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二语文新闻人物通讯阅读指导及《当代毕升》导学案
惠中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导学案粤教必修
新闻类文本阅读学习目标:1、掌握新闻的文体特点。
2、掌握新闻的答题技巧。
3、学习看新闻。
一、新闻访谈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和阅读要领(一)、新闻访谈类文本阅读考试要点新闻访谈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选考内容之一,它的选材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时评和访谈等五大类。
考查能力一是分析综合,包括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结构和文体特征,分析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二是鉴赏评价,包括评价新闻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新闻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价值,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出判断和思考;三是探究,包括探究新闻所蕴含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文本创作的背景与意图,探究文本或内容或结构或观点或技巧等方面的变通性。
(二)新闻访谈类文本的文体特征新闻访谈类文本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时评和访谈等五大类,其共同特征是真实性、时效性和准确性,但各种新闻文体之间又存在着较大差异。
1、消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它的特点是真实、新鲜、灵活、短小,强调用事实说话、用新人新事说话、用形象说话,其基本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消息写作的基本结构包括四大块,标题(正副标题、眉题、肩题)、导语(第一段总说)、主体(详细叙述事件)、结语(简要评说)。
消息在写法上,我们称之为“倒金字塔”形,即先说结果,再说事件起因、经过;先说主要事件,再适当补叙其它相关事件。
2、通讯是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详细、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属于记叙文。
通讯区别于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描写的形象性。
即消息强调的是叙述的写实性,而通讯强调的是过程的形象性。
通讯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
3、特写特写往往只是摄取新闻事件中最富表现力和特征的某些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情感冲击力的着力刻画,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人物事件或新闻主题。
其做大特点是生动而集中地再现新闻场面或新闻人物,着力渲染和烘托气氛,强调对读者的感染力。
2018版高二语文5“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心随飞翔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5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记住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最新发展,能说出人物通讯的特点2、会运用新闻报道中的细节描写,会写简单的新闻。
3、体会航天工作者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学习英雄人物的为国争光的顽强拼搏精。
【学习重点与难点】1、两篇新闻不同的记述方式和表达侧重点。
2、抒情议论性句子在新闻中的作用【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第32-36页内容,阅读《随堂优化训练》第16页内容,对概念、课文内容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新闻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一、问题导学1、世界载人航天历史大事回顾(1)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历时108分钟,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2)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尼-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飞船上天,历时2天又22小时50分,成为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
(3)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飞船,离船5米,停留12分钟,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太空行走。
(4)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在月面停留21小时又18分钟,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第一人。
(5)神州五号是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空间最大的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内绕地球飞行了14圈,进行了约60万公里的太空旅行。
中国在1992年正式启动载人航天计划,2003年,神州五号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第三个踏入太空的国家,整个世界为之惊呼,美国总统布什在致中国的贺电中说“中国正在成为拥有高新技术的国家,并且具有极大的潜力。
”(现在中国已经成功进行了神十飞船的飞行)2、文章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记叙现场的所见所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文以时间为顺序,详细记载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正式实施的过程。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 唐宋散文 六一居士传教案 粤教版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唐宋散文六一居士传教案粤教版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导入新课以《醉翁亭记》导入课文。
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试译: 1、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谪:贬官 2、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古:辞退官职今:职工因年老或残废而离开工作岗位△问:谁为欧阳修命名为“六一居士”?在此之前他有别的名号吗?明确:其本人。
初谪滁山时之时他自号为“醉翁”,后退休于颖水之上时又自更号为六一居士。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1、结合注释通读第二自然段试译:1、是为五尔尔:通“耳”,罢了。
2、以吾一翁以:把,介词3、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诮:责备讥讽畏:害怕走古:跑今:指人的脚交互向前移动4、聊以志吾之乐尔聊:姑且以:用,用来志:记,记述尔:通“耳”,罢了。
5、吾之乐可胜道哉乐:乐趣胜:尽6、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方:正当其:指作者自己7、阅大战于涿鹿之原阅:观看8、未足喻其乐且适也足:能够喻:形容其:自己的适:舒适9、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为吾累者众也患:忧虑不得:不能极:尽情累:形容词用作动词,拖累10、其大者有二焉大者:大的方面11、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身体外:外面12、使吾形不病而已悴病:名词作动词,生病已:已经悴:憔悴13、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乞:请求一日:某一天恻然:恻隐之心哀:哀怜14、庶几偿其夙愿焉庶几:表可能、期望夙愿:平素的愿望15、此吾之所以志也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6、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子:您累:使……劳累其:自己的17、累于彼者已劳矣累:形容词作动词,被拖累彼者:官场其:指代上文所说的两方面19、置之,区区不足较也置:停止足:值得较:比较本段特殊句式:①、六一,何谓也?(宾语前置,应“六一,谓何也?”)②、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也,表判断)③、方得意于五物也(状语后置,“于五物”应在“得意”前)2、提问: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明确: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老翁。
粤教版-语文-高二-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5.18《心术》教案 粤教版
心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洵其人,体会他论说文的特点2、与《六国论》进行比较阅读二、走近作者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北宋时眉州眉山(现在的四川眉山县)人,二十七岁才发愤为学,经过刻苦努力,下笔顷刻数千言。
宋仁宗赵祯嘉祐年间他和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到了宋代都城汴京。
当时任翰林学士的欧阳修,把苏洵的廿二篇文章,其中《机策》二篇、《权书》十篇、《衡论》十篇,推荐给朝廷。
宰相韩琦也推荐他作官,•一时名扬京师。
•后来苏洵把文章汇编成集就叫做《嘉祐集》。
苏洵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合称“唐宋八大家”。
苏洵与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地说服力。
欧阳修称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曾巩也评论其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
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
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婉转见长。
苏洵自评其文兼得“诗人之忧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
其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练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比喻。
苏洵的论文,见解精辟。
他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
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写法,特别善于从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和艺术特色。
三、写作背景:北宋中期,国势日弱,民族矛盾十分严重,来自西夏、契丹的侵略气焰日益昌炽。
为求苟安,宋每年都得向契丹、西夏纳币输帛,结果,极大地削弱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针对这种情况,苏洵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和战例,《权书》十篇就是他系统研究战略战术问题的军事专著,本文是其中一篇。
四、研读课文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糜()鹿(2)谨烽燧()(3)严斥堠()(4)丰犒()(5)使之狎()而堕其中(6)缒()兵于穴中(7)知势则不沮()(8)尺箠()(9)据兵而寝()(10)冠胄()衣甲(11)有所恃()2、阅读下面的文段,思考后面的问题(一)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 离骚学案 粤教版必修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离骚学案粤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离骚》和楚辞的文学知识;2.了解屈原和他的主要政治理想;3.疏通文本字、词,指导学生准确、通顺、带感情的朗读文本。
【自主预习案】一、字形辨析,给下列各组字注音并组词。
搴():()謇():()蹇():()陬():()辄():()阰():毗():()仳()离:()蚍()蜉()()纰()缪()()砒()妣():()秕(): ()④摄():()慑():()二、填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的一首抒情诗。
全诗373句,2490字,是我国长诗的鼻祖。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歌唱到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楚辞”是以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民歌基础上,创造、发展的一种诗歌形式。
《楚辞》则是由西汉编辑的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唐以前古体诗的两大高峰。
比较两者,在形式上,《诗经》多为言句,《楚辞》则多为的句子。
《诗经》的篇幅较短,结构简单;《楚辞》的篇幅,结构。
在语言风格上,《诗经》的语言以朴素、简洁见长;《楚辞》以著称。
它大量运用了语气助词“”和楚国的方言,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
“兮”字起作用。
三、朗读:各小组成员各自放声朗读本文三遍。
四、本课的字词积累。
(检查《金版》学案P82、83)【自主学习案】五、疏通课文:参照注解,解释并翻译以下词句。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朕()。
皇考:()(妣:已故的母亲)贞:()翻译:。
叙述世系和自己出生的年月日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肇:()锡::()嘉::()句式:():名:(),:()。
余::():吾,朕。
翻译:。
叙述得名的由来和名字的美好意义(血统高贵气宇不凡)第一段:诗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和名字的由来。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二语文新闻专题之事件通讯导学案(无答案)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请认真阅读导学案。
2、善用《高考总复习》P206学习事情通讯的相关知识。
3、在阅读时要认真用红笔勾划与问题相关的语句。
4、认真思考并按要求答题。
【教学目标】1.了解通讯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体会事件通讯的语言特点及其蕴涵的丰富情感。
3.培养快速、准确把握新闻要点的能力。
【重点难点】1.把握事件通讯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体会事件通讯的语言特点及其蕴涵的丰富情感。
预习案【知识链接】1.什么是通讯?以_________为主要表达方式,比较详细、生动地报道具有广泛社会性和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情况的新闻体裁。
一般可分为两类:_________、_________。
其基本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2.什么是事件通讯?事件通讯,是以_________的事件为报道对象的通讯。
事件通讯_________较强,它围绕中心事件选材,虽不着力刻划人物,但往往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一群人或一个集体。
所以它通过较为详尽地展示事件的完整过程,挖掘其意义,揭示其本质,进而反映社会风尚,弘扬时代精神。
3.6步方法看___________(类型)——抓___________(6)——理___________(分层)——辨___________——挖___________——析___________注意:从描述中分析___________,从抒情中体味___________,从议论中把握___________。
【整体感知】请找出下列各文章的六要素,概括事件通讯的大意。
例:《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六要素:(必修五 P26)为了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时间)_______(人物)______(地点)_________(事情经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重要意义。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荷花淀》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3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荷花淀》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3【知识链接】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
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
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课前自学】1.注音 吮( )吸 泅( )水 凫( )水2.分析情节线索: (1) 概括文中几个场面的内容:(2) 找出这篇小说的线索: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 3、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课中探究】 1、鉴赏讨论: 问: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们几个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怎么了,你?”───。
▲以上几句,表现了水生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④、“你总是很积极的”─── ⑤、“你走,我不拦你。
家里怎么办?”─── ⑥、“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
”───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崇高品质。
⑦、“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 ⑧、“嗯”─── 2、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高二语文选修2《疫情主题》作文课 导学案
四、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定稿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方法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书信体作文的文体特征。
2.指导学生学习书信体作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责任、担意识。
(二)教学方法
示例分析法与归纳法相结合。
二、预习案:诵读杭州郭老师在疫情肆虐期间写给自己学生的信
高二级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版)
主编人:审稿人:高二语文备课组成员 定稿日:20年3月3日
一、课 题:承战“疫”之责,写动人之章
——结合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书信体作文教学
二、学习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书信体作文的文体特征。
2.指导学生学习书信体作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2.疫情就是战斗,通知就是号角。疫情发生后,武汉各大医院全力以赴抗击冠状病毒,10万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他们以血肉之躯,筑成守护家园、保卫武汉的长城堡垒。
3.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年初一接到组派医疗队驰援湖北的通知,河南大学各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纷纷主动请缨。24小时内,52名医务人员集结完毕,整装待发。截至1月28日,共有30支医疗队、4130人已经到达湖北开展工作。
我不是医生,我没有资格冲锋陷阵;我不是科研工作者,我没有能力研制抑制病毒的药剂;我不是商人,我没有办法像那位浙商在海外直接买下口罩厂,低价售回国援助一线;我不是马云,我没有办法捐出数十亿奉献社会;我不是记者,我不能冲到第一线告诉社会那里到底发生了些什么;我甚至看到网上那些让人生气的人和事,也只能,说句我真生气。那么,我能做些什么?
读完以上新闻,你觉得哪一则最能触动你内心?请你从一则材料中选取一个对象来写,以一位高中学生的身份给其中的他写一封信,写出你要对他说的感激、感动、赞赏或者担心、期盼等等。要求:明确写信对象,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篇新闻两篇》导学案(含答案)
13 短篇新闻两篇 2 二中雷晓云《别了, “不列颠尼亚”》高一语文编写人:雷晓云一.学习目标:1.掌握新闻的基本特点,把握新闻的基本要素,体会新闻语言简洁凝练的特点。
2.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4.体会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二.学习重点 1.掌握新闻的基本特点,把握新闻的基本要素,体会新闻语言简洁凝练的特点。
2.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三.学习难点: 1.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2.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四. 教学课时:1课时。
五.写作背景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钟声。
它响彻环宇,向五洲四海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
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
为了报道并见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世界各大新闻传播媒体纷纷聚集香港,其阵容之大、人数之多,是世界新闻史上所罕见的。
截至1997年5月8日,就有778家传媒,8423人登记对交接仪式进行采访,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不辱使命,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并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六.作家作品本新闻署名为周婷、杨兴,实际上作者是四人:周树春、杨国强、徐兴堂、胥晓婷,都是新华社记者。
七.开阔视野: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泛指整个新闻事业;狭义的新闻则是指一种文体,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特写、访问记等。
它是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特殊文体,“具有迅速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它是报纸广播电视常用体裁形式的总称。
概括起来新闻有如下几种特色: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特征;时效性:新闻报道必须迅速及时讲究时效,尽量缩短“时间差”;新颖性:报道内容必须有价值有意义,它是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新人物新风尚等客观事物;准确性:受真实性的制约,这种文体用词准确,叙事恰切,对一些问题的提法与评价要有分寸。
最新【金牌学案】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课件:1-五猖会(-《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了伏笔。
4.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
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点评在大家默默地静候中,“我”的记忆力大增,很是拗口的、无聊
的文字竟然背过了。这是为了完成父亲布置的任务,更是为去看五
猖会争取时间。但“梦似的就背完了”说明自己背书是出于无奈,表
憾之情表露无遗。对“吹都都”这一纪念品如何制作、什么特点等
介绍得比较详细,表达出作者对赛会的深刻印象。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素材积累
3.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
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点评“笑”“跳”“催”,一系列的表情动作,展现了“我”的兴奋之情,因
为自己很快就要看到向往已久的五猖会了。这也为后面父亲的出
五猖又称“五通”“五圣”。绍兴人把它们说成是马、猴、狗、鸡、
蛇五种动物之精。五猖会是迎神赛会的一种,就是把五猖庙里的
“五通神”请出来巡游。这些迎神赛会当然是迷信活动。但在当时,
广大贫苦人民生活贫困,根本无法享受正常的文化娱乐活动,在这
种环境下,赛会也算作是一种群众性的娱乐活动。本文主要记述
“我”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心情以及被父亲强迫背
——高尔基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素材积累
●精彩事例
1.四岁那年我记住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妈妈骑着自行车带我去
赶会,赶会是我们这里一年一度的盛事,到时候会有很多的人聚集
到这里,他们会带很多很多我没见过的东西到这里来卖,印象中那
似乎是我第一次赶会,所以我很开心,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些花花绿
绿的玩具和那些我叫不上名的奇形怪状的东西。
粤教版-语文-高二-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唐宋散文 兴贤教案 粤教版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唐宋散文兴贤教案粤教版教学目的:1、学习文言知识,了解姓氏异读现象。
2、掌握本文论证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
3、明确“兴贤”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文章论证方法和结构。
教学难点:古人姓氏异读现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1、导入:王安石是我们熟识的,谁来说说王安石?(学生介绍王安石)我们在《语文必修5》中学习过王安石的一篇文章,作者在文中充分论证了凡事应深思慎取的道理,和要想成功,要想达到目的,就要有志、有力、有外物的帮助。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为后来的改革制造声势的文章:《兴贤》2、生朗读全文为下面加点字注音:仲虺祭公召公伍员翟景南宫适郦食其万俟卨尉迟恭覃氏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国以任贤使能而兴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而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博询众庶,则才能者用之不迩小人,则谄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4、分析文章:同学们见到的课文分两段,但很多版本却将本文分成三段,你们看,做三段应该怎么分?明确:从开头到第四句“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第一段提出“兴贤”的重要性,第二段论证“为什么(重要)”的道理。
鉴赏提示上也有说明。
5、文章结构:议论文的一般结构:A、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六国论》B、论点————论证————结论《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肯定或否定什么——为什么要肯定或否定——结论(怎么办)本文属哪种?本文是怎么论证“为什么”的?兴贤则昌:正(例证)反之则亡:反(例证)既然如此,那么,应该怎么办?明确:五个假设句。
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二政治 文化生活《第五课 文化创新的途径》导学案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的途径》导学案3、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实现文化创新,需要(1)基本内涵:①②③(2)基本要求: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需要有、、(3)基本原则: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文化创新必须克服、、、错误。
二、小组合作探究:1、《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如何待母?现在的中学生应该怎样孝顺父母?两种“孝”有何异同?(学生探究、讨论,发表意见)2、思考: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是否矛盾?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⑴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⑵文化交流中,“海纳百川”表明文化竞争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交流、融合、合作、共处。
3、思考并回答教材P55页的探究活动第一种态度属于民族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全盘否定本民族文化,主张全盘西化。
第二种态度属于“守旧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外来文化。
第三种态度正确处理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我们应该采取第三种态度,因为只有这种态度是一种科学的态度,能够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4、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
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10分)①立足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③博采众长,以我为主。
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扼住命运的咽喉 教案3 Word版含答案
(2)朗诵第9、10三段,请同学们谈一下读后的感受。
【提示】同学们换位体会作为音乐家而双耳失聪后的贝多芬的内心独白。
(三)作者译者简介
1、“诺58575.htm料:/view/39180.htm
(四)探究学习(分小组争辩)
全国中学校“教学中的互联网搜寻”优秀教学案例评比参赛作品
《扼住命运的咽喉》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对同学:中学
2、课时:2课时
3、同学课前预备:
(1)正音释义:
酗()酒轻佻()雾岚()废圮()睥睨()谐谑()
轻佻:雾岚:睥睨:
(2)看课本P83参考资料:《罗曼·罗兰心目中的贝多芬》,初步体会贝多芬精神品质。
进一步体会贝多芬是:人类平凡的战胜者、自己命运的战胜者、人生苦痛的战胜者
(五)拓展延长:
“困难困苦,玉汝于成”古今中外,还有哪些人像贝多芬那样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取得自己的成功?大家举例探讨。
提示:中国的:孙膑、史铁生、邰丽华、龚泽艺、杨光、半丁、谢坤山………
外国的:罗斯福、霍金、保尔·柯察金、尼克·胡哲……..
二、教学课题
(一)学问教学点
概括把握传记中贝多芬不同人生阶段所受的苦难及其心灵轨迹。
(二)力量训练点
1.感受该评传饱含情感的特点,并从把握精神、选择材料的角度体会评传的写法;
2.有感情地朗读关于贝多芬心理独白的重点段落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和学习贝多芬那种敢于“扼住命运咽喉”,向生活的苦难挑战的大无畏精神。。
【提示】从小生活的艰辛、肉体的苦痛、爱情的苦痛。
2.探讨沟通:
粤教版高二语文导学案设计:文学阅读教学(一):散文类
文学阅读教学(一):散文类设计:审核:授课类型:新课适用年级:高二使用时间:【目标导学】1.初步领略“三读法”精读文章的步骤、技巧。
2.结合文段概括文章主旨,分析文章景物描写、结构技巧。
【有备而来】1.一读:依据文题,猜读课文看到题目《不朽的失眠》,你想到了什么?提示:可通过分析题目的结构形式来猜读课文可能写了什么?应该怎样写?提示:文题为偏正结构,“失眠”为中心词,“不朽”为定语限制词,“不朽”原意是永不磨灭,永远存在下去。
文中张继因落榜失眠而写就了千古不朽的诗篇,故作者用“不朽”来修饰“失眠”。
2.二读:速读课文,把握大意(1)依据文段叙述,用简洁词句概括《枫桥夜泊》得以产生的五个情节。
提示:落榜—离京—夜泊姑苏—深夜失眠—创作诗篇(2)结合全文分析文段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提示:文章最后一段运用设问句和对比手法肯定了张继的流芳千古;照应题目《不朽的睡眠》;彰显主旨:一时的人生失意或得意并不是真正的失败或者成功,而艺术的永恒,才是不朽的,值得人们去追求。
(3)二读完课文,我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基本文本】不朽的失眠张晓风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
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
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这两个字.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
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
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
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蜡焰。
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
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
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
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3)新闻导学案(无答案)
现代文阅读(3)新闻李仕才新闻(含访谈)阅读——解读阅读本质体验真题明方向【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点并把握新闻阅读重点,解读阅读本质。
2. 研究考纲,分析命题特点,把握真题方向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用15分钟时间扎实完成自主学习,了解传记类阅读相关知识。
2.在预习的基础上,30分钟完成导学案的探究案,并能及时巩固,强化训练。
点击考纲:新课标最新《考试大纲》规定:了解新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1.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
3.探究。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方法点睛——抓住新闻特点,六步把握阅读重点1.看清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住新闻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清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析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掘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分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方法运用:使用六步法,圈点批注,读懂读透文章。
九天神眼从起初遥远的一点,到依稀模糊的轮廓,再到清晰可见的机身,减速、放下起落架、稳稳在某军用机场降落。
“奖状”飞机又一次执行特殊任务凯旋了。
走近它,“小”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
机身长、宽不过数米,差不多一人多高。
而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小小的“个头”,竟能在13000 米的高空飞行,最大巡航速度0.72马赫,可连续飞行6个小时。
一进入机舱,才发现这小小的“身板”还着实能“装货”:在直径不足1.5米、高只有1.45米的狭窄机舱内,就装有3个固定座椅,两个座椅在驾驶舱,1个长椅在后舱,各型电子设备占据了舱内大半个空间。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 写出事件的波澜起伏教案 粤教版必修4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一语文写出事件的波澜起伏教案粤教版必修4材料一意外的经历早晨起来推开窗户,发现外面竟然下着绵绵的细雨。
阴沉沉的天气,总让人感到不安,好像预示着什么事要发生。
由于写作业缺少一些用品,我被逼无奈挤上了开往商场的公共汽车,还好有个座,也许是下雨天大家的心情都不好吧!车厢内安静得出奇,只能听见从被雨水打湿的雨伞上掉落下来的雨滴打在地上的声音,这样安静的过了一站。
车门开了,上来两名穿着黑夹克的中年男子,他们的加入使原本安静的车厢一下子喧闹起来,“让一让,让一让,我们往里走走。
”两个人“吆喝”着,脚步停在我身前一名带着孩子的父亲身后,其中一人扶着我身旁的椅背,我本能地往旁边挤了挤,调整了一下位置,当我在回过身来看那两个人时,不由得惊呆了,另一人用中指和食指夹住一个薄薄的刀片,熟练的割破了那位父亲的手提包,迅速从里面抽出钱包,收了起来。
是小偷!光天化日之下,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竟敢偷东西,我刚想喊,转念一想:不行,他离我这么近,万一给我一刀怎么办?我不敢再往下想,也不敢出声,只是静静地看着。
车到了一站,下车的人向售票员出示了车票,奇怪的是,售票员并没有向那两个人要票,就让两人下了车,看这两人得意洋洋的表情,我不甘心地瞪了一眼,挤到那位叔叔的身边,及时地告诉他:“叔叔,您的钱包是不是丢了?头里下去那两个人,您快去追呀!”他看了看手提包,已被割开了一个几公分长的口子,钱包早就“飞”了,他随着我手的方向望去,那两人拦了一辆出租车,飞奔而去。
我望着小偷的背影,心想:这真是一次意外的经历。
分析写作失误点材料二一场虚惊终于干完活了,爸爸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办公室,准备好好休息一下。
刚迷糊了不到3分钟,电话响了,爸爸不耐烦地拿起电话,里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话音,是我家的邻居:“金海吗?赶快回家看看吧,你们家着火了!”老爸闻听此言,蹭的一下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刚才的疲劳早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瞪大了眼睛问到:“什么?着火?”“火……火……你们家!”“啊!”爸爸张大了嘴,仿佛看到家中的一片惨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项链》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3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项链》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分析马蒂尔德的人物形象;2.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文本中筛选信息,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2.培养学生养成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人物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研习文本,发掘人物人性的光辉,思考人生追求。
【重点难点】 1.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理解生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
3.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知识链接】 一、走近作者 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9篇中短篇小说,及三部游记。
代表作品有《项链》、《羊脂球》等。
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莫泊桑很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的概括出生活的本质。
他的短篇小说侧重莫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
二、走近文本 这篇小说写于1884年,当时正是法国由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大资产阶级依靠疯狂的掠夺和残酷的剥削走向垄断,他们过着奢侈的生活,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极不稳固,他们“升级”为大资产阶级者寥寥无几,而破产沦为平民阶层的越来越多,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非常脆弱。
莫泊桑的小说侧重于描摹人情物态,他常蔑视、嘲笑小资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仰慕,但对他们每况愈下的境遇也寄予了极大的同情。
三、文体知识补充 (一)小说情节的作用 : 在内容上: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主旨(揭示小说主题); 在形式上(主要指情节本身上的作用): 1.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2.设置悬念,引人注意(引起读者关注),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在情节的发展上宕开一笔,使情节曲折起伏有波澜,耐人寻味,造成情节发展的变幻莫测,使情节发展波澜顿生。
广东省佛山市建安初级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佛山市建安初级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虚拟毕飞宇深夜四点,我被手机叫醒了,是父亲打过来的。
一看到父亲的号码我就知道,我的祖父,我们这个小县城里最著名的物理老师兼中学校长,他没了。
都没有来得及悲伤,我即刻叫醒我的女儿,赶紧的,太爷爷没了。
祖父却没有死,好好的。
看见我把女儿都带过来了,祖父有点不高兴,说:“这么冷,你把孩子叫过来做什么?”祖父神情淡然,但他的手指头在动,是欲言又止的那种动,这一次我知道,祖父的大限不远了,他要对我交代什么。
父亲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退了出去。
祖父望着父亲的背影,很轻地咳嗽了两声。
我了解我的祖父,祖父的咳嗽大部分不是生理性的,是他想说些什么。
作为物理老师的儿子,父亲当年是有机会上大学的,但是,祖父把他的时间全部给了他的学生,他每天上午六点出门,夜里十一点回家,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五十七个学生的身上。
父亲没有考上大学,而祖父的五十七个学生考取了三十一个。
在当年,这是一个“放卫星”一般的天文数字,祖父在我们县城一下子成了传奇。
省报派来的记者为祖父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整整一个版,标题很吓人,《春蚕到死丝方尽》。
祖父在享尽殊荣的同时,突然有了愧疚。
他建议他的儿子去补习,可祖父忽略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他儿子的“感受”。
《春蚕到死丝方尽》是一只无坚不摧的拳头,它把父亲击倒了,附带着还把父亲的自信心给砸烂了。
父亲拒绝了“春蚕” 的建议,他盯着自己的脚尖,告诉“春蚕”:“你忙你的去吧。
”父亲是祖父一辈子的痛,像一块肿瘤,硬硬的,始终长在祖父的体内。
祖父很少喝醉,但是,只要喝醉了,他都要来一次规定动作:跪在马桶前沿,对着马桶一口一个“对不起”。
但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不是父亲,而是他一届又一届的高才生,这些人是他当年的心肝宝贝。
人名的后面则是长长的单位与职务,我不可能记住的。
祖父却记得清清楚楚,诸如世界名牌大学、国家机关、公司名称,与之匹配的自然是院士、教授、副省长、董事长……祖父沉默了半天,说:“我有福,但心思还是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链接】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
从内容上看,通讯侧重于写人,突出人物在事件中的能动作用;从内容上看,通讯对新闻事实作较为详细而完整的报道;从表达方式看,通讯可以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从时效看,通讯的采访较为费事费力,写稿的时间要比消息长。
好的通讯要涉及到主题、选料、结构、细节描写等。
人物通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着重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并以其人物精神面貌感动、教育读者。
事件通讯:以写事为主的通讯。
它主要记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交代来龙去脉,介绍具体情况,点明它的典型意义,以体现时代的新气象、新变化。
【命题方向】2008年广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将新闻列入与传记、报告、科普文章并列的四种实用类阅读文本。
从文本特征看,新闻、传记与小说都是叙事类文本,但新闻与传记是写实性的,而小说是虚构性的。
新闻与小说、传记与小说的组合被认为是高考现代文阅读选考题的基本组合。
纵观过去的高考命题,除2007年山东卷考查了一次新闻以外(《梦碎雅典》),其他省市较少涉及。
因此,可以预见,新闻类文本尤其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的考查必将成为命题者青睐的热点;从近期一些大市级模拟试题看,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考查的频率亦呈不断加大的趋势。
一、预习案1、本文主要抓住王选的那几个方面来写?2、本文为什么选取以上几个方面来写?3、文章为什么以“当代毕昇”为题目?二、探究案4、王选“十分推崇这样一句话:献身于科学研究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活法,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到的不少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享受不到的很多乐趣。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三、拓展检测案阅读人物通讯两篇,完成下面各题。
草木知音吴征镒吴晶晶如果世界上有人能说出每一种植物的名字,了解每一种植物的习性,那么吴征镒一定是其中一个。
如果世界上有人能听懂每一种植物的语言,理解每一种植物的情感,吴征镒也是其中一个。
结缘草木这位一生研究植物的科学家家里什么植物也没有种,那些花草树叶都清清楚楚地记在他的脑子里。
“现在我的身体不行了,做不了什么事情了。
我搞了一辈子植物学研究,仍感到学无止境。
”这位老科学家说。
“原本山川,极命草木”,这句古话说的是要尽力探索草木的本源。
吴征镒院士曾亲笔书写了这八个字,刻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球场边的一块石头上。
他经常对年轻人讲述这八个字的意义,这也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吴征镒和植物打交道,第一位启蒙老师竟是家里的后花园。
五六岁的他最爱去花园里玩耍,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让他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
这个小时候喜欢琢磨花花草草的孩子,后来竟成了中国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大植物学家。
从懵懂孩童到耄耋老者,吴征镒一辈子沉浸在他钟爱的植物学研究中,践行着“极命草木”的精神。
中国植物的“活词典”吴征镒被称为中国植物的“活词典”。
这样的赞誉来自于吴征镒对植物学研究的热爱和数十年的潜心积累。
不管是在战火纷飞的岁月,还是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的艰难,或是在动荡的“文革”时期,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植物学研究。
在西南联大任职期间,他创建了一间用破木箱和洋油筒建成的植物标本室,这个简陋的标本室竟然拥有2万多号标本;他在云南进行了大量的科考调查,和几个年轻教师在昆明郊区一个土地庙里自画自刻自印,历时3年,出版了石印版的《滇南本草图谱》。
他还用了整整10年时间,抄录和整理了我国高等植物各种属的文献记载,以及这些植物的分布,完成了一套3万多张的中国植物卡片,成为后来《中国植物志》最基本的资料之一。
“他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植物学家之一,是一位对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地方的植物有着广博知识的真正学者。
”一位美国科学院院士这样评价吴征镒。
“摔跤冠军”植物学研究离不开野外考察。
吴征镒以花甲之龄,仍一次次到西藏、新疆等地考察。
喜马拉雅山的雪峰上留下了他的足迹,塔什库尔干沙漠里的仙人掌与他说着只有他才懂的语言。
植物王国云南更是吴征镒考察最频繁的地区。
每逢雨季,云南的红土地让这位植物学家可吃了不少苦头,因为吴征镒长了一双平脚板,走路不稳,经常摔跟头。
“大家给他送了个雅号叫‘摔跤冠军’,但是他满不在乎,因为摔跤还给他带来过意外收获。
”昆明植物所原所长周俊院士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在文山考察,吴征镒在密林中摔了一跤,当他坐在地上的时候,发现了一棵白色寄生植物,仔细一看认出是“锡杖兰”,这是中国植物分布的新记录。
他总是自己做最基础的工作,从野外考察,到写出名录,再带领大家分科分属编写。
除了植物的名称,科、属、种,定名人,发表日期,分布区及用途外,他还详细描述历代植物文献中的记载,一丝不苟。
和吴征镒一起工作过的人都说,吴老是真正“沉在下面”做学问的科学家。
壮心不已耄耋之年,吴征镒仍在关注着我国植物学研究的动态。
“这一年多来,他的眼睛不行了,耳朵背,行动不便,但他仍坚持每天工作3个小时。
”他的秘书杨云珊说。
2003年、2004年、2006年,吴征镒作为主要执笔人完成了三部共计430余万字的专著;2007年,他在91岁高龄应邀出任《中华大典·生物学典》的主编。
当得知自己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时候,这位一生淡泊名利的老科学家说:“我的工作是大家齐心协力做的居多,今天个人得到国家如此重大的褒奖,我只能尽有生之力,多带一些年轻人,带他们走到科学研究的正路上。
我的能力有限,我愿意把我的肩膀给大家做垫脚石。
”92岁的吴征镒,爱着每一片绿叶,他的生命之树也因此而常青!(摘自“新华网”2008年1月8日,题目有改动)5.文章标题中为什么称吴征镒为“草木知音”?(4分)6.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特征,这篇人物通讯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析。
(5分)7.吴征镒从事植物学研究的事迹能给我们哪些启发?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
(6分)一个“兵”的军营①在英德的大山深处,一座神秘的军营里,20年前部队早已撤离,是谁还在天天吹响嘹亮的军号?②1.70米左右的身高,黝黑的脸膛儿上有一双锐利明亮的眼睛,身穿一套橄榄绿军装,腰系皮带,头戴钢盔,骑一辆军牌摩托车,威风凛凛地巡逻,这就是郭孔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老郭管理守护的军营坐落在东水村再角山山麓,周围是连绵的丘陵和参差错落的村庄。
③老郭一家现在居住的房子,是当时部队的一处连部,周围种满了瓜菜果木,一株高高的白杨树上悬挂着一个高音喇叭;院子大门两边插着两面红旗,旁边的宣传栏上用粉笔写着“进军营,讲文明,讲礼貌”的标语以及每天播放军号的时间;院子正中的木桩上插着一面鲜艳的国旗。
当地群众说,老郭每周都要举行一次奏国歌、升国旗仪式,有时只有他的一家人参加,有时附近的村干部和村民也自发前来参加。
总之,这里的一切设施和氛围,都保持着部队的习惯,从而使周围的村民群众强烈地感觉到:部队还在身边。
④谈起对部队和军营的情结,老郭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
他的家就在军营附近的郭屋村,军营的前身是解放军某部一个炮兵团,军号伴随着他成长,郭孔孙从小就耳濡目染人民子弟兵严明的纪律和拥政爱民的优良品质。
当时部队的一个连与郭屋村联系着,部队的领导喜欢郭孔孙的聪明能干和做事的责任心,把他抽调到部队做木工电工,他一干就是十多年。
20世纪80年代中期,部队撤离驻地,郭孔孙跟随部队在外多年。
⑤到20世纪80年代末,部队委派他回到驻地看守军营,每月发给他600元生活补贴,郭孔孙于是带着老婆孩子住进了军营,开始了他漫长而充满挑战的工作及生活。
⑥一晃十五六年过去了,郭孔孙从英姿勃发的青年步入不惑之年。
他的儿女们大都在外面结婚成家,儿女劝父亲放弃这份清贫艰苦的工作,随他们到城里生活,郭孔孙婉言辞谢了。
为了补贴家用,郭孔孙夫妻俩在住所的周围耕田种地种果木,饲养鸡鸭,把军营打扮得绿意盎然,充满了鸟语花香。
郭孔孙说,他最难忘怀的是部队战友的到来。
每年的下半年,一批批曾经在这里服役的指战员千里迢迢地来这里回访参观。
他们在这里度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故地重游,吃上两顿老郭为他们做的饭菜,走一圈他们挥洒过青春汗水的地方,聆听着昂扬激越的军号广播,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无限的感慨。
这些回访的战友离开时几乎都说:“老郭,放军号,为我们送行!”⑦“我会一直坚守下去的,”郭孔孙坚定地说,“直到部队规定的退岗年龄!”⑧郭孔孙管理守护的军营有四个点,相距一二十公里,横跨东华、横石水两个镇,营地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并有大量的竹木。
要把这些房地物产管护好,是一件艰巨而繁重的工作,为此,郭孔孙倾注了全部心血。
⑨首先是必须保证每天三次的广播时间,每天的广播时间分别为早上五时半,中午十一时半,傍晚五时半,每次三四十分钟,不管是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必须做到依时准确,十多年来,他几乎没有错过一次。
因此,附近的村民和学校师生都把军营的广播作为作息上课、校对钟表的依据,军号广播响起,就知道是什么时间了。
⑩其次是必须保证部队物产的完整,郭孔孙每三天骑着摩托车四个点巡逻一次,每次来回至少需要两个小时。
(选自《广州日报》2006年7月31日,有删节)8.这篇新闻为什么要写“军营每周的升旗仪式,有时候村干部和村民也自发前来参加”?那些回访军营的战友离开时几乎都要郭孔孙放军号送行,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思想感情?9、本报道的标题为什么要用“一个‘兵’”来修饰“军营”?(6分)10.报道最后三段的内容主要是交代郭孔孙管理军营的范围和日常事务。
这些内容如按通常的写法,是不会安排在文末的。
依你看,本报道的这种结构好不好?理由是什么?(5分)新闻:人物通讯阅读参考答案:1、本文主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来写:科研贡献——跨领域研究,跨越式发展人生态度——淡泊名利,献身科学价值观——扶植新秀,乐为人梯2、因为人物通讯要求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件来报道,而本文选取的这几个方面都是王选教授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典型体现,同时可以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他。
3、毕昇当年发明活字印刷术,开创了印刷事业“铅与火”的新纪元。
而王选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印刷业“迈入光与电”的一场新技术革命,他的贡献好比毕昇的贡献,两人都是印刷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人物。
4、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科学研究是一个需要狂热献身精神的领域,一旦选择进入这个领域,就要全身心地奉献给科学事业。
一些常人所享受的安逸可能就会与你绝缘。
二是科学研究也是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机的领域,它对于你的回报也是惊人的,这些乐趣自然也是沉溺于安逸的常人所享受不到的。
这句话凸显王选为科学研究作出了极大牺牲的精神。
5.(4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观点的鉴赏评价能力;能力层级D。
因为吴征镒能说出每一种植物的名字,了解每一种植物的习性,听懂每一种植物的语言,理解每一种植物的情感所以称他为“草木知音”(每点1分)。
6.(5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