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说明文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说明文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说明文方法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主动获得社会、自然、人体保健等知识,而且要在训练学生语文能力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说明文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1小学语文教学说明文方法一、读:设法读精彩首先是指向性朗读,许多说明性文章中往往会有许多术语,读起来会很拗口,内容也难以理解。

阅读教学时更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逐步感知、理解、消化、吸收,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其次是情趣性朗读,如模拟读、想象读、美读等。

这样多种方式、层层推进地读,就会读出言表之意,探出言里之意,更悟出言外之意。

二、品:品析语言,悟出方法我们在教学说明文时,应该不知不觉中巧妙渗透、引导学生品味其丰富的具有表现力的语言,从中感知到了语言的精妙,领悟到了文本中用词的准确性,切不可枯燥讲解。

1、自主感悟,感受不同的说明方式。

说明文的语感教学,在引领学生掌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应点拨学生体会其说明方式的丰富多样。

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渗透,使知识获得与方法渗透合二为一。

2、理清关系,感悟语言的逻辑性。

说明文教学,要致力于从整体和局部上梳理和把握说明文的内在逻辑结构,这对学生今后说话写文章有条有理是大有裨益,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依托。

通过教师一步步精心地预设,不仅使学生读懂了句子意思,理清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授他们以“渔”,掌握读懂此类文章的方法。

3、替换比较,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比较是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换词或删词等方法,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拓:有效拓展,学会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书本的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适度拓展,创造性地设计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活用说明方法,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

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科普说明文教学最难处理的是科学知识、说明方法与言语形式之间的关系。

很多教师在教学时,由于没有把握住课文的教学重难点,使课堂教学了无生趣,枯燥乏味,教学效率低下。

文章不是无情物,科普说明文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也该像其他文体的教学那样,还原语文的本色,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

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十一册《麋鹿》一课,谈谈自己的教学“四字经”。

一、关注语言特点,注重“品”在《麋鹿》这课上,笔者根据文本语言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以提高学生语言的感悟与表达水平。

【片段赏析一】1.出示句子:“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

”2.这句话概括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如果用这句话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麋鹿的外形特点,是哪个词呢(板书“奇特”)3.轻声读读这句话,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出麋鹿外形的奇特的。

(学生交流)4.作者抓住麋鹿身体最显着的四个部位,用上了四个短句,准确地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征。

这就是概括介绍的魅力。

5.在这句话中,有个字反复出现,写得最为精妙,是哪个字(“似”)麋鹿的身上,有四种动物的相似之处,但综合起来看,和这四种动物又不像。

这种似像非像的特点,作者用四个“似”字短句就表达清楚了。

这是科普说明文语言表达的`一大特色:用词准确精妙。

二、学习语言表达,体现“悟”很多老师认为,教一篇科普说明文,就得讲说明方法,否则就没有紧扣文本的特点,就没有完成教学目标。

这样一来,本来就没有故事情节的科普说明文,被老师肢解得只剩下条条款款,枯燥乏味,学生学得了无生趣。

《麋鹿》这篇课文先概括地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奇特,然后具体地从角型、尾巴、蹄子、毛色进行介绍。

这是课文的又一个写作特色。

教学时,笔者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了这种写作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生长点。

关于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关于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关于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关于小学语文科普阐明文的教育办法导语:语文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育课程,是侧重培育学生语文实践才干的学科。

下面小编整理了关于小学语文科普阐明文的教育办法,欢迎参阅学习!小学语文科普阐明文教育办法一一、遍及科学常识,激起学生酷爱科学、探求科学奥妙的爱好1.设置悬念,激趣导入。

例如在教《种瓜得豆》时,能够这样导入:“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但是在科技飞速展开的今日,人们能够做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

”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下边咱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种瓜得豆》,了解这种现代高科技常识。

之后,举行一个“种瓜得豆”新闻发布会,为了把“种瓜得豆”这个新闻发布会开好,请同学们细心阅览这篇课文,为“新闻发布会”的顺畅举行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这样一来,学生的爱好就被调动了起来,为了知道种瓜得豆的奥妙,细心地阅览起来。

2.创设教育情境,激起爱好。

一篇篇科普文,都是图文并茂的,在《种瓜得豆》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常识,并运用多媒体教育设备,以详细的图画向学生展现现代转基因科技的相关作用。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沉思: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是怎样运用的?在医学上又是怎样运用的?经过这些情形和理由,引发学生对转基因技术的进一步了解,激起了学生学习爱好。

二、了解阐明战略,品析言语文字,进步才干1.品出读的爱好,全体感知。

在教育生学习阐明文时要能捉住要害,了解阐明战略。

在咱们教师教研时,教师们也共同以为有必要注重这一要害。

但细心剖析《新程规范》提到了“阐明战略”,仅仅要求学生“了解”,并不是“了解”!明显了解是较低要求,了解才是高要求。

咱们教师习惯地以为,学阐明文有必要讲阐明战略,不然就没有讲透课文的特色,就没有完结教育方针,不符合课标精力。

这样一来,原本就没有情节故事和发散思想点的阐明文,就被咱们肢解得只剩下常识的条框。

这样的讲堂,学生缺少学习爱好,文章内容缺少魅力,科学常识缺少生命生机。

让“有趣”伴随“有效”——浅谈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教学

让“有趣”伴随“有效”——浅谈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教学

个, 整堂课笑声不断 , 西游记》 对《 的理解也颇为透彻。
“ 外 阅读 课 ”成 了学 生 的最 爱 。 课 学生 感觉 这 样 的课堂 好玩 , 用 。好玩— — 学 生在 学 习过程 中 的 笑声 证 明 了这 有

点 ;有 用 —— 从 学 生 学 了 课 文 之 后 的 当 堂 反馈 可 以看
生动 活 泼的 形式 依 次介 绍 了变 色龙 的外 形特 征和 捕 食 、 变 色 的本领 。 学 时可 以抓住变 色 龙迟 钝的 表现和 捕食 的敏 教
的脚步, 可他 还 是毅然 地 前行 , 究 竟是 为 了什 么?在演 唐 这 僧 的 过程 中 , 我明 白了他 的大 义 : 了 黎 民百 姓 , 宁可 失 为 他
演 唐 僧 的 学 生 是这 样 写 着 的 : 我 一直 在 思 索 为什 么 唐 三 “
藏 要 不 远万 里 去取 经 。路 上不 仅 有凶 神恶 煞 的 妖 魔鬼 怪 , 沿 途 还 有恶 劣 的天 气 , 有 的艰 难 困苦 都在 阻 挠 着唐 三 藏 所
的矛 盾 , 发 阅读 的兴趣 。 如《 激 例 变色 龙》 这篇 文章 , 者 以 作
者 。” 只有让 学生 “ 之 ” “ 好 、 乐之 ” 方能 提高 课堂 教学效 率 。 , 下 面 , 者就 结 合科 普 说 明 文这 一 类 课 文的 教 学 , 笔 谈谈 如
何 把“ 有效 ” “ 和 有趣 ” 者结 合起 来 。 二

了好 奇 之心 : 的有 这 么好看 吗 ?于是 , 忍不 住 自己买 了 真 我
生欣赏拍手歌《 西游记》以动漫来刺激学生的感官 , , 并说 : “ 这酋儿歌来 自《 西游记》 前段时间我们进行 文本阅读 , ,

浅谈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太阳》为例

浅谈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太阳》为例

浅谈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太阳》为例发布时间:2021-01-29T14:48:43.1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作者:孙孪雁[导读] 太阳》是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科普短文,主要运用打比方和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将相关于太阳的一些知识介绍了,说明了太阳与人类具有密切的关系。

孙孪雁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一、案例背景《太阳》是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科普短文,主要运用打比方和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将相关于太阳的一些知识介绍了,说明了太阳与人类具有密切的关系。

小学生学习说明性的文章,语文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具有策略性地进行引导,使小学生对于说明文的基本特点能够更好地理解。

学习16课《太阳》,对于课文的内容要理解,无论是太阳的特点,还是太阳与人类密切的关系都要了解和掌握,从而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起来。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初步接触简单的说明文,能够给以后学习议论文提供更好地发展。

二、案例片段片段一:比较旧知和新知,明晰说理文体(一)教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的说明文有哪些?学生:《琥珀》和《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师:谈一谈《太阳》这一课的结构特点(既可以采用图表式,又可以采用提纲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生展示和点评)教师:提取本文的观点。

(二)本文的观点:生动有趣且直观的画面吸引住学生,小学生一边看一边不时地发出赞叹声,在小学生脑海中美丽的画面深刻地印下。

(三)设计意图:课始,引导和帮助学生根据说明文这个文体,结合预习四年级的说明文《琥珀》和《飞向蓝天的恐龙》,《太阳》运用图表法,致使可讲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很容易接受,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片段二:展示课件,画面感知(一)展示课件:太阳从森林、草原、山村、大海分别升起来,大地立刻变得一片光明,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二)教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见了什么?小学生们开始自由地发言学生1:我看见太阳从小山村里升起来了。

初探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教学技巧

初探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教学技巧
一 、

古往今来 , 人们对 读书都信 而不 疑, 那 就是“ 读书 百遍 , 其义 自见” 。叶老 曾经 说 好文 章是读 出来 的, 美文尤 需美读 ” , 可见 “ 读” 的重要 。 《 新课程 标准》 中指 出: “ 每个 学 生学段 的阅读 都要
特 别重视 朗读 和默读 。 ” 读 是传统 , 是 中国语 文教 学中传 统的精 华, 也是帮助学生 语言品味 、 打好语言 功底 的 良好方法 之 一。 1 、 读出准确 与生动 《 火星——地 球的“ 孪 生兄弟 ’ 傍 此文 第一节 就 引出了整篇 文 章所要介 绍的 中心 问题“ 火 星和地 球一样 有水 和生 命 的存 在 ” 的 推测 。剩下的课文 也就进行 了细致周 全 的讲 述。在第二节 中, 作 者通过“ 干涸 的河床 ” 、 “岩石火星 的钻 孔分析 ” , 印实了火星 里有
1 、 仿
水的推 断。也在告诉 学生 : 无 论是推理 还是推 断都需要靠科 学的 事实去证 明, 若仅靠推测 是远远不能行 的, 这就是研究科 学的基本 方法态度 。 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 该抓住‘ ‘ 推测’ 与“ 推断 ” , 让学 生} 推测 ’ 推断 调换一下 , 读一读, 再浅 说觉得如何, 且要学生 发表 自己的看法 。 这样学生会很快发现: 火星和地球上 有没有水和
生命, 是我们人们依据火星和地球的类似点进行的 一种推测、 想象 ; 而用推 断, 是在用做钻孔分析之前 , 科 学家们就早发现 了的火星河 床, 因此, 科学家的判断便可 以加肯定。 只有我们 教师抓住这些问题 的关键词进行多次训练朗读 ,学 生才能更深一步加深对 文章 的理 解, 体会到 言语 词句的准确 和生动 。 2 、 读懂知识 的科学 科普文 章常常会 有很 多学术语 , 读起 来会 很不 上 口, 内容 也 很难 以理解 。教学阅读 时我们更要 靠读 为主 , 使孩 子们在读 的过 程中 , 对 科普 内容逐步 感知 、 深 化、 吸收、 理解 , 在整个读 中具体感 知, 在 读中真正有所感悟 。 如: 《 火星——地 球 ‘ 孪生兄弟’ 》 文 中的 第一 小节, 围绕 ‘ 孪 兄弟’ , 展开 。 正因为四个‘ 同样 ” , 难怪人们把火 星和地球称为太 阳系中盼 ‘ 孪生兄弟” , 并由此推 测, “ 地球也和火星 样一定有生命和的存在” ,这正 是全文 的中心 问题 。我们在教学 时, 就时刻抓住 文中的四个“ 同样 ” , 让学生通过 自由朗读 、 点名读 、

关于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精选

关于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精选

关于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关于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1一.读为基础语文知识是在灵活的课堂教学中被学生认知、吸收的,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其阅读感知能力是教学的关键。

由于小学生对科普知识具有较大的认知差异,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

读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对于各个学段的教学都极为重要。

小学教材中的说明文语言较之文学作品语言客观严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普遍反映科学术语较为拗口,难以理解文章内容,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存在断层。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地引导学生通过读体会规范言语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读懂科学知识,读准科学语言,读透科学感悟。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多种读的方式充分认知文本。

初读整体感知文章大致内容,理清文章行文逻辑顺序,如质疑—举例论证—总结,精读时引导学生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所使用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在整体回顾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品味语言准确捕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理解其“管中窥豹”的表达效果。

如在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如何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孪生兄弟”的意思,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就火星和地球之间相似的地方进行比较,以科学证据来肯定科学家的推断,教师要注意进一步加深其对文本的语言的准确性和内容的生动性,如能否将说明文中作者所使用的“大多”、“很少”、“大概”等词语删去,引导学生说出原因,体会删去后文本意思的改变,从而加深学生对说明文用词严谨规范性的。

在科普说明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使用,让学生通过朗读,品析文中语句,形象地感知文中的说明方法。

二.思为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将说明文知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或者引导学生直接通过文本阅读获得知识,忽视学生在文本感知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思考,可能进一步导致师生之间的知识落差。

“所谓知识落差是指教师传授的知识量与学生可能接受的知识量之间的比差。

科普说明文阅读教案

科普说明文阅读教案

科普说明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普说明文的特点和作用;2.掌握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及相关技巧;3.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4.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科普说明文的特点和作用;2.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篇科普说明文,包括文本、图片等;2.学生准备纸笔。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 (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科普说明文的作用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科普说明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与学生讨论。

Step 2 了解科普说明文 (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科普说明文的特点,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以事实为依据等,并给学生展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为范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Step 3 阅读科普说明文 (20分钟)教师分发几篇科普说明文给学生,让学生独立阅读并标记自己不懂的地方。

Step 4 分享与讨论 (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互相分享阅读体验并讨论,在交流中解决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理解科普说明文的内容和目的。

Step 5 阅读技巧讲解 (15分钟)Step 6 小组讨论 (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篇科普说明文进行深入研读,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科普知识。

Step 7 总结归纳 (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科普说明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并给学生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科普说明文的特点和作用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掌握了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深入理解和应用科普知识。

同时,通过总结归纳,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科普说明文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科学思维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从三个意识入手 提高科普说明文教学实效

从三个意识入手  提高科普说明文教学实效

从三个意识入手提高科普说明文教学实效摘要】科普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翻阅统编本教材,发现科普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在教学时,除了让学生学会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在积累语言、习得表达、发展思维等方面着手。

本文从学段、学情、运用三个意识入手,循序而教、因学定教、借势巩固等方面提高科普说明文教学实效。

【关键词】学段学情生成科普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类课文不同于一般说明文单调、枯燥的风格,它们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儿童感兴趣的科学知识而深受学生的喜爱。

然而,学生始终停留在喜爱的层面上,把了解科学知识当作了最主要的目的,而忽视了科普说明文作为语文课文的价值。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此,科普说明文一旦进入语文教学中,它就应由“科”改姓“语”,除了达成知识目标之外,还应该有着更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展学生的语言,学习说明的方法,追寻课堂的情趣……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作者思考的问题和关注生活、细心观察的科学态度,以及知识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情怀与科学光辉,这些都应成为这类文章的教学目标。

教学意识支配教学行动,以上这些目标的达成首先必须建立在教师对科普说明文正确的教学意识之上。

笔者认为,对于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教师应树立以下三种意识,才能体现其真正的语文价值。

一、凸显学段意识,循序而教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方向与评价依据,一旦偏离教学目标,就会出现南辕北辙的局面,甚至造成低效高耗、严重失误等问题。

在科普说明文教学中,每个学段都有自己的阶段目标,这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也展现了教学体系的根本原则。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努力凸显学段意识,循序而导。

(一)凸显“理”字,让科普说明文教学充满理趣科普说明文,许多人都会认为其枯燥、无趣,课堂往往出现“说教”嫌疑。

其实并不尽外,科普说明文语言准确、缜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科普说明文表达上“有理有据”的特点。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要点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要点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要点一、注重说明文的阅读语文课本中说明文的教学,应该把阅读作为教学的重点,从课本中的说明文内容入手,逐步扩展到相关的说明文。

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多阅读,从阅读中增强对说明文的了解,了解说明文的特点。

如《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这类文章语言比较朴实,篇幅不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们进行这种知识的灌输,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

另外教师还应将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与课外内容联系起来,加强学生们的课外阅读量,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基本能力。

教师应对不同特点的说明文进行不同的讲解方式,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二、注重说明文的写作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说明文的教学应该注重写作方面的教学。

教师在讲解说明文时,应该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如《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文章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仿写,学会怎样介绍一个事物的特点,逐步让学生们学会怎样去介绍一件自己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练习和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在仿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不要束缚学生们的思想,让学生们能够大胆想象和创造,让学生们能够真正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教师在讲解说明文时,应该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中的说明文内容,组织学生们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如参观、调查、实验等,让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本中的说明文内容,给学生们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说明文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四、注重学生们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讲解说明文时,应该注重学生们的个体差异。

浅谈小学语文课本中科普说明文教学的技巧探讨

浅谈小学语文课本中科普说明文教学的技巧探讨

1 科普说 明文教学 内容 的设计
1 . 1 普 及科 学知 识 , 激发 学生 热爱 科 学 、 探索 科学 奥秘 的兴 都要靠科 学事实来证 明 , 仅 靠推 断是远远不 够的 , 这是科 学研 趣 。科普文 凭借着生动活 泼的文字给 小学生 讲述了一个 个科 究的基本态度 。教师在教学 中 , 应该敏锐地抓 住“ 推 测” 与“ 推 学故事 , 让他们 了解科 普知 识 , 增长见 识 , 感 受到 科学 的无处 断 ” , 让学 生把 “ 推测 ” 和“ 推断” 调 换一 下 , 读 一读 , 再 说一 说 不在 。如 《 人类 的“ 老师 ” 》 这篇 课文 介绍 了人 类在飞机 、 轮船 、 觉 得怎样 , 并 发表 自己的看法 。学生不难发现 : 火 星和地球 上
建 筑设计 等方面向生物学 习的例子 , 具体 说 明了人类 以 自然 有 没有水和生 命 ,是人们根据 火星和地球 的相 似点进行 的一 界的种种生物 为师 , 向大 自然学 习的收获 。 种 想象 、 估计; 而用推断 , 是 因为 在做钻孔分析之 前 , 科学家就
1 . 2 了解说明方法 , 品析语言文字 , 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已经发现了火星 河床 , 所以, 科学家们 的判断就更加 肯定。 篇 篇科普文 , 都是 图文 并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质兼美 的文 章 。 如《 奇妙 的国 2 . 2 巧 妙写 。在教学 中 , 如果我们 只是单纯把 课文 知识介 绍 际互 联网》 一课在介 绍国际互联 网时 , 运 用列数字 、 举 例子 、 作 给学 生 ,学生就 会因为通过文本 阅读便可 直接获 知而失去 学

比较 、 打 比方等多种 说明方法 , 使一些抽 象的或不 好懂的知 识 习 的兴 趣 , 如 果能巧妙地把 “ 写” 挤进 课堂 , 使学生在 二度感知 显得 具体 、 通俗 。

小学语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课文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接着概括地说明,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有生命的星球;然后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先研究了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再根据这些条件对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推测;最后又对火星进行了近距离的观测与探究,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难以存在生命的结论);最后说明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因此,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谜。

这篇课文通过严谨的科学阐述,既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学情分析对于小学生来说,宇宙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领域,他们对宇宙充满好奇,但相关的科学知识储备较少。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可能通过科普读物、影视作品等途径对宇宙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但这些知识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通过阅读文本、分析数据等方式,逐步深入了解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过程。

同时,由于这篇课文涉及到一些较为复杂的科学概念和逻辑推理,教师需要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目标1. 会写“谜、尚”等14个字,会认“谜、嫦”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发达、理论”等22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3. 了解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地球以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四、教学重点1. 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科学家探索地球以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过程。

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1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方法说明文作为语文教材中科普面广、知识性强、应用全面的知识载体,在语文教材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运用激发情趣的方法导入课文倘若每节说明文教学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则会好些。

如:教《蜘蛛》一课时,让学生猜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

摆起八卦阵,单提飞来将。

”谜面有趣简单,学生很快就猜着了。

接着再提两个问题,蜘蛛以什么为生?它是怎样吐丝的?因为蜘蛛是学生所熟悉的动物,所以他们的积极性很快地调动起来了,连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纷纷议论开了,课堂顿时轻松活跃起来了。

我们一般都可以采用想象、联想、列图、猜谜和成语等较有情趣的方法来导入课文,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二、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要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因为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只要是新奇的东西,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

学生对学习说明文最厌烦的是老调重弹,所谓“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这些套话,他们一点就熟了,何需我们教师喋喋不休!因此我们就可以采用生发和拓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后,我们可以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在了解某种动植物习性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写一篇与仿生学有关的科幻式小品文。

学生的习作内容定会丰富多彩,趣味百出,内容可能近乎荒诞,但一定会妙趣横生。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读写说明文的兴趣,而且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并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课内教学与课外研究相结合比如教《向沙漠进军》这一课时,在课堂上可先引导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掌握“改造沙漠、化害为利”的主题,即以此作为点,并印发《绿化沙漠开发沙漠》的通讯报道(《文汇报》1994年3月14日)作为参考,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化害为利”的重要性,进而指导学生课后寻找防止水土流失、搞好生态平衡、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资料。

小学语文说明的教案

小学语文说明的教案

作为一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要时刻牢记我们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在每一节课之前,我们都需要制定好教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以下是我例举的一份小学语文说明的教案,希望教师们可以参考借鉴:一、教学目标1.掌握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学会分析、判断说明文的内容和结构。

3.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说明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写作方式。

2.描述、分析和判断说明文的内容结构。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一篇说明文的篇章,引导学生猜测文中的概念,了解说明文的表现特点。

如有可能,老师可以给学生举例,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说明文。

2.集中讲授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自己提出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我表达。

并且要加强对解释说明文行文结构和寻找支持派生词汇间之间的联系的讲授。

3.巩固与拓展通过练习完整题目和文章拆分题目让学生加强对说明文的认识,并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演示与体验法在教学示范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体验和演示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2.演练与巩固法无论是知识点还是技能方面的内容,我们都要学以致用,因此通过适宜的练习来巩固知识点,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演练模式来系统性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3.独立研究和小组合作法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让学生自己思考,主动研究,同时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五、教学形式1.互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教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可利用周围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在交互互动中提高自身的能力。

2.模仿、实践、巩固三位一体通过真实情境中的模仿与实践,并结合巩固和自主学习,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紧扣生活教材中的内容,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要让学生能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展示各个时期与国度的文学文化。

小学语文课本中科普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本中科普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类的“ 老师”这篇课文介绍 了人类 I 》 福人类一前景诱人 ” 的顺序铺排展 1 学生弄懂文章中涉及的科学知识 ,
在 飞 机 、 船 、 筑 设 计 等 方 面 向 f 。克 隆 是 全文 的 中心 , 奇 是全 f 轮 建 开 神 理顺 文章 的 写作 思 路 , 悟 作 者 写 领
生物学习的例子, 具体说明了人类 l 文的关键。 通过致力于从整体和局 l 作手法的精妙之处, 提高学生的书 以自 然界的种种生物为师, 向大自 I 部上梳理和把握说明文的内在逻 l 面写作能力和V I 头语言表达能力。 然学习的收获。通过本课的学习, 辑结构, 对学生今后有条理地表达 ! 因此, 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很重 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 f 大有裨益, 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 l 笔者认为科普说明文可以用以 要, 面的知识 , 激发他们探索大 自然的 l 能力最好的依托 。 l 下方法进行教学 :
许多教师都困惑的问题 。 本文将围 l 俗。在课堂上 , 若能引领孩子进行 l 画。教学时 , 教师在原有课文提供
绕科 普说 明文 的教学 内容与方法 f 细细 品味 , 了解科普文 的说明方法 f 的信息基础上 , 可以呈现另外一些
谈谈科普文的教学策略。

1 和语言文字的独特之处 , 提升 l 就会 信息——变色龙 的活动 图片和视

科普说明文教学内容的设 ! 学生理解和运 用祖 国语言文字 的 : , 频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变色龙的外
计 应环境等 。学完 小学语文课 本 中的科普 说 明 f 力。 f 这课后 , 可组织学生阅读其他更多
文承载着传播科学知识、 培养学生 : 3 . 揣摩表达顺序, 理清文章脉 : 的动物文章, 去了解其他动物的外 爱科学 的兴趣 、 提高学生 阅读科普 I , 络 习得表情达意的逻辑性 l 、 形 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等 。这样

小学科普文的有效教学方法

小学科普文的有效教学方法

小学科普文的有效教学方法摘要: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还要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以增强探究与实践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科普文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目前,教师对于科普文中的科学知识拓展还不够广泛,只是直接地向学生灌输文中的观点,而不能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进行独立学习,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

因此,创新科普文的教学方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科普文教学方法科普文章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

学生阅读科普文,能够学习丰富的科学知识,拓宽自己的认知范围,感受丰富的阅读趣味;能够通过融入合理的想象对一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行推断,提高自己的想象力;能够通过对文本信息的提取与整合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发挥科普文的教学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主要就从知识拓展、合理想象、信息整合等方面来论述科普文的教学方法。

一、知识拓展,激发阅读兴趣科普文最大的功能就是介绍丰富的科学知识。

由于教材中科普文的篇幅是有限的,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的科学知识会比较笼统,或者只偏于某个方面。

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在网络中搜集丰富的科学资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科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阅读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科学知识进行更加全面的学习,比如,对于“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一段论述,教师首先可以对中生代一词的含义进行讲解。

学生能够知道中生代是显生宙的三个地质时代之一,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

是板块、气候、生物演化改变极大的时代。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知道课文中所描述的能够飞翔的恐龙就是指翼龙。

生活在约2亿1,000万年前到6,550万年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一语文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学课程,是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学科。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1.设置悬念,激趣导入。

例如在教《种瓜得豆》时,可以这样导入:“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做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

”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下边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种瓜得豆》,了解这种现代高科技知识。

之后,举办一个“种瓜得豆”新闻发布会,为了把“种瓜得豆”这个新闻发布会开好,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篇课文,为“新闻发布会”的顺利召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了起来,为了知道种瓜得豆的奥秘,认真地阅读起来。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一篇篇科普文,都是图文并茂的,在《种瓜得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具体的图像向学生展示现代转基因科技的相关成果。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深思: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是如何应用的?在医学上又是怎么应用的?通过这些情景和理由,引发学生对转基因技术的进一步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了解说明策略,品析语言文字,提高能力1.品出读的趣味,整体感知。

在教学生学习说明文时要能抓住要点,了解说明策略。

在我们教师教研时,教师们也一致认为必须关注这一要点。

但仔细分析《新程标准》提到了“说明策略”,只是要求学生“了解”,并不是“理解”!显然了解是较低要求,理解才是高要求。

我们教师习惯地认为,学说明文必须讲说明策略,否则就没有讲透课文的特点,就没有完成教学目标,不符合课标精神。

这样一来,原本就没有情节故事和发散思维点的说明文,就被大家肢解得只剩下知识的条框。

这样的课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文章内容缺乏魅力,科学知识缺乏生命活力。

2.品读语言文字。

大部分说明文往往通过因果、连锁、比较、分合等逻辑关系来构思组篇,揭示事物间联系规律,说明事物的特征、理由等,结构严密,逻辑性强,既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范文。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重视语言的积累,这点在教学说明文时也不例外。

三、揣摩表达顺序,理清文章脉络、表情达意的逻辑性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确切、简洁、通俗,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在每个句子的内部甚至句与句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识语句之间逻辑关系的严密。

在教学过程中,科普说明文除了要让学生弄懂文章中涉及的科学知识,还要理顺文章的写作思路,领悟作者写作手法的精妙之处,提高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四、进行有效拓展,加深理解文本,实现科普读物的课内外结合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对我们来说曾经是那么陌生、那么神秘,作者运用打比方与举例子的说明策略为我们作了形象而生动的介绍,使我们在阅读时感到通俗易懂且富有情趣。

我们在感叹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的同时,不得不佩服作者写法之高明。

但由于篇目的限制,科普说明文所介绍的知识往往是有限的,为了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适度地拓展是必要的。

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相关的科学知识,如转基因蔬菜、转基因水稻。

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二一.读为基础语文知识是在灵活的课堂教学中被学生认知、吸收的,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其阅读感知能力是教学的关键。

由于小学生对科普知识具有较大的认知差异,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

读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对于各个学段的教学都极为重要。

小学教材中的说明文语言较之文学作品语言客观严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普遍反映科学术语较为拗口,难以理解文章内容,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存在断层。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地引导学生通过读体会规范言语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读懂科学知识,读准科学语言,读透科学感悟。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多种读的方式充分认知文本。

初读整体感知文章大致内容,理清文章行文逻辑顺序,如质疑—举例论证—总结,精读时引导学生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所使用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在整体回顾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品味语言准确捕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理解其“管中窥豹”的表达效果。

如在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如何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孪生兄弟”的意思,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就火星和地球之间相似的地方进行比较,以科学证据来肯定科学家的推断,教师要注意进一步加深其对文本的语言的准确性和内容的生动性,如能否将说明文中作者所使用的“大多”、“很少”、“大概”等词语删去,引导学生说出原因,体会删去后文本意思的改变,从而加深学生对说明文用词严谨规范性的。

在科普说明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使用,让学生通过朗读,品析文中语句,形象地感知文中的说明方法。

二.思为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将说明文知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或者引导学生直接通过文本阅读获得知识,忽视学生在文本感知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思考,可能进一步导致师生之间的知识落差。

“所谓知识落差是指教师传授的知识量与学生可能接受的知识量之间的比差。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努力优化教学过程,追求课堂教学容量,使学生在听课中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另一方面要通过客观分析学生的基础现状及接受能力,来确定恰当的知识落差。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语言较为形象简明。

教师应当在引导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采用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如根据说明文的表达方式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记叙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实用性说明文,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多以事物说明文、科普说明文为主,学生通过严谨规范的语言获得对说明形象的认知。

学生在品读具有文学趣味的说明语言的同时,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当学生把握说明语言的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对课外知识内容进行重新分解组合,从而提出其他问题,这就是动态教学中教师所面临的生成问题。

说明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知识背景的差异,容易生成各种临时性的动态问题,这种问题的生成恰巧是学生个性化思考的结果。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转变自身的角色,及时补充科学知识,与学生进行平等互动的交流,让学生能将文本教学中的疑惑充分化解。

在小学说明文教学中,师生的思考极为关键,教师的思考能够为预设教学提供基础,学生的思考能够为教师的及时总结反思提供基础,两者之间互为因果。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应当进一步将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课堂学习中获得感性知识,与自身的背景知识进行双向结合,真正地激发学生自身向往科学、热爱科学的内部情感。

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地预设说明文教学。

关注于传授科学知识和培养创新技能,有效地联系三维目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的质疑,敢于正面教学目标的落差。

另一方面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带领学生探究说明文中的科学价值,分清主次、重难点教授知识,切勿将说明文文本的字词篇章知识、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一锅烩,进而偏离说明文教学的初衷。

再者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思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感悟,以课堂互动对话的方式,进行平等对话沟通,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在说明文教学中真正地改变自身的角色定位,成为科学知识探究的小主人,教师成为启发点拨作用的引路人,合理引导教学活动。

三.行为反馈说明文以科学知识为基本内容,教学时具有自身的规律,教师不仅要抓住文本中的知识重点,带领学生学习表达方法和语言文字,还应当将课内文本知识拓展迁移到课外,让学生通过掌握的学习方法,一方面能举一反三地对同类型的科普文章进行有效地解读,为自身的写作技能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转变已习得的知识为实践技能,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向壁垒中积极课外观察、实验操作、记录数据、科学反馈的方式,开发利用说明文文本中所涉及的知识。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小学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性。

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三一、依托教材实例,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1. 有效探究,实现学生智力发展和知识学习的辩证统一阅读教学的载体――文本是最直接形象的材料,也是提高学生探究和思维能力的最好材料。

如果说明文的教学意义只是让学生了解文本中的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

假如教学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精神愉悦,进而喜欢说明文,喜欢语文和阅读,并最终形成一定的语文与科学素养,那才真正地实现了教学的意义。

在丰富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通过调整课堂设计,安排合理性的师生互动活动,引导学生乐于探究文本的内容,才能令其习得科普文说明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精心设计问题、有效引导探究将一直伴随教学的设计,教师设计的问题决不能落后于孩子的思维,教师的高度和思维决定了课堂的高度和思维。

学生在什么时候觉得没有劲,那就说明设计问题的挑战性不够!在短短的40分钟内,问哪些问题以及怎样呈现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反复衡量。

如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第一课时),可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重点探究:(1) 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第一自然段是如何表现这几个方面的?(2) 尝试把第一自然段中的四个“同样”换成另外一种说法,进一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效果好在哪里。

这样的设计,既没有铺天盖地的“问”,也没有水到渠成的“答”。

通过简化头绪,把握住文本的整体,设计具有支撑力和牵引力的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思维参与到文本的解读上来。

IBSTPI(国际培训、绩效、教学委员会)2004颁布的教师能力标准中指出,“提出清晰和恰当的问题”尤为重要。

好的问题能帮助学生巩固、深化、运用知识,能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因此,教学活动的有效程度,与问题的有效程度、学生的参与程度呈正相关。

教师只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才能有效生成教学目标。

2. 有效涵泳,开发整体品读和关键感悟的均衡能力相对于人文性较强的文章而言,说明文在表达上有其更为独特的方式,在语言的准确性、趣味性、条理性上更具优势。

课文中一些语义丰富深刻的重点词句,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和感悟。

比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中有句话:“可以预料,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蛋白食品来自海洋。

”句子中“预料”是一个模糊而不确切的词语,看起来似乎不太“科学”,也不太“严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对读比较,看看能否去掉这个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