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以色列战争【英文】

合集下载

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冲突的由来

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冲突的由来

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冲突的由来由来:1948年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的统治,巴以分置,以色列建国,冲突从这时候开始。

未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个人认为,从长远来说,和平还是大趋势,从近处来说,只要美国主导中东,美国的所谓“反恐战争”不结束,中东绝无宁日,而美国的反恐战争决不可能在短期内有结果,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所以阿义和平进程短期内不可能有重大进展。

中东问题一般指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争端,是自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延续至今时间最长的一个地区热点问题。

中东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牵动着许多国家的利益。

“9·11”事件后,因肇事者多为伊斯兰教信仰者,有人将它与“文明冲突”相联系。

因此,中东问题更加为世人所关注。

这里从历史角度提供一些背景情况,并对此作一些分析和思考。

一、历史回顾关于中东问题的历史沿革,不妨以“一、二、三、四”概而言之,那就是:一个祖先,两个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战争。

一个祖先,两个民族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其居民称迦南人,原是阿拉伯半岛闪族的一支。

约公元前11世纪,爱琴海沿岸的腓力斯丁人移居迦南。

公元前5世纪,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首次称该地区为“巴勒斯坦”,即希腊语“腓力斯丁人的土地”之意,一直沿用至今。

约公元前1900年,闪族的另一支在族长亚伯拉罕率领下,由两河流域的乌尔迁徙到迦南。

据《圣经》所说,亚伯拉罕与其妻撒拉生子以撒,他们便是犹太人的祖先。

后犹太人逃亡埃及,摩西率众出埃及返迦南,一直到二战后建立以色列国,都是源于这一支系。

亚伯拉罕与其妾埃及人夏甲生子易司马仪,因被撒拉所不容,被赶至半岛,繁衍生息,他们便是半岛北阿拉伯人的祖先,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即是其后裔。

2002年11月,阿拉法特在会见中国中东特使后,针对以色列外长内塔尼亚胡威胁要把他赶走,激动地对记者说:“我是阿拉法特,我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

”三次流散——公元前1025年第一个希伯来人国家——希伯来王国在迦南建立。

公元前930年王国一分为二,北方称以色列王国,南方称犹太王国。

巴以问题的由来与当前冲突的背景

巴以问题的由来与当前冲突的背景

巴以问题的由来与当前冲突的背景关于以巴冲突,昨天实在是被网上的一些视频和图片气到了,可能说了一些过激的话,很多粉红在帖子下谩骂我也都骂回去了。

今天冷静下来,跟大家谈谈以巴冲突问题的历史背景以及我的一些个人感想,原则是对事实问题从较客观历史事实出发,而对意见问题从基本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看待。

因为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兴趣,在康奈尔上学的时候就选修过这方面的两个课程。

其中一门课就叫【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史】(History of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这门课与其说是进东研究的课程,其实基本就是历史课。

讲的主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和背景到目前现状形成以巴冲突的整个历史过程。

讲课的教授是我们学校进东问题研究系主任,是一个拥有一堆学术头衔的犹太裔老头,人很好,会每星期拿出时间请几个学生吃午饭。

教材选的也很特别,是一本一半由犹太学者从以色列角度出发写的历史,另一半是巴勒斯坦学者从巴勒斯坦角度出发写的历史书。

每章可以对照着看。

而我今天讲的内容大半依托于我从这个课堂学来的东西,以及把我没有能在这门课上表达的观点进行一下总结。

众所周知,犹太人几千年前就生活在现在以色列境内的这片土地,从大卫王时期开始耶稣撒冷就是以色列王国的首都。

基督教的主耶稣基督的出生地Bethlehem现在就在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而耶稣受难和升天的地方都是在耶路撒冷。

伊斯兰教先知默罕默德的升天地圆顶\清真寺也在耶路撒冷。

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耶路撒冷是犹太、基督、伊斯兰三大宗教的圣地。

所以它不仅仅是土地的问题,而在很大程度上牵扯到了尊严和信仰。

我认为这是这个问题最难解决的原因。

而即使是领土争端本身就已经很难解决,何况各方再为这个争端赋予各种不能后退的宗教使命和无可妥协的政治任务。

以色列-巴勒斯坦这块土地历史上也是必争之地,先是罗马帝国入侵了这片土地之后驱逐了犹太人,后来是波斯,再后来是阿拉伯帝国,再再后来十字军东征的几次易手,再再再后来是蒙古帝国,再再再再后来是奥斯曼帝国一直控制巴勒斯坦,直到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占领了这片土地,然后国联批准英国托管直到1948年以色列建国。

中东战争简介

中东战争简介
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 过“联大181号决议案” 决议(33票赞成,13票 反对,10票弃权), 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 阿拉伯和以色列两个 独立的国家,决议文 规定把巴勒斯坦总面 积的57%划给占32%人 口的犹太人(原本只 拥有7%土地)。
第一次中东战争
• 第一次中东战争亦称巴勒斯坦战争。 • 起因:阿拉伯国家不满联合国对巴勒斯坦不平等的分割, 且对巴勒斯坦人民权利的剥夺。 1948年5月16日凌晨,以色列建国的隔天凌晨,阿拉伯 国家联盟(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约旦、沙 特阿拉伯、也门7个成员国)共集结军队4万多人,向以 色列发起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1949年7月20日 全面停火。 • 结果: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 地,达2.07万 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决议规定的犹太人国 家的面积还多6700平方公里,并驱逐了96万巴勒斯 坦人。
第二次中东战争
• 第二次中东战争亦称苏伊士运河战争。 • 起因: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公司后禁止以色列船只通 过运河与蒂朗海峡,以色列发动战争与埃及争夺通行权。 1956年,以色列联合运河原持有人英法两国的军队向埃及发动 进攻。10月29日,以军1个伞兵营在西奈半岛米特拉山隘空降,地 面部队也越过边界进入西奈,配合英、法尔后的进攻。10月31日, 英法联军出动各型舰艇100余艘(含航空母舰和巡洋舰10余艘), 先以200余架飞机袭击埃海、空军基地,掌握制海权、制空权。 英法的行为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后,于 11月6日宣布停火。12月,英法军队全部撤出埃及。次年3月, 以军也撤出埃及 。 结果:这场战争虽然以侵略者的 失败而告终。但以色列取得了 通过蒂朗海峡的航行权。
中东战争简介
The Arab–Israeli Conflict Arab–

西亚中东战争

西亚中东战争

奥斯曼土耳其被削弱,世界大战爆发后。

相比之下,一直在外流浪的犹太民族,在二次世界大战后,便具有的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色列之所以能够在强大的阿拉伯人的围攻下生存下来,除了美国及西方大国的大力援助之外,自身的忧患意识也迫使犹太人努力发展国防科技和寻求外援。

因为犹太人把他们自己看作一支特殊的、生存时刻受到威胁的民族,如今以色列国防军已成为中东地区一支举足轻重的武装力量,并有了同阿拉伯国家局部抗衡的能力。

另外犹太人居留城市,并从事经商事业,大量敛聚财富。

直接起因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其中10个是伊斯兰国家)、10票弃权的结果,表决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即联合国第181号决议。

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其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

根据分治决议的蓝图,阿拉伯国国土可达11203平方公里,约占当时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为72.5万人,犹太人为1万人;犹太国国土为14942平方公里,约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为49.7万人,犹太人为59.8万人。

决议还规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来管理。

苏联出于争取以色列执政的工党的考虑,一改从帝俄时期就固有的反犹态度,为以色列建国出了大力,并对以色列国的建立和巩固给予了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

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葛罗米柯在联大一番感人的演讲,对181号决议的顺利通过起了重要作用。

而曾在《贝尔福宣言》中信誓旦旦地表示支持犹太人复国的英国,却在此时投了弃权票。

但分治决议中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只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

更令阿拉伯人难以容忍的是,阿拉伯国的领土支离破碎,互不相连,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地区。

犹太国则不然,犹太人虽仅有60万,不到总人口的1/3,然而其领土却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大部分又位处沿海地带,土地肥沃。

新闻英语词汇-巴以冲突

新闻英语词汇-巴以冲突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巴以冲突Israel 以色列Israelite 以色列人的Jew 犹太人Jewish 犹太人的Judaism 犹太教Judaist / Hebraist 犹太教徒Palestine 巴勒斯坦Palestinian 巴勒坦人the Arab world 阿拉伯国家Arabic 阿拉伯的Middle East 中东Islam / Islamism 伊斯兰教Mohammedan / Moslem 伊斯兰教的Islamite / Mahometan / Moslem 伊斯兰教徒Tel Aviv 特拉维夫Jerusalem 耶路撒冷Mosque 清真寺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 (PLO)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alestine National Authority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settlements 定居点the refugee camp 难民营road map 中东和平路线图spiritual leader 精神领袖MOSSAD 摩萨德targeted assassination 定点暗杀targeted elimination 定点清除cordon off 布置警戒线戒严crackdown 取缔、制裁、镇压deadlock 僵局Go-it-alone policy 单边行动计划hardliner (主张)强硬路线者,强硬派respond to 对…作出的回应veto否决uncompromising 不妥协的,强硬的compromise 妥协pave the way to 为…铺平道路,为…创造条件peace process 和平进程to chant the support 高呼支持的口号cease-fire 停火,停火协议truce 休战。

中东战争

中东战争

中东战争,或称阿以战争、以阿战争,是指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等周围阿拉伯国家所进行的5次大规模战争(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1982年)。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

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

中东,是西方国家对地中海东部与南部的称呼。

“中东战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由于巴勒斯坦土地极度不公平的分割,导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交战,阿拉伯国家在战争初期占优势,但是停火后以色列接受来自美国的大笔援助,以及阿拉伯军团的英国指挥官指挥部队撤离战场,导致阿拉伯国家战败。

第二次中东战争:埃及国内革命后国有化苏伊士运河引发利益冲突,最终英法以撤军。

第三次中东战争:戈兰高地的叙军向以色列定居点开火,由此爆发冲突。

以色列全面获胜。

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和叙利亚企图收复失地,对以色列发动进攻,阿拉伯国家先胜后败。

第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因为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对黎巴嫩境内巴勒斯坦武装发起进攻,这次战争是巴勒斯坦问题的延续,以色列最终单方面撤军,第五次中东战争告终。

一、中东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1、内因:⑴历史原因:民族矛盾与宗教矛盾突出(耶路撒冷三教圣地)⑵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2、外因:大国力量的干涉(战略利益的需要)①第二次中东战争前:英法②第二次中东战争后:美苏3、现实原因:分治没有解决巴勒斯坦建国等问题(“贝尔福宣言”、“联大181号决议”)4、冲突关键: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主权要求(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二、五次中东战争时间名称起因参战国结果第一次1948 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建国埃等国VS 以以获胜第二次1956 苏伊士运河战争埃及收回运河埃及VS 英法以埃及胜利第三次1967 六日战争以色列袭击埃叙VS以以占埃叙领土第四次1973 十月战争埃叙收复失地埃叙VS 以埃叙夺回部分土地第五次1982 黎巴嫩战争以打击巴解总部巴解黎叙VS 以以胜利1、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⑴起因:1948年5月14日, 以色列国宣告成立⑵时间:1948年5月------1949年7 月⑶双方: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以色列⑷经过:第一个阶段:阿拉伯联军兵力,装备占优势,迅速掌握主动,以色列暂时处于劣势第二个阶段:以色列利用停火之机,抢运武器,招募兵力,迅速强大,利用阿拉伯国家内部分歧,没有统一的军事计划,采用灵活机动战术,各个地区击破。

历次中东战争简介

历次中东战争简介

历次中东战争简介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

所谓“中东战争”是指1948~1982年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战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

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北部的中东地区。

以色列是犹太人建立的国家。

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由来已久。

历史上,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位于地中海、死海、约旦河之间)建立过国家。

公元前30世纪,原在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迁至巴勒斯坦沿海和平原地区定居。

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的祖先祖先希伯莱人征服迦南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希伯莱王国。

此后,巴勒斯坦先后被波斯帝国、希腊、罗马和土耳其等外来民族征服,犹太人被迫流落到世界各地。

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主张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为主的国家。

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当时这个地区阿拉伯人66万人,犹太人仅9万人,但英美为控制巴勒斯坦地区和苏伊士河,竭力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在他们的策划下已经在世界各地定居的犹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从此,阿、以两个民族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不断发生流血事件。

1947年11月29日,在美英操纵下的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由两国分治,阿拉伯世界广泛反对这个决议,没有建立阿拉伯国家,也坚决反对犹太人建国。

1949年5月14日,犹太人宣布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5月15日,阿拉伯国家就同以色列发生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果阿拉伯国家失利,埃及、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先后同以色列签订停战协定。

战争结束后,却遗留下许多问题,这样,逐步引发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中东战争。

直到1989 年,才终于建立“巴勒斯坦国”,中东问题,尤其是巴勒斯坦人建国问题才告一段落。

第一次中东战争(亦称巴勒斯坦战争)1947年11月第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

近代局部战争

近代局部战争

内容整理自网络。

20151123 by zgxbc阿拉伯国家: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

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有统一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绝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

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共有22个。

中东:中东或中东地区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地理上是亚洲西部与非洲东北部的地区。

南斯拉夫联邦:建立于欧洲东南不巴尔干半岛上的联邦国家,现已解体。

中东战争(The Arab-Israeli Conflict):或称阿以战争、以阿战争,指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等周围阿拉伯国家所进行的5次大规模战争。

中东是西方国家对地中海东部和南部的称呼。

“中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0515-194903):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阿拉伯国家(以埃及为主力)不满土地分割,美援以色列,英撤阿拉伯指挥官,阿拉伯战败。

第二次中东站战争(19561029):埃及国内革命后国有化苏伊士运河引发利益冲突。

英法以撤军。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0605):,又称“六天战争”,戈兰高低的叙利亚军队向以色列定居点开火,以色列胜。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1006):又称“10月战争”,埃及和叙利亚企图收复失地,对以色列发动进攻,历时18天,阿拉伯国家败。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0606):以色列因驻英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对黎巴嫩境内巴勒斯坦武装发起进攻。

以色列单方面撤军。

海湾战争:(19910127-19910228)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同时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现代化程度最高使用新式武器最多、投入军费最多的一场战争。

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

科索沃战争:一场由南斯拉夫联邦成员塞尔维亚的民族矛盾直接引发(科索沃曾是赛尔维亚的自治省。

中东战争史略(四)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 5页

中东战争史略(四)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  5页
中東
爭史

'
E
會會

叫‘-

'
Egyptian MiG wrecked by the Isreali air strike which dramatically opened the war. Almost all the Egyptian Air Force was caught on the grωnd.
第一架被毀的輩輩撞車米格機續續在地上。


海且在
司以色列空軍空軍區壤及絡發示意圈。 v4處及~突然空軍壘,損失慘重.lII a6 月 5 日攝於埃續土

室的一幅鳥圓圓圓 .M示地面受.蚱後彈!l暈暈,汽車或
做於公路一旁的情形,
Bombarded Arab territory , morning 5th June , 1967 •
飛行,躲開 f 坎皮的雷達網,從埃及的北部和內北部上空 開始侵人埃及。剎那間,幾百架以色列戰機已經來到了埃
及十﹒幾個機場上空。
埃及方面擁有兵力 240:000 人,坦克 1 , 200輛,戰機 500
架。故利亞擁街 5 萬兵力, 400 輛坦克和120 架戰機。約且
也擁有 5 萬兵力, 200 輛坦克和 40 架戰機。其他阿拉伯
以色列選擇進攻的時間是高它的道理的。 6 月 5 日這
JANUARY ,
1979 CONMILIT
59
一天是星期- .以色列 11# 間早上 7 1I!j45 分,的j I涓羅H拉開則
是早上 8 時45 分。那時,日出僅幾小時,普爾換崗鬆懈,
Ii:地1月1lii 仆,然、!是Hl ~!主輛運'!直至IJ *制作 ïi\lc: \'1'1 位。 形形式式的事 f: 釘裝,I;~ 'f!糕的 rfi f 、洗.f< 1r1i 啦 f 、

以色列的建国史及五次中东战争

以色列的建国史及五次中东战争

以色列的建国史及五次中东战争据圣经记载,摩西曾带领部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并在约书亚(Joshua)的领导下征服了迦南(Canaan)的部落城邦。

之后,在大约在公元前 1000年,大卫王占领了耶路撒冷,并且在包括外约旦在内大部分迦南地区建立起以色列王国。

在大卫的儿子所罗门(Solomon)死后,王国一分为二,南为犹大(Judea),北为以色列(Israel)。

直到公元133年,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公元前722年,亚述人(Assyrians)攻占了以色列,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人占领了犹大,他们焚毁耶路撒冷的所罗门圣殿,驱逐了大批犹太人。

从此之后,耶路撒冷曾被多次易手,还被无数次地摧毁和重建。

犹太人从此流离失所,散落到各个地方。

大约在公元前61年,庞贝(Pompei)的罗马军团攻占了犹大,占领了耶路撒冷。

而耶稣正是在罗马的统治区伯利恒(Bethlehem)降生的。

罗马统治者在公元70年和132年两次扑灭了犹太人起义的烈火,并于公元135年将所有犹太人驱逐出耶路撒冷。

此后,耶路撒冷就被罗马人重新命名为巴勒斯坦(Palestine)。

在拜占庭时期(公元4世纪),大量的基督徒涌入了巴勒斯坦。

那时,巴勒斯坦的人口组成是基督徒、犹太人皈依的基督徒和异教徒(paganism),以及罗马人和原著居民。

大约在公元7世纪,穆斯林阿拉伯的军队北上占领了包括巴勒斯坦在内的大部分中东地区,从此,穆斯林对巴勒斯坦的控制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

在这漫长的穆斯林统治中,土尔其奥托曼帝国(Ottoman Empire)曾于1517年将巴勒斯坦纳入自己的版图。

在这期间,土尔其苏丹还曾邀请离散的犹太人到巴勒斯坦的各个城市里定居下来。

在18世纪末拿破仑入侵时,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趁机起来反抗埃及和土尔其人的统治,致使土尔其帝国进一步开放其边界,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口同时增长了,而且两个民族的民族意识也随之提升。

到了1880年,巴勒斯坦的人口达到了40万,其中犹太人口是2.4万左右。

巴以冲突

巴以冲突


背景(Background):宗教文化冲突(Conflict of Cultural and Religious)
影响因素(Influencing Factor)

巴勒斯坦问题:根据1947年11月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号决议规 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犹太人同意决议并建立“以色 列国”,阿拉伯国家反对该决议未在规定地区内建立阿拉伯国。此后阿拉伯 联盟国家与以色列之间便发生了多次战争。 耶路撒冷问题:耶路撒冷包括新旧两个城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 将旧城尊称为“圣城”。 被占领土问题:以色列在中东战争中先后占领了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和埃 及,叙利亚等国领土,并在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兴建定居点。 水源问题:以色列境内无大河,北部雨量较多,南部为大片沙漠。随着人口 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缺水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水荒,以色列通过戈兰高 地和约旦河西岸拦截约旦河及其直流河水,并在被占领土地上大量抽取地下 水。



五次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 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 1956年10月,,当时埃及与英国、法国和以色列的军队爆发战争。英、法、以三国 的结盟是一种利益的接合:英法两国对苏伊士运河有着贸易利益,而以色列则需要 打开运河,以让以色列船只得以通航。到战争结束后,巴以地图只有以色列获得了 巨大的利益。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 列称“六天战争”。1967年,以色列因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以及储蓄大规模军队,于 6月5日晨,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袭击。是20世纪军事史上最具有压倒性结局 的战争之一。以色列在此次战争中占领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又称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十月 战争。起源于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打算收复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 地。战争的头一至两日埃叙联盟明显占了上风,但此后战况逆转。至第二周,叙军 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击,越过了苏伊士运河 (原来的停火 线)。此次战争双方损失惨重。《大卫营合约》令以埃关系正常化,埃及成为首个 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同时埃及几乎完全脱离苏联的势力范围。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9月):又称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 因为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部队,对黎巴嫩境内 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叙利亚军队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 的南半部。

关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战争的英语作文

关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战争的英语作文

关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战争的英语作文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is a deeply rooted and complex issue that has persisted for decades, with both sides experiencing significant loss and suffering. Understanding the history, the underlying causes, and the current dynamics of this conflict is crucial for any meaningful discussion about potential solutions and the path towards peace.The roots of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 with the rise of Zionism and the Arab nationalist movement. The Balfour Declaration of 1917, in which the British government expressed suppor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ational home for the Jewish people" in Palestine, laid the groundwork for the eventual creation of the state of Israel in 1948. However, this declaration was met with opposition from the Arab population of Palestine, leading to decades of violence and unrest.The 1948 Arab-Israeli War, also known as the War of Independence, resulted in the displacement of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alestinians from their homes, creating a refugee crisis that has yet to be fully resolved. This war also established the borders of the state of Israel and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conflicts over land and territory.Subsequent conflicts, including the Six-Day War in 1967 and the Yom Kippur War in 1973, further exacerbated tensions between Israelis and Palestinians and led to ongoing cycles of violence and retaliation. The issue of Israeli settlements in the occupied territories, considered illegal under international law, has been a major point of contention and a significant obstacle to peace negotiations.The Oslo Accords of the 1990s marked a significant attempt at peace-building between Israelis and Palestinians,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alestinian Authority and the recognition of Palestinian self-governance in parts of the West Bank and Gaza Strip. However, the failure to address key issues such as the status of Jerusalem, the right of return for Palestinian refugees, and the borders of a future Palestinian state ultimately led to the breakdown of the peace process.In recent years, efforts to revive peace negotiations have been hampered by continued violence and distrust between the two sides. The Gaza War of 2014, in which thousands of Palestinians and dozens of Israelis were killed, highlighted the ongoing cycle of conflict and the urgent need for a lasting solution.Despite the challenges, there are still glimmers of hope for peace in the region. Grassroots movements on both sides,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diplomatic efforts, continue to work towards a peaceful resolution to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Ultimately, however, lasting peace will require both Israelis and Palestinians to recognize each other's rights and grievances and to engage in genuine dialogue and compromise. Only through mutual respect and understanding can the cycle of violence and suffering be brought to an end, and a brighter future for all people in the region be secured.。

五次中东战争简介

五次中东战争简介

中东战争简介概述中东战争,或称阿以战争、以阿战争,是指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等周围阿拉伯国家所进行的5次大规模战争(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1982年)。

中东战争(The Arab–Israeli Conflict)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

“中东战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

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北部的中东地区。

以色列是以犹太人为主体建立的国家。

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由来已久。

历史上,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位于地中海、死海、约旦河之间)建立过国家。

这个地方最早的居民不是迦南人,而是腓尼斯丁人,比迦南人更早公元前30世纪,原在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迁至巴勒斯坦沿海和平原地区定居。

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的祖先希伯莱人征服迦南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希伯莱王国。

此后,巴勒斯坦先后被波斯帝国、希腊、罗马和土耳其等外来民族征服,犹太人被迫流落到世界各地。

经过三次大起义和三次大屠杀,犹太人死亡150多万人,幸存者几乎全部逃离和被驱逐出巴勒斯坦,从而结束了犹太民族主体在巴勒斯坦生存的历史。

直到20世纪初,犹太人在政治、经济上同巴勒斯坦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了。

此后的几千年,巴勒斯坦一直是由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居住,直到现在。

期间他们抗击十字军等侵略者,付出了大量的牺牲。

犹太人居留城市,并从事经商事业,大量敛聚财富。

犹太人有坚定的宗教信仰,愈流浪信仰弥笃,至今犹太正教仍是全世界最保守的宗教之一。

188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俄国人怒而屠杀犹太人,19世纪末,大批犹太人陆续移居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第一次向巴勒斯坦大量移民。

1897年,第一次全世界犹太人大会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由西奥多·赫茨尔(Herzl, Theodor)当选主席,开始从事锡安主义(又称犹太复国主义;Zionism),准备复国,建国的地点选定在犹太人的故乡巴勒斯坦。

四次中东战争介绍【英文】

四次中东战争介绍【英文】

1939-1945 WWII; 6 million European Jews killed during the Holocaust
1945-1947 Huge migration of Jews into
Palestine
1947 – 1948 UN proposes partition into Arab Palestine & Jewish Israel w/ Jerusalem under international control;
“His Majesty’s government views with favor the establishment in Palestine of a national home for the Jewish people… it being clearly understood that nothing shall be done which may prejudice the civil and religious rights of existing non-Jewish communities in Palestine.”
In 1956 Suez War:
- Israel took Gaza Strip and Egypt’s Sinai Peninsula
After Suez War:
- Israel gave back the Sinai Peninsula and Gaza Strip
In 1967 Six Day War:
Palestine – name given by the Romans to the area along the Mediterranean Sea (presently known as Israel & Jordan)

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英文】

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英文】


After that, Turkey would gradually move further away from the U.S. sphere of influence During the 1970s and 1980s, the U.S. would rely on Egypt, Saudi Arabia, and Israel, along with bases in the Persian Gulf and the Red Sea
The Middle East can be divided

Large petroleum supplies

Rich, relatively sparsely populated nations with conservative regimes Poor, heavily populated nations with socialist governments

Little or no petroleum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OPEC)
Egypt


In 1952, army officers led a coup d’état against King Faruk and replaced him with President Gamal Abdel Nasser Nasser became very popular in the Arab world and very unpopular in the West Nasser nationalized the Suez Canal in 1956, leading to a war with Israel, France, and Great Britain

中东战争 英文版

中东战争 英文版

These empires and dynasty ruling class in different degre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 of ethnic discrimination and oppression, leads to the contradictions, barriers and even hatred between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Since modern times, in order to seek their ow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rests, to establish their own hegemony,the europeans use all kinds of contradictions left over from history between various nationalities artificially and set up a barrier.Therefore, the Middle East has become an area filling with intense religious conflict and ethnic conflicts.
Second1956
Suez Crisis
recapture of canal
EgyptVSEng,Fra Egypt win n,Is Egypt,SyriaVSIs r isr occupies Ey and Sy's territory
Third1967
Six-Day War
israel attack
Conclusion of five wars

历次中东战争回顾:第4次中东战争:埃叙突袭以色列(1973-1974)

历次中东战争回顾:第4次中东战争:埃叙突袭以色列(1973-1974)

第4次中东战争:埃/叙突袭以色列(1973-1974)赎罪日战争:阿拉伯国家处心积虑的复仇之战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军对埃叙发动突然袭击,占领大片领土,阿拉伯国家蒙受了巨大损失和耻辱。

以牙还牙,收复失地,成了埃、叙军政领导人的一项非常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埃及总统萨达特在上任后的第三天,便召集军队高级将领开会。

他说:“从我上任的那天起,我就知道这一仗非打不可。

”萨达特还同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多次协商,以优势兵力从西、北两线对以军实施夹击,收复部分或全部失地。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战争阿拉伯国家不再以消灭以色列为口号了。

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失地,经过周密准备之后,向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开始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十月战争”、“斋月战争”。

战争背景1967年的“六.五战争”,使阿拉伯国家丧失了大片领土,尤其是埃及,在战争中损失更为严重。

所以,一心想收复失地。

从1968年下半年开始,埃以双方又进行了两年的“消耗战争”。

埃军炮兵部队向运河东岸的以军实施大规模炮击,以军则从1969年下半年起,开始向运河西岸包括开罗周围地区实施战略空袭,双方还互派突击队偷袭对方。

通过两年的“消耗战争”,埃及深感自己的防空力量薄弱,地面部队的力量也需得到加强,遂决定从苏联购置大量的武器装备。

苏联也利用埃及的困境,大肆向埃及渗透。

美国则大力支持以色列。

美苏在中东的较量中为避免直接对抗,力图在中东制造一种“不战不和”的局面。

1970年10月,萨达特继纳赛尔任埃及总统,为摆脱“不战不和”的局面,开始大力加强军备。

1971年5月,又与苏联签定了友好合作条约,但苏联在向埃及提供武器的问题上一拖再拖,到1972年4月,萨达特再次访苏时,苏联仍未向埃及提供武器援助。

5月,美苏首脑在莫斯科会谈后,苏联决定取消向埃及提供武器的计划。

苏联的举动引起埃及的极大愤怒。

7月8日,萨达特宣布结束苏联军事顾问和专家在埃及的使命,要求2.1万名苏联军事人员在10天内离开埃及;苏联在埃及的一切军事设施,或者卖给埃及,或者全部撤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ar of Israeli Independence (1948)
• Instead the Israelis fought with great courage and skill • The Arabs on the other hand frittered away their numerical advantage with uncoordinated attacks • The war turned into a series of disorganized clashes among small units • After four weeks of fighting, both sides accepted a UN-sponsored ceasefire
Abdel Nasser
• In spite of the ceasefire, tensions remained high • They increased after 1954 when General Abdel Nasser, a bold Arab nationalist, gained control of the tian government
Arab-Israeli Wars
Lsn 36
ID & SIG
• Camp David Accords, Golan Heights, Israel, Nasser, OPEC, PLO, preemptive strike, Sadat, Sharon, Sinai, Six Day War, Suez Canal, unity of command, Yom Kippur War, War of Israeli Independence
• France became upset with Egypt’s providing weapons to insurgents in Algeria so France began supplying Israel
– Nasser first tried to acquire weapons from the West but when that failed he turned to the Soviet Union – The USSR began indirectly supplying Egypt with weapons through Czechoslovakia
David Ben-Guiron, first prime minister of Israel, declares Israel’s independence
War of Israeli Independence (1948)
• At first the Egyptian air force struck Tel Aviv • Soon after that forces from Egypt, Transjordan, Syria, Lebanon, Iraq, and Saudi Arabia all attacked • Most analysts felt the more numerous and better equipped Arabs would overwhelm the Israelis easily
Creation of Israel
• British forces withdrew and on May 14, 1948 the Jews proclaim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ate of Israel • The next day the Arabs attacked
– Presence of advanced weapons
• Suez Canal as a vital link between the Red and Mediterranean Seas
Creation of Israel
• Jews had long hoped to establish an independent state in Palestine based on the covenant between Yahweh and Abraham (Genesis 17:7-8) • Arabs rejected this desire with equal passion • After the European anti-Semitism of the 1930s and the Holocaust of World War II, Jews increasingly began migrating to Palestine
Importance of the Middle East during the Cold War
• • • • Colonial legacies Oil reserves Islamic, Jewish, Christian religious roots Location on the southern flank of the Soviet Union • Soviet and American client states
Creation of Israel
• Following World War I and the dismantling of the Ottoman Empire, the League of Nations’ mandate gave Great Britain control of Palestine • After World War II, the British concluded they could no longer control the escalating violence between Arabs and Jews and turned the problem over to the United Nations • In November 1947, the UN voted to partition Palestin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