测对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与健康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识别与食物相关的疾病爆发,并控制病原 体在食品中的传播。
早期识别和控制
监测可以提前发现食源性疾病爆 发的趋势,从而采取及时控制措 施,减少疾病的传播和风险。
结论和展望
食源性疾病监测是确保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的重要环节,随着科技和监测手段的进步,我们能够更好地预防和 控制食源性疾病。
促进食品安全意识
监测结果可以提高公众对食品安 全的认识,促使人们在选择食品 时更注重安全和卫生。
制定监管政策
监测数据是制定食品安全监管政 策和标准的重要依据,以确保食 品供应链中的安全和质量。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课件

报告撰写
根据分析结果撰写食源性 疾病监测报告,向上级主 管部门报告监测情况。
监测质量控制与评估
质控标准制定
制定食源性疾病监测的质量控制 标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数据核查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核查和校对 ,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质量评估
定期对食源性疾病监测质量进行 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
实验室检测技术与方法
总结词
掌握实验室检测技术与方法,提高食源性疾病的检测水平。
详细描述
介绍食源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测技术与方法,包括常规微生物检测、分子生物学 检测、免疫学检测等。同时,让学员了解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操作 流程,以及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
风险评估与预警预报
总结词
了解风险评估与预警预报的方法,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国内外监测现状及问题
国内外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发展迅速 ,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食源性疾病监测涉及多个部门,协调 管理存在难度。
部分地区监测网络不健全,信息上报 不及时、不全面。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影响监测 质量和效果。
02
CATALOGUE
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
监测网络建设
01
02
03
国家级监测网络
推广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知识普及等方式 ,向公众介绍食源性疾病的危害
和预防方法。
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勤洗手、不食用不洁食品、不
生食等。
提供食品安全信息,帮助公众识 别和避免食用问题食品。
加强医疗机构和实验室能力建设
提高医疗机构对食源性疾病的诊疗水平,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课件

科学、客观、公正、及时、有效 。
暴发调查的方法与步骤
方法
病例搜索、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 测等。
步骤
建立组织机构、制定调查计划、开展 调查、分析调查结果、采取控制措施 。
暴发处理与控制措施
处理
及时救治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原因,采取控制措 施。
控制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卫生意识,加强食 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加强宣传教育。
风险。
预警系统
建立食源性疾病预警系统,通 过数据分析预测食品安全事件
的发生。
监测流程
确定监测范围
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结果,确定需要重点监 测的食品种类和场所。
制定监测计划
明确监测目标、方法、 时间表和资源需求,确 保监测工作的有效实施
。
数据收集与整理
收集相关数据,包括食 品检测结果、病例信息 等,并进行整理、分类
03
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法与流程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监测方法
01
02
03
04
实验室检测
通过采集食品样品进行微生物 、化学和物理指标检测,以评
估食品安全性。
病例监测
收集食源性疾病病例,了解其 发病时间、地点、人群分布等
信息,追溯可能的病因。
主动监测
定期对特定食品或场所进行主 动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
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包括地域性、季节性、人 群聚集性和病原体多样性。
地域性是指某些食源性疾病在某些地区发病率较高,可能 与当地的气候、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季节性是指 某些食源性疾病在特定季节发病率较高,如夏季细菌性食 物中毒多发;人群聚集性是指食源性疾病在集体单位如学 校、工厂等人群密集场所容易发生;病原体多样性是指食 源性疾病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课件

医疗机构名称:
填报人:
填报日期:
【主要临床症状参考字典】
全身性症状: □发热 □发绀
□寒战 □面色潮红
□乏力 □脱水
消化系统症状: □腹痛 □里急后重
□腹泻
□恶心
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 □谵妄 □复视 □肢体麻木 □精神失常
□晕眩 □言语困难 □视力模糊 □末梢感觉障碍
□昏迷 □吞咽困难 □眼睑下垂 □针刺感
对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 物性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病例、食源性异常病例进行监测。 重点(优先)监测对象包括: 1. 感染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的感染性腹泻病人,临 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的 病例。 2. 中毒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并具有生物性、化学 性或有毒动植物性等因素引起的相关中毒症状病例,如农 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毒蘑菇中毒、菜豆中毒、肉毒毒 素中毒、米酵菌酸中毒、河鲀毒素中毒等。具体见附录2 《常见食源性疾病的诊断要点》。 3. 异常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病 例,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的婴幼儿肾结石病例。
(3)报告流程 报告制度(报告卡、报告流程、现场核查启动标准)
报告卡编号:
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姓名:
性别:
证件类型:
证件号码:
住址:
省
市
区/县
出生年月: 联系电话:
患者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患者就诊时间:
年
月
日
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 主要症状:(请参见报告卡背面选项并将患者的症状以划出,未列出的请在下面写出)
(1)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定义 ①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及病程)
47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PPT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样品应尽快放入低温环境保存,避免 变质。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样品安全,防止交 叉污染和损坏。
实验室检测方法及结果解读
根据不同病原体选择 合适的检测方法,如 细菌培养、PCR等。
结合患者症状、流行 病学调查结果等综合 分析,确定病原体和 污染源。
对检测结果进行准确 解读,判断是否符合 食源性疾病的诊断标 准。
暴露评估
对危害因素在食品中的分 布、含量及人群暴露情况 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风险特征描述
在危害识别和暴露评估的 基础上,对食源性疾病的 发生概率、严重程度等进 行描述。
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数据收集
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 收集疾病发生情况、食品 污染状况等相关数据。
风险评估
运用风险评估方法对收集 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食品安全风险等级。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食品从 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管和追溯。
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 认识和重视程度。
加强应急处理能力
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理机制,对突发的食品安 全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控制。
04 现场调查与应急处置技巧
现场调查流程
风险预警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时 发布风险预警信息,提醒 相关部门和公众采取防范 措施。
信息发布渠道和时效性要求
信息发布渠道
通过政府公报、新闻媒体、官方网站 等多种渠道发布食源性疾病风险预警 信息。
时效性要求
确保风险预警信息在第一时间传达给 相关部门和公众,以便及时采取应对 措施,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同时, 要定期更新风险预警信息,保证信息 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课件

一般分为微生物性、化学性、有 毒动植物性和寄生虫性四类。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主要包括食品污染、食品腐败变质、 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食品中天然毒 素等。
危险因素
包括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 销售等环节中存在的卫生问题,以及 个人饮食习惯、食品消费方式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食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因致病因子的不同而各异,常见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监测网络全覆盖
未来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将实 现全覆盖,确保所有地区和人
群都能得到有效监测。
技术手段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食源性 疾病监测技术手段将不断升级 ,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
数据共享与协同
各部门间将加强数据共享和协 同合作,形成食源性疾病监测 的合力,提高应对能力。
社会共治格局形成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培训课件内容回顾
食源性疾病概述
介绍了食源性疾病的定义、分类 、危害及预防措施。
01
监测方法与技术
02 详细阐述了食源性疾病监测的常 用方法和技术,包括流行病学调 查、实验室检测、风险评估等。
数据分析与解读
讲解了如何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
、分析和解读,以及如何利用数
03
据为决策提供支持。
06
食源性疾病预防措施及建议
加强源头治理,减少污染环节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 追溯体系,实现从农田到 餐桌的全程监控。
加强对农药、兽药等投入 品的管理,严格控制使用 量和残留量。
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 等可持续农业模式,减少 化学物质的使用。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完整版ppt资料

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等部门开展进一步调查;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部门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将食品平安风险 监测结果说明可能存在食品平安隐患列入食品平安年度监督管理方案。
①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上报、审核、处理〔核实、流调〕 健康危害的实际证据——风险评估的根底
疑似食源性治异的常目病例的/,异常防健止康健事康件监危测害,保护公众健康,加强我国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报告、预警和应急处置
● 有些食源性感染可以引起某些并发症或后遗症,病变常可累及心血管、肾脏、关节、呼吸系统或免疫系统等。 2021年我省所有公立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和中医院〔117+37+76=230;
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2.食源性疾病定义 〔1〕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
性质的任何疾病; 〔2〕?食品平安法?规定: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
括食物中毒; 3.致病因子: 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天然毒素等。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
食品平安风险监测的依据和内容
〔一〕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平安法?〔2021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2021
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 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二章第十四条 国家建立食品平安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填报-病例信息上报
未上报或已退回病例信息 可进行查看、上报、修改、删除操作
数据填报-病例信息上报
选择需要上报的病例信息,批量上报
数据填报-病例信息上报
Ø 可选择多条记录后,点击导出选择,将选中的记录进行导出 Ø 导出全部可将当前列表中所有数据导出 Ø 导出格式可以选择excel或access Ø 单页选项为所有数据均导出为一个数据表,多页选项表示导出的病
Ø 注意:完成以上操作后,病例并未上报,仅保存于系统中
数据填报-病例信息上报
Ø 此页面展示的数据为当前用户填写或导入并且待上报的病例数据 (包括被退回的需要修改后重新上报的数据)
Ø 在【病例上报】页面中可对病例信息上报操作。上报后,病例在 “病例信息管理”中集中管理
Ø 新建的病例信息如果没有上报给上级单位,可以进行修改、删除 的操作。
Ø 点击【退回】,选择退回理由,【确定】 即可将病例退回。
数据管理-病例信息管理
Ø 选择具体病例后可进行【展开】、【查看病例】、【查看标本】、 【申请召回】 如发现病例信息有误,但已上报,可发召回申请
异常病例
Ø 填报方法与数据填报同
食源性疾病监测交流群: 368773113 入群后请自行更改昵称为 单位+姓名
测试版: 浏览器:IE10.0及以上版本
首页-基本信息 Ø 个人信息:可对个人信息进行更改,【保存】
首页-基本信息 Ø 单位信息:可对单位信息进行更改,【保存】
首页-基本信息
Ø “我的任务”、“我的数重的工要任 作通务 ,知: 注”提 意和示 非“要0我的处的任理预务警信息”重 通要知通知:系统更新等
系统流程
病例填写
提交报告
标本填写
审核退回 审核退回 审核退回
区县级审核
审核通过
市级审核
审核通过
省级审核
审核通过
国家审核
审核退回 审核退回 审核退回
国家审核通过
备注:所有有审核权限的监测单位,如有审核不通过的病例,直接退回录 入单位(即新建病例的单位)。
第三部分 系统功能介绍
注意:本次操作使用测试版
Ø 症状与体征至少填一项
选择相应医院名称
注意此处可 以选择不同
系统
数据填报-新建病例
Ø 如果有暴露食品信息,在“暴露信息”右侧点击 “增加” Ø “购买地点”与“进食地点”根据情况填写,至少填写一项 Ø 需要注意保存按钮,可以保存多条暴露食品信息
数据填报-新建病例
Ø 如果有采集样本信息,可以点击“标本采集”右侧的“添加” Ø 采集的样本,线下送到对应的样本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例基本信息、暴露信息等分表存放。
数据填报-检验结果填报
Ø “样本未上报”的数据,可录入样本检验结果和修改样本检验结果 Ø 可进行【查看】和【录入】操作
第三步:检验结果填报(续)
Ø 可【增加】检验项目 Ø 检测日期要晚于采样日期。 Ø 未录入结果检验结果默认阴性,如检测为阳性,需进行【修改】操作。 Ø 检验结果是单独的流程,不影响病例的上报。
(样本检验结果将由对应的样本检测单位进行填写) Ø 需要注意右侧的保存按钮 Ø 可以保存多条标本信息
数据填报-新建病例
Ø 病例填写完毕,可选择【保存后管理】或【保存后继续填报】 Ø 如填写内容不全或有逻辑错误,系统给予提示 Ø 【保存后管理】跳转到病例上报界面 Ø 【保存后继续填报】保存当前病例并新建病例
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食源性疾病监测 报告系统
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罗晓燕 2015年4月9日
目录
第一部分 系 统 运 行 环 境 第二部分 系 统 流 程 第三部分 功能介绍
第一部分 系统运行环境
Ø 浏览器:推荐使用高版火狐浏览器或IE 10.0及以上版本。 Ø 确认系统网址正确 Ø 新建病例“保存后管理”后,如未能提交,请检查有无红
我的预警信息:辅助预 警,预警规则在预警管 理中设置
数据导入
使用文件格式为Excel、Access。 多文件模板下载:数据储存于一个文件 单文件模板下载:按照数据类型分别储存于多个文件
数据填报-新建病例
Ø 填写就诊时间后,将自动生成病例编号,病例编号规则在单位 信息管理中设置
Ø 带*为必填项目。
数据审核-病例信息审核
Ø 可对病例进行【展开】、【查看】、【通过并上报】、【退回】操作 Ø 批量审核,可以勾选对应病例后,点击右上角“通过并上报” Ø 同样可以导出数据
数据审核-病例信息审核
Ø 点击查看后,可对病例进行【通过并上报】,【退回】,【查看标本】,【返回】 操作
Ø 点击【通过并上报】,上报完成后病例将不再显示在“病例信息审核”中。该病例 进入【病例信息管理】中继续统一管理。
第三步:检验结果填报(续)
Ø 如菌株定性结果为阳性,且没有填写菌株信息,提示“定性结果为阳性, 您是否需要增加菌株?”。如果选择“是”,列表下将会出现填写菌株区 域。
Ø 也可通过【菌株管理】增加菌株鉴定信息来增加菌株选项 Ø 注意进行“保存”
数据填报-检验结果上报
Ø 未上报检验结果可进行【查看】、【上报】操作 Ø 点击【查看】,可对检验结果进行【修改】、【上报】、【删除】操作 Ø 批量上报及导出同病例上报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色文字提示信息,如果有红色文字提示请按提示检查相应 数据
第二部分 系 统 流 程 Ø 主要分为病例上报流程和标本上报流程
Ø 填写病例信息后,进行上报 不包含标本信息:上级进行审核并报给更上一级 包含标本信息:标本检验结果录入单位进行录入并上报,由 上级进行审核并报给更上一级
Ø 病例与标本检验结果流程为两条独立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