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西江月·梅花》赏析

合集下载

苏轼梅花古诗

苏轼梅花古诗

苏轼梅花古诗一、《西江月·梅花》1、原文: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2、赏析:此词当为悼念随作者贬谪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

上阕通过赞扬岭南梅花的高风亮节来歌赞朝云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下阕通过赞美梅花的艳丽多姿来写朝云天生丽质,进而感谢朝云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为知己的情谊,并点明悼亡之旨。

词中的岭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红,高情逐云,不与梨花同梦,自有一种风情幽致。

二、《和秦太虚梅花》1、原文: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

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

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

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扫。

去年花开我已病,今年对花还草草。

不如风雨卷春归,收拾余香还畀昊。

2、赏析:这是一首七言古诗,是一首唱和之作。

首四句赞美秦观的诗,次四句写赏看梅花,再四句写与梅花情缘,末四句忆旧游并发出感慨。

三、《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1、原文: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蜑雨愁黄昏。

长条半落荔支浦,卧树独秀桄榔园。

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艳排冬温。

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

2、赏析:作者在贬谪黄州过春风岭时,见梅花开于草棘间,感而赋诗。

十四年后,流落惠州,又见松花亭下荆棘里盛开梅花,对梅花的冷艳幽独心领神会,无限感慨。

诗首四句忆旧见新。

1/ 1。

古诗西江月·咏梅翻译赏析

古诗西江月·咏梅翻译赏析

古诗西江月·咏梅翻译赏析《西江月·咏梅》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

渡波清彻映妍华。

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

渡斜烟淡月笼沙。

远路微香趁马。

【前言】《西江月·咏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

上片写梅的生活环境,下片写梅的凋谢。

这首词是以“梅”格喻词人的侍妾朝云,全词采用回文的形式,渲染了梅的高贵品格,也衬托出了朝云的红颜。

【注释】⑴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⑵妍华:喻梅花美丽姿色。

唐·李峤《东飞伯劳歌》:庭前芳树朝夕改,空驻妍华欲谁待。

⑶倒绿:即幺凤,亦名倒挂子。

⑷华妍:同"妍华"。

【翻译】马追赶,香微吹,路遥远,沙笼罩,月淡照,炊烟斜。

渡水清彻映照着美艳的梅花。

倒垂着的绿枝,深寒的凤栖在上头。

凤栖在寒枝上与绿树相映。

鲜艳梅花映照着透彻的清波。

渡口斜烟,蒙着淡月,托着笼沙。

远远的道上,微微的香气,追赶着马儿。

【赏析】上片,写梅的生活环境,亦是写朝云的生活环境。

前三句,以七个景物叠印成一幅梅花盛开的背景图: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等衬托着梅花开放,鲜艳迷人。

“倒绿枝寒凤桂”,描绘梅的形态,如幺凤般。

朝云自杭州来到惠州,成为一尘不染的词人的最宠爱的妻妾,词人对她的情感不言而喻。

下片,写梅的凋谢,亦是悼念朝云的逝世。

开头二句,写梅花的盛开,幺风与梅枝同绿。

鲜艳的梅花又映照着透明的水波。

再一次渲染了梅、幺凤的青春丽色,即朝云的青春丽色。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环境变化,亦用六个景物来衬托着梅花凋谢、朝云英逝的凄凉气氛:渡口边呈现着的景象是“斜烟,淡月,笼沙”,还有那“远路,微香,趁马”。

“微香”二字,特别醒目地告知读者:梅已谢了,只剩下“微香”,暗示着王朝云也已远走了,正在“趁马”进入到另一世界。

眷恋之情,尽在不言中。

这首词是以“梅”格喻朝云。

全词,采用上片尾句字倒行的回文形式,构成了下片的另一情境。

苏轼古诗《西江月·梅花》赏析

苏轼古诗《西江月·梅花》赏析

苏轼古诗《西江月·梅花》赏析苏轼古诗《西江月·梅花》赏析《西江月·梅花》也题作《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西江月·梅》。

这是苏轼被贬惠州时所作。

上阕通过赞扬岭南梅花的高风亮节来歌赞朝云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苏轼古诗《西江月·梅花》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西江月·梅花》苏轼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注】这首诗写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途中。

⑴诗中的梅花处在怎样的环境中?它有着怎样的品格?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运用什么手法抒发这些思想感情的`?请简要说明。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析《西江月·梅花》这首词题或作《梅》、《梅花》。

《野客丛书》:“盖悼朝云而作。

”苏轼侍妾朝云,随词人徒岭南,不久即去世,时年三十二岁。

秦观曾写诗说她美如春园,眼如晨曦。

苏轼把她比为“天女维摩”。

朝云是虔诚的佛教徒。

苏轼另有诗悼念她。

此词通过咏岭南梅花,赞扬朝云“玉骨”、“冰姿”和“仙风”,敬仰她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

“素面”、“洗妆”两句写朝云天然丽质,不敷粉脸自白,不搽胭脂嘴唇自红。

“高情”句,是感谢朝云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同梦”写与朝云互为知己的情谊,而不能“同梦”,点明悼亡之旨。

全词既是咏梅,又是怀人。

《西江月·梅花》宋词鉴赏及译文注释

《西江月·梅花》宋词鉴赏及译文注释

《西江月·梅花》宋词鉴赏及译文注释《西江月·梅花》是由苏轼所创作的,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

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西江月·梅花》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西江月·梅花》宋朝:苏轼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翻(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西江月·梅花》古诗简介《西江月·梅花》也题作《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西江月·梅》。

这是苏轼被贬惠州时所作。

上阕通过赞扬岭南梅花的高风亮节来歌赞朝云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

下阕通过赞美梅花的艳丽多姿来写朝云天生丽质,进而感谢朝云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为知己的情谊。

并点明悼亡之旨。

全词咏梅,又怀人,立意脱俗,境象朦胧虚幻,寓意扑朔迷离。

格调哀婉,情韵悠长,为苏轼婉约派词中的佳作。

《西江月·梅花》翻译/译文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

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

它的素色的面容如果翻一下嫌太过粉婉,如果雨雪洗去妆色的话那种朱唇样的红色根本不会褪去。

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去和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西江月·梅花》注释⑴瘴雾: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⑵芳丛:丛生的繁花。

⑶绿毛幺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

⑷涴:沾污,弄脏。

⑸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⑹不与梨花同梦: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西江月·梅花》赏析/鉴赏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

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

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

苏轼《西江月·咏梅》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西江月·咏梅》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西江月·咏梅》原文|译文|赏析《西江月·咏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是以“梅”格喻作者的侍妾朝云,不仅渲染了梅的高贵品格,也衬托出了朝云的红颜。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西江月·咏梅》原文宋代:苏轼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

渡波清彻映妍华。

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

渡斜烟淡月笼沙。

远路微香趁马。

译文及注释译文马追赶,香微吹,路遥远,沙笼罩,月淡照,炊烟斜。

渡水清彻映照着美艳的梅花。

倒垂着的绿枝,深寒的凤栖在上头。

凤栖在寒枝上与绿树相映。

鲜艳梅花映照着透彻的清波。

渡口斜烟,蒙着淡月,托着笼沙。

远远的道上,微微的香气,追赶着马儿。

注释⑴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⑵妍(yán)华:喻梅花美丽姿色。

唐·李峤《东飞伯劳歌》:庭前芳树朝夕改,空驻妍华欲谁待。

⑶倒绿:即幺凤,亦名倒挂子。

⑷华妍:同“妍华”。

赏析上片,写梅的生活环境,亦是写朝云的生活环境。

前三句,以七个景物叠印成一幅梅花盛开的背景图: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等衬托着梅花开放,鲜艳迷人。

“倒绿枝寒凤桂”,描绘梅的形态,如幺凤般。

朝云自杭州来到惠州,成为一尘不染的词人的最宠爱的妻妾,词人对她的情感不言而喻。

下片,写梅的凋谢,亦是悼念朝云的逝世。

开头二句,写梅花的盛开,幺风与梅枝同绿。

鲜艳的梅花又映照着透明的水波。

再一次渲染了梅、幺凤的青春丽色,即朝云的青春丽色。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环境变化,亦用六个景物来衬托着梅花凋谢、朝云英逝的凄凉气氛:渡口边呈现着的景象是“斜烟,淡月,笼沙”,还有那“远路,微香,趁马”。

“微香”二字,特别醒目地告知读者:梅已谢了,只剩下“微香”,暗示着王朝云也已远走了,正在“趁马”进入到另一世界。

眷恋之情,尽在不言中。

这首词是以“梅”格喻朝云。

全词,采用上片尾句字倒行的回文形式,构成了下片的另一情境。

苏轼的诗句《西江月》赏析

苏轼的诗句《西江月》赏析

苏轼的诗句《西江月》赏析苏轼的诗句《西江月》赏析《西江月·梅花》这首词题或作《梅》、《梅花》。

《野客丛书》:“盖悼朝云而作。

”苏轼侍妾朝云,随词人徒岭南,不久即去世,时年三十二岁。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苏轼的诗句《西江月》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赏析:这首词反映了诗人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

具体写作年代,大概是元丰三年(1080)。

词的上片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

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

苏轼的'几首中秋词中,本篇自有其特色。

上片的起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发端便以悲剧气氛笼罩全词。

以梦喻世事,不仅包含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还概括了对整个人生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一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人生风度新凉”,有对于逝水年华的无限惋惜和悲叹。

“新凉”二字照应中秋,句中数量词兼疑问词“几度”的运用,低回唱叹,更显示出人生的倏忽之感。

三、四句“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紧承起句,进一步唱出了因时令风物而引起的人生惆怅。

诗人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壮志难酬,以哀惋的笔调道出无法摆脱人生烦忧的怅惘之情。

下片写独自一人于异乡把盏赏月的孤寂处境和伤时感事的思绪。

“酒贱常愁客少”,委婉地点出诗人遭贬斥后势力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月明多被云妨”,隐喻奸人当道,排斥善类,忠而被谤,因谗遭贬。

以上两句,流露出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愤,包含的情感非常丰富: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

这一结拍,是一个天涯沦落人带着血泪的人生呐喊与渲泄。

咏梅的古诗词《西江月·咏梅》原文译文赏析

咏梅的古诗词《西江月·咏梅》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西江⽉·咏梅》是北宋⽂学家苏轼所创作的⼀⾸词。

下⾯是⽆忧考分享的咏梅的古诗词《西江⽉·咏梅》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西江⽉·咏梅》 作者:苏轼 《西江⽉·咏梅》作者为宋朝⽂学家苏轼。

其古诗全⽂如下: 马趁⾹微路远,沙笼⽉淡烟斜。

渡波清彻映妍华。

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

渡斜烟淡⽉笼沙。

远路微⾹趁马。

【译⽂】 马追赶,⾹微吹,路遥远,沙笼罩,⽉淡照,炊烟斜。

渡⽔清彻映照着美艳的梅花。

倒垂着的绿枝,深寒的凤栖在上头。

凤栖在寒枝上与绿树相映。

鲜艳梅花映照着透彻的清波。

渡⼝斜烟,蒙着淡⽉,托着笼沙。

远远的道上,微微的⾹⽓,追赶着马⼉。

【赏析】 上⽚,写梅的⽣活环境,亦是写朝云的⽣活环境。

前三句,以七个景物叠印成⼀幅梅花盛开的背景图:马趁,⾹微,路远,沙笼,⽉淡,烟斜,渡波等衬托着梅花开放,鲜艳迷⼈。

“倒绿枝寒凤桂”,描绘梅的形态,如⼳凤般。

朝云⾃杭州来到惠州,成为⼀尘不染的词⼈的最宠爱的妻妾,词⼈对她的情感不⾔⽽喻。

下⽚,写梅的凋谢,亦是悼念朝云的逝世。

开头⼆句,写梅花的盛开,⼳风与梅枝同绿。

鲜艳的梅花⼜映照着透明的⽔波。

再⼀次渲染了梅、⼳凤的青春丽⾊,即朝云的青春丽⾊。

最后两句,笔锋⼀转,环境变化,亦⽤六个景物来衬托着梅花凋谢、朝云英逝的凄凉⽓氛:渡⼝边呈现着的景象是“斜烟,淡⽉,笼沙”,还有那“远路,微⾹,趁马”。

“微⾹”⼆字,特别醒⽬地告知读者:梅已谢了,只剩下“微⾹”,暗⽰着王朝云也已远⾛了,正在“趁马”进⼊到另⼀世界。

眷恋之情,尽在不⾔中。

这⾸词是以“梅”格喻朝云。

全词,采⽤上⽚尾句字倒⾏的回⽂形式,构成了下⽚的另⼀情境。

词⼈没有直接写朝云,⽽是从梅—凤—⼈的互喻象征意蕴,渲染了梅的红叶,风的红喙,以此衬托出朝云的红颜。

这种⽂体写作起来,难度较⼤,但词⼈⾮常⾃然地构成了新的意境,塑造了新的形象。

扩展阅读:轶事典故之应考趣闻 宋仁宗嘉佑⼆年,苏轼以⼀篇《刑赏忠厚之⾄论》的论⽂得到考官梅尧⾂的赏识,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

苏轼《西江月》翻译赏析

苏轼《西江月》翻译赏析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译文] 我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此生不再梦见梅花。

[出自] 苏轼《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注释:玉骨:形容梅花品质之美。

瘴雾: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倒挂绿毛:似鹦鹉而小的珍禽。

幺风:鸟名,即桐花凤,绿毛红嘴状似鹦鹉而小,又称“倒挂子〞。

相传自东海来。

涴〔音“沃〞〕:沾污,污染。

“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译文: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疬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为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姿。

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

岭南的梅花天然洁白,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

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梅叶仍有红色。

我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此生不再梦见梅花。

赏析: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

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

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

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

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

“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

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

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

苏轼《西江月》翻译赏析

苏轼《西江月》翻译赏析

苏轼《西江月》翻译赏析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译文] 我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此生不再梦见梅花。

[出自] 苏轼《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注释:玉骨:形容梅花品质之美。

瘴雾: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倒挂绿毛:似鹦鹉而小的珍禽。

幺风:鸟名,即桐花凤,绿毛红嘴状似鹦鹉而小,又称“倒挂子”。

相传自东海来。

涴(音“沃”):沾污,污染。

“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译文: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疬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为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姿。

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

岭南的梅花天然洁白,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

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梅叶仍有红色。

我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此生不再梦见梅花。

赏析: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

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

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

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

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

“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

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

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

诗词鉴赏:【宋】苏轼《西江月·梅花》

诗词鉴赏:【宋】苏轼《西江月·梅花》

诗词鉴赏:《西江月·梅花》【宋】苏轼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注释】⑴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袁丰居宅后,有六株梅……(丰)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

’即使妓秋蟾出比之。

”瘴雾:犹瘴气。

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⑵冰姿:淡雅的姿态。

仙风:神仙的风致。

⑶芳丛:丛生的繁花。

⑷绿毛幺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

⑸涴(wò):沾污,弄脏。

⑹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⑺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

⑻“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译文】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

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

它的素色面容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即使梅花谢了,而梅叶仍有红色。

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像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

【赏析】《西江月·梅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被贬岭南惠州时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当为悼念随作者贬谪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写岭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红,高情逐云,不与梨花同梦,自有一种风情幽致。

上阕通过赞扬岭南梅花的高风亮节来歌赞朝云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下阕通过赞美梅花的艳丽多姿来写朝云天生丽质,进而感谢朝云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为知己的情谊,并点明悼亡之旨。

全词咏梅,又怀人,立意脱俗,境象朦胧虚幻,寓意扑朔迷离。

格调哀婉,情韵悠长,为苏轼婉约词中的佳作。

苏轼《西江月》翻译赏析

苏轼《西江月》翻译赏析

苏轼《西江月》翻译赏析苏轼《西江月》翻译赏析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译文] 我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此生不再梦见梅花。

[出自] 苏轼《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注释:玉骨:形容梅花品质之美。

瘴雾: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倒挂绿毛:似鹦鹉而小的珍禽。

幺风:鸟名,即桐花凤,绿毛红嘴状似鹦鹉而小,又称“倒挂子”。

相传自东海来。

涴(音“沃”):沾污,污染。

“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译文: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疬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为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姿。

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

岭南的梅花天然洁白,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

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梅叶仍有红色。

我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此生不再梦见梅花。

赏析: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

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

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

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

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

“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

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

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

苏轼《西江月·梅花》阅读答案附赏析

苏轼《西江月·梅花》阅读答案附赏析

苏轼《西江月·梅花》阅读答案附赏析西江月苏轼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注释】①这首词据传是苏轼贬谪惠州时悼念侍妾朝云之作。

②瘴雾:惠州一带的湿热之气。

③倒挂绿毛幺凤:(使者是)倒挂树上的绿毛小鸟。

幺凤:鸟名。

④涴(w):沾污。

⑤“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王诗中有“梦中唤作梨花云”句。

[1]这是苏轼被贬惠州时所作。

此年,侍妾王朝云病逝。

[2]东坡自注:“岭南珍禽有倒挂子,绿毛,红啄如鹦鹉而小,自东海来,非尘埃中物。

”[3]涴(w):沾污,弄脏。

语出唐张祜《集灵台二首》“却嫌脂粉污颜色”。

1.请分析作者笔下梅的形象。

(4分)2.此词哪句话点明了题旨?请简要分析。

(7分)参考答案1.【①玉骨仙风,不染尘俗,品格高洁(冰清玉洁、品性高洁);②不施粉黛而姿容俏丽,丽质天然。

(意思对即可。

不结合诗歌内容谈,减半给分。

)】2.【“高情已逐晓云空”句。

(2分)全词咏赞了梅的形和神,寄托了作者哀悼朝云之情。

(1分)该句即集中表露了赞美哀悼之情,(1分)“高情”指对梅的喜爱之情,实指对朝云的怀念之情;(1分)“晓云”与“朝云”语义双关;(1分)“空”写尽了作者的悲哀、失落之情。

(1分)(分项给分,未答对“高情已逐晓云空”句不影响其他各处得分。

)】二14.概括上下阕中梅花的形象特点。

(每一点均在四字以内)(2分) 15.下列对词的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瘴雾”既写出当地气候特征,也渲染了仙风。

B.运用比拟,谓即使梅花谢了,而梅叶仍有红晕。

C.反其意而用典故,慨叹自己已经不再梦见梅花。

D.整首词借花喻人,借咏梅倾诉了对朝云的思念。

16.从侧面描写的角度,赏析上阕画线句。

(3分)参考答案14.(1)冰清玉洁(高洁、超尘脱俗)(2)天然丽质(不施粉黛)(2分)15.A(3分)16.写海仙派使者探芳丛,增添作品的浪漫色彩,从侧面表现(烘托)梅花之美。

苏轼《西江月·梅花》阅读答案附赏析

苏轼《西江月·梅花》阅读答案附赏析

苏轼《西江月·梅花》阅读答案附赏析西江月苏轼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注释】①这首词据传是苏轼贬谪惠州时悼念侍妾朝云之作。

②瘴雾:惠州一带的湿热之气。

③倒挂绿毛幺凤:(使者是)倒挂树上的绿毛小鸟。

幺凤:鸟名。

④涴(w):沾污。

⑤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王诗中有梦中唤作梨花云句。

[1]这是苏轼被贬惠州时所作。

此年,侍妾王朝云病逝。

[2]东坡自注:岭南珍禽有倒挂子,绿毛,红啄如鹦鹉而小,自东海来,非尘埃中物。

[3]涴(w):沾污,弄脏。

语出唐张祜《集灵台二首》却嫌脂粉污颜色。

1.请分析作者笔下梅的形象。

(4分)2.此词哪句话点明了题旨?请简要分析。

(7分)参考答案1.【①玉骨仙风,不染尘俗,品格高洁(冰清玉洁、品性高洁);②不施粉黛而姿容俏丽,丽质天然。

(意思对即可。

不结合诗歌内容谈,减半给分。

)】2.【高情已逐晓云空句。

(2分)全词咏赞了梅的形和神,寄托了作者哀悼朝云之情。

(1分)该句即集中表露了赞美哀悼之情,(1分)高情指对梅的喜爱之情,实指对朝云的怀念之情;(1分)晓云与朝云语义双关;(1分)空写尽了作者的悲哀、失落之情。

(1分)(分项给分,未答对高情已逐晓云空句不影响其他各处得分。

)】阅读练习二14.概括上下阕中梅花的形象特点。

(每一点均在四字以内)(2分)15.下列对词的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瘴雾既写出当地气候特征,也渲染了仙风。

B.运用比拟,谓即使梅花谢了,而梅叶仍有红晕。

C.反其意而用典故,慨叹自己已经不再梦见梅花。

D.整首词借花喻人,借咏梅倾诉了对朝云的思念。

16.从侧面描写的角度,赏析上阕画线句。

(3分)参考答案14.(1)冰清玉洁(高洁、超尘脱俗)(2)天然丽质(不施粉黛)(2分)15.A(3分)16.写海仙派使者探芳丛,增添作品的浪漫色彩,从侧面表现(烘托)梅花之美。

西江月·梅花(苏轼)赏析-全诗-原文翻译

西江月·梅花(苏轼)赏析-全诗-原文翻译

西江月·梅花(苏轼)赏析|全诗|原文翻译西江月(苏轼)原文玉骨那愁瘴雾⑴,冰姿自有仙。

海仙时遣探芳丛⑵,倒挂绿毛幺凤⑶。

素面翻(常)嫌粉涴⑷,洗妆不褪唇红⑸。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同梦⑹。

注释⑴瘴雾:南方林中的湿热之气。

⑵芳丛:丛生的繁花。

⑶绿毛幺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

⑷涴:沾污,弄脏。

⑸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⑹不与梨花同梦:苏轼自注王昌龄,梦中作梅花。

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

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

它的素色的面容如果翻一下嫌太过粉婉,如果洗去妆色的话那种朱唇样的红色根本不会褪去。

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去和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创作背作者创作这首词时,至少56岁了,人生观已经很成熟了,经历了那么多患难,他始终没有改变,越来越坚持做自己。

不过,虽然他的心态已经能很好的应对外界的各种风雨,但命运的无常并不会因为他的坚强就减少对他的打击朝云故去了,他暮年最心爱的女子离开他了,从此他的情怀随着朝云的离去也一去不返。

苏轼虽在政治上屡遭磨难,但是在与朝云的爱情生活上还是很幸福的。

作品在这种背景下被创作出来,集中吐露了这些感情。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

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

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

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

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

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

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

苏轼《西江月 梅花》译文及赏析

苏轼《西江月 梅花》译文及赏析

苏轼《西江月·梅花》译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演讲致辞、祝福语、名言句子、感悟故事、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工作计划、党团资料、条据书信、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peeches, blessings, famous quotes, sentences, insights, experiences, summary reports, work plans,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nd rules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苏轼《西江月·梅花》译文及赏析《西江月·梅花》是苏轼为悼念随作者贬谪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写岭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红,高情逐云,不与梨花同梦,自有一种风情幽致。

苏轼的婉约词《西江月梅花》赏析

苏轼的婉约词《西江月梅花》赏析

苏轼的婉约词《西江月•梅花》赏析《西江月梅花》宋苏轼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赏析】苏轼虽在政治上屡遭磨难,但是在与王朝云的爱情生活上还是很幸福的。

朝云是苏轼凄凉晚景中的慰藉,在苏轼被贬惠州时,她万里相随,陪伴苏轼辗转流离。

只可惜,苏轼暮年之时,朝云去世,作者看到惠州盛放的梅花时,突然觉得它就是朝云的化身。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惠州的梅花虽处恶劣的环境中,却不怕瘴气的侵袭,因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它的风姿神韵,引起了海仙的羡爱。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它天生丽质,不需要靠脂粉来妆饰,即使梅花凋谢,梅叶上都留有红色。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上句点明悼亡的主旨,“高情”即朝云绝尘脱俗的精神内涵,只可惜,它“已逐晓云空”,这种“高情”已随着朝云的逝去而化为虚无。

意谓美人已逝,世上再也看不到此种“高情”;“不与梨花同梦”,苏轼再也不会梦见梅花了,不像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

“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而晓与朝同义,因此“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

词表达了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

扩展阅读:苏轼的评价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成就的代表。

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

因为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

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西江月-梅花》赏析

《西江月-梅花》赏析

《西江月·梅花》是宋朝朱敦儒的诗作
《西江月·梅花》是宋朝朱敦儒的诗作。

翻译:
玉骨冰肌姑射仙人,原来是不穿衣裳的。

好一似白净的梨花,月夜里散发着清新的芳芬。

不必用佳肴美酒来浇愁,也无须靠良朋益友来解闷,只有独自赏读高咏,就足以振奋精神。

不畏严寒,更不向风霜屈服低头。

只有梅花是东风的知音,梅花占尽好风情。

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境遇进行赏析:
此词约作于靖康之难以前。

词中借咏梅以抒发自己的情操,寄托幽思,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苦闷。

作者先从梅花的神话故事落笔。

说它有冰清玉洁的仪容,神采奕奕的风度,它就是姑射仙人,可见其高贵绝俗。

次写梅花的风姿:不用胭脂花粉装扮,有一种天然的冰雪神韵,这就进一步写出了梅花的高洁。

下面两联写梅花的意态和风骨。

第三联对仗精妙:“雪里”对“月中”,“白”对“香”,读之令人顿生色彩形象之感受。

“更无一点风相吹”“占尽风情向小园”,进一步写出梅花的洁净、迷人。

在这样的环境中它自然“占尽风情向小园”了。

末两句以往昔盛开的梅花反衬今日凋零的寥落,寄托了作者人生盛衰无常的感慨,表现出消极退隐的思想。

全词以清丽秀逸、空灵流动的风格见称,它写梅花的形态、气质、意趣、赏梅的情由和意趣都通过比兴手法巧妙地融入词中;笔墨简练、含意深长;声韵和谐优美。

在写作上颇具特色:它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多种比喻、拟人、拟物、对比、衬托等手法来写梅花的形神;它由赏梅联想到“倚酒浇愁”“与佳宾解闷”,进而表示要独自赏梅高咏;它通过对比昔盛今衰来抒发感情等等。

这些特点使此词在同类作品中别具一格。

《西江月·梅花》赏析

《西江月·梅花》赏析

《西江月·梅花》赏析【原文】西江月·梅花玉骨那愁瘴雾⑴,冰姿自有仙风⑵。

海仙时遣探芳丛⑶,倒挂绿毛幺凤⑷。

素面翻嫌粉涴⑸,洗妆不褪唇红⑹。

高情已逐晓云空⑺,不与梨花同梦⑻。

【注释】⑴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袁丰居宅后,有六株梅(丰)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

’即使妓秋蟾出比之。

”瘴雾:犹瘴气。

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⑵冰姿:淡雅的姿态。

仙风:神仙的风致。

⑶芳丛:丛生的繁花。

⑷绿毛幺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

⑸涴(wò):沾污,弄脏。

⑹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⑺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

⑻“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白话译文】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

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

它的素色面容施铅粉还怕弄脏,就算雨雪洗去妆色也不会褪去那朱唇样的红色。

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与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创作背景】此词当作于绍圣三年(1096年)。

据《耆旧续闻》、《野客丛书》记载,此词乃苏轼为悼念死于岭外的歌妓朝云而作。

作者创作这首词时大约60岁,人生观已经很成熟了,经历了那么多患难,他始终没有改变,越来越坚持做自己。

不过,虽然他的心态已经能很好的应对外界的各种风雨,但命运的无常并不会因为他的坚强就减少对他的打击——朝云故去了,他暮年最心爱的女子离开他了,从此他的爱情情怀随着朝云的离去也一去不返。

苏轼虽在政治上屡遭磨难,但是在与朝云的爱情生活上还是很幸福的。

作品在这种背景下被创作出来,集中吐露了这些感情。

【赏析】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

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

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

西江月·梅花的诗意与解释

西江月·梅花的诗意与解释

西江月·梅花的诗意与解释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西江月·梅花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此词当作于公元1096年(绍圣三年)。

据《耆旧续闻》《野客丛书》记载,此词乃苏轼为悼念死于岭外的歌妓朝云而作。

作者创作这首词时大约60岁。

原文:《西江月·梅花》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么同:幺)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注释: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袁丰居宅后,有六株梅……(丰)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

’即使妓秋蟾出比之。

”瘴雾:犹瘴气。

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冰姿:淡雅的姿态。

仙风:神仙的风致。

芳丛:丛生的繁花。

绿毛幺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

涴(wò):沾污,弄脏。

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

“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诗意: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

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

它的素色面容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即使梅花谢了,而梅叶仍有红色。

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像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

鉴赏:此词当为悼念随作者贬谪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写岭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红,高情逐云,不与梨花同梦,自有一种风情幽致。

上阕通过赞扬岭南梅花的高风亮节来歌赞朝云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下阕通过赞美梅花的艳丽多姿来写朝云天生丽质,进而感谢朝云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为知己的情谊,并点明悼亡之旨。

全词咏梅,又怀人,立意脱俗,境象朦胧虚幻,寓意扑朔迷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西江月·梅花》赏析
西江月·梅花
宋代: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么
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译文
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

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

它的素色面容施铅粉还怕弄脏,就算雨雪洗去妆色也不会褪去那朱唇样的红色。

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与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注释
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袁丰居宅后,有六株梅……(丰)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

’即使*秋蟾出比之。

”瘴雾:犹瘴气。

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冰姿:淡雅的姿态。

仙风:神仙的风致。

芳丛:丛生的繁花。

绿毛幺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

涴(wò):沾污,弄脏。

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

“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赏析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

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

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
致。

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

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

“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

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

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像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

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

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这一首悼亡词是借咏梅来抒发自己的哀伤之情的,写的是梅花,而且是惠州特产的梅花,却能很自然地绾合到朝云身上来。

上阕的前两句,赞赏惠州梅花的不畏瘴雾,实质上则是怀念朝云对自己的深情。

下阕的前两句,结合苏轼《殢人娇·赠朝云》一词看,明显也是写朝云。

再结合末两句来看,哀悼朝云的用意,更加明朗。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

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

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在得其神韵。

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

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

”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艺术技巧的精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