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公开课教案】
《好玩的空气》科学公开课教案
![《好玩的空气》科学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6107e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f.png)
《好玩的空气》科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知识,包括空气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介绍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 空气的性质:讲解空气的密度、粘度、温度等性质。
3. 空气的用途:阐述空气在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空气实验,如制作气压计、吹肥皂泡等。
5. 团队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实验现象和结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空气的基本知识和实验原理。
2. 演示法:展示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 实践法:学生动手进行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和结论,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气压计、肥皂水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趣味故事或现象,引发学生对空气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空气的组成、性质和用途,讲解实验原理。
3. 演示:展示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5. 讨论: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和结论,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作用。
6. 总结:讲解空气的重要性和保护空气的意义。
7. 作业:布置相关科学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记录学生在讨论环节的表达能力和思考深度。
3.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难以理解或解释的地方,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分析学生讨论和作业中的问题,总结教学成果和改进方向。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空气及其应用的理解。
空气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
![空气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63a6d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8.png)
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核心素养】通过对空气组成成分的探究,加深学生对空气组成和科学探究的认识。
【教学目标】1.掌握空气的组成成分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2.初步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学会判断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3.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现象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空气的组成;2.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定义。
【教学难点】1.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学会区分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课前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
【教学过程】【引入】谜语引入【过渡】今天,我们正式学习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的第一课时:空气的组成。
【提问】我们周围存在着无色无味的空气,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空气是客观存在的?【学生自由回答】【提问】空气中到底有什么成分?首先跟随着老师来一起了解空气发展史。
(PPT 展示)【拉瓦锡定量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阅读书本26页,思考:(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结论?结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过渡】拉瓦锡的实验太过复杂,随着时代的进步,今天我们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实验原理,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演示实验】(优教提示:教学素材“仿真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①介绍实验装置②操作步骤:(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集气瓶里预留少量水(原因?),将水上方空气均分为五等分;(3)点燃燃烧匙内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瓶塞塞紧;(4)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代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和水面变化情况。
注意事项:1.装置必须密封 2.红磷必须过量 3.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水位上升约占原空气体积的1/5。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含反思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26daa6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0.png)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2.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周围环境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定义:无色的气体,填满宇宙的物质。
2. 空气的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3. 空气的重要性:生物生存的必需品,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和重要性。
2.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活动,理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吹、吸等实验操作,让幼儿直观地感受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2.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培养观察力。
3. 问题解决法:引导幼儿思考实验结果,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气球、塑料袋、水杯、吸管等。
2. 教学课件:空气图片、视频等。
3.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幼儿操作实验。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吹气球、吸管喝水等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幼儿对空气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空气的定义、成分和重要性。
3. 实验一:吹气球实验。
让幼儿吹气球,感受空气的力量。
讨论气球吹大的原因。
4. 实验二:塑料袋实验。
让幼儿将塑料袋套在杯子上,观察塑料袋的形状变化。
讨论空气对塑料袋的影响。
5. 实验三:吸管喝水实验。
让幼儿用吸管喝水,感受空气的作用。
讨论吸管吸水的原因。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在讨论环节,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对于实验操作,要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空气的理解和认识。
2. 搜集幼儿在讨论环节的发言,了解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结合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好玩的空气》科学公开课教案
![《好玩的空气》科学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1dd02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d.png)
《好玩的空气》科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知道空气的组成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3.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2. 空气的作用:呼吸、燃烧、植物光合作用等。
3. 实验操作:如何收集空气、检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作用以及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空气的组成比例、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讨论、游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气球、水槽、蜡烛、集气瓶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 教学资源:相关科学知识资料、视频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起学生对空气的兴趣,如“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每天都要用到它,是什么?”2. 讲解空气的组成:利用PPT展示空气的成分及其比例,讲解各成分的作用。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收集空气样品,并利用集气瓶等器材进行实验。
4. 空气的作用:讲解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呼吸、燃烧、植物光合作用等。
5.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索。
七、课堂练习(1)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比例大约是多少?(2)为什么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空气?2. 思考题: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请举例说明。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空气的组成、作用以及实验操作过程。
2. 强调空气的重要性,提醒学生珍惜和保护空气资源。
九、课后作业1. 调查家庭中的空气污染源,提出改进措施。
2. 收集有关空气保护的资料,了解我国空气质量状况。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空气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空气》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空气》](https://img.taocdn.com/s3/m/9b6dbc4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4.png)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空气》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空气》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培养幼儿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和细致的观察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每组一盆清水、手帕、塑料杯、每人一个塑料袋、每人一根塑料吸管教学重点: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作用及特征。
活动过程:一、感知空气的存在: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个变魔术的游戏(师示范)。
(一)将手帕团塞入玻璃杯杯底。
让幼儿观察:(1)杯子里有什么?(2)杯里除了手帕还有别的东西吗?(3)猜一猜:如果把杯子放入水中,杯子里的手帕会怎么样?我们来试一试,杯子里到底有没有其它东西。
将玻璃杯倒扣压入水中,再把杯子提出水面,取出手帕。
手帕湿了吗?为什么?(师:杯子里还有其他的东西,是它把水挡住,不让水流进杯子里,所以手帕没有湿。
)(二)杯子里有什么东西呢?请小朋友仔细往下看:将杯口斜着浸入水中。
你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东西从杯子里跑出来吹出泡泡的?(空气)(三)杯子里有空气,空气把水挡在了杯子的外面,所以手帕没湿。
二、寻找空气:1.空气是个淘气的小娃娃,平时最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了,今天我们一起把空气娃娃找出来,好不好?2.幼儿试验:(1)将幼儿分成三组,其中两组每人一个瓶子,将瓶子横放到水里,观察现象。
(2)第三组幼儿每人一根塑料吸管,用吸管往水里吹气,观察现象。
3.水里冒出了什么?是谁在吹泡泡?空气藏在了哪里?(瓶子里、我们的身体里)。
4.除了这些地方有空气,还有哪里有空气?幼儿讨论后回答问题。
三、空气的特征和作用1.空气娃娃每天都围绕在我们的周围,谁来说一说空气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幼儿讲述)请小朋友一人拿一个塑料袋,我们来玩“抓空气”的游戏。
请小朋友拿起塑料袋,把袋口张开,然后用力一晃,迅速的将袋口拧紧,用手慢慢向袋底挤,为什么挤不动了?塑料袋里有什么?(1)我们在哪里找到的空气?(2)张开口袋看一看,我们能看见空气吗?(3)能闻到气味吗?(4)能摸得着吗?师小结:空气娃娃一直都围绕在我们的身边,但是空气娃娃很会变魔术,平时我们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
二年级科学教案 空气-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二年级科学教案 空气-全国公开课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2036b136050876323012127c.png)
空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特点。
(2)掌握水和空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说出空气的特点。
(2)通过观察图片,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
(3)能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进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2)感受空气的存在。
【教学重点】空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空气和水的异同。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用一个塑料袋,扎紧袋口,看一看,袋子里有什么学生:空气。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空气。
空气无处不在。
如何观察空气呢二、新知讲解1.观察空气,想办法证明袋子里面有空气。
师:怎么用简便的方法检验袋子里有空气呢老师引导:先用牙签在袋子上扎一个小孔,放在面颊上,我们会感受到什么学生:空气气流抚摸着脸颊。
老师:如果放进水里,我们会发现什么现象学生:冒气泡。
2.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并引导学生说一说空气是什么样的。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感官感知空气学:用鼻子,眼睛,嘴巴。
师:用这三种器官可以知道空气是怎样的学: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的气体。
3.空气有固定的形状吗引导作答:空气是没有形状的。
师:怎么证明学生:把气球充满气,可以捏出各种形状。
老师表扬,总结空气的概念: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三、拓展与应用:比较水和空气。
师:水和空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展示两者图片)我们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水是看得见,摸得着。
学生发表意见,老师总结:相同点:水和空气都是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物体。
不同点: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
水往下流,空气往四面八方飘散。
师:前面我们学了,水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学生:水有溶解性。
师:对,水能溶解糖,盐等。
因此,水有溶解现象,而空气没有溶解现象。
【作业布置】1.阅读本课内容。
《感受空气》教案公开课
![《感受空气》教案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11c6ef0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1d.png)
《感受空气》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空气的概念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空气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空气的定义:介绍空气的概念,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空气的重要性:讲解空气对人类和环境的作用和重要性。
1.3 教学活动开场提问:询问学生对空气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教师讲解:介绍空气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图片或实物演示空气的存在。
第二章:空气的特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特性,包括无色、无味、无臭等。
2.2 教学内容空气的无色:讲解空气为什么是无色的,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的空气颜色。
空气的无味:讲解空气为什么无味,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体验空气的无味。
空气的无臭:讲解空气为什么无臭,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体验空气的无臭。
教师讲解:讲解空气的特性,包括无色、无味、无臭等。
实验体验: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空气的特性。
第三章:空气的质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质量,包括污染和保护。
3.2 教学内容空气污染:讲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空气保护:讲解如何保护空气,提出一些简单的环保措施。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讲解空气的质量问题,包括污染和保护。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空气,提出一些具体的环保措施。
第四章:空气的利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利用,包括呼吸和应用。
4.2 教学内容呼吸:讲解人类如何通过呼吸利用空气,介绍呼吸的过程和重要性。
应用:讲解空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气球、飞机等。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讲解空气的利用,包括呼吸和应用。
实物演示:进行简单的实物演示,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应用。
第五章:课程总结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空气的理解和认识。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空气的概念、特性、质量和利用。
5.3 教学活动学生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内容。
《好玩的空气》科学公开课教案
![《好玩的空气》科学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ae269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4.png)
《好玩的空气》科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知识,包括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介绍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如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
2. 空气的性质:讲解空气的密度、粘度、稳定性等特性。
3. 空气的作用:阐述空气在生物、工业、环保等方面的应用。
4. 科学实验:进行简单的空气实验,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制作气压计等。
5. 生活现象解释:引导学生运用空气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呼吸、气球升空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空气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实验原理。
2. 运用实验法,进行空气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空气的奥秘。
4.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生活现象,掌握空气的知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气压计等。
2.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实验试剂:如澄清石灰水、红墨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讲解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展示相关课件和实验现象。
3. 分组进行空气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4. 实验讲解:解释实验原理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空气的知识。
5. 生活现象解释:让学生举例说明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实验报告,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空气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解析。
3. 生活现象分析:让学生提交关于运用空气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作业。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空气与气象的关系。
2. 组织学生参观空气净化工厂,了解空气净化的原理和过程。
《好玩的空气》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好玩的空气》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56264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d.png)
《好玩的空气》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好玩的空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感知空气的特性,探索空气的用途。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是真实存在的。
2. 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空气的特性,如无色、无味、无重量等。
3. 探索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空气的无形特性,探索空气的用途。
重点:感受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吹风机、透明塑料袋、瓶子、水、纸巾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气球、透明塑料袋、瓶子、水、纸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吹气球,观察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引导幼儿思考其中的原因。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空气的基本特性,如无色、无味、无重量等。
通过实验,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如将透明塑料袋放在吹风机前,观察塑料袋鼓起来的现象。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利用空气让瓶子“跳舞”。
每组展示成果,分享交流。
提问幼儿,引导他们思考空气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好玩的空气》2. 内容:空气的特性:无色、无味、无重量空气的用途:吹气球、吹风机、瓶子跳舞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探索空气的用途请幼儿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空气应用,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了空气的存在和特性,培养了他们的科学兴趣。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发现。
在家庭中,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科学活动,共同探索空气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具与学具准备4. 教学难点与重点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幼儿熟悉的、有趣的生活场景,如吹气球。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含反思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9fae62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7.png)
1. 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特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概念:让幼儿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2. 空气的用途:让幼儿了解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呼吸、燃烧、植物生长等。
3. 空气的污染:让幼儿认识到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保护空气质量。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气球、塑料袋、蜡烛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通风良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吹气球、拍塑料袋等动作,引发幼儿对空气的好奇心。
2. 空气的概念:教师讲解空气的特点,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
3. 空气的用途: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让幼儿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4. 空气的污染:教师讲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让幼儿学会保护空气质量。
5. 实践活动: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如吹灭蜡烛、塑料袋捕捉空气等,让幼儿亲身体验空气的特性。
6.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空气的特点和重要性,让幼儿认识到保护空气质量的必要性。
六、教学目标:1. 加深幼儿对空气特性的理解。
2.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保护空气质量的行动。
七、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让幼儿了解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包括氮气、氧气等。
2. 空气的循环:简述空气在大气中的循环过程,让幼儿对空气的流动有基本认识。
3. 环保行动:讨论幼儿能参与的环保活动,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
八、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透明瓶子、水、颜料、气球等。
2. 环境准备:教室内设置实验区,确保安全。
九、教学过程: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幼儿对空气知识的掌握。
2. 空气的组成:教师介绍空气的组成,并用实验展示不同气体的性质。
3. 空气的循环:教师简述空气循环的过程,让幼儿初步了解大气层和气候变化。
4. 环保行动: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环保行动,鼓励他们提出建议。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fec0548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0d.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基本特征,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2.通过实验,探索空气的流动性、压力和体积变化等特性。
3.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空气的基本特征,掌握空气的流动性、压力和体积变化等特性。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索空气的流动性、压力和体积变化等特性。
三、教学准备1.教具:气球、塑料瓶、吸管、水、漏斗、剪刀、胶带、吹风机等。
2.实验材料:气球若干、塑料瓶若干、吸管若干、水适量。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周围有什么吗?(2)生:空气、水、阳光……2.认识空气(1)师:那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空气。
请问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样子的吗?(2)生:无色、无味、无形……3.探索空气的流动性(1)师:空气会流动吗?我们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2)实验一:将气球吹满气,然后放开,观察气球的运动情况。
(3)师:你们发现什么现象了?(4)生:气球飞走了,说明空气在流动。
4.探索空气的压力(1)师:空气不仅有流动性,还有压力。
我们来做个实验感受一下。
(2)实验二:将塑料瓶装满水,用吸管插入水中,然后用手堵住吸管口,将吸管拿出水面,观察水是否会流出。
(3)师:你们发现了什么?(4)生:水没有流出,说明空气有压力。
5.探索空气的体积变化(1)师:空气的体积会变化吗?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
(2)实验三:将气球吹满气,然后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3)师:你们发现了什么?(4)生:气球变大了,说明空气的体积会变化。
(1)师: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空气的基本特征和流动性、压力、体积变化等特性。
(2)生: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会流动,有压力,体积会变化。
五、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空气的基本特征和特性,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大班科学公开课《好玩的空气》教案
![大班科学公开课《好玩的空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ffb55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6a.png)
大班科学公开课《好玩的空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科学探索》,主题为《好玩的空气》。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1. 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性质;2. 学习用实验方法探究空气的特性;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性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2.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性质。
难点:学习用实验方法探究空气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塑料袋、玻璃杯、水、吸管、蜡烛等。
学具:每人一个气球,一个塑料袋,一个玻璃杯,一支吸管,一支蜡烛。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幼儿体验空气的存在。
游戏规则:幼儿闭上眼睛,教师轻轻吹气,幼儿要用手抓住吹动的空气。
2. 认识空气(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空气的概念,让幼儿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并且无处不在。
3. 实验探究(10分钟)(1)吹气球实验教师示范如何吹气球,并提问:“我们是怎么吹起气球的?气球里的气体是什么?”让幼儿思考并回答。
(2)塑料袋实验教师将一个塑料袋放在桌上,让幼儿观察塑料袋静止不动,然后提问:“如果我们在塑料袋上吹气,会发生什么现象?”让幼儿预测并实验验证。
(3)玻璃杯实验教师在玻璃杯中倒入水,让幼儿观察水的形状,然后提问:“如果我们在玻璃杯上吹气,水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幼儿预测并实验验证。
(4)吸管实验教师将一支吸管放在杯子上,让幼儿观察吸管静止不动,然后提问:“如果我们在吸管上吹气,会发生什么现象?”让幼儿预测并实验验证。
(5)蜡烛实验教师点燃一支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的火焰,然后提问:“如果我们在蜡烛上吹气,会发生什么现象?”让幼儿预测并实验验证。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空气的特性1. 无色、无味、无形2. 无处不在3. 能被吹动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实验方法探究空气的特性,并将实验过程和结果告诉家长。
大班《好玩的空气》科学公开课教案
![大班《好玩的空气》科学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f324f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1a.png)
大班《好玩的空气》科学公开课教案大班《好玩的空气》科学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好玩的空气》科学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好玩的空气》科学公开课教案篇1活动目标:1、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
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玻璃杯、玻璃缸、毛巾、背景音乐、袋子、气球、吸管、蜡烛、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小朋友,早上好!今天,老师要变个魔术,你们想不不想看啊!(想)那小眼睛可要仔细看哟!这是什么(毛巾),是干的还是湿的呢?来,小朋友用手摸一摸。
是什么样的毛巾啊?是块干毛巾。
这是什么呀?(杯子),老师现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里面,然后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里……你们猜猜毛巾会不会湿?(请你说……),那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湿了没有呢?小朋友用手摸摸,湿了没有呀?(没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里的,却没有湿,是不是很神奇呢?现在,老师再来变个魔术,这是(毛巾),这是(杯子),我们也要要把毛巾放进杯子里面,这次老师是斜斜地放进水里,小朋友仔细观察噢!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气泡产生)。
小朋友,猜猜毛巾有没有湿(你说说看……)到底毛巾湿了没有?让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湿了没有?(湿了)。
为什么毛巾会湿了呢?这一次啊,老师的杯子是斜斜地放进去的,斜斜地放杯子里面有空气,空气跑出来了,小朋友说说,什么跑进去了?对空气跑出来了,水就跑进去了,所以我们的毛巾就会湿了,而第一次没有湿,是因为空气跑出来了没有(没有),所以毛巾是干的。
刚才老师给你们变了两上关于空气的小魔术,好看吗?(好看)那么空气它在哪里呢?它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实验。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2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5e2c5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12.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空气一、目标1、能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空气的存在;2、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重难点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2、对科学实验感兴趣,并进行积极探索。
三、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1、师: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
(空气)2、(真能干,一下子就猜对了。
)那么,你觉得空气是一种怎样的东西呢,它在哪里?3、是的,空气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那么,你能把空气找出来吗?说说你的办法。
(二)第一次尝试:找空气1、介绍材料自由找这里有许多东西(逐一介绍),它们能够帮助你们找到空气,去试一试吧,想到的办法越多越好。
2、集体交流:你是怎样找空气的,找到了没有?3、过渡:大家真会想办法动脑筋,陈老师也想给大家做个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三)第二次尝试:纸团会不会湿1、教师演示将纸团塞进杯底,杯子直立倒扣在水槽中,并让幼儿猜猜杯里的纸团会不会湿,然后垂直提起杯子,让幼儿观察纸团有没有湿。
2、讨论:纸团为什么不会湿?(辅助问题:水为什么进不了,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3、小结:原来杯子里装满了空气,水进不去,所以纸团不会湿。
4、再次示范,请幼儿仔细观察实验操作方法。
5、幼儿操作。
(操作前先说明一下操作要求:每张桌子站三人,每人取一个塑料杯各自在面前的水槽里操作)6、集体交流:你成功了吗?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
(请失败的孩子上来演示一下,共同寻找失败的原因。
)(四)第三次尝试:空气搬家1、过渡:刚才的小实验十分有趣,不仅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了空气的存在,而且也知道了空气会占位子。
那么接下来我想请你们尝试做一个让空气搬家的小实验。
2、师介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目的和方法:取两只杯子,其中一只装满水,将空杯和装水的杯子垂直倒扣在水中,然后想办法让第一只杯子里的空气跑到第二只杯子里去。
苏教版空气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苏教版空气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952ed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7.png)
苏教版空气教学设计引言:空气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很多人对空气的了解并不深入。
苏教版空气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空气的组成、性质以及作用,进而引导学生提高对空气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本文将介绍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空气教学设计。
一、小学教学设计: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能够简单描述空气的组成,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空气的压力和体积的关系。
2. 教学内容:(1)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2)空气的组成;(3)空气的压力和体积。
(1)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导入,引起学生对空气的兴趣和注意;(2)通过实际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亲自感受空气的存在和压力的作用;(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了解空气的组成;(4)通过简单实验观察空气的压力和体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参与度、观察记录和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对空气概念的掌握程度。
二、初中教学设计:1. 课程目标:使学生系统了解空气的性质、组成以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能够正确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1)空气的性质和组成;(2)空气的净化和保护;(3)空气污染及其影响。
3. 教学过程:(1)通过实例、视频等方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性质和组成;(3)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净化和保护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4)分析空气污染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综合测评和实践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空气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三、高中教学设计:1. 课程目标:使学生深入了解空气的组成、结构以及污染问题,能够独立进行科学探究和相关技术开发。
2. 教学内容:(1)空气的成分和结构;(2)空气污染的来源和控制;(3)空气治理的技术与措施。
3. 教学过程:(1)通过实验、图表等方式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索;(2)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或独立研究,了解空气的组成和结构;(3)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控制;(4)让学生学习和分析空气治理的技术和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空气教案 优秀公开课教案
![空气教案 优秀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57ca1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91.png)
课题1 空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空气的成分,说出各成分的大致含量了解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知道空气各成分的主要用途2、过程与方法:通过白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混合物与纯净物2、空气的主要成分确定三、教学准备:准备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有关器材四、教学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引言]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板书]2.1、空气的成分[提问]1.空气实实在在的存在,你能否举出空气存在的例子呢?2.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3、空气是一种单的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呢?你能用实验来证明吗?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装置,了解实验原理原理:利用化学变化特点,用一种物质同空气反应,若空气无剩余,则空气的成分单一,反之,成分不唯一。
具体装置:连通器原理,利用气体消耗后的气压缩小,水面上升,测定空气的成分。
注意事项:生成物应该为固体、液体,不能为气体(为什么),测量水面高度时,应等到恢复倒室温时。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本p.26图2-1)。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分析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课本中的问题:1、空集气瓶中装得是什么?2、瓶内出现了什么现象?3、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什么物质?4、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观察现象产生的问题1.水面为什么会升高?2、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样的气体?3.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钟罩或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解答]1、瓶中装的是空气2、红磷在瓶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一段时间后熄灭。
幼儿园大班科学主题《好玩的空气》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主题《好玩的空气》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60680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5.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主题《好玩的空气》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空气,知道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概念:介绍空气是什么,它的组成和特点。
2. 空气的作用:讲解空气对人类、动植物的重要性。
3. 探索空气:通过实验让幼儿直观地感受空气的存在。
4. 空气污染:引导幼儿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5. 保护空气:教育幼儿如何从日常生活做起,保护空气。
三、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趣味游戏让幼儿积极参与,巩固所学知识。
2. 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直观地认识空气。
3. 讨论法: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4. 讲解法:教师讲解空气的相关知识,解答幼儿的疑问。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气球、塑料袋、水杯等实验器材。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适合进行游戏和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空气实验引发幼儿的兴趣,导入课题。
2. 讲解:介绍空气的概念、作用和污染问题。
3. 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探索空气的奥秘。
4. 游戏:设计一个与空气相关的趣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知识。
5.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强调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一个简单的家庭作业,让幼儿从日常生活中关注空气质量。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2. 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空气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收集幼儿在讨论中的发言,评估他们对空气污染和保护空气的认识。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空气保护的重要性。
2. 组织幼儿参观气象站,让他们亲身体验气象工作者对空气质量的监测。
3. 开展校园环保主题活动,鼓励幼儿从日常生活做起,为改善空气质量贡献力量。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难以理解或掌握的部分,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调整。
大班《好玩的空气》科学公开课精品教案
![大班《好玩的空气》科学公开课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de71a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c.png)
大班《好玩的空气》科学公开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具体章节为第三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好玩的空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特性,感受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了解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特性。
难点:让幼儿理解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空气泵、气球、塑料瓶、纸杯、吸管等。
学具:每组一份空气泵、气球、塑料瓶、纸杯、吸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充满气的气球,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气球里装的是什么吗?”(2)请几名幼儿上台尝试将气球里的气体放出来,观察气体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2)教师演示实验:将塑料瓶内的空气挤压出来,让幼儿观察瓶子变瘪,说明空气的存在。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分组讨论:空气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4. 实践操作(10分钟)(1)教师演示如何用空气泵、气球、塑料瓶、纸杯等制作简单的空气玩具。
(2)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让幼儿谈谈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大好玩的空气2. 副(1)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2)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3)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空气,说说空气的特点。
(2)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一些关于空气的资料,如空气污染的原因、保护空气的方法等。
2. 答案:(1)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2)空气具有重要作用,如呼吸、调节气温、传播声音等。
《空气》公开课教案
![《空气》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96cd6c5a8102d277a22f4a.png)
课题1 空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能说出空气中主要气体的名称及含量大小的关系;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中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2.初步学习利用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获取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拉瓦锡关于空气的成分发现史,树立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科学研究是一个勇于质疑、勇于创新的过程;2.体验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联系,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该内容之前已经对空气的成分有所了解,知道空气中有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物质的了解,使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和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教学法、实验法、启发法【演示实验】利用改进实验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并在学案上记录实验现象。
分析说明:利用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个带软木塞的燃烧匙,一个盛有水的水槽,燃烧匙上放有红磷。
点燃红磷后迅速将带软木塞的燃烧匙伸入玻璃管内,观察现象。
待玻璃管内冷却至室温,再次观察。
【引导思考】水面上升的原因是什么?【追问并分析】为什么会产生压强差?红磷燃烧实际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氧气被消耗,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密闭容器中的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变小,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导致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根据等量代换的原则,进入玻璃管内水的体积就是原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即: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讨论】从定量实验的角度分析,本实验要得到准确的结果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进水量接近1/5和超过1/5都有可能是哪些原因所导致的?解释,并提出思考:与拉瓦锡所用金属汞相比,红磷在氧气浓度低至一定时就会熄【布置作业】学案相关作业。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38c61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6.png)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包括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支持燃烧等。
3. 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分数。
2. 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 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教学准备:1. 教材、PPT、实验器材。
2. 相关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空气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的基础,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二、空气的组成(10分钟)1. 教师讲解空气的组成,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分数。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10分钟)1. 教师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木条复燃等。
四、空气污染及防治(10分钟)1. 教师讲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
2. 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空气污染的途径,如PM2.5检测等。
3. 学生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提出防治措施。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化学性质及空气污染的防治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空气污染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化学性质及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空气污染的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空气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重点)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做法2.空气的成分(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各成分占空气体积的体积分数3.纯净物和混合物(重点)知道物质的组成;明确概念,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演示实验】在烧杯底部放一张团好的纸,倒置时不下滑,将烧杯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水槽中,浸没,过一会将烧杯垂直拿出来,烧杯中的纸没湿。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如果烧杯在水中倾斜,就会发现有许多水泡从烧杯中跑出来,杯子中的纸浸湿了。
烧杯中跑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纸为什么湿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空气”。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问题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存在哪些优点?哪些缺点?(从实验时间的长短,操作是否简单、易操作,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考虑。
)讨论交流阅读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讨论归纳。
探究实验1.实验一(如图所示)【实验步骤】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
【实验现象】一部分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
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氧化汞。
【实验原理】汞+氧气【实验结论】容器里空气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研究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误认为这些都是氮气。
2.实验二【实验步骤】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
【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又生成了银白色物质和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原理】氧化汞汞十氧气。
【实验结论】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的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气体的体积。
3.通过上述实验,拉瓦锡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归纳总结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优点:科学家用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反复的实验。
缺点:实验时间的较长,操作装置比较复杂,且实验过程中对环境有污染。
知识拓展拉瓦锡不是最早发现氧气的科学家,发现氧气的科学家是舍勒和普利斯特里。
探究点二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问题模拟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我们如何选择药品、仪器,设计装置进行实验呢?讨论交流分析上述实验,讨论设计装置并进行实验。
探究实验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实验装置①仪器:集气瓶、橡胶塞、燃烧匙、导气管、乳胶管、弹簧夹、烧杯、酒精灯及火柴(点燃红磷时使用)。
②药品:红磷、水③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在集气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③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④燃烧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有大量白烟生成,放出热量;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分析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其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白烟”;五氧化二磷固体极易溶于水不占有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而红磷燃烧过程中消耗了瓶内的氧气,使得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冷却后大气压把烧杯内的水压进集气瓶,压进瓶内的水约是集气瓶内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注意事项①红磷要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则不能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不到原剩余空气的体积的1/5,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②装置必须密封:若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集气瓶内氧气耗尽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内,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减少,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只有冷却到室温时,才能打开弹簧夹,这是因为温度较高时集气瓶内气体的压强较大,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引起测量结果偏低。
④插入燃烧匙的速度要快:插入燃烧匙的速度若是太慢,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会逸出,所以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会增大,会引起测量结果大于1/5。
⑤弹簧夹要夹紧:弹簧夹若是没有夹紧,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使得最后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会增大,从而使测量结果大于1/5。
⑥实验所用药品一般为红磷,不能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
因为硫或木炭燃烧后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均为气体),而生成的气体的体积会弥补反应所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导致测量结果误差加大。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⑦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的目的:迅速降温、吸收产生的白烟,防止燃烧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课堂讨论 1.上述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具有哪些性质?(不能支持燃烧,且不溶于水)2.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我们还可以设计出其他的装置图吗?归纳总结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成分氮气N2氧气O2稀有气体二氧化碳CO2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 21% 0.94% 0.03% 0.03%知识拓展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一种混合气体,其成分比较稳定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因地区和气候而异。
如阴雨天,空气湿度大,则水蒸气含量就大。
巧学妙记空气本是混合气,体积分数要记住;氮七八、氧二一(洋二姨),零点九四是“稀”气;两个0.03,二氧化碳和杂气;计算、描述记清楚,莫与质量混一起。
探究点三纯净物和混合物提出问题物质按种类可划分为什么?它们间有怎样的联系呢?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纯净物混合物概念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由多种物质组成特性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熔点、沸点等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表示方法可用化学符号表示,如氮气(N2)、二氧化碳(CO2)等不能用固定的化学符号来表示举例氧气(O2)、硫(S)、一氧化碳(CO)等空气、稀有气体、海水、糖水等联系知识拓展 1.混合物是各成分简单混合,它们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成分保持其原来的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分离。
2.纯净物是相对而言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通常说的纯净物是含杂质很少,纯度相对较高的物质。
3.判断一种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关键是这种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不能与物质的名称混淆。
例如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物质的名称,是一种纯净物,这里的“氧”“磷”是组成五氧化二磷的两种元素,不是两种物质。
板书设计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二、空气的成分及含量按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三、纯净物和混合物1.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2.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对科学家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分析,学生进行模拟实验,体验到成功之处科学家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初步学会科学实验的方法。
在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模仿设计,此实验是模拟科学家的实验,不足之处有部分学生进入误区。
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知道各气体的用途2.保护空气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了解污染物的来源,知道防治污染的方法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每当看见那黑漆漆的烟从那粗大的烟囱内冒出时,每当看见汽车的尾气时,每当看见垃圾堆积如山的时候,你们是什么心情?请同学们看看外面的天空我们如何去爱护它。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提出问题空气中各成分有什么性质和用途呢?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1.氧气:(1)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潜水、登山、航空等;(2)支持燃烧,可用于气焊、炼钢、宇航等。
2.氮气(1)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它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
(3)用途:①用氮气做灯泡(经久耐用)或食品包装(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的填充气;②液态氮气用于医疗手术(冷冻细胞,杀伤细胞,防止癌细胞扩散);③用氮气制氮肥(人工固氮,工业制氨气N2 + 3H2催化剂===2NH3)3.稀有气体(1)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3)用途:①作为保护气:焊接金属时用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使灯泡耐用;②制成多种电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红灯等;③用于激光技术或医疗麻醉;④用氦气代替氢气填充气球,不会发生爆炸。
探究点五保护空气提出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空气受到严重的污染,我们知道如何防止或控制空气的污染呢?交流讨论学生结合社会实践归纳。
归纳总结1.空气的污染物: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和烟尘。
2.污染源:化石燃料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
3.危害: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②影响作物的生长;③破坏生态平衡;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4.防治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改善环境状况;③使用清洁能源;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板书设计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氧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2.氮气:用作保护气、制氮肥3.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霓虹灯二、保护空气1.污染物:有害气体和烟尘2.危害:3.防治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改善环境状况;③使用清洁能源;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