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教案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教案39岳麓版必修2

学生按课前所分的商人组、国王组、教会组和航海家组,根据所找资料分别汇报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可行性报告。
学生边汇报探究成果,边听老师的引导、纠正和总结。
播放背景音乐《sailing》衬托氛围,学生角色扮演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课再设计上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分别在导入、背景、过程、评价等环节通过角色扮演、分工合作探究,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不同类型的材料、不同形式的方法指导,为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学习做好了铺垫。
教学主题
新航路的开辟
一、教材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是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II)第二单元的第7课,在历史必修(II)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从孤立走向融合。
《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是传统的三段式结构,从背景到过程到影响,条理清晰;但本课内容叙述的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涉及到欧、亚、非、美洲广大地区,有一定难度。作为网络探究课型,如何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如何有效落实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如何有效进行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内容的整合是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
三、影响
创设情景,提供探究材料。设置问题,从世界、欧洲、亚非拉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影响
提取图片、文字史料中的信息,概括信息、回答问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字资料
四、评价
图片史料:
麦哲伦纪念碑及碑文、拉普拉普纪念碑及碑文;
文字史料:文明交流(物种交流、文化交流)
高一历史《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教案

5、为抵制伊斯兰教的扩张,传播基督教,欧洲统治者不异使用武力进行“圣战”。
6、欧洲造船与航海技术的发展。
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1、第一条:从欧洲出发,向东绕过到亚洲的新航路。支持国家。
①1487年,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②1497—1498年,绕过好望角,到达亚洲的印度。这是当时东西方海上最近的航线。
材料三: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捕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1)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三看,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般阳高一历史组导学案:姓名:班级:
编写:高一历史组时间:2013年月日审核:刘锋
Ⅰ、课前预习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背景:
1、《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的广泛流传,欧洲人对富庶的亚洲的向往。
2、欧洲人对财富的追求。(亚洲的财富,东方商人的巨额利润),需要开辟新的航路。
3、欧洲各国依仗武力,向外扩张。中央集权的两国充当了先锋。
B4、新航路开辟后,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其集中表现为()
A、资产阶级人数巨增B、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C、雇用劳动力增加D、封建地主阶级衰落
B5、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
A、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B、意大利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业地位削弱
C、扩大了欧洲与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B6、西欧国家海上探险活动首先由西班牙和葡萄牙进行,这主要是因为:①位于大西洋沿岸,先天地倾向海外发展②两国掌握了高超的航海技术③两国大西洋沿岸较早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④专制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鼓励海外贸易和探险活动()
高中历史_7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本节课采用谈话法、表格图示法和地图演示法。
具体表现为:(1)利用谈话法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由老师提出问题,点拔释疑、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归纳出答案,再由老师进一步提炼归纳总结,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2)利用地图演示法将不同航海家的航行路线演示出来,直观、生动,将抽象的航行路线形象的演示出来,易于学生掌握。
(3)利用表格图示法展示四个航海家的信息,并要求学生填表,一目了然,能够化繁为简,易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知识要点。
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对学生的情况做如下的分析:一、知识掌握上,初中已经学过新航路的开辟,至今已有两年多,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二、心理上,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历史模块不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三,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教学中,应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发表见解。
四、知识规模与初中相比有所扩大,且思维比较开阔。
效果分析:本课始终贯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理念,并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学习内容的实际需要创设多种富有新意、引人入胜的情境,适时、合理安排了学生动眼观看,动耳倾听,动口热议,动笔填表,动脑思考,动情阅读,动心记忆,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材分析:本课从三个方面介绍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东方的诱惑(即原因和条件)、开辟新航路(即经过)、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即影响)。
本课内容在世界近代史教材中的地位相当重要,起着承上(资本主义的萌芽)起下(欧洲的殖民扩张和掠夺)的过渡衔接作用。
作为在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第七课)内容,也起着启下的重要作用。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而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为早期殖民活动提供了前提条件;早期殖民活动则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和新航路开辟的必然结果,它是资本原始积累最强有力的手段,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优秀教案4新航路开辟优秀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优秀教案4新航路开辟优秀教案新航路的开辟优秀教案4|新航路开辟优秀教案《开辟新航路》五步教学案例——一堂市级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研讨课长沙市明德中学熊建新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开辟新航路》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中的第一课。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本单元从“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四个目介绍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过程。
首先,人类社会在古代是几大文明区域的点状分布,相互间几乎处在隔绝状态。
其次,到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文明区域连接起来,人类社会发生了横向交流,地域性分散发展的格局开始改变。
第三,工业文明的兴起,使人类社会由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实现了重大的跨越,工业文明开始向全球扩张,西欧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在客观上又推动了工业文明的进程。
第四,19世纪末,随着科技革命深入,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形成了欧洲列强支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2、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样的要求:在引导学生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过程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3、考情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从文科综合考试不回避热点、以问题为中心的命题特点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将越来越成为文科综合考试命题的重点和亮点,成为世界史新的、最主要的学科主体知识。
近两年考查过的主要知识点有:广东卷新航路开辟的原因、2009宁夏卷就考到了新航路的开辟;全国卷考查了工业革命的影响以及江苏卷英德的崛起。
特别是2021年对这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更多:如山东卷考到了新航路的开辟;上海单科考到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北京文综还考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等等。
通过上述考情分析,全球化与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世界体系和世界市场、殖民扩张等知识点密切相关,这些知识都是命题的重点。
新航路开辟(新课程教案)

新航路开辟(新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掌握新航路的主要航线和重要航海家。
3. 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新航路的主要航线和重要航海家。
3.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新航路的主要航线和重要航海家。
3.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原因、主要航线和重要航海家。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原因、主要航线和重要航海家,以及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世界地理大发现,为新航路开辟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讲解欧洲探险家的探险动机、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探险历程。
3. 讲解新航路的主要航线和重要航海家:讲解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航线和成就。
4. 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原因、主要航线和重要航海家,以及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性和对世界的影响。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贸易格局变化。
2. 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3. 新航路开辟对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影响。
七、教学重点:1. 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贸易格局变化。
2. 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3. 新航路开辟对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影响。
八、教学难点:1. 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贸易格局变化。
2. 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3. 新航路开辟对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影响。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优秀教学案例

1.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模型展示等方式,再现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以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理解不够深入。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一个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并选取代表进行分享。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新航路开辟对全球化的推动作用,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此外,我还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采用鼓励性评价机制,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在课堂结束时,我布置了一项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调查家乡的历史变迁,以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条件,如欧洲的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以及宗教动力等。
2.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基本过程,包括探索者的航行路线、重要航海家及其成张、引起人口迁徙等。
4.学会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运用史料实证来验证历史观点。
2.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分享,介绍他们讨论的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学生归纳: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历史《新航路的开辟(7)》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了解新航路开辟的经过;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学会辨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用史料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通过地图动态演示帮助学生了解开辟新航路的经过。
通过分角色扮演引导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探索精神。
通过对郑和和西方航海家的比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正确认识本民族存在的问题,培养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难点:理解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三、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展示原产于美洲的一些植物图片。
(如:辣椒、玉米、马铃薯、土豆等。
)概念解释:什么是旧航路?①从中国或印度出发,到中亚沿里海和黑海到小亚细亚转往欧洲。
②从印度出发,由海路到波斯湾,经两河流域到地中海转往欧洲。
③从中国出发,由海路进红海,然后陆路穿越苏伊士地带前往埃及或通过地中海转往欧洲。
什么是新航路?15、16 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
西欧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都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既然有旧航路,为什么还要历尽千辛万苦去寻找新的航路呢?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材料一:1500 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材料二: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土地。
——哥伦布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游记》材料三: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从长期的穆斯林统治下获得了解放,但在斗争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宗教情绪: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
必修二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必修二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必修二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条件和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新航路的开辟,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虽然为欧洲殖民者开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但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培养了学生运用辩正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新航路的开辟,使学生认识到开辟新航路既需要物质、科技条件更需要决心和勇气,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风险意识【学习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学习难点】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关系。
【使用说明】由各学习小组组长带领大家按时完成;认真书写,认真审题,注意规范。
【自主学习】一、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材料一经过近千年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由于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奇缺,严重地制约了资本的积累。
当时欧洲使用的货币主要是金币,黄金又是重要的装饰品,是财富的象征,所以人们对它的欲望是无穷的,而欧洲每年的黄金开采量却非常有限。
材料二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兴起,占领了巴尔干、小亚及克里米亚等地,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不仅加紧扩张,进行海盗劫掠,而且对过往商品征收苛税。
因而,从这时起运抵欧洲的商品,数量大减,价格昂贵,一般商品的价格提高八倍至十倍。
材料三“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材料四“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可以为所欲为,做到一切。
有了黄金,可以把灵魂送上天堂”。
——哥伦布材料五15世纪末期,欧洲已经形成比较强大的民族国家,如英国、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
任何事业都可以在国家的赞助下进行。
当时的天文地理知识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1.学情分析分析学情,因材施教。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
初中世界历史有一课讲“新航路的开辟”,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影响等知识有大致了解。
此外,一些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看相关影视剧、网上浏览也会了解古今中外航海家的知识。
学生有学习本课的基本的知识储备。
再加之所教学生是重点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强,思想活跃,口才好,文学功底深,好学好问。
学生还表现出较强的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人格动机。
他们能在课堂上表现出应有的独立性与能动性,并有趋向创造性的内在动力。
这也就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物质”基础。
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
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2.教材分析新的教学模式的另一个“物质”基础在于教材。
新编高中历史教材在知识的整体性与理论性上都有了较强突破,能力的要求也明显内化在教材的知识与理论之中。
这就为学生主体性品质的开掘提供了很好的蓝本,也为教学过程中设置认知与能力目标,从而推进学生“一般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文本。
新航路的开辟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
在此以前的世界基本上是彼此隔绝的。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世界各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
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意义。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达·伽马开辟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地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当今社会,密切联系现实,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进行讨论式教学。
采用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
围绕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如何由浅入深,使学生自主得到答案。
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有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和客观条件。
中国的罗盘针广泛应用于欧洲航海,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也起到了重大作用;②通过对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学生自己介绍,温故而知新,展示重点班学生的口才,彰显个人风彩,有利于学生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③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但随之开始的殖民活动也造成了殖民地的落后和贫困。
了解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标准。
4.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①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②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意义5.教学关键围绕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如何由浅入深,使学生自主得到答案6.教学模式采用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参与各类活动—总结转化。
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7.教学准备:(1)教师: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分析教材,运用多媒体设备来“创设情景,激发情意”,激发学生积极“观察(探索)——思维(研究)——迁移(运用)”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实现主体的学习认知过程。
(2)学生:提前一周布置学生以组为单位温习新航路开辟过程及相关人物的有关内容,以备课堂自行整理过程。
自编历史课本剧(要求包含原因及条件)要求的限定使学生能更好的把握历史剧的作用。
二、学与教的过程【导入新课】《大国崛起》的一段录像公元1500年前后的新航路开辟,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 (这段录像是用3D做的,声音、图像都非常有感染力。
大手笔精妙的flash动画及激动人心的音乐,深深吸引着学生,很快让学生“入戏”了)【讲授新课】第一部分(过程)问题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世界航海史上最早的大规模的远洋航行应该是哪一事件?问题2:那么,欧洲航海家最早的远洋航行大约出现在什么时候呢?问题3:开辟新航路的主要有哪些国家?活动: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别代表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四个船队。
要求语言精练、准确富有幽默感。
(如,麦哲伦环球航行可以和阿姆斯特郎登月相媲美,但当年阿姆斯特郎登月时坚信世界上至少有七亿人在关注着他,可麦哲伦环球航行却历经艰险,甚至命丧他国,回国的只有一艘船十八位船员……)(教学力求愉快而不紧张;时时注意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第二部分(背景:原因、条件)活动:自编历史课本剧(要求包含原因及条件)附:《新航路的开辟》课堂活动剧本(一场暴雨后,船长与几名船员倒在甲板上,浑身湿透……)船长:(疲惫地指者船员甲)你,快过去拿白兰地给大家压压惊!船员甲:船长,白……白兰地早喝完了。
船员乙:船长,都快半年了,这里除了大海还是大海,何时才能到达东方神国啊?(迟疑地)不如……不如,我们回去吧!船员甲:而且我们的粮食也只够返程吃了,不少兄弟都已病倒!船长:(生气地)混蛋,怎么可以说这么丧气的话!甲乙齐:船长,我们好想家!船长:(沉默地)我也想啊!但伟大的亨利王子委我们以重任,要我们开辟海上航线,来开拓更广阔的疆土!(顿了顿)我们随行的还有很多大商人,他们已深受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传统商路之害。
国内有多少人在等待我们开辟一条绕国地中海前往东方的新航路啊!我们怎么可以半途而废呢?我们所做的惟有前进再前进!船员乙:船长,我们这样能顺利达到马可·波罗所描绘的那个神秘国度吗?船长:(坚定地)能,一定可以!(从口袋里摸出一枚金币。
神秘地)这是什么?甲乙齐:(张大了嘴巴)金币!船员乙:(犹豫地)不行,再这样下去我们都会会丢了性命的!船长:如果遍地是黄金呢?如果我们最终达到了那地方,而你在半路退却了,你不后悔?甲乙:(瞪大了眼睛)船长:(清清嗓子)生命诚可贵,保命故重要。
若为黄金故,一切皆可抛!要知道在神秘的东方,有丝绸、茶叶、香料,还有遍地的黄金。
我们随便带一船回去,就可以发大财啦!(憧憬地)船员甲:可是,船长……船长:(不屑地)没有可是!要知道亨利王子在我们身上投入大笔资金,全国上下对我们寄予厚望,我们能辜负他们吗?甲乙齐:不能,可……船长:我们都信仰天主教,都信任万能的上帝。
当年,上帝没有抛弃他的仆人摩西,让他在沙漠中找到了水源,上帝同样也不会抛弃我们!船员乙:(眼神中充满了希望)没错!船员甲:(激动地)船长,你快看前面,看!有飞鸟!船员乙:是啊,看,看来前面就是海岸,我们要发大财啦!(欢呼)请同学们根据剧情和教材讨论、发言。
问题4:这些国家为什么要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去开辟新航路?(东方有欧洲人渴求的黄金和香料。
简介何为香料。
香料在当时不知五味的欧洲贵比黄金,欧洲人显富,便手拿胡椒饼边啃咬边闲逛于大衔之上。
)问题5: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渴求货币或黄金呢?(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问题6:东西方之间有传统通道吗?有,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远渡重洋去开辟新的航路到达东方呢?他们为何不走传统商路?(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问题7:当时具备了怎样的远洋航行条件呢?(造船技术先进、航海水平发展、地理知识提高、物质基础强大、地理条件优越)问题8:不过,当时具备以上航海条件的国家有很多,更何况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是意大利,可为什么率先开辟新航路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而不是意大利?也不是我们中国呢?(留为课后研究性学习)第三部分(影响)1540年,某一天,英国某家庭:岳母70大寿,两个女婿一个是贵族,一个是商人,各自携带礼品,前去祝贺。
其中商人的礼品由黑奴挑着,有非洲的咖啡、美洲的象牙、亚洲的香料、珠宝等,而贵族手中拿着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
问题9:请同学们想一想,以上资料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航路开辟后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联系加强,贸易的范围扩大、贸易的数量增加、贸易的品种增加、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世界市场的雏形形成。
贸易的发展,对金银的掠夺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种联系不仅是在贸易方面,文化,思想、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交流,因此马克思曾说过,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看《大国崛起》一段录像(精彩确切的史实再现葡萄牙及西班牙对亚非及美洲的掠夺),给学生以提示。
问题10:新航路的开辟给人类带来的是曙光还是灾难?你同意哪种看法?(分组讨论)(问题的提出可以引起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重视,同时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教材的信息资源、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的材料,经过思考、讨论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概括,并作出自己的解释、做到结论与过程相结合。
)(对美洲: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对非洲:非洲成为欧洲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罪恶的黑奴贸易开始。
对亚洲[最初]欧洲殖民者最初在亚洲侵占一些大陆沿岸据点和岛屿;白银的大量流入也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对全球: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三、课外探究活动【查阅资料,自主探究】如何开发南极,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四、结束语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东西两半球的孤立状态,使全球联成一体,彼此交往,相互依存,使人类历史开始具有了全球性的规模,从而开创了近代人类文明的崭新时代。
人类的行动并没有就此停滞,而是又将探索的目光投向天空。
相信如当年的地理大发现一样,人类必将最终摆脱地球的引力,走向亘古寂寥的宇宙空间,去揭示茫茫宇宙的无尽未知。
五、教学反思现在的历史课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耐人寻味的现象:孩子爱听历史故事,爱看历史课外读物,却不爱上历史课。
究其根源是因为在现阶段,教学评价标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在这种教学评价标准的指导下,教师依次完成对历史的原因、过程与结果的分析讲解。
其间添加些许师生的谈话与一问一答,再以不同的形式对历史因果发展来个小结。
就教学方法来说,尽管有讲述法谈话法冠以启发式美名,但是教师在本质上处于君临一切的状态,受内容的因果发展这一线性思维约束,学生只是被领着在因果道路上游历一番,充当了教师的配角,总体上依旧是守旧的填鸭式。
就教学组织形式来说,受内容、方法的约束,师生空间位置呈较强的单向封闭状态。
学生一律处在教师审视之下,在充当配角的同时把后脑勺及其背影留给了其他同学,提问次数再多也改变不了单向度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