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7 UART串行通信基本方式实验
单片机双机串行实验报告
单片机双机串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单片机双机串行通信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单片机实现双机间的串行通信,包括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并利用这种通信方式完成一定的任务。
二、实验原理1.串行通信:串行通信是将数据一个个位发送或接收的方式。
数据通过一个线路逐位发送或接收,可以减少通信所需的线路数目。
2. UART串口通信:UART是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的简称,是一种最常用的串口通信方式,通常用于单片机与计算机、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
3.串口模块:串口模块是负责将数据转变为串行传输的硬件模块,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
通过设置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参数,可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4.单片机串口通信:单片机内部集成了UART串口通信接口,只需要通过相应的寄存器配置,可以实现串口通信功能。
5.双机串行通信:双机串行通信是通过串口将两台单片机进行连接,一台单片机作为发送端,负责将数据发送出去;另一台单片机作为接收端,负责接收并处理发送的数据。
三、实验器材与软件1.实验器材:两台单片机、USB转TTL模块、杜邦线若干。
2. 实验软件: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配置发送端单片机(1)连接单片机和USB转TTL模块,将USB转TTL模块的TXD端连接到单片机的P3口,将GND端连接到单片机的地线。
(2)在Keil C51环境下创建新工程,编写发送端程序。
(3)配置串口通信的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并打开串口发送中断。
(4)循环发送指定的数据。
2.配置接收端单片机(1)连接单片机和USB转TTL模块,将USB转TTL模块的RXD端连接到单片机的P3口,将GND端连接到单片机的地线。
(2)在Keil C51环境下创建新工程,编写接收端程序。
(3)配置串口通信的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并打开串口接收中断。
uart实验报告
uart实验报告
《UART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UART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设备:单片机开发板、串口调试助手、电脑。
实验原理: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通用的异步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UART通信协议包括数据位、停止位、奇偶校验位等参数,通过这些参数的设置可以实现不同的通信速率和数据传输方式。
实验步骤:
1. 连接单片机开发板和电脑,打开串口调试助手。
2. 在单片机开发板上编写UART通信程序,设置通信参数。
3. 将单片机开发板通过串口连接到电脑,打开串口调试助手。
4. 在串口调试助手上发送数据,观察单片机开发板接收到的数据。
5. 在单片机开发板上发送数据,观察串口调试助手接收到的数据。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通过UART通信协议在单片机开发板和电脑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在串口调试助手上发送的数据能够被单片机开发板正确接收,并且在单片机开发板上发送的数据也能够被串口调试助手正确接收。
通过调整通信参数,我们还验证了不同通信速率和数据传输方式对通信效果的影响。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UART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
了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能够更加熟练地应用UART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为实际工程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UART通信实验
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一般采用两种方式:并行方式和串行方式。
所谓的并行方式就是各个位同时进行传输的通信方式,这种方式通信主要特点是通信的速度快,但当距离远且位数多的时候并行通信的成本就会高很多。
串行通信分为异步与同步串行通信。
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就是所谓的异步串行通信协议。
只要通信的双方采用相同的数据帧格式(数据位,开始位,校验位,停止位)和波特率就能在未共享同步时钟信号的情况下通过两根据数据线(RX和TX)进行数据通信。
采用这种方式,当数据传输结束后可以通过置位中断位通知处理器进行相应的处理。
STELLARIS系列ARM芯片的UART具有完全可编程,16C550型串口接口的特性(但并不兼容)。
独立发送FIFO(16B)和接收的FIFO(16B)(first in first out),可以将两个FIFO配置成不同程序的触发中断,可供选择的触发深底见下图中。
如:接收FIFO配置成1/4触发深度,则当UART收到4个数据时,产生接收中断。
UART模块的特性如下:下面是PC机的COM接口与ARM芯片的UART接口的典型电路。
注意:图中的电阻不能省略,否则会影响数据的传输。
U1是Exar(原sipex)公司出产的UART 转RS232C的接口芯片SP3232E。
可在3.3V下工作。
UART的功能概述:发送:发送逻辑从发送FIFO读取的数据执行并->串转换。
控制逻辑执行输出起始位在前的串行流,根据控制寄存器中已编程的配置,后面紧跟数据位(注:LSB最低位先输出),奇偶校验位,停止位。
接收:在检测到一个有效的起始脉冲时,接收逻辑对收到以的位流执行串->并转换,此外还会对溢出错误,奇偶校验错误,帧错误和线中止(line-break)错误进行检测。
并将检测到的状态一起写入到接收FIFO中。
波特率的产生:baud-rate divisor(波特率除数)是一个22位数,16位整数和6位小数。
实验7 UART串行通信基本方式实验
参考程序内的数据区说明
(2)二级向量表(续)
HandleDMA0 HandleDMA1 HandleDMA2 HandleDMA3 HandleMMC HandleSPI0 HandleUART1 HandleNFCON HandleUSBD HandleUSBH HandleIIC HandleUART0 HandleSPI1 HandleRTC HandleADC END # # # # # # # # # # # # # # #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参考程序内的代码说明
2、清0有关的悬挂寄存器
ldr ldr str ldr ldr str ldr ldr str r0,=pSRCPND r1,=0xffffffff r1,[r0] r0,=pINTPND r1,=0xffffffff r1,[r0] r0,=pSUBSRCPND r1,=0x7ffff r1,[r0] ; ; ; ; ; ; ; ; ; 中断源悬挂寄存器 0=未请求,1=已请求,向对应位写1清0已有的中断请求 清0所有主中断源 中断悬挂寄存器 0=未请求,1=已请求,向对应位写1清除中断请求 清0中断悬挂寄存器所有位 子中断源悬挂寄存器,0~14位有效 0=未请求,1=已请求,向对应位写1清0已有的中断请求 清0所有子中断源
(1)代码段定义及异常向量表 (2)用于设置特殊功能寄存器区的13个存储器参数 (3)以下IsrIRQ为中断源判别程序 (4)复位异常处理程序,是开机或复位后首先运行的程序 (5)设置SDRAM存储器参数 (6)初始化可能用到的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堆栈区 3、代码区2: 主程序 + 字符发送子程序 + 字符接收中断子程序
UART异步串口通信相关程序功能模块
串行通讯实验报告
串行通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串行通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学习串行通讯的常用协议和流程。
3.实现串行通讯的发送和接收功能。
4.掌握使用串行通讯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
实验器材:1.PC机一台。
2.串行通讯扩展板一块。
3.经典串行通讯工具软件。
实验原理:串行通讯是指信息逐位地按顺序进行传输的通讯方式。
串行通讯需要通过物理通道将数据逐位地传输给接收方。
常用的串行通讯协议有UART (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协议、SPI(串行外设接口)协议和I2C(串行外设接口)协议等。
实验步骤:1.将串行通讯扩展板连接到PC机上的串行通讯端口。
2.在PC机上安装串行通讯工具软件,并打开软件。
3.配置串行通讯参数,包括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
4.在串行通讯工具软件中编写发送数据的程序,并发送数据。
5.在串行通讯工具软件中接收数据,并验证接收的数据是否正确。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串行通讯扩展板和串行通讯工具软件实现了串行通讯的发送和接收功能。
我们先配置了串行通讯的参数,在发送数据之前,我们选择了合适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
然后,在发送数据之后,我们使用串行通讯工具软件接收数据,并验证接收的数据是否正确。
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发送和接收的数据都是逐位地传输的,并且发送和接收的数据需要保持一致。
如果发送和接收的数据不一致,可能是由于串行通讯参数配置错误或者数据传输过程中产生了错误。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串行通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了串行通讯的常用协议和流程,掌握了使用串行通讯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成功完成了串行通讯的发送和接收功能,并验证了接收的数据是否正确。
实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串行通讯的参数配置可能会影响数据的传输效果,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
另外,数据传输中可能会产生噪声和错误,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纠错措施来提高数据的传输可靠性。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对我们了解串行通讯的原理和应用有很大帮助,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串行通信 实验报告
串行通信实验报告串行通信实验报告引言:串行通信是一种在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中广泛使用的通信方式。
与并行通信相比,串行通信通过逐位传输数据,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实验旨在研究串行通信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其性能。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串行通信的性能。
二、实验设备和材料1. 串行通信模块2. 电脑3. 串行通信线缆4. 示波器5. 逻辑分析仪三、实验步骤1. 连接串行通信模块和电脑,确保连接正确稳定。
2. 设置串行通信模块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参数,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3. 编写电脑端的串行通信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功能。
4. 使用示波器和逻辑分析仪监测串行通信的信号波形,分析数据传输的过程和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建立了串行通信连接,并实现了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通过示波器和逻辑分析仪的监测,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串行通信的信号波形和数据传输的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串行通信相较于并行通信,虽然传输速率较慢,但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由于数据逐位传输,串行通信可以更好地应对信号干扰和传输错误的情况。
同时,串行通信可以通过调整参数来适应不同的传输距离和传输速率需求。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串行通信是一种可靠且稳定的通信方式,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串行通信参数,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和接收。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串行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串行通信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适用于各种数据传输场景。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串行通信的更多应用领域,并不断提高串行通信技术的性能和效率。
六、参考文献[1] 张三, 串行通信技术研究, 电子通信学报, 2008.[2] 李四, 串行通信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 2010.注:本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
串行通讯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串行通讯的基本原理和通信方式。
2. 掌握串行通讯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实现方法。
3. 学会使用串行通讯进行数据传输。
4. 通过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串行通讯是指用一条数据传输线将数据一位一位地按顺序传送的通信方式。
与并行通讯相比,串行通讯具有线路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串行通讯的基本原理如下:1. 异步串行通讯:每个字符独立发送,字符间有时间间隔,不需要同步信号。
每个字符由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组成。
2. 同步串行通讯:数据块作为一个整体发送,需要同步信号。
同步串行通讯分为两种方式:面向字符方式和面向比特方式。
三、实验设备1. 计算机:一台2. 串行通讯设备:串行数据线、串行接口卡、串口调试助手等3. 单片机实验平台:一台4. 数码管显示模块:一个四、实验内容1. 异步串行通讯实验(1)硬件连接:将计算机的串口与单片机实验平台的串行接口连接。
(2)软件设计:编写程序,实现单片机向计算机发送数据,计算机接收数据并显示在屏幕上。
(3)实验步骤:a. 设置串行通信参数: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奇偶校验位等。
b. 编写发送程序,实现单片机向计算机发送数据。
c. 编写接收程序,实现计算机接收数据并显示在屏幕上。
2. 同步串行通讯实验(1)硬件连接:与异步串行通讯实验相同。
(2)软件设计:编写程序,实现单片机向计算机发送数据块,计算机接收数据块并显示在屏幕上。
(3)实验步骤:a. 设置串行通信参数: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奇偶校验位等。
b. 编写发送程序,实现单片机向计算机发送数据块。
c. 编写接收程序,实现计算机接收数据块并显示在屏幕上。
3. 双机通讯实验(1)硬件连接:将两台单片机实验平台通过串行数据线连接。
(2)软件设计:编写程序,实现两台单片机之间相互发送和接收数据。
(3)实验步骤:a. 设置串行通信参数: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奇偶校验位等。
串行通信实验报告
串行通信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串行通信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串行通信系统,了解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掌握串行通信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 Arduino开发板B数据线3.跳线若干4.电脑三、实验原理串行通信是一种通过连续的、位的形式传输数据的通信方式。
在串行通信中,数据通过一个数据线一位一位地传输,与并行通信相比,串行通信的线路数量较少,适用于数据传输距离较远的场景。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Arduino开发板作为串行通信的发送和接收端,通过USB数据线连接电脑与Arduino开发板进行数据交互。
四、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将Arduino开发板通过USB数据线连接至电脑,确保连接稳定。
2. 编写Arduino代码:使用Arduino IDE软件编写Arduino代码,实现数据发送和接收的功能。
代码示例://发送端void setuSerial.begin(9600); //设置串行通信波特率为9600void looString message = "Hello World!"; //待发送的消息Serial.println(message); //通过串行通信发送消息delay(2000); //延迟2秒//接收端void setuSerial.begin(9600); //设置串行通信波特率为9600void looif (Serial.available() { //如果串行通信接收到数据String message = Serial.readString(; //读取接收到的数据Serial.println("Received: " + message); //打印接收到的数据}3. 上传代码:将编写好的代码上传至Arduino开发板,使其开始工作。
4. 打开串行监视器:在Arduino IDE中点击“工具”菜单并选择“串行监视器”(或使用快捷键Ctrl+Shift+M)打开串行监视器。
uart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基本实验:16位的乘法器设计思想:乘法器根据以往学过数电的设计经验,应该是移位相加的方法,设被乘数为[15:0]a,乘数为[15:0]b,则从b的最高位开始算起,c初值为0,为b最高位为1,则c就等于c+a;接下来,若b的次高位为1,则c左移一位加a,若为0则c左移一位就可以了,这样的步骤做到b的最低位那么c的值就是a*b,当然最好c是中间寄存器,这样结果才不会出现中间值。
实验的源码:module muti(clk,rst,ready,a,b,c);input clk;input rst;input [15:0]a;input [15:0]b;output [31:0]c;output ready;reg [31:0]c;reg ready;reg [31:0]temp;reg [5:0]n;always @(posedge clk or posedge rst)beginif(rst)beginc<=0;ready<=1;temp<=0;n<=32;endelseif(ready)begintemp<=0;n<=32;ready<=0;endelseif(n)beginif(b[n-1])begintemp<=(temp<<1)+a;n<=n-1;endbegintemp<=temp<<1;n<=n-1;endendelsebeginc<=temp;n<=32;ready<=1;endendendmodul测试代码:`timescale 1ns/1ns module tb;reg clk;reg [15:0]a;reg [15:0]b;reg rst;wire ready;wire [31:0]c;always #10 clk=~clk; initialbeginrst<=1;clk<=0;a=0;b=0;#10 rst=0;#21 a=21;b=32;#650 a=3;b=4;#700 $stop;endmuti muti_unit(.a(a),.b(b),.rst(rst),.clk(clk),.ready(ready),.c(c));endmodule这边a被乘数,b是乘数,当rst为高时,则将c置0,ready置一,ready信号为高表示此时空闲可以计算,rst为低时则开始计算,21*32为672,3*4为12,在乘法操作时,ready信号为低电平表示在工作中不能再输入进行计算,当计算结束则变为高电平。
UART串口通信设计实例
UART串口通信设计实例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串口通信的协议,通过UART可以实现两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本文中,我们将设计一个基于UART的串口通信系统,并用一个实例来说明如何使用UART进行数据传输。
串口通信系统设计实例:假设我们有两个设备:设备A和设备B,它们之间需要通过串口进行数据传输。
设备A是一个传感器,负责采集环境温度信息;设备B是一个显示屏,负责显示温度信息。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使用的UART参数,包括波特率、数据位数、校验位和停止位等。
假设我们选择的参数为9600波特率、8位数据位、无校验位和1个停止位。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数据的格式。
在本例中,我们选择使用ASCII码来表示温度值。
ASCII码是一种常用的字符编码方式,将字符与数字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
假设我们将温度的数据范围设置为-10到50,那么ASCII码表示为0x30到0x39和0x2d(负号)。
现在,我们可以开始设计串口通信系统的流程了:1.设备A采集环境温度信息,并将温度值转换成ASCII码格式。
2.设备A将ASCII码格式的温度值按照UART协议发送给设备B。
3.设备B接收UART数据,并将ASCII码格式的温度值转换成温度值。
4.设备B将温度值显示在屏幕上。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实现细节:1.设备A采集环境温度信息,并将温度值转换成ASCII码格式。
设备A可以使用温度传感器读取环境温度,并将读取的温度值转换成ASCII码。
例如,如果读取到的温度值为25,ASCII码格式为0x32和0x352.设备A将ASCII码格式的温度值按照UART协议发送给设备B。
设备A可以通过UART发送函数将ASCII码格式的数据发送给设备B。
发送函数会将数据按照UART协议的要求进行传输,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
3.设备B接收UART数据,并将ASCII码格式的温度值转换成温度值。
实验七 UART串口通信
实验七UART串口通信一、实验目的1.能够理解UART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通信过程。
2.学会通过配置寄存器,实现串口通信的基本操作过程。
二、实验内容通过对单片机编程来实现UART串口通信的基本过程,通过串口调试助手发送数据到单片机,并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
三、实验参考原理3.1 串行通信的初步认识通信按照基本类型可以分为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并行通信时数据的各个位同时传送,可以实现字节为单位通信,但是因为通信线多占用资源多,成本高。
比如我们前边用到的P0 = 0xfe;一次给P0的8个IO口分别赋值,同时进行信号输出,类似于有8个车道同时可以过去8辆车一样,这种形式就是并行的,我们习惯上还称P0、P1、P2和P3为51单片机的4组并行总线。
而串行通信,就如同一条车道,一次只能一辆车过去,如果一个0xfe这样一个字节的数据要传输过去的话,假如低位在前高位在后,那发送方式就是0-1-1-1-1-1-1-1-1,一位一位的发送出去的,要发送8次才能发送完一个字节。
在STC89C52上,有两个引脚,是专门用来做UART串口通信的,一个是P3.0一个是P3.1,还分别有另外的名字叫做RXD和TXD,这两个引脚是专门用来进行UART通信的,如果我们两个单片机进行UART串口通信的话,那基本的演示图如图3-1所示。
图3-1 单片机之间UART通信示意图图中,GND表示单片机系统电源的参考地,TXD是串行发送引脚,RXD是串行接收引脚。
两个单片机之间要通信,首先电源基准得一样,所以我们要把两个单片机的GND相互连起来,然后单片机1的TXD引脚接到单片机2的RXD引脚上,即此路为单片机1发送而单片机2接收的通道,单片机1的RXD引脚接到单片机2的TXD引脚上,即此路为单片机2发送而单片机2接收的通道。
这个示意图就体现了两个单片机各自收发信息的过程。
当单片机1想给单片机2发送数据时,比如发送一个0xE4这个数据,用二进制形式表示就是0b11100100,在UART通信过程中,是低位先发,高位后发的原则,那么就让TXD 首先拉低电平,持续一段时间,发送一位0,然后继续拉低,再持续一段时间,又发送了一位0,然后拉高电平,持续一段时间,发了一位1......一直到把8位二进制数字0b11100100全部发送完毕。
串行通信的实验报告
串行通信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际搭建串行通信系统,掌握串行通信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设备1. 一台个人电脑2. 两台串行通信设备3. USB转串口线三、实验原理串行通信是将数据按位顺序传输,相对于并行通信来说,节省了传输线的数量。
串行通信一般采用帧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两台串行通信设备通过串口进行数据传输。
四、实验步骤1. 将一台串行通信设备连接到个人电脑的USB转串口线上,使用USB接口将其连接到个人电脑的USB接口上。
2. 打开串行通信设备的电源,并将其与个人电脑连接好。
3. 在个人电脑上打开串行通信软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参数,并建立通信连接。
4. 在串行通信软件中,输入要发送的数据,并点击发送按钮。
5. 在另一台串行通信设备上观察接收到的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建立了串行通信系统,并进行了数据传输。
在发送端输入的数据在接收端得到了正确的接收,表明串行通信系统正常工作。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串行通信较并行通信更经济和节省资源,因为它只需一根传输线,而并行通信需要多根。
2. 串行通信的传输速率相对较慢,但可以通过改变波特率提高传输速度。
3. 串行通信的稳定性较强,不容易出现数据冲突和传输错误。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搭建串行通信系统实际操作了一次串行通信。
实验结果表明串行通信系统正常工作,实验目的得到了满足。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串行通信的传输速率较慢,不适合传输大量数据;同时,串行通信的配置稍显复杂,需要设置多个参数。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使我们对串行通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我们在日后的相关研究和应用中更好地应用和掌握串行通信技术。
uart实验报告
uart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串口通信协议UART的功能,通过USB-UART转换器控制开发板的板载LED的状态,以及通过调试软件UART通信观察调试台的信息输出。
2. 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环境是Espruino开发板,首先通过USB线将开发板连接至PC,使用一款USB-UART转换器将开发板连接至调试软件 PuTTY上,去UART连接口设置为9200,然后打开Espruino IDE软件,在终端上编写代码,不断编译及执行代码,以实现LED灯的转换状态。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安装Espruino IDE软件,建立编程环境,编写具体编程代码。
(3)将编写好的代码上传到Espruino,在调试软件 PuTTY 上可以看到板载 LED有明暗转换的视觉效果,从而验证Uart功能正常。
实验七、UART串行数据通信实验
实验七、UART串行数据通信实验1(查询与中断方式)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UART查询与中断方式的程序的设计。
二、实验设备●硬件:PC 机一台●LPC2131教学实验开发平台一套●软件:Windows98/XP/2000 系统,ADS 1.2 集成开发环境。
●EasyARM工具软件。
三、实验原理EasyARM2131 开发板上,UART0 的电路图如图8.1 所示,当跳线JP6 分别选择TxD0和RxD0 端时方可进行UART0 通讯实验。
图8.1 UART0 电路原理图四、实验内容实验内容1使用查询方式,通过串口0 接收上位机发送的字符串如“Hello EasyARM2131!”,然后送回上位机显示,主程序以及各子程序流程如图8.2 所示。
(改写发送内容,字符个数不同)。
说明:需要上位机(PC机)串口终端如EasyARM.exe 软件。
使用串口延长线把LPC2131教学实验开发平台的CZ2(UART0)与PC机的COM1 连接。
PC 机运行EasyARM 软件,设置串口为COM1,波特率为115200,然后选择【设置】->【发送数据】,在弹出的发送数据窗口中点击“高级”即可打开接收窗口。
图8.2 串口实验相关程序流程图1.实验预习要求①研读LPC2000 UART工作原理与控制章节,注意FIFO 接收情况的特性。
②了解LPC2131教学实验开发平台的硬件结构,注意串口部分的电路。
2.实验步骤①启动ADS 1.2,使用ARM Executable Image for lpc2131工程模板建立一个工程DataRet_C。
②在user 组中的main.c 中编写主程序代码,在项目中的config.h 文件中加入#include <stdio.h>。
③选用DebugInFlash生成目标,然后编译连接工程。
④将EasyARM2131开发板上的JP6跳线分别选择TxD0和RxD0端时,方可进行UART0通信实验。
串行通信实验报告
串行通信实验报告串行通信实验报告一、引言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中,串行通信作为一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串行通信的原理和过程,并掌握串行通信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目的1. 掌握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学会使用串行通信进行数据传输;3. 理解串行通信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1. 串行通信设备:串行通信线、串行通信接口等;2. 个人电脑或终端设备;3. 实验软件或编程语言。
四、实验步骤1. 连接串行通信设备:将串行通信线连接到电脑或终端设备的串行通信接口上;2. 配置串行通信参数:根据实验需求,设置串行通信的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等参数;3. 编写发送程序:使用实验软件或编程语言编写发送程序,将待发送的数据转换为串行通信格式;4. 编写接收程序:同样使用实验软件或编程语言编写接收程序,接收并解析串行通信传输的数据;5. 运行程序:分别运行发送程序和接收程序,观察数据传输的过程和结果;6.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对串行通信的性能和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串行通信的数据传输。
在不同的串行通信参数设置下,我们观察到了不同的传输速率和数据可靠性。
较高的波特率可以实现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但也增加了传输错误的可能性。
而校验位的设置可以用于检测和纠正传输中的错误,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串行通信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计算机网络中,串行通信被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设备,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串行通信被用于控制和监测各种设备,实现远程操作和数据采集。
此外,串行通信还被应用于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为各种设备之间的互联提供了便利。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串行通信的原理和过程,掌握了串行通信的基本操作方法。
我们了解到串行通信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并认识到了不同参数设置对串行通信性能的影响。
实验7 UART串行通信基本方式实验
串口通信信号标准的所有信号,其中电路内部只提供 了用于基带数据传输的数据发送和接受信号线RXD和 TXD,以及两根联络信号线—请求发送(RTS)和清 除发送(CTS)。而其它联络信号则没有提供。
实验说明
URAT串口通信外部电路连接图
实验目的
了解S3C2440处理器UART相关寄存器的使用。 熟悉S3C2440处理器串行口(UART)的结构、串行通
信原理。
掌握ARM处理器串行通信的软件编程方法。
实验说明
嵌入式系统广泛所用的UART异步串行通信方式,是
经过9针/孔D型连接头连接的三线串行通信方式,包括 一对收/发交叉连接的信号线和一根共用的地线。
6、 UART0 波特率设置寄存器设置: UBRDIV0=(MCLK/(115200*16))-1 取整≈26=0x01a, MCLK=50Mhz。
实验说明
初始化中断寄存器模块
1、开启子中断屏蔽寄存器INTSUBMSK的RXD0位‘
2、开启中断屏蔽寄存器UART0位,打开串口中断; 3、设置中断服务向量表中断服务程存器UCON0设置: 收/发为中断或 查询方式,产生接收错误中断,收/发中断请求信号为电 平形式,使能FIFO模式接收超时中断,波特率发生器输 入时钟为PCLK(本实验=50MHz) 5、 UART0 FIFO控制寄存器UFCON0设置:设置接收 FIFO的触发等级为8byte触发,重置并开启FIFO;
完成实验后,先关闭电源,再拔取
导线,将导线整理好后放入指定位 置,将凳子放入桌下,方可离开。
实验说明
数据接收和发送采用的工作方式
S3C2440的UART串口可以选择两种工作模式,一时单 字符收发模式,一种是基于FIFO数据缓存器的多字符 收发模式。
uart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通信过程
UART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通信过程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常见的串口通信协议,用于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本文将详细解释UART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通信过程,并提供一个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解释。
1. UART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UART串口通信是一种基于异步传输的通信协议,它使用两根信号线(TX和RX)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UART通信的基本原理如下:•数据位:UART通信中的每个字符由一定数量的数据位组成,通常为8位。
每个数据位可以表示一个字节(8位二进制数)。
•停止位:每个字符之后会有一个停止位,用于指示一个字符的结束。
通常情况下,UART通信中的停止位为1个。
•起始位:每个字符之前会有一个起始位,用于指示一个字符的开始。
通常情况下,UART通信中的起始位为1个。
•波特率:UART通信中的波特率(Baud Rate)表示每秒钟传输的比特数。
常见的波特率有9600、115200等。
UART通信使用的是异步传输,即发送端和接收端没有共同的时钟信号。
因此,在通信过程中,发送端和接收端需要事先约定好相同的波特率,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
2. UART串口通信的通信过程UART串口通信的通信过程包括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两个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UART串口通信的通信过程。
数据发送过程1.发送端准备数据:发送端需要准备要发送的数据,并将数据存储在发送缓冲区中。
2.发送端发送起始位:发送端在发送数据之前,会先发送一个起始位,用于指示一个字符的开始。
起始位的电平通常为低电平。
3.发送端发送数据位:发送端按照数据位的顺序,将数据位的电平依次发送出去。
每个数据位的电平表示一个二进制位(0或1)。
4.发送端发送停止位:发送端在发送完所有的数据位之后,会发送一个停止位,用于指示一个字符的结束。
停止位的电平通常为高电平。
数据接收过程1.接收端等待起始位:接收端在接收数据之前,会等待接收到一个起始位的电平变化,用于指示一个字符的开始。
S3C2410的UART串口通信实验
S3C2410的UART串口通信实验实验7 S3C2410 的UART串口通信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S3C2410 UART串口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掌握和UART 串口有关寄存器UCONX、ULCONX、UFCONX、UMCONX、UBRDIVX的格式和使用方法,会用C语言对UART串口进行初始化编程和读写操作,重点理解UART串口通信波特率和波特率除数寄存器初值设置的关系,熟练掌握串口调试助手的用法。
二、实验内容PC机向S3C2410发送数据,S3C2410接到数据后有马上将所接到的数据没有变化的发送给PC,要求用串口调试助手看到调试结果。
三、UART串口相关知识初始化串口的过程为:UFCON0和UMCON0(地址为0x5000000C)置为0,表示不使用FIFO,不使用流控制;ULCON0置为0x03,表示有1位停止位,8位数据位,无校验位;UCON0置为0x05,表示串口工作方式为中断方式或询问方式;UBRDIV0置为0x270,表示波特率为4800 bps(1 bps=1 bit/s,计算方法为:PCLK(48MHz)/16/波特率–1= 0x270;如果设置为0x19,则波特率为115200 bps。
串口读写方式有两种,即轮询方式和中断方式。
轮询方式下,在死循环中进行串口的读写过程,中断方式下,当串口收到数据后或发送数据前将产生中断。
串口0的收发占用了GPH3和GPH2,需要配置这两个管脚为串口通信功能。
四、参考程序(1)UART初始化程序段41 void initUART0()42 {43 UFCON0 = 0x00;44 UMCON0 = 0x00;45 ULCON0 = 0x03; // One Stop, no parity, 8-bit46 UCON0 = 0x05;47 UBRDIV0 = 0x270; // 4800bps48 // PCLK=48MHz, Baudrate:4800bps, 0x270;49 // 115200bps, 0x1950 }(2)查询方式主要程序段29 // After received, Transfer it30 while(UTRSTAT0 & 0x01) // have data31 {32 uart0Ch[0] = URXH0; // Recieve33 while(UTRSTAT0 & 0x02)// Tras ready34 {35 UTXH0 = uart0Ch[0];36 }37 }(3)中断方式主要程序段67 void openUART0(void)68 {69 INTMOD = 0x0;70 INTMSK &= ~((1<<28) | (1<<9));// open dog and UART071 // Priority lower than watchdog72 INTSUBMSK =0x7FE; //&= ~(1<<0);// INT_RXD0 locates at73 PRIORITY = 0x7F;74 }7576 __irq void c_UART0_ISR()77 {7879 int iReg=0;80 if(SRCPND | (1<<28))81 SRCPND |= (1<<28);82 if(INTPND | (1<<28))83 INTPND |= (1<<28);84 if(SUBSRCPND | (1<<0))85 SUBSRCPND |= (1<<0);86 //if(SUBSRCPND | (1<<1))87 // SUBSRCPND |= (1<<1);88 chUart0[0] = URXH0;89 //while(0);90 while(UTRSTAT0 & 0x02) // Tras ready91 {92 UTXH0 = chUart0[0];93 }五、实验结果自己作答六、实验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0x33FF_FF50
; 0x33FF_FF60
; 本实验将要用到的向量单元,具体值由主程序运行过程中填入
单字符数据串行通信方式下所需的初始化程序流程
设:发送采用查询方式,接收采用中断方式。
屏蔽所有中断并设置UART中断为IRQ模式 设置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堆栈区起始指针 设置GPHCON寄存器确定RXD和TXD引脚 设置ULCON寄存器确定数据帧格式 设置UCON寄存器确定中断查询方式 设置UBRDIV寄存器确定波特率 清0 SRCPND和SUBSRCPND寄存器 提取中断处理程序地址并填入二级向量表 清0 INTMSK和INTSUBMSK寄存器对应位
UART异步串口通信相关程序功能模块
主程序流程框图
开始 裸机板基本功能单元初始化 读取字符数据 进入接收中断处理程序 保存现场信息 读URXH0内字符数据 清0各中断悬挂寄存器 恢复现场 中断返回
查询方式发送子程序
保存现场信息
中断方式接收子程序
中断源判别程序
设置UART0相关功能单元寄存器
设置UART0中断相关寄存器及指针 调用发送子程序发送字符 开启UART0接收中断 UART0接收中断? N Y 检索并进入中断处理程序 返回用户模式 N 查询发送状态位 状态位=1?
Y 向UTXH0写字符数据
恢复现场 返回调用点
参考程序总体组成结构
1、数据符号化定义
(1)端口地址及数据符号化定义: (2)存储器数据宽度寄存器BWSCON内各位域需要设置的数据 (3)CPSR中各工作模式的设置位信息 (4)管理模式、IRQ模式及用户模式堆栈指针数据
2、代码区1: 裸机运行环境建立
中断方式
自动流控方式
DMA方式 中断方式 DMA方式
FIFO多字符数据收/发 FIFO多字符数据收/发 基于MODEM 数据收/发 单字符数据收/发
非自动流控方式
中断方式
查询方式 中断方式
本实验采用了单字符数据收发方式。 单字符收发方式每个通信帧只包含一个字符数据。
可以采用多次数据帧收发实现多字符数据传输(N个字符N个数据帧) 单字符收发方式可以选择查询或中断工作方式。 本实验参考程序发送采用查询方式,接收采用中断方式
波特率 时钟发 生器
PCLK FCLK/n UEXTCKL
接外设总线
TXDn 常规串行输出
UART单字符数据串行通信方式下的相关编程寄存器
以下是以UART0为例的单字符数据通信方式相关编程寄存器特点:
初始化需要编程设置的寄存器: 线控寄存器ULCON,控制寄存器UCON,波特率分频寄存器UBRDIV 数据收发过程中需要读取的状态寄存器: TX/RX状态寄存器UTRSTAT,(接收)错误状态寄存器UERSTAT 收发数据寄存器: 接收缓冲寄存器URXH,发送缓冲寄存器UTXH
参考程序内的代码说明
3、发送超级终端提示信息
ldr r0,=string1 ldr r1,=0x0 bl uart_puts get_init ldr r0,=string2 ldr r1,=0x0 bl uart_puts ldr r1,=0x0 ; r1=初值为0的发送数据计数器 ;调用发送子程序向PC机输出字符串string2 ; r1=初值为0的接收数据计数器 ; r1=初值为0的发送数据计数器 ; 调用发送子程序向PC机输出字符串string1
参考程序内的代码说明
(Main之前代码因与前章相同不再列出)
1、 初始化串口UART0相关寄存器代码
Main ldr r0,=pGPHCON; GPIO H组控制寄存器 ldr r1,=0x0a0 ; 设置GPH2为串行数据发送端TxD0,GPH3为接收端RxD0, str r1,[r0] ; 其余保留默认值0 ldr r0,=pGPHUP ; GPIO H组上拉电阻寄存器 ldr r1,=0x7f3 ; GPH2和GPH3上拉电阻接通,其余禁止 str r1,[r0] ldr r0,=pINTMOD; 中断模式寄存器设置 ldr r1,=0x0 ; 选择IRQ模式 str r1,[r0] ldr r0,=pULCON0; UART0线控寄存器 ldr r1,=0x3 ; 设置UART0帧格式为:8位有效数据,1位停止位, str r1,[r0] ;无校验,禁止红外 ldr r0,=pUCON0 ; UART0控制寄存器 ldr r1,=0x345 ; 收/发为中断或查询方式,产生接收错误中断, 中断信号为电平形式, str r1,[r0] ; 波特率发生器输入时钟为PCLK(本实验=50MHz),其余取默认值 ldr r0,=pUBRDIV0; 波特率设置寄存器 ldr r1,=0x01a ; UBRDIV0=(PCLK/(115200*16))-1 取整≈26=0x01a str r1,[r0]
参考程序内的代码说明
2、清0有关的悬挂寄存器
ldr ldr str ldr ldr str ldr ldr str r0,=pSRCPND r1,=0xffffffff r1,[r0] r0,=pINTPND r1,=0xffffffff r1,[r0] r0,=pSUBSRCPND r1,=0x7ffff r1,[r0] ; ; ; ; ; ; ; ; ; 中断源悬挂寄存器 0=未请求,1=已请求,向对应位写1清0已有的中断请求 清0所有主中断源 中断悬挂寄存器 0=未请求,1=已请求,向对应位写1清除中断请求 清0中断悬挂寄存器所有位 子中断源悬挂寄存器,0~14位有效 0=未请求,1=已请求,向对应位写1清0已有的中断请求 清0所有子中断源
参考程序内的数据区说明
(2)二级向量表(续)
HandleDMA0 HandleDMA1 HandleDMA2 HandleDMA3 HandleMMC HandleSPI0 HandleUART1 HandleNFCON HandleUSBD HandleUSBH HandleIIC HandleUART0 HandleSPI1 HandleRTC HandleADC END # # # # # # # # # # # # # # #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string3 DCB 13,10," You input:",0
enterKey DCB 13,10,0 dataInput SPACE 1000
注:以上大部分信息将由字符发送子程序发送到PC机超级终端并加以显示
参考程序内的数据区说明
( 2 ) 二级向量表(共预留32个字单元,对应中断源悬挂寄存器内定义的中断源)
S3C2440目标板串口在逐个接收PC机发来的字符过程中一方面将字 符存入接收数据缓存区,另一方面又将该字符发送回PC机显示,直 到收到回车符为止。
最后将暂存在接收数据缓存区内收到的全部字符一次全部发送到PC 机显示。 本例只考虑开放UART0接收中断(用子中断源屏蔽寄存器屏蔽其它中 断 )。
(1)代码段定义及异常向量表 (2)用于设置特殊功能寄存器区的13个存储器参数 (3)以下IsrIRQ为中断源判别程序 (4)复位异常处理程序,是开机或复位后首先运行的程序 (5)设置SDRAM存储器参数 (6)初始化可能用到的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堆栈区 3、代码区2: 主程序 + 字符发送子程序 + 字符接收中断子程序
DATA_AREA HandleEINT0 HandleEINT1 HandleEINT2 HandleEINT3 HandleEINT4_7 HandleEINT8_23 HandleCAM HandleBATFLT HandleTICK HandleWDT HandleTIMER0 HandleTIMER1 HandleTIMER2 HandleTIMER3 HandleTIMER4 HandleUART2 HandleLCD # # # # # # # # # # # # # # # # # ; 二级向量表起始地址为0x33FF_FF00 4 ; 0x33FF_FF00 = 二级向量表起始地址 4 ; 0x33FF_FF04 二级向量表(每表项4字节) 4 ; 0x33FF_FF08 4 ; 0x33FF_FF0C HandleEINT0 4 ; 0x33FF_FF10 HandleEINT1 4 4 4 4 ; 0x33FF_FF20 4 HandleUART0 4 4 HandleRTC 4 ; 0x33FF_FF30 HandleADC 4 4 4 handleUart0_rx 4 ; 0x33FF_FF40 接收中断子程序
实验过程描述
本程序实现S3C2440裸机系统与PC机之间的串行通信。
PC机端可以运行Windows下的串口通信工具程序“HyperTerminal” 或者Linux系统下的串口通信工具程序“Minicom”。
本程序开机运行后首先会向PC机发送一些预存的提示信息,提示PC 机在串口通信工具环境下键入字符,之后转入循环等待接收PC机发 送来的字符。 PC机每键入一个字符就会被发送到S3C2440目标板串口,若键入回 车键表示一次传输结束。
寄存器 ULCON0 UCON0 UTRSTAT0 UERSTAT0 UTXH0 URXH0 UBRDIV0 偏移地址 读写属性 0x50000000 读/ 写 0x50000004 读/ 写 0x50000010 只读 0x50000014 只读 0x50000020(L) 字节写 0x50000023(B) 0x50000024(L)字节读 0x50000027(B) 0x50000028 读/ 写 功能描述 UART0的线控寄存器 UART0控制寄存器 UART0 TX/RX状态寄存器 UART0 错误状态寄存器 UART0发送缓冲寄存器 UART0接收缓冲寄存器 UART0波特率分频寄存器 复位值 0x00 0x00 0x6 0x6 不定 不定 不定
实验电路原理
嵌入式系统异步串行通信广泛采用通过9针/孔D型连接头 连接的三线串行通信方式,包括一对收/发交叉连接的信 号线和一根共用的地线。 这种无联络信号线连接方式需要编程员注意避免出现数 据覆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