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圆周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圆周运动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课程中的“圆周运动”这一章节。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章节位于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课程的第三章,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运动的基础上,对物体运动规律的进一步学习。
圆周运动是高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涉及到力学的基本概念,也是理解后续课程如万有引力、电场等的基础。
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圆周运动的定义、速度与加速度的描述、向心力的作用及其计算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圆周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了解向心力的来源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性质,向心力的计算及其物理意义。
2. 教学难点:圆周运动加速度的方向性理解,以及向心力与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验证理论,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直线运动的知识,引出圆周运动的概念,并提出问题:“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速度和加速度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圆周运动的定义、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作用。
3.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验证理论公式的正确性。
4. 课堂练习组织学生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加深对圆周运动知识的理解。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圆周运动的特点和向心力的作用,并通过提问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优秀7篇)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优秀7篇)圆周运动教案篇一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上海市二期课改新教材,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物理》(修订本)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五章《A、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部分,本节课是高一必修内容。
学生虽然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运动的知识,但如何研究圆周运动的特征是新的学习内容。
圆周运动的定义,及描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的知识在本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的教学既要着重让学生理解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又要让学生对波形图有初步的认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观察法、比较法等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2)、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3)、能够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两种运动的比较学习,使学生能运用对比方法研究问题。
(2)、通过对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体会研究问题要从多个的侧面考虑。
(3)、通过对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探究使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并感悟科学探究法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录像使学生对“物理来自生活”形成深刻印象。
(2)、通过对手表指针的运动的观察、探索并得到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式及关系使学生正确认识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3)、通过对内容的观察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价值观,并增强对物理学的好感。
通过合作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关系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2、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教学难点:要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比较快慢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
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案篇二(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周期等概念,会对它们进行定量的计算。
2、知道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定义,知道线速度与周期,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圆周运动说课稿
圆周运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特征和相关术语;2. 掌握计算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周期的方法;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周运动的基本特征和相关术语的掌握,计算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周期的方法;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摩天轮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圆周运动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摩天轮上的人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引导学生思量。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引入圆周运动的概念,解释圆周运动的基本特征,如半径、角度、弧长等。
(2)介绍圆周运动的相关术语,如角速度、线速度、角加速度、线加速度等,并给出相应的公式。
(3)讲解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周期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并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3. 案例分析(20分钟)提供几个与圆周运动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例如:“一个半径为5米的轮胎以每秒10转的速度旋转,求轮胎上一点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通过让学生自主思量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探索(25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验证圆周运动的速度与半径、角速度的关系。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5. 拓展应用(15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计算卫星绕地球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
通过拓展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6. 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圆周运动的基本特征和相关术语的重要性,概括计算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周期的方法。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通过展示视频和幻灯片,直观地呈现圆周运动的概念和实例,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2. 实验探索: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圆周运动说课稿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说课稿精心编辑版
5.5圆周运动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5章第5节《圆周运动》。
下面,我将从课标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标、教材分析课标分析: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
这要求学生必须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
会用角速度、线速度、周期等物理量描述这种特殊的圆周运动。
教材分析:本课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描述了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概念,以及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它既是学习曲线运动的延伸,又为以后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和天体运动打下了知识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以及学会描述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及其关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亲身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通过对生活事例的分析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通过亲身体验、主动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懂得认识事物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三、重点、难点重点: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理解难点:确定线速度和角速度与半径的关系。
四、教法、学法教法:图示法利用图片、影片等使本节内容更加形象直观简洁的展现给学生。
问题发现法通过设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体验法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获得感性认识学法:亲身体验、独立思考、分组讨论、主动探索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视频和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让学生感知、认识圆周运动,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这样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环节二)活动体验,进行新课为了进一步研究圆周运动,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观察自行车上不同点做圆周运动的快慢,通过学生讨论,引出本节的概念教学。
圆周运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圆周运动【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知道线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矢量性,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特点。
3、知道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及单位,了解转速和周期的意义。
4、掌握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掌握角速度与转速、周期的关系。
5、能在具体的情景中确定线速度和角速度与半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线速度的平均值以及瞬时值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极限法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体验用比较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概念引入的必要性。
2、让学生分析传动装置中主动轮、被动轮上各点的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
【教学过程】★重难点一、线速度★1.定义线速度的大小等于质点通过的弧长Δs与通过这段弧长所用时间Δt的比值。
2.公式:s vt∆=∆3.方向线速度是矢量,方向与圆弧相切,与半径垂直。
4.匀速圆周运动(1)定义:沿着圆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的运动。
(2)性质:线速度的方向是时刻变化的,所以是一种变速运动。
★【思考与讨论】(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同吗?提示:不一定相同。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大小相等,但方向可能不同。
(2)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是不变的吗?匀速圆周运动的“匀速”同“匀速直线运动”的“匀速”一样吗?提示: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在变化,因此,匀速圆周运动不是线速度不变的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是指速度的大小(速率)不变,应该理解成“匀速率”;而“匀速直线运动”中的“匀速”指的是速度不变,是大小、方向都不变。
二者并不相同。
★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1.“变”与“不变”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四个物理量中,角速度、周期和转速恒定不变,线速度是变化的; 2.性质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不同于匀速直线运动中的“匀速”,这里的“匀速”是“匀速率”的意思,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圆周运动说课稿
圆周运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
三、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运动的思量,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圆周运动。
2. 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模型,向学生展示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圆周运动的定义、圆周运动的特点等。
3. 公式推导(20分钟)根据圆周运动的特点,引导学生推导出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如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等。
通过实际例子和计算练习,巩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4. 实验探索(3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探索圆周运动的一些规律和特性。
例如,用绳子拴住一小球,让学生旋转绳子,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并记录相关数据。
5. 案例分析(2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圆周运动相关的实际案例,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风车的叶片每分钟旋转10圈,求叶片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6.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讲解一些与圆周运动相关的拓展知识,如离心力、向心力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7. 归纳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圆周运动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资源1.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图片2. 圆周运动的示意图和实物模型3. 实验所需的绳子和小球4. 与圆周运动相关的案例和计算题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价其观察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2. 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评价其合作和交流能力。
3. 针对案例分析的答题情况,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相关公式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圆周运动说课稿
圆周运动说课稿引言概述:圆周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本文将详细介绍圆周运动的定义、特点以及相关公式,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1.1 圆周运动的定义圆周运动是指物体在固定轴线周围沿着圆形轨道运动的现象。
该运动中,物体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圆,且物体保持相对于轴线的一定距离。
1.2 圆周运动的特点- 圆周运动是一种周期性运动,物体在一个完整的周期内,运动状态会重复浮现。
- 圆周运动的运动速度是不断变化的,物体在离轴线较远的位置速度较快,而在离轴线较近的位置速度较慢。
- 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始终指向轴线,即向心加速度,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离轴线的距离有关。
1.3 圆周运动的公式- 圆周运动的速度公式:v = ωr,其中v表示线速度,ω表示角速度,r表示离轴线的距离。
- 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公式:a = ω²r,其中a表示向心加速度,ω表示角速度,r表示离轴线的距离。
二、圆周运动的应用2.1 圆周运动在天文学中的应用天体的运动往往是圆周运动的一种,例如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运动、卫星绕地球的运动等。
通过研究圆周运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天体运动的规律,揭示宇宙的神奇。
2.2 圆周运动在工程中的应用圆周运动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机电的运转、车轮的转动等。
通过研究圆周运动的特性和公式,我们可以设计出更高效、稳定的工程装置,提高工程效率。
2.3 圆周运动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生物学中的许多运动现象都可以看做是圆周运动,例如飞鸟的飞行、鱼类的游动等。
通过研究圆周运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运动的机理,为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三、圆周运动的实验方法3.1 利用弹簧测量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通过将小球与一根弹簧相连,并使其绕固定轴线做圆周运动,可以利用弹簧的伸长量测量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通过改变小球的质量和离轴线的距离,可以观察到向心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3.2 利用杆秤测量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将小球与一根杆秤相连,并使其绕固定轴线做圆周运动,可以利用杆秤的示数测量向心力的大小。
圆周运动说课稿
圆周运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并能够描述圆周运动的特征;2. 掌握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如速度、加速度等;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实验验证圆周运动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1. 圆周运动的特征和相关公式的掌握;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1. 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的应用;2. 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问题或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当我们乘坐旋转木马时,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向外的离心力?”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介绍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特征,如速度、加速度等。
b. 讲解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如速度公式v = 2πr/T,加速度公式a = v^2/r。
c. 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和应用。
3. 实验设计与实施(20分钟)a.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圆周运动的规律。
b.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c.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4. 讲解与练习(15分钟)a. 根据实验结果,讲解圆周运动的规律。
b.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与应用(15分钟)a. 引导学生思考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摩天轮、行星公转等。
b.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6. 总结与归纳(10分钟)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
五、板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4. 培养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公式:速度:v = 2πr/T加速度:a = v^2/r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和实验设计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五章《圆周运动》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五章《圆周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课题:《圆周运动》。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是说教材。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圆周运动》是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四节内容,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是高考的考点和热点。
本节内容主要描述了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概念,以及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它既是学习曲线运动的延伸,又为以后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和天体运动打下了知识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因此,学好本节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物体做怎样的运动叫圆周运动;2、会用线速度及角速度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3、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4、能够用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解决具体问题;5、了解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周期和转速概念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导入,指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现象,并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通过探究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迁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自然界的神秘,并知道是可以去探索和认识的,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体味学习物理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定义;2、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3、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概念引入的必要性。
2、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二、说学情下面分析一下学情。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周围的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了解和体验,但是对于如何描述圆周运动以及线速度、角速度之间存在的联系缺乏认识。
对物理的基础探究能力还需要提高。
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抽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能较客观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要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其科学探究的兴趣。
圆周运动说课稿
圆周运动说课稿标题:圆周运动说课稿引言概述:圆周运动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广泛应用于天文学、力学等领域。
本文将围绕圆周运动展开讲解,从定义、特点、公式、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定义1.1 圆周运动的概念:圆周运动是指物体沿着圆周轨迹运动的过程,其运动轨迹为圆形或近似圆形。
1.2 圆周运动的特点:圆周运动具有恒定的半径、匀速运动和方向改变的特点。
1.3 圆周运动的基本要素:圆周运动包括圆周半径、圆周角速度、圆周频率等基本要素。
二、公式2.1 圆周运动的速度公式:圆周运动的速度等于圆周半径乘以圆周角速度。
2.2 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公式:圆周运动的加速度等于圆周半径乘以圆周角加速度。
2.3 圆周运动的周期公式:圆周运动的周期等于2π除以圆周频率。
三、实际应用3.1 天文学中的应用:行星围绕太阳的圆周运动是天文学中的典型例子,通过圆周运动可以解释行星轨道的形状和运动规律。
3.2 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机械传动系统中的齿轮传动、皮带传动等也是基于圆周运动原理设计的,可以实现不同速度和力矩的传递。
3.3 生物学中的应用:人体关节运动也可以看作是圆周运动的一种,通过研究圆周运动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运动的规律和机制。
四、圆周运动的实验4.1 用旋转台实验:通过在旋转台上放置物体,观察其在圆周运动中的运动规律,可以直观地展示圆周运动的特点。
4.2 用弹簧测力计实验: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旋转台上,测量圆周运动物体受到的向心力,验证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公式。
4.3 用速度计实验:通过安装速度计测量圆周运动物体的速度,可以验证圆周运动的速度公式。
五、总结圆周运动作为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不仅在理论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也在实际生活和工程技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理解圆周运动的定义、特点、公式和实际应用,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一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圆周运动说课稿(1).docx
《圆周运动》说课稿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方泽彬,我要说课的课题是《圆周运动》,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5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匀速圆周运动》选白粤教版高屮物理必修2第二章第1节.学生在充分掌握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和平抛运动后学习圆周运动的规律、向心力的来源和生活中的应用,也为后面学习万有引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打下基础,所以它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1.瞬吋速度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理解还有难度2.初步的极限思想已有,可以进行简单应用3.对直线运动的描述有较深的理解4.牛活屮的圆周运动有较多的感性认识圆周运动在L1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冇较高的学习兴趣。
根据以上情况我将定下如下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二、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举例说明生活屮的匀速圆周运动,能用线速度、角速度概念描述匀速圆周运动2)能说明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物理意义,止确的表述英定义式和关系式。
3)能够使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计算两类转动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体验各种匀速圆周运动中,在提出比较圆周运动快慢问题进为解决问题阳建立物理概念物的过程小,培养对新知识的探索能力,从研究方法的高度提高创新意识。
2)能够应用匀速鬪周运动的公式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解决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的思路,领略事物的多面性,复杂性,初步体会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
2)在丿1JI员【周运动公式分析解决两种生活中的传动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关注生活的习惯,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以及它们Z间的联系。
2)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2.难点1)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2)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的理解。
三、教法与学法学法:结合高屮学生认识和思维发展水平,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们讨论,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集思广益,总结归纳出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各物理量的定义及相互关系;通过对实际圆周运动的观察和对实际情境的讨论,得出概念和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三个量及关系,符合学生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的认知规律。
圆周运动 说课稿 教案
1圆周运动(习题课)一、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知识,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
2.熟练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计算有关问题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计算有关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四、教 具: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要掌握它们的含义及求解公式,弄清它们间的联系,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下面我们通过习题课加深对上节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复习提问1.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它有哪些特点?答: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匀速圆周运动。
特的特点是,线速度大小、角速度、周期或频率都是恒定的。
2.有人说,匀速圆周运动就是速度不变的运动,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谈谈你的理解。
答: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是圆,是曲线运动,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因而匀速圆周运动不是匀速运动,而是变速曲线。
“匀速”二字仅指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相等的弧长。
3.试写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一物体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它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为T 。
它在周期T 内转过的弧长为2πr ,转过的角度为2π,所以有T r v π2=ω=Tπ2=n f ππ22= 由上面两式得 ωr v = r v =ω 结论:由v =r ω知,当v 一定时,ω与r 成反比;当ω一定时,v 与r 成正比;当r 一定时,v 与ω成正比(三)例题精讲【例题1】如图1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a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小轮的半径为2r,b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c点和d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在传动中,皮带不打滑,则A.a点与b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B.a点与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C.a点与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D.a点与d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学生解答本题,教师巡回指导)师生共同分析:因为右轮和左侧小轮靠皮带传动而不打滑,所以v a=v c,选项C正确.b、c、d绕同一轴转动,因此ωb=ωc=ωd.表示描述各点运动状态的其他物理量,有许多个点时,最好用同一个点的量来表示其他各点的量。
圆周运动说课稿
圆周运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圆周运动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同时,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吗?你能举出一些圆周运动的例子吗?2.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包括:圆周运动是物体在圆周轨道上做匀速运动;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是恒定的,但方向不断改变;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指向圆心。
3.公式推导与计算方法(15分钟)通过导出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如速度公式v = 2πr/T,加速度公式a = v^2/r,向学生解释公式的含义和推导过程。
然后,通过实例演算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圆周运动的计算方法。
4.实例分析(15分钟)通过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的圆周运动,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并讨论其他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圆周运动问题。
5.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拓展知识,如离心力、向心力的概念,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圆周运动的相关内容,并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6.小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给予学生一些反思问题,如:你觉得圆周运动有哪些实际应用?你还有哪些疑问或困惑需要解决?四、教学资源1.视频或图片素材;2.示意图或实物模型;3.教学课件;4.练习题和答案。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注意力等;2.课堂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答案;3.学生的小结和反思。
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根据教学反思,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教案,以便在下一次教学中更好地实施。
圆周运动 说课稿 教案
圆周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②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
③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④能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具体情景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极限思维理解线速度的瞬时性和矢量性.掌握运用圆周运动的特点去分析有关问题。
②体会有了线速度后,为什么还要引入角速度.运用数学知识推导角速度的单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②体会应用知识的乐趣,感受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③进行爱的教育。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表达关爱和赏识,如微笑着对学生说“非常好!”“你们真棒!”“分析得对!”让学生得到肯定和鼓励,心情愉快地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及引入的过程;②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2.难点①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概念引入的必要性;②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演示实验、展示图片、观看视频、动画;讨论、讲授、推理、概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四、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认识圆周运动)●通过演示实验、展示图片、观看视频、动画,让学生认识圆周运动的特点,演示小球在水平面内圆周运动展示自行车、钟表、电风扇等图片观看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动画观看花样滑冰视频提出问题: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点?答:它们的轨迹是一个圆.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周运动观看动画,思考问题:这两个球匀速圆周运动有什么不同?答:快慢不同提出问题:如何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学生动手,分组实践,观察自行车的传动装置,思考与讨论: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中的质点都在做圆周运动。
比较哪些点运动得更快些?说说你比较的理由。
讨论后,展示自行车传动装置图片(或视频),进一步提问:如何比较物体圆周运动快慢?师生共同分析,小结可能的比较方法:方案1: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短方案2: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半径转过的角度大小方案3:比较物体转过一圈所用时间的多少方案4: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转过的圈数注意:在与学生交流时表达鼓励和赏识:如“非常好!”、“你(们)真棒!”、“说得对!”等。
圆周运动说课稿
《圆周运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匀速圆周运动》为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5节.它是学生在充分掌握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和曲线运动问题的处理方法后,接触到的一较复杂的曲线运动。
本章是承前启后的一章,后面万有引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都要用到圆周运动知识。
前面学习了运动学动力学,这一章实际上是运动学动力学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基本思路都是先描述运动,再研究力和运动。
本节内容作为该圆周运动的起始部分,主要要向学生介绍描述圆周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学会描述圆周运动,为后继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 1.在概念引入上,老教材从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的角度引入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及周期、转速等概念,而新教材是从极限的思想引入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只是在周期,转速的概念才在匀速圆周运动中提出的,比较严谨,规范。
思维的弹性变大了,教学的难度也增大了。
• 2.对于频率,教材没有提到,主要是因为这一节概念较多,避免加深学生负担。
在新课讲解中,可以暂时不提。
• 3.教材增加了对弧度的认识,这是对数学知识的补充。
角速度的概念学生初次接触,应使学生有确切理解。
• 4.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教材是建立在极限思想上提出思维,我觉得还是应该补充v。
ω。
T之间的关系,毕竟学生初次接触线速度和角速度,主要问题还是该放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解决。
• 5.引入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教材上以自行车的运动引入,根据以往上课的情况看,学生无所适从。
因为自行车运动形式较多,关注的点也较多。
二.学情分析1.瞬时速度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理解还有难度2.初步的极限思想已有,可以进行简单应用3.对直线运动的描述有较深的理解 4.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有较多的感性认识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②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
③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圆周运动说课稿 (2)
圆周运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计算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周期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圆周运动的概念、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2. 教学难点:周期的计算和圆周运动与匀速直线运动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段摩天轮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摩天轮的运动,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摩天轮能够不断运动下去?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量。
2. 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圆周运动的概念:物体沿着一条固定的圆周路径运动的现象称为圆周运动。
通过实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
3. 公式推导(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测量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4. 计算练习(3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计算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公式计算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周期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5.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圆周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与匀速直线运动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讨论和分享,加深学生对圆周运动的理解。
6. 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量圆周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转弯、自行车转弯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圆周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进行报告和展示。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概念的理解、公式的运用和计算的准确性等。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包括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等。
3. 学生参预小组讨论和展示,展示自己对圆周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圆周运动说课稿
圆周运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的应用;2. 学生对圆周运动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实验器材:圆盘、绳子、小球等;3. 学生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个圆盘,向学生提问:“你们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物体在运动?”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盘的运动方式,并引出圆周运动的概念。
3. 教师简要介绍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Step 2 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圆周运动的示意图,解释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让学生描述圆周运动的特点,如运动轨迹、运动速度等。
Step 3 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1. 教师向学生介绍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如圆周运动的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等。
2. 教师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应用这些公式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和方法。
Step 4 实验探究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圆周运动的实验,实验装置为一个圆盘和一根绳子,绳子上挂着一个小球。
2. 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测量小球在圆周运动中的速度和加速度,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小球在圆周运动中的速度和加速度,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Step 5 讨论与总结1.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比较实验数据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点,并强调掌握圆周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观察其他物体的运动,寻找并分析其中的圆周运动;2. 学生可尝试运用圆周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车轮的转速计算等。
《圆周运动》说课稿
《圆周运动》说课稿《圆周运动》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我叫王雷,来自通州市刘桥中学,我说课的题目是《匀速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选自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五章。
它是学生在充分掌握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后,接触到的一个较为复杂的曲线运动,本节内容作为该部分的起始章节,主要要向学生介绍圆周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为后继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学要求和特点,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2、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二、能力目标:能够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再学习过程中能用信息技术手段为物理学习服务。
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理性的知识感性化;复杂的概念,简单化。
三、德育目标:通过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多面性。
教学重点: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2、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3、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教学方法:讲授、推理归纳法、讨论,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究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步骤: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一些主要教学环节,有以下构想:一、导入新课(1)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圆周,这样的运动是很常见的,同学们能举几个例子吗?(例:转动的电风扇上各点的运动,地球和各个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等)(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二、新课教学1、匀速圆周运动(1)用通过放录像让学生感知卫星做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相等的弧长。
(2)并出示定义: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棗这种运动就叫匀速圆周运动。
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线速度a:分析: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运动的时间t增大几倍,通过的弧长也增大几倍,所以对于某一匀速圆周运动而言,s与t的比值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圆周运动说课稿
圆周运动说课稿引言概述:圆周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本篇文章将从定义、特点、应用等方面对圆周运动进行详细阐述。
一、定义:1.1 圆周运动的概念:圆周运动是指物体沿着一个固定半径的圆形轨道运动。
1.2 圆周运动的要素:包括圆心、半径和角度。
1.3 圆周运动的基本参数:包括角速度、角加速度和周期。
二、特点:2.1 匀速圆周运动:物体在圆周运动中保持恒定的速度。
2.2 加速度的变化:虽然物体在圆周运动中速度保持不变,但它的加速度却会不断变化。
2.3 向心力的作用:向心力是使物体保持圆周运动的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半径有关。
三、应用:3.1 行星运动:行星绕太阳的运动是一种圆周运动,它遵循几个基本规律。
3.2 车辆转弯:车辆在转弯时会受到向心力的作用,这是圆周运动的一个实际应用。
3.3 摆锤运动:摆锤在运动过程中也是一种圆周运动,它的周期与摆锤的长度有关。
四、相关公式:4.1 角速度公式:角速度等于角度变化量除以时间。
4.2 向心加速度公式:向心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平方除以半径。
4.3 周期公式:周期等于360度除以角速度。
五、实验演示:5.1 用绳子和小球进行实验演示,展示圆周运动的基本特点。
5.2 通过改变绳子的长度和球的质量,观察圆周运动的变化。
5.3 利用速度计和加速度计等仪器,测量圆周运动的相关参数。
总结:圆周运动作为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圆周运动的定义、特点、应用、相关公式和实验演示的阐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圆周运动的知识。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加深对圆周运动的理解,进一步探索其暗地里的科学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周运动》说课稿
山东省平原第一中学 xxx
开场白:
大家好!各位评委好!我是来自平原一中的xxx,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圆周运动》。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说一下对这节课的设计,依次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和教学效果(多媒体展示)。
一、教材分析
我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多媒体展示)。
我们先看一下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多媒体展示)。
1、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选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中的第五章第四节。
圆周运动是在学习曲线运动以后,对特殊曲线运动的进一步深入学习。
由于圆周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性,所以需要来学习描述圆周运动的规律,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同时也是为后面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学习做好准备,也为以后学习天体运动和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做必要的准备。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学生终生发展的需求,结合本节的内容,从学生的认知程度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多媒体展示)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物体做怎样的运动叫圆周运动;
B、会用线速度及角速度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
C、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D、能够用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解决具体问题;
E、了解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周期和转速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导入,指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现象,学会从实物运动过程抽象成物理过程的方法,学会对知识进行迁移和类比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自然界的神秘,并知道是可以去探索和认识的,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加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严谨态度。
3、教学重、难点(多媒体展示)
(1)重点
A、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定义;
B、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C、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2)难点
A、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
宙斯盾与直线运动的速度有明显的相同和不同点,都是用比值定义法,瞬时值都有极限法的思想,但是这里先是用弯曲的弧,取其长度与时间的比值,就是线速度。
线段从直线长度到弧长的转变,这是一个跨越,当时间很小的时候,得到的弧长就是位移,这又是一个跨越。
那样学生理解起来是有困难的。
角速度是用角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这个绕过的角度,从学生的认知角度讲,有需要一个跨度,心里接受能力是有障碍的。
所以前面讲的是难点之一。
B、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这里需要区分匀速圆周运动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需要准确的理解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意义,才不会误认为它们具有相同的特点。
概念的对比加深了学习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多媒体展示)
学生已经在前面学习了曲线运动,初步了解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和特点,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圆周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很普遍,学生有学习的兴趣。
反过来,圆周运动又是特殊的曲线运动,而常见的匀速圆周运动更是特殊中的典范,学生会感觉有必要认真学习其规律,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也为以后探索、研究和控制生活中的这些运动做好准备。
所以学生会有较高的学习热情。
三、教法学法(多媒体展示)
1、教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为“会学”,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本节我将采取分组协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选取实验,分工进行探究、讨论和展示。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是必须适时地给予点拨和指导,比如选择好了实验对象,如何从实物抽象到物理简化模型的过程的分析方法,是教师必须指导的。
对一些共性的知识和问题,教师需要作出归纳和总结,突出重点知识和方法。
2、学法
课堂中,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思考学案上的老师提出的问题,分工协作,独立探索;生生互动,学生讨论、交流问题的答案和感悟。
学习过程重在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课上课下通过推导公式,加强记忆,增强学习效果。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下面我重点来说一下我的教学设计。
我从以下五个方面来介绍(多媒体展示):情境引入、探究教学、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
1、情境引入
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指导思想。
首先展示关于圆周运动的视频(过山车等)和图片(天体等)来打开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运动轨迹是圆的运动事例,把学生的思维活跃点专注到这节课的研究对象上来;然后自然而然的提出问题,这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运动,有必要去深入研究,那么如何来描述这些运动就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提出本节研究的重点,进入话题开始探究。
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快使课堂活跃起来。
2、探究教学(多媒体依次展示)
根据前面列举出的圆周运动的事例,小组自行选择探究对象,根据学案上教师的提示,先从运动轨迹上探究如何来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从而进入线速度的学习。
(1)线速度
学生先是从轨迹上来自主尝试定义线速度,然后是根据学案引导来完善这一定义。
依次完成定义、度量表达式的方法、瞬时性的理解、矢量性和方向及物理意义。
(2)匀速圆周运动
教学过程围绕“匀速”两关键字进行,通过物体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本节的线速度对比,理解变速运动的本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3)角速度
利用学案和视频提示,学生再从半径扫过的角度上来考虑定义圆周运动的快慢,从而完成角速度的定义和表达式的书写,理解其物理意义。
在讲解其单位时,可借助数学中弧度的定义,指明角速度的国际单位,强调应用时注意单位换算的问题。
进而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角速度的意义。
(4)转速和周期
次两术语多用于工程中,学生知道定义即可,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强对周期物理意义的理解就可以。
(5)参量间的关系
这些关系的教学,采取小组讨论、自主推导、交流展示的形式完成。
意在培养学生对定义式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发现推导式的意义和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特别强调线速度与角速度间的关系式的理解。
为了加强这一点的理解,后面会配有专门的巩固练习。
3、巩固练习(多媒体展示)
(1)概念的理解
因为本节课概念较多,而且多与以前的概念不同,会配2到3道理解性的选择题来加以巩固。
(2)参量间关系的理解
注重公式的理解和运用,尤其是拓展齿轮和皮带连动的问题,加深对线速度与角速度关系的理解和计算。
这一部分主动学生的发现、总结和拓展能力的训练。
选配2道题,可有学生自主拓展2道以上的附加题。
4、课堂小结(多媒体展示)
采取个人总结、小组交流、多媒体展示的形式。
意在培养学生养成对所学知识及时加以总结的习惯和能力。
最后老师分两部分展示课堂小结:五个概念、两个关系。
给予学生一种更具简洁化的总结,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深化知识的系统性。
5、布置作业(多媒体展示)
为了课后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复习,特布置一下作业。
课本“问题与练习”第3、4题,分别重在考查对线速度与角速度关系的理解和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本节板书采取条目式板书,将概念一一罗列出来,便于学生统揽全局,把握重点和难点,理解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多媒体展示)
六、教学效果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预判教学效果如下:(多媒体展示)
1、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小组在选择探究事例上选的的不恰当,造成探究学习完不成或完成不顺利;由于进行分组探究学习,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控真个局面,或是不能全面指导各个小组;错误的估计了学生的数学能力,造成某些环节设计不合理或是预留时间出现差错。
2、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小组内某些成员参与不积极;学生的数学推导能力参差不齐影响进度;某些同学理解上出现卡克,反复询问一个问题,比如“匀速”。
3、教学设计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是想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问题入手,进行科学的探究,提高探究新问题和新事物的能力,同时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探究,不依附于课本或学案,潜移默化的引领学生具备创新意识。
在课后还可以发动学生利用网络技术,自己查找有关卫星的资料,包括速度和角速度等,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养成获取信息的能力和验证科学问题的态度。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和想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