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教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光的传播》公开课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光的传播》【创新教案】

【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光的传播》【创新教案】

《光的传播》创新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从光与我们一天的生活导入,设计了“寻找光源”“我看见了光”两个活动。

通过“寻找光源”,帮助学生认识许多物体能发光,启发学生对发光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通过“我看见了光”探究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启发学生用其他材料设计实验,进一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通过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和寻找生活实例等活动,让学生懂得科学原理的获得是需要反复验证的,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发现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如何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学情分析光,这位大自然的化妆师不仅为万物描绘出了丰富动人的色彩,而且更以其轻盈敏捷的脚步将我们带人一个奇境般迷人的光学世界。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的起始课,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光,学生天天和光接触,但是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光既熟悉又陌生。

虽然每天都能见到光,但是对光的性质和组成都是不熟悉的,对于光的传播特点要引导他们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学习目标1.能通过观察找出周围环境中的发光物体。

2.能根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3.能从多次实验结果中,发现光传播线路的特点。

4.能举例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光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观察找出周围环境中的发光物体。

2.从多次实验结果中,发现光传播线路的特点。

难点:1.根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2.设计实验,并找出生活实例验证自己的发现。

评价任务1.能根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2.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教学准备各种光源的图片、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有关光是直线传播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光。

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寻找光源1.提问:谁能告诉老师在你身边有哪些会发光的物体吗?先把你知道的会发光的物体与同伴交流一下。

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会发光的物体有:太阳、火把、蜡烛、电灯、闪电、萤火虫……2.提问:月亮本身发光吗?生:有的说发,有的说不发。

15《光的传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5《光的传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5《光的传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光的传播》教学设计课题《光的传播》单元第四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五教材分析《光的传播》是新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光”的第2课,本单元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的秘密,课程的设置是逐层递进,不断加深的。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光源,了解了眼晴能看见物体的原因之后,进一步认识光的传播。

本课通过实验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以多次实验现象为依据作出判断,愿意与他人分工合作、沟通交流、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能认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能说出小孔成像的原理。

科学探究: 1.能从一道道光束现象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假设。

2.能根据假设设计多种实验方案。

3.能通过实验、观察获取光在空气中传播的事实。

科学态度:1.能对光在空气中传播利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材料进行实验设计。

2.能与他人分工合作、沟通交流,形成集体观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特征。

难点设计实验,观察发现光在空气中的行进路径。

体验小孔成像的秘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光的精彩世界,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光源,知道了我们能看到物体或光源,是因为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今天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有关光的知识。

(课件出示视频及图片。

)2.思考:你还在哪见过类似的现象?3.提问:仔细地观察,在这几种光的现象中,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引出:光在空气中怎样传播的?)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光的传播学生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中归纳共同特点通过生活场景图片导入,既将学生继续带入光的世界,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中归纳共同特点,引出本课要探究的问题,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与能力。

冀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光的传播》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冀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光的传播》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样本/年度:(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光光的传播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本提出的标准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能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

2.能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能从多个方面证实最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3.愿意跟小组同学一起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4.能说出光(在同一介质中)教学设计是沿直线传播的。

5.能举例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光。

6.能举例说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如何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二、材料准备:1.搜集发光物体的文字.图片资料及实物等;每组有三块规则的纸板.尺子.剪刀.橡皮泥.手电筒.蜡烛.火柴.塑料管等。

2.课时安排:用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的第一部分,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的第二部分。

三、教学过程:(一)寻找光源。

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察找出周围环境中的发光物体。

2.能根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实施过程:1.分4人一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活动时,教师鼓励学生在学校周围及室内寻找发光的物体,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的同学讨论。

有些学生如果提出月亮是发光的物体,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认识月亮本身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3.如果学生找的不是发光的物体。

教师就不告诉学生直接的答案,引导学生设法进行验证。

4.教师给学生讲解基本的分类启发学生对知道的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二)我看见了光。

活动目标:1.能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

2.能正确地用文字记录实验现象。

3.能从多次实验结果中,发现光传播线路的特点。

4.能设计实验,并找出生活实例验证自己的发现。

5.能与小组同学研究光传播的特点。

6.能举例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光的密切关系。

实施过程:1.分组时要3人一组,活动时间要一个半课时。

2.活动时,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哪幅图能看到手电筒的光,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按照两图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学生在组内多次进行实验,可以让前面两块硬纸板的孔对正,第三块与前两面块的孔不对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并得出初步结论。

小学科学第11课《光的传播》(教案)

小学科学第11课《光的传播》(教案)

小学科学第11课《光的传播》(教案)第11课《光的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光是如何传播的,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特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增强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方式2. 光的特性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离开电灯开关后,室内为什么会暗下来?如果把门打开,一些光会进来吗?2. 新知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或实物展示,向学生展示光的传播方式。

教师可以使用激光笔和需要绕弯的管道演示光的传播。

3. 概念讲解(10分钟)解释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4. 实验探究(30分钟)a. 实验一:直线传播实验i. 准备一束激光光线以及一些障碍物,如书本、纸板等。

ii. 请学生围成一个圈,将激光光线从一边射入,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iii. 引导学生思考:光为什么会沿直线传播?b. 实验二:反射实验i. 准备一面平整的镜子,并选取一个光源。

ii. 请学生观察光线射入镜子后的反射路径。

iii. 引导学生思考:光为什么会发生反射?反射的规律是什么?c. 实验三:折射实验i. 准备一块透明的玻璃板、一束光线和一个边界明显的不同介质。

ii. 将光线照射到玻璃板上,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

iii. 引导学生思考:光为什么会发生折射?折射的规律是什么?5. 总结归纳(10分钟)请学生总结光的传播方式和特性,老师进行点评和提问。

6. 拓展延伸(15分钟)通过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如反射、折射等,拓展他们的科学视野。

同时,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光纤等),引导学生思考光在不同领域的作用。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光的传播方式或特性。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特性,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和观察、实验的能力。

小学科学426《光的传播》(教案)

小学科学426《光的传播》(教案)

小学科学426《光的传播》(教案)《光的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及其特性。

2. 掌握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PPT、教学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用PPT展示精美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步骤二:引入知识(10分钟)教师通过演示实验给学生展示光的传播过程。

首先,教师用手电筒对着墙壁开关,让学生观察光是如何直线传播的。

然后,教师将一个小凸透镜浸入水中,让学生观察折射现象。

最后,教师以光线垂直射向镜子,让学生观察光的反射。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步骤三:知识讲解(10分钟)1. 光的直线传播:教师解释光线传播的方向,强调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教师解释反射现象及其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光线从发光物体反射回来,使我们能够看到物体。

3. 光的折射:教师解释折射现象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行为。

步骤四:激发思考(10分钟)教师用具体例子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在折射现象中光线会发生弯曲?学生可以自由表达,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的思考和探索。

步骤五:巩固练习(20分钟)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实验操作。

每个小组提供两个材料的列表:玻璃、水、纸、木块、铜筒等,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验证光在这些材料中的传播情况。

实验完成后,学生将结果汇总,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对比,进一步加深对光的传播的理解。

步骤六:拓展知识(15分钟)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提供更多关于光的传播的知识,例如: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白光的折射等。

步骤七: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光的传播特性、反射和折射现象,并强调科学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四、课堂作业请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光的传播的文章,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的描述,并附上一张相关的插图。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7光的传播 冀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7光的传播  冀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光沿直线传播。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与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光沿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1.分析影子的形成。

2.设计实验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教学过程:一创设黑暗环境,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1.(关闭所有的灯光,拉上窗帘,让学生在黑暗走进教室。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今天的教室与以往的教室有什么不同?生:教室太黑了。

师:怎样才能让教室亮起来呢?生:拉开窗帘。

(师拉开窗帘。

)太阳光进来了。

师:真好,明媚的阳光让老师清楚地看到了你们。

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一些物体,你们都搜集到了哪些物体?生:我找到了手电筒、蜡烛、镭射笔。

生:我找到了火柴、打火机……师:下面就让我们试试用他们能让教室亮起来吗?如果用火柴、蜡烛大家一定注意不要烧到手。

(生开始活动。

分别用各种物体使教室亮起来。

)师:你们是怎样做的?生:我们用手电筒\蜡烛\镭射笔\划着的火柴\荧光棒\打火机使教室亮起来的。

师:为什么这样做会让教室更亮呢?生:因为他们都能发光。

师:这些发光的物体就叫做光源。

比较一下太阳与这些光源有什么区别?生:他们发出的光的强弱不同。

生:太阳自己能发光,手电筒要有电才能发光。

师:很好,像太阳这样自身能发光的叫天然光源。

像手电筒这样人们用各种方法使物体发光的叫人造光源。

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光的世界。

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从本节课开始,就让我们从研究光的传播一起走进光的世界。

二新授1.寻找光源师:刚才,我们在实验中找到了一些光源。

下面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动脑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发光的物体,并将找到的发光的物体填入表中,你们每找到三个就可以得到一颗星,看一看,哪一组在五分钟之内获得的星最多。

(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光源,填写搜集卡。

)师:下面请各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找的光源数目。

先请找到最多的小组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都找到了那些光源。

冀教小学科学三下《7光的传播》word教案(6)

冀教小学科学三下《7光的传播》word教案(6)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光光的传播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本提出的标准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能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

2.能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能从多个方面证实最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3.愿意跟小组同学一起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4.能说出光(在同一介质中)教学设计是沿直线传播的。

5.能举例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光。

6.能举例说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如何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二、材料准备:1.搜集发光物体的文字.图片资料及实物等;每组有三块规则的纸板.尺子.剪刀.橡皮泥.手电筒.蜡烛.火柴.塑料管等。

2.课时安排:用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的第一部分,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的第二部分。

三、教学过程:(一)寻找光源。

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察找出周围环境中的发光物体。

2.能根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实施过程:1.分4人一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活动时,教师鼓励学生在学校周围及室内寻找发光的物体,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的同学讨论。

有些学生如果提出月亮是发光的物体,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认识月亮本身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3.如果学生找的不是发光的物体。

教师就不告诉学生直接的答案,引导学生设法进行验证。

4.教师给学生讲解基本的分类启发学生对知道的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二)我看见了光。

活动目标:1.能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

2.能正确地用文字记录实验现象。

3.能从多次实验结果中,发现光传播线路的特点。

4.能设计实验,并找出生活实例验证自己的发现。

5.能与小组同学研究光传播的特点。

6.能举例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光的密切关系。

实施过程:1.分组时要3人一组,活动时间要一个半课时。

2.活动时,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哪幅图能看到手电筒的光,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按照两图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学生在组内多次进行实验,可以让前面两块硬纸板的孔对正,第三块与前两面块的孔不对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并得出初步结论。

冀教小学科学三下《7光的传播》word教案(2)

冀教小学科学三下《7光的传播》word教案(2)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光光的传播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本提出的标准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能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

2.能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能从多个方面证实最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3.愿意跟小组同学一起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4.能说出光(在同一介质中)教学设计是沿直线传播的。

5.能举例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光。

6.能举例说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如何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二、材料准备:1.搜集发光物体的文字.图片资料及实物等;每组有三块规则的纸板.尺子.剪刀.橡皮泥.手电筒.蜡烛.火柴.塑料管等。

2.课时安排:用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的第一部分,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的第二部分。

三、教学过程:(一)寻找光源。

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察找出周围环境中的发光物体。

2.能根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实施过程:1.分4人一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活动时,教师鼓励学生在学校周围及室内寻找发光的物体,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的同学讨论。

有些学生如果提出月亮是发光的物体,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认识月亮本身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3.如果学生找的不是发光的物体。

教师就不告诉学生直接的答案,引导学生设法进行验证。

4.教师给学生讲解基本的分类启发学生对知道的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二)我看见了光。

活动目标:1.能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

2.能正确地用文字记录实验现象。

3.能从多次实验结果中,发现光传播线路的特点。

4.能设计实验,并找出生活实例验证自己的发现。

5.能与小组同学研究光传播的特点。

6.能举例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光的密切关系。

实施过程:1.分组时要3人一组,活动时间要一个半课时。

2.活动时,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哪幅图能看到手电筒的光,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按照两图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学生在组内多次进行实验,可以让前面两块硬纸板的孔对正,第三块与前两面块的孔不对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并得出初步结论。

光的传播优秀教学设计

光的传播优秀教学设计

光的传播优秀教学设计光的传播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光的传播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光的传播优秀教学设计篇1引入新课教师设计。

班长主持为班内某一位同学(最好是特困生。

单亲家庭或有特殊表现的学生)过生日,点燃生日蜡烛、小焰火,有光有声的热烈气氛,引导学生观察“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有声音,有光现象。

教师给出主题“声现象前面已研究过了,今天开始研究光现象”。

同时板书:第二章光现象提出问题一、你看到哪些发光物体?学生举例:太阳、电灯、萤灭虫、水母、霓虹灯、手电筒、夜明珠、点燃的蜡烛和烟火、月亮、星星……引导学生分类:1.把不是光源的月亮去掉。

2.星星发光更正为恒星3.用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把上述光源分为不同的类型太阳、电灯、萤火虫、水母、霓虹灯、手电筒、夜明珠、点燃的蜡烛、恒星,以上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都能发光,教师引导认识能自行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引导学生分类:(A)人造光源,天然光源(B)生物光源,非生物光源(C)冷光源,热光源……二、盲人能看到光吗?我们能为盲人做些什么?三、你最想知道有关光的哪些知识?由学生充分发言:1.光的传播速度。

2.光的传播路径。

3.光有几种颜色?4.光有危害吗?5.人类如何利用光?6.声有声波,光有光波吗?教师引导指出:本节课先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同时要了解光的传播速度的大小。

猜想假设由学生讨论猜想:1.光的传播路线可以是折线2.光的传播路线可以是曲线3.光是直线传播的设计实验一、设计能看到光线传播路径的实验由学生分组讨论:在黑夜里或在烟雾中可以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

由学生示范:喷雾器喷出一片白雾,可以观察到激光手电发出的光的传播路径。

二、设计实验观察:1.光在空气中怎样传播2.光在水中怎样传播3.光在玻璃中如何传播进行实验学生二人一组讨论利用自带的器材,通过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径是怎样的?也可以跨小组吸取其他小组的经验,或由其他小组的实验得到启发。

三年级科学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光的传播 精品

三年级科学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光的传播 精品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课题】:第三单元光——《光的传播》【教学内容】:《光的传播》这一课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第1课。

【教学目标】:1了解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能通过观察找出周围环境中的发光物体。

3.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5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6通过探究式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我看见了光”探究试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教学难点:对光源进行分类。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课时】:第一课时【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准备:蜡烛、手电筒、火柴、打火机、3个中间有孔的硬纸板、【细、直、能弯曲的塑料管(或纸管)】教师准备:光沿直线传播图片、实验步骤等一些图片做成的课件,搜集卡,光源图片。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1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幅幅美丽的图片.2.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欣赏了美丽的图片,你们发现几幅图有什么想法吗生:(略)师:是的,正是有了这色彩斑斓的光,我们的世界才被打扮的如此漂亮,如此迷人,对于光,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生:(略)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些谜.一起学习《光的传播》。

板书课题(二)新授1什么是光源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景色,这些让世界变美光是从哪里来的呢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现在,我把教室的灯关掉,你们能让教室亮起来吗[用打火机,蜡烛的同学请注意,不要烧着了手]生:活动(老师巡视,确保活动安全进行。

)师:你们是怎么做的.生:(回答自己是如何让教室变亮的.……)师:为什么这样做能让教室变亮呢生:因为它们都能发光.师:下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动脑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发光的物体,并将找到的发光的物体填入表中,你们每找到三个就可以得到一奖励,看一看,哪一组在五分钟之内获得的奖励最多。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7. 光的传播-冀人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7. 光的传播-冀人版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光的传播》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光”单元的首篇内容。

本课从光与我们生活的环境导入,设计了“寻找光源”、“探究光的传播路线”两个活动。

通过“寻找光源”,帮助学生认识许多物体能发光,启发学生对发光的物体进进行简单分类。

通过“探究光的传播路线”活动,引导学生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启发学生用其它材料设计实验,来进一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学生分析:光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而且三年级的学生对发光物体十分感兴趣,在课前也进行了网络搜集资料。

有些学生还可能认为月亮是发光物体,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分辨光源。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2.能够对光传播的路线提出自己的猜想。

3.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4.能从多个方面证实最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5.愿意与小组同学一起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光(在同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微课,多媒体课件,皮影戏网络视频生准备:手电筒,带有小孔的硬纸板,纸质投影屏,大号夹子,粗塑料吸管等教学过程一、由生活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十分昏暗,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的教室马上明亮起来?生1:拉开窗帘师:对,让阳光进来生2:点上蜡烛生3:打开灯生4:打开手电筒师:这也是一个好办法生5:老师,只要把能发光的物体放到教室里就能明亮起来师:同学们想了很多好办法,我们请同学赶紧把离我们最近的发光物体——电灯打开吧。

二、实验一:猜想求证刚才同学们说了,只要是能发光的物体就能使教室明亮起来,其实这些物体有个名称,叫光源。

(幻灯片出示“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又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你们还知道哪些光源?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生1:萤火虫是天然光源生2:电灯是人造光源生3:激光是人造光源生4:太阳是天然光源,而且它是自然界最大的光源师:嗯,说的不错,你的课外知识还真丰富呀生5:月亮是天然光源生6:老师,能自己发光的物体才叫光源,而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

冀教小学科学三下《7光的传播》word教案(8)

冀教小学科学三下《7光的传播》word教案(8)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光光的传播一、教学目标:1 .能够找出周围环境的光源,并能根据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2.能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

3.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4.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光源,对光源进行分类。

通过“我看见了光”探究试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

三、课前准备(学生的准备的材料和资料)分组实验材料:1.火柴.蜡烛.硬纸片等;2.电光笔.蚊香.空白色饮料瓶;3.小手电,细.直.能弯曲的塑料管;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时间目的1.游戏激趣游戏:学生活动问:你看见什么了么?你有什么感觉?总结:没有光的世界一片漆黑。

(出示课件)每个学生双手并拢成一个空间捂住眼睛。

学生回答5分钟激发学习兴趣引入光源的概念2.寻找光源、分类光源太阳升起来了,世界一片光明。

可到了晚上,我们怎么办呢?你知道,还有哪些会发光的物体吗?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光明吧。

(出示课学生回答: 太阳学生:开灯,点蜡烛……学生:天然光源。

学生:萤火虫,灯笼5分钟了解光源。

通过总结归类分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件)哇,好多啊。

这些能发光的物体就叫做光源。

大家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光源是什么么?在这些光源中,有些光源是我们人类自己制造的,叫做人造光源;有些光源是天然存在的,叫天然光源。

大家来看看吧。

哪位同学能帮老师分分类。

(出示课件)引导镜子和月亮不是光源(它们是反射光而不是本身发出的光)鱼……知道反光的物体不是光源。

3.探讨光的传播导语:无论人造光源还是天然光源都能发光,那么光是怎样传播的呢?(板书课题)2.(引导学生看课件)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其他同学同意吗?有不同的看法吗?猜猜光是怎样传播的。

3分钟猜想引起探究的兴趣。

2.根据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初步得出结论。

4.实验验证假设1.大家都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是只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得出结论还不够,能用做实验的方法来证明你的想法才是最科学的。

冀教小学科学三下《7光的传播》word教案(1)

冀教小学科学三下《7光的传播》word教案(1)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光
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光源,通过实验了解光在自然界中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光可以透过透明物体,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光源,通过实验了解光在自然界中是如何传播的。

三、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光。

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谁能告诉老师在你身边有哪些会发光的物体吗?
(二)寻找光源
1.找出周围发光的物体(生回答)
注意:月亮本身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光。

2.光源的分类
1)天然光源
2)人造光源
(三)我看见了光
1.先猜一猜哪幅图的做法能使手电筒的光通过硬纸板的孔照射到墙上。

2.动手做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发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并把它的结果记录下来。

3.设计一个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4.举例说说人们的日常生与光的密切关系(P24)。

冀教小学科学三下《7光的传播》word教案(2)

冀教小学科学三下《7光的传播》word教案(2)
(四)拓展活动
将一张带小孔的纸板立在桌上,点燃一根蜡烛,使蜡烛的火焰和小孔一样高,在纸板的后面立一个纸屏,前后移动蜡烛,观察纸屏上的像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5.能举例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光。
6.能举例说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如何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二、材料准备:
1.搜集发光物体的文字.图片资料及实物等;每组有三块规则的纸板.尺子.剪刀.橡皮泥.手电筒.蜡烛.火柴.塑料管等。
2.课时安排: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的第一部分,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的第二部分。
3.完成以上活动之后,教师启发.鼓励学生用其他方法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结论,如用塑料软管和蜡烛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初步结论。即当用笔直的塑料软管对准蜡烛时可以看到光,而当软管折成一定角度时再看蜡烛,就看不到光,当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引导,并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醒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三、教学过程:
(一)寻找光源。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找出周围环境中的发光物体。
2.能根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实施过程:
1.分4人一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活动时,教师鼓励学生在学校周围及室内寻找发光的物体,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的同学讨论。有些学生如果提出月亮是发光的物体,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认识月亮本身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5.能与小组同学研究光传播的特点。
6.能举例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光的密切关系。
实施过程:
1.分组时要3人一组,活动时间要一个半课时。
2.活动时,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哪幅图能看到手电筒的光,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按照两图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学生在组内多次进行实验,可以让前面两块硬纸板的孔对正,第三块与前两面块的孔不对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并得出初步结论。这个活动大约需要25分钟。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下册优质公开课《光的传播 》PTT课件(同课异构) (1)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下册优质公开课《光的传播 》PTT课件(同课异构) (1)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 直线 传播的,影、日 食都是 光沿直线传播 产生的现象;
3、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3×108 米/。秒
约 3×105 千米/秒。
练习:
1、下列物体中是光源的是
( B)
A、月亮
B、萤火虫 C、
夜晚的星星
D、太阳照射下闪闪发亮的抛光
金属
E、镜子
2、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 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 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 来解释。
3 你 的 恒 心 ,与 你的心 态有关 坚持不下去的另一个原因,恐怕是因为 我们想 太多。 健身两周,就希望身材赛过谁;看了两 本书, 就期待 生活有 什么不 同;勤 奋两个 月,就 算计着 什么时 候能够 功成名 就…… 人心都是肉长的,若是在它上面加了太 多的砝 码,它 就会不 堪重负 。 欲望太多,就不容易看到希望。 村上春树的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和 第二部 作品《1973年 的弹子 球》问 世后, 虽然让 他有了 一定的 知名度 ,但都 没有获 得日本 文学大 奖。 对此他十分淡然,觉得能写出让自己满 意的作 品才更 加重要 。 他后来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那时他还 在经营 餐厅, 甚至觉 得没得 奖也挺 好,至 少不会 没完没 了的接 待采访 和约稿 ,影响 了生意 。 听起来像玩笑,但实际上,无论写书, 还是跑 步,他 只是为 了迎合 自己, 达到为 自己设 定的目 标就好 。
3、人沿着街道走向街灯, 再从街灯下走远,则他的影 子长短变化是( D )
A、变长 B、先变长再 变短C、变短 D、先变 短再变长
4、天文学上常用光年(光 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作长 度单位,已知织女星距地球 约2.7光年,求织女星距地球 多少千米?
解:1光年 = 3×105 千米/秒 ×365 ×24 ×3600秒 =9.4608 × 1012千米

小学科学12《光的传播》(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12《光的传播》(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12《光的传播》(教案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理解光传播的基本原理,了解光的三种传播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关注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方式,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光传播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观察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光传播的兴趣。

1. 教师出示一个充满水的透明玻璃杯,加入一滴墨水。

2. 学生观察墨水在水中传播的现象,思考是什么让墨水变得透明。

3. 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引发思考,为什么透明的物体里的墨水会变得透明?二、教学展示:1. 教师通过示意图向学生介绍光的传播方式。

2. 运用实物或图片,给学生展示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反射传播和折射传播。

3. 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实物光的传播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光的传播规律。

三、实验操作:1. 给学生分发实验器材,包括一束小手电筒、一条黑色绳子和一张空白纸。

2.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将绳子拉直,并固定在两个支架上。

3. 教师点燃一根蜡烛,将火焰放在一边。

4. 学生移动纸片的位置,观察纸上的阴影变化。

5. 学生固定纸片位置,将手电筒对准绳子一端,打开手电筒,并观察纸上的阴影变化。

6. 让学生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描述实验结果。

四、归纳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的传播方式和实验结果。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总结的任务,并向全班展示。

3.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确保学生准确理解光的传播方式。

五、拓展延伸:1. 教师提问: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说明光的传播方式?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收集更多的例子并向全班展示。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夜晚可以看见太阳的亮光?4. 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试图解决问题。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光的传播》教学设计《光的传播》教学设计《光的传播》昌乐小学马剑教材版本:河北版三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第一课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本教学,使学生知道发光光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归纳推理能力(根据光传播的一些个别现象,推想光传播的一般规律)3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课前准备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细、直、能弯曲的塑料管(或纸管),火柴等演示材料:幻灯片——光源、从密林缝隙透过的光,光学演示箱,影纸片、小手电。

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时间目的1、游戏激趣导入1、游戏:钻套子2、问:你在套子里看见什么了么?你有什么感觉?3、总结:对啊,黑色的套子里没有光,我们什么都看不见。

没有了光明,我们会感到恐惧。

1、钻进一个黑套子2、生回答5分钟1、引起学习兴趣2、引入光源的概念2、探讨光源、分类光源1、还好,世界到处都有光,不然我们生活在没有光的世界,将什么都看不到。

能发光,带给我们光明的物体叫做光源(出示ppt),大家知道那些物体是光源么?2、师将学生的说的物体板书出来,请同学们看着这些物体,说说有什么发现?3、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人造光源,什么是天然光源,现在请同学们把23页的空填上4、引导镜子和月亮不是光源(反射光而不是发出光)(在学生列举光源时讨论,如果学生没有说,则放到第3环节老师提出讨论)1、生说哪些是光源2、看分成2类的光源,说:一种是天然光源,一种是人造光源。

3、填23页上部的空5分钟1、了解光源。

2、通过总结归类分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3、知道反光的物体不是光源。

3、探讨光的传播1、导语:光源发出的光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那么光是怎样传播的呢?(板书课题)2、播放ppt看看透过密林、云层和门窗的阳光。

你能猜猜光是怎样传播的么?1、猜猜光是怎样传播的(通过讨论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假设)5分钟1、猜想引起探究的兴趣。

4、实验验证假设1、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这个观点呢?分组实验2、帮助学生总结,并请学生填写23页的空3、教师演示实验:调整光学演示箱使进光孔为3个,在箱内充满烟雾,使灯光或阳光通过光栏射入箱内,可以看到三条直线光束。

三年级科学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光的传播(市一等奖)

三年级科学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光的传播(市一等奖)

小孔成像措勤县曲洛乡小学阿旺旦增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1、知道小孔成像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完成小孔成像的实验,并能对实验想象进行观察和分析。

实验材料:蜡烛、黑色小孔板、白色塑料板。

教学过程:一、观察现象、复习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ppt,用直观的各类夜景图片。

师问:能告诉老师,这些是什么假如夜晚没有灯光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光。

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2、光是怎样传播的二、提出问题、引发猜想。

1、同学们,看一看,这节课老师都为大家准备了什么材料(学生观察并回答)2、教师简单介绍实验材料。

(ppt板书:蜡烛、黑色小孔板、白色塑料板)3、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老师把黑色小孔板放在蜡烛和白色塑料板的中间,点燃蜡烛,猜一猜,在白塑料板上能看到什么(先让学生思考,再把自己的猜想画出来)4、师:谁先来讲一讲,你猜测的结果是什么你猜测的理由是什么5、学生汇报,教师统计。

6、师:同学,刚才大家所讲的都有一定的道理,要想知道谁的猜测是否正确的,怎么办呢我们做个实验吧!三、实验探究、搜集信息。

1、刚才大家已经认识了实验桌上的材料,请小组的同学先讨论一下,怎样利用实验材料做实验,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学生讨论,小组代表汇报。

3、教师讲解注意事项;A、蜡烛和白色塑料板(相当于屏幕)放在两边,黑色小孔板放中间。

B、蜡烛和白色塑料板,黑色小孔板放在同一直线上。

C、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移动蜡烛和白色塑料板,黑色小孔板4、学生实验、填写好实验探究卡。

(教师发放实验探究卡)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

教师板书:ppt展示蜡烛(火焰)小孔倒像6、师:同学们,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蜡烛火焰通过小孔后出现倒像,科学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是不是做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呢7、教师出示“简易照相机”并介绍它的结构,同学们想一想,这种装置的相当与刚才实验中的哪些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光的传播
目标要求
1 、通过本教学,使学生知道发光光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及光的反射现象。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归纳推理能力(根据光传播的一些个别现象,推想光传播的一般规律)
3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课前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电灯(或其他光源),细、直、能弯曲的塑料管(或纸管),蜡烛,火柴;镜子、白纸、灰纸、黑纸等
演示材料——投影片——光源、从密林缝隙透过的光玻璃水缸,小手电,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光是一种自然现象,关于光你们有什么问题?(或带?的故事导入,用几文钱怎么买到装满屋子的东西)
2 、讲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些关于光的知识:什么物体能发光,光是怎样传播的。

二、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认识光源
( 1 )谈话:说一说,哪些物体能发光?光从哪里来?
( 2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源。

( 3 )讲解: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能发光:有的是燃烧发光,例如蜡烛、松明(点燃后用于照明的松枝)、火柴、煤等;有的是靠电能发光,例如手电筒、各种各样的电灯;有的是靠生物体内部变化发光,如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有的是靠天体内部变化发光,例如太阳光,星光。

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 4 )讨论:镜子是不是光源?月球是不是光源?为什么?
2 、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
( 1 )讲述: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向周围传播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光传播的方向。

( 2 )谈话:
①从门窗或密林缝隙中透过来的阳光是什么样的?
(学生发言后再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②手电筒或汽车灯射出的光是什么样的?
( 3 )讨论:以上现象说明光是沿什么方向传播的?
(通过讨论,得出 " 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 假设。


( 4 )实验:
①讲述:为了证明光是否沿直线传播,我们来做个实验。

实验的材料是这盏开着的电灯和一根细而直的塑料管。

②讨论:你怎么设计这个实验?
③学生分组实验。

④汇报实验结果:在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以上现象证明什么?
( 5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讨论及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我们可以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还可以补充:光源发出的光,可以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

)(6)演示,光在水中的传播认识透明物体
(7)演示小孔成像实验,讨论:
①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②蜡烛的像为什么是倒的?这与什么有关系?教师小结这种现象叫做小孔成像
③录像:光的传播
3、指导学生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1)讨论:光有传播途中遇到不透明的会怎么样?
小结,光的反射
(2)研究不同物体的反光本领
讨论:哪些物体能反光?它们的反光本领一样吗?什么样的物体反光本领强?设计实验,分组交流
分组实验,交流实验过程和现象
教师小结:物体一般都能反射光,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把光反射到我们眼睛中的缘故。

课堂总结
1 、讨论:本课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想研究?
2 讨论:光的直线传播与影子的形成有没有关系?假如光是可以转弯的,还会有影子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