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文化资源的高职思政教育体系建设

合集下载

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价值功效及路径探讨

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价值功效及路径探讨

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价值功效及路径探讨新疆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标识,蕴含着巨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而且还是我国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的重要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

将新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能够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教学体制,传承红色基因,锤炼各族学生优秀品质,培养爱国情怀,树立奉献理念。

1 新疆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1.1 分布范围新疆红色文化分布面较广泛,南疆主要有达西村红色旅游景区、库车县林基路烈士纪念馆等;北疆主要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等遗址;东疆主要有伊吾40 天保卫战烈士陵园等。

1.2 存在类型新疆红色文化存在的类型主要包括物质、精神、信息、制度四大类。

物质类:主要包括了新疆红色文化历史人物故居,如毛泽民故居等;新疆红色文化相关的陵园碑塔,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四团宋乱气烈士陵园等;新疆红色文化博物馆、纪念馆,如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等;新疆红色文化革命遗址,如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等;精神类:包括在党的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互助,为维护国家统一、建设美丽新疆的爱国主义精神、兵团精神、胡杨精神等;信息类:包括文字、歌曲、影像、数据、标语等;制度类:与新疆红色文化相关的制度等。

1.3 时间跨度新疆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新疆各族人民群众,尤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一系列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彰显团结奋进、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的先进文化。

2 新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2.1 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筑牢信仰之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和命运、国家长治和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

新疆红色文化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关键载体,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坚守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同时,引领社会思潮,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进而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筑牢各族学生的信仰之基。

地方红色资源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地方红色资源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6 3 . 6 %; 有8 5 . 7 %的学生 认 为浙 江省 红 色资 源能 够促 进 革命 传统 教 育 .有 7 7 . 9 %的学生 认 为浙 江红 色 资
1 浙 江 的 红 色 资 源 在 高 职 院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源 能够 促进 大 学生 理想 信 念教育 ,有 8 4 . 4 %的学 生 育 中 的应 用 现 状 认 为 浙 江 红色 资 源 能 够 促进 时代 精 神 教 育 , 有

资 源 融 入 高 职 院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取 得 了 显 著 的 成
效, 但 同时也存 在 一些 问题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6 — 0 5
次参 观红 色 革命 纪念 地 时很 兴奋 ,而只 有 1 2 . 9 %
的学生 参观 红色 革命 纪念 地 时没有 感觉 :没 有一 个
0 引言
浙 江是 中国共产 党 领导革 命斗 争 的重要 区域之

1 . 1 浙 江 红 色 资 源 融入 高职 院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取
得 的成效

从1 9 2 1 年 中国共产 党在浙 江 嘉兴南 湖诞 生后 ,
( 1 ) 浙 江 红 色资 源 的 思想 政 治 教 育 的价 值 和 功
第2 6卷
第 2期
江 西 电 力 职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l a o f J i a n g x i 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 T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o f E l e c t r i c i t y
有 8 6 . 3 %的学 生认 为 高 职 院校思 想 政治 教 育课 程 内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与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初探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与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初探

2 3 6・
价 值 工 程
地方特色文化 资源 与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初探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Or g a n i c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Lo c a l Cu l t u r a l Re s o u r c e s a n d Hi g h e r Vo c a t i o n l a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o l i t i c l a Co u r s e s Pr a c t i c e Te a c h i n g
定 的具有 自身特 色的文化 ,而在文化 中居于主导地位、 起 史 , 向有“ 三吴 重镇 , 八 邑之都 ” 之美誉 , 有着 丰富 的文化资 到 引领 作 用 的价 值 认 同 系统 则 构 成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 就 其 结 源 可 以 挖 掘 利 用 。 构 而言 , 核 心价值 体系有着极其 完整 的价 值观 系统 , 系统 又具备 自成体 系的内核 、 层次与边沿诸 多元素 , 其 内核 , 有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s o l i d p r o j e c t p r o g r e s s a n d S O o n f o r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e d u c a t i o n o f he t s o c i a l i s t c o r e v a l u e s .
毛加 明 MAO J i a — mi n g ; 丁旭 峰 DI NG X u — f e n g
( 常 州机 电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常州 2 1 3 1 6 4) ( C h a n g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Me c h a n i c a l a n d E l e c t r o n i c T e c h n o l o g y , C h a n g z h o u 2 1 3 1 6 4, C h i n a )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价值、目标与策略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价值、目标与策略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价值、目标与策略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已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价值、目标与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然后阐述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价值和目标定位,最后提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价值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通过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从而培养出既有专业技能,又有高尚品德的高素质人才。

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思政课程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建设专业化的思政教学团队,能够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效果,进而提升整个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人才。

再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面临着内涵式发展的迫切要求。

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不仅能够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还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团队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性发展机制,从而推动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

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是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和挑战。

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为了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部等部门已经提出并实施了“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案。

这一方案旨在构建中职校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一体化体系,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推进这项工作中,需要紧紧抓住思政课这一中心环节,把思政课教育贯穿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体现思政课的连续性、系统性、实践性。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强化学生的道德自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注重开展实践性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

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农村等地方开展志愿
服务活动,引导学生把思政课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同时,要充分发掘教材和校园资源,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思政课教育效果。

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教师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还要注重建立良好的校外思政课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提高思政课教育的社会效益和文化内涵。

总之,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推进思政课教育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积极贡献。

基于产教融合形势下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形势下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形势下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探索摘要:“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的教育理念,其主要形式是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各类课程当中,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是构建多方协同育人新格局的根本前提。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的职院校在“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学校实际情况、教师教学进度、学校各项机制等方面进行不断改善。

在积极倡导专业思政建设,将专业与教学结合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全力打造一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育人团队,建立健全思政育人体系,注重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切实提高育人实效。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随着“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全面推广,我国各类高职院校都在积极营造“课程思政”育人的良好氛围,掀起了建设“课程思政”的热浪。

但从实际效果方面而言,现阶段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可全面推广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基于此,在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前提下,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对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具有可行性的行动路向。

一、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要想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建构全新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模式,应进一步强化制度引领,优化顶层设计。

首先,在国家方面,教育部为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做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经费保障。

在高质量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时,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行优化设和整体部署,将提高综合型优质人才培养能力作为重要核心点,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协同促进各项机制体制的不断完善,奋力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项根本任务。

其次,在学校方面,各院校必须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整体合力,为产教融合形势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形成以党的各级委员会书记为第一负责人,多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整体合力的工作局面,使“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能够稳步推进[1]。

高职院校“大思政”主体间的协同育人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大思政”主体间的协同育人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大思政”主体间的协同育人体系研究①周晓瑜(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宜兴214206)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是从学生现有的身心特点出发,对其进行思想观念教育。

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科学的教育举措,让广大高职学生接受良好熏陶,树立正确的“三观”,成为拥有积极思想的青年,同时也能转变教师的观念,促进他们实现专业成长目标。

一、“大思政”协同育人优势体现(一)优化教学顶层设计在高职院校,思政育人效果不佳较为普遍,经过细致分析发现,思政育人效果较差,主要是因为教师教学设计简单,讲课方式偏向照本宣科的模式,再加上课程本身偏理论化、趣味性不足,就更难引起学生对思政课的关注,长此以往导致课程教学效果不佳。

“大思政”格局下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结合协同育人,融合了多个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案,摆脱了传统思政课的枯燥、乏味,优化了教学顶层设计,更容易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二)契合学生特点与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面向管理、服务、建设、生产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职责,旨在服务区域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

高职思政课教师可以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特点,开发和运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作为思政课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培养的大批优秀人才要投身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这也要求他们深入了解这些地方的文化历史资源,形成强烈的价值认同,唤起其为地方发展和社会进步效力的情怀。

而且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较强的自我约束力,缺乏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的欲望与需求。

开发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将其运用在思政课教学中,能够直观、形象地作用于学生的头脑,为思政课教学找到恰当的抓手,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学生长期以来对这些东西有所耳闻,但又知之不深,因而教师可以开发和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助力思政课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传统思政教育浮于表面,教学任务完成后难以对学生产生实质影响。

高职院校“四融”文化育人体系构建路径

高职院校“四融”文化育人体系构建路径

高职院校“四融”文化育人体系构建路径秉承“以文化人”的思想取向,高职院校依托地方文化资源,增强教学的特定性,提高育人的实效性,提升本土化特色。

高职院校突出区域、民族、职教、校本等特色,通过汲取地方革命历史或革命精神所体现的红色文化,区域民族优良传统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企业精神及大国工匠精工制作所涵养的工匠文化,以及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和传统专业所积淀的校本文化,将红色基因、民族传统、工匠精神、校史底蕴“四元”融合,构建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义、与高职院校师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等表达需求相一致的文化育人内容,达到赓续红色文化、崇尚民族文化、弘扬工匠文化、传承校本文化的目的,实现文化育人内容由“碎片分布”转向“多位一体”。

一是以革命文化弘扬为关键,挖掘和发挥红色资源独特的价值功能,建设红色文化育人基地。

以“爱党爱国、守责守纪”作为革命文化育人的理念,通过多角度、立体式革命文化的宣传教育和体验教育,使学生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树立责任意识和纪律观念。

校内外共建爱国主义教育中心、红色教育基地等,积极收集和引进革命文化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

以重大纪念日为契机,开展革命文化教育,规范学生社团和军训管理,发挥革命文化育人的功能。

二是以民族文化传承为重点,开展民族节日节目展演和民族文体活动展示等民族文化育人活动。

以“团结友爱、诚信尚美”作为民族文化育人理念,充分挖掘区域和世居民族文化所蕴含的育人元素,培养学生和善友爱、诚实诚信、以礼待人、以美化人的品质,在学校的展厅、实训基地、教室展示民族文创作品和民族服饰等,开展民族技艺比赛、民族风俗展示、民族体育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民族艺术和民族体育特色。

借助大师工作室,立足区域民族文化传播和民族技艺展示,使之成为特色教学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育人的功能。

三是以工匠文化融入为要求,依托产教融合和课程思政项目建设,推行工匠文化育人改革。

以“敬业专注、精细创新”作为匠心文化育人理念,积极引入企业匠人文化,开展工匠精神宣传活动,培养学生辛勤工作、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创造创新的工匠精神。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以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以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4年第6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作者简介:李霞(1976-),女,汉族,山东烟台人,曲阜师范大学学士,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管理㊂红色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以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李㊀霞(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00)摘㊀要:红色文化资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珍贵宝藏,承载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和思想智慧,对于引领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和人生价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㊂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精神价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涵高度吻合㊂高职院校教师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为学生成长发展保驾护航㊂本文以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4个方面阐述了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价值,包括把握方向㊁提升价值观㊁奠定文化根基和增强感召力㊂同时,结合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探索提出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实现途径㊂关键词:大学生;红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途径中图分类号:F27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6.025㊀㊀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体现,是我国特有的精神文化资源㊂ 红色资源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见证了我们党艰苦卓绝,奋力拼搏的历程 ㊂新时代的青年要继承和发扬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精神价值,更好地发扬红色文化精神㊂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强调,要培养德才兼备㊁全面发展的优秀建设者,培养靠得住的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㊂高职院校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场所,需要紧紧围绕落实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守 立德树人 的理念,以热爱党㊁爱国㊁热爱社会主义的红色文化精神为指导,更好地保护㊁管理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㊂通过红色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精神内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机融合与统一,使其教育功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助力高校全面发展,让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材㊂1㊀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和特征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人民在理论和实践过程中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精神和物质形式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㊂它有两大类:物质类和非物质类㊂ 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包括物质载体,还包括精神㊁思想形态以及制度等无形部分,这些都是承载红色文化活动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㊂通过形成㊁发展㊁积淀㊁丰富㊁创新的演变过程,中国红色文化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㊂我国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存在,其形式和内容都有着特定的含义㊂首先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精神要义;其次红色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意识形态;同时红色文化是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是与时俱进大众性的文化㊂基于以上特征,井冈山精神㊁长征精神㊁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红色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核心的组成部分㊂大庆精神㊁ 两弹一星 精神㊁抗洪抢险精神㊁抗震救灾精神以及和平建设时期形成的载人航天精神㊁抗疫精神等方面的精神则更好地彰显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㊂2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价值2.1㊀传播正能量,把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继承好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时代的责任和使命㊂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形成了红色文化资源,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㊁政治立场㊁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㊂ 红色文化的生成㊁发展与提炼详实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持续奋斗的历程㊂ 这些资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境界价值,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起到很好的价值传承和方向引领作用,充分体现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源性,更好地保证教育方向正确定位,有效地为大学生传递中华民族正能量,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㊂㊃37㊃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6期2.2㊀增强抗拒力,培养正确的大学生价值观当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㊂由于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容易形成以自我成就为中心的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㊂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走进课堂,提高当代大学生抵制享乐主义㊁拜金主义㊁极端个人主义的能力,可以加深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光辉奋斗历程的理解,在学习体悟的过程中促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㊁科学的人生观㊁价值观的形成,对他们的成长帮助是非常大的㊂通过开展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和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养成爱国敬业的价值追求,使学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锤炼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更好地为社会服务㊂2.3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力量,夯实文化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承载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崇高革命精神㊁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和人民创造力的革命和建设中,创造出具有先进文化价值的红色文化资源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把红色精神和革命先辈的传统传承好,做到信仰之火不灭,让红色基因生生不息㊂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历史文化遗产属性的宝贵资产,也是重要的高质量教育教学资源,在现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核心要素中完美融合,进而为其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真正做到有机融合㊂2.4㊀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验感,增强教育感召力和感染力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蕴含真实㊁客观㊁令人震撼的丰富教育元素㊂通过现场参观看到的文物㊁听到的歌曲㊁浏览的照片这些承载着红色精神的文化资源,让学生超越时空去认识㊁感受红色历史,这些资源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提供了一个历史和时代相交融的平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验感,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增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吸引力,让他们在自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㊂3㊀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现途径3.1㊀红色文化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国革命先烈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创造的精神文化,伴随时代的建设发展,红色精神持续传承弘扬,具备比较成熟的文化体系㊂把红色文化资源纳入课堂教学,使大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教育价值,获得思想政治的全面教育,是推进红色文化资源教育的重要途径㊂高职院校的教师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革新,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更加深入研究红色精神,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选择合理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呈现,让学生不断增强对红色精神的认知,实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运行㊂3.1.1㊀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相结合‘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既要坚持立说立行,又要开拓创新,两者相得益彰㊂要把新时期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增强思政课思想性㊁理论性㊁亲和力㊁针对性上下功夫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而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其中,使之成为主渠道,关键在于将红色文化转换为优质教学资源㊂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是爱国主义;所传播的,是先进文化;所弘扬的,是社会正气㊂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上占领一席之地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讲好红色故事上,以一种能触及大学生内心的方式,有效地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使之在课堂上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积极挖掘其蕴含的历史意义㊁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㊂3.1.2㊀红色文化资源与专业课相结合高职院校中在思政课教学基础上结合课程思政的要求,充分挖掘多元化的红色资源对于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实现有重要支持作用㊂通过红色精神与课程思政教育相结合,可以对课程思政教育知识理论进行优化,整合丰富教育资源,实现高职课程思政教育的科学性,不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为社会的建设发展提供所需优秀人才㊂以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金融学课程为例,作为金融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基础课,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红色思政元素,从中国特色金融理论体系出发,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打通课程与思政壁垒,通过讲中国金融历史㊁讲中国金融文化㊁讲中国金融人物㊁讲中国金融政策㊁讲中国金融发展㊂将西方主流金融学原理融入中国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的伟大实践,厚植家国情怀,树立中国金融发展的道路自信㊁理论自信㊁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㊂通过 党史+课程 ,探寻党百年征程中的红色金融路㊂结合山东实际,充分挖掘山东金融中的思政元素,如 鲁商文化 ㊁春秋战国时齐国发明刀币等,结合学校IT 办学定位,充分挖掘IT 素材中的思政元素,如数字人民币试点(数字经济)等,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㊂3.1.3㊀红色文化教育进入课堂,关键在于老师教师要充分整合红色精神中的历史事件㊁历史精神,为学生讲解红色精神的价值内涵,让学生更好地受到红色精神鼓舞㊂结合学生成长阶段特点,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对红色精神产生兴趣,高校教师可以多开设一些与红色精神相关的选修课程,例如,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中国历史文化概论㊁音乐欣赏㊁影视活力课堂等课程,课程中可以嵌入大量的红色精神元素,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讲授,引起学生共鸣㊂通过学习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使学生感受到其所蕴含的精神动力,从而在教育教学中达到效果提升和质量提高的目的㊂㊃47㊃2024年第6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3.2㊀加大红色文化资源价值深度挖掘,探索学生思想教育活动新形式红色文化资源在呈现静态文化的同时,蕴含动态思想的启示㊂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以更高层次的思考㊁动人的讲述和深情的表达,不断探索和挖掘红色文化的宝贵财富,让学生更加立体地感受祖国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悟革命精神的传承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红色精神融入师生活动,使师生内化于心,并发扬光大,不断促进学生成长㊂(1)营造积极向上的红色文化教育态势,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㊂以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利用校报㊁广播㊁网络等多元化的媒介手段开展大力宣传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㊂组织劳模㊁英模进校园讲革命传统故事,以身边事㊁身边人为切入点,讲好革命传统故事㊂在建党㊁建军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特殊日子里,以朗诵比赛㊁演讲比赛㊁观看红色电影㊁唱响红色歌曲等多种形式,利用假期时间阅读红色书籍㊁观赏革命题材影片,并撰写读后感或观后感㊂从‘红岩“‘党的女儿“到‘星星之火“‘烈火中永生“,学生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中,感悟着革命先辈的红色信仰与追求,培养了对祖国最真挚朴素的爱国情怀,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㊂(2)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让红色文化在每个人心中深深扎根㊂以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每年4月组织学生开展系列革命传统主题教育㊂带领学生自觉学习革命先辈感人事迹,传承优良革命传统㊂辅导员㊁兼职班主任围绕 革命传统 教育主题,多角度㊁宽领域召开主题班会㊂通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使得学生在思想上深受洗礼,信念上更加坚定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 每一个红色旅游胜地,都是一堂生动的课堂,都是一堂常学常新的课,都是一堂生动的课㊂ 学校带领学生参观纪念馆㊁革命博物馆等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基地,使得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沉淀,感悟爱国情怀,有助于形成立场端正㊁观点端正㊁方法得当的 三观 ,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获得更深层次的思想洗礼㊂(3)通过党建引领,以学生活动带动红色精神传承㊂以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依托微信公众号平台,分期推送红船精神㊁井冈山精神㊁长征精神㊁西柏坡精神等10余个专题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线上学习,组织红色精神知识的线上测试㊂疫情期间为表达对身处一线的医务人员的敬意,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把抗击疫情斗争作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契机开展了系列特殊的线上宣传教育活动㊂在学生中开展了 此行有你有我 的线上朗诵活动,号召学生参与学校红色剧场展演,举办 唱红歌,抗疫情 线上红歌大赛,鼓励学生唱红歌,激发爱国情怀,增强抗疫必胜信心;通过系列活动的举办使得红色文化资源以党建为引领带动红色精神传承,加深学生对红色精神的理解,积极探索了学生思想教育活动新形式,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㊂3.3㊀组织社会服务活动,体现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性在高职院校中,把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科学融合㊂让学生融入到社会实际之中,有效的学习红色精神,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㊂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深入剖析其形成历程与渐进轨迹,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衔接,大学生心领神会,接纳更加自然㊂学校可以利用丰富的校外场地㊁设施等教育资源,组织大学生借助本地的红色资源,成立红色服务宣讲队,深度参与打造实践育人基地㊂以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参加 黄河行 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走访革命圣地㊁学习革命传统,感受老区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网络直播带货㊁专业知识讲座等活动,更好地服务老区㊂学生撰写了 讲好黄河故事㊁弘扬黄河文化 暑期 三下乡 活动调研报告,在学校开展黄河文化宣讲,引发学生思考㊂结合学院所在区域撰写 乡村区域特色农产品调查及品牌化之路研究 基于山东章丘特色农产品调查 调研报告,结合自身专业服务当地居民,为当地部门提供数据支持,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㊂疫情期间,践行红色精神做到防疫复学两不误㊂在红色精神的感召下,学生积极响应㊁挺身而出㊁积极参与地方防疫志愿服务的达40多人,以实际行动书写了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和担当,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 疫 奉献着青春和力量㊂通过活动的全面开展,不仅使红色文化教育逐步由感性向理性推进,而且使红色精神融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在育人过程中形成积极践行的实际行动㊂4㊀结语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勇担历史和时代的重任,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传统,延续红色基因,积极践行红色文化,并为其注入时代活力,使其永续传承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这一有力武器,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学生的认同和支持,使大学生在新时代条件下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培养出真正符合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㊂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1). [2]孙和平.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N].人民日报,2021-06-27(01).㊃57㊃。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核心思路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核心思路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核心思路摘要: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思政建设中,以“文化自信”为视角,核心思路包括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国文化传统教育等方面,且上述核心思路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社会参与意识。

对此,在思政建设背景下,语文课程将成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教学资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建设者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思政建设;核心思路聚焦“文化自信”视角,思政建设旨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社会责任感,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功能,可通过引入文学作品、优化教学方式等层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价值取向,让学生具备跨越地域和民族的视野和胸怀,对此学生将对本土文化产生认同感,有助于辅助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品质及道德涵养。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一方面,一些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内容仍然停留在传统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析上,缺乏对当代社会问题和多元文化的关注。

同时,课程内容的单一性和局限性,也会难以满足学生对于思想启蒙和综合素养的需求。

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过于依赖于课堂教学,缺乏实践与体验环节,致使学生缺乏参与社会实践、独立思考和创新表达的机会,从而影响学生思政素养的提高。

再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样化趋势,而教师会面对不同背景、不同观念的学生,如何平衡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最后,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具备优秀学科素养和思政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

这导致教师在思政建设中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多维举措(一)引入实践环节,培养学生思政素养在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中,思政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著,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教师可从多个维度出发,引入实践环节,采取多样化的举措,以实现高质量的思政教育。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建设研究作者:隋东旭来源:《中国新通信》2023年第19期摘要:隨着“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逐步进入了教育信息化。

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应当紧密联系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着力构建“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模式。

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要摸清“互联网+教育”中“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构建背景,明确二者在步调、方向以及育人方向等问题的一致性及相互关系。

深挖和解决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思政元素难以融入、协同育人体系建设的关键、方向、重点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课程思政;信息化教学;教研融合“互联网+教育”正逐渐改变着传统教育的格局,为教育领域带来了众多的创新与变革。

在这个背景下,“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这一协同育人体系的目标是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优化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教学方式与内容,以实现更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因此,对于当前这一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需要清晰地阐述和分析。

一、“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构建背景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教育”发展迅猛,给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带来了创新与发展的机遇。

高职院校也意识到提升“互联网+思政课程”模式的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因此,“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的建设成为重点研究工作。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和当前“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育人体系建设方案,应明确“互联网+教育”模式对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建设和创新的重要作用。

借助“互联网+教育”实现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改革和协调育人工作,将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因此,高职院校应尽早统筹协调各院系专业和课程的育人资源。

通过信息化教育方法,打破不同学科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之间的壁垒,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育人空间。

地域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地域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年第5期DOI!0.16309/ki.issn.1007-1776.2021.05.006地域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教的应用——以苏州健雄职王永刚[摘要]地域文化资源在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提高人文修养、锻造职业素养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太仓市的地域文化资源主要包含娄东文化、健雄精神、院士风采、开放理念、革命传统五个方面。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紧密依托太仓地域的优质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健雄精神、弘扬娄东文化、融合德企文化,探索实践了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

[关键词]地域文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自媒体时代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020SJD0755);苏州市高等职业教育教改研究资助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创新研究"(课题编号:SGJGB01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王永刚,男,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的。

通过内涵阐述,进而将“文化”凸显为一个国家、一1发展得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

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高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高校思想教育事业提供了重要路向指南(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苏州健雄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健雄学院)始终秉持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思路,积极发掘、萃取地域文化资源中的教育精华,对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想教育做了。

一、地域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地域文化资源是当地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形成的生存、思想境界、信仰追介值取向及人文积淀,是该地域所的各种i财的,是凝聚了人类无差别劳动成果的精华维的产品#的双重属性工。

可以,地域文化资的德育因子,在高校想教育中含广泛的。

(一)家国情怀:地域文化资源的精神价值地域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博深、源远:提供了强劲原动力,它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定文化的重要基石。

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

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

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作者:董怡菲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3年第10期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深刻阐明思政课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育德技双修的技能型人才、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任务,这就意味着高职思政课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思政理论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还应该让地方故事、地方精神浸润高职学生心灵,帮助高职学生培育专业自信心、增强地域认同、提振家国情怀。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1]。

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为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丰富的力量源泉。

佛山非遗资源种类丰富、特色鲜明。

截至2021年6月,佛山全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1项,另有省级及以上代表性传承人73人,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88个。

[2]高职思政課教学要结合地方文化资源,为高职思政课提供力量源泉。

推动佛山非遗与高职思政课的融合研究,应遵循“为何融——融什么——融入困境——怎么融”的研究思路,开发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适合思政教学的优秀内容,找准佛山非遗与高职思政课的深度融合点,针对融入过程面临的难点,如时代困境、认知困境、制度困境,探索二者有效融合的实践路径,包括运用网络技术创新教学方式、增加非遗知识储备充实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多主体协力完善制度保障,最终实现以文育人和文化发展的良性互动。

实现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机融合,既是把思政课具有的强大“育人”功能与佛山非遗蕴含的凝聚、熏陶、教化的“化人”功能相融的有效途径[3],共同聚焦于“对人发展的关注”,也是点亮高职学生思想的火炬,增加学生对佛山非遗的亲切感和对佛山的认同感,是激发强大育人力量的重要抓手;更是传承和保护佛山非遗,呵护佛山的城市底蕴,守住岭南文化的根与魂的现实需要。

充分发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充分发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充分发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作者:唐良勇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6年第9期摘要:地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要素,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作用,构建地方特色文化育人的新模式,对于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从地方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入手,探讨地方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其运用。

关键词: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6)25-0222-0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地方历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化的精髓同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高职院校作为弘扬、传承和发展历史传统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具有地域性特点,都受到属地历史文化的影响。

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便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中国幅员辽阔,各行政区域内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著名历史学家、方志学家章学城说:地方历史文化“有裨风教”,特别是地方先哲名彦能使人“凛凛烈烈,有声有色,传百世而下,怯者勇生,贪者廉立”(答甄秀才松年论修志第一书》)。

老一辈无产阶级家深谙此道,为我们树立了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榜样。

早在长征、延安时期,毛泽东、胡耀邦等每到一地都要搜寻、学习当地的史志,用以“资治”、“教化”,即决策参考、教育群众。

基于“大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思政“细节教育”建设

基于“大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思政“细节教育”建设

基于“大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思政“细节教育”建设陈颖(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安庆246003)摘要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启示,高职院校依据“大思政”理念,从“教学课堂精细化”、“教育主体熟知化”、“教育途径多样化”、“教育效果全程化”方面进行“细节教育”建设,不仅利于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还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思政理念细节教育高职院校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大思政教育理念是基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是适应高等教育人本化、现代化、大众化发展趋势的产物;主张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人本化,教育主体全员化、目标定位层次化、教育方法系统化;具有教育主体全员性广泛性、教育过程时空延伸性、教育体系内容开放性针对性、教育平台现实虚拟互补性等特点;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体现对人的关注和尊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1高职院校思政“细节教育”建设的必要性教育学家马卡连科说:“教育必须从细节开始”。

细节教育指教育主体在教育过程中、教学课堂内外,重视“细节改变”,善于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通过多方“微观整合”最终达到教育目的的教育方法。

鉴于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求和学生特点,为体现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细节教育”必不可少。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状况关乎社会主义事业、党的命运、国家的前途,这为实施“细节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政治观念理应是发自内心的思想认知和赞同,要经历从内化认知到情感认同再上升至意志行为,这为落实“细节教育”提供了必要性。

2四位一体建设高职院校思政“细节教育”2.1“教学课堂精细化”建设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把文字、图形、影象、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数位化,以视频教学为例,为达到改善思政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应注意以下细节。

地方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

地方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

地方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地方文化资源是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托,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有利于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切实展开;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度,提高理论教学的实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很多,主要集中为两种模式:一种是“走出去”,另一种是“引进来”。

标签:地方文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2016年12月7号至8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

而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既重要,又是一个难点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思政课堂中所讲的理论搬到社会中去实践检验,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知、信、行的统一。

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实践教学,或者如何增强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线工作者进行教学和研究的一项难题。

笔者作为一名从事高校思政课教学多年的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可以选择的实践资源,而地方文化资源在服务地方高校的实践教学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所谓地方文化资源是指一定区域因历史文化积淀所形成的资源形式,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三个层次。

在形式上,地方文化资源既表现为历史遗址、遗迹等物质文化,如村落建筑、名人故居、革命纪念地等,也表现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

地方文化资源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课题,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中国地方高校众多,它们分布在中国很多的区域,这些区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与文化,这些都能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帮助和支撑。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路径探析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路径探析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路径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方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

随着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创新,如何有效融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成为了当前高校教学中的热点议题。

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教学方式单一等。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学生的需求,急需引入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的元素。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历史积淀,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研究如何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传承和发扬地方红色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中的这些问题和挑战,也成为了本研究的重要动因和依据。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挖掘和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可以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

通过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责任感。

研究如何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2. 正文2.1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地方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职教集团治理下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职教集团治理下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职教集团治理下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选择职教集团治理下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选择近年来,中国的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中职和高职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其中之一便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

本文将围绕职教集团治理下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选择进行探讨。

职教集团治理的特点是将多所职业教育机构进行整合,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管理模式。

在这种背景下,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必然的选择。

首先,思政课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一体化建设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思政课整体水平。

其次,职教集团可以通过整合校内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路径进行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呢?首先,需要明确思政课的定位和目标。

职教集团下的中高职思政课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要完善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

中高职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需要整合各校的课程设置,形成统一的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

要注重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思政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同时,还要加大教材建设力度,编写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思政教材,提高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第三,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职教集团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思政教学水平。

此外,可以建立中高职思政课教师团队,共同探讨教学经验和方法,形成良性竞争和合作的氛围。

同时,要加大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提升力度,使教师能够掌握最新的思政教学理念和方法。

除了以上几点,还应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环节。

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重视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参观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

新时代新疆红色文化资源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究

新时代新疆红色文化资源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究

新时代新疆红色文化资源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时代新疆红色文化资源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究引言新疆是我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素有“华夏之西、清水之乡”的美誉。

新疆也是我国的边陲地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红色基因传承、中华文化弘扬”的重要指示,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文化。

针对新疆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高职院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本研究将探究新疆红色文化资源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途径,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新疆地区繁荣稳定发展。

通过深入挖掘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红色文化与高职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更能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疆的振兴和发展贡献力量。

【此处内容已达到字数要求】。

1.2 研究意义当前,新时代新疆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新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为新疆地区和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新时代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分析,可以更好地发掘资源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提高,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优秀人才。

本研究对于深化红色文化传承和创新、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探讨,可以为新疆地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和改善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1.3 研究现状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更加繁重,要求更加严格。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年轻一代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价值、目标与策略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价值、目标与策略

基本内容
3、团队整体目标: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应致力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 正确价值观、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加强教育教 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加强师资队伍建
基本内容
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基本内容
首先,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具有以下价值: 1、学校价值: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 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团队成员的协同合作,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优
基本内容
势,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学校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1、招募成员: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应注重选拔具有高度责任心、良好的教育 理念和教学方法、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加入团队。同时,为了
基本内容
丰富团队的经历和视野,可以邀请企业导师、行业专家等作为团队的辅助成 员。
基本内容
其次,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目标如下: 1、团队成员应具备的素质:团队成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生的 成长和发展;具备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 合。
基本内容
2、团队成员应具备的能力:团队成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合作 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教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 改革;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能够为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结论
2、建立教学资源定期更新机制,及时更新和完善教学资源库,以满足实际教 学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地方文化资源的高职思政教育体系建设
摘要:地方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并加以开发融入高职思
政教育中,能促进高职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很好的融入地方社会,并
为本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地方文化资源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
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地方文化资源;高职;思政教育体系;策略
地方文化资源在创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而丰富且独特的地方文化为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体系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因此,主动融入地方文化,建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对于培养具有良好
职业道德及技能水平的学生,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德育人才培养
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思政教育概述,阐述了地方文化资源对
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并详细探讨了基于地方文化资源高职思政教育体系建
设的现实困境及策略。

一、思政教育概述
思政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
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
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中国文学当中一门终身学习的课程。

二、地方文化资源对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
地方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市县范围内的文艺人才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历史文
化资源、与文化发源密切相关的文化设施和资金等。

地方文化资源作为宝贵的精
神财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具体来说,开发地方文化资源有利
于丰富和发展思政教育内容,从而为思政教育提供有效的方法与途径;有利于大
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责任感;有利于净化校园人文环境,形成对大学生
正确人生价值观培养的引导作用,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进取精神;有利于
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及爱国情怀。

但在实际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现有教材不仅内容宽泛,没有深入开展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而且能体现
学生与现实生活相连的地方更少。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
全面发展,学校必须充分开发地方文化资源,以切实有效的开展思政教育。

三、基于地方文化资源高职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的现实困境
把地方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是许多高职院校正在思考的问题,
并开展了多种实践活动及效果显著的具体工作。

但对于如何把这项工作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项工作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质
量及学生思政水平,还缺乏深入思考与长效的评价。

1、工作机构不健全,缺乏教育合力。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未做到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评估,各部门、各院系辅导员、班
主任、学生干部层级责任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党政工团、学生会、学生社团、
校友会等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未形成合力。

2、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高
职院校思政工作队伍构成单一,未形成一支高质量、专兼职相结合的思政工作队伍,思政课教师、社科教师、团校组织、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课题申报、深入学习及系统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校外培训和实践研究未定期开展,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3、缺乏物质保障,专项资金不明确。

对接地方文化资源,开展思政工作需
专项经费,以及如校园文化景观、专用教室等硬件设施的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
没有设立相应的专项经费,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缺乏一定的物质保障。

4、工作亮点不够突出,典型案例需要丰富。

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地
方文化资源相结合的工作刚刚起步,尚未取得突出成绩,社会影响力不够广泛,
带动示范作用不明显。

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比较单一,还未形成多个立得住、传得开、有特色、见实效的地方文化资源精品项目。

四、地方文化资源的高职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策略
1、以“一元主导”为前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教育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就社会主导价值观而言,无论是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
利用,还是思政教育基地的建设,都不能简单地“多元化”,使之支离破碎、相互
矛盾,而是要在“多元”中保持鲜明的“一元”,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
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过程中,
时刻围绕“一元主导”的主线。

2、以思政课为主阵地,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

搞好高职思政课教育,就
要拓宽视野,创新方式方法,形成鲜明亮点。

要结合时代特色,充分利用地方优
秀文化资源,建立“第一课堂理论精讲+第二课堂活动引领+第三课堂项目体验”的
课程体系,实现思政课程“三课堂互动”:把地方文化资源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与
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与弘扬工匠精神与践行行业标准相
结合。

在思政课教学中设立“价值引领”观测点,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并融入
价值引领作用。

3、以思政教育体系建设为基础,提高人才培养的科学化水平。

要构建以德
为本、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的一体化教育体系,加强内涵建设及科学化管理水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逐步实施确定教育需求、设计规划、提供教育、评价效果四个过程,实现闭环管理,重点分析评价效果。

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针对办学性质、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可作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全程实施监视与改进。

每个模块都自成体系,独立运行,并体现特色。

4、加强以“111工程”为特色的思政教育实践。

第一个“1”:一校一品,一系
一品。

凝练学院精神,丰富“三风一训”,营造“家”文化氛围,推广校园标识体系。

第二个“1”:打造校园文化建设十大品牌阵地。

在地方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思政拓展中心、道德讲堂、文化讲堂、时事论坛、校史校情教育基地、大学
生群众创空间等精品工程,推出更多校内名师。

第三个“1”:每年100项精品活动。

在原有丰富成果的基础上,做好“加减法”,提高活动质量,强化思政教育主题,
引领主流价值观,精简边缘文化活动,力求活动立意高、创意新、效果实、感情真。

同时,实行“学分制”的实践教育管理,以进一步保障思政教育实践工作的开展。

1)以地方文化资源的内涵和特点,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

要依托红
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重大纪念日为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现代
工业文化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及职业道德,促进思
政教育、专业教学、就业指导等深度融合;依托地方传统文化开展道德讲座与中
华传统文化讲座;依托抗震精神开展感恩教育,挖掘抗震精神中的“感恩”教育元素。

2)建立校外大学生思政教育基地。

与地方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
等建立广泛联系,组织学生参观、查阅史料和文献、走访代表人物、学习传统艺
术的制作与表演过程,以形成研究报告、学习笔记、考察随感等。

3)实行实践教育“学分制”管理。

开课前进行教育需求分析,根据学生现有水平与所需能力的差距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避免因缺乏统计数据支持而无法量化教育效果。

价值认同是一个长期、隐性的过程,具有许多个体化差异,也是思政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把活动作为选修课纳入学分,最大限度地对教育效果的评价进行量化分析,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认同和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行为变化及心理成长进行分析评价。

参考文献:
[1]咸富莲.将地域文化融入教学资源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5(04):12-16.
[2]郑德霞.试论地域文化视阈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102-104.
[3]刘春颖.用地域文化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刍议[J].黑龙江史志,2014(07):38-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