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

合集下载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例子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例子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例子
以下是一些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例子:
1. 概述法:教师在开始讲授某一主题时,先介绍一个概要性的概念,引导学生对主题产生兴趣和认识。

例如,当教师要讲解“生态系统”时,可以先介绍“环境保护”概念,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从而学习更深入的内容。

2. 问题导向法:教师在授课前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难点,然后再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例如,当教师要讲解“平面几何”时,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如何构造一个正方形,然后引导他们理解其几何特征,并协助他们进行构造。

3. 案例研究法:教师通过实例介绍某一主题,并利用学生参与讨论,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该主题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例如,当教师要讲解“商业流程管理”时,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成功的商业流程案例,在讨论中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流程管理方法。

4. 探究式学习法:教师给学生提供问题和资源,让他们团队合作,通过独立探
究来发现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探究某个国家的文化差异,让他们自行查找信息和参考资料,并组成报告和展示,以展示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5. 问题解决式学习法:教师提出具体的问题和场景,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通过实践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例如,当教师要讲解“安全出行”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交通规则和安全知识中去,让他们亲自体验,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阅读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应用

阅读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应用

阅读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应用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先行了解文本的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本内容。

以下是该策略的应用方法:
1. 引导学生预测文本结构: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文本的组织结构,引导学生预测文本的结构。

例如,教师可以问,“这篇文章可能会包含哪些部分?”或者在黑板上展示出文章的大纲。

2. 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结构:在学生掌握文本结构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标题、目录、图表、段落标题等元素来理解文章的结构,并计划阅读策略。

3. 教师读一小段,学生预测,然后再读下去,并检查预测:教师可以将文本分成小段,先让学生预测接下来的内容,再阅读下去并检查预测是否正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本内容。

4. 教师解释关键词:当遇到学生不理解的关键词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清晰的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意思。

5. 学生自主预测文本内容:在阅读完整篇文章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文章标题、图片、目录等推断文章的内容。

这有助于学生自主思考和预测。

通过使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本内容,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1. 引言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基本原理,并提供一些具体的教学应用举例,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应用这一策略。

2.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基本原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提供一些先行的组织信息,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构建一个有序的框架。

这个框架可以帮助学生将新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内容。

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手段来提供先行的组织信息,例如使用概念地图、图表、示意图等。

这些信息应当清晰、简洁,并能够突显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

3.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教学应用举例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教学应用举例,来说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实际运用。

3.1. 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使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各种数学概念和公式。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概念地图或示意图等先行组织信息,将不同的数学概念和公式进行分类和组织,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框架。

通过这样的先行组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3.2. 历史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可以使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提供时间轴、思维导图等先行组织信息,将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整理和组织,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的框架。

通过这样的先行组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3.3. 科学实验教学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可以使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师可以提供实验步骤、相关说明和预期结果等先行组织信息,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实验步骤和结果的框架。

通过这样的先行组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实验的目的和结果。

4. 总结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Anticipatory Organizers)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建立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概念框架,以提高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这种策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兴趣和准备学习内容,为学习过程打下基础。

以下是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一些应用举例:1. 概念导入:-在介绍新主题或概念之前,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了解主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关于地球运动的课程中,教师可以播放关于日食、月食等现象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2. 问题引导:-提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建立问题意识和思维框架。

-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影响。

3. 实例分析:-使用真实案例或情境分析来引入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理解抽象概念,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市场营销策略时,教师可以分享成功的营销活动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策略和原因,为学习市场营销理论做准备。

4. 概念图谱:-利用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工具展示学习内容的结构和关系,帮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逻辑连接,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整体理解。

-例如,在学习复杂的物理定律时,教师可以绘制概念图谱,将各个定律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整体框架。

通过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应用,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知识。

这种策略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层次理解。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例子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例子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例子
以下是一些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例子:
1. 简单与具体性:向学生提供具体的事例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抽象概念。

比如,教授学生财务报表分析时,可以先给出公司的实际报表以及相关的数字数据,让学生通过对真实数据的分析实现对概念的理解。

2. 视觉化:使用图片、图表或演示文稿等视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概念。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时间轴,教师可以制作一个演示文稿,通过动画、视频等手段来辅助学生记忆时间和事件的关系。

3. 贴近生活: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增加学习的实用性。

比如,教授学生素描时,可以让他们在周末去公园画自然景色,这样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素描技巧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4. 分步骤教学:将复杂的概念或任务分解成一系列简单的步骤,让学生按照顺序逐步完成。

例如,在教授学生编程时,教师可以将编程分成几个步骤,让学生逐步完成,并用实例来解释每个步骤的作用和原理。

5. 合作学习:让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或项目中,通过合作来实现互相学习和补充。

例如,在教授学生决策分析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让小组决定一个实际问题,并用分析工具来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将可以通过同伴之间的学习和互动来理解和应用分析技术。

网络课程中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应用现状分析(优秀范文五篇)

网络课程中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应用现状分析(优秀范文五篇)

网络课程中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应用现状分析(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网络课程中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应用现状分析网络课程中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应用现状分析摘要:本文论述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网络课程各个教学科目中的应用,从而得出结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应用非常广泛,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

关键字:网络课程;先行组织者;教学效果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的策略是利用适当相关的、清晰的和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组织者。

由于这些组织者通常是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先用学生能听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引导性材料,因此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通常比要学习的新材料更一般、更概括,并且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内的原有知识联系密切,所以它们不但具有“整合”或重组新知识的作用,而且还充当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起着沟通作用。

目前,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应用非常广泛,它能渗透到各个教学科目中。

下面我们看一下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各个教学科目中应用的教学案例。

一、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各个教学科目中的应用案例1、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在讲坐标的概念时,为了突出说明点在平面内的位置,设计“发电影票”的实例为先行组织者。

可这样说:“如果文艺委员发票时,不小心打翻了墨汁瓶,你票中的‘16 排’或‘1 号’弄糊了,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吗?如果有‘16 排1 号’和‘1 排16 号’让你选,你要哪张?”这样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较快地得出平面内点的坐标的两个特征:(1)必须是一对实数;(2)这一对实数必须有序。

这样枯燥的坐标概念就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在由衷的笑声中加深了对坐标概念的认识。

2、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学习化学平衡时,笔者设计一比较性组织者,1)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中,当溶质溶解的速率等于溶质结晶的速率时,称为溶解平衡状态,其平衡特征可用三个字概括:①动(动态平衡);②定(溶解度一定);③变(条件变化时,平衡移动)。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实例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实例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实例----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二章第2.3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1、创设教学情境,呈现先行组织者在本课开始时,我在大屏幕上演示自制PPT动画:在生活当中,一些人被虚假信息欺骗,害得家破人亡;而在网络当中,这些例子更是层出不穷。

并在PPT当中配以逼真的声音。

接着提出问题:(1)什么是信息?(2)信息有些什么特征?(3)在信息时代,信息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但各类信息纷繁,鱼龙混杂,真伪难辨。

那么,人们应当如何对获得的信息的价值进行鉴别和评价呢?在学生思考和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导入新课: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怎样去鉴别与评价信息。

现将本课题划分为三个环节: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幻灯片展示)。

这样设计先行组织者,不仅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知识学习的意义与学习者关联起来,而且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将要学习的真正内容是什么,这些内容与自己前面所学的原有知识有什么关系,能把学习者已有的与问题解决相关的知识引入到学习情境中来,从而为后续阶段新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实质意义的信息和线索。

2、列出知识网络,呈现学习材料在本课学习设计中,教师先用PPT提供信息的鉴别与评价各方面的知识与一些学习材料。

教学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如下问题:①从信息来源进行判断,可考虑的有哪几种方法?②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时可以参照几方面来进行呢?③怎样理解信息的价值取向呢?3、分组合作探究,扩充并完善认知结构在本课的拓展性学习中,我先在电脑屏幕上播放“怎样对虚假信息进行打击”等视频资料,作为引导性材料,然后提出问题:“现在很多企业、商家、个人通过群发电子邮件来达到宣传的目的,这给网民带来了很多垃圾邮件。

结合你自己接收、发送电子邮件的真实情况,同学之间交流分析对所接收到的垃圾邮件的处理方式及其危害性的认识?”接着教师把学生分成四个组,让四个小组的学生利用网络等网站的搜索引擎功能,输入相应的内容进行关键词检索,收集相关的信息,并由组长进行整理,得出完整答案并进行阐述。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应用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应用

举例说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数学提问中的应用作为第一个环节——发表问题,是整个过程的基础,往往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由谁来发表问题?形式与方法当然是千变万化的,效果亦是各不相同。

最直接的,一些问题教材或课本中就开门见山地指出了,但更多问题则隐藏起来,这就要看教师的处理了。

尽管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但有些问题要让学生提出势必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的导入环节或进程中加以提出。

开放的课堂更多是让学生来找出问题、发表问题。

如:在《约数》一课中,我只提示这节课中我们要来学习数学王国里的一位新成员——约数,接下来则引导学生大胆地置疑:“什么是约数?”、“学习约数要具备哪些前围知识(已有知识)?”、“应该怎样才能有效地学习好约数?”、“学习了约数在生活中会有哪些用途?”……一连串的问题活跃了课堂气氛,集中体现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提问的能力,更由于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所以他们迫切地想将之解决,大胆地说,这堂课已经成功一半了。

但是,如果经常由学生来提问题,特别是我们不得不考虑到学生所提问题的质量,久而久之,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就过于套式化,显得单调,如我在接下来的《约公数》一课中,仍然采用同样的方法,只是语言稍加变化,由于以前缺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学生照样提出了与《约数》一课中雷同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激励学生提出问题时更应注重提高自己提问的方法。

基于数学学习具有很强的连贯性这一特性,我们应让学生采用前后联系、比较、区别等多种方法,充分提取大脑里已有的数学经验,结合新知识提出具有较高价值的问题。

在《公约数》一课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公约数和约数两个概念相互链接,然后启发学生提出“公约数和约数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的地方?”,这个问题提与不提对学生解决新知识公约数及与约数的联系与区别有很大的作用。

学生在接受新知时,头脑中可能已经存储了大量的数学知识,也一定存在与新知相类似的知识模块,即“相似模块”,学生的思维活动能使这些已经存在的“相似模块”在外界信息进入大脑后被激活,并在知识体系中不断地扩展、延伸,以寻找并建立符合要求的联想链条,在此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信息,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将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信息尽可能多地发表出来,要充分利用启发、激励、表扬等各种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发表问题的空间。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例析-最新教育文档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例析-最新教育文档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例析“燃烧与灭火”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化学与社会发展一级主题下“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二级主题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研究化学反应与能量的一个具体实例。

同时“燃烧与灭火”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较丰富。

笔者针对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采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对其教学设计试作探究和分析。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通过启发、引导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

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展示的空间,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到“做科学”的乐趣。

从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到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最先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Ausubel,1960年)提出的。

“先行组织者”是指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涉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学习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或“抓手”,将它与原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

教师在教授新知识前,要设计恰当的“先行组织者”,能够促进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和吸收新知识,从而可以为不同角度理解新知识提供帮助,促进学习者有意义学习。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为: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确定教学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并研究其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联系。

根据知识的逻辑结构与学生的认知顺序,通过整合教材文本,设计出与学生已有知识链接的“先行组织者”,使学生在有意义地学习新内容之前,同他们“已经知道”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起桥梁,缩短学习者“已知”与“新知”之间的差距。

有助于建立有意义学习的方向,促使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向更深处延伸,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及习得意义的保持,以帮助学习者使新知识同化到元认知中,这样才能真正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一、关于“先行组织者”1.先行组织者概念先行组织者(advanced organizer)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先行组织者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一个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概念。

根据奥苏贝尔的解释,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缺少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上位观念,或原有观念不够清晰或巩固,则有必要设计一个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个引导性材料,可能是一个概念、一条定律或者一段说明文字,也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直观形象的具体模型,构建一个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

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2.先行组织者类别由于原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可以有“类属关系”“总括关系”和“并列关系”等三种不同关系,所以,先行组织者可以分成以下三类。

(1)上位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均高于当前所学新内容,即组织者为上位观念,新学习内容为下位观念。

新学习内容类属于组织者,二者存在类属关系。

(2)下位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均低于当前所学新内容,即组织者为下位观念,新学习内容为上位观念。

组织者类属于新学习内容,二者存在总括关系。

(3)并列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既不高于、也不低于新学习内容,但二者之间具有某种或某些相关的甚至是共同的属性,这时在组织者与新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的不是类属或总括关系,而是并列组合关系。

二、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实施步骤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实施分成两大步:确定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内容和材料。

1.确定先行组织者教师在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后,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概念呈现先行组织者。

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使之与教师设置的先行组织者及学习的新材料发生联系,以便学生能更好地同化新材料。

语文教学论文:“先行组织者”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语文教学论文:“先行组织者”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八年级上册《桥之美》一课为例,来谈谈先行组织者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一、先行组织者的抛出在生活中,学生都照过相,照相通常要选一处好景致(多媒体展示风景照,触动生活经验,抛出先行者)。

原因很简单,相互映衬,景美人美。

桥如人,只有融入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更显其美。

凭借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很容易理解作者的美学观点:桥之美“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二、先行组织者的运用1、当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经验,认识和理解了作者的观点之后,这一观点旋即又成为学生的一种“先行组织者”,推动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是我和学生一起完成的一张表格:(多媒体展示)序号不同类型的桥桥所处的环境作者的审美体验和感受我的体验和感受1乌镇的石桥密不透风的苇丛线与面构成鲜明的对照,令人舒畅桥释放了苇丛的压抑,当然舒畅2江南的石桥早春天气,细柳飘丝刚柔之美结合,令画家销魂想起了《咏柳》,富有诗意3长桥(宝带桥)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卧龙一般有生命,令人有读史诗似的满足视野开阔,大气磅礴……………8南京长江大桥想寻找与桥身直线相衬托呼应引申的点线面(而不得)是桥本身太壮美了吧,以至于环境忽略不计9钱塘江大桥滨江多垂柳、满山开桃花处理不好高塔与长桥的关系,构不成画面不是所有的桥都能给人美的体验10成昆铁路桥山谷陡坡、洞桥相连有时险而美,有时险而不美,美与险不是一回事原来“美≠险”2、举例多达10个,是否哆嗦?不,大量的事实,便于说明美的普遍性。

1-7例,正面说明桥之美,8-10列举反面事例讲美学原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识。

通过正反举例,学生很容易从课文走向生活,得到生活的启示:人和桥一样,都不能孤立于环境之外;只有将个体融入到团体之中,才会共同呈现出和谐动人之美。

三、课后反思与体验利用先行组织者,学生很容易同化新知,从而获得新的体验,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
先行组织者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先行展示某种学科、主题或技能的组织结构和框架,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该策略的教学应用举例:
1. 数学教学:在教学区间和函数的概念时,先行组织者策略可以先展示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认识函数的几何意义,然后再引入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 科学教学:在教学生态系统时,先行组织者策略可以先展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图和各种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打好后续学习的基础。

3. 艺术教育:在教学绘画时,先行组织者策略可以先介绍不同画种的基础概念和技能,如线条、色彩、构图,让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组成部分和构建方式,帮助学生准备好学习素描和色彩运用等具体技巧。

4. 语文教学:在教学写作时,先行组织者策略可以先介绍写作的基础框架和思路,如设定主题、构思结构、罗列论据、运用列联句等,为学生后续的写作练习打下基础。

通过将先行组织者策略应用到不同的学科领域中,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帮助他们打好基础,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一、“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含义接受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P?Amube1)所强调的。

他认为:“在绝大多数学术性学科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对呈现的概念、原理及事实信息的意义接受学习来获得教材的。

教师应把严密组织好的、有顺序的、或多或少带有结论性的材料提供给学生,从而让学生接受最有用的材料。

”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传递给他的信息的意义,以致他们能恰当地将新材料与已有的知识相结合。

同时还认为“这种学习在掌握教材中占主导地位”。

所谓“先行组织者”,就是在教新的学习材料之前,先给学生呈现一种引导性材料,以促进新知识与旧知识发生联系,使新知识易于被同化,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

其教学策略有一定的程序:在呈现教材时必须先要呈现一个先行者,然后把下面的内容逐一呈现出来。

先行组织者是对包容范围大、足以容纳后继信息的高位概念的指导性陈述。

其形式有三种:概念的定义、材料与某些熟悉例子之间的类比或概括性结论。

按奥苏贝尔的意见,一节课总是应从一个先行组织者开始。

当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的材料之间有潜在的适合性时,有意义的学习最易出现。

先行组织者的运用,意味着这种适合性更为可能。

使用先行组织者的目的,或者是为学生提供帮助记忆或应用自己已知但从未意识到与旧知识间起着概念的桥梁作用。

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赠汪伦》教学设计为例(一)三维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本课6个生字,能会读会写会理解。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在熟读基础上背诵课文,能默写《赠汪伦》。

(3)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并能够口头说出诗意,能够通过合作表演诗意,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学习过程的回忆、朗读、联想和表演,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初步掌握古诗鉴赏的方法,并从中感受古诗的形象美、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表达力及自我表现能力。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例子(一)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例子(一)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例子(一)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它的核心是让教师先行示范,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下面将列举一些例子并进行详细讲解。

1.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是将中文和英文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先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英语知识,达到了既能听懂中文,又能听懂英语的效果。

2.演示教学法演示教学法是先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如何操作来让学生模仿学习。

例如在科学实验中,先行组织者通过演示操作和实验现象,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科学原理。

3.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通过游戏形式来进行教学,先行组织者在游戏中进行示范,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

例如英语单词竞赛,在比赛前,先行组织者会示范如何正确快速地识别英语单词。

4.模拟演练模拟演练教学法是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医学实践课程中,先行组织者会模拟真实病例,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诊断、治疗和护理等知识和技能。

5.问题解决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是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先行组织者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

例如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先行组织者会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运用物理公式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

总结以上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在进行教学时,都需要注意语言表达、节奏控制和课程设计等方面,让学生能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6.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先行组织者将实际案例带入课堂,通过学生模仿和探究案例的经验和教训,来达到学习目的。

例如在管理课程中,先行组织者会提出一个管理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探讨该案例,了解不同管理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如何应对各种管理挑战。

7.角色扮演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是先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从角色扮演中学习,先行组织者通过示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第一篇: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现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

目的在于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融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

这类引导性材料与当前所学新内容之间在包容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等方面应符合认知同化理论要求,即便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对新学习内容起固定、吸收作用。

这种引导性材料就称为“组织者”。

由于这种组织者通常是在介绍当前学习内容之前,用语言文字表述或用适当媒体呈现出来,目的是通过它们的先行表述或呈现帮助学习者确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所以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不仅有助于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而且还能帮助学习者认识到当前所学内容与自己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的哪一部分有实质性联系,从而有效地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习得意义的保持。

先行组织者可以分成三类:(1)上位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均高于当前所学的新内容,即组织者为上位观念,新学习内容为下位观念。

新学习内容类属于组织者,二者存在类属关系。

(2)下位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均低于当前所学新内容,即组织者为下位观念,新学习内容为上位观念。

组织者类属于新学习内容,二者存在总括关系。

(3)并列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既不高于、也不低于新学习内容,二者之间具有某种或某些相关的甚至是共同的属性,这时在组织者与新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的是并列组合关系。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建立在以下两个理论假设的基础之上:(1)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按层次结构组织,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知识处于较高层次,随着抽象概括程度降低,其所处层次也逐步降低;(2)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

“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实施步骤第一,确定先行组织者。

第二,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1)“渐进分化”策略(2)“逐级归纳”策略(3)“整合协调”策略例如:历史内容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可以进行类比。

先行组织者举例

先行组织者举例

先行组织者举例【篇一:先行组织者举例】借题发挥,夹叙夹议,以议为主,是杂文的一般特征。

同学们都看过哪些杂文?这些杂文都是怎样夹叙夹议的? (学生举出鲁迅作品和从报纸上看到的杂文的特点,教师帮助学生回顾和分析了这些杂文。

)最后指出今天学习的《论雷锋塔的倒掉》是一篇杂文,让我们看一看它是怎样夹叙夹议,借题发挥的?【篇二:先行组织者举例】范文一:先行组织者案例先行组织者案例1.1.1.1.四年级语文四年级语文四年级语文四年级语文《天鹅的故事天鹅的故事》第一课时————————识字教学识字教学识字教学识字教学1、呈现先行组织者(老师在正式进行本课识字教学之前,引导学生回忆,在之前生字词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强调应注意哪些方面,总结的一般学习方法是什么?(给学生一分钟思考)学生甲:字形学生乙:书写、读音老师:也就是说注意“字形”和“字音”。

那有什么具体方法吗?学生齐答:①形近字②易错字③组词④多音字四方面。

)2、呈现教学内容(接下来教师按此顺序进行识字教学,)3、运用教学策略(并要求学生先自主学习,找出形近字和易错字,与同桌交流完毕之后,进行当堂汇报,)4、巩固与迁移新知识(老师给予补充和适当强调)。

2.2.2.2.五年级数学五年级数学五年级数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类别分数的类别分数的类别分数的类别老师以复习上节课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作为导入,运用习题为学生提供思考、观察题目所得结果的机会,鼓励他们通过已学知识发现并总结真、假、带分数的不同特点和区分方法。

分析:事实上先行组织者原则就是告诉教师,在新授课之前,可以使用学生所熟知的知识、语言或表达方式先行提供一些引导性的材料,使新知识通过引导性材料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建立起有机的联系。

在进行本课新识字教学之前,老师让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学习经验学习经验学习经验进行回忆,其实这就是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过程,当学生思考完毕之后,老师就可以很容易地借助新旧字词的相同教法来告诉学生,这四点就是学习生字词的一般方法。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知识讲解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知识讲解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现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

目的在于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融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

这类引导性材料与当前所学新内容之间在包容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等方面应符合认知同化理论要求,即便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对新学习内容起固定、吸收作用。

这种引导性材料就称为“组织者”。

由于这种组织者通常是在介绍当前学习内容之前,用语言文字表述或用适当媒体呈现出来,目的是通过它们的先行表述或呈现帮助学习者确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所以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不仅有助于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而且还能帮助学习者认识到当前所学内容与自己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的哪一部分有实质性联系,从而有效地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习得意义的保持。

先行组织者可以分成三类:(1)上位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均高于当前所学的新内容,即组织者为上位观念,新学习内容为下位观念。

新学习内容类属于组织者,二者存在类属关系。

(2)下位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均低于当前所学新内容,即组织者为下位观念,新学习内容为上位观念。

组织者类属于新学习内容,二者存在总括关系。

(3)并列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既不高于、也不低于新学习内容,二者之间具有某种或某些相关的甚至是共同的属性,这时在组织者与新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的是并列组合关系。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建立在以下两个理论假设的基础之上:(1)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按层次结构组织,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知识处于较高层次,随着抽象概括程度降低,其所处层次也逐步降低;(2)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

“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实施步骤第一,确定先行组织者。

第二,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1)“渐进分化”策略(2)“逐级归纳”策略(3)“整合协调”策略例如:历史内容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可以进行类比。

因此可以设计比较性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一项指向学生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

先行组织者一项指向学生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

3、评估型先行组织者
评估型先行组织者是指教师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来了 解学生对新材料的认知情况。例如,在教授“化学反应”这个概念之前,教师可 以先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化学反应的测试题,以了解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知程度。
4、反思型先行组织者
反思型先行组织者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加深对新 材料的认知和理解。例如,在教授“诚信”这个概念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 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诚信的原则,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诚信的含义和价值。
参考内容
在当今的教育领域,微课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这种教学方式以 其简洁、高效、生动有趣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要充分发 挥微课教学的优势,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其中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应用 就显得至关重要。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强调在正式教学前,通过引导性 材料或问题,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 掌握新知识。在微课教学中,这一策略的应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先行组织者策略之后,教师需要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评估的依据可 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参与度以及课后反馈等方面。通过评估,教师可以 了解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新知识。如果发现该策略 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之,先行组织者策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将新知 识和已有的知识或经验起来,从而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教师在使用该策略时 需要注意设计合适的先行组织者类型和实施计划,并积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 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以最大限 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举例说明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他所主张的主要学习形式。

他特别强调个体的认知结构对学习的重要影响,而先行组织者是改进认知结构和促进新知识保持的主要手段。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示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摄性。

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在于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整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并帮助学习者区分新材料和以前学过的材料)。

先行组织者可以是比较性的,也可以是讲解性的,但是在呈现作为先行组织者的概念时,必须仔细解释这些概念或者命题的基本特征。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新课伊始,指一名学生男生(女生)问:我们都多少名学生?(48)多少名男生?(26)多少名女生?(22) 你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你占男生(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2、导语:四十八分之二十六、四十八分之二十二都是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分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
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现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

目的在于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融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

这类引导性材料与当前所学新内容之间在包容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等方面应符合认知同化理论要求,即便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对新学习内容起固定、吸收作用。

这种引导性材料就称为“组织者”。

由于这种组织者通常是在介绍当前学习内容之前,用语言文字表述或用适当媒体呈现出来,目的是通过它们的先行表述或呈现帮助学习者确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所以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不仅有助于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而且还能帮助学习者认识到当前所学内容与自己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的哪一部分有实
质性联系,从而有效地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习得意义的保持。

先行组织者可以分成三类:
(1)上位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均高于当前所学的新内容,即组织者为上位观念,新学习内容为下位观念。

新学习内容类属于组织者,二者存在类属关系。

(2)下位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均低于当前所学新内容,即组织者为下位观念,新学习内容为上位观念。

组织者类属于新学习内容,二者存在总括关系。

(3)并列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既不高于、也不低于新学习内容,二者之间具有某种或某些相关的甚至是共同的属性,这时在组织者与新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的是并列组合关系。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建立在以下两个理论假设的基础之上:
(1)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按层次结构组织,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知识处于较高层次,随着抽象概括程度降低,其所处层次也逐步降低;
(2)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

“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实施步骤
第一,确定先行组织者。

第二,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1)“渐进分化”策略(2)“逐级归纳”策略(3)“整合协调”策略
例如:
历史内容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可以进行类比。

因此可以设计比较性组织者。

如: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节时,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
片战争有很多相似之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然后将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板书在黑板上。

再如:高一经济生活的货币概念的教学是在学生对“商品”、“一般等价物”两个上位概念有了明确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