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基础知识与心肌保护详解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体外循环基础》课件
详细描述
03
CHAPTER
体外循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如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无法耐受体外循环。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如肝硬化、肾衰竭等,无法耐受体外循环对肝肾功能的负担。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易导致术中出血不止。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如全身性感染、败血症等,易导致感染扩散和器官功能衰竭。
严重感染
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患者能够耐受体外循环。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充分准备
术中监测
术后护理
手术前应对手术器械、体外循环设备等进行充分准备,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重要器官功能,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手术后应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通过将体外循环技术与机器人手术技术相结合,实现手术的精准操作和微创化治疗。
与机器人手术技术的结合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VS
体外循环手术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需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
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由于血液稀释、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原因,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电解质紊乱等症状。肾功能不全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等严重后果,需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
总结词
体外循环手术还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如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04
CHAPTER
体外循环的并发症及防治
总结词
出血与凝血障碍是体外循环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详细描述
出血是体外循环中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手术创伤、抗凝药物使用不当或患者自身凝血机制异常。凝血障碍则与术中血液稀释、肝素使用过量等因素有关。出血与凝血障碍可能导致术后出血、贫血、休克等严重后果,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03
CHAPTER
体外循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如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无法耐受体外循环。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如肝硬化、肾衰竭等,无法耐受体外循环对肝肾功能的负担。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易导致术中出血不止。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如全身性感染、败血症等,易导致感染扩散和器官功能衰竭。
严重感染
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患者能够耐受体外循环。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充分准备
术中监测
术后护理
手术前应对手术器械、体外循环设备等进行充分准备,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重要器官功能,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手术后应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通过将体外循环技术与机器人手术技术相结合,实现手术的精准操作和微创化治疗。
与机器人手术技术的结合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VS
体外循环手术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需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
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由于血液稀释、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原因,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电解质紊乱等症状。肾功能不全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等严重后果,需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
总结词
体外循环手术还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如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04
CHAPTER
体外循环的并发症及防治
总结词
出血与凝血障碍是体外循环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详细描述
出血是体外循环中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手术创伤、抗凝药物使用不当或患者自身凝血机制异常。凝血障碍则与术中血液稀释、肝素使用过量等因素有关。出血与凝血障碍可能导致术后出血、贫血、休克等严重后果,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体外循环心肌保护讲解
L-精氨酸 一种NO供体 术后心肌酶释放和细胞因子水平均有下降 术后肺动脉楔压较低 但超声心动图检查没有发现心功能上的显著
差异(与对照组)
胰岛素
前瞻性随机性试验
1127位因不稳定性心绞痛行冠脉搭桥手术无 差异(与对照组)
麻醉药在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吸入性麻醉药对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的临 床应用及心肌保护剂量仍在研究中
心肌,广泛时可造成心肌梗塞
心脏停搏液种类
现在国内外常用的停搏液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纯晶体停搏液 2、晶体停搏液+红细胞 3、晶体停搏液+氧气 4、晶体停搏液+血液(或氟碳血)
停跳液灌注途径
1、经升主动脉根部灌注(顺灌) 2、经冠状静脉窦或右心房灌注(逆灌) 3、顺逆灌注结合的方法 4、经搭桥血管灌注
这其中关键是升主动脉阻断后的心肌保护
心肌应用解剖和生理
心外膜下3/4至4/5心肌的血液由冠状动脉直 角分支斜行穿入,侧枝丰富
心内膜下1/4至1/5心肌经壁室小动脉直角穿 入心肌,侧枝少,心肌受压时,此处血流易 中断。心内膜心肌代谢较高,所以此处是易 遭缺血损害的部位
影响心肌供血因素
心肌的血供可用公式表达: 其中Q为心肌血流量,Pc为冠状动脉压,Pim
总结
心肌保护的最佳方法有赖于患者本身,疾病 过程及医疗机构的水平。需要在效价和复杂 性之间进行选择
心肌保护措施必须在这种背景下发展
心肌保护不仅仅是心肌灌注、麻醉、体外循 环、外科技术,术前和术后护理都会影响心 肌对心脏手术的耐受能力
没有适合所有脚穿的鞋子
谢谢聆听
体外循环手术心肌保护
朱雅萍
心肌保护的定义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保护是多方面 的,简单概括为
---------慎于术前
体外循环培训课件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如股 静脉、颈内静脉等。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避免反 复穿刺导致血管损伤。
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妥善固定导管,避免导管脱 落、打折或堵塞。
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 、血肿等并发症,及时处理
。
抗凝药物使用指南
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 抗凝药物,如肝素等。
术后根据病情继续使用抗凝药物,预 防血栓形成。
对于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的 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康复 训练和指导。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和力 量训练。
定期检查患者康复情况, 评估训练效果,及时调整 训练计划。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体外循环基本原理与设备
01
包括血泵、氧合器、储血器、微栓过滤器等组成部分和工作原
理。
掌握药物的剂量、用法和用药时间, 确保抗凝效果。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及时调 整药物用量。
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
熟练掌握各种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 如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等 。
结合患者病情及手术需要调整监测方 案。
正确连接监测设备,确保数据准确可 靠。
密切观察监测数据变化,及时发现并 处理异常情况。
肾保护
维持合适的灌注压和尿量,避免肾缺血或肾毒性药物的使用 。
其他常见并发症处理建议
神经系统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等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脑水肿、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感染防控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敷料和消毒手术部位。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
电解质紊乱纠正
定期检测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低钾、高钠等电解质紊乱情况。
05
体外循环后患者管理与康复 指导
心肌保护--精品医学课件
• -持续治疗至手术当天,以预防缺血事件的 发生
• 使用氧合血进行冠脉灌注 • 常温缺血停跳 • 心脏停搏液停跳
• 20min缺血-完全逆转 • 40min-半数细胞可能坏死 • 1Hour,所有细胞将会致死
• 心内膜下心肌、肥厚心肌可能对缺血损伤 更加敏感
低温
• 减少心肌的氧耗
减少心肌氧耗
高钾去极化停跳
• 停跳策略:
– 充分减少氧需要 – 充分的灌注,避免局部心肌缺氧。
• 原理: • 膜离子泵依然工作,需要能量 • 如内质网Ca2+ATP酶 • Na+/K+ATP 酶
停跳液类型
• 晶体停跳液 • 含血停搏液(2:1,4:1,8:1,全血)
停跳液灌注途径
• 顺行灌注(通过主动脉) • 逆行灌注(冠状静脉窦)
顺行灌注
• 优点 • 容易停跳
• 缺点 • 冠脉疾病患者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杜磊
体外循环中心肌创伤
• 术前:
– 长时间心脏疾病引起的损伤
• 术中
– 外科手术引起的机械损伤 – 心肌缺血损伤
• 术后
– 再灌注损伤
缺血
• 能量供应和能量需要之间的平衡失调 • 缺氧:意味着氧供减少和代谢产物的堆积
冠脉血液供应
• 冠脉血流量:250ml/min • 维持在整个舒张期,
பைடு நூலகம்
冬眠心肌
• 持续的冠脉血流的下降导致心肌局部收缩 的下降。
• 代谢过程完整 • 兴奋-收缩偶联中,“钙脉冲”幅度下降。
(即在一次心脏搏动过程中)
心肌损伤与保护
• 术前过程 • 术中过程
– 全心心肌缺血 – 再灌注
• 术后过程
• 使用氧合血进行冠脉灌注 • 常温缺血停跳 • 心脏停搏液停跳
• 20min缺血-完全逆转 • 40min-半数细胞可能坏死 • 1Hour,所有细胞将会致死
• 心内膜下心肌、肥厚心肌可能对缺血损伤 更加敏感
低温
• 减少心肌的氧耗
减少心肌氧耗
高钾去极化停跳
• 停跳策略:
– 充分减少氧需要 – 充分的灌注,避免局部心肌缺氧。
• 原理: • 膜离子泵依然工作,需要能量 • 如内质网Ca2+ATP酶 • Na+/K+ATP 酶
停跳液类型
• 晶体停跳液 • 含血停搏液(2:1,4:1,8:1,全血)
停跳液灌注途径
• 顺行灌注(通过主动脉) • 逆行灌注(冠状静脉窦)
顺行灌注
• 优点 • 容易停跳
• 缺点 • 冠脉疾病患者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杜磊
体外循环中心肌创伤
• 术前:
– 长时间心脏疾病引起的损伤
• 术中
– 外科手术引起的机械损伤 – 心肌缺血损伤
• 术后
– 再灌注损伤
缺血
• 能量供应和能量需要之间的平衡失调 • 缺氧:意味着氧供减少和代谢产物的堆积
冠脉血液供应
• 冠脉血流量:250ml/min • 维持在整个舒张期,
பைடு நூலகம்
冬眠心肌
• 持续的冠脉血流的下降导致心肌局部收缩 的下降。
• 代谢过程完整 • 兴奋-收缩偶联中,“钙脉冲”幅度下降。
(即在一次心脏搏动过程中)
心肌损伤与保护
• 术前过程 • 术中过程
– 全心心肌缺血 – 再灌注
• 术后过程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护理课件
体外循环的设备装置
热交换系统
---用于血流降温。 变温器—直接与血液接触而执行变温功能 变温水箱—为变温器提供冷、热水源
体外循环的设备装置
监测系统
外周血管阻力、肺循环阻力等
体温
尿量
血气及电解质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
心电图
动脉血压
脉搏血氧饱和度
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左房压、
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心排血量、
术后护理
合适的尿量为1ml/h/kg,最少0.5ml/h/kg
术后护理
4
术后护理
01
添加标题
维持水分、电解质、 酸碱及营养的平衡
02
添加标题
5
术后最初12小时内,均由静脉补液。根据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病人的具体需要,选择补充液体及量 严密监测血清电解质浓度 术后早期经常进行血气分析 拔除气管插管后,保证营养供给 必要时应采取鼻饲或TPN治疗 每日详细记录出入量,有条件者每日测体重
体外循环的意义和面临的挑战
为心脏外科手术提供了一个相对无血和静止的手术视野 近年来,体外循环在理论、实践、材料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微创手术,特别是非体外循环搭桥手术的开展,使体外循环在本世纪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但非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只是心脏手术中的一小部分 如何减少体外循环的并发症,减轻异物表面所致的炎性反应,是研究的热点。
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
体外循环后出血
体外循环后合并出血并不少见,但如果处理及时、得当,往往对病人损害不大。
并发症4
体外循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
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氮质血症,常伴有少尿、无尿和尿比重降低。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浓度升高。
1
并发症5
体外循环概述PPT课件
▪ 1951年4月,Dennis 在明尼苏达大学医院 进行两次人体应用,死亡
▪ 1953年5月, Gibbon 成功完成体外循环 下ASD修补术
3
1958年6月 苏鸿熙教授带领手术组进行手术场景 4
术后46周年工作照
患儿当时照片
患儿术后40周年
全家合影
5
体外循环实施目的
▪ 维持呼吸-人工肺 ▪ 维持循环-人工心脏
体外循环概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1
一 体外循环基本概念
▪ 心肺转流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 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ECC)
体外循环
心肺转 流术
ECC>CPB ECC=CPB
2
CPB 历史
▪ 1931年,Gibbon 提出,原因:胆囊切除 术患者肺栓塞。1934年正式实验
6
体外循环使用范围
▪ 心脏直视手术 ▪ 体外循环在非心脏外科的应用
肝移植手术、布加综合征 颅内复杂动脉瘤 呼吸道严重阻塞的抢救 急救 (农药中毒、CO中毒) 治疗肿瘤 (热疗) 心搏呼吸骤停 其它
7
二 体外循环设备和装置
8
9
CPB组成
▪ 体外循环机 ▪ 氧合器 ▪ 变温水箱 ▪ 体外循环管道 ▪ 微栓过滤器 ▪ 动静脉插管
氧合室
19
20
CPB-微栓过滤器
21
22
23
24
25
26
体外循环辅助设施-ACT仪
27
三 体外循环的实施
28
(一)体外循环准备
▪ 患者准备:全面了解病情,尽可能纠正患者心功 能及各主要脏器功能,改善全身情况
▪ 1953年5月, Gibbon 成功完成体外循环 下ASD修补术
3
1958年6月 苏鸿熙教授带领手术组进行手术场景 4
术后46周年工作照
患儿当时照片
患儿术后40周年
全家合影
5
体外循环实施目的
▪ 维持呼吸-人工肺 ▪ 维持循环-人工心脏
体外循环概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1
一 体外循环基本概念
▪ 心肺转流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 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ECC)
体外循环
心肺转 流术
ECC>CPB ECC=CPB
2
CPB 历史
▪ 1931年,Gibbon 提出,原因:胆囊切除 术患者肺栓塞。1934年正式实验
6
体外循环使用范围
▪ 心脏直视手术 ▪ 体外循环在非心脏外科的应用
肝移植手术、布加综合征 颅内复杂动脉瘤 呼吸道严重阻塞的抢救 急救 (农药中毒、CO中毒) 治疗肿瘤 (热疗) 心搏呼吸骤停 其它
7
二 体外循环设备和装置
8
9
CPB组成
▪ 体外循环机 ▪ 氧合器 ▪ 变温水箱 ▪ 体外循环管道 ▪ 微栓过滤器 ▪ 动静脉插管
氧合室
19
20
CPB-微栓过滤器
21
22
23
24
25
26
体外循环辅助设施-ACT仪
27
三 体外循环的实施
28
(一)体外循环准备
▪ 患者准备:全面了解病情,尽可能纠正患者心功 能及各主要脏器功能,改善全身情况
体外循环基础知识与心肌保护PPT课件
个人简介
• 孙忠东,2002.7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博士, 留德学者,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 从事心脏外科临床专业,擅长心脏外科冠心病冠 状动脉搭桥、各种瓣膜疾病、主动脉大血管疾病 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危重病人的手术治疗和处理, 在核心期刊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30余篇,承担国 家、省及市研究课题10余项,获省及市科技进步 奖5项,主编著作3部。
五、体外循环管路和插管
• 管路:
•
管路:
a.动脉灌注管路。
b.静脉引流管路。
c.泵管。
d.吸引管路。
e.氧气管。
f.排气、测压管。
g.静脉总干。
h.连接管。
6、体外循环管路和插管
• 插管:
A、动脉插管 B、静脉插管 C、左心吸引管 D、右心吸引管 F、心脏停博液灌注管:
.动脉插管:
a.升主动脉插管 b.股动脉插管 c.锁骨下动脉、腋动脉、颈动脉插管
基本灌注技术
• 深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 : • 1.适应证:用于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使术中心内无血无插管,便于手术操
作,缩短体外循环时间。用于成人部分大血管手术和少数操作非常困难的手 术,可以保证无血的手术视野。 • 2.方法: • 麻醉诱导后尽早头部放置冰袋,为使体表和内脏降温均匀,全身变温毯体表 降温。体外循环中鼻咽温降至15-18℃,肛温降至18-20℃左右。 • 停止循环时,先停止主动脉灌注,术者挤压患者腹部,静脉放血至储血罐内, 阻断腔静脉,进行心内手术;恢复循环时,先开放升主动脉,缓慢灌注血流, 再开放静脉引流,逐渐提高灌注流量。 • 中深度血液稀释, HCT维持在18 ~21 %,心脏复苏阶段采用加库血、滤水、 利尿等方法,将HCT提高到24~30%。 • 心肌保护方法同上。
• 孙忠东,2002.7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博士, 留德学者,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 从事心脏外科临床专业,擅长心脏外科冠心病冠 状动脉搭桥、各种瓣膜疾病、主动脉大血管疾病 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危重病人的手术治疗和处理, 在核心期刊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30余篇,承担国 家、省及市研究课题10余项,获省及市科技进步 奖5项,主编著作3部。
五、体外循环管路和插管
• 管路:
•
管路:
a.动脉灌注管路。
b.静脉引流管路。
c.泵管。
d.吸引管路。
e.氧气管。
f.排气、测压管。
g.静脉总干。
h.连接管。
6、体外循环管路和插管
• 插管:
A、动脉插管 B、静脉插管 C、左心吸引管 D、右心吸引管 F、心脏停博液灌注管:
.动脉插管:
a.升主动脉插管 b.股动脉插管 c.锁骨下动脉、腋动脉、颈动脉插管
基本灌注技术
• 深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 : • 1.适应证:用于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使术中心内无血无插管,便于手术操
作,缩短体外循环时间。用于成人部分大血管手术和少数操作非常困难的手 术,可以保证无血的手术视野。 • 2.方法: • 麻醉诱导后尽早头部放置冰袋,为使体表和内脏降温均匀,全身变温毯体表 降温。体外循环中鼻咽温降至15-18℃,肛温降至18-20℃左右。 • 停止循环时,先停止主动脉灌注,术者挤压患者腹部,静脉放血至储血罐内, 阻断腔静脉,进行心内手术;恢复循环时,先开放升主动脉,缓慢灌注血流, 再开放静脉引流,逐渐提高灌注流量。 • 中深度血液稀释, HCT维持在18 ~21 %,心脏复苏阶段采用加库血、滤水、 利尿等方法,将HCT提高到24~30%。 • 心肌保护方法同上。
最新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护理ppt课件-精选PPT文档
交接病情:瞳孔情况、皮肤是否破溃,末梢循环状况、 温度、湿度、有无潮凉及花斑。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
(一)观察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促进心脏血管功能及组织灌流
1
术后护理
1
持续监测各种循环功能指标,及时掌握 病情的动态变化,预防或控制并发症的 发生。---心律失常和低心排综合征
心率(律)监测 血压监测 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CVP) 体温监测 对周围循环功能的观察:包括皮肤颜色、温度、
并发症2
体外循环后低心排综合征
成人心排血指数下降至 2L/(min· m2) 以下时,出现重要脏器灌注不足、周围 血管收缩、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现象, 称为低心排综合征。
并发症3
体外循环后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低氧血症(PO2<60mmHg) 或伴高碳酸血症(PCO2>50mmHg) 呼吸困难 紫 绀 循环系统症状 精神神经症状 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
吸引术中失血重回循环系统,避免循环血量迅速 大量减少而使心肺转流难以长时间维持。是体外循环 中必不可少的辅助装置之一。
血液过滤系统
过滤掉血液中的微小栓子,防止微栓塞
体外循环的设备装置
热交换系统
----用于血流降温。 变温器—直接与血液接触而执行变温功能 变温水箱—为变温器提供冷、热水源
体外循环的设备装置
监测系统
★心电图 ★动脉血压 ★脉搏血氧饱和度 ★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左房压、 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心排血量、 外周血管阻力、肺循环阻力等 ★体温 ★尿量 ★血气及电解质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
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
1
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
体外循环为非生理状态,对机体构成了 一个异常强大的刺激,激发机体释放大 量炎性介质。
体外循环基础知识与心肌保护详解演示文稿
• 基本同心室辅助,部分ECMO循环支持是为了等待合适的心脏供体进行心脏移植。
• 禁忌证: • 体重小于2000g,或胎龄不足32周的新生儿在ECMO肝素化后易发生颅内出血,死亡率高达94%。 • 机械通气达7天为相对禁忌,长达10天为绝对禁忌。(与肺纤维化和不可逆改变有关) • 严重的先天性肺发育不全、合并其他严重畸形及重要脏器损伤。
• 心肌保护方法同上。
第十八页,共36页。
基本灌注技术
• 上下半身分别灌注:
• 1.适应证:用于主动脉弓降部动脉瘤、主动脉离断、主动脉缩窄、及重症法四患者。
• 2.方法: • 上半身灌注可在升主动脉插管,头部灌注可在无名动脉、颈总动脉插管,上半
身灌注可在股动脉、髂动脉、降主动脉插管。 • 上、下半身灌注流量分配为1:2,但主要根据静脉血氧饱和度,上、下肢血压来调整灌注
预充和血液稀释的方法
计算公式:
预计HCT=(术前HCT*血容量+库血HCT*预充库血量)/(血容量+预充总量) 库血用量=【预计HCT*(血容量+预充量)-术前HCT*血容量】/库血HCT 预充总量=晶体预充总量+胶体预充量+库血量 血液稀释的原则: 转流过程中,血液HCT维持在25%左右,另外转流
息,为心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
• 适应证: • ECMO呼吸支持指征: • 1.肺氧合功能障碍,PaO2<50mmhg。 • 2.急性肺损伤PaO2<40mmhg、PH小于7.3达2小时。 • 人工呼吸3小时后, PaO2<55mmhg、 PH小于7.4。 • 人工呼吸出现气道压伤。
• ECMO循环支持指征:
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 对其影响取决于预充液成分的稀释度。
第二十八页,共36页。
• 禁忌证: • 体重小于2000g,或胎龄不足32周的新生儿在ECMO肝素化后易发生颅内出血,死亡率高达94%。 • 机械通气达7天为相对禁忌,长达10天为绝对禁忌。(与肺纤维化和不可逆改变有关) • 严重的先天性肺发育不全、合并其他严重畸形及重要脏器损伤。
• 心肌保护方法同上。
第十八页,共36页。
基本灌注技术
• 上下半身分别灌注:
• 1.适应证:用于主动脉弓降部动脉瘤、主动脉离断、主动脉缩窄、及重症法四患者。
• 2.方法: • 上半身灌注可在升主动脉插管,头部灌注可在无名动脉、颈总动脉插管,上半
身灌注可在股动脉、髂动脉、降主动脉插管。 • 上、下半身灌注流量分配为1:2,但主要根据静脉血氧饱和度,上、下肢血压来调整灌注
预充和血液稀释的方法
计算公式:
预计HCT=(术前HCT*血容量+库血HCT*预充库血量)/(血容量+预充总量) 库血用量=【预计HCT*(血容量+预充量)-术前HCT*血容量】/库血HCT 预充总量=晶体预充总量+胶体预充量+库血量 血液稀释的原则: 转流过程中,血液HCT维持在25%左右,另外转流
息,为心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
• 适应证: • ECMO呼吸支持指征: • 1.肺氧合功能障碍,PaO2<50mmhg。 • 2.急性肺损伤PaO2<40mmhg、PH小于7.3达2小时。 • 人工呼吸3小时后, PaO2<55mmhg、 PH小于7.4。 • 人工呼吸出现气道压伤。
• ECMO循环支持指征:
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 对其影响取决于预充液成分的稀释度。
第二十八页,共36页。
体外循环 ppt课件
体外循环
ppt课件
1
一、体外循环的基本目的和概念
▲将回心的血液引出体外,使手术野达到“无血” ▲心脏安全的停搏在舒张期,手术野达到“安静” ▲在心脏停止泵血期间,以氧合血灌注外周脏器
ppt课件
2
把静脉血引至体外用人工肺进行氧和,排 出二氧化碳,用人工心把氧和血泵入动脉,这 样用体外的人工心肺机代替心脏和肺脏的功能 的血液循环,称作
四、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 肾
急性肾功能不全 a. 大量RBC破坏,游离Hb增多,阻塞肾小管 b.术中低血压,肾缺血 c. 应用收缩血管的血管活性药物→肾血管痉挛
ppt课件
21
四、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 脑
脑缺氧 原因:a. 灌注流量低→脑供血不足 b. 人工肺氧合不良→血氧分压下降 c. 过度血液稀释→血液携氧能力下降 d. 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30mmHg →脑血管痉挛 脑水肿 原因:a. 脑缺氧→血管通透性增强 b. 脑静脉回流受阻→脑静脉压升高,渗出增加 c. 过度血液稀释→水钠储留 d. 极度低蛋白→胶体渗透压下降,渗出增加 脑出血 原因:a. 凝血成份大量破坏 b. 肝素过量 c. 灌注中血压过高,静脉压升高 d. 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 脑栓塞 ppt课件 主要是气栓、血栓、硅胶栓
15
四、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
代谢性酸中毒
a. 灌注流量不足 b. 低温下血液粘度升高 c. 低温下血管收缩 d.非搏动性血流导致微循环栓塞 这些原因导致组织灌注不良、缺氧,无氧代谢增强
ppt课件
16
四、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
电解质紊乱
低钾: a. 稀释性利尿 b. 排钾性利尿药 c. 低温下K+向细胞内转移
各种原因导致的术前、术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不稳定性心绞痛持续不缓解 缺血性心律失常药物难以控制 急性心肌梗塞导致循环衰竭 人工心脏、心室辅助植入前后过渡措施 心脏移植前辅助措施
ppt课件
1
一、体外循环的基本目的和概念
▲将回心的血液引出体外,使手术野达到“无血” ▲心脏安全的停搏在舒张期,手术野达到“安静” ▲在心脏停止泵血期间,以氧合血灌注外周脏器
ppt课件
2
把静脉血引至体外用人工肺进行氧和,排 出二氧化碳,用人工心把氧和血泵入动脉,这 样用体外的人工心肺机代替心脏和肺脏的功能 的血液循环,称作
四、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 肾
急性肾功能不全 a. 大量RBC破坏,游离Hb增多,阻塞肾小管 b.术中低血压,肾缺血 c. 应用收缩血管的血管活性药物→肾血管痉挛
ppt课件
21
四、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 脑
脑缺氧 原因:a. 灌注流量低→脑供血不足 b. 人工肺氧合不良→血氧分压下降 c. 过度血液稀释→血液携氧能力下降 d. 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30mmHg →脑血管痉挛 脑水肿 原因:a. 脑缺氧→血管通透性增强 b. 脑静脉回流受阻→脑静脉压升高,渗出增加 c. 过度血液稀释→水钠储留 d. 极度低蛋白→胶体渗透压下降,渗出增加 脑出血 原因:a. 凝血成份大量破坏 b. 肝素过量 c. 灌注中血压过高,静脉压升高 d. 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 脑栓塞 ppt课件 主要是气栓、血栓、硅胶栓
15
四、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
代谢性酸中毒
a. 灌注流量不足 b. 低温下血液粘度升高 c. 低温下血管收缩 d.非搏动性血流导致微循环栓塞 这些原因导致组织灌注不良、缺氧,无氧代谢增强
ppt课件
16
四、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
电解质紊乱
低钾: a. 稀释性利尿 b. 排钾性利尿药 c. 低温下K+向细胞内转移
各种原因导致的术前、术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不稳定性心绞痛持续不缓解 缺血性心律失常药物难以控制 急性心肌梗塞导致循环衰竭 人工心脏、心室辅助植入前后过渡措施 心脏移植前辅助措施
体外循环简介课件
久部分 • 流量可以读出 • 电源意外时有备用电源或手动装置
体外循环简介
体外循环简介
滚 压 泵 结 构 示 意 图
体外循环简介
体外循环简介
体外循环简介
流量调节
• 泵流量决定于每分钟泵头的转速(RPM)和每转泵的排空容积 (SV)
• 容积的多少由泵管的大小和泵头挤压长短而决定
体外循环简介
泵管材料
体外循环简介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温度的控制
1.掌握降温时机,需要保温的手术要及时保温 。有些手术需要在安放左心引流管后才能降 温。 2.根据病情、手术难易程度、氧合器性能等 来确定血液降温的温度。
体外循环简介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温度的控制
根据病种及手术方法可将温度控制在下面几个阶段: 1.浅低温:35~32℃ 一般适用于VSD、ASD、CABG; 2.中低温:32 ~ 28 ℃ 一般适用于VSD合并畸 形、BVR、AVR、MVR/MVP、CABG+换瓣; 3.深低温:24 ~ 20 ℃ 适合大血管手术、复杂先 心病手术; 4.超低温:20 ℃以下, 停循环手术。
体外循环简介
液面及压力报警
体外循环简介
二、体外循环管理
体外循环简介
术前准备
1.了解病情:访视病人,阅读病例。 2.了解手术术式。 3.物品准备:根据手术需要准备体外循环用品;预充 液;药品等。
体外循环简介
病情评估
危险因素包括: 1.左心功能不全,LVEF<30%; 2.心衰; 3.年龄>65岁; 4.急诊; 5.再次手术; 6.肺高压,严重心率失常,脏器功能不全,恶液
体外循环简介
体外循环简介
理想的体外循环管道
• 良好的透明度、弹性及可弯曲性、不易扭结和压扁 • 良好的韧性、散裂率低
体外循环简介
体外循环简介
滚 压 泵 结 构 示 意 图
体外循环简介
体外循环简介
体外循环简介
流量调节
• 泵流量决定于每分钟泵头的转速(RPM)和每转泵的排空容积 (SV)
• 容积的多少由泵管的大小和泵头挤压长短而决定
体外循环简介
泵管材料
体外循环简介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温度的控制
1.掌握降温时机,需要保温的手术要及时保温 。有些手术需要在安放左心引流管后才能降 温。 2.根据病情、手术难易程度、氧合器性能等 来确定血液降温的温度。
体外循环简介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温度的控制
根据病种及手术方法可将温度控制在下面几个阶段: 1.浅低温:35~32℃ 一般适用于VSD、ASD、CABG; 2.中低温:32 ~ 28 ℃ 一般适用于VSD合并畸 形、BVR、AVR、MVR/MVP、CABG+换瓣; 3.深低温:24 ~ 20 ℃ 适合大血管手术、复杂先 心病手术; 4.超低温:20 ℃以下, 停循环手术。
体外循环简介
液面及压力报警
体外循环简介
二、体外循环管理
体外循环简介
术前准备
1.了解病情:访视病人,阅读病例。 2.了解手术术式。 3.物品准备:根据手术需要准备体外循环用品;预充 液;药品等。
体外循环简介
病情评估
危险因素包括: 1.左心功能不全,LVEF<30%; 2.心衰; 3.年龄>65岁; 4.急诊; 5.再次手术; 6.肺高压,严重心率失常,脏器功能不全,恶液
体外循环简介
体外循环简介
理想的体外循环管道
• 良好的透明度、弹性及可弯曲性、不易扭结和压扁 • 良好的韧性、散裂率低
体外循环心肌保护
心肌保护不仅仅是心肌灌注、麻醉、体外循 环、外科技术,术前和术后护理都会影响心 肌对心脏手术的耐受能力
没有适合所有脚穿的鞋子
谢谢聆听
这其中关键是升主动脉阻断后的心肌保护
心肌应用解剖和生理由冠状动脉直 角分支斜行穿入,侧枝丰富 心内膜下1/4至1/5心肌经壁室小动脉直角穿 入心肌,侧枝少,心肌受压时,此处血流易 中断。心内膜心肌代谢较高,所以此处是易 遭缺血损害的部位
影响心肌供血因素
体外循环中与心肌缺血有关因素
冠状动脉循环阻断时间 心肌肥厚、心肌毛细血管明显降低,心肌内 压增加,氧需增加,缺血耐受差 心室颤动 心室内压特别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肌停 搏、左室减压不畅,可造成心肌纤维过度牵 拉,使其超微结构破坏。复跳时应避免心室 过胀,有利于心肌尽快恢复
冠状动脉疾患 心肌疾患
心肌超微结构对心功能影响
心原纤维主要有四种参与收缩蛋白质,即肌 球蛋白、肌动蛋白、向肌球蛋白和向凝蛋白。 四者排列有序,是心肌收缩结构基础,过度 扩张可使超微结构破坏,直接影响收缩。心 脏手术要避免心肌过度膨胀和过度牵拉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内Ca2+超载 氧自由基(OFR)的大量产生
体外循环手术心肌保护
朱雅萍
心肌保护的定义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保护是多方面 的,简单概括为
---------慎于术前
严于术中
善于术后
术前心肌保护工作主要为改善心功能,增加 心肌能量贮备
术中主要是降低心肌氧耗,减轻或预防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术后保证冠状动脉血供,控制心脏前后负荷, 促进心肌顺应性的恢复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灌注技术
• 浅低温体外循环 : • 1.适应证:用于病情不重、心内畸形不太复杂、心功能较好,手术可在短时间内完
成者。如房、室缺修补、单瓣置换等。 • 2.方法: • 体外循环中鼻咽温降至32~34℃左右。心内操作即将结束时开始复温,复温至鼻
咽温> 32℃停止,使心脏易于复跳,复跳后复温至35~37℃左右。 • 较高流量灌注(成人流量2.0 ~ 2.4L/m2.min-1,儿童流量2.8 ~ 3.2L/m2.min-1)成人
安全报警系统: 有高灌注压、低平面、低电压报 警等
后 备 电 源: 蓄电池、在停电后仍然让整机工作 2小时左右
• 监测装置:
二、氧 合 器(人工肺)
• 种类: • a.鼓泡式氧合器:经发泡装置形成微泡与
血液氧合。 b.膜式氧合器(膜肺):高分子半透膜进
行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特点气体和血液 不直接接触。
基本灌注技术
• 上下半身分别灌注:
• 1.适应证:用于主动脉弓降部动脉瘤、主动脉离断、主动脉缩窄、及重症法 四患者。
• 2.方法: • 上半身灌注可在升主动脉插管,头部灌注可在无名动脉、颈总动脉插管,上
基本灌注技术
• 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 : • 1.适应证:用于病情严重、心内畸形复杂、侧支循环丰富、心内手术时有大量回血者,
如紫绀型先心矫治术、大的动脉导管未闭直视缝合术、部分大血管手术等。目的是减少 心内回血,减少血液有形成分的破坏,防止气栓的发生,同时避免重要脏器的缺血。 • 2.方法: • 体外循环中鼻咽温降至20℃,肛温降至25℃,为使体表和内脏降温均匀,麻醉诱导后可 用边温毯进行体表降温。(心内操作即将结束时开始复温,复温至鼻咽温> 32℃停止, 使心脏易于复跳,复跳后复温至35~37℃左右。) • 低流量灌注(流量<30ml/kg),必要时可进行微流量灌注(流量5~10ml/kg),此时不是 进行脏器灌注,而是防止气栓进入动脉系统。 • 中度或中深度血液稀释, HCT维持在21 %左右,心脏复苏阶段采用加库血、滤水、利 尿等方法,将HCT提高到24~30%。 • 心肌保护方法同上。
平均动脉压维持在> 6.6kpa(50mmHg),儿童维持在> 5.3kpa(40mmHg) 。 • 中度血液稀释, HCT维持在25 ~ 29%左右。 • 心肌保护方法 从升主动脉根部灌注含血或晶体含钾停搏液,每30分钟灌注一次,
心表及心腔内冰盐水侵泡。升主动脉阻断期间要求心电图始终呈直线,无心电活动。
基本灌注技术
• 深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 : • 1.适应证:用于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使术中心内无血无插管,便于手术操
作,缩短体外循环时间。用于成人部分大血管手术和少数操作非常困难的手 术,可以保证无血的手术视野。 • 2.方法: • 麻醉诱导后尽早头部放置冰袋,为使体表和内脏降温均匀,全身变温毯体表 降温。体外循环中鼻咽温降至15-18℃,肛温降至18-20℃左右。 • 停止循环时,先停止主动脉灌注,术者挤压患者腹部,静脉放血至储血罐内, 阻断腔静脉,进行心内手术;恢复循环时,先开放升主动脉,缓慢灌注血流, 再开放静脉引流,逐渐提高灌注流量。 • 中深度血液稀释, HCT维持在18 ~21 %,心脏复苏阶段采用加库血、滤水、 利尿等方法,将HCT提高到24~30%。 • 心肌保护方法同上。
基本灌注技术
• 中低温体外循环 : • 1.适应证:用于病情严重、心内畸形复杂、心功能差者,如重症单瓣置换术、
双瓣置换术、二次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部分大血管手术等。 • 2.方法: • 体外循环中鼻咽温降至25-30℃,肛温降至28-30℃。心内操作即将结束时开
始复温,复温至鼻咽温> 32℃停止,使心脏易于复跳,复跳后复温至35~ 37℃左右。 • 中等流量灌注(成人流量1.6 ~ 2.0L/m2.min-1,儿童流量2.4~ 2.8L/m2.min-1) 成人平均动脉压维持在> 6.6kpa(50mmHg),儿童维持在5.3kpa(40mmHg) 以上。 • 中度血液稀释, HCT维持在24 %左右。 • 心肌保护方法 同上。
• 2.方法: • 体外循环中保持体温正常(因预充液的温度较低,要求体外循环中应
用复温装置保持正常体温)。
• 高流量灌注(成人流量>2.4L/m2.min-1,儿童流量>3.2L/m2.min-1)。平 均动脉压维持在8.0~10.6kpa(60~80mmHg)。
• 轻度血液稀释, HCT维持在30%左右。
三、 滤 器
体外循环中微栓的来源:固体栓子,气体栓子
按功能分: a.动脉微栓滤器 b.回流室滤器
四、辅助装置
1. 变温装置:用于体外循环中患者的体温升 降和心脏停博液的变温
JOSTRA:容量33L。变温3-41℃。提供 温度相同的二路循环水路。 2. 氧饱和度仪: 3. 空气氧气混合仪: 4. 液面报警装置 5. 气泡报警装置 6. 压力报警装置
体外循环基础知识与心肌保护 详解演示文稿
(优选)体外循环基础知识与 心肌保护
体外循环设备及装置
• 一、人工心肺机 • 二、氧合器 • 三、滤器 • 四、辅助装置 • 五、管道与插管
一、人 工 心 肺 机
血泵(人工心): a.滚压泵 b.离心泵
控 制 台: 各种按钮、开关组成
显 示 器: 有流量、压力、温变、电压、时间等
.静脉插管:
a.上、下腔静脉插管 b.腔房管,又称右房管 c.股静脉插管
心脏停博液灌注管:
a.主动脉根部灌注针 b.Y型停博液灌注针 c.冠状动脉窦直视灌注管 d.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管 e.多头灌注管
体外循环装置示意图
体外循环工作中
体外循环灌注技术
基本灌注技术
• 常温体外循环: • 1.适应证:用于心内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者。
五、体外循环管路和插管
• 管路:
•
管路:
a管。
d.吸引管路。
e.氧气管。
f.排气、测压管。
g.静脉总干。
h.连接管。
6、体外循环管路和插管
• 插管:
A、动脉插管 B、静脉插管 C、左心吸引管 D、右心吸引管 F、心脏停博液灌注管:
.动脉插管:
a.升主动脉插管 b.股动脉插管 c.锁骨下动脉、腋动脉、颈动脉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