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 景阳冈1教案 语文A版
小学语文《景阳冈》教案

小学语文《景阳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1.3了解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故事背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通过阅读理解,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故事大意。
2.2学会通过观察插图,发挥想象,描绘故事场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传统文化。
3.2感受勇敢、正义、善良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1.3了解《景阳冈》的故事背景,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2.教学难点:2.1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2.2感受古典文学的韵味,学会欣赏古典名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水浒传》及《景阳冈》的故事背景。
1.2学生分享自己对《水浒传》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2.课文阅读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2教师领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2.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3.生字词学习3.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进行讲解。
4.课文理解4.1学生讲述课文故事大意,提取关键信息。
4.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人物分析5.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武松的形象及性格特点。
6.描绘故事场景6.1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描绘故事场景。
6.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教师点评。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8.作业布置8.1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8.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四、课后拓展1.学生阅读《水浒传》其他章节,了解更多故事。
2.学生搜集有关《景阳冈》的民间传说,进行分享。
3.学生尝试创作以《景阳冈》为背景的小故事,锻炼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景阳冈》的故事内容,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景阳冈》语文教案

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景阳冈》语文教案
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景阳冈》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
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
(板书:20、景阳冈)
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知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
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小黑板出示)
⑴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局部多读几遍。
⑵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⑶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
⑴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⑵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景阳冈》教案优秀10篇

《景阳冈》教案优秀10篇《景阳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1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梢棒、筛酒”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能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
3.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一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节选自名著的文章。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师出示生字,指名读。
(重点指导“跄、蹿、抡、簌”的读音)3.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师重点指导。
梢棒:一种防身用的棍棒。
筛酒:斟酒。
这里指从壶里往杯子里或碗里倒。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吊睛白额大虫:文中指眼睛上翘,额头上有白色花纹的老虎。
4.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俺”字第十画是竖折钩,上边出头;“兼”第五画是长横,右边出头。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2)完成课后填空题。
喝酒→()→()→()2.检查自学情况。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交流填空题。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3)你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精彩?四、学习“喝酒”部分1.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并回答。
(1)作者在这部分详细描写了武松与店家的对话,他们主要在谈论什么?(谈酒、谈虎)(2)分角色读这一部分。
为什么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呢?(3)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
(豪放、倔强、勇敢的性格)(4)讨论:这一部分与打虎有什么关系?起什么作用?(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写武松与店家的对话,刻画了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徒手打虎作铺垫。
)2.小结学习方法,讨论归纳。
《景阳冈》教案设计(精选

《景阳冈》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词学习、语法点讲解、课文背景介绍等。
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名著之旅》中的《景阳冈》。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词、短语和语法点;了解《景阳冈》的故事情节及人物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敢、机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及语法点;武松与老虎的搏斗场面。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形象;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水浒传》中武松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词、短语,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自学成果,解决疑难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分析人物形象,讲解语法点。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阅读理解的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景阳冈》2. 人物:武松3. 故事情节:喝酒、上冈、打虎、下冈4. 生词、短语、语法点七、作业设计(1)写出武松与老虎搏斗的场面。
(2)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
(4)阅读短文《武松打虎》,回答问题。
答案:(1)武松与老虎搏斗场面:武松跳起,躲过老虎的扑击,然后抓住老虎的尾巴,猛力一甩,将老虎摔在地上。
接着,武松骑在老虎身上,一顿猛打,最终将老虎打死。
(2)武松性格特点:勇敢、机智、果断、坚定。
(3)武松醉卧在冈上,老虎从背后悄悄接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六年级语文下册 景阳冈1教案 语文A版 教案

17.景阳冈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局部。
2.体会武松豪放、倔犟、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体会打虎场面的精彩。
3.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4.弄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弄清喝酒与打虎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体会武松豪放、倔犟、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感受打虎场面的精彩。
教学难点体会武松的性格,弄清喝酒与打虎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武松打虎的录像、武松打虎的相关资料、《好汉歌》。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好汉歌》,说说你在哪里听到过这首歌?2.你对《水浒传》有多少了解?一百零八个好汉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3.打虎英雄是谁?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二、补充时代背景和作者《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
《水浒传》是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
武松绰号行者。
三、初读课文1.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习生字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把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共同解决。
请勿自误:不要害了自己。
误,耽误,妨害。
印信:印章。
榜文:古代指文告,类似于现在的布告。
筛:斟。
筛酒,即斟酒、倒酒。
4.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再读课文1.布置思考题:〔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武松打虎的?〔2〕根据这个顺序应该怎样给文章分段?〔3〕给文章列出小标题。
2.交流自学情况〔略〕。
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词。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一件什么事?二、学习“吃酒〞局部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武松与店家的谈话中提到了哪两个事物?〔酒和虎〕2.自由默读课文思考:武松和店家对酒和虎各执什么观点?根据你的判断,谁的说法可靠?为什么?3.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人教版语文《景阳冈》教案

《景阳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熟悉《水浒传》的相关背景知识,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和英雄气概,理解古代小说中的叙事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不畏艰险的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
2.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和英雄形象。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武松的英雄气概和古代小说的艺术特色。
2.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炼信息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准备1.《水浒传》相关章节的阅读材料。
2.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插图、武松形象图片、古代酒肆和山林场景图等。
3.角色扮演所需道具(如武松的服饰、武器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故事背景介绍:教师简述《水浒传》的成书背景及主要人物,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英雄的世界。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吗?里面有哪些著名的英雄人物?”(学生回答,教师补充)2.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景阳冈》,并提问:“‘景阳冈’是一个什么地方?‘武松打虎’又是怎么回事?”(学生回答,教师引出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检查预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指导“冈、梢、踉、跄、掀”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3.概括大意: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深入研读,理解内容1.分析武松形象:o外貌描写: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武松外貌的语句,分析他的外貌特征。
o性格特点:通过武松与店家的对话、打虎时的表现等,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
如:“武松道:‘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勇敢无畏)“武松双手抡起哨棒,往大虫身上劈去。
《景阳冈》教案(精选

《景阳冈》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文学鉴赏。
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名著之旅》中的《景阳冈》。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水浒传》中武松的形象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文学形象,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水浒传》中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武松的形象特点。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词义。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经典语句,进行文学鉴赏分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景阳冈》2. 生字词:武松、景阳冈、打虎、豪杰、英勇、智勇双全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4. 重点句子:武松打虎、武松斗虎、武松醉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武松的形象特点。
(2)分析课文中的经典句子,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2. 答案:(1)武松形象特点:英勇善战、智勇双全、豪爽直率。
(2)经典句子分析:武松打虎、武松斗虎、武松醉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水浒传》其他故事,深入了解名著。
(2)课后讨论:对比其他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武松的独特之处。
第6课《景阳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教学过程任务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设计意图:歌曲导入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了解武松打虎前后发生的一些事情是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1.播放《好汉歌》,导出名著《水浒传》请同学们猜一猜,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水浒传》)2.你们对《水浒传》这本书有哪些了解呢?(学生自由交流)《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又名《水浒全传》《忠义水浒传》,约成书于元末明初。
这部小说塑造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
今天,我们聚焦其中的一位打虎英雄,我们将通过《景阳冈》来认识他。
3.简介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长篇小说《水浒传》的作者。
4.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景阳冈)5.题目已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那么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呢?(武松)武松,绰号“行者”,因为排行第二,又名武二,山东清河县人,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
你知道他为什么来景阳冈吗?预设:武松许久不见哥哥,急着赶路回清河县寻找哥哥武大郎,途中路过景阳冈。
教师追问:武松在景阳冈打死老虎后,又发生了什么事?预设:武松成为打虎英雄,被阳谷知县看中,当日就做了步兵都头。
任务二:学习字词,指导方法【设计意图:本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句的意思较难弄懂,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
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1.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古白话文中的难懂词句。
师引导:和《草船借箭》不同,这篇课文是原汁原味的古代白话文小说。
与原著不同的是删去武松打虎的前因、后果,选取了景阳冈武松打虎最精彩的一段。
没有进行改编小说原文故事,可能有些词句的意思不太好懂,阅读过程中可以进行标记。
课件出示筛酒恁地吊睛白额大虫梢棒印信榜文杖限请勿自误(1)指名学生读这些词语,老师相机正音,齐读。
(2)谁来猜一猜它们的意思?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预设:“筛酒”指倒酒;“恁地”的意思是“这样”;“吊睛白额大虫”指老虎;“梢棒”是用来防身的棍棒;“印信”是指印章;“榜文”是指官府的告示;“杖限”是指刑法规定的杖击数目;“请勿自误”指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景阳冈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2.体会武松豪放、倔犟、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体会打虎场面的精彩。
3.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4.弄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弄清喝酒与打虎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体会武松豪放、倔犟、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感受打虎场面的精彩。
教学难点
体会武松的性格,弄清喝酒与打虎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武松打虎的录像、武松打虎的相关资料、《好汉歌》。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好汉歌》,说说你在哪里听到过这首歌?
2.你对《水浒传》有多少了解?一百零八个好汉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3.打虎英雄是谁?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二、补充时代背景和作者
《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
《水浒传》是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
武松绰号行者。
三、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习生字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把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共同解决。
请勿自误:不要害了自己。
误,耽误,妨害。
印信:印章。
榜文:古代指文告,类似于现在的布告。
筛:斟。
筛酒,即斟酒、倒酒。
4.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再读课文
1.布置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武松打虎的?
(2)根据这个顺序应该怎样给文章分段?
(3)给文章列出小标题。
2.交流自学情况(略)。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吃酒”部分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武松与店家的谈话中提到了哪两个事物?(酒和虎)
2.自由默读课文思考:
武松和店家对酒和虎各执什么观点?
根据你的判断,谁的说法可靠?为什么?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点拨。
关于酒店家:三碗不过冈武松:只管筛来
关于虎店家:结伙成队,午间过冈武松:真有虎也不怕,店家想谋财害命
5.武松吃了十八碗后,还执意上冈。
你觉得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6.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这一性格的?(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等来刻画)
7.找出武松的话读读,读出他的豪爽,读出他的倔犟。
8.同学自己选择伙伴分角色朗读。
9.打虎无疑是文章最精彩的一部分,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笔墨来写吃酒?这之间有联系吗?
三、简单学习“上冈”部分
1.自读课文,说说这一部分是怎样描写人物的?
2.再读这些话,体会武松的内心活动情况。
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3.交流点拨:不信——相信,想回去,怕耻笑——怕什么,只顾上去——躺下要睡
武松爱面子、无所畏惧的性格跃然纸上。
4.朗读进一步体会。
四、学习“打虎”部分
1.根据思考题自学:
老虎使了哪几招?武松分别是怎样对付的?(动作)
2.交流。
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一闪、一躲、又一闪。
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来展现这个精彩的场面的?
3.边读边想象,在脑子里还原打虎场面的精彩。
4.讨论:武松这样躲闪是他害怕吗?那又是为什么?
5.从中可见武松是个怎样的人?(智勇双全)
6.学生在朗读中读出打虎场面的精彩。
7.观看录像,再现打虎场面的精彩。
五、简单学习“下冈”部分
六、推荐作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排练课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