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能量与人体能量消耗

合集下载

食物能量与人体能量消耗

食物能量与人体能量消耗

53.0 51.3 49.3 47.3 45.2 43.0 42.3 41.8 40.8 39.2 38.6 37.5
221.8 214.2 202.5 200.0 179.1 175.7 168.6 158.8 151.9 1485 147.7 147.3
53.0 51.2 48.4 45.4 42.8 42.0 40.3 37.9 36.3 35.5 35.3 35.2
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又称食物热效应(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是 指人体摄食过程中引起的额外的能量消耗。
原因:摄食过程中,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转化、 合成所消耗的能量。
不同能量物质的食物热效应
食物成分 脂肪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混合性食物
食物热效应(占成分能值)
4%~5% 5%~6% 30% ~40%
体表面积(m2)=0.00659×175+0.0126×70-0.1603 =1.875
人体每小时基础代谢率查表得161.5KJ(38.6Kcal) 一日基础代谢的能量消耗 =人体每小时基础代谢率×体表
面积×24h =38.6×1.875 ×24 =1737Kcal
* 该结果应用于我国人群时应减5%: 1737×0.95=1650.15(kcal/d)
(4)净代谢能系统 食物的代谢能(ME)经过进一步的修正)))即扣除发酵产热损失和食物的必然生热作用损失(如 生成ATP代谢途径中的热能损失)之后,可以推算出食物的净代谢能(NME),。
2
表3 不同物质的能值kJ/g(kcal/g)
营养素
食物能值 消化吸收率 生理能值
(1g) 碳水化合物
脂肪 蛋白质
• (2)更广泛的通用系数系统1970 更广泛的通用系数体统(a more extensive generalfactor system)是对阿特沃特通用系数系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七大类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七大类

一、能量与能量单位(一)能量的作用及意义人类摄取食物中的能量以维持所有生命活动和从事劳动和社会活动。

(二)能量单位1kcal=4.184kJ 1kJ=0.239kcal(三)食物的卡价(能量系数、产热系数)每克糖类、脂肪、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产生能量值为能量系数(产热系数),也称食物的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food)。

产热系数:碳水化合物:4kcal/g脂肪: 9kcal/g蛋白质: 4kcal/g酒精:7kcal/g(三)能量平衡能量不足机体会调动和利用自身的能量储备,甚至分解自身组织以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

主要临床表现为消瘦、贫血、神经衰弱等。

能量过剩长期过剩,则会转化为脂肪在体内贮存,使人发胖,增加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性。

衡量能量营养状态的常用指标是BMIBMI指数< 18.518.5~24.925~29.930~34.935~39.9≥40肥胖程度偏轻正常值超重一级肥胖二级肥胖三级肥胖BMI=体重/身高2 单位: kg/m2二、人体能量的消耗:基础代谢 60~70%体力活动能量消耗15~30%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一)基础代谢及其影响因素基础代谢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低能量消耗。

即人体在清醒、静卧、空腹(进食后12~14h)、思想放松、室温适宜(18~25℃左右)时维持呼吸、心跳、体温、循环、腺体分泌、肌肉紧张度等生理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年龄婴幼儿﹥成年人﹥老年人性别女性﹤男性体形和机体构成瘦高体型者﹥矮胖体型者。

内分泌甲状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其它因素环境温度与气候、应激状态、神经的紧张程度、营养状况、疾病等.基础代谢所消耗的能量约占总能量的60%-70% .(二)体力活动能量消耗这是人体热能消耗变化最大、也是人体控制热能消耗、保持能量平衡维持健康最重要的部分。

占人体总能量消耗的15%~30%。

影响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因素主要有:肌肉越发达者,活动消耗越多;体重越重消耗越大;劳动强度越大、持续越久消耗越多;越不熟练者耗能越大;受关注程度。

身体内的能量代谢与能量消耗

身体内的能量代谢与能量消耗

能量代谢与能量消耗前面我们知道了甘油三酯是被储藏起来的热量源,而肥胖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

那么在体内,营养的吸收、代谢和消耗都是怎样进行的呢?1.身体的消化器官身体有一个消化系统,主要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位。

还有大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脏。

需要说明,消化系统与中医上主化生的脾脏,没有什么关系,脾脏是身体最大的免疫淋巴器官,是过滤和储存血液的,认为脾脏与消化相关,这是古人认识低下的误传。

我们吃进食物,经过牙齿和胃的研磨粉碎,这是机械性消化,小肠才是最重要的消化吸收的场所。

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蛋白质、脂肪和糖类这三大营养物质都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小肠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比如,糖类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类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然后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主要被小肠的空肠所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液。

这种在消化腺帮助下的消化过程叫化学性消化。

2.糖、蛋白质、脂肪的用途我们吃进去的营养物质被吸收以后,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用途:⑴被用来合成身体器官组织的原料;⑵维持基础代谢和身体恒定的温度;⑶为身体运动和代谢提供能量;⑷转化为甘油三酯、糖原等作为能源储存起来。

大家一定在想,既然肥胖没有度的限制,我们吃进去的营养物质是不是全被吸收了?当然也不是,一方面身体的提炼程度还达不到把食物中所有营养物质全部100%消化吸收的能力,另一方面,吸收的多少,还要看小肠的吸收功能和肝脏的代谢功能。

3.糖、蛋白质、脂肪被吸收后的去路大家知道,身体的肥胖只与三大营养物质,也就是糖、蛋白质、脂肪有关。

糖的主要来源是我们吃的主食,如淀粉大米之类,还有水果之类,主要成分是双糖或多糖,如果食物中摄入过量的糖分,吸收后,它的主要去路如下:⑴为组织中氧化分解提供能量,这是血糖的主要去路;⑵在肝脏、肌肉等组织进行糖原合成;⑶转变为其他糖及其衍生物,比如核糖、氨基糖等;⑷转变为非糖物质,比如脂肪、非必需氨基酸等,这是与肥胖非常有关系的;⑸血糖浓度过高时,过多的糖将从尿液排出,因此,血糖高的人尿糖也高,就是这个原因。

人体的代谢与能量平衡

人体的代谢与能量平衡

人体的代谢与能量平衡人体的代谢与能量平衡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生理过程。

人体代谢指的是机体内所有化学反应的总和,包括分解和合成物质的反应。

这些化学反应需要能量来推动,能量来自食物摄入和能量代谢。

能量平衡是指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之间的平衡,它对于维持健康和身体功能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1. 能量平衡的概念能量平衡是指所摄入能量与消耗能量之间的平衡状态。

当能量摄入等于能量消耗时,身体就处于能量平衡状态。

当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时,身体会储存多余的能量,造成体重增加;当能量摄入小于能量消耗时,身体会动用储存的能量,导致体重减少。

2. 能量的来源能量的主要来源是食物。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通过消化吸收后被转化为能量。

其中,脂肪提供9千卡/克的能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分别提供4千卡/克的能量。

3. 能量的消耗人体的能量消耗分为基础代谢率和活动代谢率两部分。

3.1 基础代谢率(BMR)基础代谢率是指在安静状态下,人体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

这包括维持心脏、呼吸、脑部功能等基本生理活动的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率受到年龄、性别、身体组成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

3.2 活动代谢率活动代谢率是指除基础代谢率外,由于各种活动(行走、工作、运动等)而产生的能量消耗。

活动代谢率的高低取决于活动强度和持续时间。

4. 影响能量平衡的因素影响能量平衡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食物摄入、运动以及个体的生理状况和代谢率。

4.1 食物摄入食物的种类、质量和摄入量对能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高能量密度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甜食)摄入过多会导致能量摄入过剩,而低能量密度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则有助于控制能量平衡。

4.2 运动体育锻炼和日常活动对能量消耗有很大影响。

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可以提高基础代谢率和活动代谢率,而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的代谢率,对能量平衡有积极作用。

4.3 生理状况和代谢率个体的生理状况和代谢率也会对能量平衡产生影响。

人体内的能量:以四种方式消耗以一种方式损失

人体内的能量:以四种方式消耗以一种方式损失

⼈体内的能量:以四种⽅式消耗以⼀种⽅式损失⼈体利⽤⾷物中的能量来维持运动和⾝体的基本功能,但⾝体细胞并不直接从⾷物中获取能量。

⾷物消化后糖类、蛋⽩质和脂肪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这些化合物被吸收到⾎液中,然后输送到遍布全⾝的各种不同细胞。

在这些细胞内,从这些能量来源中,三磷酸腺苷(ATP)被形成以提供燃料。

⼈体使⽤三种不同的系统来为细胞提供必要的ATP来满⾜能量需求。

⾝体的⼤部分活动都使⽤这三种能量系统的连续统⼀体,共同⼯作以确保持续的能量供应。

ATP-PC系统⼈体需要持续的ATP来提供能量——⽆论这些能量是⽤于举重、⾛路、思考甚⾄是发短信。

它也是能量的单位,促进新陈代谢,或⽀持和维持⽣命的⽣化反应。

对于持续不到10秒的短⽽剧烈的运动,⾝体主要使⽤ATP-PC或肌酸磷酸系统。

这个系统是厌氧的,这意味着它不使⽤氧⽓。

ATP- PC系统利⽤肌⾁中已经储存的相对少量的ATP来提供能量。

当⼈体的ATP供应在⼏秒钟内耗尽时,磷酸肌酸(PC)的分解会形成额外的ATP,这是⼀种存在于肌⾁中的能量化合物。

乳酸系统乳酸系统,也称为厌氧糖酵解系统,从肌糖原(葡萄糖的储存形式)产⽣能量。

糖酵解,或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可在有或⽆氧的情况下发⽣。

当氧⽓不⾜时,将葡萄糖转化为ATP的⼀系列反应会产⽣乳酸,从⽽产⽣更多的ATP。

乳酸系统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分钟)内为⾼强度的肌⾁活动提供能量,但乳酸的积累会导致肌⾁疲劳和烧灼感。

有氧系统最复杂的能量系统是有氧能量系统,它提供了⼈体⼤部分的ATP。

这个系统产⽣三磷酸腺苷,因为能量是从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和脂肪酸)的分解中释放出来的。

在有氧存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糖酵解形成ATP。

这个系统还涉及到三羧酸循环——⼀系列在线粒体中产⽣能量的化学反应,线粒体是体内细胞的动⼒源。

与ATP-PC或乳酸系统相⽐,该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它严重依赖循环系统提供氧⽓的事实,使得它的反应更慢。

人体需求能量及食物热量

人体需求能量及食物热量

1.日常所需能量概述:一个人一天所需要的热量与人他的年龄、性别、体型、生活方式、劳动特点、健康状况等密切相关。

按单位体重计,生长发育旺盛的儿童和青少年所需热量相对地比成年人高,而人过中年热量需要相应地要减少些。

一般成人热量供给标准是以年龄为20-30岁,体重分别为55公斤和65公斤的女子和男人为基础(即所谓的"参考人")。

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如30-40岁减3%,40-50岁减5%,50-60岁减10%,60-70岁减20%,70岁以上时减30%)。

成年妇女的热量需要一般比男子低些,不过孕妇、乳母由于生理需要增加,其每天热量供给要比同等劳动强度的妇女分别高出300千卡和800千卡。

2.人体所需热量基本公式(网上计算方法众多挑选一种仅作参考):成人每日需要的热量 = 人体基础代谢所需的基本热量 +活动所需要的热量 + 消化食物所需要的热量。

消化食物所需要的热量 =10% x(人体基础代谢所需的基本热量 +活动所需要的热量)成人每日需要的热量 = x (人体基础代谢所需的基本热量 +活动所需要的热量)人体活动所需热量计算方法体力活动所需要的热量= 人体基础代谢所需要的基本热量x 活动强度系数[PS:个人认为应该修改为体力活动所需要的热量=(人体基础代谢所需要的基本热量/12)x(活动强度系数1x小时数a+活动强度系数2 x小时数b+….)]活动强度系数表:极轻活动强度:驾驶、看电视、打字、玩牌、坐、站、躺、看书等轻活动强度:打扫房间、短距离散步、打高尔夫中等活动强度:重的家务活、网球、羽毛球滑雪、溜冰、跳舞重度活动强度:重体力劳动、篮球、足球、爬山人体基础代谢所需的基本热量算法2.2.1人体基础代谢所需的基本热量简单算法:(单位:千卡)女子:基本热量(千卡)= 体重(公斤) x 18男子:基本热量(千卡)= 体重(公斤) x 202.2.2人体基础代谢所需的基本热量精确算法:(单位:千卡)女子男子18-30 岁: x 体重(公斤)+ 450 18-30 岁: x 体重(公斤)+ 68031-60 岁: x 体重(公斤)+ 830 31-60 岁: x 体重(公斤) + 83060岁以上: x 体重(公斤)+ 600 60岁以上: x 体重(公斤) + 4903.人体每天所需热量:成人的基础代谢所需的基本热量为1200千卡左右(1千卡 = 千焦耳)成人每日大约需要的热量男性:9250-10090 千焦耳=2210千卡-2411千卡女性:7980-8820 千焦耳=1907千卡-2108千卡注意:每日由食物提供的热量应不少于1200千焦耳-1800千焦耳,这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最少的能量。

食物能量

食物能量

食物能量食物能量食物能量是指体内整个消化过程中所利用的食物释放的能量,以维持体内的各种生命活动和对外做功。

食物能量的概念能量是营养学的基础,是食物的第一营养属性。

食物提供能量以维持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如果没有能量,人类也就无法生存。

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都可以转化为热能,所以能量通常以热能的单位为基础单位,即以卡(calorie)为单位。

1卡指1克的水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由于平均每人每天要消耗2000,000卡能量,这一数值太大,营养学上常以千卡作为食物能量单位,1kcal+1000cal 。

而目前在许多科学研究中,通常以焦耳(joule)为食物能量的单位,1cal=4.184J 。

食物能量是指体内整个消化过程中所利用的食物释放的能量,以维持体内的各种生命活动和对外做功。

最初由于体内各种供能物质的氧化都伴随着热能的散发,营养学上将能量称为热能或者热量。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会消失,只能有一种形式的能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

太阳是所有食物能量最基本来源,植物性食物通过吸收太阳能合成碳水化合物、脂类及利用氮合成蛋白质;动物通过食用植物间接地利用其太阳能。

人类主要通过从动物性或植物性食物中摄取的可食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分解代谢过程中获取能量,此外膳食纤维、乙醇、有机酸、糖醇类也能为机体提供一定的能量。

一般利用体外测热器测定供能化合物充分氧化燃烧产生的总能量。

但在人体内并非所有燃烧热都得到充分利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食物在消化道内并不能完全被消化吸收,因此未被消化的食物通过粪便带出该部分的能量。

食物的消化率与食物本身的组分密切相关(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第二,蛋白质在体内不能完全氧化,其终产物除二氧化碳和水以外,还会产生尿素、尿酸、尿酐等含氮物质通过尿液排除体外。

第三,体内获取的能量在中间代谢过程(葡萄糖在产生ATP的生化途径)中没有能够完全转移到ATP而“浪费”的那部分能量。

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卡路里换算,运动消耗的卡路里,食物所含卡路里

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卡路里换算,运动消耗的卡路里,食物所含卡路里

减肥,你要懂的知识一、能量单位1.1卡路里的能量是指将1克水在一个大气压下的温度升高1摄氏度。

1卡路里约等于4.1859焦耳。

2.1c=4.186J(“c”是“calorie”的首字母小写,表示小卡),1C=4186J=4.186kJ(“C”是“calorie”的首字母大写,表示大卡)。

二、能量系数1.碳水化合物平均产热4.1kcal/g,脂肪平均产热9.45kcal/g。

蛋白质在体内外燃烧时产热为5.6kcal/g,但在体内只产热4.35kcal/g。

另外,食物中的营养素在消化道内并非100%被吸收,一般混合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率为98%,脂肪为95%,蛋白质为92%。

所以三种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实际产生能量,既“生理卡价”为:1g碳水化合物:17.15KJ×98%=16.81kJ(4.0kcal)1g脂肪:39.54KJ×95%=37.56kJ(9.0kcal)1g蛋白质:18.2KJ×92%=16.74kJ(4.0ckal)另外,1g酒精可提供29kJ(7kcal)的能量,1g有机酸可提供13kJ(3kcal)的能量。

三、能量的参考摄入量和食物来源1.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提出中国居民膳食能量参考摄入量指出,成年男性轻、中体力劳动者每日需要能量为2400-2700kcal;女性轻、中体力劳动者每日需要能量为2100-2300kcal;婴儿、儿童和青少年、孕妇和乳母、老年人各自的生理特点不同,能量需要也不尽相同。

2.成人体质指数(BMI)的计算公式:体质指数(BMI,kg/m²)=实际体重(kg)/身高的平方(m²)。

3.能量的食物来源: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这三类营养素普遍存在于各种食物中。

粮谷类和薯类食物含碳水化合物较多,是膳食能量最经济的来源;油料作物富含脂肪;动物性食物一般比植物性食物含有更多的脂肪和蛋白质;但大豆和坚果类例外,它们含丰富的油脂和蛋白质;蔬菜和水果一般含能量较少,大家也可以看一下下面的表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定义:是维持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最低能量消耗。即人体在安静和恒温条件 下(一般18~25℃),禁食12小时后,静卧、放松而又清醒时的能量消耗。
(2)测定方法:测定空腹12~16h、睡醒静卧、环境温度18~25°C时的能量消耗。 (3)意义:维持体温、心跳、呼吸、各组织器官和细胞的基本功能。 (4)基础代谢率(BMR): 指单位时间内人体单位表面积(m2)或单位体重(kg)基础
举例:一名大学生的早餐和午餐热能
二、人体的能量消耗
人体能量消耗的构成?
(对儿童、孕妇、乳母等)
生长 发育
食物特殊 动力作用
体力活动 占人体总能量消耗的 20%-30%
调控 总能量消耗 最主要的方法也是调 控 体力活动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 约占总能量消耗的 60%~70%
人体能量消耗的构成图解
1、基础代谢 (basal metabolism, BM)
(体外燃烧) 17.16(4.10) 39.54(9.45) 23.64(5.65)
(%) 98 95 92
(体内氧化) 16.81(4.0) 37.56(9.0) 16.74(4.0)
食物能值:是食物彻底燃烧时所测定的能值,即“物理燃烧值”,或称“总能值” 生理能值:即机体可利用的能值
以100 g的瘦牛肉为例: 蛋白质20.2%,脂肪2.3%,碳水化合物1.2% 通用系数系统:4千卡 × 20.2+ 9千卡 × 2.3+ 4千卡× 1 .2=106.3千卡
体表面积(m2)=0.00659×175+0.0126×70-0.1603 =1.875
人体每小时基础代谢率查表得161.5KJ(38.6Kcal) 一日基础代谢的能量消耗 =人体每小时基础代谢率×体表
面积×24h =38.6×1.875 ×24 =1737Kcal
* 该结果应用于我国人群时应减5%: 1737×0.95=1650.15(kcal/d)
3.步速越快,糖的氧化率越高,脂肪氧化率有缓慢下降的趋势,步行中的能量更多地 来源于糖。中等速度和长时间步行有利于动员脂肪。
4.做相同强度运动时肥胖者总能量消耗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者,这可能与肥胖者有较大的体 表面积有关。 5.环境气温和气压也对能量消耗有影响。
7
8
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又称食物热效应(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是 指人体摄食过程中引起的额外的能量消耗。
53.0 51.3 49.3 47.3 45.2 43.0 42.3 41.8 40.8 39.2 38.6 37.5
221.8 214.2 202.5 200.0 179.1 175.7 168.6 158.8 151.9 1485 147.7 147.3
53.0 51.2 48.4 45.4 42.8 42.0 40.3 37.9 36.3 35.5 35.3 35.2
孕妇+200kcal/d;乳母+500kcal/d
人体一日能量需要量的确定
计算能量消耗确定能量需要:包括基础代谢、体力 活动和食物热效应三方面。
➢ 以20岁50kg女生为例,一天活动耗能685kcal,其总热量需求为? ➢设总能耗为Z ➢ 基础代谢(14.7×50+496)×0.95=1170kcal ➢ 活动耗能:685kcal ➢ 食物热效应:10%×Z ➢ 需要摄入Z= 1170+ 685+ 10%×Z ➢计算得出Z=2061kcal
(12.2×m)+746
18~30
(15.3×m)+679
((11.6×m)+879
(8.70×m)+829
>60
(13.5×m) +487
(10.5×m)+596
注:m为体重(kg)。摘自Technical Report Serie 724,Geneva,WHO,1985。
• ② 按体重计算BMR(kcal/d)
表5 WHO于1985年推荐使用Schofield(表),计算一天的基础代谢能量消耗(kcal/d)
年龄(y)
公式(男)
公式(女)
0~3
(60.9×m)-54
(61.0×m)-51
3~10
(22.7×m)+495
(22.5×m)+499
10~18
(17.5×m)+651

KJ/m2 Kcal/m2
146.9 146.4 146.0 144.3 139.7 139.3 136.8 134.7 132.6 131.0 129.3
35.1 35.0 34.9 34.5 33.9 33.3 32.7 32.2 31.7 31.3 30.9
例:男性,20岁,身高1.75m,体重70kg,试计算其基础代 谢的能量消耗 。
1900
1800

9.20
8.36
2200
2000
70~

7.94
7.10
1900
1700

8.80
8.00
2100
1900
80
7.74
7.10
1900
1700
Thank
间接测热法:间接测热法的原理是通过计算呼入和呼出气氛成分的
改变,来计算能量的消耗。受试者需要佩戴气体收集设备,通过分析仪器 对气体进行成分分析,然后通过软件计算得出能量消耗。
目前较常见的是 Cosmed K4b2(Cosmed,Rome,Italy)和 MetaMax 3B(German),它们都属于超便携式热量测量设备,利用遥感 技术,可以准确的监测机体在安静和运动状态下每次呼吸的气体交换情况, 通过计算机体消耗的氧气含量和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求出呼吸商 (Respiratory Quotient,简称 RQ),根据相应的氧热价,计算出单位时 间的能量消耗
原因:摄食过程中,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转化、 合成所消耗的能量。
不同能量物质的食物热效应
食物成分 脂肪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混合性食物
食物热效应(占成分能值)
4%~5% 5%~6% 30% ~40%
10%
19
4、生长发育
婴幼儿、儿童、青少年需额外增加生长发育所需能量。 孕妇需增加子宫、胎盘、胎儿、乳房和体脂储备所需能量。 乳母需增加合成分泌乳汁所需能量。
食物能量与人体能量消耗
Content
食物的消化过程 食物能值的计算 人体能量的消耗组成 能量总消耗的确定
人体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二.食物能量的确定
1.供能物质含量的确定
碳水化合物: 减法:食品总质量分别减去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和膳食纤维的质量,即是碳水化 合物的量。 加法:淀粉和糖的总和即为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食凯式定氮法、可通过“总氮量”乘以“氮折算系数”。
食品中各氨基酸含量的总和来确定。 脂肪:脂肪可以通过分析单个脂肪酸来计算并以脂肪酸当量来表示(FAO,1994)。
营养学上常使用千卡(kcal)
2.不同供能物质能量系数
• (1)阿特沃特通用系数系统1896 该套系数是通过测定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燃烧热(即总能),再通过校正这些养素经
消化、吸收和尿液所损失的能量后得到的。该系统不考虑供能成分的食物来源,而是对每一种 产能底物采用一套固定的系数。
年龄 (岁)
男 KJ/m2 Kcal/m2
女 KJ/m2 Kcal/m2
年龄 (岁)
男 KJ/m2 Kcal/m2
1 221.8 3 214.6 5 206.3 7 197.7 9 189.9 11 179.9 13 177.0 15 174.9 17 170.7 19 164.0 20 161.5 25 156.9
30 154.0 36.8 35 152.7 36.5 40 151.9 36.3 45 151.5 36.2 50 149.8 35.8 55 148.1 35.4 60 146.0 34.9 65 143.9 34.4 70 141.4 33.8 75 138.9 33.2. 80 138.1 33.0
四.人体能量消耗量的测定和计算
1.能量消耗的测定
直接测热法:直接测热法是让受试者在一个相对完全隔热的环境中,运用
高精度的仪器检测他们蒸发、辐射、对流和传导产生的热量。 在 1890 年,美国 Wesleyan 大学的两位科学家首次运用直接测热法的理论原
理制造出人体量热计[84]。它的原理是测量在单位时间内受试机体介质的温度变, 再依照该介质的比热容,计算出机体在这段时间内所散发出来的热量





10.03
8.8
2400
2100

11.29
9.62
2700
2300
18~

13.38
11.30
3200
2700
孕妇
+0.84
+200
乳母
+2.09
+500

9.62
8.00
2300
1900
50~

10.87
8.36
2600
2000

13.00
9.20
3100
2200
60~

7.94
7.53
2.能量消耗量的计算
机体进行体力活动时,由糖、蛋白质、脂肪三种营养物质提供能量。 Weir JB假设糖有氧氧化耗氧量为x,蛋白质耗氧量为y,脂肪耗氧量 为z,且总耗氧量为1L。根据三种营养物质的呼吸商(RQ)和氧热。
Weir JB 经演算得:EE(Kcal)=3.941+1.106R-0.365y,再利用蛋 白与尿氮的关系,产生 1g 的尿氮的过程耗氧量为 5.941 L,则 y= 5.941×UN(g),因而一段时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