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壶口瀑布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获奖 (2)
第17课《壶口瀑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第17课《壶口瀑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7 壶口瀑布》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2.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3.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导入一说起“瀑布”,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那么壶口瀑布是否也如诗中所描绘的那样如一道白练从天而降呢?它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壶口瀑布》。
(板书课题)导入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都留下了赞美黄河的古诗词。
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衡的《壶口瀑布》,来领略壶口瀑布的雄壮气势。
(板书课题)导入三面对美景,人们的感受是不同的。
老师这里有两幅瀑布的图片,请大家看一看你更喜欢哪一幅。
喜欢第一幅的同学请把你的手高高地举起来,让老师看到。
喜欢第二幅的同学也请你把手高高地举起来让老师看到。
非常好,希望大家在这一节课中都能够积极投入。
第一种瀑布是柔美和谐的,给人舒服的感觉,这种美很容易被人接受。
第二种瀑布是粗犷豪放的,这种美则是不太容易被人接受的。
第二幅图片中的瀑布因为含沙量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也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上唯一的瀑布——壶口瀑布。
它的磅礴气势震撼了无数人,作家梁衡就曾两次到过那里,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走进梁衡的《壶口瀑布》,去领略它那别样的美。
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
当代作家、新闻理论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人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总顾问等。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17课《壶口瀑布》一、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雄伟、壮阔。
2. 了解游记的特点及学习方法,理清文章思路。
3. 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观。
2. 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理解文章的主题。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来看这幅图片:你知道这是哪个著名的景点吗?(壶口瀑布) 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壶口瀑布的视频(视频播放)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交界处,是我国第二大瀑布。
浩渺的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忽然收束,河水流速陡增,势若万马奔腾,并从二十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故名日“壶口瀑布"。
看完视频以及对壶口瀑布的介绍,你对壶口瀑布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可以用词语进行概括。
(壮美/波澜壮阔/波涛汹涌)今天我们就来跟随梁衡先生的文字,一起走进这条波澜壮阔的壶口瀑布。
2.作者介绍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
3.文体知识(1)定义:以记叙旅途见闻为主的文章。
(2)三要素:所至(线索):作者的游踪,既可以是实录游程,也可以是视角的变换。
所见(主体):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自然景物、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社会生活等。
所感(灵魂):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起的所思所想。
4.字词清单铸(zhù)推搡(sǎng) 驰骋(chěng)漩涡(xuán) 寒噤(jìn)迂回(yū)汩汩(gǔ) 湿漉漉(lù)怒不可遏(è)告诫:警告劝诚。
壶口瀑布优秀教案一等奖
壶口瀑布教学教案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游记散文,文章视角独特,表现黄河壶口瀑布的奇景,既有整体观照也有细节刻画,分别描写壶口在雨季和枯水季的景象,以水之势喻人之情,从黄河的特点联想到人的个性品质,写法典型。
本单元为“游记单元”,感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文主题,了解游记特点,把握作者游踪,写景角度和方法,揣摩品味游记语言对景物细腻的描绘,体会作者的审美情思和对祖国山水的独特感悟与理解。
学情分析: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经过了初中一年半的学习,初步具备了朗读体会、感知文本的能力,求知欲望、自主学习、探究能力较强。
但是,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游记的数量并不多,八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小石潭记》作为文言文,还属于游记的“早期形态”。
本单元安排了四篇风格、写法各异的游记,有助于学生通过集中学习,了解游记这一文体等知识。
教学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导”少“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品味。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游记文体要素,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方法基础。
反复品读文章独具特色的语言,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体会课文的风格特点。
(语言运用、审美创造)3.领会黄河精神内涵和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文化自信)教学重难点:1.重点:品味本文宏阔细腻、畅达凝练的语言,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
2.难点: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感受对黄河和民族精神内涵的悠远思考。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任务驱动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希沃白板5、粉笔、翻页笔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黄河壶口瀑布的动态图片,让学生朗诵七年级下册《黄河颂》片段,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初步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汹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师生合作,共赏壶口【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1段):总结概括(引出下文,所至)(第2—5段):两次观瀑(详略结合,所见)(第6段):赞美黄河(议论抒情,所感)2.初步感知并概括文章结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和段落结构之间的关系。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陌生,但是,关于散文语言的特点,学生一般容易忽略,从
难点分析
语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容易出错。
游记在初中教材数量不多,学生不是很熟悉。但是与生活体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验紧密相连,绝大部分学生都有旅游的经历,所以学生并不
陌生,但是,关于散文语言的特点,学生一般容易忽略,
1.学习整散结
合、长短兼具 的句式特点;
课堂练习 学生和教师一起朗读相关的句子,感受一下梁衡《壶口瀑布》的语言特点, (难点巩固) 探究主旨。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几千年来,我们的民族从黄河身上汲取力量,形成 了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优秀品质。当下,面对新冠疫情的考验, 小结 我们更要发扬这种优秀的品质。磨难压不垮,奋起正当时!我们青年人担负 着民族振兴责任和历史进步使命,必须握好宝贵的时间,学好本领,在国家 需要我们的时候,能够扛得起民族的希望。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八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难点名称
体悟作者通过赞美壶口瀑布表达的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刚柔并济的精神的赞美。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
2. 把握作者的游踪,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的游踪。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相信许多同学都有过或近或远的旅游经历,有时可能还会携带一份旅游攻略,借鉴别人的经验,让自己的出游不留遗憾。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著名散文家梁衡先生走进他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透过文字,一起去领略壶口瀑布的风采,为我们找寻一份“壶口瀑布”的景点旅游攻略。
(景区简介略)二、初读感知(旅游攻略——观景时间)壶口瀑布作为我国第二大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非常值得一游的景点。
作者开篇就写到:“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界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接着,作者分别讲述了他的两次游览经历:“第一次是雨季,……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1.根据作者两次游览壶口瀑布的经历,你觉得游客该选择什么时候前往呢?请浏览课文,结合文中词句,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预设:雨季——涛声如雷、雾气弥漫、浪沫横溢、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震耳欲聋;不太像瀑布,而像“一锅正沸着的水",水势浩大,涛声如雷,令人害怕。
(气势磅礴、惊心动魄)枯水季——排排黄浪、堆堆白雪、一川黄浪、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旋、如丝如缕;深不可测、千军万马、轰然而下、夺路而走、乘隙而进、折返迂回、钻石觅缝;景观丰富多样,有的雄浑壮阔,有的陡峭奇绝,有的多姿多彩。
(刚柔并济、景观多样)小结:文章主要写作者两次到壶口瀑布看到的不同景象:略写雨季的壶口瀑布,表现其磅礴气势,甚至令人害怕;详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表现其丰富多样、多姿多彩的景观,紧接着写脚下的石,但实则是表现水的无穷力量。
结尾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三、细读探究(旅游攻略——观景路线)1.根据作者的赏景经验,请你抓住文中提示观景立足点的词语,推荐一条枯水季的最佳观景路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 教案 公开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课文通过对壶口瀑布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壮观,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描绘细腻,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抒情散文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方面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壮观,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课堂练习题: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然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课文中的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2.文体知识
《壶口瀑布》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3.壶口简介
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学习
重点
欣赏本文优美抒情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学习
难点
拉进学生与课文的距离,通过朗读表现壶口瀑布雄壮的气势,体会蕴涵其中的民族精神,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
学法
指导
朗读教学法,讨论点拨法,品读鉴赏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赞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天险,壶口最惊人。飞流撼天地,涛声泣鬼神”。今天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一起来领略黄河壶口瀑布的雄壮的气势。
《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习目标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各要素的特点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重点)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难点)品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黄河、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题目解说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壶口瀑布雄伟壮阔,气势恢宏。
以此为题,点明要描写的景物,简明概括。
文体常识游记是散文的一种,以记叙旅途见闻(如某地历史沿革、社会风尚、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等)为主,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数理化通俗演义》等。
生字词告诫(jiè ):告诉不要做某事。
弥(mí )漫:形容烟尘或水雾布满,到处都是。
凹(āo )凸(tū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
形容极深。
搡(sǎng):猛推。
霎(shà )时:极短的时间,片刻。
寒噤(jìn):寒战。
出轧(zhá):(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汩(gǔ)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潺(chán)潺: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怒不可遏(è ):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挟(__é):挟制。
全文段落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点明壶口瀑布所在的位置和“我”到过的次数,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5段):具体写两次观看壶口瀑布的经历和感受,详略得当。
第二部分第一层(2段):雨季观看壶口瀑布,采用了常见的站在河岸上俯视的角度,描写壶口瀑布之险。
为下文铺垫和渲染。
略写。
第二部分第二层((3、4段):枯水季观看壶口瀑布,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描写了壶口瀑布的波澜壮阔、刚柔相济。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视频暖场PPT1)春暖花开,桃红柳绿,正是出游的大好时节,今天就让我们趁着美好春光,追随梁衡的脚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壶口之旅,领略游记独特的魅力。
(PPT2)1.旅行前,必要的行前准备可不能少,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划出文中的四字短语。
(PPT3)2. 让我来看看你们做好充分的准备了吗?请同学们开火车猜四字短语。
(出示释义猜四字短语PPT4、5)浪沫横溢:浪花不断上涨溢出,形容水大而多。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千军万马:形容雄壮的队伍或好大的声势。
推推搡搡:粗暴地、接连不断地猛推。
汩汩如泉: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涌出来。
哀哀打旋:水悲哀地回旋流动。
窟窟窍窍:形容有很多孔洞。
蜂窝杂陈:如蜂窝错杂陈列。
2.老师将这八个四字短语分成了两类,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PPT6)第一组是第一次雨季去壶口瀑布,第二组是枯水季去壶口瀑布。
3.同学们对答如流,看来预习得相当充分,都是有备而来啊。
那如何阅读游记呢?我告诉大家一个秘籍(PPT7):一双足一对眸——作者的所至所见,一颗心万千情——作者的所感所悟。
我们要循着作者的足迹,用双眸欣赏看到的景物,还要用心去感受作者的情思。
相信大家的充分准备加上这个秘籍,我们今天一定会旅行愉快的。
1.那就让我们迈开一双足,擦亮一对眸,跟随梁衡的文字去游览壶口瀑布吧。
今天我们就从文中随处可见的四字短语入手,去品味作者体物(描摹事物)之细,绘景之精(PPT8)。
老师先带领大家一起来赏一赏雨季的壶口瀑布。
(PPT9)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充满),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浪沫:波浪激起的泡沫,横溢:盛大溢出河岸;引申:才华横溢、充分流露),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连沟底河岸都被浸在了水中),雾罩乱石(水雾罩住了高低错落的石头)除了扑面而来(正对着自己的方向急促的袭来)的水汽,震耳欲聋(耳朵都快要震聋了)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八年级上册《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
2.品读课文独特的语言,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3.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精神的内涵,激发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教学重点:1.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
2.品读课文独特的语言,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难点: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精神的内涵,激发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任务驱动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啊!黄河!你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配乐朗诵)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思考:作者曾几次到达过壶口瀑布?第一次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三、再访壶口【任务一明所至】快速浏览课文3-5段,完成表格。
通过对作者观赏视角的梳理,咱们发现作者的位置始终未变,变化的只是他的视角,这种观察方式,我们称之为定点观景。
【任务二品所见】再次阅读3-4段,看看在这样独特的观景视角下,作者看到了怎样的壶口瀑布小组合作,选一处特写镜头,做旁批,说理解,设计朗读方案。
活动:(1)先让学生完成简单的修辞及动词的赏析。
生齐读:(动词重读)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2)采用原文与改文比较鉴赏的方式,引导学生短句速读。
原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男生读。
改句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 不断挤撞推搡,不断前呼后拥,不断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女生读。
问题:哪一个句子更好?好在哪里?明确:短句更加具有节奏感,更有气势,水横冲直撞,加快语速。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八下《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朗读课文,了解游记的特点(重点)2.揣摩品味语言,触摸梁衡的语言质感(重点)3.体认作者由情入理的情感升腾(难点)【教学方法】品味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学习方法】诵读品悟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任务一:呈现量表,检查预习1.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启八下第五单元的学习,首先来看单元导语。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阅读这类文章,随着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学习本单元,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
过渡: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那么阅读何尝不也是一种“旅游"呢?这节课我们就启动我们的阅读旅游,目的地——山西省和陕西省交界的壶口瀑布。
课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作业。
现在对照预习评价表,检查预习。
屏显:《壶口瀑布》预习评价表(略)2.请同学依次朗读课文全文,师正音。
任务二:观看视图,明确“所至”理解“所见"1.同学们看视频,明确是雨季还是枯水季的壶口瀑布。
(视频展示)预设:雨季。
因为文章第2段说,雨季的壶口瀑布就像一锅沸腾着的水,浪沫横溢,水浸沟岸,雾罩乱石。
这和视频表现是一致的。
而且视频中还听到很大的水流声,对应着文中说的雨季能听到震耳欲聋的涛声。
2.这样的雨季瀑布之景是他在哪一个观察点上看到的呢?在河滩上。
(板书:观察点1.河滩。
)3.画家都本基的画作《壶口瀑布》比较,第四版人民币50元背面的壶口瀑布画,教材偏偏选择了都本基的画,请思考。
(屏显画作,生安静思考。
)明确:绘画安放的位置在第3、4自然段之间,画面内容应该与第3、4自然段文字描绘的情景有关,我发现文中的“这龙漕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这一句,正好与都本基画中的这个位置是一致的。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文本分析】本文是部编本八下语文第五单元的第一篇美文,单元提示很明确: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这也就告诉我们,“游记"点明了体裁,“记述游览见闻”点明“记游"得有游踪才能见“所见”闻“所闻"。
怎样描摹呢?得选准恰当的写景角度,得运用恰当的描写手法,“抒发情思”提醒读者,同样的景观,不同的人所感迥乎不同,既得读懂作者的情思,更得读出自己的情思,要随着作品去想象,以求涨知识,开眼界,悟生活。
这就需要在揣摩语言品味意境的基础上,欣赏积累精彩语句以达到活学活用,写出属于自己的游记习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先看一张图片。
(屏显九零版50元人民币背面图案)猜猜这幅波涛汹涌的画面是哪里?(上印壶口瀑布的图案)这幅图案究竟有着怎样非同凡响的内涵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山西作家梁衡先生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去寻找答案。
出示学习目标:1.对比阅读,体会文章的写景角度。
2.改写诗歌,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3.由景及悟,感悟民族精神的伟大。
二、热身,预习检测1.检测字词。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在枯雨两季到达壶口瀑布的见闻感受。
三、初读,做一个观光者活动一:对比阅读,体会不同1.朗读第2-5自然段,思考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有哪些方面的不同(从声、势、景、感、观察角度五个方面分析)。
小结:所以同学们,旅游时,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想看到更美的风景,观察时间、地点、立足点,观察角度要恰到好处,因为“所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见”之景,所抒之情。
第二,从容淡定的闲者心境才能见美。
下面我们一起将课文改编成诗歌,体会作者语言的力量。
四、精读,做一个小诗人活动二:提炼信息,改写诗歌教师做示范,比如第二自然段可以改编为:好一条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涛声隐隐如雷,震耳欲聋;河谷雾气弥漫,浪沫横溢;水浸沟岸,雾罩乱石。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八下第五单元《壶口瀑布》教学目标1.了解游记文体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点;2.朗读课文,积累字词,理清课文结构;(教学重点)3.五读训练,多层次赏析文章语言,并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教学设想本课教学设计主要通过朗读训练,一次“读"解决一个问题,层层推进,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重点从作者精妙的语句中感受瀑布的特点,体悟作者通过壶口瀑布表达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的赞美。
学习评价量表:序号评价标准等级备注1 朗读课文,能读准音,理清课文脉络☆☆☆☆☆能读准音,得1颗星;能抓关键词,筛选重要信息理思路,得2-3颗星;能大声流利朗读课文,抓关键词,理清课文思路,得4-5颗星。
2 赏析课文语言及写作手法☆☆☆☆☆有赏析,但角度不明确,得1颗星;角度明确,赏析较充分,得2-3颗星;角度明确,赏析充分,作者情思理解准确,得4-5颗星。
3 体悟作者表达的感情☆☆☆☆☆能根据文中词句把握中心,得2-3颗星;能根据文中词语把握中心,准确体悟作者情思,得4-5颗星。
学习任务:程序基本要求操作亮点训练点导入了解游记三要素思考抢答知识积累一、理读自读课文,在老师的帮助下,结合每段首句,段落中关键词概括:1. 理清文章脉络;2. 概括壶口瀑布不同季节的特点。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会抓关键词方法;2. 讨论作者几次去壶口瀑布,分别概括特点。
1. 诵读能力;2. 概括能力;3. 厘清思路二、寻读让学生寻找作者在不同季节两次来到壶口瀑布的不同感受,并朗读、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抓准关键词,组织提炼能概括情感的语句。
1. 筛选信息的能力;2. 理解句子的能力。
课堂导入:1.集体朗读第五单元【单元说明】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游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①如果让你写游记,你觉得应该写点什么呢?明确: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17《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17《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了解游记的文体特征(即,游记的文体要素、各要素的特点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并由此提高自己的赏析能力。
2.从独特的角度欣赏壶口的水与石、河与沟,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
3.仔细品味本文畅达、凝练而又带有古典气息,有韵味,耐咀嚼的语言特点,提高自己文学欣赏、语言运用的能力。
4.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1.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了解游记的文体特征(即,游记的文体要素、各要素的特点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并由此提高自己的赏析能力。
2.从独特的角度欣赏壶口的水与石、河与沟,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
教学难点1.从独特的角度欣赏壶口的水与石、河与沟,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
2.仔细品味本文畅达、凝练而又带有古典气息,有韵味,耐咀嚼的语言特点,提高自己文学欣赏、语言运用的能力。
教学方法视频与文字结合;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单元整体感知单元导读,解读,整体感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进而追问若是你写游记,你会写哪些内容?自然引入,游记一般的三要素:即“所至"(游踪)、“所见”(风貌)和“所感"(感想)。
1.“所至”是游记的线索,也是写景抒情的基础。
以游踪作为全文的线索,遵循时间先后的顺序,按照立足点的变化组织文章内容。
2.“所见"是游记的主体,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对象。
“所见”可以是自然景物、人文景观,也可以是风土人情、社会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作者游踪所及的人、事、景物都可以成为游记的内容。
3.“所感"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
单元学习目标:了解游记的特点,准确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精彩语句。
全国初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壶口瀑布》展示课教学设计+导学案
课堂教学设计补充资料:1.《壶口瀑布》表格2.背景介绍关于作者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代表作有《觅渡,觅渡,渡何处》《大无大有周恩来》。
先后有《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壶口瀑布》《夏感》《青山不老》《把栏杆拍遍》等60多篇次的文章入选大、中、小学教材。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无论谈历史、谈现实,最后都离不开对国家、民族的忧心。
”“在并世散文家中,能追求、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的人,除梁衡以外,尚无第二人。
”——季羡林关于壶口瀑布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
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
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伴随瀑布出现一系列奇特的景致,主要有8大奇观,称之为:水底冒烟、旱地行船,霓虹戏水、山飞海立,晴空洒雨、旱天惊雷、冰峰倒挂、十里龙槽。
水底冒烟黄河入“壶口”处,湍流急下,激起的水雾,腾空而起,蒸云接天,似从水底冒出的滚滚浓烟,十数里外可望。
壶口雾气的大小与季节、流量有关。
冬季河面封冻,瀑布多成冰凌,地表来水减少,壶口流量降至150—500立方米/秒,水流落下,激浪不大,飞出槽面水雾甚少;夏季流量大增,水流溢出深槽,落差甚小,瀑布消失,不易形成升入高空的浓密水雾;春秋两季,流量适中,气温不高,瀑布落差在20米以上,急流飞溅,形成弥漫在空中的大雾,即“水底冒烟”一景。
旱地行船壶口瀑布落差甚大,加之瀑布下的深槽狭长幽深,水流湍急,给水上船只通行带来很大困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壶口瀑布》优质课 教学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描绘了壶口瀑布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富有诗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但学生在分析课文内容、品味语言、理解作者情感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内容,品味语言,理解作者情感;欣赏自然美景,培养审美情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壶口瀑布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欣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语言,品味作者的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课文朗读录音:准备课文朗读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初中语文八年级17《壶口瀑布》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17《壶口瀑布》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八年级《壶口瀑布》教学设计01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内容,把握游览时节;2.品读语言,赏析精妙语句,感受河水形象;3.体悟情感,领会黄河性格,感悟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感受力量之美,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历尽艰辛、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精神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演示法。
预习检测一、导学诱思游客拍摄的壶口瀑布的负面视频导入。
壶口瀑布官方抖音:大美壶口活动通知为提升壶口瀑布的知名度,现需要招募一批美景推荐官,希望通过推荐官们的智慧创作展现壶口瀑布的自然魅力和人文价值,大家快来投稿参加吧!邀请你做小编,请你利用名家游记,编写推文介绍壶口瀑布这一旅游景点。
本节课让我们跟随梁衡先生的一篇游记去完成今天的推文任务。
二、自学探究完成任务一:编写旅游指南,拟定参观时节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梁衡眼中壶口瀑布的最佳旅游季节,并说明推荐指数和理由。
(5分钟)旅游季节推荐:雨季(因为这个季节的河水雄伟壮观,让人惊心动魄,有一种刺激感。
)枯水季(因为这个季节的水流平缓,比较安全,而且可以欣赏到美景。
)2.总结:枯水季的呼声最高,因为在这个季节,我们可以放心地观赏壶口瀑布的美景。
三、展示交流完成任务二:观影寻景,展现壶口形象学生结合文章与图片内容,先进行独学,再进行小组合作。
补充:(1)独学要求:(2分钟)1.快速浏览3-4段,找出文中与图片对应的描写壶口瀑布的句子,并从中选出关键词作为图片的小标题;2.从修辞、用词等角度进行赏析,并分析其所表现出的河水特点。
(2)小组合作要求:(3分钟)1.组内讨论补充描写壶口瀑布的句子,讨论出精彩的图片小标题,确定为四字短语。
2.讨论河水特点,并选举小代表做好发言准备。
1:小标题:前呼后拥/黄浪奔涌;修辞/用词:比喻、拟人/动词;河水特点:波涛汹涌/排山倒海2:小标题:隆隆冲去/黄浪翻跌;修辞/用词:比喻、拟人/动词;河水特点:猛烈有力/迅疾刚猛3:小标题:汩汩如泉/潺潺成溪;修辞/用词:拟人、排比/动词;河水特点:姿态万千/柔美多姿任务三:体悟作者情感,领会黄河精神思考:黄河与人有着怎样的联系?总结:1.黄河的精神其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2.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坚强的精神。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17壶口瀑布》公开课获奖教案_0
也有利于表现水的情态,还可以含蓄地体现出作者的心态。
可以把景物与活。
作者连用“夺路而走”、“乘隙而进”、“折返迂回”三个常用于写人的四字词语,描写壶口附近的河水,将水的流消方式写成人的动作,使其一下子就带有了不同的情感,甚至成为人遭遇困难、阻碍时选择、心态的象征一一有的果断放弃,有的伺机而动,有的灰心退却。
如果不运用拟人手法,即使精描细刻也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
将瀑布比喻成交响曲,写意画,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绘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黄河,与上文形成对比,刚柔并济。
观察角度独特巧妙:接下来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景物特点是多姿多彩。
习得小结:作者采用定点换景写法,立足点是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
景物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静有动,表现出多重意境,刚柔并济,层次分明,情景交融。
作者用词精准,修辞生动,为我们描绘出他的游览所见。
(板书:所见)。
游记有三要素,所至是游记的线索,所见是游记的主体,所感是游记的灵魂。
三、感读——情满壶口瀑布学习任务2:理解所思所悟升华情感1、作者由所见又引发了悠远的思考,相信此时,我们能触摸到作者的情感了。
2、学法指导:A略读课文,找出作者所思对你有所触动的地方,读一读,并做批注。
提示角度:联系上下文、联系现实、联系生活经验。
B小组交流展示要求:小组交流每个人阐述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
组内探讨形成文字,并记录。
小组推选代表汇总小组意见准备在全班展示。
预设一:是观景时的直接体验:观景时的直接体验,主要是作者观赏雨季壶口瀑布时“可怕的警觉”和枯水期看河水急坠跌入深沟时“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前者重在描写雨季时壶口瀑布水势之大,后者重在突出瀑布本身的“险”,心理感受有相似之处,但前者偏重“可怕”,后者偏重“震撼”。
预设二:是由物引发的感想:由景物引发的感想,主要是作者观赏了河水在壶口前的种种形态后发出的感叹:“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一人的各种感情。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 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 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此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增强对祖国的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自然景观的课文,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观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的学生在理解力和审美情趣方面有所提高,需要通过课文学习,进一步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感悟能力。
此外,学生可能对地理知识感兴趣,可以借此机会拓展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景观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课文中所描绘的壶口瀑布景象的理解和感悟。
2.重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难点:对课文中所展现的自然景观的想象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壶口瀑布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教师简要介绍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所描绘的壶口瀑布景象。
教师随机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壶口瀑布的气势。
2、品味形象可感的语言,学习写景的方法。
3、感受黄河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体会壶口瀑布的气势。
2、品味形象可感的语言,学习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黄河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说起“瀑布”,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那么壶口瀑布是否也如诗中所描绘的如一道白练从天而降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梁衡一起来学习《壶口瀑布》。
(板书标题)
二、出示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壶口瀑布的气势。
2、品味形象可感的语言,学习写景的方法。
3、感受黄河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认识壶口瀑布
大声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说说壶口瀑布留给你的印象。
示例:雄伟壮阔气势磅礴波涛汹涌
活动二:感受瀑布之美
细读课文,标出你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感受瀑布的气势,并作
批注。
示例:“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碎成堆堆白雪”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并用了一系列动词,写出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
活动三:探究文章主题
读课文第4、6段,标出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学生再次朗读全文,再次感受黄河的气势,再次感受黄河的伟大性格,再次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五、作业布置
1、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描写校园一角,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50字左右)
2、课外阅读郁达夫《西溪的晴雨》、徐迟《黄山记》、王充闾《读三峡》推荐的文章。
板书设计
黄河中华民族
博大宽厚百折不挠
压而不弯自强不息
勇往直前坚韧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