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与文人的渊缘
中国文人墨客与酒的不解之缘
中国文人墨客与酒的不解之缘
古代的文人抒发个人感情的时候无不会提到酒,饮酒对于古代文人来讲,是一种压力的抒发,感情的寄托,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这么多脍炙人口的关于酒的诗篇流传下来,为我国的酒文化研究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说到文豪与酒,第一个肯定是诗仙李白,“将进酒,杯莫停“,一代诗仙李白对酒是情有独钟,为了酒,什么“五花马”、“千金裘”也毫不吝啬的可以送进当铺,在李白眼中,酒绝对是世界上顶好的东西。
他已非低斟浅酌的酒徒,而近似于孤注一掷的赌徒了,把生命中所有的宝都押在酒上面。
甚至连吟诗,都相当于猜拳喝令,添一碟精神上的下酒菜而已,解酒或醒酒用的。
怪不得杜甫也曾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
曹操那里,酒就是疗伤的解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接下来就是醉翁欧阳修了,《醉翁亭记》,从头到尾一直“也”下去,贯穿一股酒气。
无酒不成文,无酒不成了乐。
天乐地乐,山乐水乐,皆因为有酒。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一代大文豪苏东坡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很多很多名人与酒是脱不了关系的,这就构成了华夏酒文化中的一种奇妙的酒文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酒更加广泛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贴近“生活”的酒文化得到了空前的丰富和发展。
古代文人与酒文化_浅析中国古代文人与酒
《古代文人与酒文化_浅析中国古代文人与酒》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不论是富贵贫贱,亦或是欢喜哀愁,都离不开酒。
饮酒与文化,更是纠缠在一起,千百年来水乳交融。
一、文人与酒的结缘中国文人嗜酒的最初记录已无从可考,战国时代,这一现象并不是很明显,虽然当时也有过一些爱酒的侠士,但从严格意义上讲他们还算不得是文人。
而真正将文化与酒并在一起,大概应从士族的初兴算起,应该是从汉代,士大夫清谈之中常常以酒为伴。
东汉的著名文学家蔡邕,曾经就因为醉卧在途中,所以被成为“醉龙”。
到了魏晋时期,从曹操开始,酒就步入了文化的殿堂。
到了“竹林七贤”的年代,这些性情古怪的文人由于对世道、统治者的不满,更是与酒为伍,借酒来发泄心中的苦闷,表现自己内心的孤独以及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
南唐后主李煜的“宁学世人醉,扬波去我遥”,正是他忘情于酒的心态写照。
到了唐代,饮酒更被文人所崇尚,并因此留下了许多许多的酒诗和其他文学佳作。
唐代中期称最爱饮酒的贺知章、王�、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八人为“酒八仙”。
对“酒八仙”的描写最为传神的是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①宋代的隐士种放,自己造酒自己喝,自号“云溪醉侯”;大文豪欧阳修,自号“醉翁”;苏东坡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佳句;明代的俞�,自称“醉吟野老”;清代的顾嗣立,人称酒帝。
明清的小说中,也处处流淌着酒的芬芳,散发着酒的味道。
二、中国古代文人好酒的原因中国古代文人之所以好酒,一般来说是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文人自身的原因由于文人以自己的视眼和自身单纯的思维方式关注世界,因此,必然有很多他们不愿目睹的现实。
还有的就是文人仕途失意,心里的不痛快自然也要以酒浇愁,以酒泄愤。
这种情况下的饮酒,实际上是为了淡化自己各种美好愿望与现实反差所造成的不平衡,同时也有寄托理想的成分。
1.仕途失意,以酒浇愁辛弃疾有名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此句展示了醉态与梦境、理想与现实多层的境界。
酒中诗意中国酒文化中的文学共鸣
酒中诗意中国酒文化中的文学共鸣唐代诗人李白曾有“问酒逢知己,分飞尽有情”的诗句,诗中所表达的喜欢饮酒的情感,也体现了中国古代酒文化中酒与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
酒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饮品,不仅是一种调节情绪,互相交流的媒介,同时也激发了无数文人雅士的灵感与创作力。
在中国的酒文化中,酒与文学共鸣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相互交融,成就了千古传世的佳作。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感受到酒带来的情感和精神的提升。
而在这个过程中,文学作品的创作与酒有着不解之缘。
酒的陶冶作用在文学创作中时常可见。
嵇康是晋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常以饮酒作为陶冶情操、放松身心的方式。
在他的作品中,他借着酒的力量,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思考。
他的一首《与山巨源幼昆山水经幽忧议追夜饮开济长水河中作》中有云:“美酒破愉性,豪辞及颓事。
势相冲薄清,欢忧交外内。
环佩到腰宜,边臣出宴席。
”作品之中带有浓厚的酒文化色彩,极富诗意。
中国古代文人士子中有着很多爱酒之辈,他们在酒中寻找到了灵感与艺术创作的源泉。
宋代诗人苏轼是酒文化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经常以品酒写诗的方式表达他的情感和思考。
他一生中的诗作多次出现了酒的身影,且酒在他的诗中所达到的程度,往往超越了现实生活中的情感,达到了一个艺术的高度。
他的《赤壁赋》中写道:“采堕天汉无极系,问游太虚生雷诂。
推时南阙虚白日,返照峰林晚渚炉。
”苏轼以诗酒之风,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升华,与酒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而且紧密的联系。
除了苏轼外,明代文学家袁宏道也是酒文化中的名人之一。
袁宏道是中国明初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中酒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在他的作品《谢绝圣人书》中写到:“班马西forthurpdh谷至邻,敛吴诚作藏。
猫儿义有传,无主海寒目盈窗。
”他通过这样一段文字,表现了对酒文化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抒发。
他通过饮酒与自然的结合,达到了一种激扬文字的境界。
在中国酒文化中,酒与文学的交融不仅是一种表达,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风雅中的酒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饮酒修养
风雅中的酒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饮酒修养风雅中的酒: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饮酒修养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中,饮酒是一种重要的修养和文化表达方式。
这种特殊的饮酒文化既能展现出古代文人的豪放洒脱,又能体现出其深沉内敛的性格特点。
本文将以古代文人雅士的角度,探讨风雅中的饮酒修养。
一、酒与文人雅士的深厚情谊酒和文人雅士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古代。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常常以饮酒为娱乐方式,通过饮酒来寻求灵感、释放情感、交流思想。
他们将酒视为诗意、哲学和艺术的化身,对待酒如同对待生命一般,充满了敬畏之情。
二、高雅的酒文化与品味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对于酒的品味十分讲究。
他们不仅注重酒的质量和口感,更重要的是追求酒的文化内涵。
他们会倾听酒的涓滴声音、品味酒的香气、判断酒的陈年和酿造工艺,以及品尝酒的口感和余韵。
通过这种方式,文人雅士能够从酒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情感的升华。
三、文人雅士饮酒的艺术表达文人雅士将饮酒当作一种艺术表达的方式。
他们通过饮酒来陶冶情操、抒发情感、凝聚思想。
文人雅士在饮酒时,常常会吟诗作对,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对世界的思考。
他们通过饮酒与其他文人雅士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思想和艺术成果,形成了诸多酒令和饮酒活动,互相切磋琢磨,相互启迪。
四、饮酒修身养性饮酒对于古代文人雅士来说,并不只是为了纵情享乐。
他们明白饮酒需要有节制,需要在庄重和雅致之间找到平衡点。
他们通过饮酒来磨练自己的意志,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饮酒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是表达自我和净化心灵的途径。
五、酒与人生哲学的追求古代文人雅士认为酒与人生有着紧密的联系。
他们通过饮酒来探索人生的真谛、追求自我境界的提升。
他们相信酒能使人超脱尘世的束缚,使心灵与自然相通,达到心神合一的境界。
饮酒对于古代文人雅士而言,是一种追求人生智慧的方式,是通往人生境界的窗口。
总结: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饮酒修养是一种别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他们通过饮酒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诗意和思想。
酒与中国古代文人墨客
酒与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酒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文人墨客们创作和交流的灵感源泉。
本文将通过探究酒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中的地位和影响,展示酒对于他们创作和生活的重要性。
一、酒与文人墨客的交流和创作1. 饮酒作为交流的方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圈子里,饮酒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
他们常常会聚集在雅座之上,畅饮并进行精彩的思想交流。
酒能破除人与人之间的拘谨和隔阂,使之能畅所欲言,倾吐心声。
这样的场合不仅是加深彼此之间的情感,还能激发出创作的灵感。
2. 酒与诗词创作的关系酒对于古代文人的诗词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常常在醉酒时,借由对酒的喜爱与沉醉,表达内心深处真挚的情感。
一杯美酒可以让他们在沉醉的状态下,思绪万千,灵感涌动,进而创作出动人心弦的诗词作品。
二、文人墨客如何赞美和描绘酒1. 赞美酒的卓越品质文人墨客们常常通过描绘酒的色泽、香气和味道来赞美它的卓越品质。
他们以凝练而生动的笔触描述酒的美妙之处,将其比作天上的星辰和大地的花朵,赞美酒的醇厚和芬芳。
2. 酒与自然景色的结合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善于借用酒来描绘自然景色。
他们常将酒与山水、花草融为一体,形成富有诗意的意象,以展现酒的千姿百态和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三、酒对于文人墨客生活的意义1. 酒作为调节情绪的工具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中,他们常常经历各种喜怒哀乐。
而酒作为一种调节情绪和舒缓压力的工具,对他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时他们会以乐观浪漫的心态,品味美酒,享受人生的瞬间;有时他们会在酒的抚慰下,排解内心的郁闷和愁苦。
2. 酒作为文人墨客的精神寄托对于一些文人墨客而言,酒是他们精神寄托的象征。
他们相信酒能让思想更加开放,触及灵魂的深处。
不少作品中可以看到文人以酒为媒介,表达他们对理想、人生、人性的思索和思考。
结语总之,酒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和创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与酒共饮、描绘酒的千姿百态、借酒陶冶情操,这些都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于酒的热爱和赞美。
古人的饮酒智慧中国酒文化中的文人墨客
古人的饮酒智慧中国酒文化中的文人墨客古人的饮酒智慧:中国酒文化中的文人墨客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与文人墨客有着紧密的联系。
自古至今,饮酒作为一种社交和文化交流的方式,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
古代文人墨客常以饮酒为题材,或借酒表达情感,或用酒寄托理想,形成了独特的饮酒智慧。
本文将从古人的饮酒智慧角度,探讨中国酒文化中的文人墨客。
一、深饮浅尝:品味人生古人对于饮酒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注重品味人生,通过饮酒的方式感受生命的酸甜苦辣。
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怀灵敷茜,苞络聊攸,历时维年。
樽酒泉涌,畴昔之典——诗云:愿为诸友儿郎宴,饮此杜陵老陈酿。
”这种深饮浅尝的态度,象征着古人对于人生的态度,无论是忧患还是喜悦,都可以通过饮酒来化解、尝味。
二、诗酒情怀:抒发情感中国文人墨客常以酒作为灵感的源泉,借酒抒发内心所感。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山原旷其盈虚,泽潦涵夫民。
余东皇太一,维垂拱而治。
”此处的“东皇太一”指的便是美酒,文人通过一杯美酒引发的情感,可以抒发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饮酒作诗:醉后吟咏古代文人墨客常以饮酒作为作品的灵感,其醉后吟咏的诗意境界被后人铭记。
杜甫《月夜忆舍弟》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了酒后饱含思乡之情的诗意。
醉眠花下,吟咏诗篇,使得饮酒成为文人创作的灵感泉源。
四、醉酒豪情:豪气万丈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以醉酒为媒介,展现出豪情万丈的一面。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中的诗人以酒为伴,抒发了对离别之情的豪情壮志。
酒后的豪情,使得文人们能够更加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内心中的真挚情感。
五、饮酒交友:增进情谊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以饮酒为媒介,以此增进友谊与情谊。
酒与诗意中国文人的酒文化情结
酒与诗意中国文人的酒文化情结酒与诗意——中国文人的酒文化情结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酒被视为一种寄托情感、表达思想的载体,与诗歌紧密相连。
诗意与酒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两者彼此交织,共同构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独特情结。
一、酒文化的渊源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酿造酒了。
杜康,作为中国古代最有名的美酒,成为了中国文人饮酒的重要象征。
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伴随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与文化。
二、诗与酒的交融中国诗歌中的“醉”,无疑是酒文化情结的象征。
对于中国文人而言,酒与诗意有着共通之处。
酒能唤起文人的欢愉和创作灵感,酒后更容易达到意境的升华。
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等,都将酒作为他们创作的灵感之源。
他们以诗抒发对酒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
三、酒与文人的情结文人与酒之间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他们通过饮酒来寻找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酒能缓解他们内心的压力,放松他们的思绪,使他们的情感得以舒展。
饮酒成为了文人们寻求精神慰籍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们心灵交流的纽带。
四、酒文化的审美意义中国文人对于酒的品味和审美已演化成一门独特的文化。
他们推崇以淡泊、雅静的心态面对酒的品味,追求酒中的苦辣、浓烈、淳厚之美。
通过饮酒品味,他们更好地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思考。
五、酒与友谊的象征酒是友谊的桥梁,它让人们更加亲近,拉近彼此的距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作为交际的一种手段,被广泛运用于社交场合。
文人们常常聚集在一起,以饮酒来表达情谊,也以酒话显露心迹。
六、酒文化的传承随着时代的变迁,酒文化在中国得到了传承与发展。
近几年,茶酒文化的兴起成为新的潮流。
许多现代诗人,如北岛、海子等,以茶酒为题材进行创作,将酒文化向新的高度引领。
这种传承与发展,保持了酒文化的独特性和生命力。
总结起来,酒与诗意交融,中国文人的酒文化情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饮酒,文人们寻找情感的宣泄和内心的宁静。
古代文人与酒文化的关系研究
古代文人与酒文化的关系研究1. 引言古代中国是一个重视文化和艺术的国家,而酒文化在古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古代文人与酒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
2. 古代酒文化概述古代中国人对于酒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热爱,认为酒可以陶冶性情、表达情感以及帮助思考。
这种对酒的追求和推崇被反映在古代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中。
3. 文人与酒的交融3.1 酒作为创作灵感源泉:许多古代文人通过喝酒来启发灵感,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哲思。
3.2 饮酒仪式与交流:古代文人常常以饮酒为契机进行交流和互动,这些场合不仅促进了友谊,也激发了对艺术和美学的讨论。
3.3 醉时发挥才华:一些文人相信,在微醺或者醉酒状态下,他们更容易发挥创作才华和想象力。
4. 文人与酒的表现形式4.1 酒诗:古代文人常常以写诗的方式来歌颂酒的美妙,并表达自己对于生活和世界的感悟。
4.2 酒文化在书画中的表现:古代文人画和书法作品中经常描绘有关酒的情节,通过艺术形式展示对酒文化的追求和理解。
4.3 阐述对于酒文化态度:一些古代文人撰写了关于酒文化的论述,表达了自己对于酒与生活、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思考。
5. 文人与酒文化之影响5.1 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古代文人与酒文化紧密相关,他们所呈现出来的艺术作品往往有着独特而富有个性的风格。
5.2 对于后世影响:古代文人以及其创造出来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酒文化形象。
6. 结论古代文人与酒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酒作为创作灵感、社交媒介以及表达情感的工具,深深地融入了古代文人的生活和艺术创作中。
他们唤起了人们对于酒文化的热爱和追求,并在艺术领域留下了丰富多样的作品,对于后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酒文化与文人墨客雅致诗礼的交融之地
酒文化与文人墨客雅致诗礼的交融之地酒,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饮料,与文化息息相关。
它不仅是社交娱乐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代表着人们情感交融和人际关系的象征。
在中国文化中,酒文化与文人墨客雅致诗礼的交融之地,形成了独特而迷人的景观。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酒文化的传承。
古人常说:“羲和尝百草,日暮饮于汉宫。
”可见,饮酒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而在文人墨客的眼中,酒是一种能够陶冶情操、激发灵感的媒介。
在他们的诗歌作品中,不难发现对酒的赞美和倾情。
李白曾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这一句诗简洁明了地表达了饮酒与品味美景的快乐与豪情。
苏东坡更是在他的《赤壁赋》中将酒与诗歌、音乐、山水等元素相融合,创造了一种独特而富有艺术感的境界。
可见,酒文化与文人的心灵共鸣,形成了一种共同的美学追求。
在中国古代,举行文人雅集、诗礼酒宴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
以文人雅集为例,这种活动多在文人的宅邸中举行,大家围坐在一起,畅谈诗文、品味美酒。
饮酒成为了文雅和交流的一种方式。
在这样的场合中,文人往往能够感受到酒的醇香,自然地流露出诗情画意。
同时,在酒的作用下,大家彼此之间的羁绊更加紧密,互相促进着彼此的创作和成长。
一些著名的文人,如辛弃疾、欧阳修,都将酒文化与雅集相结合,举办过许多盛大的宴会,使得酒与文人的关系更加深入人心。
酒文化与文人墨客雅致诗礼的交融之地不仅在于他们的创作和社交活动,也体现在文人们对于酒的态度和风格上。
中国古代文人重视雅正、克己奉公的品质,在饮酒方面也不例外。
文人们都倡导酒的适量饮用,并将之看作是一种清新自在的生活态度。
他们讲究用逸品来品味酒的香醇,将饮酒看作是审美的一种方式。
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文人墨客们将酒与诗礼相结合,使得酒成为了他们表达情感、畅谈人生的一种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文人墨客已经不再局限于古代的士人阶层。
然而,酒文化与文人墨客雅致诗礼的交融之地仍然存在。
一些喜爱文学艺术的人士,仍然将酒作为一种与文化交融的载体,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境界。
酒与文人的不解之缘
酒与文人的不解之缘时间:2019-03-10 09:33:24 | 作者:张恩赫纵观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大文人,他们都与酒之间有着不解之缘。
文人们写酒文,抒酒情,名家名篇,千古渊源不断。
酒在文中,文在酒中,在文与酒的历史长河中,演绎着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李清照与酒有着不解之缘。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她,自幼受父母熏陶,勤习古词诗文,研习百家经典。
一次到郊野游玩,她在溪亭饮酒直到黄昏,醉酒驾船找不到归路。
后来,她时常想起这段美好经历,于是秀笔一抖,一首《如梦令》脱口而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时间,这首小令像是一阵清风掠过平滑的湖面,在京城荡起了层层涟漪。
十六岁的李清照初试文墨,竟一鸣惊人!孟浩然与酒也有不解之缘。
孟浩然善饮酒,却从未在诗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更多的是让酒香氤氲在诗行中。
从他的诗中散发出的酒香弥漫千余年,依然如此强烈。
有一年秋天,一位朋友请他去家中饮酒,他欣然前往。
江南的秋天如同暮春,风轻云淡,草色凝碧。
一路欣赏风光,不知不觉已来到了朋友的村头。
小菜已摆上桌,酒杯已斟满。
喝到痛快时,他诗兴大发,取来笔墨纸砚,写下了《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主客二人开怀畅饮,闲谈家常,一派田园风光,充满无限乐趣。
李白也与酒有不解之缘。
他是诗歌王冠上一颗最耀眼的明珠。
然而,即使是高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谪仙人,也有遭遇挫折、困顿失意的时候。
他之所以爱酒,很大程度和失意有关。
他曾怀着建功立业的梦想来到长安,然而,他的雄心壮志在这个城市中落了空。
这让年轻的气盛的他感到无比失落。
但他似乎永远都不会沮丧太久,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茫然都是暂时的,美好的一天总会到来!文人与酒的故事,正印证了李白的诗:“惟有饮酒留其名”。
文人与酒,总是有不解的情缘,更有不解的情怀。
中国古代文人与酒的不解情缘
中国古代文人与酒的不解情缘导语中国是酒的故乡,更是诗的国度,酒与诗都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在岁月的流逝中,酒与诗不断交织融汇,酒是水制的诗,诗是心酿的酒。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似乎对酒都情有独钟,不论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无论宴饮聚会、临行分别、落魄愁绪、壮志抒怀……似乎都离不开酒。
不论是铁马秋风还是小桥流水,不管是潇洒自如还是沉吟。
一、酒香里的中国文化史中国文人与酒结下不解渊源。
在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
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诗经》饮酒是乐事。
酒,往往想到我们的祖先,用作祭祀之用,与神灵共享。
“清酒既载,驿牡既备。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建安三曹,无一不喜欢饮酒作诗,曹丕在《与吴质书》中,就说自巳是“出则连舆,止则接席……酒酣耳热,仰而赋诗”。
曹植也有“置酒高堂上,亲友从我游”,“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的诗句。
到于曹操,作为政治家的他主张禁酒,而作为诗人他很喜欢喝酒。
他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表达了他慨叹人生,寄情于酒、于诗的心境。
东晋诗人陶渊明,他的诗中有酒,酒中有诗。
萧统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
唐代是中国诗歌繁盛的年代,诗人多,嗜酒者也多。
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海量、贺知章、王之涣、元稹等个个喜欢,且都饮酒而诗兴大发,创作出不朽之作。
有人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饮者八百首”。
可以说中国文化史是蘸着酒写成的,随处都飘散着浓厚的酒香。
酒是麻醉剂,它的缠绵如梦,它的柔软如锦缎。
酒是忘情水,它的冷酷似冰,它的锋利似钢刀。
酒更是生命水,它的炽热似火,它让文人墨客超脱旷达,才华横溢,尽情翱翔。
酒是文人的精神,无酒不成文。
二、文人的诗酒情结铸就了辉煌的诗酒文化酒与诗人,似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诗人的血统中,无不流淌着酒的慷慨,酒的豪放,酒的清愁,酒的感伤。
1.众人皆醉我独醒不会喝酒的屈原确最懂酒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流淌着大量的酒,散发出浓浓的酒香。
古代文人与酒文化的交融
古代文人与酒文化的交融一、引言古代中国是一个尊崇文化的国家,而酒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古代文人们不仅钟爱美酒,更将其视为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人与酒文化的紧密交融。
二、酒与诗词古代文人常常以饮酒作为写作过程中的启示。
曹操所言“卧看牵牛织女星,庆李下规桑稳”的《观沧海》就是在品味美酒后得到的灵感。
同时,许多经典诗词中都融入了对饮酒的描摹。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展现了他独自品酒时寄托思念之情。
三、宴会与交际在古代社会中,举办宴会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
而宴会常常伴随着琴棋书画和赋诗吟唱,并有专门称之为“诗礼”的活动。
很多文人与宴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更增添了文化交流的魅力。
例如王勃与杜牧相识于杂剧表演时,后来又经常相邀共赏美酒,最终形成了传世之佳话。
四、酒文化的表达古代文人通过吟咏赞美和寄托自身情感来表达对酒的热爱。
他们不仅描绘出了美好的饮酒场景,还将酒喻为友情、思念和豁达。
例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一寄托着对友情和追求真理的向往使得古代文学中充满着浓厚的酒意。
五、反思与启示古代文人对待酒文化是兼具自我陶冶和开拓视野的。
他们用独特的诗词语言和艺术手法把握住了饮酒带来的乐趣,并通过创作而使其升华。
同时,我们也应当从古代文人与酒文化相互交融中反思现代社会中的酒文化。
如何正确对待饮酒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我们需要发扬文人们将饮酒作为情感宣泄和创作源泉的精神,同时注意适度。
结语古代文人与酒文化的交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并深刻影响了后世。
通过探讨古代文人对待酒的态度和方式,我们不仅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让这种交融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
酒文化与文人墨客酒语墨香的雅致艺术
酒文化与文人墨客酒语墨香的雅致艺术酒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是文人墨客们追逐艺术境界的灵感来源。
酒文化与文人墨客酒语墨香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种雅致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酒文化与文人墨客酒语墨香的关系,并分析其对艺术的影响。
一、酒文化的渊源古代中国的酒文化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酒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媒介,不仅能够增进友谊,还被认为能够陶冶情操,培养人的气质。
无论是诗人、书法家还是画家,都对酒文化怀有崇高的情感和独特的理解。
二、文人墨客酒语墨香的雅致艺术1. 酒语的艺术魅力文人墨客们常常借助酒语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他们用酒来寄托情感,借酒以发挥自己的才情。
酒语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以其独特的韵味和表现力,赋予了文学作品以更为丰富的意义。
酒语墨香的雅致艺术在文人的作品中流露出来,使得作品更具有人文关怀和艺术情趣。
2. 酒文化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中国书法被誉为东方的艺术明珠,而酒文化对于书法艺术的影响不可忽视。
文人墨客们常常在作品中加入对酒的描绘和赞美,使得书法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深度。
酒文化激发了书法家们的创作灵感,使得他们能够达到墨香酒意的完美结合。
3. 酒文化对绘画艺术的启发绘画艺术强调意境和表现力,而酒文化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表现形式。
文人们通过饮酒、欣赏酒,来激发自己的绘画灵感,将酒文化与绘画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墨香艺术风格。
无论是山水画还是花鸟画,酒文化都能够赋予作品以更为深远的意义。
三、酒文化与文人墨客酒语墨香的当代传承在当代社会,酒文化与文人墨客酒语墨香的雅致艺术依然存在并得到传承。
现代文人借助酒激发灵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
同时,酒文化也成为当代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传承酒文化的内涵。
结语:酒文化与文人墨客酒语墨香的雅致艺术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它们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情感与艺术相结合,形成了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表达方式。
酒与文人墨客中国酒文化中的文化名人与佳话
酒与文人墨客中国酒文化中的文化名人与佳话酒与文人墨客——中国酒文化中的文化名人与佳话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酒文化和文人墨客的崇尚,二者在历史长河中相互交融,共同演绎了一段绚丽多彩的人间故事。
本文将通过介绍中国酒文化中的部分文化名人及其佳话,来展示酒与文人墨客的浓厚亲缘关系。
一、李白——醉酒诗仙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便是诗仙李白,他的诗词中常常流露着对美酒的赞美与对豪情壮志的颂扬。
他曾有名篇《将进酒》中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这诗中华美的酒文化与李白豪迈的人生态度相互融合,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力和艺术享受。
二、杜甫——饮酒作诗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篇中也融入了酒文化的元素,以酒作为抒发心情的媒介。
他在《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些诗句既包含了对酒的醇厚赞美,又在揭示文人墨客的“飘零”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三、苏轼——饮酒品茗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化名人,他对酒文化有着独特的见解。
在他的作品中,他提倡的是品味酒与茶的共同魅力。
“诗酒趁搦壶,茶烟新煮扑”,在《石钟山记茶》中,苏轼将酒与茶作为两种各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表达了对美酒与茗茶的热爱。
四、林则徐——酿酒传世林则徐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在酿酒方面也有卓越的贡献。
在他的治理下,福建酒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他提出的酿酒技术和管理制度,使福建的白酒产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他的努力使得中国的酒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以上介绍了中国酒文化中的部分文化名人及其佳话,他们通过对酒的赞美与追崇,将酒与文人墨客的浓厚亲缘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李白的豪情壮志,杜甫的抒发心情,还是苏轼的饮酒品茗,抑或是林则徐的酿酒传世,都蕴含了对酒文化深入的思考与领会。
这些文化名人的身影与他们的佳话共同为中国酒文化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厚重感。
酒与中国古代文人
酒与中国古代文人酒,作为客观存在的物质,与中国的文人有很深的渊源。
在历史的大江大河中,有无数的前辈先驱倾倒的酒的气质中,他们欣赏酒,他们沉醉在酒中。
酒,给沉醉在它中的人们它自己的气质,它的炽热似火,它的冷酷似冰,它的缠绵如梦,它的柔软如锦缎,它的锋利似钢刀。
它在他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它叫他们力大无穷,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叫他们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叫他们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叫他们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
酒与大部分中国文人有密切关系,密不可分。
文人雅士在酒後或者记下各种酿酒技术,或者写出各种酒诗、酒谈。
於是,酒更丰富了中国人多彩多姿的生活面。
汉魏名士能饮五斗、一石的例子,不胜枚举。
酒席宴饮,猜拳奋臂,叫号喧争,就像战场一般,是为酒战。
两方对饮之际,犹如两军对阵,猜拳行令、即席作歌、赋诗、唱和、起舞等等,都成为酒席之间增添酒趣、闹趣的花样。
文人和酒的渊源极深,并非从魏晋名士开始。
但是像酒占据竹林七贤生活中显着地位,甚至几近生活的全部,却是不容忽视的事。
他们处在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借酒浇愁、以酒避祸、酒后放狂言以表达对时政的不满,反映了乱世文人的无奈处境。
从此,文人酗酒不再被看成是败德丑行,而被视为风流韵事。
而唐朝诗人似乎都喜欢豪饮,诗中有酒,酒中有诗的李白、杜甫,都是闻名中外的伟大诗人。
由于中国诗歌、音乐、绘画、书法等传统艺术的抒情性都很强,酒能使人回归纯洁、本真的人性,激发艺术家的创作才华,因此令后人对酒、诗、文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产生浪漫的遐想。
陶渊明喝酒最有酒兴,小饮小舒适,大饮大舒适,再喝多了他会说:“我欲睡眠卿且去”,他可以独酌、自酿,细细品悠然的乐趣。
他的酒兴与魏晋名士「无事常痛饮」,并不相同。
他把酒与文学创作融合为一,有人说他「诗中有酒,酒中有诗」。
陶渊明对酒有一种特殊的偏爱,他曾以“五柳先生”自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在《归去来兮辞序》中写道求官的目的只是为了“公田之利,足以为酒”,甚至为了种秫酿酒,不惜家人口食与妻子争执。
中国古代文人与诗酒文化
中国古代文人与诗酒文化中国古代文人与诗酒文化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一直以来都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酒文化既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他们表达情感和展示才华的重要媒介。
本文将从古代文人的背景、诗与酒的关系以及诗酒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代文人的背景古代文人是指那些精通文学艺术,以创作诗文为主要活动的学者或官僚。
他们多是士人,修养深厚,有独特的见解和艺术追求。
古代文人的背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尊崇礼乐教化,追求道德修养和人文关怀。
他们以诗为才子、佳人的交流工具,与酒结合可更好地表达情感和宣泄内心。
二、诗与酒的关系诗与酒作为文人生活的两个重要元素,相互辅助,共同构建了诗酒文化。
首先,诗与酒共同诞生于生活琐碎中的一刹那,酒能破除文人的顾虑和羁绊,激发他们的灵感和创造力。
其次,诗和酒都能成为文人情绪的宣泄和交流工具。
文人可通过酒的作用表达内心情感,而诗则是他们凝结思想和抒发情感的载体。
最后,诗与酒都是文人与朋友、知己交流的媒介,共同享受欢乐和相互慰藉。
三、诗酒文化的影响诗酒文化对中国古代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诗酒文化促进了文人的自我修养和品德提高。
文人通过酒与诗的结合,不仅在形式上提升了自己的艺术造诣,同时也在精神层面上提高了自己的人文素养。
其次,诗酒文化弘扬了文人的社交圈子。
文人们常以酒宴为契机,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切磋文学艺术,形成了一个自成一体的文化群体。
最后,诗酒文化影响了后世文化的发展。
古代文人的诗作成为后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同时也为后世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结:中国古代文人与诗酒文化是一对密不可分的伙伴。
文人们以酒为媒,用诗为笔,以表达情感、宣泄压力,并追求自身的艺术成功和精神升华。
诗酒文化不仅对文人个体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人与诗酒文化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珍视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
文人雅士与酒古代文化人对中国酒文化的热爱
文人雅士与酒古代文化人对中国酒文化的热爱文人雅士与酒——古代文化人对中国酒文化的热爱中国自古就有着悠久的酒文化,而这种文化的推广与传承与众多的文人雅士密不可分。
文人雅士对中国酒文化的热爱不仅体现在诗词歌赋中,更是在他们的生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酒的源远流长要了解文人雅士对中国酒文化的热爱,首先要认识酒的源远流长。
中国酒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当时的人们通过发酵而制得的酒,既是一种饮品,又有祭祀和医疗的作用。
由于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发展,酒文化逐渐融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酒与文人雅士的相伴相生文人雅士不只是酒文化的见证者,更是推动者和继承人。
从古代到现代,许多以文学、艺术为主要活动形式的文人雅士,都将酒文化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他们以酒为媒介,抒发心情与思想,使酒成为了他们的灵感之源。
三、诗词歌赋与酒的结合中国文人雅士对酒的热爱在诗词歌赋中能够得到最好的体现。
自古以来,许多著名的文人雅士都在他们的作品中抒发了对酒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例如,唐代文学家李白以他的豪爽与豪情,著名的诗作《将进酒》成为了文人雅士对酒的经典赞颂。
宋代文学家苏轼更是在他的酒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酒的热爱,例如《赤壁赋》中的“且夜矣!舒乎謐矣!”四、文人雅士的酒文化传承除了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文人雅士对中国酒文化的热爱更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追求和传承。
文人雅士通过对酒的热爱,不仅品味着酒的美味,更是通过传承酒的文化,使之代代相传。
他们在品味酒的同时,也在品味着传统文化中的深远意义。
五、现代文人雅士对中国酒文化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变迁,酒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现代的文人雅士对中国酒文化的热爱,不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诗词歌赋中,而是更加注重对酒文化的思考和传承的方式。
他们通过学术研究、创新实践等方式来推广和传承中国酒文化,使之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六、结语文人雅士与酒,是中国酒文化的缩影。
他们的热爱与推广,使得中国的酒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诗酒风流探究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与酒的关系
诗酒风流探究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与酒的关系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与酒有着密切的关系,酒常常被他们视为灵感的源泉,也是情感交流的媒介。
无论是饮酒作乐,还是借酒消愁,酒在古代文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究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与酒的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其中的文化内涵。
一、酒与文化的交融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酒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而文人墨客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与酒文化的交融不可分割。
古代诗歌中常常描绘了文人借酒寄情的场景,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却是一年新减却,月送人间一寂寥。
”文字中诗人在酒的作用下,情感得到释放,从而产生了卓越的艺术创作。
二、酒与创作的启迪酒对于文人墨客的创作具有启发和激励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许多文人都有借酒发表豪情壮志的经历。
例如李白,他以豪迈的诗风、饮酒作乐的生活态度而闻名。
杜牧也曾有“下帷栊酒纵词张,吴宫花径小诗章”的诗句,表达了借酒释放情感的意愿。
酒能够使文人的思维开放,更加敏感和丰富,从而激发灵感,提升创作境界。
三、酒与思考的交织酒能够让人心情放松,使思绪更加畅达。
古人常用酒来抒发烦忧、消愁解闷。
宋代文学家苏轼就有“酒肉穷途人,贫居问答生”的诗句,表达了酒对烦忧和沉闷生活的缓解作用。
酒能够让文人墨客从喧嚣尘世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净化心灵,并获得思考与反思的机会。
正是在这种思考的交织下,文人墨客才能产生卓越的艺术作品。
四、酒与友谊的结合酒是联结友谊的桥梁,文人墨客常常通过酒来交流情感、表达思想。
古代文人墨客常以酒为媒介,共同吟诗作对,互相陶醉,共同探讨文学艺术。
这种以酒会友的方式,既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了解,又促进了文化与思想的碰撞与融合。
杨维桢、赵佶等古代文学家都以宴会结交好友,并以此为创作的灵感来源。
五、酒与人性的对话酒作为一种液体,具有包容的特性,能够反映人性的多样性。
文人墨客通过饮酒,表现出真实的自我和人性的复杂性。
古代文人与酒的不解之缘
古代文人与酒的不解之缘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酒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典,无酒不抒情,无酒不励志,无酒不壮行,无酒不成敬意。
举杯才知乾坤大,沉醉方悟人生短。
所以酒就成了节日里必不可少的佳品,2007年春节将至,让我们携同历代文人们,一同感受酒文化的博大精深,感觉文人们酒后的物我两忘、疯痴与癫狂,感受他们醉后带给我们的不朽的艺术篇章……酒,乃天地间的尤物,上至宫廷,下至市井,高贵者,卑贱者,都爱之。
酒的历史,与文学一样源远流长,甚至于更久远。
有人曾撰联写七雅七俗:“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
”让“诗酒”并列“七雅”之中,可见诗与酒的缘分由来已久。
翻开古代卷帙浩繁的诗卷,几乎页页都散发着浓浓的酒香,在那厚重的酒文化里,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诗词与故事,一年四季皆有酒如诗。
酒与文学似乎是一对孪生姐妹,虽然不能说没有酒就没有文学,但没有酒将会令文学黯然失色。
天生刘伶,以酒得名――“酒圣”刘伶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不仅在思想上有见第,在文学上也颇有盛名,且个个是好酒之人,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
其中号称醉仙的酒老大刘伶(字伯伦)是一个集名士、酒仙、文学家于一身的奇人。
“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山岳之形。
”这种“至人”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
刘伶离不开酒,酒亦离不开刘伶,他的名字与酒是联系在一起的,有关他的酒事传奇最多。
《古今辞典》一书中有一篇《刘伶明誓》的故事,文中是如此描绘刘伶恋酒的:别人口渴时要水喝,这位酒仙总是以酒解其口舌之焦。
有一次,他口干舌燥向妻子讨酒,其妻一怒之下,不仅将其酒坛中之酒完全倒掉,而且还摔碎其酒坛。
妻子劝告说,醉饮对你身体不利。
刘伶佯装戒酒状曰:“备酒对鬼神明誓,才能断酒矣!”妻将酒肉备齐,刘伶下跪明誓曰:“天生刘伶,以酒得名;一饮一斗,五斗又醒;妇人之言,决不可听。
”于是又在欢饮中痴醉。
在窦革所著的《酒谱》中,刘伶还有另一画面,同样令人捧腹开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文化与文人的渊缘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源远流长、根深叶茂,自出现至今已发展了数千年,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饮酒吟诵、借酒明志,,留下佳作无数。
酒也成就了多少英雄豪杰的不凡壮举,赐予了中国文化浓厚的生活气息。
同时,酒与诗、词、音乐、书法、美术、影视等相融相兴,共同铸成了中华美酒的漫漫长河。
?朱熹??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
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
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别号紫阳。
南宋着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也是儒学的转折点。
晚年深居云谷山(建阳)家酿美酒。
(本人日);甘甜醇厚草堂藏,朱子家传酿配方。
云谷飘香花亦醉,摇魂畅饮几樽狂。
?杜康饮酒思源,我们不能忘了这位造酒业的祖师爷。
杜康因为造酒,还曾被当作酒的代名词。
有曹操的诗句为证:“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今天,河南陕西一带还有以?“杜康”命名的酒。
杜康其人,有人说是夏朝帝王,有人说是黄帝的大臣,孰是孰非,不去计较,总之他一定不是草根,而是一位相当有分量的人物。
?刘伶因为酒,刘伶一生留下有名的两件逸事:一、经常乘坐一辆鹿车,携带一壶酒,让仆人扛把锄头跟着,吩咐他:“一旦我死了,就地掩埋。
”酒使刘伶如此旷达。
二、刘伶常在家中饮酒后一丝不挂。
有人看见后嘲笑他,他反击道:“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衣。
诸君何为入我中?”任何一件逸事,都是常人所不敢想象的。
?陶渊明陶渊明是村居隐士饮酒的典型,他的解下头巾滤酒是非常有名的故事,为后代文人所津津乐道。
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以《饮酒》为题,写了二十首诗,首首皆精品。
此外,他的题为《止酒》的诗,表达的却是不能止酒的意思:“……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显然,倘若没有酒,辞官之后陶渊明的生活该是多么无趣。
?李白杜甫的诗“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刻画出了大唐长安“醉八仙”之一李白。
李白本人的《将进酒》、《月下独酌》等诸多名篇,让人叹赏再三;李白的“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等等诗句,可谓震铄千古,令人心潮澎湃。
种种原因,使得李白历来都被当作酒楼的不二招牌,“太白楼”的牌匾随处可见,“太白遗风”的酒幌迎风飘扬。
?杜甫杜甫对酒的嗜好,不在李白之下。
杜甫诗中之酒,多过李白,只不过杜甫很少喝醉,喝醉了也没有什么特别反常的举止。
杜甫诗中,醉得最厉害的有两次,一次是《醉时歌》所写的,在长安,落魄时期,跟同样穷困、半师半友的郑虔喝酒,喝到“忘形到尔汝”,即忘记了年龄礼数,直呼你我;还有一次是《醉为马坠,群公携酒相看》所写的,在白帝城喝高了,忘记自己已是五十多岁的人,恍惚间以为自己犹在少年时,飞马下坡,结果摔得很惨。
?苏轼苏轼是一个酒量很小的人,早年不能饮酒,后来经过学习能饮一点儿,但是酒量始终不大。
一次有人送他一瓶好酒,他独饮一杯之后,便“醺然径醉”(《与贾耘老》),又有诗云“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馀”(《发广州》),可见也就一两杯的量。
可贵的是,苏东坡不因自己量小就不饮酒,酒量小而喜欢饮,便常常醉,醉后又能写出《饮湖上初晴后雨》、《水调歌头》之类的优秀诗词。
?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念奴娇》)“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声声慢》)……一个多愁善感、人见人怜的女词人跃然纸上。
倘若没有李清照,中国文学史会缺少女性的华彩篇章;倘若没有李清照,中国的酒文化也将缺少女性的妩媚风情。
纵观历史上的文人,大都与酒形影不离。
文人饮酒已是传统上的潇洒。
魏朝末年,被誉为文坛“竹林七贤”的阮籍、嵇康等人,个个堪称酒中豪杰,常在竹林中饮酒长啸。
阮籍一醉就是一个多月;嵇康醉酒有风姿,不时醉出美感来;刘伶更是对酒一往情深,可谓古今一流的“醉仙”。
东晋陶渊明也是出了名的爱酒之人。
他在《饮酒》诗前的小序中写道:“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欢。
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纸墨遂多,辞无诠次。
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酒和他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因为酒,他心底流露出无比高尚的人格魅力;也正因为酒,他才会在骈体文玄言诗盛极的魏晋时期独辟一代文风,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一种新的题材。
当历史车轮转至唐代,这时期的文人纵酒风尚更是异常兴盛。
在繁华的盛唐时代,长安城中有着一支庞大的饮酒队伍。
唐初诗人王绩,因好酒获“斗酒学士”的雅号。
他曾撰《酒经》:“追述(焦)革酒法为经,又采杜康、仪狄以来善酒者为谱。
”还有杜甫,史载他“于成都洗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竣(音)野老相押荡,无拘检”。
大诗人李白更是感叹道:“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在诗化的酒中不畏人生的挫折,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然而在元代,不仅是酒,就连酒旗在元人眼中也是很有魅力的,尤其在文人骚客那里。
正所谓“淡抹浓妆山如画,酒旗儿三两人家。
”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酒文化的兴盛。
诗人谢宗可有首《酒旗》诗写得妙:水村山郭酒初香,纻影青青字一行。
垆畔低悬花雾湿,檐阴斜揭柳风凉。
指挥意马冲愁阵,摇曳心旌入醉乡。
惆怅步兵招不起,半竿空自舞斜阳。
酒旗通常用青布制成,元曲中又称之为“青旗”。
现代人呼朋唤友地聚餐喝酒时,虽仍会有吟诗作画,但那也只是个别现象了。
没了古人那种雅致文化的酒桌氛围,现代人剩下的只是热闹,着实令人为酒文化的失落感到些许遗憾。
▲倪田《钟馗仕女图》中对坐饮酒的钟馗与钟馗妹酒与绘画创作的激发历来酒与诗画是不分家的。
大多画家都会借助酒来激发灵感。
有了酒,绘画才会显得大气洒脱。
饮酒与书画创作的密切关系不言而喻。
画家和许多文人诗人一样,酒同样给了他们许多突发的灵感和激情,饮酒挥毫,落笔生辉。
酒跟绘画创作之间的缘分十分悠久。
早在汉代时,汉画中就有许多有关酒文化方面的图像。
到了唐朝时期,有着“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常常“嗜酒且利赏,欣然而许”,乘酒后昂奋之际,始振其灵笔,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在此种情况下完成的。
《历代名画记》中说他“每欲挥毫,必须酣饮”。
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
唐明皇命吴道子画嘉陵江三百里山水的风景,能一日而就。
只因酒兴大发,落笔恰到好处。
这表明酒与吴道子的画之间,一定有些关联。
酒与绘画的关系,书画家与酒的精彩故事在明清时期仍是层出不穷。
至明代,浙派画家吴伟可谓酒中豪杰,尤其喜欢饮起酒来,再作纵恣粗犷的山水。
酒不仅能帮助和激发画家的创作,而且还是画家们创作的重要题材,诸如文会、雅集、夜宴、月下把杯、蕉林独酌、醉眠、醉写……无一不与酒有关,无一不在历代的绘画中反复出现。
他们酒后兴奋地引发绝妙的柔毫,于不经意处倾泻胸中真臆,令后学击节赞叹,甚至顶礼膜拜。
我国古代借酒作画者远非上述。
可以说大部分画家许多艺术精品的产生,都与酒密切相关。
当然,他们之所以能创造出精湛的艺术品,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的勤学苦练。
但是,也绝不能忽视酒对书画作品的诞生所起的巨大推助作用。
▲《高逸图》?孙位酒与书法的关系书法与绘画一样,要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须有娴熟而深厚的技巧和功底,并心有所感而寄于笔墨。
要做到这些,许多书法家常借助于酒力。
翻开我国书法史,可看到历代草书家大抵嗜酒。
如书圣王羲之,其着名代表作《兰亭集序》便是他于绍兴兰亭喝酒时写就。
在东晋永和元年,王羲之与好友孙统、孙绰、王蕴等四十一人聚于绍兴兰亭。
流觞曲水,吟诗作赋,提笔草《兰亭集序》。
笔兴随酒意而生,笔力随酒韵而成。
顿然出现了一幅“遒媚劲健,绝代所无”的作品。
全文三百余字中,即有“之”字十九个,但笔式各异笔韵不同,“千古极品”就在酒中问世了。
就连王羲之在酒醒之后也大吃一惊,以致“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
再也没有达到醉酒时那种神往的艺术境界了。
酒作用于王羲之,使他成为千古书圣可见一斑。
唐代最今人叹为观止的书家要数张旭和怀素了。
他们两人都是其时的草书大家,均喜醉后大呼作书,其书气势豪迈,盘曲放荡,有如电激星流,又若骤雨旋风,观之令人惊心动魄,不可思议。
据史书记载,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时人称他的狂草为“醉墨”。
而怀素则是“每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
有人问怀素写字秘诀,他竟以“醉”字作答,正所谓“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
书法的发展到了宋代后崇尚意态,注重情感的抒发,书法与酒的关系也就更亲近了。
宋代书法家苏舜钦,官运不佳被谪放到苏州时,常练草书,有时酒酣落笔,较之平时更洋洋洒洒,别具一格,人争传之。
据《清朝艺苑》记载:明朝遗臣朱耷,往往于醉后挥毫。
人们知其嗜酒,闻字画“皆得其醉后”,所以为了得到他的作品,便“置酒招之”,将纸墨置于席边,待酒兴大发,他便开始泼墨,或“攘笔搦管,狂叫大呼”,结果是“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而“醒时,欲觅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万镒于前夕顾也!”元代着名草书家鲜于枢也喜饮酒,也常“醉极作放歌怪字”,其书笔力劲健,奇态横生,名声与赵孟頫顷齐,同为元朝书坛巨擘。
另有明代着名的草书家祝允明,他为人顽世自放,纵情于酒,其草书笔力挺劲,势态活泼,书如其人。
清代的傅山逍遥物外,自得天机,故醉中作草能放笔直书,冠绝一时。
可见,草书与酒结缘,同为不少书家所钟情,绝非偶然。
酒与书法共在,酒使不少书法家狂放不羁,不拘成法,激昂腾奋,然后笔走龙蛇,异趣横生,创造出了许多艺术价值极高的传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