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全方位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党的十八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为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深化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必要性首先,文化体制改革历程多艰,问题尤存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92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文化体制改革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范式,我国开始了文化市场化建设与文化体制的所有制变革阶段,文化市场的地位得到了承认.第二阶段1992年-2002年,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文化产业与财政投入机制变革阶段.十五规划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标志着我国对文化产业的认可,对文化体制改革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十六大第一次将文化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随后在全国铺开,北京、重庆、广东、深圳、沈阳、西安、丽江在内的九个省市和39个宣传文化单位参加了改革试点.2005年12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下发,2008年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文化产业迅猛发展.通过改革,我们逐步形成了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了一大批新型文化市场主体,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市场更加活跃,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国门,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8071亿元.但同时,也存在着管办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资不分、条块分割等传统文化体制的弊端,我们必须着力解决投入不足、机构设置不合理、体制机制创新不够等突出问题.其次,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任重道远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大融合时期,世界交往与人类活动越来越多.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居于强势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推行其既定利益、既定价值,造成所谓的“同质化”、“一体化”,甚至“美国化”、“西方化”.当前,美国文化向世界各国强势辐射,对其它国家进行着近乎“单方面”的输出,“美国制造”充斥全球.电影、电视、音乐、美国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在年轻人中市场极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思维方式.美国基辛格同仁公司总裁曾宣称:“美国应确保:如果世界向统一语言方向发展,那么这种语言就应该是英语;如果世界逐渐被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那么节目的编排就应该是美国的;如果世界正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那么这些价值观就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意愿的价值观.”这种近乎强制的文化渗透,是对全人类的文明、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的及其严重的威胁.可见,全球化不仅是经济战略问题,更是文化战略问题.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应有的市场份额,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我们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建设.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是加强和改进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内在要求,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一要加快转变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当前,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统筹“放”和“管”的关系,做到简政放权和加强监管齐推进、相协调,不断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二要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当前,要着力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与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我国有亿网民、10亿多手机用户,据2013年6月份的一项统计,此前一年时间,全国有6000万网民因网络欺诈损失300多亿元.在这一网络平台上,不仅需要“自我净化”,也需要他律机制,厘定行为边界,依法加以监管,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消除阴暗面,正确引导舆论,更多地释放“正能量”.二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文化繁荣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市场,越来越需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必须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一要加快培育合格文化市场主体.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继续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同时,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二要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当前,我们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它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同时,要支持各种形式的小微文化企业发展.三要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当前,要重点发展图书、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产品市场,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完善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综合交易平台.三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当前,要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广泛享有更多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一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要着力统筹市、区、街道社区和县、乡、村这两个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推动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二要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当前,要按照国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逐步树立起公共文化服务观念,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采用全员聘用、岗位工资、业绩考核、项目负责等办法,深化内部改革,提高服务质量.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一要走出去,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既要深化政府间文化交流,又要构建人文交流机制,鼓励民间交流,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升国际舆论话语权.二要引进来,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必须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益的经验、一切积极的成果、一切好的管理理念和机制,大力加强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的引进,强化文化市场监管,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文化安全.文化看似柔弱,实则坚强,当历史的尘埃落定,许多喧嚣一时的东西会消散,只能有优秀的文化会长留世间,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慰藉.当前,我们必须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
十八届三中全会工作报告: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十八届三中全会工作报告: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总结为大家整理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工作报告: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供大家阅读参考。
十一、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38)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
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
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
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健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
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推动新闻发布制度化。
严格新闻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重视新型媒介运用和管理,规范传播秩序。
(39)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
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
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
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允许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
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在坚持出版权、播出权特许经营前提下,允许制作和出版、制作和播出分开。
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
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小组20XX年工作总结
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小组20XX年工作总结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小组 201_ 年工作总结201_ 年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按照市委、县委改革精神根据《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201_ 年工作要点》全面深化改革认真抓好落实。
一、深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是积极推进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三项制度”改革实行绩效工资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文化水平,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是电视宣传与经营分开改革不断深化。
推动县广播电视台走市场化道路建立宣传与经营分开、制作与播出分离的机制努力把县广播电视台打造成传播力强、影响力大的新闻媒体。
二、积极探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模式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城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由县相关部门负责管理使用;各乡镇、街道办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实行属地管理建立和落实”;三员一保”制度即“管理员、辅导员、维修员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村、居委会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由所属村委会、居委会负责管理使用。
要经常组织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运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进行维修。
同时要充分发挥各乡镇、街道办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中的主导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形成政府主导、各司其职、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格局。
三、全面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机制一是利用三年时间分批分步骤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到 2021 年底全县 1 乡 6 镇 4 个街道共 438 个村、26 个居委会将规范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我们结合我县实际严格按照全市规划明确工作职责细化目标任务切实把各项建设工作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体现到精品工程上积极主动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
力争到年底建成 186 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二是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能力。
文化改革体制工作情况汇报
文化改革体制工作情况汇报一、工作总结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事业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加强和改革。
文化改革体制工作是当前文化事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国文化改革体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单位充分认识到文化改革体制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共同努力推动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主要工作情况1. 加强文化体制改革(1)深化文化产业改革。
我们积极引入市场化机制,鼓励文化企业多元化发展,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推进文化资源整合。
我们加强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促进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
2. 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1)加强文化体制机制建设。
我们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建设取得新进展。
(2)促进文化创新发展。
我们积极创新文化工作机制,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3.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1)探索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我们通过对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的重新规划和调整,优化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
(2)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我们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不断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为文化事业改革提供优质人才支持。
4. 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1)积极开展文化交流。
我们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扩大我国文化影响力,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2)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我们积极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向更加高端、多元化、专业化发展。
5. 推进文化扶贫工作(1)支持贫困地区文化事业发展。
我们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文化扶贫力度,通过文化工程的支持,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享受。
(2)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我们深入农村开展文化宣传活动,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6. 加强文化市场建设(1)优化文化市场环境。
我们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严格规范市场秩序,打造公平竞争的文化市场环境。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文化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深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文化体制和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也日益显得迫切。
为了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完善文化体制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文化体制的总体目标是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和社会化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服务保障功能,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教育、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
其次,要加强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产业是创造性产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创造,才能保持竞争力。
我们要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数字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和引导,鼓励创新型文化企业的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文化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等的合作,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人才。
再次,要优化文化体制机制,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益。
我们要推动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文化合作机制,推动文化资源的跨界融合,加强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
同时,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文化产品的优胜劣汰,推动文化市场的良性竞争。
最后,要加强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组织领导。
文化体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文化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合力推动。
我们要加强对文化体制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落地实施。
总之,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才能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作者:王焕成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4年第12期文王焕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提出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改革目标。
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是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要。
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一、全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必要性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要求。
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不仅需要物质保障,更需要制度保障,创新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机制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前我国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公共文化体系需要健全,文化产业结构需要调整,文化队伍建设需要加强等现实性问题依然存在,文化生产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缚,因此,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文化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之一。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文化管理体制,转换文化发展机制,加快文化企业、事业单位改革,有利于形成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有完善的文化管理体制和现代文化市场管理机制,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放眼未来,既要立足本国又要放眼世界,要树立现代问题意识,加强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寻求文化发展的新坐标,赋予现代文化新意蕴和新品格,增强文化的魅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自信,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满足不断增长的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需要,发挥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文化事业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本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共同致力于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文化的需求,推动文化事业转向现代化企业化和市场化,促进文化和经济协调发展。
二、推进思路(一)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实现市场主导地位,发挥价格调节作用。
支持文化企业多种所有制经济,增强文化企业的竞争优势。
扶持文化企业发展,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增加文化产品的市场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消费的需求。
(二)深化文化功能间的分工与协作。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强政府与企业、科研机构、文化传承机构的联动和协同发展,形成合力,发挥文化的作用。
(三)建立健全文化创新和创意孵化机制。
培育和发掘优秀文化创意企业和人才,鼓励创新自主选题、制作并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市场化水平。
(四)推行“互联网+文化”,开展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推广。
推进全国数字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强大众文化消费意识,开展全民数字素养教育,促进数字文化、网络文化普及和市场化。
(五)增强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支持和鼓励文化企业和机构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高度重视世界人文艺术研究和文化传播。
三、主要任务(一)加强和创新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推行“文化进万家”,培育一批优秀文化志愿者,增强文化惠民能力。
(二)推进文化我们行动计划,打造一批优秀“文化+”示范项目,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文化市场化和企业化改革,建立文化产业相关的标准体系,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发挥市场调节资源配置作用。
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
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6.07.12•【文号】文政法函[2006]1329号•【施行日期】2006.07.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2006年7月12日文政法函[2006]13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本部各司局,国家文物局,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05]14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文化系统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结合文化系统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若干意见》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做出的关系全局的重大决策。
各级文化部门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学习和宣传《若干意见》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全面理解、深刻领会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改革的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切实贯彻“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工作方针,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按照中央关于“六个坚持”和“六个形成”的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紧紧围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等关键环节,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把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精神和部署落实到行动中去。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全文)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遵循以下重要方针。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全文) 2011年10月26日00:19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抓紧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2023中央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上)答案
2023中央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上)答案引言本文针对2023年中央文化工作会议的精神进行解读。
会议的召开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重要的政策和举措。
一、加强文化体制改革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产业发展。
这是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
具体包括:1. 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会议强调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提升文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2. 创新文化经营机制:会议提出要创新文化经营机制,提高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培育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3. 优化资源配置:会议指出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文化事业的统筹规划和资金保障,实现文化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共享。
二、加强文化人才培养会议强调,要加强文化人才培养,提高文化事业的人才队伍素质。
具体措施包括:1. 推进文化教育改革:会议要求加强对文化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文化从业人员。
2. 强化人才培训和引进:会议提出要加强对现有文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提升,同时鼓励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文化人才。
3. 加强跨学科人才培养:会议强调要加强跨学科人才培养,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跨行业背景的文化人才,推动文化事业的跨界发展。
三、加强文化事业国际交流与合作会议提出要加强我国文化事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具体举措包括:1. 加强文化外交:会议要求加强文化外交工作,积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国际间的文化理解和友谊。
2. 弘扬中华文化:会议强调要加强对中华文化的传播,推动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广泛传播和认同。
3. 拓展国际市场:会议提出要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文化贸易合作,增加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量和进口量。
结论2023年中央文化工作会议的精神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重要的政策和举措。
我们要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不断增长,文化领域的活动不断扩大。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必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本文将从激发文化创意、完善文化管理、加强文化市场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要激发文化创意。
文化创意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核心。
在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注重培育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支持,鼓励企业积极投入文化创意领域。
同时,政府还可以建立有利于文化创意发展的产业环境和政策体系,给予文化创意产业更多的便利和保障。
其次,要完善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和支撑。
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必须加强对文化事业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政府应该加强对文化机构的管理,推进文化机构的和创新。
例如,可以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对文化机构的干预,增加文化机构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文化项目的评估和监管,提高文化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再次,要加强文化市场建设。
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环节。
要加强文化市场建设,需要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的市场机制和秩序。
政府可以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文化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和侵权行为。
同时,还应该鼓励和支持文化市场的创新和发展,为文化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例如,可以鼓励文化市场主体之间的合作,推动文化产业链的延伸和整合,提高文化产品的附加值。
最后,要加强文化人才培养。
文化人才是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力量。
要加强文化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强化教育体制,提高文化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政府可以加大对文化教育的投入,提高文化教育的经费和师资保障。
同时,还应该鼓励和支持文化人才的创新和创业,为文化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改革之文化篇在文化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改革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而此次改革气魄更大、步子更稳,涉及面更宽、更有深度;全会关于文化的论述与党的十八大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一脉相承,对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作了重要论述,这体现了中央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全会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要点一: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决定对完善文化管理体制进行了重点部署,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亮点1:体制改革思路明晰,文化行政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决定提出,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办”向“管”转变,“管”什么,主要是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由管微观向管宏观、由主要面向直属单位向面向全社会的转变;要更加注重依法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效能;亮点2:改革措施到位,文化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决定对这一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有许多亮点和新意;决定强调要“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体现了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的要求;强调“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体现了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要求;亮点3:推动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自觉而清晰全会公报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同志一定要处理好‘魂’与‘体’的关系,把坚持导向与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正是我们文化生命力之所在;”可以看出,我们推动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自觉而清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全世界宣示了我们党攻坚克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表明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有更加清醒坚定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亮点4:文化工作者在改革中大有可为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但仅有数量是不够的,还要更注重质量,要思考为群众生产怎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去满足群众的需求;全会公报中提出要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就是很好的导向;一个健全的现代文化市场的基本要求是优胜劣汰,让优秀的产品脱颖而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还要求把文化市场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掌握好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营造好让作品不断涌现的环境,激发全社会的创作热情,才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公报还提出,要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些具体的部署,让文化界人士大有可为,对于我们文化工作者而言,要主动通过文艺的手段,遵循创作规律,真实记录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艺术地弘扬改革的精神,以文艺的力量为改革的伟大进程鼓与呼,创作出一批精品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要点二:关于“两个体系”的关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代表了我国文化建设顶层设计的基本布局;两个“体系”的提法,是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个方面发展的全面、系统的制度化保障,也是中央在文化领域既强调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又强调民生保障的充分体现;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意味着国家财政在文化方面的投入将不断增加,会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进行更大规模的政府采购,这对文化产业是一个利好;不仅不会分流文化市场,反而会刺激人民群众更多的文化消费需求;例如,农家书屋提供的图书会逐渐提升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使其产生更多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购买更多文化产品;此外,如果文化企业跟政府协同,配合政府做好公共服务,在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一定会有提供增值服务的机会;这也将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益处;要点三: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点是:以政府为主导,以人民为主体的服务理念;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公共文化服务的实现方式应该有更多市场化手段;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必须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导致的城乡文化差距和知识鸿沟,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当下首要任务是增加农村文化资源和服务总量,做大农村文化蛋糕;另外,要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决定强调,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前的提法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上“现代”两个字,这是一大亮点,突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时代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特征,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决定强调“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是为了解决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九龙治水”的现状,加强协调,形成合理的布局与管理;要点四:关于建立竞争有序、开放统一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决定提出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标志着要多层次、多方面、全方位地打造文化市场,不再单方面关注产业规模、GDP比重和发展速度,而是更加注重发展的制度化保障和市场化规律,以更加开放的政策措施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将在文化产权交易、资本市场运作、信息消费网络设施建设等方面带给民营企业更多机会;决定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具体阐述中有三大亮点:一是继续强调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鼓励文化产品市场继续向非公有制企业开放;二是更重视资本要素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三是“文化经济政策”的提法表明,今后政府对文化市场建设的扶持将更多采取制度化的经济手段,明晰了政府在文化市场建设中的角色定位;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市场,纵观十几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基本只管导向,把具体的创作生产问题交给创作者和生产者,条条框框减少了,人们的创造活力得以释放;在这一过程中,从业者获得了合理收益、观众大饱眼福、政府得到了税收、国家增强了文化软实力——市场使所有人都从中获益;对文化而言,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还有另一层意义;文化依赖于人的创意,如果社会和经济制度过于严苛,压抑或者阻碍了创意的发挥,文化就会凋敝;反之,社会和经济制度鼓励和褒奖创意,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欲望得以充分涌流,文化就会繁荣;说到底,政府自身不会创造文化作品,但政府可以也应当创造文化赖以生存的环境;要点五:关于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决定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出发,把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任务,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这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崇高的文化追求,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三十多年来,我们坚持对外开放,打开国门搞建设,包括文化建设在内的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可以说,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没有对外开放,也就没有当代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现在,我国文化建设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正朝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迈进;实现这个目标,要求我们树立宽广的世界眼光,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坚定不移地走对外开放之路,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中实现文化新跨越、创造文化新辉煌;要点六: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党的十八大特别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我们党最为重要、最具有核心意义的文艺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必须更加生动深刻地表现人民群众建设新生活的伟大创造;必须更加生动深刻地表现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愿望,表现中华民族的价值选择;必须以文学的力量更加坚定地推动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之中,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患难;历史证明,优秀的文化作品,不是书斋中造出来的,也不是连古缀今“穿越”出来的,而是从生活的深处开掘出来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需要文化工作者重心下移,扎根沃土,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挖掘创作素材,提炼诗情画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历史的经验,也是时代的呼唤;创作只有接地气,沉进生活,以人民为创作对象,及时把握社会变化,善于因势利导,文化产品才能由更多更好向更好更多跨越,赢得人民大众的关注和喜爱,实现价值和意义;。
推动文化繁荣的内容
推动文化繁荣的内容
推动文化繁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通过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
2.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
3. 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以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为重点,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成果,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4.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5. 大力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作者:王焕成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2014年第12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提出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改革目标。
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是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要。
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一、全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必要性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要求。
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不仅需要物质保障,更需要制度保障,创新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机制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前我国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公共文化体系需要健全,文化产业结构需要调整,文化队伍建设需要加强等现实性问题依然存在,文化生产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缚,因此,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文化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之一。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文化管理体制,转换文化发展机制,加快文化企业、事业单位改革,有利于形成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有完善的文化管理体制和现代文化市场管理机制,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放眼未来,既要立足本国又要放眼世界,要树立现代问题意识,加强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寻求文化发展的新坐标,赋予现代文化新意蕴和新品格,增强文化的魅力。
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与发展思路
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与发展思路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文化产业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增长,而且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面对新形势下的文化产业发展,我们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发展思路的升级,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文化产业与体制机制创新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更好地运用体制机制创新来推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运用市场化、多元化的手段上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标准、规范和制度性完善。
一、科技创新在这方面,可以利用科技创新的成果,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比如增加对数字文化内容的研制和开发,可以切实提高文化产业的收益效益。
二、多元融合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也可以实现多元化。
当前,文化体育与教育、旅游、IT技术等行业,可以实现更多的融合。
通过这种融合发展可以实现文化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
三、保障政策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保障政策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需做好政策领导、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同时在国家层面对文化产业进行规范和完善制度,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升级一、文化与环保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在文化发展上的积极作用与环保协调并存的问题越来越严峻。
我们很难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之间选择一方。
因此,我们必须要使文化与环保之间保持平衡,以保障共同的未来。
二、文化与民生在文化发展道路上,我们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而且要注重社会效益。
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更多地关注民生福祉,让广大群众更好地享受到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果。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要弘扬公正、公平、公开的文化价值观,以实现文化与民生的共同发展目标。
三、文化与智慧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文化产业也需要将智慧化与数字化相结合,推进文化领域的创新,增加文化产业的价值。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研究不足之处
当前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 足之处,如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不够深 入,缺乏实证研究等。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未来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化 ,加强对具体问题的深入研究,注重实证 研究,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提供更加科学 、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应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借鉴国际先进 经验,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感谢您的观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HANKS
01
鼓励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等产业融
合发展,提高文化产业附加值。
加强产业园区建设
02
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引导文化企业集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和
产业链优势。
培育市场主体
03
支持文化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创新,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
争力的文化企业。
提升文化软实力
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扩大中 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完善国有文化企业 业绩考核制度
加快培育合格市场 主体
重点
加强国有文化企业党建工作
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优化文化市场结构
重点
加强文化市场监管 完善文化市场法律法规 加强文化创新和人才培养
重点
支持优秀文化作品的创作与推广 加强文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
04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的政策措施
02
改革的核心任务和目标
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
产业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03
改革的重点领域和措施
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包括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完善文化市场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意见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意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意见为了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切实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近年来,我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和短板,需要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一、建立市场化的文化产业体系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文化产业体验,推动从文化的生产、创造和传播不断向市场规律和社会效益转化。
应推进文化产业结构完善,完善文化金融和知识产权体系,加快互联网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企业上市和文化产业与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发展。
二、加强对文化机构的改革和创新着力推进文化机构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提升各类文化机构的管理和办学水平。
应深入实施文化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制度,鼓励公办文化机构参与市场竞争,积极引入社会和资本力量办理文化机构,聚焦文化“软实力”的创造性转化和传播,培养和普及中国的文化艺术品。
三、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应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和文化资产管理制度改革,在政策和制度上给予文化产业更多的扶持。
同时,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防范文化产业当中垄断和虚拟化等问题的发展。
四、提高人民文化素质和文化参与度让人民参与文化,提倡文化生活,需要加强文化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促进文化消费的增长。
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类文化资源,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推行国民文化精神指数和文化演进指数进行评估,提高文化素质和文化参与度。
五、强化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市场化的文化资助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同时,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应切实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强化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加强文化遗产的监管和管理工作。
六、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建立全球文化交流与合作机制实现文化交流共享,拓展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空间,推广国家品牌,强化我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支持文化产业自由流动和赴海外发展,建立国际文化交流氛围和国际文化品牌认证制度。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动文化体制创新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体现了文化管理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管理的科学化标志着国家文化治理水平的提高。《决定》提出: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这次明确提出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既是对过去探索的肯定,又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不仅是完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的重大举措,也是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方式的重要变化。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深水区,如何实现国有文化企业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如何做大做强国有传媒企业,一直是困扰文化发展的政策瓶颈。《决定》提出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是意识形态管理方式的一大创举,有利于使转制后的文化企业更好地把握内容导向,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体现了形成符合现代企业的制度要求和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要求的统一,有利于培育大型骨干文化企业,特别是文化企业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有利于破除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在尊重市场规律基础上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这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全会提出在文化领域,要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有利于巩固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成果,破除深层次潜在的行政资源配置方式的顽疾。事实上,我国文化企业难以在集约化基础上做大做强,一个最根本的症结点就是文化资源未能实现全国范围内流动。尤其是要素市场的不健全不完善,阻碍了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核心是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通过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才能把此前一直倡导的政府职能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落到实处,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基础上实现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做好智慧文化引领文章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好智慧文化引领文章中共光山县委宣传部为全面推进光山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贯彻落实王铁书记在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让智慧之光溢彩光山”特色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这一重大命题。
光山县迅速行动,高端策划,积极作为,制定了“让智慧之光溢彩光山”实施纲要,大力实施“旅游立县”战略,把智慧文化作为光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以重点项目为载体,以产业开发为支撑,打造光山特色文化品牌,全力做好智慧文章,给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一、主要做法(一)确定了特色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主题。
王铁书记在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动员大会上指出,“做亮县域特色文化文章,大胆创新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机制”。
要做亮我县县域特色文化文章,首要条件就是要确定用什么样的文化主题来引领。
王铁书记在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提出的“让智慧之光溢彩光山”这一命题,及时为我们破题、立意,为我县文化旅游带动发展确定了特色文化主题,非常符合光山实际。
围绕这一命题,我们迅速行动,成立了“让智慧之光溢彩光山”高规格领导小组,组建了办公室。
在全县广泛开展“让智慧之光溢彩光山”大讨论活动,在电视台、《光山通讯》、光山网上分别开辟专题、专栏,利用县内各种媒体密集宣传,炒热主题,报道工作动态、开展理念研讨。
县委专门拿出一天时间,在全县召开了“让智慧之光溢彩光山”理论研讨会,各单位各部门也纷纷召开研讨会、座谈会、交流会,凝心聚力,出谋划策。
县乡科级以上干部撰写了理论文章500余篇,目前已收集整理汇编成册。
这一命题的提出,为光山做亮县域特色文化文章,创新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机制,提供了灵魂,指明了方向。
(二)确定了光山县文化旅游发展思路。
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光山县旅游立县指挥部”。
制定了《光山县文化旅游带动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课题量化考评意见》,提出以“智慧光山·司马光故里”作为光山旅游形象口号,明确以“智慧之光”引领旅游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一城四区五镇十村”旅游发展格局,正式启动光山智慧之光博览园、智慧博物馆、净居寺、司马府、茶文化、星级宾馆等六大项目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靠三种推动力量
一是运用行政力量,加强顶层设计,实现整体推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兵团全面深化改革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包括探索、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政军企合一特殊体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兵团的文化体制改革不仅不能脱离这一特殊体制,而且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文化发展繁荣越来越离不开市场,越来越需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应当看到,尽管兵团目前缺少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文化产品和市场要素不健全,对外开放度和吸引力不强,但是,随着兵团对外开放力度加大、特殊体制和市场机制实现更好接轨,兵团文化市场潜力会得到更大释放,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当前最紧要的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有效整合、深入挖掘兵团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有力借助、充分利用兵团“三化”建设的成果,依托兵团对外经贸平台,瞄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带来的文化商机,建设文化园区,汇聚文化资源,培育现代化文化产业,组建现代化文化企业,培育兵团文化市场,接轨新疆文化市场,开拓国内外文化市场。
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全方位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我们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结合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兵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关于“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部署和要求,我们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深化认识,把握重点,明确推动力量,努力实现三大突破,推进兵团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是借助社会力量,弥补“ 先天不足”,实现跨越发展。《决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最大亮点在于,引入竞争机制,降低了文化市场的准入门槛。为健全现代化文化市场体制,允许“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支持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相结合;为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这些举措为文化改革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兵团的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必须充分利用兵团丰富的文化资源、广阔的市场前景、优惠的文化政策,在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前提下,吸引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进入兵团公共文化领域和文化市场,或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生产精神文化产品、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或投资创办文化企业,或兼并重组兵团现有文化企业,以“ 借船出海”“ 借鸡生蛋”“ 借风扬帆”等多种途径,弥补兵团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市场培育、文化产业发展上的“ 先天不足”,增强兵团文化市场的开放度,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推进文化产业的多元化。
努力实现三个突破
一是在增强文化实力上求突破。
增强文化实力,必须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化生产力有两种途径:一是发展文化产业所带来的直接生产力;二是通过精神文化产品的传播,塑造人的灵魂、激励人的精神、激发人的斗志、提高人的素质,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创造更多财富所产生的间接生产力。当前,兵团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必须坚持完善体制与理顺机制一起抓,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着力提高兵团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兵团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实现文化硬实力与软实力同步提高。
三是依托群众力量,激发内在活力,实现“ 星火燎原”。《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把维护好、实现好职工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职工群众是否受益、是否满意作为评判改革得失的标准和尺度;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充分尊重职工群众在改革中的主体地位、首创精神,充分激发职工群众的巨大文化创造活力,发掘其中蕴藏的推动文化改革的巨大潜力。引导职工群众的文化消费,培育文化消费市场;组织文化大户、文化能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创办小微文化企业,形成多种经济所有制共存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制和现代文化产业格局。
从三个维度认识
从党和国家全局看。“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新疆、兵团的文化建设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绝不是“ 改革的孤岛”,在具体改什么、怎么改上可以结合实际具体分析,但改革是大势所趋、潮头所向,在改与不改的问题上没有质疑的余地,必须增强全局意识,以坚决服从、积极主动的姿态推进兵团文化体制改革。
要转变投入方式,由直接投入向通过购买文化服务实施资助的方式转变,该由公共财政补助的必须由各级“ 政府”买单,一点都不能少,该去市场找钱的必须去市场找,“政府”一分钱也不能投。
二是构建完善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是体现人民主体地位、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文化利益、体现我党宗旨和改革发展目的、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必要途径。必须按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要求,为职工群众提供必需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供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建设、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缺什么补什么,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哪方面弱就加强哪方面;同时,做到“城乡”均等,边远师团与腹心师团均等,条件好的与条件差的单位均等。当前最为紧要的是,依照城镇化发展进程和趋势,调整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和完善城镇和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合理布局,扩大覆盖,完善服务,满足需求。
二是在发挥文化引领作用上求突破。在新疆引领先进文化,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奠定长治久安的文化基础,这既是兵团的使命,又是兵团的义务和责任。要加强实践设计,探索“ 引领”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发挥“ 引领”作用的长效机制。
三是在推进兵地文化融合发展上求突破。兵地双方共同的大局利益和发展目标,决定了兵地文化必须融合发展。要充分利用兵地毗邻而居的优势,借鉴兵地经济融合发展的经验,建立兵地信息互通、市场共育共管、活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构建兵地责任共担、资源共享、共同繁荣的文化发展格局。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统筹布局上,必须坚持各级党委把关定向,处理好“ 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的关系、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的关系,绝对不能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出现颠覆性错误,在改什么、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上,方向不能偏,原则不能变。在力量的协调上,必须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形成改革发展的合力。在资源的整合上,既要注重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又要打破体制、利益、地域壁垒,坚持兵团上下一盘棋,集中优势资源推动文化发展。
从兵团文化建设自身看。全国文化建设速度落后于经济建设速度,而新疆及兵团文化建设整体水平落后于全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拿出改革的精神和具体行动,后发赶超,再创兵团文化新辉煌。
把握三项重点任务
一是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要按照“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大宣传、大文化格局,真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始终确保各级党委对国有文化单位重大事项的决策权、资产配置控制权、宣传业务的终审权、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权。按照“ 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不断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做到“统”与“放”相结合,简政放权与加强监管相协调,增强文化单位自主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