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 公开课公开课教案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3篇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1.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其特点。
2.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3.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难点重点:1.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2.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影音资源】《壶口瀑布》,导入新课。
面对壶口瀑布,你能想到什么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梁衡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之势、力量之美,领会作者引发的人生思考吧!可参考【图片资源】二、整体感知【精品课件】1.文体知识《壶口瀑布》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2.作者作品梁衡(1946—)山西霍州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管理司司长、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代表作品:科学史章回体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只求新去处》《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夏感》等。
可参考【知识总汇】3.初步感知(1)准确掌握生字词。
告jiè(诫)mímàn(弥漫)推推搡(sǎng)搡shà(霎)时chíchěng(驰骋)旋(xuán)涡寒jìn(噤)雾霭(ǎi)乘隙(xì)而进折返迂(yū)回钻石mì(觅)缝汩汩(gǔgǔ)chánchán(潺潺)怒不可è(遏)挟(xié)而不服可参考【知识总汇】(2)解释词语。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了解游记的特点及学习方法3、理清思路,明确写景方法及角度,并且能够在赏析句子的同时抓住景物特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教学难点:理清思路,明确写景方法及角度,并且能够在赏析句子的同时抓住景物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5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
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今天我们就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去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吧。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新授课文:单元导读:首先,翻到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读,仔细阅读,然后说一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从单元导读中我们知道,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游记,那么什么是游记游记是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等,并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游记的特点,先游后记,亲见真闻。
学游记,首要的是要抓住景和情。
二、作者简介梁衡,山西霍州人。
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其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三、整体感知1、认识生字词。
铸(zhù)告诫(jiè)推搡(sǎng)霎时(shà)驰骋(chěng)漩涡(xuán)寒噤(jìn)迂回(yū)汩汩(gǔ)湿漉漉(lù)震耳欲聋(zhèn)潺潺(chán)前呼后拥(yōng)怒不可遏(è)2、说说作者几次游览了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季节第一次,雨季;第二次,枯水季节。
壶口瀑布 教案
壶口瀑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形成原因。
2.学习壶口瀑布的历史文化渊源以及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地图或地理工具2.壶口瀑布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3.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壶口瀑布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壶口瀑布的名称和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壶口瀑布(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壶口瀑布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尽量描述壶口瀑布的特点和景色。
2.教师向学生提问:壶口瀑布为什么会形成?请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教师向学生展示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使用地图或地理工具找出壶口瀑布的具体位置。
三、了解壶口瀑布的历史文化(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壶口瀑布的历史文化渊源,包括壶口瀑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壶口瀑布对当地人民的影响和作用。
3.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四、活动与展示(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壶口瀑布的实地调查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壶口瀑布的景色和特点。
2.学生使用手机或其他工具,拍摄壶口瀑布的照片或视频。
3.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分享照片或视频,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一节课的内容,总结要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壶口瀑布的作文,包括壶口瀑布的特点、历史文化以及自己的感受。
扩展活动:1.学生可以进行壶口瀑布的相关文化创作,比如写诗或画画。
2.学生可以进一步调查壶口瀑布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4篇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能力目标: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学习写景细腻,运用多种方法描写壶口瀑布气势磅礴、雄伟有力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激发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做国河山河文化历史的美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难点: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激发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与学法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分享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面对美,人们的感受是不同的。
老师这里有两幅瀑布的图片,请大家看一看你更喜欢哪一幅?喜欢第一幅的同学请把你的手高高地举起来,让老师看到。
喜欢第二副的同学也请你把手高高地举起来让老师看到。
非常好,希望大家再这一节课中都能够积极投入。
第一种瀑布是柔美和谐的,给人舒服的感觉,这种美很容易被人接受。
第二种瀑布是粗犷豪放的,这种美则是不太容易被人接受的。
第二幅图片中的瀑布因为含沙量之大,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也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上唯一的瀑布----壶口瀑布。
它的磅礴气势震撼着无数人,作家梁衡就曾两次到过那里,并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走进梁衡先生的《壶口瀑布》,去领略它那别样的美。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明确学习目标)(三)自主检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推搡()漩涡()汩汩()霎时()怒不可遏()出轧()挟而不服()(四)文本学习:1.整体感知: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些形容词概括)2.品读感悟:品读:“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而山是清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
《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壶口瀑布》一文,该文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形成原因;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的瀑布壮美景象;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学习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文章:让学生自读文章,了解壶口瀑布的基本情况,同时注意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3. 分析文章: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感悟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讲解文章中的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壶口瀑布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壶口瀑布:地理位置、特点、形成原因。
2. 写作技巧:细腻描绘、修辞手法。
3. 生词和短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壶口瀑布的特点。
(2)分析文章中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
(3)谈谈你对壶口瀑布美景的感悟。
2. 答案:(1)壶口瀑布位于我国陕西省宜川县和山西省吉县交界的黄河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瀑布气势磅礴,景色壮美,有“千里黄河一壶收”的赞誉。
(2)文章中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 教案 公开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课文通过对壶口瀑布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壮观,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描绘细腻,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抒情散文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方面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壮观,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课堂练习题: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然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课文中的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
《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把握本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感受黄河壶口瀑布壮阔、雄伟的气势。
【教学难点】把握本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壶口瀑布》(板书:壶口瀑布)。
说起瀑布,大家能否想起有首写瀑布的诗,我们一起来背一下:《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知道黄河的壶口瀑布是怎么样的吗?让我们一起在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
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1、2段,请一位男生来朗读课文第3段,请一位女生来朗读课文第4段,全班齐读5、6段。
读完课文,请大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黄河的壶口瀑布给你留下的印象?明确:危险,雄伟、壮阔、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黄河在这里仅仅展现他的阳刚之美吗?明确:不仅有雄伟壮阔的阳刚之美,还有如丝如缕,如歌如画的阴柔美,堪称刚柔相济。
三、文本研习通过上一个环节的学习,我们对壶口瀑布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表现黄河壶口瀑布雄伟壮阔、阳刚之美的句子,指明学生朗读,并做简要分析。
(同桌、前后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交流好了,请举手回答。
)提示:几次去?雨季2,枯水34,跳读,指导学生读,多个学生读,反复读明确:2段(稍略)“涛声隐隐如雷……浪沫横飞,一股劲冲进去,”①明确:比如哪个句子体现了黄河不平则呼,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精神?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一文为教学内容,涉及文章的阅读理解、生词学习、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等方面。
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自然美景》中的第二课时。
文章详细内容:课文描述了作者在壶口瀑布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壶口瀑布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地域文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章中的生词、短语和成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观,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课堂讲解,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学习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观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一些生僻词汇和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对壶口瀑布景观的描绘和感悟。
2.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观,培养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词卡片、写作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和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生词和不懂的句子,借助工具书进行查阅。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主学习的心得,互相解答疑惑,共同完成课堂任务。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教学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讲解如何运用这些手法描绘自然景观。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写作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壶口瀑布》2. 主要内容:生词、短语、成语描绘自然景观的方法写作技巧3. 板书布局:左侧展示生词、短语、成语,右侧展示描绘方法和写作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模仿课文,运用修辞手法,描绘一处你熟悉的自然景观。
《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
•••••••••••••••••《壶口瀑布》教案《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壶口瀑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壶口瀑布》教案篇1学习目标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各要素的特点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重点)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难点)品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黄河、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题目解说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壶口瀑布雄伟壮阔,气势恢宏。
以此为题,点明要描写的景物,简明概括。
文体常识游记是散文的一种,以记叙旅途见闻(如某地历史沿革、社会风尚、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等)为主,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数理化通俗演义》等。
生字词告诫(jiè ):告诉不要做某事。
弥(mí )漫:形容烟尘或水雾布满,到处都是。
凹(āo )凸(tū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
形容极深。
搡(sǎng):猛推。
霎(shà )时:极短的时间,片刻。
寒噤(jìn):寒战。
出轧(zhá):(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汩(gǔ)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潺(chán)潺: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怒不可遏(è ):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挟(xié):挟制。
全文段落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点明壶口瀑布所在的位置和“我”到过的次数,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5段):具体写两次观看壶口瀑布的经历和感受,详略得当。
第二部分第一层(2段):雨季观看壶口瀑布,采用了常见的站在河岸上俯视的角度,描写壶口瀑布之险。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八年级上册《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
2.品读课文独特的语言,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3.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精神的内涵,激发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教学重点:1.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
2.品读课文独特的语言,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难点: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精神的内涵,激发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任务驱动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啊!黄河!你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配乐朗诵)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思考:作者曾几次到达过壶口瀑布?第一次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三、再访壶口【任务一明所至】快速浏览课文3-5段,完成表格。
通过对作者观赏视角的梳理,咱们发现作者的位置始终未变,变化的只是他的视角,这种观察方式,我们称之为定点观景。
【任务二品所见】再次阅读3-4段,看看在这样独特的观景视角下,作者看到了怎样的壶口瀑布小组合作,选一处特写镜头,做旁批,说理解,设计朗读方案。
活动:(1)先让学生完成简单的修辞及动词的赏析。
生齐读:(动词重读)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2)采用原文与改文比较鉴赏的方式,引导学生短句速读。
原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男生读。
改句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 不断挤撞推搡,不断前呼后拥,不断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女生读。
问题:哪一个句子更好?好在哪里?明确:短句更加具有节奏感,更有气势,水横冲直撞,加快语速。
2024年《壶口瀑布》教案(精选
2024年《壶口瀑布》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下册,具体内容为壶口瀑布的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第四章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的《壶口瀑布》,让学生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特点及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特点,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学会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我国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教学重点: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板书材料。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特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3)分析课文,讲解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壶口瀑布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壮观景象。
(2)讨论: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讲解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6. 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特点。
(2)谈谈你对壶口瀑布的印象。
2. 答案(1)壶口瀑布位于我国山西省临汾市吉县,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它是由黄河流经此地,受到地形的约束,水流急剧收缩,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瀑布景观。
(2)开放性题目,学生可自由发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特点。
2024年《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
2024年《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语文》教材第七单元《壶口瀑布》,详细内容为第一至三段,通过对壶口瀑布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及文化内涵。
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如“波涛汹涌”、“雷霆万钧”等。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瀑布的特点。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壶口瀑布吗?它位于哪里?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
3. 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第一段,讲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瀑布的壮观景象。
(2)分析课文第二段,讲解瀑布的成因及特点。
(3)分析课文第三段,讲解壶口瀑布的文化内涵。
4. 例题讲解(1)展示例题,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2)教师讲解答案,强调答题技巧。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教师批改练习,及时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壶口瀑布地理位置:黄河中游特点:波涛汹涌、雷霆万钧成因:地壳抬升、河水侵蚀文化内涵:中华民族的象征2. 观察方法由远及近由表及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壶口瀑布的思维导图。
(2)运用课文中的观察方法,写一篇描绘家乡某处自然景观的作文。
2. 答案(1)思维导图答案见附件。
(2)作文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课文、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和文化内涵。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 拓展延伸:(1)课后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壶口瀑布的历史变迁。
2024年《壶口瀑布》教案5篇
2024年《壶口瀑布》教案5篇《壶口瀑布》教案1(约3053字)【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__优美的语言,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2、抓住关键句,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3、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无坚不摧、坚忍刚强民族精神的歌颂。
【重点难点】1. 重点:通过朗读,品味__的感染力,感悟作者在__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2. 难点:领会__蕴涵的对民族精神的歌颂,壶口瀑布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联系。
【课文提示】1、《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
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2、__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
借助欣赏图片和朗读,感悟作者的情感。
【正音正字】驰骋chíchěng 寒噤hánjìn 雾霭wù’ǎi 推搡tuīsǎng 怒不可遏è【初学课文】1. 朗读课文,品味__优美的语言。
2. 说起“瀑布”,你会想起什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瀑,“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的奇景。
3. 哪些语句体现了壶口瀑布的特点?4. 朗读“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如千军万马滚滚向前……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收尽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感受壶口瀑布水势的浩大、湍急、汹涌,感受壶口瀑布带来的雄壮、勇往直前的气势。
【观看图片】运用图片,进行直观教学,进一步感受壶口瀑布的壮阔气势,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课文分析】全文写作者两次看瀑布的情形。
课文的第2段,写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作者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写出了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等特点。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5篇1.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掌握阅读游记的方法。
2.赏所见,品读语言体会黄河刚柔并济之美。
3.悟所感,体会黄河的伟大之处。
一、导入:由《望庐山瀑布》引出学习游记的三个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把握了所至、所见、所感,也就把握了阅读游记的方法。
而我们今天就通过这三个方面来学习《壶口瀑布》这篇游记。
二、讲授新课:环节一、理游踪(所至)通过预习我们可以把握,作者一共去了(两次)壶口瀑布,分别是(雨季和枯水季)。
而枯水季的视角较之雨季更为独到,谁可以说一说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观察角度,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壶口瀑布》立足于河心,不断变换视角,这也是游记的游踪之一,即定点观景。
而抓住方位变换和视角转换的词句,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把握游踪。
环节二、赏所见1.请大家小组合作,循着游踪,说一说你发现了壶口瀑布怎样的特点?从哪些语句品读出来的?并进行圈点批注。
①老师示例:“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在这里,刘老师最喜欢这一系列的动词,一个字的挤、撞从横向上写出了黄河水量之宏大,四字词推推搡搡、前呼后拥则从纵向上写出了黄河水流之湍急,而随着句式逐渐变长,文章的节奏并没有减缓而是愈发的紧张。
河道上排排黄河水在这排山倒海、争先恐后涌来的磅礴气势下碎成了堆堆白雪。
戛然而止,让人不禁为这份气势折服!好一个雄浑壮阔的黄河!好一个雄浑壮阔的壶口瀑布!②学生自主分析:示例一:“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壶口瀑布》教学实录——马晓曦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壶口瀑布》教学实录——马晓曦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壶口瀑布》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学会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语言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壶口瀑布》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2. 学会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语言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运用朗读、感悟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简介课文作者马晓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课文的写作技巧,如描绘手法、修辞手法等。
(2)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
4. 朗读感悟(1)挑选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5. 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景作文、诗歌创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1)壶口瀑布位于________,是中国著名的________。
壶口瀑布公开课公开课教案
17 壶口瀑布数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 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 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4•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一一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的气势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了,教师简单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形成。
出示3张有关瀑布的照片,请学生判断哪张为“壶口瀑布”。
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绘一下3张中最喜欢的那幅照片,或在看到照片时的感觉。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的“文化散文”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一边听一边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及壶口瀑布的气势。
学生自由朗读,根据刚刚听读的体会,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壶口瀑布的意境美。
并说说文章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什么季节。
在文中标出两次所在的段落。
明确:第一次是雨季,在第二自然段;第二次是枯水季节,在第三、四自然段。
目标导学二:分析壶口瀑布的特点1. 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和枯水季壶口瀑布的语句。
思考: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点?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明确:(1)雨季壶口瀑布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①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②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③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⑵枯水季瀑布的特点:气势磅礴、雄伟壮大、坚韧不拔、刚中带柔的特点。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壶口瀑布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4.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的气势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了,教师简单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形成。
出示3张有关瀑布的照片,请学生判断哪张为“壶口瀑布”。
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绘一下3张中最喜欢的那幅照片,或在看到照片时的感觉。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的“文化散文”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一边听一边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及壶口瀑布的气势。
学生自由朗读,根据刚刚听读的体会,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壶口瀑布的意境美。
并说说文章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什么季节。
在文中标出两次所在的段落。
明确:第一次是雨季,在第二自然段;第二次是枯水季节,在第三、四自然段。
目标导学二:分析壶口瀑布的特点1.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和枯水季壶口瀑布的语句。
思考: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点?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明确:(1)雨季壶口瀑布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①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②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③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2)枯水季瀑布的特点:气势磅礴、雄伟壮大、坚韧不拔、刚中带柔的特点。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目标导学三:体会黄河象征的民族精神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1.小组讨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这段文字?明确:语气应该由平缓渐渐提速,带着惊叹、赞美的语气朗读。
2.看到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流露出怎样的情感?明确:由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
正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
这种写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请继续朗读第六自然段,作者由黄河之水想到人之外,还想到了什么?明确:想到民族的精神。
他由黄河的“柔中带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小结:作者描写了黄河之水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同时由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
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三、板书设计第2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感受了壶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不同的美,并体会了黄河之水象征的民族精神,请同学们一起来回顾黄河之水有哪些精神(请学生发言)。
这节课我们将从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方面继续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和精神。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体会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1.在写雨季的壶口时,作者写“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这一感受,有何用意?明确:侧面描写,从“我”的感受出发,间接写出了在雨季瀑布令人畏惧的气势,使人感受较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无穷。
2.你还能找到运用侧面描写的例子吗?明确:第三自然段,“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引用当地人讲的“猪毛被拔光”的事,侧面体现壶口瀑布的迅疾。
3.作者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呢?明确:写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旋出光溜溜的大坑,侧面表现出河水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表明水的刚强和抗争精神。
4.作者的重点是要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明确: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
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目标导学二:品味本文语言特色及效果1.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绘雨季瀑布的特点的?明确:①听觉角度: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②视觉角度:“河谷里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
2.作者描绘雨季壶口瀑布时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找出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一句具体分析。
(1)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明确:本句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汹涌澎湃的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2)(瀑布)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明确:句中用了“跌”“吸”“灌”“冲”一系列动词来描写河水,突出河水险急、汹涌澎湃的气势,使河水的形象更加立体可感。
3.作者描写了壶口上游的河水和脚下的深沟,找出相应的语段,仔细品味其语言特色,体会其意境。
(1)上游:“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明确: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枯水季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流快、水密的特点展现了出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回味无穷。
(2)龙槽壶口:①“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明确:运用“吸”“拢”“冲”“跌”“碎”“升”“跨”“穿”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碎成点,碎成雾,充满灵性与生命力量。
备课笔记【学法指导】分析描写壶口瀑布的语言特点,应该从多种角度入手,修辞手法、用词角度、句式特点等。
②“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明确: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时奔腾的黄河之水已变成了飞流而下的瀑布——浑厚、壮阔、猛烈、凝重。
③“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明确: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和长短句结合的语言,形象地写出了河水在遇到阻碍后寻找其他的出路,成为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
目标导学三:学习本文写景的语言特点作者调动多种感官,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运用一系列具有表现力的动词,结合自身的感受,描写了壶口瀑布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请你选取生活中的一处景物,仔细观察,结合内心感受,写一个描写景物的片段。
不少于200字。
示例:站在湖岸的观景台上,我激奋的心情几乎跃出胸腔。
试想,面对这一湖蓝得“晕”人的碧水,扑面的芳香水汽,哪有生命不振奋呢?哪有意兴不飞扬呢?我尽全力把身子往前倾,脖子向前伸,瞪大眼睛向湖中望去。
湖中间的水域,似乎有一台一刻不停运转着的机器,生产出粼粼清波,后头的清波驱赶着前面的,一齐向四面递进,奔向湖岸;阳光照在清波上,粼粼闪动,有些晃眼,像薄薄的金片铺于太阳底下;清波一波连着一波,波波相依,蔚为壮观,就像天上掉下来的一块布满无数皱褶的绿色大布;蓝色的湖面映托着湛蓝的天空,天空高远,朵朵白云如只只绵羊,悠闲自得,似乎是不愿意离开这人间美景;湖面上水雾氤氲,缭绕着弯扭着盘旋着往天空升腾,但到了一定高度就不见了踪影。
三、板书设计可取之处课堂的主人是学生。
一方面,教师教学目标的设定符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有层次性。
另一方面,注重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特点。
注重教师指引下的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自主思考。
真正满足学生对语文的需求,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足之处由于按照知识点来划分课时内容,导致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把握不够。
将语言特点分析和景物特征分开,不利于学生掌握通过分析语言来总结景物特点的能力。
12《诗经》二首第1课时关雎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3.了解诗中运用的赋、比、兴和反复等写作手法。
一、导入新课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据说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也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我们来学习位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诗经》,体验诗歌之美1.了解《诗经》。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②《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做铺垫,“兴”字的本义是“起”。
简单地说是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③《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叠词来状物、拟声、摹貌。
2.生字识记。
雎.(jū)鸠.(jiū)好逑..(hǎo qiú)参差..(cēn cī)荇.(xìng) 芼.(mào) 窈窕..(yǎo tiǎo) 寤寐..(wù mèi)3.重点语句翻译。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明确: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明确: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
(3)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明确:姑娘美丽又可爱,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理解诗歌内容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明确:这首诗很短很完整,写主人公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