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竖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加法竖式教案

加法竖式教案

加法竖式教案篇一:10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设计10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大家都掌握了没?现在老师出几道题让同学做,看看你们到底有没有学会。

板书:23+45= 12+25= 24+55=26+13= 41+52=教师点名让几个同学上讲台做题,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

强调要求:列竖式并且竖式要写规范。

点评每位同学所写的,并再次巩固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强调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

2.复习20以内的加法计算师:同学们,大家曾经学过20以内的加法,在这里老师带着大家复习一遍。

教师口述20以内的加法如:“5+7”、“6+6”、“8+9”等,让同学们快速地说出答案,问答过程大约持续5分钟,为的是让同学们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巩固这些知识,为这节课所学的进位加法计算打下基础。

二.教授新知1.学习例题师:同学们,记得这个单元最开始的那幅图么,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也是从那副图里得出的,大家翻到课本的第14页,看例3。

在同学读题的同时板书:例3.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师:同学们都看完题了没有?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引导同学审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找出需要的数据。

师:现在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这道题怎么列算式呢?同学举手回答,教师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总结:35+37=师:好,我们现在把算式列出来了,怎么计算呢?既然我们已经学习了列竖式的方法,为什么不用这个办法来试一下呢?同学们看黑板,跟着老师一起列竖式。

35+37教师边强调竖式的书写规范边列出竖式。

师: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算,应该先从个位开始算,5+7是多少?(同学答:12)我们发现,个位上加起来的和大于10了,我们之前学的不进位加法中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导入,明确目标。
1.竖式计算。154+942= 87+261=
提问:第1小题为什么千位上是1?第二小题百位上应该是几?为什么?
2.大家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还将接着学习进位加法,与上节课不同的是这节课我们要学的是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3.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二、互动探究,归纳解法。
教学内容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第 1 课时


目标Leabharlann 1.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估算意识的培养。
教具准备
教学光盘。教法与学法:讲授,倾听,自主合作,实践法。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节 (第 周星期 )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创设情境,请学生当小医生帮助啄木鸟。
让学生独立思考,找出错在哪里,说给同桌听,然后改正过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竖式计算并验算,小组内检查,互评完成情况。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说出图意,自己解决问题,正确计算结果。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教学例5
学生读题,思考:怎样求两个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一年级捐的本数加上二年级捐的本数)
(1)提问:你能列式吗?教师板书:298+405=?
(2)你能先估算一下一共几百本吗?说一说是怎样估算的。(只要合理就可以,把它们看成整百数估计。)
(3)你能用竖式准确地计算吗?
问:和的十位应该是几?百位呢?为什么?(学生回答)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二)三位数加法的竖式计算》优秀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二)三位数加法的竖式计算》优秀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二)三位数加法的竖式计算》优秀教学设计(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旧知,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

三、教学用具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师:下面我们来观看一段关于湿地动物的小视频。

师:通过视频你看到了哪两种动物?生:丹顶鹤、麋鹿师:丹顶鹤属于鸟类,麋鹿属于哺乳类。

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说说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表格)生1:我知道了湿地动物主要可以分为三类,有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

生2:我知道了其中鸟类最多,有271种;哺乳类最少,只有31种。

生3:我知道了爬行类有122种。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从表格中获得了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呢?(老师讲学生提的问题贴在黑板,并说明这节课我们主要解决的问题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2.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教学例1.师:首先我们来解决第一题。

现在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谁能告诉老师第1题应该怎样列算式?生:就是把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种数相加,算式是271+122.师:这两个数有点大,且不是整十整百的数,不容易口算,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生:用竖式笔算。

师: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列竖式笔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及结果: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吗?生:跟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笔算方法一样,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师:你能自己算一算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数为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方法

数为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方法

数为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法和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了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数为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让学生探索数为不同的两个小数的加减法竖式计算方法,明白小数点对齐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诀:锻炼学生思维,通过整数加减法应用到小数加减的竖式运算。

3、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自主探索的快乐,真正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明白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难点:掌握整数和小数相加减、数为不同小数相加减的竖式计算技巧。

知识点〔技能点〕:1.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加法中,哪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减法中,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1〞作“10〞相加再减。

2.笔算小数加减法时,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所得的结果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整数的小数点在个位右下角。

验算时,需要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结果。

适用对象:四年级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知识迁移。

1、不改变数的大小,将以下数改写成两位小数,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改写的。

120= 13.5= 2.230= 45.0=〔让学生说说改写的依据是什么。

〕预设: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列竖式计算计算题。

458+122= -108=〔让学生说说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预设:计算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相加减。

二、导入新知1、将上面第2题的数变成以下几个不同的小数进行加减竖式计算。

〔1〕45.8+12.2= 20.21-1.08=〔知识点: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相加减,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结果依据小数的性质化简。

〕2= 20.21-10.8=〔知识点: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加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加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加法(不进位)》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马青山。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11页情境图,第12 --13页例1、2及“做一做”,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到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体验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顺序。

教学准备:情境图、小棒、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开始新一单元的学习了,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师板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二)新授1.教学情境图(1)导入。

教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去参观博物馆。

看,他们来到了博物馆门前,小精灵明明正热情地欢迎他们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如下情境图)!(2)引导学生看懂情境图。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3)学生收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每班人数、每班有2名带队教师。

)(4)提问。

教师:同学们从情境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那你可以提出一些什么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诸如某班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某班和另一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等问题。

)(设计意图:计算问题往往因其枯燥而使学生不感兴趣,此环节利用情境图中所创设的二年级4个班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的情境,让学生从中收集数学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由于这样的情境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学生很容易提出一些要用加法计算或用减法计算来解决的现实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现实问题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才更富有主动性,也更利于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到学习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价值。

)2.教学例1(1)导入。

教师:好吧!那我们就先来解决“二(1)班学生和他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这个问题(出示如下例1的情境及问题)。

加减法竖式计算教案

加减法竖式计算教案

加减法竖式计算教案篇一:竖式计算不进位加法教案改后二年级上册数学《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垂中心黄春丽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课本P8---P10例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二单元的起始课。

第二单元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数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单元之一。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竖式,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重点强调了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即: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初步了解竖式与算理的联系,体会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百以内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会用竖式正确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初步了解竖式与算理的联系,体会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认真计算的态度教学重点:1、2、加法竖式的写法。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会写加法竖式,会用竖式正确计算教学过程:一、旧知做引,激发兴趣,借助情境,导入新知:1、出示口算卡片,复习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口算:还记得我们的小火车游戏吗?让我们的小火车开起来吧!2、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口算卡片)(二)、借助情境,引入新知:1、出示P8主题图,在情境中引入新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参观博物馆吧,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增长我们的知识。

好不好?看,大家都已经集合好,准备出发了!2、出示图片和题目: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复习旧知:3、指名列示:4、出示课题:加法。

二、经历计算过程,探究竖式算理(一)、通过动手操作,了解竖式的写法,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1、出示例一,指名口算:35+2=37,37,你是怎么得到的?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2、指名说一说4、很好!说的很清楚,他是借助数的组成来解决问题的。

(2024年)20以内竖式加减法教案

(2024年)20以内竖式加减法教案
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024/3/26
17
归纳小结环节
2024/3/26
总结竖式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01
通过回顾和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竖式加减法的计
算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02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指出需
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20以内竖式加减法 教案
2024/3/26
1
目录
2024/3/26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 • 教学过程设计 • 学生活动设计 • 教学评价与反馈
2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2024/3/26
3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20以内数的竖式加减法运算规则。 01
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20以内数的竖式加减法计 02 算。
观察比较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的异同点
通过比较,使学生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掌握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024/3/26
20
实践操作活动
01
02
03
摆一摆
利用小棒或计数器,边摆 边说出计算过程,帮助学 生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2024/3/26
做一做
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 题目,通过练习巩固所学 知识。
作品展示法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过 程和结果,以便教师了解 他们的思路和方法。
24
为学生提供反馈
及时反馈
在学生完成练习或测验后,及时给予 反馈,指出他们的错误和不足,并提
供改进建议。
鼓励性反馈

一年级数学加法教案【优秀16篇】

一年级数学加法教案【优秀16篇】

一年级数学加法教案【优秀16篇】一年级数学加法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产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重点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加法。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圆片5个。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复习旧知游戏:我们先来做一个填数抢答游戏,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5的分与合)?师:你们对分与合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

今天我们就要用分与合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二、创设情境、教学新知1.教学例题图。

(1)观察图意。

师:学校欢庆十一国庆节,校园里一群小朋友也为此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咱们去瞧瞧他们在干什么呢?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

师:你描述得很准确。

谁愿意再来说一说?生:我看见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花园里浇花。

师:你说得很完整。

咱们接着看(出示图:又来了2个小朋友),现在呢?生: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谁还会说?生: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谁能把这2句话连起来说一说?说得既清楚又简洁。

生: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他说的对吗?再请一个小朋友说一说。

你会说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2)认识加法师: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呢?生:一共有5个小朋友。

师:你能把刚才大家说的连起来说一说吗?生: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

一共有5个。

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谁能大声响亮地说清楚?生: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

一共有5个。

师:你怎么知道一共有5个小朋友?生:3+2=5。

(你都已经知道用算式来表示,真不错。

3+2=5有很多小朋友早就知道了,那它表示什么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笔算加法(1)-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笔算加法(1)-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笔算加法(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概念2. 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3. 加法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加法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

2. 讲解新课(1)讲解加法的概念: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讲解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竖式计算法。

(3)讲解加法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 示例演示通过示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加法的运算过程。

4.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加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和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加法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进步情况进行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加法的概念、基本运算方法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加法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这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加法的概念,例如,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2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通过这样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加法的意义和应用。

小学数学教案加法运算

小学数学教案加法运算

小学数学教案加法运算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加法运算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进行两位数或更小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逐步递进地进行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1. 图画
2. 数字卡片
3. 彩色笔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加法运算知识。

2. 出示一道简单的加法题目,让学生口算得出答案。

二、讲解:
1. 介绍加法运算的概念和方法。

2. 分析加法运算的注意事项,如进位、补位等。

3. 举例进行加法运算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的步骤。

三、练习:
1. 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做些简单的加法题目。

2. 练习使用加法计算器进行加法练习。

四、活动:
1. 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练习加法运算。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加法竞赛,看谁能最快算出答案。

五、总结:
1. 让学生回顾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点。

2. 强调加法运算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六、作业:
布置一些简单的加法运算题目作业,让学生用心完成。

七、拓展:
1. 引导学生考虑更复杂的加法运算,如三位数或四位数的加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加法运算的技巧。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进位加法竖式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计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借助直观学具理解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3.初步培养发现提出问题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运算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方法并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发现提出问题(5分钟)周末,东东和晶晶来到了欢乐积木屋。

题1. 看,他们用这些小积木都拼出了什么?提问1:同学们,你能说一说,从这些作品中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吗?预设:1.有两个小朋友在积木乐园拼积木。

2.东东和晶晶都用了37块积木拼了小船。

3.东东拼小鱼用了45块积木。

4.晶晶拼手枪用了14块积木。

提问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东东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晶晶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如果我想拼一个小船和一个小鱼一共需要多少块积木?……小结:如果我们任意选择其中的两件、三件或更多作品,就可以提出很多像这样用加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

二、讲授(20分钟)例1. 那我们就先来解决“东东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这个问题吧!提问1: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预设:需要知道拼小船和小鱼各用了多少块。

小船用了37块,小鱼用了45块。

(随着学生回答,在课件中圈出小船和小鱼用的块数。

)提问2:知道了这两条信息,怎样求一共用了多少块?你会列算式解答吗?预设:把37块和45块合起来,算一算一共是多少块,应该用加法解决,我列出的算式是:37+45。

课堂活动一计算37+45的结果(学生自主研究)。

提问3: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大家的作品吧!提问4:我们来看看这四位同学的作品,你认为谁算得对呢?你能借助学具说明你的想法吗?给大家讲一讲吧。

生1:我觉得蓉蓉、豆豆和小七都算对了。

我想到了我刚才摆小船和小鱼时用的小积木,如果把摆小船用的37块,每10块摆成一条,那么37块积木就应该摆成3条零7块;摆小鱼用的45块积木就应该摆成4条零5块。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2、理解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复习旧知。

1、竖式计算。

36+28+17=65-25-21=师:我们已经学过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笔算有几种书写格式?哪种是简便写法?在计算过程中有口算的怎么办?(二)、情境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过公交车吗?那你们坐过吗?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要遵守乘车规定,要有秩序的上下车。

瞧,一辆公交车在南山站停了,你获得了什么信息?1、课件出示主题图,出示例3。

师:请仔细观察,看完后要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现在有多少人?3、课件呈现4、师:你会列式吗?生:67-25+28教师说明: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设计意图:复习迁移为学生架设了新旧知识的桥梁,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情景感知重视情境图的有效理解,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需要充分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竖式计算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竖式计算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竖式计算1. 引言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竖式计算是培养幼儿基础数学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竖式计算的教学,可以帮助幼儿掌握加法、减法等基本算术运算,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耐心等综合能力。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介绍幼儿大班数学教案竖式计算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2.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数学教学活动,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幼儿:•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观察力和注意力;•培养耐心和思考能力。

3. 教学准备在进行竖式计算的教学前,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准备教学材料:包括竖式计算的练习题、运算符号卡片等;•确保教室环境整洁、安静,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确保教学器材完整并处于良好状态。

4. 教学过程本次竖式计算的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4.1 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口算题来引入竖式计算的教学,例如:「4 + 3 等于几?」或「9 - 5 等于几?」。

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兴趣。

4.2 讲解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教师通过示范和口头讲解的方式,向幼儿介绍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可以使用幼儿喜欢的角色或图案来帮助幼儿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用 + 和 - 号卡片示范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步骤,然后让幼儿按照示范进行操作。

教师还可以用纸板或黑板展示具体的竖式计算过程,让幼儿观察和模仿。

4.3 操练练习教师分发竖式计算的练习题,让幼儿进行操练。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选择适当的难易程度的练习题。

在操练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时间限制,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思维速度。

4.4 温故总结在操练结束后,教师可以对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温故总结。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回顾所学内容,并进行简单的总结。

5. 教学扩展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兴趣,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拓展教学活动,以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竖式计算。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竖式计算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实践和巩固。

《加法竖式》教学设计

《加法竖式》教学设计

《加法竖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加法竖式的计算方法;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竖式计算加法;3.学生能够理解竖式计算的便利性和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加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具体包括:1.个位数加个位数的竖式计算;2.十位数加个位数的竖式计算;3.十位数加十位数的竖式计算;4.含有进位的竖式计算;5.竖式计算应用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识引入加法竖式的定义、作用及优点,提出学习的必要性。

通过课前小测验,让学生体验竖式计算的效率优势。

3.2 提供基础练习让学生通过五分钟的基础训练练习,巩固学生对于加法竖式的概念认识,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步骤。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练习。

3.3 分享举例结合实际问题,分享竖式计算解决问题的案例。

这些问题可以是公式题、生活问题或数学游戏。

通过分享案例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竖式计算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灵活性。

3.4 创设情境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设计有趣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如比赛或者互动游戏),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竖式计算,从而提高运用竖式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3.5 论证让学生探究竖式计算的实用性。

通过让学生采用手算和纸笔计算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让学生理解竖式计算带来的便利和准确性的大大提高。

3.6 评价学习成果收集学生的练习答案,让学生自评和互评,讨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给予及时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估评估方式:1.日常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思考能力和竖式计算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练习评估:学生通过五分钟的基础训练和实际问题练习答案的正确率和速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3.作业评估:教师通过布置合适的练习作业或者期末测试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加法竖式的教学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教师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使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应该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加法竖式》教学设计

《加法竖式》教学设计

《加法竖式》教学设计《加法竖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二册教科书第59~60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加、减法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初步掌握笔算加、减法的方法,明确相同的数位对齐,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具准备投影片、小棒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开火车口算.30+40 50-20 70+20 60-3025+20 70-_ 30+25 53+4047+2 83-3 33+6 35-302.说一说每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72 36 50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例题(出示挂图)(1)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怎么求?(2)指名列式计算,教者板书。

43+34= ()(3)这道题我们还可以借助小棒和计数器进行计算,下面我们先拿出小棒摆一摆。

(图略)(4)提问:这道题我们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结果是多少?40+30=70 3+1=4 70+4=74(5)教师:这道题我们还可以借助计数器进行计算。

指定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拨计数器,其他同学在下面拨。

这里我们先算的什么?再求的什么?43+30=73 73+1=74(6)教师:这道题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下面我们来共同研究。

①先写数位名称十、个。

分别对准数位写第一个加数43和第二个加数31。

提问:在竖式中为什么把3和1、4和3对齐?(相同数位对齐)再在31的前面写+号。

在两个加数的下面划 ______ ,相当于=号。

②指导读算式。

《加、减法的笔算》教学设计目标分析

《加、减法的笔算》教学设计目标分析

《加、减法的笔算》教学设计目标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10和17页的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多位数笔算加法的基础,不进位加,重点是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法则,掌握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能较熟练地计算。

两位数减两位数是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列竖式笔算两位数加法之后,对列竖式笔算的进一步巩固,又为后面的多位数减法作铺垫,不退位减,重点是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后才能相减,理解运算的顺序,从个位减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加、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情境中提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加、不退位减)的数学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

(2)体验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对数学规律进行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小学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应用与列式运算

小学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应用与列式运算

小学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应用与列式运算一、引言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中,加减法作为基本运算符号,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和应用。

掌握好加减法的应用与列式运算对孩子们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并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学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应用与列式运算。

二、加减法的应用1. 实际问题引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生活中具体的例子来引入加减法的应用。

例如,在购物过程中,让孩子们计算商品价格与付款金额之间的差额。

这样不仅能帮助他们理解抽象概念,还能提高他们计算技巧。

2. 应用场景举例通过一些常见的日常生活场景,帮助孩子们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旅行时计算剩余里程、家庭预算中计算花费、做饭过程中食材数量和份量等情景。

3. 加减法在游戏中的应用通过设计一些有趣且有挑战性的游戏,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使用数字卡片进行记忆游戏、设计闯关游戏等,在这些游戏中既锻炼了他们的加减法技能,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列式运算的介绍1. 列式运算的定义列式运算是将多个数按照一定规则排列成列,并通过逐行相加或相减来求得结果的运算方法。

2. 列式运算与口算之间的联系通过列式运算,可以将复杂的口算问题转化为简单的竖式计算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计算效率,还培养了孩子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列式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目,引导孩子们通过列式运算来解决。

例如,让孩子们计算家庭菜单上所需食材总价值等等。

这样能够帮助他们将抽象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对于知识点理解和掌握。

四、加减法与列式运算教学案例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应用与列式运算相关的内容,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减法应用、列式运算的概念和方法。

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问题,并进行列式运算求解。

3.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场景引入加减法应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幼儿园竖式加减法教案

幼儿园竖式加减法教案

幼儿园竖式加减法教案【篇一:100以内的加减法竖式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进退位)竖式计算10-6 10-510-820-420-6 20-925+616+816+7 34+814+836+719+71 59+15 61+29 69+1747+48 46+34 27+35 38+2737-18 74-56 53-18 87-2958-29 56-37 53-27 62-24在○中填入“”“”或“=”。

29+46○49+2615+26○8+23 5+9○1528-19○36-2843-28○29-1616-5○10列式计算1、同学们做了48朵小红花,送给幼儿园小朋友30朵,还剩多少朵?□○□=□()2、有一筐苹果,吃了15个后,还剩37个,这筐苹果原来有多少个?□○□=□()3、一班有男生18人,女生24人,这个班共有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4、现在有多少只鸭?□○□=□()5、小亮摘了37个苹果,姐姐摘了48个,两人共摘了多少个苹果?□○□=□()6、一共有16还剩多少个?□○□○□=□()竖式计算19+26 52-49 36+47 31-1519+45 26-927+18 35-1827+39 63-48 46+38 42-3726+35 83-46 27+36 72-5617+38 90-25 19+48 80-46列式计算1、13个小朋友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已经抓住了5只“小鸡”,还有几只没抓住?□○□=□()2、小明有44个气球,小强有38个气球。

小明比小强多多少个气球?□○□=□()小明和小强一共有多少个气球?□○□=□()【篇二: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教学设计123【篇三: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列竖式】 80-23= 34+48= 57-9= 74-27= 35+57=49+22= 46-39= 32+19=73-55= 35-18=63-36=37+23=92-34=32+39=94-27=52+8=64-35= 26+35=66-47= 61+37= 56-39=72-42=60-9= 35+45= 76-19=28+67= 6+45= 43-18= 95-46= 53+28= 43+44= 78-59= 63+36= 51-44=28+53=57-18= 19+71= 71-54= 95-68= 36+25=37+54= 82-76= 7+29=55-26= 96-47=72-65=46+15=93-76=50+24=75-48=69+27= 72-3= 5+37= 36-28= 68+14= 89-43= 68-39=46-17= 71-3= 75-39= 25+66= 25+37=47-16=47+47= 75-36= 13+38= 83-45= 22+69= 72-27= 32+3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法竖式》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加法竖式》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加法竖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二册教科书第59~6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加、减法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初步掌握笔算加、减法的方法,明确相同的数位对齐,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棒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火车口算.
30+4050-2070+2060-30
25+2070-1630+2553+40
47+2 83-3 33+6 35-30
2.说一说每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723650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出示挂图)
(1)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怎么求?
(2)指名列式计算,教者板书。

43+34=()
(3)这道题我们还可以借助小棒和计数器进行计算,下面我们先拿出小棒摆一摆。

(图略)
(4)提问:这道题我们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结果是多少?40+30=70 3+1=4 70+4=74
(5)教师:这道题我们还可以借助计数器进行计算。

指定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拨计数器,其他同学在下面拨。

这里我们先算的什么?再求的什么?
43+30=73 73+1=74
(6)教师:这道题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下面我们来共同研究。

①先写数位名称十、个。

分别对准数位写第一个加数43和第二个加数31。

提问:在竖式中为什么把3和1、4和3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再在31的前面写+号。

在两个加数的下面划______,相当于=号。

②指导读算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加法竖式》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加法竖式》教学设计
③学生读算式。

④提问: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教者板书。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⑤师生一起计算。

2.教学试一试
用竖式计算43-31
让学生试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最后指名板演。

3.归纳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师生共同研究,学生在书上完成。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自己完成。

四、全课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时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相
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五、课外拓展
36655 □ □ □
+□ 3+□ 4+□ 7+28
4 □9 □79 69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43+31=74(人)43-31=12
十个
4 34 3
+3 1- 3 1
7 41 2
答:两辆车一共坐了74人。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
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