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年龄称谓》 课件 (共22张)

合集下载

古代年龄称呼(一)(课堂PPT)

古代年龄称呼(一)(课堂PPT)
3
13~15岁——舞勺之年
根据<礼记>的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 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
《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 学射御。"孔颖达疏:"舞勺者熊氏云:'勺钥也。'言十三 之时学此舞勺之文舞也。"后以指幼年。又以舞勺代 指十三岁。如孙科《革命逸史序》(冯自由著): “年逾舞勺,即加入兴中会,亲炙总理,从事革命。” 当时冯自由年十四岁,称“年逾舞勺”,是舞勺指十 三岁矣。
4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舞象”又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 礼 记 ·内 则 》 : “ 成 童 , 舞 象 , 学 射 御 。 ” 《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 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也 就是可以上战场了。
12岁(女)——金钗之年
5
13~14岁(女)——豆蔻年华
出处: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 快打扬州百面雷。
9
出嫁——30岁(男)——而立之年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
在成为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
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知命之年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出处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艾服之年古代一种象征性的刑罚。即割去犯人
衣服上的蔽膝部分。《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 服官政。"陈澔集说:"古者四十始命之仕,五十始命之服官政。"后因称 五十而作官从政,预闻邦国之大事为"艾服"。

常识古代年龄称谓

常识古代年龄称谓

一、不满周岁度: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二、1岁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三、2岁孩提:指二至三岁的儿童。

四、3-8岁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五、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始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

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

六、9岁九龄:为九岁。

黄口:十岁以下。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七、10岁幼学:十岁。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八、12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九、13岁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至十四岁。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十、14岁将笄之年:指女子十四岁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

十二、16岁二八:为16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十三、20岁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又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十五、30岁而立:孔子曰:“三十而立”。

始室:三十岁。

克壮:正当壮年。

古代三十岁为壮。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十六、40岁不惑:孔子曰:“四十而不惑”十七、50岁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指五十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十八、54岁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古代年龄称谓(较全)

古代年龄称谓(较全)

古代年龄称谓(较全)幼年【初度】是指生日之时。

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后也称生日为“初度”,出自《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

【赤子】是指初生的婴儿。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汤饼】出生三天。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是指二三岁的幼儿。

《孟子·尽心》“孩提之童”,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

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

孩者,小儿笑也。

”《老子》:“如婴儿之未孩。

”也作“孩抱”和“提孩”。

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本词中“提”的本义是“抓住小孩两腋将其向上抱起”这个动作。

“提,是指可以小儿可以提抱,指其小。

提携”等为其衍生词。

孩,不是后来孩子之意。

而是“咳”的古字《说文解字》:“孩,古文咳从子。

”小儿笑貌,即小儿笑的咳咳之声。

【生小】幼年。

《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始龀】【龆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

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龆龀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龆齿”。

【垂髫】指幼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指九岁以下的孩子,代指幼年。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总角】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教数】9岁。

【九龄】9岁。

【黄口】10岁以下。

本意是指雏鸟的嘴。

后指儿童。

【幼学】10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古代不同年龄称谓

古代不同年龄称谓

古代不同年龄称谓1.襁褓(qiǎngbǎo)2.孩提3.垂髫(tiáo):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

后人以“垂髻”泛指儿童,一般7~9岁也就可以就学的年龄。

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以上“白首”、“黄发”均称老人。

4.总角(jiǎo):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

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5.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少女(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他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后世使用“豆蔻年华”一语形容少女,不拘泥于杜牧所说的“十三余”这个具体年岁。

(另:金钗之年:女子12岁;豆蔻之年:女子13岁;及笄之年:女子15岁;碧玉年华:女子16岁;桃李年华:女子20岁;花信年华:女子24岁。

)6.及笄(jí jī):又叫既笄,对应成语“及笄之年”。

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

在古代,汉族女子年满15岁就可结发,用笄贯之。

什么是笄?《说文》:“笄,簪也”。

笄,就是古代女子用来装饰发耳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

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

古时行笄礼表示成年,说明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7.弱冠(guàn)、加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古代年龄称谓》PPT

《古代年龄称谓》PPT
《古代年龄称谓》PPT
《古代年龄称谓》PPT
补充
自古以来,老人长寿都有雅称。具体地说:60岁称 为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乡之年;70岁称为古稀 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80、90岁称为朝杖之 年、耄耋之年;寿得3位数100岁的称为期颐之年。 人们为长寿老人祝寿,还有喜、米、白、茶寿之说。
《古代年龄称谓》PPT
《古代年龄称谓》PPT
《古代年龄称谓》PPT
喜寿
喜寿,七十七岁的 雅称。因“喜”字 的草书近似竖写的 “七十七”,故得 此名。
《古代年龄称谓》PPT
《古代年龄称谓》PPT
伞寿
伞寿是古代的一个年 龄称谓,指80岁寿辰。 因“伞”字的草体形 似“八十”,故称 “伞寿”。
《古代年龄称谓》PPT
《古代年龄称谓》PPT
《古代年龄称谓》PPT
《古代年龄称谓》PPT
志学
志学:为男子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孔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 从 心 所 欲 ” 。 — — 《 论 语 ·; 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 为“志学之年”。
《古代年龄称谓》PPT
《古代年龄称谓》PPT
耄耋
耄耋是一个汉语词汇, 读作mào dié。耄,年 纪约八、九十岁。耋, 年纪为七十岁。耄耋指 年纪很大的人。
《古代年龄称谓》PPT
《古代年龄称谓》PPT
期颐
期颐[qī yí],一般指一 百岁老人。期是期待, 颐是供养,意谓百岁 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 理,一切需期待别人 供养或照顾。
《古代年龄称谓》PPT
孩提
孩提: 2~3岁的儿童。 孩,不是后来孩子之意,而是“咳” 的古字 《说文解字》:“孩,古文 咳从子。”小儿笑貌,即小儿笑的 咳咳之声。 提,是指可以小儿可以提抱,指其 小。

《古代年龄称谓》 课件 (共22张)

《古代年龄称谓》 课件 (共22张)
百年曰期;此时饮食、起居、动作需人养护, 故曰颐(颐,养也)。
年龄
未满周岁的婴儿 二三岁之间的儿童
三四岁—八九岁 十岁以下
八九岁—十三四岁 女子十三岁—十五六岁
男பைடு நூலகம்十五岁
女子十五岁
称谓
襁褓 孩提 垂髫 黄口 总角 豆蔻 束发 及笄
年龄
称谓
男子二十岁 三十岁 四十岁
弱冠 而立 不惑
五十岁 知(天)命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愚公移山》
4、垂髫,也作“垂发”
指三四岁——八九岁的儿童。
髫,古代儿童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 5、黄口:十岁以下的儿童
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 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 儿为黄。后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
年龄and称谓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离骚》
1、初度:
出生时期。后指生日,如“四十初 度”。
2、襁褓
婴儿时期。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 的被子。后来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之童 2~3岁的儿童。(幼儿时期)
4 龆龀 (tiáo,chèn)
儿童换牙时,五六岁。
三十:而立之年 四十:不惑之年 五十:知命之年、“艾” 六十:耳顺之年、花甲之年、耆(qí) 七十:古稀之年、悬车之年
常欢乐耄耋可还童 时忧愁青壮也白首
耄耋:八九十岁
80岁:耋(dié) 90岁:耄(mào)
鲐背之年
90岁。“台”与“鲐”通用。 鲐是一 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

古代年龄称谓一览表演示教学

古代年龄称谓一览表演示教学
18
24岁(女)
花信年华
花信,开花时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的年龄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出处: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19
至婚嫁年龄(女)
摽梅之年
比喻女子适婚年龄。而多误写为“标梅之年”。[摽梅]谓梅子成熟后落下来。后因用“摽梅”比喻女子已到结婚的年龄。摽梅中的“摽”读作“biào”,摽梅”指“落梅”摽梅之年古意中是指适合出嫁之年。
黄口
10岁以下的少儿通称,即稚气未脱的男孩或女孩代称也。幼学之年、外傅之年,十岁称幼年可以出外就学。后来就称十岁为金钗之年
女孩子到了12岁就可以头带金钗
8
13岁(女)
豆蔻年华
多年生草本植物,产岭南,其花很美,尚未大开的花形如怀孕之身,南方人称为含胎花。诗文中常用以喻指少女,语出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人们常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也用于比喻处女。
12
15(男)
束发、成童、志学
男子15岁左右称“束发”或“成童”,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古代男孩将头发由两髻(总角)束成一髻叫做“束发”,束发表示已到少年期,故又叫“成童”。
13
15-20(男)
舞象之年
“舞象”又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
26
61岁
开七、华甲
华甲的甲,即甲子的甲,华字的繁体字可分为六个十字和一个一字,所以称61岁为“华甲”。
27
64岁
破瓜

古代不同年龄的称呼

古代不同年龄的称呼
50岁
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及艾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
半百即50,人人皆知,但多指岁数,如年已半百,年近半百等。50岁又称“知非”之年。《淮南子原道》:“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50岁又称“知命”之年。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知命指认识天命,按现在的说法,应为认识自然的法则。
24岁(女)
花信年华
花信,开花时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的年龄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出处: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至婚嫁年龄(女)
摽梅之年
比喻女子适婚年龄。而多误写为“标梅之年”。
[摽梅]谓梅子成熟后落下来。后因用“摽梅”比喻女子已到结婚的年龄。摽梅中的“摽”读作“biào”,摽梅”指“落梅”摽梅之年古意中是指适合出嫁之年。
8岁
童龀[chèn]、总角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9岁
九龄
教数之年指儿童9岁。语出《礼记》。
10岁
黄口
致事、致政是一个意思,即辞去官职,也叫致仕。“悬车”也是致仕的意思。古人一般都到七十岁时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而悬车。
71岁
开八
白居易《喜老自嘲》诗:“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
77岁
喜寿
因喜字的草体似七十七三字组成,所以这么称呼。
80岁
望八、杖朝之年
韩愈《司业文》:“逾七望八,年熟非翁,在君无憾,我竟不充。”80岁还称为“杖朝”。语出《礼记王制》:“八十杖于朝。”意谓八十岁可以拄杖出入朝廷。后来就把“杖朝”用作八十岁的代称。

古人对年龄的称呼PPT20页

古人对年龄的称呼PPT20页
古人对年龄的称呼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Hale Waihona Puke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
年龄称谓
一、什么是称谓语?
“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 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 称,如父亲、师傅、厂长等。”
——《现代汉语词典》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离骚》
1、初度:
出生时期。后指生日,如“四十初 度”。
2、襁褓
婴儿时期。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 的被子。后来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婴(膺)儿
三十:而立之年(立身、立志) 四十:不惑之年(糊涂)强仕之年(智慧气力强盛,可出仕) 五十:知命之年、“艾” 六十:耳顺之年、花甲之年、耆(qí) 七十:古稀之年、悬车之年
常欢乐耄耋可还童 时忧愁青壮也白首
耄耋:八九十岁
80岁:耋(dié) 90岁:耄(mào)
鲐背之年
90岁。“台”与“鲐”通用。 鲐是一 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
= 5、黄口:十岁以下的儿童
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 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 儿为黄。后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
6、总角
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 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诗·卫风·氓》
六十岁 花甲
七十岁 古稀
八九十岁 耄耋(màodié)
一百岁 期颐
谢谢!
3、孩提之童 2~3岁的儿童。(幼儿时期)
4 龆龀
儿童换牙时,七八岁。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跳往助之 ——《愚公移山》
4、垂髫,也作“垂发”
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髫,古代儿童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100岁 期颐
百年曰期;此时饮食、起居、动作需人养护, 故曰颐(颐,养也)。
年龄
未满周岁的婴儿 二三岁之间的儿童
三四岁—八九岁 十岁以下
八九岁—十三四岁 女子十三岁—十五六岁
男子十五岁
女子十五岁
称谓
襁褓 孩提 垂髫 黄口 总角 豆蔻 束发 及笄
年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称谓
男子二十岁 三十岁 四十岁
弱冠 而立 不惑
五十岁 知(天)命
7、豆蔻年华
女子十三、四岁。
豆蔻: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 夏,比喻还未成年,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妙龄 年代。 。
“娉娉( pīng )袅袅十三余,豆蔻( kòu) 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
8、及笄(jī):又称“加笄”
指女子年满15岁。
笄,即发簪。盘发而用簪插 之,称加笄,为女子成年之 礼,相当于男子的冠礼。古 代女子已许婚者十五而笄, 二十而嫁;未许婚者,二十 则笄。因称女子年达十五岁 为“及笄”,也指女子已到 可以出嫁的年龄。
8、束发
男子十五岁
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 成一束。
9、加冠;又称“弱冠”
指男子20岁
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 但体尤未壮,故称“弱冠”。男女 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 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