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景阳冈教案

合集下载

景阳冈教案(详细)

景阳冈教案(详细)

景阳冈教案(详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景阳冈》一文,了解武松的人物形象及其英勇事迹。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采用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敢、正义的品质,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景阳冈》一文,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

2. 生字词学习:(1)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熟读课文,理解武松的人物形象。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勇敢、正义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武松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水浒传》中的故事。

(2)简要介绍《景阳冈》一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2)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武松的人物形象。

4. 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5. 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论自己对武松勇敢、正义品质的理解。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武松勇敢、正义的品质。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武松英勇事迹的插图。

3. 写一篇关于武松勇敢、正义品质的短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表现,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生字词测验:在课后对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进行测验,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所学生字词。

景阳冈教案

景阳冈教案

景阳冈教案一、导入:在我国的古代,有很多古典小说,里面经常会有一些惊险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今天我们要学习《景阳冈》这篇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被吸引,被感动。

二、出示学习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义。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能从武松“勇而蛮横”的性格中体会出他豪放、勇武、机敏的英雄气概。

三、自学交流:(一)出示字词,指名读。

注意多音字“筛”的读音。

纠正学生读得不正确的字音和写法。

(二)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三)指导书写,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四)学生自读课文,思考:1.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 课文中哪些地方最使你受感动?(五)检查思考情况:1. 武松在回家途中,在“三碗不过冈”的酒店喝了十八碗酒,不信酒家的话,还要过冈。

在冈上遇到老虎,经过斗争被逼上梁山的经过。

2. “他踉踉跄跄,连打了几个踉跄,终于勉强把老虎按在地上,用尽全身力气猛虎拳打得老虎口吐鲜血,不能动弹。

”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上行”,这种无畏的勇气和斗争的决心多么可贵!可敬!3. “人们都说‘不怕虎占山,就怕人占道’。

武松不依不靠,势不可挡,敢于斗争到底的革命英雄主义和无畏的英雄气概深深感动了我。

”这句话含义深刻,只有那些具有无畏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斗志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

武松那豪放、勇武、机敏的英雄气概令人敬佩!值得学习!4. “我们景阳冈上有无数这样的石头等着勇敢者去敲碎呢!”这里的“石头”象征着具有野性的、顽强的、坚不可摧的生命力!这些生命力正等着我们少年儿童去摧毁它们。

可见对少年儿童有强烈的感染和巨大的鼓舞。

只有那些在斗争中不怕艰难,英勇顽强的人,才是最值得学习和敬佩的。

5. 在对人物评价中应注意开头几个字“武松是”强调了武松是一位英勇的抗争到底的英雄。

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人物评价中有个正确的导向。

四、总结: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相信大家已经读懂了。

但是在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无畏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斗志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景阳冈》经典教案

《景阳冈》经典教案

《景阳冈》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景阳冈》全文,并掌握其中的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武松喝酒、打虎的情节,以及武松的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讨论、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水浒传》的语言美,感受古代劳动人民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美。

通过武松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勇敢、坚强、不畏强暴的品质,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武松喝酒、打虎的情节,以及武松的性格特点。

感受《水浒传》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美。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理解他的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精神内涵。

同时,让学生通过阅读《景阳冈》一文,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人民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水浒传》的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景阳冈》。

让学生简要介绍自己对《水浒传》和武松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景阳冈》全文,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等。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生字词和理解难点。

3.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武松喝酒、打虎的情节。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如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等。

同时,让学生体会《水浒传》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

4.表演展示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展示,通过表演武松喝酒、打虎的情节,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观众可以对表演进行评价和建议,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5.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武松为什么能够成功打虎?他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内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武松的形象和精神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关怀。

小学语文《景阳冈》教案

小学语文《景阳冈》教案

小学语文《景阳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1.3了解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故事背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通过阅读理解,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故事大意。

2.2学会通过观察插图,发挥想象,描绘故事场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传统文化。

3.2感受勇敢、正义、善良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1.3了解《景阳冈》的故事背景,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2.教学难点:2.1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2.2感受古典文学的韵味,学会欣赏古典名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水浒传》及《景阳冈》的故事背景。

1.2学生分享自己对《水浒传》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2.课文阅读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2教师领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2.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3.生字词学习3.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进行讲解。

4.课文理解4.1学生讲述课文故事大意,提取关键信息。

4.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人物分析5.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武松的形象及性格特点。

6.描绘故事场景6.1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描绘故事场景。

6.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教师点评。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8.作业布置8.1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8.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四、课后拓展1.学生阅读《水浒传》其他章节,了解更多故事。

2.学生搜集有关《景阳冈》的民间传说,进行分享。

3.学生尝试创作以《景阳冈》为背景的小故事,锻炼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景阳冈》的故事内容,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景阳冈》教案优秀10篇

《景阳冈》教案优秀10篇

《景阳冈》教案优秀10篇《景阳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1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梢棒、筛酒”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能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

3.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一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节选自名著的文章。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师出示生字,指名读。

(重点指导“跄、蹿、抡、簌”的读音)3.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师重点指导。

梢棒:一种防身用的棍棒。

筛酒:斟酒。

这里指从壶里往杯子里或碗里倒。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吊睛白额大虫:文中指眼睛上翘,额头上有白色花纹的老虎。

4.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俺”字第十画是竖折钩,上边出头;“兼”第五画是长横,右边出头。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2)完成课后填空题。

喝酒→()→()→()2.检查自学情况。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交流填空题。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3)你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精彩?四、学习“喝酒”部分1.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并回答。

(1)作者在这部分详细描写了武松与店家的对话,他们主要在谈论什么?(谈酒、谈虎)(2)分角色读这一部分。

为什么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呢?(3)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

(豪放、倔强、勇敢的性格)(4)讨论:这一部分与打虎有什么关系?起什么作用?(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写武松与店家的对话,刻画了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徒手打虎作铺垫。

)2.小结学习方法,讨论归纳。

《景阳冈》教案(精选17篇)

《景阳冈》教案(精选17篇)

《景阳冈》教案《景阳冈》教案(精选1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景阳冈》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景阳冈》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读8个字。

能力目标:默读课文。

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能讲述武松打虎的情景。

思品目标:感受武松打虎的精神,产生喜爱这个英雄形象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武松打虎的情景。

教学难点:绘声绘色地讲述武松打虎的情景。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启发阅读兴趣。

1.谁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2.今天我们要读读武松打虎故事的原文,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读原文比看电视、听人说的收获大多了。

现在请你们打开书91页,自己读一遍课文。

二、自学课文,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1.我们读课文前,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①自学认读字表中的字。

②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自学带注音的字。

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准备与同学交流。

③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集体交流。

①谁能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读三声)景阳冈读一声一双箸少刻读三声綽了哨棒将哨棒绾在肋下毡笠掀在脊梁上袒开踉踉跄跄光挞挞撺将下来一步步捱下冈子来②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

按照提取中心段法给课文分段。

提问:课文从哪自然段至哪自然段写的是武松打虎的经过。

结果怎样呢?第一段(1——4)一天晌午时分,武松来到一家酒店喝酒。

第二段(5——9)傍晚的时候,武松走上景阳岗,知道山上真的有老虎,但他仍旧向山上走去。

_第三段(10——13)太阳落山后,老虎真的来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

③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你觉得最精彩的是那部分?能不能给大家讲一讲④比赛讲述武松打虎的情景。

自己先练习讲——然后俩人一组讲评出一人——组内比赛——最后展示⑤揣摩这段文字的准确性,学习写法,感受读书的魅力。

《景阳冈》教案

《景阳冈》教案

《景阳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景阳冈》的故事背景及主要人物。

2.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及在故事中的表现。

3.掌握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4.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

2.理解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景物描写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内在联系。

2.深入剖析武松的性格形成原因。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浒传》吗?能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作品吗?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3.分析课文(1)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①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析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①提问:课文中哪些景物描写对表现武松的性格起到了关键作用?4.课堂讨论(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武松在景阳冈打虎的过程中,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5.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根据课文内容,选取一个片段进行分角色表演。

(2)表演结束后,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点评。

(2)引导学生认识到勇敢、正直、忠诚等品质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精彩片段。

(2)以《景阳冈》为题材,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及景物描写的作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提高了文学素养。

但在分析课文时,部分学生对于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1)教师:同学们,你们在阅读《景阳冈》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武松在面对不同的情境时,他的反应和做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学生A:我觉得武松特别勇敢,他敢于直面危险。

(3)教师:很好,勇敢确实是武松的一大特点。

还有吗?(4)学生B:我觉得他也很聪明,比如他喝酒后并没有直接去打虎,而是等到老虎出现的时候才行动。

(5)教师:对,这就是武松的智慧。

《景阳冈》教案

《景阳冈》教案

《景阳冈》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2. 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英雄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a. 解析生字词,让学生掌握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b. 逐段讲解课文,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

c. 通过例句分析,讲解文中修辞手法。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武松,面对老虎,会如何应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阅读理解题,指导学生如何从文中找到关键信息,提高答题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景阳冈》2. 生字词:若干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4. 武松性格特点:豪放、勇武、机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武松打虎的短文。

答案示例:武松是一位豪放、勇武、机敏的英雄。

在《景阳冈》这个故事中,他凭借一己之力,成功打败了凶猛的老虎。

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勇敢面对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勇气和力量,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景阳冈》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了武松打虎的故事,学习了生字词,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辅导,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语文景阳冈教案
导读:教材分析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

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老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

课文重点是: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教学的难点是: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

文章导读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讲传》第23回改写的。

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BR>课文先讲了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要过冈,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进行描写。

接着讲武松上冈后,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心理进行描写。

然后讲了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

最后讲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中心思想
通过记叙武松来到阳谷县,酒后上山,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勇敢、机智、豪放及无所畏惧的性格。

文章结构
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至第4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和不听店家劝告,执意过冈的情形。

第二段(第5至第7自然段):武松在景阳冈上的心理活动。

第三段(第8至第12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武松打死猛虎后下冈。

写作特点
1、按“吃酒——上冈——打虎——下冈”的顺序,条理清楚。

2、语言凝练,动词运用恰当、简洁。

近义词:枉送——白送耻笑——讥笑吓唬——恐吓结伴——结伙反义词:好心——恶意破碎——完整酥软——坚硬
词语解释
筛:斟。

筛酒,即斟酒、倒酒。

如何:为什么。

但凡:凡是,只要。

印信:印章。

哨棒:防身用的木棍。

岂不枉送:难道不是白白送掉。

枉,白白地。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

误,受伤害。

武松:《水浒传》中人物之一,非常勇敢,力大无比,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一般把他当做英雄好汉的典型。

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客官:旧时店家对顾客的称呼。

掀他不着:掀不着他。

结伴:伴,就是伙伴。

结伴就是结成同伴。

岂: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

棒橛:短的木棒。

榜文:古代指文告,像现在的布告。

酥软:肢体软弱无力。

耻笑:鄙视并嘲笑。

说时迟,那时快:表示当时的时间非常短促。

旧时说书人的习惯用语。

吊睛白额大虫:大虫,老虎的俗称。

眼睛上翘,额头上有白色花纹的老虎。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的雷电现象,响声很大,能给地面上的东西造成很大的灾害。

酒兴:饮酒的兴致或饮了酒以后产生的兴奋情绪。

句段赏析
1、“原来这样。

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别胡说!难
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这是武松在酒店饮酒时及饮完后与店家说的话。

前两句是关于酒的,后一句是关于虎的。

武松吃了三碗酒后,店家劝他不要再喝,因为“三碗不过冈”,但武松却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不听劝告。

从“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中,我们可以看出武松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

这种性格为下文他勇猛打虎的行为作了铺垫。

2、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锨,一剪。

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先泄了一半。

这是写大虫进攻的“三招”及武松沉着应战的“三闪”。

大虫抓人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

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又一闪,闪在一边。

这“三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以至于“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般”,指种、样。

从这句可以看出武松是有勇有谋的,“突出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无畏的英雄性格。

3、武松拿来一饮而尽。

“一饮而尽”表现了武松豪爽的性格特征。

这句话写出了武松喝酒的动作神态。

4、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这句话进一步写出了打虎英雄的性格。

这时的武松已经知道冈上有虎,但出于自尊心,他不愿下冈。

“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这就更体现了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倔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5、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过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这一句是写武松是怎样躲过老虎的一扑的。

“说时迟,那时快”写出了武松的动作敏捷、迅速。

“扑”写出了老虎的凶猛。

这句话突出了武松勇敢、机智、灵敏、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

教学建议
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阅读《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便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充分自读自悟,然后组织交流,通过交流,理解课文内容和武松的性格及其英雄气概。

3、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设计示例
13*景阳冈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能力训练点
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美。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谈话法,导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三)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后果。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已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也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揭示课题
1.这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水浒传》,你对《水浒传》有哪些了解?你知道《水浒传》中的哪些人物?
2.《水浒传》中有个著名的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二)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

《水浒传》是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

本课写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酒性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三)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2.理清脉络,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以及每部分内容相对应的段落。

(1一4)武松进酒店喝酒,不听劝告要过冈。

(5-6)武松上冈后的思想变化。

(7-11)武松打虎的经过。

(12)武松打虎后下冈。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小标题。

(l)喝酒(2)上冈(3)打虎(4)下冈
(四)精彩段落讲解
你觉得写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认真阅读,然后和大家交流,谈谈自己的理由。

1.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默读课文,思考这部分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就是一个要点。

(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
2.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1)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

这是反衬的手法。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踢、打……
(能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3.小组讨论:这段是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
(这段是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4.朗读指导。

读时速度可以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以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五)学习第二段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