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章 第11课 第12课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人教实验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3.(2021·南平高二检测)以下图反映了 ( )
A.近代科技研究方法形成 C.科技结合推动文明开展
B.“蒸汽时代〞的终结 D.实验促进科学进步
【解析】选C。材料无法表达近代科技研究方法形成,A错误;材料涉及“电气时 代〞,但不能说明“蒸汽时代〞的终结,B错误;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创制奠 定根底,发电机的创制为电缆和电车的创造奠定根底,三幅图说明科技结合推动 文明开展,应选C;材料无法表达实验促进科学进步,D错误。
7.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 观察以下四幅图片。
【解析】第(1)题考查近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2) 题考查近代科技的消极影响及应对措施,可从环境、社会、伦理等方面阐述。
A.网络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B.互联网改变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C.电子商务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性产业 D.技术进步带来实体经济的复苏
【解析】选B。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网购的快速开展,反映出网络改变了人们的消 费行为和观念,应选B。材料表达的是网络购物在中国的开展,A、C与题干和图表 的主题无关,故排除;实体经济是否出现复苏题干没有表达,D错误。
车’,使欧洲人的活动从内海迈向远洋,开始了真正的全球时代。〞材料评论的
是哪一技术的应用
()
A.采矿技术 B.蒸汽技术
C.电力技术 D.无线通讯技术
【解析】选B。注意题干时间“19世纪初〞,19世纪初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应选B。
亿元; 1分36秒成交额破100亿元。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A.网络技术的开展
B.量子理论的提出
C.生物技术的突破
D.航天技术的进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优质课教案_24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优质课教案_24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与能力:识记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代表性的发明;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意义;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必修2已学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相关知识,探究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作用。

2)通过表格比较三次工业革命在内容和意义上的异同,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电力的发现与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努力的结果,树立继承发扬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

2)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科学历程中的“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角度阐述了近代以来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带来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时代。

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出现,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

由于这些科技成就的文字和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补充,增加学生对近代以来这三个时期科技成就的感性了解,为深入认识科学技术进步的意义奠定基础。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请同学们看这样几幅图片。

“天宫一号”“淘宝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华为手机”“平板电脑”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的这些手机、电脑、宇宙飞行器,知道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吗?(第三次)那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呢?科技革命又对人们的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一、“蒸汽时代”的到来:温故而知新:瓦特改良蒸汽机,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掌握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主要科技成就及其作用。

(重点)2.理解垄断组织的形成和信息化社会的影响。

(难点)一、“蒸汽时代”的到来1.条件(1)17世纪末,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2)18世纪,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

(3)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2.进程(1)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制成了单动式蒸汽机,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功率。

(2)80年代,瓦特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能够适应不同的需要。

(3)此后,纺织等诸多工业部门都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

3.影响(1)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3)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国家。

(4)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思维点拨]蒸汽机的发明打破了自然条件对工业生产的限制,为工业生产提供便捷、高效的动力,使工业生产可以集中在城市中进行,大大促进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

1.“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种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该广告词中瓦特的贡献是什么?提示改良蒸汽机。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1.条件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进程(1)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

(2)长距离的输变电技术也日趋成熟。

3.影响(1)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也称为电气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优质课教案_0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优质课教案_0

必修3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学设计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迅速推广到各个生产部门。

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二、“电气时代”的出现1、电力的广泛应用(1)理论研究:1837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2)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研制:1867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3)长距离的输变电技术的日趋成熟。

(4)使用电力新发明的涌现:从爱迪生发明电灯以及电话、电车、电影和无线电报的出现,说明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学思之窗:你觉得应该怎样评价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2、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3、城市化进程加快,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4、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5、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与发展,机器大工业工厂和垄断组织先后出现。

6、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殖民侵略。

引导学生看书上的材料,根据所学知识概括。

情境创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排列电力发展过程,学生能了解到发电机的发明是依靠科学理论、多人多国科学家的努力成果图片展示电的运用,直观感受科技为社会带来的变化由学生结合现实日常生活列举电气产品。

教师提问:电力取代蒸汽动力而成为工业发展主要动力的原因?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①发电机的完善和改进;②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③电力的优势(方便、便宜、能量大)。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初中所学和课本内容概括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三、信息技术的发展1、互联网的诞生:(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2)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处于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加紧了对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动了互联网的产生。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World Wide Web),音译为万维网。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1)
用蒸汽动力驱动的计算机和互联网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 【课标要求】
•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 展的作用;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 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为什么历史上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出现和运 用,当作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具标志性的科 技成就呢?
动力方面 解放了人力
已 经问世了。” ——房龙《人类的故事》
结合课文第二目的有关事实,驳斥这
位局长的预言电。力时代
5、电力的运用与蒸汽动力相比,它有哪些优势 呢?
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
6、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初的美国,可能会 享受到电气技术带来的哪些新变化?
7、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 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给 社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1、互联网的诞生原因:
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美国军方认为,万 一仅有的一个集中军事指挥中心被前苏联的核武 器摧毁,那么全国军事指挥就将瘫痪,其后果将 不堪设想,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个由多个分散指挥 点构成的指挥系统,某些指挥点的摧毁,并不影 响其他指挥点的正常运转,而这些分散点的相互 联系则要通过某种形式的通信网。
3、有人说,“蒸汽机的出现,带来了工业革 命
的请连你锁谈反一应谈,对改这变一了句整话个的世理界解的。面貌”。
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社会化大生产出现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促进了全球化进程
4、在华盛顿,流传着有关一位专利局的故事。 19世纪30年代初,这位局长建议取消专利 局,原因是,“一切可能被发明的东西,都
1、动力更强大、更方便
西
2、机器更普及,工业部门更多
门 子
3、生产技术更先进,生产力水平
提高
4、全球化加速

历史ⅲ人教新课标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历史ⅲ人教新课标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历史ⅲ人教新课标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进展历程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学习目标】1.了解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运用;电子运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进展;2【学习模块】一、蒸汽与电气时代学什么?1、关于蒸汽机的发明(1)缘故:①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②经济:工场手工业的进展(社会生产的直截了当推动)③思想:解放了思想④物理学: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伽利略+牛顿)(2)过程:18世纪60年代,制成单动式蒸汽机,80年代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3)阻碍:①解决了工业进展的问题②改变了工业布局④促进了业革命,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世界形成⑤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进步,实现了真正的社会化大生产⑥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立2、电气革命的的显现(1).条件:①理论的研究②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③长距离技术的成熟④与电力相关的新产品产业⑤蒸汽机的局限性(笨重、污染、不适应交通运输业)(2).阻碍:①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产业结构(新工业部门建立)②形成了以垄断为形式的经营模式③改进了资产阶级战胜世界的物质技术力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确立④阻碍了城市面貌和人们的生活(如电灯、等)如何学?从近代以来社会发生的三次技术革命与科学理论进展以及机器发明相联系来明白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展→核能及运算机应用→信息时代学会了吗?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对工业革命最大的阻碍是( )A.它促进了英国重工业部门的大进展B.它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C.它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D.它使英国工场手工业时代终止二、信息技术的进展学什么?电子运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进展;了解网络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阻碍(1).概况:①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②1969年,出于的需要美国国防部建立了网络③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展为(2)阻碍:①信息化社会开始显现②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③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④知识经济产生和进展⑤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⑥对青青年带来了一定的负面阻碍(3)、“科”与“技”的结合(填空)热力学理论→内燃机;电磁感应理论→;相对论、量子论→激光技术操纵论、信息论、系统论→:化学理论→塑料、人造纤维如何学?抓住第三次技术革命与核心技术的关系来明白得:第三次技术革命:20世纪物理学的进展→核能及运算机应用→信息时代学会了吗?下列对互联网的叙述属于矛盾分析法的有( )①互联网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各占一定比例②互联网所带来的利、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③互联网本来是好东西,只是后来被坏人利用了④互联网和其他事物一样在统一与斗争的关系中进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合作探究】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哪三项伟大的成就?它们对技术的进步、经济的进展和人类的思想认识产生了什么深远阻碍?【当堂检测】1、蒸汽机的改良和发电机的发明差不多上A.科学理论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B.社会生产进展需要的结果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2、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进展的作用是: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③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显现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互联网时代显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专门大的阻碍:①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箱、谈天等服务,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庞大的作用②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③为人们提供了远程教育④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社交方式⑤显现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吸毒犯罪⑥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共4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共46张PPT)
2、经济: 18世纪工场手工业发展使机器生产成为可能,要 解决动力问题
3、技术: 科学技术为生产提供发现和发明
(二)过程:
瓦特18世纪60年代研制出单动式蒸汽机; 80年代联动式蒸汽机——“万能蒸汽机”(可适应不同 工厂的需要) 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
(三)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共46张PPT)
“想见能见”
“想见常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共46张PPT)
“想见就见”
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共46张PPT)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主要经历哪几个发展阶段?
蒸汽时代 → 蒸汽机
“想见能见”
电气时代 → 电力
5200万磅社,会增生加产到力18大40年幅的度4提55高90镑。生铁产量
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640吨。煤产量 1770年为260万吨,1840年增至3000万吨。
材机料器二工代:场“替新手了生工手的业工工作工业具能坊,够→用成机工长器厂起大代来替,工了只业作是厂坊因房。为”它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共4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共46张PPT)
电磁感应现象和电器的发展
“电气时代奠基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共46张PPT)
迈克尔·法拉第
瓦特蒸汽机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问 世的? 瓦特是如何改良蒸汽机的? “蒸汽时代”的到来产生了什么影 响?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优质课教案_18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优质课教案_18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发明;(2)理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到来的必然性,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1)课前学生分三组合作探究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合作交流,归纳概括本课基础知识。

(2)探讨如何看待科技与战争的关系,进而探讨如何看待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活化历史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进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抓住机遇、振兴民族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难点: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及负面影响。

【教学课时】1个课时【教学方法】1.教法:通过情景创设、问题设置、启发讲授、师生对话与讨论,使老师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激励者与引导者。

2.学法:通过搜集资料、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认识基本史实,深入理解历史现象,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宋)李之仪的《卜算子》的词: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何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君相思意。

——相思难见。

近代科学技术极大的改变了世界(蒸汽时代→蒸汽机;电气时代→电力;信息时代→电脑、互联网),想见能见。

好的那我们就得看下改变相思难见到想见能见这一状态的《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导入新课。

当堂检测:1、 A 2、D 3、D(二)讲授新课一、“蒸汽时代”的到来(板书)【探究一】结合(5副关于“蒸汽时代”)材料和阅读教材第62-63页,思考:瓦特蒸汽机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问世的?瓦特是如何改良蒸汽机的?为什么说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提问:先回顾工业革命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珍妮纺纱机)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什么时代?(蒸汽时代)过渡:那大家看分组解决以下问题:分组解决问题1.瓦特蒸汽机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问世的?1、背景(学生抢答,PPT展示)政治:17世纪末,英国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课件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课件人教版必修3
理和传播,称为“第四媒体 。
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影响
导致知识经济产生和发展,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 用日益加强,促使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改造。
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 破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人们的生活方式 更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变化。
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 更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一 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
• A.电脑 B.电影 • C.电视 D.互联网
趋势 成就 认识
材料: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 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
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
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
学研究。德国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
进灯泡,最终灯丝发出明亮的光辉, 持续了45个小时;但是爱迪生并不满 足,又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他又
发现竹子纤维在碳化后做灯丝,寿命 长达1200小时。他马上派人到世界各 地选择最好的竹子,大批量地生产灯
泡,并且为此专门开通直流网站、架 设电网;
电气时代的影响
• ①工业出现新的技术革命浪潮,进入电气时代 • ②生产力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 • ③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 ④生产和资本集中促成垄断组织形成 • ⑤城市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课堂检测
• ◆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 研究发现:农业和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 降,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 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互联网的诞生 • B.城市化进程加快 •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 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课堂检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优质课教案_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优质课教案_1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学习目标1.了解蒸汽机过程,理解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

2.了解电气时代的发明,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

3.了解网络技术发展的历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预习内容(一)“蒸汽时代”的到来1.背景(1)政治:(2)自然科学:(3)动力需求:2.概况(1)1705年,(2)1785年,(3)纽可门的蒸汽机和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的比较,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的设计原理:(二)“电气时代”的到来1.背景:(1)理论基础:(2)蒸汽机的局限性(3)科学家的坚持不懈2.发明成就:(三)“信息时代”的到来1.历程20世纪4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影响积极:(1) 。

(2) 。

(3) 。

(4) 。

消极(1) 。

(2) 。

(3) 。

(4) 。

合作探究1.蒸汽机为什么被称作是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2.20世纪,电力取代蒸汽动力而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的原因是什么?3.二工的科技成就主要是几个国家努力的成果,对此你有什么认识?4.怎样评价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课堂练习1.马克思这样评价“它消耗煤和水而自行产生动力,它的能力完全受人控制……这种原动机是在城市使用的,不像水车那样是在农村使用的……它的应用是普遍的,在地址选择上不太受地点条件的限制……”这种原动机的改进者是( )A.爱迪生B.瓦特C.史蒂芬孙D.富尔顿2.司汤达小说中的人物曾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衔已成为无用之物。

”结合所学史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客观真实,可以采信B.主观臆断,有待考证C.背离史实,不足为信D.小说家言,皆不可信3.下图为我国古代神话中的电母形象,人类用电的梦想成为现实是在( )A.19世纪二十年代B.19世纪中晚期C.20世纪上半期D.20世纪六七十年代4.“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都是经过长期的科学实验而创制成功的
主要是在英国一国且 在多国由多个科学家
由瓦特一人完成
的共同努力完成
异 主要在早期蒸汽机的 在科学理论基础上发明 基础上改良而成 而成(科学与技术真正 结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3课-从 蒸汽机到互联网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为了选择做灯丝用的物质,爱迪生共对 1600种不同的材料进行试验,仅植物类的炭化 试验就达6000多次。他的试验笔记簿多达200 多本,共计40000余页,先后经过3年的时间。 他每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甚至在1871年圣 诞节他结婚的那一天,竟因工作忘记了新娘子 ,让妻子在洞房中空等了一夜。最后发明了白 热电灯——竹丝电灯。直到1908年发明用钨做 灯丝后才代替它。爱迪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 ,步履坚实,用心维艰,的确花费了巨大的体 力与心力。爱迪生被视为当代最多发明物的人 ,拥有1093项专利在他名下。
2.过程:
①18世纪初钮可门蒸汽机 ②18世纪60年代瓦特的单动式蒸汽机 ③18世纪80年代瓦特的联动式蒸汽机
——”万能蒸汽机”(可适应不同工厂需要)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3课-从 蒸汽机到互联网
■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
棉纺织机器的发明表
时间(18世纪) 60年代中 60年代末 70年代末 80年代中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3课-从 蒸汽机到互联网
Hale Waihona Puke 器的遗憾庞大的机器一刻不 停地转,这位工人弯 着腰,以固定的方式 用扳手拧紧螺母。他 实际上变成了一个零 件,失去了自己的思 维。虽然创造的财富 增加了,工人们却失 去了手工业时代曾经 有过的自由。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3课-从 蒸汽机到互联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优质课教案_23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优质课教案_23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一、教材分析《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专题《近现代西方的科技》最后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本课的课标要求: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所以根据课标要求,本课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以此来说明科技发展就在我们身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意义;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梳理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发明及其区域分布,引导学生理解时空观念,关注历史核心素养;通过设置大量的学生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分析科学技术的影响,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同时,通过内容的讲述,利弊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我们人类服务。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难点:如何感受科技发展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论结合法等。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纽约客》最新一期杂志封面根据漫画,教师设问:画面中描绘的场景,最有可能反映的是哪次科技革命?参考答案:第三次科技革命。

老师:好,那我们到目前为止,经历了哪几次科技革命呢?带这个问题我们开始学习新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讲授新课】一、概览——科技发展的历程合作探究一时空坐标下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历史素材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历史素材

必修3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导与练[重点讲解]电气技术的应用、贡献及启示19世纪,各种工业发展的需要,科学家们对电的不懈追求,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伴随着电磁学理论的进展,工程技术专家敏锐地意识到电力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纷纷投身于电力开发、传输和利用方面的研究。

1834年,第一台实用电动机诞生,电动机进入了实用化阶段。

与此同时,发电机也处在研制阶段。

早期的一台发电机基本上只能供一家或几家照明用,后来,发电机的功率越来越大,供电X围越来越广,企业家们便建起了发电站,于是产生了远距离输电的技术问题。

1882年法国的一位电气技师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远距离直流输电实验线路。

1890~1891年,从法国劳芬到德国法兰克福架起了世界上第一条三相交流输电线路。

随着交流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交流输电为电力工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1866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到20世纪,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美国人爱迪生是著名的电气发明家。

电力革命是继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

首先,电力革命再次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电气技术的应用,使工业获得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机器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更加先进。

其次,电力革命使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电力、电子、化学、汽车、航空等一大批技术密集型产业兴起,使生产更加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从机械化时代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发生了改变。

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强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同时,随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再次,电力革命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社会财富的大大增加和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更加繁荣而且日益重要。

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英国伦敦首次出现的有电灯的街道
本茨发明的汽车
福特发明的汽车
电气时代的影响:
①工业出现新的技术革命浪潮,进入电气时 代 ②生产力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 势 ③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④生产和资本集中促成垄断组织形成 ⑤城市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第一台电子计 算机
(yun)斗、电影、电视等。
法拉第,1831年他发现用磁力产生电流现象,实 现电磁学的重大突破,为研制发电机奠定了理论 基础
1866年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
爱迪生在自己发明的留声机旁 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
伏打
莫尔斯
伏打电池
莫尔斯发报机
1897年,意大利人马可尼改进了无线电传送和接收设 备,在布里斯托尔海峡进行无线电通信取得成功。
苏联在1957年发射的世 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和互联网怎么产生?功能和特点是什 么?有哪些影响?
(1)1946年,美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奠定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2)1969年,美国防部建立网络(四站点)——促 进互联网产生 (3)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朱德庸
受雇于某跨国公司的雇员-SOHO一族
带来传统了的工“作朝九方晚式五”的受变到挑化战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强
国带论来坛了同网社友会在线交交往流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学校计算机教室
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电气配线 西班牙
金属部件 比利时
下垂机头 英国
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发达国家展中国 家的经济差距扩大;
互联网的功能: 提供文件传输、收发电子邮件、资料检索、浏览新闻、休闲 游戏、网上购物、网上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上谈心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第四章第11课第12课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四章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二. 重点、难点重点:近代物理学的重大进展难点:破解生命起源之谜三. 课堂教学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一)经典力学1. 经典力学的奠基者──伽利略(1)背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和人的思想的解放,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认为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地观察和实验。

他将科学实验与数学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并强调追究事物之间的数学关系。

(2)伽利略对物理学、天文学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及意义在1604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实验中发现:物体下落时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而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无关,这就是著名的自由落体定律。

他还通过实验证实了匀速运动定律和匀加速运动定律。

伽利略的研究表明,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而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这是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运动观念的重大变革,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发现以及他开始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3)伽利略在天文学方面的贡献及影响伽利略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他用自己制造的望远镜发现了许多用肉眼看不见的星体,证明了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的正确性。

1632年,伽利略因在一本书中宣传“日心说”,遭到罗马教会的迫害。

他被教会判处终身监禁,这本书也遭到教会的查禁。

2. 经典力学的建立——牛顿(1)经典力学建立的背景及概况。

17~18世纪,近代自然科学中突出发展起来的是经典力学,又称牛顿力学。

这除了由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经济上的需要之外,也是因为力学研究的对象最直接,它抛开物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只把它作为一个质量的实体来看待。

在经典力学领域中,最重要的成就是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的发现,这些成就构成了经典力学的基本内容。

在经典力学的建立中,曾有许多科学家为之付出心血,牛顿则是其中的集大成者,故经典力学又称牛顿力学。

(2)经典力学建立的标志。

经典力学建立的标志是牛顿确立的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大定律。

牛顿在数学、光学等领域均有重大贡献,最重要的是在力学方面。

他在力学方面的贡献之一是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

这个定律说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引力存在。

这个引力与彼此吸引的物体的质量体积成正比,而与两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此前一个半世纪的科学发明并用精确的数学术语把它们连结起来了。

此外,牛顿还确立了著名的运动三定律,即惯性定律、比例定律(即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作用和反作用相等定律。

运动三定律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1687年,他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该书中他把自然界中的一切力学现象都囊括在他的力学体系之中。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的成熟。

牛顿力学在科学史上的意义表现在,它把天上和地上的运动统一起来,把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视为宇宙间一切力学运动有普遍规律,从力学的角度证明了自然界的统一性,实现了人类自然界认识的第一次综合。

(3)经典力学的显著特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注重实验,实验可以进一步揭示客观现象和过程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并由此得出重要的结论。

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它的数学化,这种数学化的根源是自然内在的数学关系。

自然的数学结构是近代科学的先驱们深信不疑的真理。

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4)经典力学的影响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后,光学、电磁学等与力学的进一步统一,大大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这一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的意义。

后来,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等“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是怎样看的,不过我只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有幸拾到光滑美丽的石子,但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

我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

”——牛顿(二)相对论的创立(1)相对论提出的历史背景经典力学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无关,存在绝对的静止和绝对的时间。

这与人们的一般看法一致。

19世纪末,物理学界连续发生了三个重大事件,这就是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

这三大发现以实验事实使得原子不可分、不变化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动摇。

物理学家们曾认为的似乎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的经典物理学体系,从根本上出现了动摇,这就是所谓的“物理学危机”。

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面临着挑战。

(2)相对论的提出及主要内容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的研究,打破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于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光速不变原理。

指出了时间、空间和物体的质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随着物体的运动而发生变化。

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还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1916年,爱因斯坦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最终形式。

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是被考虑的主要问题。

广义相对论指出:空间和时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空间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使人类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空间和引力现象的认识。

广义相对论又被认为是一种引力理论。

(3)相对论提出的历史意义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即: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时空变化的联系性,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

这一理论被后人誉为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相对论的观点与人们的日常经验不一致,但它在物理学上却十分合理,并为实验所证实。

爱因斯坦为了说明时间的相对性,曾经举出这样的例子: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钟,分别放在地球的北极和赤道上。

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赤道上的钟会比北极的钟走得慢一些。

他的计算表明:当速度增大时,时间将会变慢;当速度达到光速时,时间也就停止。

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1)量子论诞生的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线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了原子内部。

大量的实验表明,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说明描述。

量子论在这种背景下诞生。

(2)量子论的诞生、发展和量子力学1900年,为了解决热辐射理论的疑点,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山了量子假说。

他认为: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

这一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

普朗克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物体在发射辐射与吸收辐射时能量的交换或变化,是以不连续的方式进行的,是以一定数量值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在辐射的发射和吸收过程中。

能量不是无限可分的,而是有一个最小的份额单元。

这个最小的能量单元普朗克称之为“能量子”或“量子”。

他因提出量子假说,获得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量子论与物理学界几百年来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发生冲突,遭到许多物理学家的反对,但也得到了一些科学家的支持。

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

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

(3)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影响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效的科学理论之一。

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相对论和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

它们的提出,不仅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一)谁是万物的创造者1. 世界是神创造的──神创说世界各民族由于所处的地区、生产活动、生活习俗都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文化。

各种文化都毫无例外地留下了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

这些神话虽然说法不一,并带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但都认为世界的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神创造的,这就是神创说。

2. 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和精神独裁在欧洲封建社会,基督教是当时人们普遍信仰的宗教,基督教神学也由此成为包括和贯通一切的“科学的皇后”。

基督教神学认为:上帝在7天的时间内按一定的次序“各从其类”地创造世界,最后用泥土按自己的形象造人,他用泥土创造了男人亚当,用亚当的一条肋骨创造了女人夏娃,他们就是人类的始祖。

所以上帝是一切存在的本原。

基督教神学还为现实社会的不平等进行辩护,这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基督教会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基督教神学教义也被奉为金科玉律,一切与其不符的学说则统统被斥之为“异端”而遭无情打击和迫害,由此形成了基督教神学的精神独裁。

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天顶,有一组描绘《圣经》中“创世纪”场面的壁画,其中的《创造亚当》描绘了上帝在第六日创造人类始祖亚当时的情景。

图中的亚当靠在岩石上,满脸悲愁,求援似地注视着上帝,期待着造物主给他力量和智慧。

画中的上帝以创造世界的气魄,如同父亲一般把手伸向亚当。

那么,上帝造人说是否正确?生命又是如何起源的呢?(二)教会的禁锢人从哪里来?在知识贫乏的古代,人们相信神创造了人类和世界万物。

在欧洲封建社会,基督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基督教宣扬,世界上的一切,包括光、日月星辰、天空、陆地、动植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

在创造完这一切后,上帝又按照自己的形象用泥土造出了人。

当时,教会提出的这些神学教义被视为天经地义。

教会还指责那些敢于挑战神学说教的思想为“异端”,有些不同意教会说教的人被烧死在火刑柱上。

生物学家只能在不触犯教会禁令和神学教义的前提下,对动植物的形态、生理和分类进行具体的研究,致使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

(三)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1. 细胞学说的确立文艺复兴以后,基督教神学受极大的冲击。

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发生,人们的视野不断拓宽,思想更加开放。

17世纪,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软木片,发现许多被分割开的小室,他称之为细胞。

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研究陆续取得重大成果,细胞学说发展起来。

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838年,德意志植物学家施莱登总结细胞研究的成果,提出: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植物发育的基本过程就是活细胞的形成过程。

第二年德意志动物学家施旺把这一学说扩展到动物研究领域。

他认为,包括动物在内的一切有机体实际上都由细胞构成,生命的共性是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