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两大痼疾
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读后感所谓语文教育,是"语文"和"教育"的综合,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文学)。
许多怀揣着一腔热血与梦想的人们在语文教育的道路上奋力前进着,他们希望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众多优秀作家情感,激情及愿景的文章,引导学生对于文学的热爱,进而提高其文学素养,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相信这可能是所有教育者的美好的初衷,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育偏离了其正确的轨道,引导着老师、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教育往一个独木桥上走。
可是,总有那么一批人敢于站出来说不,也用他们的方式在身体力行着。
在文章《女儿的作业》中,女儿只能绝对服从着老师的一切权威,在枯燥乏味的作业中挣扎着,不敢有怨言,父母更多的是无奈,对于孩子熬夜伏案的心疼,,对老师教育方法的不解,对现有语文教育方式的的无奈。
这似乎也是所有学科教育的通病,只是语文教育中显得尤为突出罢了。
刻意追求所谓的正确的参考答案,不在乎学生的创造性,采用枯燥反复的抄写以增强记忆,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天赋,通过千篇一律的作文模式来追求所谓的优秀,忽略了学生最真实的心声和诉求。
最后,从小学到大的语文课程,对于他们来说感觉是无所不学,却也是一无所知。
重复的劳动下,摸清了每一种语文考试的题型,或许足以应付考试,可除了考试,又得到了什么?是精神上的慰藉,还是灵魂上的陶冶?都不是,而是一种我终于再也不用学习语文的呐喊。
这就是现在语文教育最大的忧思所在吧?语文教育中一大弊端是语文教材编写的落后,选材的单一,平庸,且多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缺少那种真正的文学气息,选材远离学生生活的时代,对现实的借鉴性不足,也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学习热情。
中学语文课文选取的几个问题:1.关于正面教育的问题2.选取反映阶级斗争内容课文的问题3.语文课文的时代性问题4.关于语文课文文字加工和删节的问题课文的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后习题答案大多都是编者强加给学生接受的,导致了他们的固化思维,但凡是课文中的,必定是正确的,必定有许多有用的知识点要学习,可是他们可能从来没有想过作者为什么会这么写?难道作者的每一种态度或者价值观都是唯一的不可更改的吗?显然许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他们还是默默接受着,尽管对于一些新奇的观点可能会表现出强大的兴趣,但也只是一时兴起罢了,因为他们知道,书上的才是“有用的”,“正确的”。
当前语文教中迫切的两个问题
原文地址: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全文)吕叔湘作者:张元花吕叔湘(1904-1998),江苏省丹阳市人。
中国现代语言学家、教育家。
吕叔湘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
他重视语文教学,积极普及语文知识。
其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等。
吕叔湘先生参与撰述并审订了《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直接参加了"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制订工作。
吕叔湘先生是我国最具社会影响的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的前期主编和我国第一部语法词典《现代汉语八百词》的主编。
吕叔湘先生的这篇文章切中了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要害——“少、慢、差、费”,提出了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
它既是对“四人邦”破坏语文教学的鞭挞,也是对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期待与呼唤!这篇文章的发表,曾被当时的语文教学界称誉为震人心魄的“一声惊雷”,在整个中小学语文教学界引起了极为广泛的反响。
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全文)“四人帮”炮制的反动的“两个估计”的实质是反对文化,反对知识,提倡愚昧无知,利于他们篡党夺权。
影响遍及文化、教育、科学各个方面,语文工作当然也不能幸免。
“四人帮”破坏中小学语文教学,影响也很严重。
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是个老问题,也是当前不容忽视的一个严重问题。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
中小学语文课所用教学时间在各门课程中历来居首位。
新近公布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十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
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语文是工具,语文水平低,影响别的学科的学习,有的数学老师、物理老师诉苦,说是得兼做语文老师。
高中语文常见课型有哪些?
高中语文常见课型有哪些?高中语文常见类型一、知能式课型所谓知能式课型,是基于直接教学策略而形成的授课形式。
这一课型,用于语文教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固化教学(学语文就是教学生“掌握足够的字和词,掌握句子的构造和用法”的过程),而是有两大明确的教学任务,一是掌握系统的知识,注重语言输入,崇尚对经典的记诵;二是掌握技能,能够在不同语境中合理使用。
这一课型,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取向,可以清晰地解释、示范,并且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能够充分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对提高学生成绩最为有效。
这也恰是问题所在——“在任何领域,新手和专家的主要区别都在于他们掌握所属领域基本技能的程度”——缺乏足够专业素养的教师,在知能式课型的教学中容易迷失,转变为对语文知识、技能的机械灌输,强调死记硬背,容易隔绝语文与学生生活、心灵以及外在世界的联系等,从而引发对这种课型的诟病。
这一课型的操作程序,依据巴甫洛夫、桑代克和斯金纳等为代表性人物的行为主义理论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强调教学一般通过以下六个基本步骤实现:1、明示目标,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发注意;2、教师一步一步地呈现知识,或准确示范技能(教师对所教的知识或者技能,要非常精通并完全理解,要提前认真仔细地全面演练,才能进行课堂示范);3、引明策略,组织基本练习;4、教师检查学生理解程度,引导交流,自主建构,并提供反馈;5、当堂练习,强化知识或者训练技能(教师主要是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将知识或者技能迁移运用到新的或者更复杂的情境中;一般来说,集中练习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分散练习提升已经掌握的知识或技能);6、有意义的课外作业,巩固知识或技能。
当然,优秀的教师会根据不同的课堂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譬如,笔者上《怀古诗的主题分类及赏析示例》一课的教学设计如下:1、创设情境导入:余秋雨先生在《兴亡象牙白》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高一语文必修拿来主义知识点详解
高一语文必修拿来主义知识点详解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写于1934年6月4日。
虽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之久,今天读起时仍觉得虎虎有生气,充满力量。
这篇文章主要阐明对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的态度。
所谓的“拿来主义”精华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继往开来”,其哲学依据在于辩证否定观。
银川君翰一对一辅导老师今天就为大家带来高一语文必修一新版,第12课《拿来主义》知识点详解,希望能帮到大家。
知识点总结《拿来主义》鲁迅一.知识目标:1.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明确鲁迅所针对的那个时代特点和鲁迅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
3.学会立论驳论相结合说理、抒情;学会根据语境辨识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一)重点:1.本文十个自然段可以概括为两部分,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是批判“送去主义”,第二部分则是正面论述“拿来主义”。
采用“破”字当头的迂回笔法,先破“送去主义”,再立“拿来主义”,这就从广阔的社会背景上点明国民党反动派与腐朽的清政府一脉相承,提示了“送去主义”的本质。
批判“送去主义”即是对“拿来主义”的肯定,前者的危害提示越彻底,实行拿来主义的理由越充分,文章的立论更鲜明有力。
2.对“送去主义”的批判及其手法:鲁迅批判文化领域里的“送去主义”列举了三件事。
行文中说国民党反动政府大干出卖祖国山河、资源和主权的勾当,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以后,又葬送了大片国土。
这三件事增添了揭露的深刻性,且善用反语:是“一点进步”等,表达了强烈的憎恶之情。
3.“送来”与“拿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对二者加以区别?“送来”是帝国主义从经济、军事到文化对我国进行贪得无厌的侵略和掠夺,以实现亡我野心。
“拿来”则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根据中国人民的需要,积极主动地“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目的是为了丰富和滋养本身。
二者虽一字之差,却本质迥异,将二者区别,既可明辨是非,又可使立论更加鲜明突出。
语文学习的困惑与解决方法
语文学习的困惑与解决方法语文学习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各种困惑,这不仅是因为语文的学习内容较为繁杂,还有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当所导致的。
在本文中,将针对语文学习中常见的困扰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供读者参考。
一、语文学习困惑的表现及原因1.阅读理解困难很多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题时,常常感到困惑。
一方面,文言文句式复杂、词汇生僻,另一方面,现代文篇章结构多样,表达方式独特。
这些都给学生造成了阅读理解的困扰。
2.写作水平有限有些学生虽然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却很难拿出一篇出色的作文。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思维深度。
3.诗词默写题困扰很多学生因为诗词默写题的考察形式特殊,所以难以正确书写诗词句子。
二、解决方法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要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除了多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外,还可以多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可以选择一些中小学语文辅导书籍,里面的题目常常有针对性地进行解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的内容。
2.加强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写作水平,不仅需要不断积累语言素材和写作技巧,还要培养自己对文学作品和社会问题的洞察力。
可以多参加写作比赛、写作讲座以及阅读名家作品,这些都能够帮助提高写作水平。
3.诗词默写技巧对于诗词默写题,学生可以结合诗句的意境和韵律,通过反复书写和朗读来记忆。
可以运用一些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法、音韵联想法等,有助于提高诗词默写的准确性。
三、针对不同困扰的策略针对阅读理解困难,学生可以多进行阅读训练,选择一些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材料,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划重点、做思维导图等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效果。
针对写作水平有限,学生可以多进行写作练习,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作文题目进行写作。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从积累素材、构建结构、提炼观点等方面注重训练,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针对诗词默写题困扰,学生可以通过诗词欣赏、背诵和朗读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试论语文教学的“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
试论语文教学的“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作者:刘佳敏,李山林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8期刘佳敏,李山林(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摘要:“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对矛盾,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对矛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从阅读方式来看,“举三反一”侧重略读,“举一反三”侧重精读。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正确处理精读教学与略读教学、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延伸的关系,做到暗中摸索与明里探讨相结合、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相结合,即“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并举。
关键词:语文教学;辩正;举三反一;举一反三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5)08-0058-03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XJK001AJJ001)作者简介:刘佳敏(1992-),女,湖南益阳人,硕士生,主要从事语文教学研究。
“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追根溯源,来自我国大教育家孔子的论述。
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中提到教学“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在这里是强调,教师的“教”要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经验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然而,山东省特级教师韩军在《百年现代中国语文教育之八大关系(一)》一文中对语文教学遵循“举一反三”的教学思路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说:“我坚定地认为,语言学习的规律决不是‘举一反三’,而是‘举三反一’,现代语文教育总体思路必须彻底改变。
”[1]面对语文界提出的“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问题,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如何更好的处理这一对矛盾呢?1“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的含义从学习过程的角度来分析,“举三反一”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重在知识的积累,“举一反三”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重在知识的迁移。
从学习方式角度来分析,“举三反一”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重于知识的习得,“举一反三”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重于知识的学得。
从阅读方式角度来分析,“举三反一”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侧重于略读,“举一反三”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侧重于精读。
自考精品]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自考精品]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教师2.教育学3.讲授技巧,阅读教学法,作文教学方法4.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大纲5.乡村教师,新课程6.胡适7.语文8.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语言技能的多样性9.阅读策略10.不断完善和调整的过程11.规范性,创新性二、名词解释1.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的原则、方法、手段和技巧的总称。
2.教师的内在形象:教师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力、风度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3.言语修养: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和规范。
4.写作指导: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写作技能和写作思维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三、简答题1.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具备语文素养、教育素养、教学素养、人际交往素养等基本素养。
2.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惯包括:勤奋研究,多读书,多写作,多听讲,多思考等。
3.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4.在作文讲评中,经常采用的讲评方式有:整体点评、分段点评、逐字点评、对比点评等。
四、论述题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指的是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它既要传授语言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两者要统一起来,达到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效果。
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包括:模仿、演讲、辩论、讨论、角色扮演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参与、积极表达和互动交流的过程。
教学法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教学方法,即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技巧;二是指教学理论,即教学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和原则。
这两种含义相互联系,教学方法是教学理论的具体体现,而教学理论是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
教学法的发展和创新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教学实践,同时也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教学理论。
教学法包含方法论和具体方法,正确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技巧是重要的。
要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原理和方法,了解学生反馈信息,同时也需要多种学科综合交叉,如教育科学、心理学、语言学等。
小课题论文格式
小课题论文格式【篇一:课题论文模板】“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郧西一中“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执笔:贺德才课颗成员:乐有良贺德才樊华录苏和平陈娟陈炳银胡青松何忠宝王相和黄妮娜陈艳胡传兵杨仕芳贺茂功课题组长:贺德才研究时间:2005.12——2007.12提要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二、课题的界定及研究内容?????????????????? 3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4四、研究方法与计划????????????????????? 6五、研究过程与成果????????????????????? 7(一)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三大实践活动????????? 7徐涛1、开展语文活动:在实践中学习?????????????72、开展创新阅读:在创造中学习?????????????83、开展专题研究:在反思中学习?????????????11(二)教师研究性教学的探索:课题教学法??????????12六、问题与建议???????????????????????16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信息时代学习方式变革的需要。
“教育作为一种传递文化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传递着不同的内容,并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同时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
”农业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与之适应的是个别式学习;工业社会是大工业生产,与之适应的是集体接受式学习;信息时代最大特点是信息的复杂繁多,对信息快速而准确的处理能力尤为重要,效率低下的传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与之适应的应该是高效学习、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的需要。
语文三十年岁月不寻常(余漪)
语文三十年岁月不寻常——于漪在全国中语会第九届年会上的讲话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会议主持人陈军老师没有学好语文,用词不当,其实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我顶大的一个优势——年龄大点,80岁了。
非常荣幸地在这里跟大家谈心,使我回忆起30年前中语会的情况。
整整三十年了,三十年前全国中语会在上海成立,当时我们的大专家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是我们中语会的第一任会长,张志公先生、苏灵扬同志、陈哲文老先生、刘国盈通知都是我们的副会长,刘国盈同志现在还健在,而另外三位已经先后逝世了;我是当时中语会唯一一位第一线语文老师的副会长。
想到这些老先生已经离我们而去,我之所以还能够在这发言,是因为我还活着,当时是人到中年,而今是垂垂老矣,抚今思昔,在这样一个隆重的盛会上,我向仙逝的前辈奉上无穷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中国的教育改革三十年,教育领域和其他领域一样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发展是令世人瞩目的,我们中学语文教学是中国教育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三十年中学语文教学的成就与发展同样是令人欣喜和惊异的,以我亲身经历来说,真是不寻常。
这三十年当中为了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全国的语文老师尽心尽力,努力实践,其中可圈可点、可赞可诵的动人事迹不胜枚举。
尤其是第一线和钟情于中学语文教学的专家学者对中华母语的炽热情怀,他们改革创新的非凡的勇气和刻苦钻研业务的执著的精神以及朴实而精湛的教学艺术是我们全国的中学语文老师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这三十年来,不断的积累不断的交流,而今随着岁月的消逝,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是珍惜继承,在新的时代的条件下弘扬发展。
由于我是在具体的一个学校工作的,见识有限,视野也不够开阔,因此我只能谈一点自己接触到的认识和体会,供大家批评指正。
我谈三点。
第一点,解放思想,砸开枷锁,迎接中学语文教学的春天。
解放思想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1976年四人帮粉碎了,但十年动乱摧残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思想,特别是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愚昧思想,仍然笼罩在中学语文界和教育领域,因为当时十年动乱对文化教育有两个过激的判断,也就是说十年动乱都是修正主义的教育思想,十几年都是修正主义的教育路线,修正主义的文化路线,修正主义的科学,也就是凡是我们这些有知识的人,都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两个过激的枷锁没有解开,老师不敢抓知识,不敢抓教学质量,文革当中所形成的恐惧的心理没有消除。
文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失落
21年 1月 0 1 2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 rlf a  ̄ n aQC T ah r ’C l g ec e s oee l
Vo.7, . 12 No4 D c. l e 1
文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失落
韩丽梅
( 沧州师范学院 中文系, 河北 沧州 01 1 6 0 0)
关键词 : 学教育 ; 文 应试教 育 ; 材编纂 ; 教 文学 养 紊
中图分类号 _ a . ,22 C 3  ̄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 ] 4 (D1 4 - l B 1) - ∞ a- 0啷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 , 童文学作 品在中小学语文 儿 课 本中的比重越来越 大 。人们深 切地认识 到, 仅学生人格 不 情操、 审美理想的培养离不开文学 教育 , 而且学生思维能力 的 发展 , 特别是形象思维 、 直觉思维能力 的发展也离不开文学教 育。文学教育是构筑学生人文 家园 , 实施素质教 育的重要途 径 , 的语文能力也主要是文学 能力。因此 , 提高文学 而人 如何
人生的天地 , 鉴赏 真 、 、 的审美领 域 , 设 陶冶情操 、 展示 善 美 创 完美人性的艺术 环境 。人性 的形成 , 人格的完美 , 离不开情感 的熏 陶, 的体验 。素质教 育归根结底 就是为培养 全面发 审美
收稿 日 : 1 Bl 期 捌 ._ 0 0
个王熙凤 , 个性化的东西被模式 化了 , 文学性 的东西被政治
小孩子柔弱 的身躯背上了大大 的书包 , 更重要 的是背 上了来 自 家庭 的沉重 的升学压 力。小 孩子从很 小 的年 龄就要 开始 学习英语 , 习钢琴 , 学 学习识字 , 学习绘 画, 而损失的是孩子游
叙述中国语文教育史上最重要的五个教育事件
叙述中国语文教育史上最重要的五个教育事件摘要:一、新文化运动与白话文运动的推动二、废除科举制度与语文教育改革三、20 世纪50 年代的汉字简化运动四、改革开放后的语文教育改革五、21 世纪初的网络语言与语文教育正文:中国语文教育历史悠久,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
以下是五个最重要的教育事件:一、新文化运动与白话文运动的推动新文化运动是20 世纪初的一场重要的文化变革。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这对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促使语文教育开始关注实用性和普及性,从而使得更多的普通人能够接受教育。
二、废除科举制度与语文教育改革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其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科举制度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
20 世纪初,科举制度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教育制度。
这一改革对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语文教育开始走向现代化。
三、20 世纪50 年代的汉字简化运动20 世纪50 年代,中国政府推行了汉字简化运动,旨在简化汉字,提高文盲率。
这一运动对语文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汉字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从而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教育。
四、改革开放后的语文教育改革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推行一系列的语文教育改革,旨在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
这些改革包括语文课程的改革、教材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等。
这些改革对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语文教育开始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五、21 世纪初的网络语言与语文教育21 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开始兴起。
网络语言的出现对语文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语文教育开始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语言的创新能力。
[精品]韩军一个特级教师的背影
原文地址:韩军:一个特级教师的“背影”作者:今日教育杂志韩军:一个特级教师的“背影”文/本刊记者蒙石荣张磊(韩军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1962 年出生。
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一等奖获得者。
在全国上公开课、讲学几百场。
专著《韩军与新语文教育》入选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育家成长丛书”。
)“父亲老年,属于过去,将逝的。
那么老师呢?”“将逝。
”(众大笑)“你是属于将逝的吗?”“不是。
”“生命过一天就少一天,再过100年,你是将逝的吗?”“是。
”“那么你是属于将逝的吗?”“不属于。
”(众大笑)“生命是有限的,脆弱的,肉体的生命终将逝去,我们要珍惜。
”2015年12月3日,重庆市璧山中学学术报告厅,韩军在《背影》公开课上与学生的对话让人印象深刻。
他的声音饱含激情又抑扬顿挫,带有淡淡的“北京腔”,极富感染力。
动情处,在场的很多听课老师不禁动容。
《背影》一课,是韩军沉潜近十年后拿出的代表课。
2011年9月至11月,韩军先后在凯里、成都、乌鲁木齐、贵阳、合肥、石家庄六讲《背影》,在语文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2012 年初,韩军把自己历经多年的思考成果《生之背,死之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背影>新解码》连续两期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
然而让韩军始料不及的是在文章发表两年后,先后有多名大学教授以及一线教师撰文批评其对《背影》的解读——以“先入之见”代替学生的解读,偏离语文教育的正道。
“我觉得很可笑,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面对记者,韩军有些无奈,“如果我的那些观点本身很奇、很怪,违背常识,那么我觉得引起争论应该是理所应当的。
但我对于《背影》的看法完全是常识,常规性的东西,是朱自清文本中理所应当、合情合理的东西,却引起争论,这是我想不到的。
”而这,并非韩军第一次处于话题的漩涡中。
从1993 年他在语文教育界首次提出“人文精神”,到世纪之交批判语文教育中的“伪圣化”和“技术化”,提出并构建“新语文教育”理论体系,到解读《背影》的争议,再到个人出资设置“背影语文教师奖”“雷雨语文教育著作奖”“国文课堂奖”,韩军似乎总以特立独行的先锋姿态,行走在潮流的浪尖。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课后习题 一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课后习题一第一讲随堂练习:1、语文教育学从______年钦定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开设的“教育学”中有“各科教授法”开始,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语文教育学时期。
答案1、1902(1903)、国文教授法、国文教学法、语文教材教法、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
2、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三大经验是(1) ___ (2) ____ (3) ____三大问题是(1)______(2)______(3)_____四大弊端是(1) _____ (2) ______ (3) ______ (4)_______2、(1)识字教学,(2)文章教学,(3)读写实践;(1) 科举的附庸,(2)识字加读写古文,(3)记诵和模仿;(1)脱离语言实际,(2)脱离应用实际,(3)忽视文学教育,(4)忽视知识教育。
第二讲随堂练习:(1)《三字经》是谁编写的__王应麟周兴嗣王应麟刘英庄叶圣陶(4)语文名称的确立,国家是接受哪位教育家的建议:__叶圣陶徐特立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5)《千字文》是谁编写的:_周兴嗣刘英庄王应麟周兴嗣昆体良(6)“五经”是指:_《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8)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四大弊端:脱离语言实际、脱离应用实际、忽视文学教育、忽视知识教育2、“三、百、千”中“三”是指________,相传编者是______代的________ ;“百”指________,“千”指________,相传编者为________。
它们是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蒙学教科书。
《三字经》、宋代、王应麟;《百家姓》;《千字文》、南朝梁周兴嗣。
3、古代的《四书》、《五经》由____代的______编辑整理,成为明清科举教育影响最大的教科书。
《四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代、朱熹;《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论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的背景和意义,历史、现状和改革方向“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在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的背景下,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脱离、语文学习与实际运用脱离的现象。
大学语文现行教材教法重难点
大学语文现行教材教法重难点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教材和教法的选择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大学语文现行教材教法中的重难点,并提出一些建议。
教材重难点1. 内容过于琐碎现行的大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着过于琐碎的内容,包括繁杂的课文和难以理解的古文。
这导致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难以把握重点,也增加了他们的研究负担。
教材应该选择更具代表性和现实意义的文本,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 缺乏思辨与创新现行教材往往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无法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创造。
教材应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和未来的挑战。
3. 文化脱节现象由于现行教材教法的局限性,大学语文教育也存在文化脱节的问题。
教材中过多地强调古代文化和文学,忽视了当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教材应该更加关注当代社会现象和文化变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
教法重难点1. 重视死记硬背现行的大学语文教法普遍过于重视死记硬背,强调背诵和记忆,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只能机械地背诵和复制。
教师应该采用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分析和实践,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2. 缺乏实践与体验现行的大学语文教法在实践和体验方面存在不足。
学生缺乏与实际生活和社会相关的语文实践机会,无法将所学知识与现实情境相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并提供实践性的活动和项目,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3. 缺乏个性化教学现行的大学语文教法往往缺乏个性化教学的考虑,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教师普遍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无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
韩军与新语文教育
与新语文教育
韩军
长春全民学习研究中心
导师简介
韩军 男,1962年生,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人。 毕业于德州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任教于山东 临邑师范学校语文教师,擅长写电影评论,曾因 为写电影评论而获得奖,后应聘于清华附中。 国家语文特级教师,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 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首都师范大学硕 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 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获 得者、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一等奖获得者,曾 受到李鹏主席的接见和勉励。第一线中国教师 专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原《教师之友》杂 志核心作者。现任清华大学附中语文教师,主 持全国最大语文教育论坛‚韩军在线‛。
十四、‚新语文教育‛看文字与多媒体
(一)警惕多媒体在语文教育中的魔性 (二)文字不死 十五、新语文教育:三环节语言强化教学
(一)强化语言揣摩
(二)强化大量阅读 (三)强化自我习惯
十六、诵读:新语文教育基本教学法 (一)语文课,是读书课非听书课 (二)诵读启蒙第一课 (三)吟诵美读妙法多 (四)诵读与分析的分野 (五)诵到极致是说话 十七、新语文课:随心上出真境界 十八、‚新语文教育‛看高考语文试题 (一)高考作文题三思 (二)高考作文诚信的困境 (三)全国、北京、上海高考作文三题点评 (四)同情语文高考试题 十九、从文以交际、文以载‚道‛、文‚道‛合一到文 就是道——论百年中国语文教育的三股思潮 (一)语文教育的三种理念 (二)语文教育的三种历史思路 (三)语文教育的三股思潮
五、新语文教育:反对‚伪圣化‛ 六、新语文教育:反对‚技术化‛ 七、‚伪圣化‛、‚技术化‛: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两大痼疾 八、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 (一)是文言教育造就了白话大师,文言学习形成纯粹、典雅的汉语语感,文 言是白话的根基 (二)现代汉语等于‚现代‛、‚进步‛,文言等于‚非现代‛、‚落后‛, 用啥即学啥,不用啥就摒弃啥,这是一种简单、机械的思维逻辑 九、限制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关于中国现代语文教学的思考之一 十、科学主义的真实含义 十一、人文精神的真正内涵 十二、张扬文化精神语感——关于中国现代语文教学的思考之二 十三、警惕精神‚萎靡化‛——关于中国
谈语言能力的考查
谈语言能力的考查作者:谢小庆来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1年第10期中国人一般总是主张“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认为考试是最公平的人员评价方式。
事实上,考试的公平性问题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考试并不一定可靠我们把考试作为一把尺子对人的能力进行测量。
公平的前提是这把尺子是可靠的。
如果这把尺子本身有质量问题,今天量一个长度,明天量又一个长度,你量一个长度,我量又一个长度,这样的考试就不能保证公平。
令人遗憾的是,今天社会上许多考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可靠性问题。
据2002年7月22日《南方日报》一篇题为“高考作文两次改判背后的幸与不幸”的文章披露,在2002年四川省高考语文阅卷工作中,一篇作文因“与传统观点格格不入”,评卷老师只给20分。
“将此文提出来与整个阅卷室的数十位评卷教师讨论,结果争议很大,从20多分改成了40多分,最后请示评卷指导委员会,最终被认为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给出了相当高的分数(满分60)。
”“高考”应算我国最严肃的考试之一。
“高考”这把“尺子”,在被用来测量一个考生的语文能力的时候,尚存在如此大的“伸缩性”,其他考试的可靠性可能问题更大。
一个好的考试,首先需要反映考生真实的水平。
能否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就是考试的可靠性问题,或信度问题。
可靠的考试并不一定有效在一项关系考生命运的重要考试中有这样一道阅读理解题:历来印章均以篆为宗,故治印章必先精通篆法,用字要有出处,变化须合六书,切忌生编滥造或任意增减。
“以篆为宗”中的“篆”指的是:A.篆刻B.篆法C.篆字 D.书法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篆字”。
在考试中,大部分考生选择了“篆法”。
答对这道题,需要某些关于治印的专门知识。
那些具有这方面知识的人,可以取得好的成绩。
这类题目,可以反映出考生治印知识方面“真实的”水平。
但是,这项考试的目的是考查“阅读理解”而不是“治印”。
虽然考试成绩是“可靠的”,反映了考生某一方面的真实水平,但是,对于评价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一目的来说,有效性却有限。
心理疲劳与信息—语文教学重复低效的心理症结及出路
心理疲劳与信息—语文教学重复低效的心理症结及出路重复低效一直是语教学中一个痼疾,自从1978年吕淑湘先生提出这个问题至今,不少有识之士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本拟从学生认知心理的角度,分析堂教学系统的三要素,剖析造成学生接受心理的负效应的诸要素,谈谈自己对教材建设和教法改革的管窥之见。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也是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者,因此任何教改都要围绕学生这个中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神经元对外界的刺激是有选择性的,它受对象与背景的对比度,对象的活动特征和刺激物各部分组合结构的影响。
在堂教学中,知识的设计、传播都应符合学生的认识知特点,让知识在教材中更突出,在组合上更有序合理,在讲授中更易于感知,提高学生撮入信息的效率。
然而在现在的语教学中,教材的编排,堂的设计,知识传播的媒介等方面却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心理,造成心理的疲劳,大大减少教学的期望值。
理想的堂应是一个畅通无阻的系统工程。
教师和教材是系统中的信息,是信息的输出者,学生是信息的接受者,师生之间传播的方式就是中介物,传播的过程就是信息通道。
整个教学过程便是由信息发出信息,借助一系列中介物,经过信息通道达到学生这个信息接受者。
它的效率取决于三个方面:一个是教师和教材作为信息的质量优劣,一个是信息输入者的学生接受、消化能力的高下,还有一个就是中介物的选择是否恰当以及信息反馈的速度和质量。
语教师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不断修正信息和信息通道的质量,进行教学的调整。
若是一味地囿于教法改革而忽视教材建设和知识传播媒介的改进,不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和效度去研究,语教改即使天翻地覆,也只能是一厢情愿。
那么,在堂教学系统中,有哪些方面影响教师教材和学生之间的畅通无阻的交流呢?从教材看,我们现存的教材存在以下几个缺陷:第一是编排的呆板。
比较西方的教材,不少国家都采用字体的差异、图框、圈点、隔行、色彩对比等手段,突出教材的知识点,使其处于显赫的认识位置。
我国目前的教材建设取得不少进步,但编排体例基本上还是单调划一,洪宗礼先生编的新教材在这方面有所创新,分总纲、批注、提示、练习等方面,便于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激发思考,培养自学能力。
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不是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教课文,因而课堂缺乏培养阅读能力的高效训练。
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起码要具备两点:①对具体问题能加以概括,②对抽象问题能加以阐析。
——要形成这两种能力,不仅要通过文本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结合文本的训练。
我们缺乏的就是这样的优化训练。
“设计好一个练习,需要设计者有自己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和体会,还需要对学生的认知过程有足够的体验和理解。
练习设计促使教师研究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领悟到什么是教学的艺术,从而对语文教学的其它方面也会得到启发。
”(章熊语)“模仿—类推—创造”——我们这方面的优化练习设计太少。
2、课堂教学中很少发现问题,因此,教学缺乏针对性。
大部分老师很少关注学生的思路和学生当堂出现的疑难问题(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只按自己的主观思路把自己认为要讲的内容讲完或展示完(如有的老师示范解题给学生看)。
有的老师对教材、对自己要讲的内容很熟悉,但对学生的疑难不熟悉,对学生怎么思考导致这一疑难的思路不熟悉。
这样的教学就往往变成一厢情愿的教学,一厢情愿的教学不管怎么说都是低效的教学。
这也是造成许多老师满堂灌的原因,这也是学生的思想被窒息的原因。
思想活跃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
3、程式化的讨论,无意义的提问充塞课堂。
①许多老师只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只要热闹,而不注重知识和能力。
②无深度无指向的提问,无意义的乱答,也普遍存在我们当前的课堂。
要把肤浅的满堂问引向层层深入的对话,就要求教师在学养上有充分的准备,多年的知识积累和学术贮备。
4、课堂教学脱离文本。
当前,为数不少的语文课堂教学出现脱离文本的现象。
表现在两方面:(1)不是“以本为本”,而是喧宾夺主,满堂是多媒体展示,满堂是拓展的练习,文本则被这些遮蔽了。
听说现在很多学生,你一篇文章讲完了,他还没有完整地读过一遍。
下面是孙绍振教授听一个老师教《木兰辞》的片段情景:老师先放美国那个《花木兰》的动画片,然后就放我们中国的连环画,放完了就集体朗读了一番,然后就讨论花木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教育, 根本依赖于执教者丰富的内在涵养、深厚 的人文底蕴、过硬的基本功力。杰出的语文教师正 是凭着这些, 才深入到言语作品的内蕴、学生的心 灵, 才把语文课上得出神入化、荡气回肠。假如没有 这些东西垫底, 那么越玄妙的所谓课型、方法、段 式, 越不过是“花拳绣腿”、“绣花枕头”。但现实中, 一些教师, 舍本逐末, 醉心于创编自己的几课型、几 步法、几段式。语文教育界也过度“炒作”这些东西, 以为这就是语文教育的灵丹、语文教育的真谛! 其 实, 课型、方法、段式的“繁荣”, 绝非语文教育界的 幸事, 说透了是一种“学术泡沫”! 是学术心态浮躁 和急功近利的典型表现! 语文教育中少不得这些东 西, 但绝不能强化和推崇这些东西。那样, 客观上就 越把语文教育异化成工匠 年 来 中 国 语 文 教 育 质 量 不 高 、现 状 堪 忧 、操 练 成 风, 就跟几代语文教师群体上人文底蕴不厚、内在 修养单薄, 有着最为根本的关联! 今天教师的当务 之急是弃末回本、返璞归真!
▲ 技术化— ——精神虚无主义 △△
何谓“技术化”? 是在另一个极端上以反击“伪 圣化”的姿态出现的, 就是无视人的精神存在, 无视 人 文 涵 养 、人 文 积 淀 、人 文 价 值 之 于 语 文 教 育 的 极 端重要性, 把语文教育降低为纯粹语言形式的技术 操作手段, 把深具人文精神内涵的语文教育异化成 纯粹语言文字训练。认为语文教育就是语言训练, 是与人的精神无涉的形式训练。它走向“精神虚无 主义”。
根基的教育。
数人的潜意识中, 连一些基本语汇, 都成了“公共”
▲ 伪圣化— ——精神专制主义 △△
的了, 都是两两组合的。蜡烛、孜孜不倦、兢兢业业 与教师; 白衣天使与护士、医生; 残酷、黑暗、吃人与 资本主义、旧中国、旧社会; 光明、温暖、幸福与社会
所谓“伪圣化”, 就是用一套惟一的“群性话 主义、新中国、新社会, 等等。在说话、写作中, 惟如
到被判为零分, 并被勒令重写。原因是评述本文最 么远行》, 108 页, 李书磊著, 珠海出版社)
佳角度是抨击封建礼教的罪恶。”学生不能说真实
从这个意义上, 不客气地说, 有些语文教师, 不
的内心感受, 不能说有独立精神体验的个性的话。 但没有成为语文学习的导航人, 反而成了扼杀学生
如此这般, 日久天长地耳提面命, 一节一节课地熏 独立自由、自我精神的刀斧手, 成了独立思维、独立
就必须写松树坚贞的品格, 写草地就非得写小草默 华, 甚至对诸如《背影》中的父子情, 也要批判为“小
默无闻地为人类作奉献不可。要是写松树不像红枫 资”情调。
和银杏那样好看因而自己不喜欢松树行不行? 不
学生稍有率性言语、个性意念, 就可能被一些
行, 老师会给不及格。人就是这么给弄呆的。现在已 教师轻率地判为 “不积极”、“不健康”、“无意义”、
总之,“伪圣化”, 就是脱离人的真实生活、脱离 人丰富多样的精神体验、脱离人的生命本身, 以专 制的公共意识取代人独立的自我意识、自我精神, 一句话, 就是脱离真实的、现实的人, 脱离丰富多彩 个性的人! 把全体师生都统统“纳入”一个统一的专 制话语套子之中, 让大家通用一套“公共精神”生 活, 通用一套话语来思维和表达。
的学生作文, 会有一个惊人发现, 相当数量的作文,
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共产主义, 是我们社会大
从主题提炼, 谋篇布局, 到语词的选用, 甚至开头结 力倡导的思想。然而, 这些思想, 在不少语文教师的
尾, 都如出一辙。你很难见出极有个性的文章。孩子 理解中却变异了、“伪圣化”了。不少教师把这些思
们有着千万张不同的脸孔, 却有着大体一样的精神 想, 同学生自我个性的多姿多彩对立起来, 同学生
套路、言语方式, 大体一样的大脑! 学生个性就是如 的精神的自由舒展对立起来, 同学生的童稚纯真的
此泯灭的, 学生的“精神底子”( 钱理群语) 就是如此 率性情趣对立起来, 同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元对立起
坍塌的!
来, 同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言语对立起来; 集体与
一位年轻教授痛愤地说:“现在我是一个‘吃写 个人对立, 爱国与爱家、爱亲人对立, 主义情、阶级
再严重点, 它对作者和读者的灵性都是一种扼杀。 先进、有意义”的理解, 对以上思想的理解, 已然在
我总回想起我上小学、中学的时候, 写作文都必须 几十年极左话语的潜移默化中, 打上了“伪圣化”的
按一种固定格式、用一套固定的语言来写, 最后还 烙印。“伪圣化”, 成了几代语文教师的耿耿情结。析
必须归结到一个固定的主题上去。比如写松树吧, 文解诗, 教导学生写文说话, 动辄往“主义”上靠、升
第二种表现— ——练形式。把注重感性内化、注 重内蕴的语文教育, 潜意识地理解为“纯粹形式”的 语 法 学 、修 辞 学 、写 作 学 、阅 读 学 、文 章 学 甚 至 所 谓 思维学、信息论、控制论等大量西学的堆砌, 高举纯 理性大旗, 抽筋剥骨、狂轰滥炸地进行纯粹语言形 式操练。
经淡忘了, 但我想那时候肯定有过抗拒, 肯定有过 “不深刻”、“偏激”。我当然认为,“积极”、“进步”、
挣扎, 然而学生再较劲也强不过老师的教鞭。我至 “健康”、“深刻”、“有意义”等诸多真正的人文价值
今也没有怨恨过我的作文老师, 我知道这不是他一 范畴, 应是每个社会、每个成员的基本价值规范, 是
谓练习议论文是怎么个练法呢? 论点还有要求, 必 的权利, 不管他的语言多么惊异, 他的感受多么与
须是靠近理想、奉献、爱国等重大主题。有一次老师 人们不同。实际上越是与众不同才越有价值, 人生
要求评述《祥林嫂》一文, 我评论的是她的几个希望 因为众各不相同的感受而显得意味深长, 社会因为
的首先产生与幻灭, 自以为文采等都还可以, 没想 人们不同的个性和色调而显得丰富多彩。”(《为什
统一要求, 理想、爱国、奉献、积极、上进为主。选材 性语言的。可日久天长, 被一些语文教师磨灭了, 扼
统一要求, 写人, 以各行各业先进人物或工农兵为 杀了。我们总一致说,“《项链》是批判资产阶级虚荣
主; 写物, 青松、石子、小草等为首选, 它们的一致特 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雷雨》是揭示封建大家庭
神、真正个人意志。
年代就被动摇的、庸俗社会学的文艺理论和写作理
一言以蔽之, 百年现代中国语文教育中, 最最 论的残留。
缺乏的就是人真实、自由的精神!
现在年纪稍大一点的人, 都是被上千堂语文课
而真正的母语语文教育, 本质是以提高语言文 “培养”、“训练”出来的。我们可沉静地深入想想, 通
字能力为表征, 以培育人的个性、人的自由精神为 过上千堂语文课的“循循善诱”的“训导”, 我们大多
校长阅刊 29 2006.10
业界名人
YEJ IEMINGREN
些课文也的确可以如此解读, 但是否只有惟一的解 源于对自身经验、自身情感的一种珍惜, 因而用自
读? 可否允许师生作出自我的、多元的合理解读? 一 己的语言写自己真实的感受是一个人灵魂的确证,
位高中生说:“最令人气愤的就是作文课了……所 是一个人个性与人格创造, 这其实是一种不可侵犯
第 一 种 表 现 — — — 造 程 式 。 把 强 调 教 师 心 性 涵 养、强调教师人文底蕴语文教育, 化简为几课型、几 步法、几段式的纯粹程式化的操作。
语文教育可以划分成几课型、几步法、几段式, 这有利于具体操作、经验推广。但这种划分, 只是一 种外在表征, 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所在。成功的语
语”、“公共思维”模式, 钳制师生丰富多元的精神方 此相联, 方才合格, 积极, 有意义。否则, 语文教师那
式、说话方式, 压抑精神自由, 禁绝个性语言, 让全 里就通不过。比方, 你不能写见了落叶之后所引发
体师生都用一个模式思维、用一套话语说话; 用专 的一些愁思, 不能写对富足的物质生活的向往与期
业界名人
YEJ IEMINGREN
的中小学生的写作与说话, 应以生活化、平民化、率 性为主, 以朴实和真切为高, 以孩子所能有的精神 体验为基本限度, 切不可拔高, 尤其不可用伪神圣、 伪崇高, 去取代孩子们生活化、平民化的具有独特 个性的语言表达和精神体验。生活化、平民化、率 性 、天 真 、朴 实 、浅 白 与 神 圣 、崇 高 、庄 严 、进 步 、深 刻、有意义、自我与集团、个性与共性、自由与纪律、 家人情与天下情, 等等, 它们并非冰火。很多时候, 它们是和谐地统一于一体的。很多时候, 一个人, 若 不懂得前者, 就不可能深刻理解后者, 因为后者是 深深扎根于前者基础上的。我执著地认为, 孩子率 性写生活、朴实写自我、不假虚饰地描摹与诉说, 这 本身就是神圣、崇高、庄严! 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 一个人、一种行为、一种现象、一种事, 你心里怎么 想就怎么说, 任何时候也不要去努力猜测别人听了 你的话会对你怎么样, 这种猜测会使你变成虚伪的 人, 阿谀奉承的人, 甚至卑鄙的人。”
点是, 坚强、普通、平凡、顺从、听话、不求索取、默默 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麦琪的礼
奉献。教材上的动植物几乎很多带有过强的政治色 物》是表达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小人物悲惨生活同
彩— ——如燕子, 是《海燕》, 迎接暴风雨, 是无产阶级 情”, 甚至“《绿》是对祖国山水和大自然的热爱”。那
个人的事儿。但我却无法原谅这种写作培养方式, 每个人都应有的最理想精神追求, 是一种理想的至
写作本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写作源于一种生命 高目标。但是, 一、不能滥用这些概念, 不要动辄指
觉醒, 源于苏醒的心灵对世界、对人的惊喜和感悟, 斥孩子不积极、不进步、无意义等。二、几岁十几岁
校长阅刊 30 2006.10
前者使语文教育为政治思想所钳制, 以专制思想驱 彩。写青松, 要想先烈; 写石子, 要想默默无闻的普
逐人的自由精神、自由意志; 后者使语文教育异化 通人; 写太阳、春雨, 要想党的培育、党的政策; 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