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外差接收机
超外差接收机
![超外差接收机](https://img.taocdn.com/s3/m/b7a09e4b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d8.png)
超外差接收机超外差接收机的拓扑如下图1:图1 超外差接收机结构由上图可以看到超外差接收机进⾏了两次下变频,第⼀次下变频是将射频信号降到固定的中频段,这样做的原因是在射频段频率较⾼,要实现对信道的选择(将⽆⽤频段信号滤除)对滤波器的Q值要求太⾼,滤波器的Q值做⼀个补充:由此可见,对于同样的滤波器带宽,信号的频率越⾼,Q值越⼤,对滤波器的要求越⾼。
⽽将射频信号降到中频则对Q的要求会降低很多。
以上结构中第⼀个射频滤波器⽤于限制输⼊带宽衰减带外信号,减⼩互调失真,抑制杂散信号。
低噪声放⼤器LNA⽤于在不造成接收机线性恶化的前提下提供⼀定的增益,提⾼信噪⽐。
镜像抑制⼲扰滤波器IR filter⽤于抑制镜像⼲扰,将镜像频率衰减到可接受的⽔平(可以通过查看前⼀篇博客对镜像频率有⼀个简单的理解)。
第⼀次下变频后的中频滤波器就是⽤来进⾏信道选择的,最后通过可变增益放⼤器后进⾏第⼆次下变频,使⽤的是复混频(可以通过查看前⼀篇博客对复混频有⼀个简单的理解)进⾏正交解调产⽣同相和正交两路基带信号。
超外差结构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中频频率和镜像抑制滤波器来获得很好的信道选择效果,同时也可以获得很好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
多个变频级也减⼩了本振泄漏和直流偏差的影响。
但是由于滤波器的Q值仍然很⾼,只能在⽚外实现,增加了成本和尺⼨。
接收机系统增益分配天线接收的射频信号⼀般只有-120~-100dBm,需要放⼤100~200dB,如此⼤的增益必须分配到各个放⼤级才能保证放⼤器的稳定⼯作,⼀般⽽⾔⼀个频带内的放⼤器增益⼀般不超过50-60dB,超外差接收机结构由于频段的级数很多,可以将增益分配到射频级、中频级和基带级上。
由于在较低的频带上实现窄带的⾼增益较容易实现,⼀次在中频和基带级可以分配较⼤的增益。
对于在射频频带上的LNA,增益不宜太⼤,只需具有⼀定增益减弱噪声对系统的影响,提⾼接收机对信号的灵敏度即可,此外过⼤的信号进⼊混频器会产⽣⾮线性失真(混频器为⾮线性器件),因此⼀般LNA增益不⼤于25dB。
简述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工作原理
![简述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e2a98e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d.png)
简述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工作原理超外差式接收机是广播和通信中最主要的一种调频接收机。
它是通过将接收信号与一个高稳定的、本地的振荡器频率混合,产生出一个中频信号,再进行放大、解调等信号处理的过程,最终实现对信号的接收和解码。
下面我们将从信号混频、中频处理和解调等几个方面简述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工作原理。
1. 信号混频
超外差式接收机接收到的高频信号,首先要与本地低频信号混频。
混频的目的是把高频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
超外差式接收机通常使用的振荡器频率是固定的,并且是高度稳定的,因此产生的混频信号频率也是稳定的。
混频后,通过带通滤波器将频率范围内的信号通过,其它信号将被阻止。
2. 中频处理
混频后得到的中频信号通常是一个比较低的频率信号。
为了放大和解调,需要对中频信号进行放大和对中频信号进行滤波,以去除不需要的信号。
中频放大器通常使用的是高品质的放大器,以保证信号的质量。
中频滤波器通常用来防止旁路信号对解调过程的干扰。
3. 解调
在中频处理之后,接下来就是解调信号的过程了。
解调信号通常是根
据不同类型的信号,使用不同的解调方式。
例如,调幅信号一般使用
检波器进行解调,调频信号则使用反馈式调制解调出原始信号。
最后,信号经过解调处理之后,就可以被输出。
总的来说,超外差式接收机在接收信号的过程中,通过混频、中频处
理和解调等多个环节的处理,最终实现了对信号的解码和输出。
它具
有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宽、稳定性好等特点,因此在广播和通讯领域
被广泛应用。
超外差接收机工作原理
![超外差接收机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646c34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1e.png)
超外差接收机工作原理
超外差接收机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到两个部分:混频和解调。
首先,我们来介绍混频部分。
超外差接收机是利用非线性元件将接收到的信号与本地振荡器产生的信号进行混频,得到中频信号。
这样做的目的是将高频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方便后续的处理。
混频过程中,非线性元件会产生多个频率的信号,其中包含了原始信号的和频分量、差频分量和本地振荡器信号。
接下来是解调部分。
混频之后,得到的中频信号需要进行解调,以提取出原始信号。
解调的过程利用了非线性元件的特性,比如二极管的整流特性。
通过将中频信号输入到非线性元件中,只保留了中频信号所对应的频率分量,而滤除了其他分量。
然后再进行滤波处理,去除其他杂散信号,最终得到原始信号。
整个超外差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基于混频和解调的过程,通过将收到的高频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再经过解调处理,最终提取出原始信号。
这种工作原理在广播和通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信号的接收效果和质量。
超外差、低中频、零中频比较
![超外差、低中频、零中频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291a81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9.png)
超外差、低中频、零中频比较超外差接收机(heterodyne receiver)、零中频接收机(homodyne receiver)和近零中频接收机,这三种接收机可以说各有优缺点,那么在设计射频接收机时到底应该应用哪一种呢?超外差式接收机(heterodyne receiver):优点(benefits):1.超外差式接收机可以有很大的接收动态范围2.超外差式接收机具有很高的邻道选择性(selectivity)和接收灵敏度(sensitivity)。
一般超外差式接收机在混频器前面会有一个预选射频滤波器,在混频器后面还会有一个中频滤波器。
这就使得它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可以抑制很强的干扰。
3.超外差式接收机受I/Q信号不平衡度影响小,不需要复杂的直流消除电路。
缺点(drawback):1.由于超外差式接收机一般会用到一级或几级中频混频所以电路会相对于零中频接收机复杂且成本高集成度不高。
2.超外差式接收机会用到很多离散的滤波器,这些滤波器可以是SAW或陶瓷的,但一般比较昂贵,而且体积较大,是的集成度不高,成本也较高。
3.超外差式接收机一般需要较高的功率消耗。
应用:相干检测的方案中(QPSK、QAM)。
零中频接收机(homodyne receiver):优点(benefits):1.零中频接收机可以说是目前集成度最高的一种接受机,体积小,成本也很低,但是如果到了VHF频段设计零中频接收机将变得非常复杂、困难。
因为频率越高,IQ解调器所用到的本振很难做到正交,频率也很难做到很准确,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增加AFC电路,自动控制本振频率。
2.功率消耗较低。
3.不需要镜像频率抑制滤波器,同样减小了体积和成本。
缺点(dr awback):1.由于信道选择性完全是在基带有源低通滤波器实现的,所以诸如大的动态范围、低噪声和良好的线性度这些指标要求使得有源低通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非常困难。
2.需要直流消除电路。
由本振自混频(self-mix)和强干扰信号自混频在基带产生的直流电压会恶化接收信号,需要用到直流消除技术。
超外差式接收机课件
![超外差式接收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85b55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2.png)
超外差式接收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主要用于信号的接收和处理,对于提高通信 质量和系统性能具有关键作用。
课程目标
掌握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基本原理
0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基本原理、
组成和工作流程。
理解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关键技术
02
了解和掌握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关键技术,如变频、滤波、放大
短波广播
短波广播使用超外差式接收机来接收短波信号,实现远距离通信和广播。
雷达系统
气象雷达
气象雷达使用超外差式接收机来接收气象目 标的回波信号,通过分析回波信号来探测气 象条件。
军事雷达
军事雷达使用超外差式接收机来接收目标的 回波信号,实现目标探测和定位。
卫星通信系统
卫星电视
卫星电视使用超外差式接收机来接收卫星信号,将其转换为视频和音频信号以便于播放。
超外差式接收机 课件
目录
• 引言 • 超外差式接收机概述 • 超外差式接收机组成 • 超外差式接收机性能指标 • 超外差式接收机应用 • 超外差式接收机调试与维护
01
引言
课程背景
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超外差式接收机作为无 线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05
超外差式接收机应用
无线通信系统
无线电广播
超外差式接收机广泛应用于无线 电广播中,将信号从发射机传输 到接收机,实现音频信号的传输 。
移动通信
在移动通信领域,超外差式接收 机用于接收手机、无线麦克风等 设备的信号,实现语音和数据的 传输。
广播接收机
调频广播
调频广播使用超外差式接收机来接收高频信号,将其转换为较低频率的信号以便于播放。
超外差接收机工作原理
![超外差接收机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3e3498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1a.png)
超外差接收机工作原理
超外差接收机是一种基于调制解调原理的无线电接收器。
它主要由前置放大器、混频器、中频放大器和解调器等组成。
当无线电信号经过天线输入到前置放大器后,在经过调制后,得到一个低频信号,即中频。
然后中频信号经过混频器和中频放大器进行处理,最终得到一个具有较高信噪比的音频信号。
超外差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接收天线接收无线电信号,将它输入到前置放大器中,放大无线电信号的弱化部分,使其达到后续处理的要求。
2. 经过调制,将高频无线电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再进行一定的滤波处理,使其获得所需的频带宽度。
3. 经过混频器和中频放大器的处理,将中频信号放大到一定的电平,以便后续的处理和解调。
4. 解调器对待处理的中频信号进行解调,将中频信号恢复为对应的基带信号,即音频信号。
超外差接收机在无线电通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能够接收到频率范围内的各种无线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可以听到的音频信号,实现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超外差接收机
![超外差接收机](https://img.taocdn.com/s3/m/9a711d9e1a37f111f1855b41.png)
中频的选择(二)
对于数字中频接收机, 中频的选择更受进行中频 采样ADC的性能的制约。 在工程实现中,还有一个制约中频选值的因素, 那就是 标准 。仅管设计可能会给出某段范围的中 频值,通常选用的一般是 10.7MHz 、 30MHz 、 60MHz 、 70MHz 、 120MHz 、 160MHz 、 1000MHz、1500MHz等比较规范的值。
下变频结构
特点:中频低于接收频率 下变频式是超外差接收机的基本形式,几乎所有 的家用娱乐电器和高性能的设备里都使用这种形 式。
上变频结构
特点:中频高于接收频率 使用上变换,是现代高性能 宽带系统 的一个发展 方向。由于元器件(主要是宽带可调预选器)的重 大进展,这种系统已可用于GHz频率范围。
上下变频对比
镜像与寄生信号(一)
在混频过程中,由于电路的非线性,可能产生无数它们 的组合频率分量,称为 寄生响应 。一般说来, N 和 M 的绝 对值越小,对应的频率分量的幅度就越大。
NFr MFlo
当M=N=1时,(如RF信号和本地振荡信号加到混频 器时在混频器的输出就产生了中频信号),这时方程为:
为什么选择超外差结构?(一)
超外差方式可以通过改变本振信号的频率很方便地实现无 线接收机的调谐,同时保持中频信号的频率的不变 ,这可 以说是超外差接收机众多优点的根本所在。
1.固定中频有利于信号的放大。 任何放大器都有其线性工作范围,很显然,线性工作范围 越大其电路越复杂、设计制作难度越大、增益越低、噪声 系数越大、成本越高,而且对于某些工作范围也许很难实 现。对于宽带多信道接收机而言,接收机要接收的所有无 线电信号的带宽很宽,而每个信道的带宽比较窄。如果直 接对接收信号进行放大,需要放大器的线性工作范围很大, 那么电路设计的难度很大而且成本上也很不合算。但是如 果对中频信号进行放大,则对中频放大器的线性工作范围 要求仅为一个信道的工作范围了,设计和实现起来就比较 简单。
超外差式接收机
![超外差式接收机](https://img.taocdn.com/s3/m/7f46e86204a1b0717ed5dd42.png)
4.2.2 外接天线与输入调谐电路的连接
三种耦合方式传输系数比较 电容耦合高频端传输系数大,低频端传输系数下降; 电感耦合低频信号传输系数较大,不过电感耦合时传输系 数随频率变化比较缓慢; 电感-电容耦合时传输系数变化最为平稳,因此,在一些高 性能的接收机中都采用这种耦合方式。
(1)自激式共射极变频电路
本振电压由变 频管自身产生 的,称为自激式 变频电路。
R1、R2是基极 静态偏置电阻, C3为高频信号旁 路电容,B1为磁 棒。
L1、C1a、C2组成输入谐振回路,天线与该回路间采用电感 耦合方式,调节电容C1a,可选择中波范围内的各个频率,接
收到的已调信号uAM(t)经L2耦合输入VT1的发射结回路。
从3脚输出的即为音
频基带信号,经VT1 组成的共射极放大电
电路的特点是低电压、低功耗, 可用电池供电。
路放大,驱动耳机发
声。
4.2 混频器原理及超外差式接收机
返回
传统直接式接收机的缺陷
• 收音机、电视接收机等无线电接收设备( 以下简称接收机),需要接收许多电台发 送来的高频调制信号,若接收机将接收到 的这些信号直接放大还原,将会出现灵敏 度低、选择性差、接收机结构复杂等问题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的包络形状相同,频谱结构相同,只是填充频谱不同,即,其中心
频率:其中 fI fL fc
fI
f
L
fL
fc fc
输出低中频 输出高中频
是获2由可混.得见混频两c输器频变个出是化器输中频成入的频谱信信基的号L号线本的u性工乘cI的搬积作包移项I原络电,形理路具状,:有没完这有成个变频乘化谱积,线项只性,是搬就填移可充功以频能实率的现关所休息键需1休息2
超外差接收机
![超外差接收机](https://img.taocdn.com/s3/m/ca846a2dcfc789eb172dc889.png)
较高阶的接收机的有时利用到二级的中频放大器以加强放大倍率和选择性,第一级中频放大器将信号变为较高的中频,然后经过第二级中频放大器(带有另一个振荡器)变为低的中频。这种架构的中频放大器具有很高的放大倍率。
音频放大器
经过中频放大器过滤和放大的信号,由检波二极体检波后(实际上就是把信号进行半波整流)剩下音频的信号,再经功率放大器放大送入扬声器发出声音。
超外差接收机是一种利用超外差原理的无线电接受机,1918年由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埃德温·霍华德·阿姆斯特朗发明。超外差原理是一种利用机器内一个可变的振荡器产生的电波和外来信号混合以产生固定频率的中频信号(通常调幅无线电是450千赫兹或455千赫兹(也有262.5千赫兹),调频无线电是1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7 兆赫兹)
中频放大器
中频放大器的作用是将前置放大器和可变振荡器混合后产生的其他频率的信号过滤,仅将以中频=455千赫兹(KHz)为中心的频带放大。中频放大器的主要元件是两个455千赫兹(KHz)的中频带通滤波器。中频带通滤波器(有时也叫中频变压器)对于以455千赫兹为中心的频带以外的信号有不错的滤波。一般中频放大器的放大倍率为30-60分贝(dB),如不采取适当的屏蔽,过高的放大倍率可能会引起正回授振荡。
超外差接收器
模块有些厂家将调幅调频接收器组合乘模块,例如TDQ-9A等模块更多电子元件资料
构造
超外差接收机主要由下列几个部分组成
前置放大器
前置放大器的作用是放大调变的频率信号,过滤其他频率的信号。通常由一个可变电容和固定电感组成的滤波电路和一个电晶体放大线路组成。收音机的前置放大器的调幅波段通常是540 千赫兹(KHz) 至 1600 千赫兹(KHz)。
可变振荡器
超外差式接收机的组成
![超外差式接收机的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fef2302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e.png)
超外差式接收机的组成超外差式接收机是一种常用的接收机结构,由多个模块组成。
下面将逐一介绍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各个组成部分。
1. 输入滤波器:超外差式接收机的输入滤波器用于滤除接收机输入端的杂散信号和干扰信号,只保留所需的信号频带。
输入滤波器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滤波器组成,可以是带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或带阻滤波器。
2. 放大器:接收机中的放大器用于放大输入信号的幅度,以增加接收机的灵敏度。
放大器可以采用各种类型,如晶体管放大器、集成放大器等。
3. 混频器:混频器是超外差式接收机中的核心部件,用于将输入信号与本地振荡器产生的信号进行混合,生成中频信号。
混频器通常采用非线性元件,如二极管或晶体管。
4. 本地振荡器:本地振荡器产生一个稳定的本地振荡信号,与输入信号进行混频。
本地振荡器通常采用晶体振荡器或频率合成器。
5. 中频放大器:中频放大器用于放大混频器输出的中频信号,以增加信号的幅度,并提供足够的动态范围。
中频放大器可以采用集成放大器、晶体管放大器等。
6. 中频滤波器:中频滤波器用于滤除中频信号中的杂散信号和干扰信号,只保留所需的信号频带。
中频滤波器可以是带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或带阻滤波器。
7. 直流偏置电路:直流偏置电路用于提供各个模块中所需的直流偏置电压,以保证各个元件正常工作。
8. 解调器:解调器用于将中频信号解调为基带信号,以提取原始信息。
解调器可以是包络检波器、相干解调器或数字解调器。
9. 音频放大器:音频放大器用于放大解调器输出的基带信号,以驱动扬声器或耳机,使声音变得可听。
10. 指示器:指示器用于显示接收机的工作状态,如信号强度、频率等。
以上是超外差式接收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模块的协同工作,超外差式接收机可以实现对无线电信号的接收和解调,提取出原始信息,并输出可听的声音或其他形式的信号。
超外差式接收机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广播、电视等领域。
三款常用接收机架构之间的PK
![三款常用接收机架构之间的PK](https://img.taocdn.com/s3/m/1e58039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5.png)
三款常用接收机架构之间的PK作为无线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接收机在不同的架构下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特点。
本文将介绍三种常用的接收机架构,并对它们进行PK比较。
1.超外差接收机架构:超外差接收机架构是最早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架构之一,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射频前端混频至中频,然后再通过中频信号处理电路进行信号处理。
该架构优点在于实现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大多数无线通信系统。
2.并行接收机架构:并行接收机架构是一种针对高速多载波通信系统设计的架构,它通过将接收机分成多个子接收机以并行处理不同的载波信号。
并行接收机架构具有处理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的优势。
同时,由于它需要实现多个子接收机的同步和协同工作,因此在设计和实现上相对复杂。
3.软件无线电接收机架构:软件无线电接收机架构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架构,它利用通用处理器和可编程逻辑来实现接收机功能。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可以适应不同的通信标准和频谱资源。
此外,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可以通过固件或软件升级进行功能扩展,不需要改变硬件结构,具有很好的兼容性。
三种接收机架构各有优劣,下面对它们进行比较和评估:1.实现复杂度:超外差接收机架构实现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大多数无线通信系统。
并行接收机架构相对复杂,需要实现多个子接收机的同步和协同工作。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架构需要通用处理器和可编程逻辑的支持,实现相对复杂。
2.处理速度:超外差接收机架构的处理速度较快。
并行接收机架构通过并行处理多个子接收机实现更高的处理速度。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架构的处理速度受限于通用处理器的性能。
3.灵活性和可配置性:并行接收机架构较难实现灵活性和配置性,需要对子接收机进行硬件分配。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架构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可以通过软件进行配置和调整。
4.兼容性:超外差接收机架构由于成熟度较高,在兼容性方面表现较好。
并行接收机架构和软件无线电接收机架构相对较新,对兼容性的支持相对较少。
超外差接收机原理
![超外差接收机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226056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14.png)
超外差接收机原理如下:
超外差接收机是一种利用超外差原理来实现信号接收的无线电接收机。
超外差接收机的基本原理是将接收到的信号与本地振荡器产生的信号进行混频,从而将高频信号转换为较低的固定频率,即中频(IF)信号。
这个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信号接收:通过天线接收电磁波信号。
2. 高频放大:使用高频放大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初步放大。
3. 选频:输入回路通过LC串联谐振对双联可变电容的调节,实现选频及频率同步跟踪,从而选择特定频率的电台信号。
4. 变频:变频电路将选出的电台信号的载波变成固定的中频信号,同时保持中频信号与原高频信号包络完全一致。
变频电路由本机振荡器和混频器组成。
5. 中频放大:中频信号经过中频放大器进一步放大。
6. 检波:检波器将中频信号转换为音频信号。
7. 低频放大:音频信号经过低频放大器放大后,送给音箱还原成声音。
总的来说,超外差接收机的优势在于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增益分配灵活,而且可以有效地抑制干扰和噪声,因此广泛应用于远程通信、广播接收以及各种无线电测量技术中。
超外差接收机
![超外差接收机](https://img.taocdn.com/s3/m/9a711d9e1a37f111f1855b41.png)
中频的选择(一)
为了满足中频带宽的需要,并且使中频部分的相 对带宽不太大,希望中频应尽量取得高;
为了使中频部分制作的难度下降,又希望中频取 得比较低。 为了避免对预选器有太高的选择性要求,变频比 率在下变频接收机的第一变频中不应超过10或 20比1。 在很多情况下,中频选择最重要的是对混频寄生 分量的控制。
下变频结构
特点:中频低于接收频率 下变频式是超外差接收机的基本形式,几乎所有 的家用娱乐电器和高性能的设备里都使用这种形 式。
上变频结构
特点:中频高于接收频率 使用上变换,是现代高性能 宽带系统 的一个发展 方向。由于元器件(主要是宽带可调预选器)的重 大进展,这种系统已可用于GHz频率范围。
上下变频对比
Fif Fr Flo
对于给定的LO频率,就有两个 F 频率值满足这个要求;如 r 果一个信号是所需信号,另一个则为其镜像(镜频)。
镜像与寄生信号(二)
寄生分量的预测
Fif NFr MFlo
Fr
Fif MFlo N
由于 Fr为一带宽信号,随着 F的变化,当 M,N取不同的 r 数值(在计算时可取 N, M=1~9),将会有寄生分量落 入中频带内,对这些寄生分量的抑制成为滤波器设计、混 频器设计甚至于中频选择及接收机结构选择时所必须认真 考虑的问题。 更为复杂的是本振还将有谐波、寄生(杂散)分量,也 可能还有谐波和寄生分量存在,这样严格地解算所有可能 出现的寄生分量将更为困难。
镜 频
所要 信号镜 频ຫໍສະໝຸດ 所要 信号下变频小结
优点:
价格低廉,设备简单; 信号频谱搬移到低于输入频率的情况下,可用一次变频 方案来解决,这样可以简化信道接收机的结构。对于这 种结构,只要在中频通道采用简单的滤波选择方式,就 可以方便地实现良好的邻近信道的选择性。
超外差接收机的性能分析
![超外差接收机的性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6a283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cb.png)
超外差接收机的性能分析引言超外差接收机是一种常用于无线电通信中的接收机,具有优异的抗干扰性能和灵敏度,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
本文将介绍超外差接收机的原理、性能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情况。
超外差接收机原理超外差接收机的原理是将接收信号与参考信号混合后,得到中频信号并进行放大、解调等处理,最终得到音频信号输出。
其中,混频器是超外差接收机中的核心部件。
超外差接收机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灵敏度、选择性、动态范围、相邻通道干扰抑制等。
下面我们将对这些性能指标进行详细分析。
灵敏度灵敏度是接收机接收能力的度量,反映了接收机在一定的信号发射功率下,接收到的最小可辨识别信号功率。
灵敏度的提高可以通过增加放大器和提高混频器输出功率来实现。
选择性选择性是指接收机对不同频率信号的响应能力。
一个好的接收机应该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即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的频率信号并抑制那些不需要的信号。
选择性可以通过使用滤波器来实现,包括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等。
动态范围动态范围是指接收机在接收强信号时所能处理的最大信号强度和在接收弱信号时所能处理的最小信号强度之间的范围。
动态范围的提高可以通过使用自动增益控制(AGC)技术来实现。
相邻通道干扰抑制相邻通道干扰是一种常见的干扰现象,即接收机在接收一个频率的信号时,同时会受到其它频率信号的影响,导致误码率的升高。
相邻通道干扰抑制是指接收机减少相邻频道干扰的能力,可以通过使用窄带滤波器和数字信号处理来实现。
超外差接收机的实际应用超外差接收机在无线电通信中广泛应用,包括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导航、雷达等领域。
由于其优异的性能,使其成为许多应用中的首选方案。
例如,超外差接收机在GPS(全球定位系统)中的应用中,可以接收多个卫星的信号,并将这些信号混合后进行处理,从而实现精确的定位。
此外,在数字电视、数字通信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总结本文对超外差接收机的原理、性能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我们可以看到,超外差接收机在无线电通信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其性能指标也在不断地提高。
超外差接收机工作原理
![超外差接收机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a8f9cb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f.png)
超外差接收机工作原理
超外差接收机工作原理是基于超外差的原理,用于接收无线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音频信号。
它通常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射频前端电路和中频部分。
射频前端电路负责接收和放大传入的无线电信号。
当信号进入接收机后,它首先经过一个低噪声放大器,用于增加信号的强度并减少噪声的影响。
接下来,信号进入混频器,通过混频器与一个本地振荡器相结合。
混频器的作用是将传入的信号与本地振荡器的频率进行混合,产生一个新的信号,其频率等于信号频率与本地振荡器频率的差值。
中频部分负责对混频器输出的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
它包括一个中频放大器和一个解调器。
中频放大器用于增加混频器输出信号的强度,以便进一步处理。
解调器的作用是将中频信号转换为音频信号。
解调器采用一个带限放大器和一个环形检测器来提取音频信号。
带限放大器用于选择解调器输出中所需的频率范围,而环形检测器则对信号进行整流和滤波,以使得最终输出为音频信号。
总之,超外差接收机通过射频前端电路接收和放大传入的无线电信号,然后利用混频器将信号和本地振荡器混合产生中频信号,再经过中频部分的放大和解调处理,最终输出为音频信号。
这种工作原理使得超外差接收机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频率选择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和广播领域。
超外差接收机
![超外差接收机](https://img.taocdn.com/s3/m/d40eb6d5360cba1aa811da85.png)
超再生;超再生和超外差电路性能各有优缺点,超再生接收机价格低廉,经济实惠,而且接收灵敏度高,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频率受温度漂移大,抗干扰能力差。
超外差式接收机优点是频率稳定,抗干扰能力好,和单片机配合时性能比较稳定,缺点是灵敏度比超再生低,价格远高于超再生接收机,而且近距离强信号时可能有阻塞现象。
超外差;利用本地产生的振荡波与输入信号混频,将输入信号频率变换为某个预定的频率的电路。
超外差这种方法是为了适应远程通信对高频率、弱信号接收的需要,在外差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外差方法是将输入信号频率变换为音频,这种方法是将输入信号变换为超音频,所以称之为超外差。
超外差电路的典型应用是超外差接收机,其优点是:① 容易得到足够大而且比较稳定的放大量。
② 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较好的频率特性。
③ 容易调整。
缺点:是电路比较复杂,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干扰,如像频干扰、组合频率干扰和中频干扰等 超外差电路(superheterodyne circuit )利用本地产生的振荡波与输入信号混频,将输入信号频率变换为某个预定的频率的电路。
超外差原理最早是由E.H.阿姆斯特朗于1918年提出的。
这种方法是为了适应远程通信对高频率、弱信号接收的需要,在外差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外差方法是将输入信号频率变换为音频,而阿姆斯特朗提出的方法是将输入信号变换为超音频,所以称之为超外差。
超外差电路的典型应用是超外差接收机,其优点是:①容易得到足够大而且比较稳定的放大量。
②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较好的频率特性。
③容易调整。
缺点是电路比较复杂,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干扰,如像频干扰、组合频率干扰和中频干扰等。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超外差接收机已经可以单片集成。
超外差一次变频接收机接收机射频电路中只有一个混频电路的称作超外差一次变频接收机。
超外差一次变频接收机的原理方框图如图4-1所示。
它包括天线电路(ANT)、低噪声放大器(LNA)、混频器(Mixer)、中频放大器(IF Amplifier)和解调电路(Demodulator)等。
超外差式接收机课件
![超外差式接收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66b40c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5.png)
超外差式接收机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中频滤波器的性能,因此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获得较好的选择性。
选择性较好
超外差式接收机的调整比较简单,可以快速准确地调整到所需的频率。
易于调整
电路复杂
容易自激
体积较大
对电源要求高
01
02
03
04
超外差式接收机电路复杂,需要大量的电子元件,制造成本较高。
超外差式接收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产生自激,影响接收机的正常工作。
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超外差式接收机,实现自适应信号处理、智能干扰识别等功能。
03
02
01
超外差式接收机在卫星通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其在卫星导航、遥感等方面的应用。
卫星通信
超外差式接收机在雷达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其在探测、跟踪等方面的应用。
雷达系统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超外差式接收机将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解调与音频部分包括解调器和音频放大器。
04
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PTER
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应用与实例
无线电通信是超外差式接收机最广泛的应用之一。在无线电通信中,超外差式接收机用于接收和放大微弱的无线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可处理的电信号。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超外差式接收机通常包括天线、调谐器、滤波器、放大器和解调器等组件,这些组件协同工作,将无线电信号转换为可识别的信息。
由于超外差式接收机需要大量的电子元件,因此其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
超外差式接收机的电源需要提供稳定的电压和电流,否则会影响接收机的性能。
06
CHAPTER
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超外差接收机本振频率
![超外差接收机本振频率](https://img.taocdn.com/s3/m/3a1d75f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4.png)
超外差接收机本振频率超外差接收机本振频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通信技术越来越成熟,并出现了一些高性能的通信设备。
其中,超外差接收机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高性能通信设备之一。
而本振频率作为超外差接收机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其重要性不容小觑。
本文旨在探讨超外差接收机本振频率的概念和其优化方法。
一、超外差接收机本振频率的概念超外差接收机是一种通过混频器(又称为变频器)实现中频(即信号的传输频率)下变的接收机,依靠混频器将频率转换为中频,使后续的放大器、滤波器等模块能够更加精确、有效地处理信号。
而本振频率则是指通过发射一种固定的高频电信号,以使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振荡器(即基准振荡器)产生在所需频率范围内的稳定振荡器。
二、超外差接收机本振频率的优化方法1.振荡器设计振荡器是产生本振频率的核心部件,因此,在设计振荡器时需要充分考虑其稳定性和精度。
一般而言,振荡器的稳定性与负载电容C和基础电感L的选择有关,而精度则与晶体管、电容等器件的选择有关。
同时,还需在电路板布局中采取合理的方式,以保证良好的抗干扰性能。
2.倍频器为了实现更高的本振频率,一般采用倍频器来提高振荡器的输出频率。
倍频器的作用是将输入信号的频率翻倍或多倍,因此可以产生高频信号。
在设计倍频器时需要注意,其匹配网络与信号源之间必须匹配,否则会出现反射现象。
3.PLL锁相环PLL锁相环是一种常用于本振频率的稳定器,其作用是通过比较参考频率和循环频率的差异并自动调整循环频率,从而使本振频率保持在期望值范围内。
同时,通过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PLL锁相环可以实现较高的频率稳定度和频率调谐范围。
三、结语超外差接收机本振频率是超外差接收机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关键因素之一。
选择适当的本振频率和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可以确保超外差接收机的高性能和可靠性。
除了上述介绍的优化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优化方法,如采用TCXO晶振、电路板材料的选择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超外差接收机本振频率的稳定性和精度。
超外差接收机
![超外差接收机](https://img.taocdn.com/s3/m/4547d5d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15.png)
谢谢观看
超外差接收机的主要缺点是电路比较复杂,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干扰,如像频干扰、组合频率干扰和中 频干扰等(见混频器)。例如,当接收频率为的信号时,如果有一个频率为的信号也加到混频器的输入端,经混频 后也能产生的中频信移动公式号,形成对原来的接收信号的干扰,这就是像频干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提高 高频放大器的选择性,尽量把由天线接收到的像频干扰信号滤掉。另一种办法是采用二次变频方式。
发展历程
超外差原理于 1918年由 E.H.阿姆斯特朗首次提出。它是在外差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外差方法是将输 入信号频率变换为音频,而阿姆斯特朗所提出超外差方法是将输入信号频率变换为超音频,所以称之为超外差。 1919年利用超外差原理制成超外差接收机,仍广泛应用于远程信号的接收,并且已推广应用到测量技术等方面。 超外差接收机,有效解决了原来高频放大式接收机输出信号弱、稳定性差的问题,且输出信号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和较好的频率特性,易于调整。同时,超外差接收机也有电路复杂和存在像频、组合频率、中频干扰等问题。随 着数字信号技术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方法是提高高频放大器的选择性和对采取二次变频方式 。
超外差接收机
电子工程术语
01 发展历程
03 性能分析 05 技术发展
目录
02 结构 04 特点
超外差接收机是利用本地产生的振荡波与输入信号混频,将输入信号频率变换为某个预先确定的频率的方法。 超外差原理最早是由E.H.阿姆斯特朗于1918年提出的。这种方法是为了适应远程通信对高频率、弱信号接收的需 要,在外差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外差方法是将输入信号频率变换为音频,而阿姆斯特朗提出的方法是将输 入信号变换为超音频,所以称之为超外差。1919年利用超外差原理制成超外差接收机。这种接收方式的性能优于 高频(直接)放大式接收,所以仍广泛应用于远程信号的接收,并且已推广应用到测量技术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外差接收机
利用本地产生的振荡波与输入信号混频,将输入信号频率变换为某个预先确定的频率的方法。
超外差原理最早是由E.H.阿姆斯特朗于1918年提出的。
这种方法是为了适应远程通信对高频率、弱信号接收的需要,在外差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外差方法是将输入信号频率变换为音频,而阿姆斯特朗提出的方法是将输入信号变换为超音频,所以称之为超外差。
1919年利用超外差原理制成超外差接收机。
这种接收方式的性能优于高频(直接)放大式接收,所以至今仍广泛应用于远程信号的接收,并且已推广应用到测量技术等方面。
超外差原理如图1。
本地振荡器产生频率为f1的等幅正弦信号,输入信号是一中心频率为f c的已调制频带有限信号,通常f1>f c。
这两个信号在混频器中变频,输出为差频分量,称为中频信号,f i=f1-f c为中频频率。
图2表示输入为调幅信号的频谱和波形图。
输出的中频信号除中心频率由f c变换到f i外,其频谱结构与输入信号相同。
因此,中频信号保留了输入信号的全部有用信息。
超外差原理的典型应用是超外差接收机(图3)。
从天线接收的信号经高频放大器放大,与本地振荡器产生的信号一起加入混频器变频,得到中频信号,再经中频放大、检波和低频放大,然后送给用户。
接收机的工作频率范围往往很宽,在接收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时,可以用改变本地振荡频率f1的方法使混频后的中频f i保持为固定的数值。
接收机的输入信号u c往往十分微弱(一般为几微伏至几百微伏),而检波器需要有足够大的输入信号才能正常工作。
因此需要有足够大的高频增益把u c放大。
早期的接收机采用多级高频放大器来放大接收信号,称为高频放大式接收机。
后来广泛采用的是超外差接收机,主要依靠频率固定的中频放大器放大信号。
和高频放大式接收机相比,超外差接收机具有一些突出的优点。
①容易得到足够大而且比较稳定的放大量。
②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较好的频率特性。
这是因为中频频率f i是固定的,所以中频放大器的负载可以采用比较复杂、但性能较好的有源或无源网络,也可以采用固体滤波器,如陶瓷滤波器(见电子陶瓷)、声表面波滤波器(见声表面波器件)等。
③容易调整。
除了混频器之前的天线回路和高频放大器的调谐回路需要与本地振荡器的谐振回路统一调谐之外,中频放大器的负载回路或滤波器是固定的,在接收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时不需再调整。
超外差接收机的主要缺点是电路比较复杂,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干扰,如像频干扰、组合频率干扰和中频干扰等(见混频器)。
例如,当接收频率为f c的信号时,如果有一个频率为f婞=f1+f i的信号也加到混频器的输入端,经混频后也能产生|f1-f 婞|=f i的中频信号,形成对原来的接收信号f c的干扰,这就是像频干扰。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提高高频放大器的选择性,尽量把由天线接收到的像频干扰信号滤掉。
另一种办法是采用二次变频方式。
二次变频超外差接收机的框图如图4。
第一中频频率选得较高,使像频干扰信号的中心频率与有用输入信号u c的中心频率差别较大,使像频信号在高频放大器中受到显著的衰减。
第二中频频率选得较低,使第二中频放大器有较高的增益和较好的选择性。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超外差接收机已经可以单片集成。
例如,有一种单片式调幅-调频(AM/FM)接收机,它的AM/FM高频放大器、本地振荡器、混频器、AM/FM中频放大器、AM/FM检波器、音频功率放大器以及自动增益控制(AGC)、自动频率控制(AFC)、调谐指示电路等(共700个元件)均集成在一个面积为2.4×3.1毫米芯片上,它的工作电压范围为1.8~9伏,工作于调幅与调频方式的静态电流分别为3毫安和5毫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