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2)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精选5篇)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精选5篇)《个人收入的分配》篇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 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以及实行意义;效率、公平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深入村镇或社区,实地考察、调研、收集分配中讲求效率的表现与维护公平的表现;分组讨论讲求效率的意义和维护公平的意义;或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学会分析典型案例,并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微观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议。
结合现实生活和课堂所学基本观点撰写政治小论文。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二. 知识纵横本单元继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谁来生产”的问题之后,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从社会再生产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看,本单元是从社会产品分配的角度对社会经济过程进行分析,因而是全书的重点之一。
本单元包括三课内容,主要讲两大问题:一是个人收入分配(第七课);二是国家收入分配(含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和第九课“征税和纳税”)。
除了上述内容,另设置一个“综合探究”栏目,使学生围绕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展开调查和讨论。
在第七课中,先是学习作为我国经济制度之重要组成部分的产品分配制度,这是与第四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一个内容。
从生产关系角度,这两部分内容是不可分割的,理应放在一起来学习。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学习目标】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课堂导入】在第二单元介绍完“如何生产问题”的基础上,本课介绍如何合理分配财富问题。
主要从个人收入分配角度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梳理知识】【课堂展示——(自学成果)】(组内小展)(要求: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快速高效核对自学成果,确保答案正确,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标记)【课堂探究——(对学群学)】(班内大展)探究一:情景模拟:《老赵说事》俺们村的基本情况:通信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耕地基本靠牛,照明基本靠油,生活那就一个字“穷”。
后来,实行土地承包后,老赵某承包了本村的五亩菜地,他认真学习农业知识,向农业指导员请教。
精耕细作,采用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先进技术。
结果,赵某的菜地产量和收入非常不错。
老赵还供养儿子上了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因为很能干,收入不菲。
老赵和儿子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形式?探究二:设置情景(1)赵老太太也发挥余热在村口开了一家早餐店和小超市,生意很红火。
这种分配方式属于哪种分配方式?(2)赵某看到了改革开放的好兆头,他拿出了积蓄继续投入生产,开办了一个蔬菜种植公司,红红火火的做起了生意。
那么赵某公司里面存在哪些可能的分配方式?探究三:我们来探讨一些情形A是某外商独资企业中的普通职员,月工资3000元,是按劳分配吗?为什么?如果不是按劳分配,又属于哪种分配形式?B把钱存入银行定期获得利息收入,属于哪种分配形式?C承包土地后转租给他人获得的收入,这是哪种分配形式?你还能举出属于这种分配方式的例子吗?D获得专利后进行转让,获利10万元,这又属于哪种分配形式?E作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每年可以获得可观的收入,属于那种分配形式?注:我们刚才谈到的劳动力、资金、土地、技术、信息、管理都是可以用来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经济资源,即生产要素。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知道我国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2、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懂得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理解我国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的分析,能提高准确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的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还要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增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按劳分配的含义、必然性和意义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必然性、主要形式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1、通过创设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出经济生活理论。
2、设置漫画,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推出理论,又用学习的理论来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歌曲<<国家>>引入话题由成龙和刘媛媛在国庆60周年文艺晚会的压轴歌曲《国家》引入,多媒体放歌曲。
教师引导:正如歌中所说“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在我国社会总产品日益丰富的今天,家庭中劳动者的收入也日益增多。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我国劳动者的分配方式。
2、课堂调查导入新课课堂探究一教师引导:请大家回顾一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学生活动:回顾经济生活第四课学习的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教师总结:家长的工作属于不同的经济形式决定收入的分配也有不同的形式。
你的家长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方式?我们一起来探讨。
这部分设计的目的是:回顾旧的知识,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新知识。
(二)探究新课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媒体显示奇瑞创业12年的业绩:1、奇瑞于1997年在安徽注册成立。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1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学案
第一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运用: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分析当前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学习重难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重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难点)【学法指导】合作探究法、学案导学法【课前预习案】一、我国的分配制度1.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其客观必然性。
生产决定________,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__________。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________为主体、________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__________为主体、__________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按劳分配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__________中__________分配的基本原则。
__________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决定了__________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________。
2.基本内容:在__________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__________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________(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__________,__________,少劳少得。
★★3.实行原因必要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________决定的。
(1)前提:生产资料__________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资分配)(2)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__________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________________。
(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需分配)(3)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__________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决定不能实行平均分配)。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系统知识—学扎实]1.理清——我国的分配制度(1)是什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为什么①生产决定分配。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怎么办: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2.识记——按劳分配(1)类型①健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②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细解题点—考清楚]依托具体经济现象,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例1] (2015·江苏高考)据统计,2014年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40%来自房地产,17%来自银行理财,16%来自存款,12%来自股票,其他来自信托、基金、保险等。
对该经济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①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②居民投资风险不断降低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④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新增财产性收入来自房地产、银行理财、存款、股票、信托、基金、保险等。
通过房地产、存款等获得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体现,①说法符合题意;新增财产性收入来自多方面,表明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④说法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提到投资风险,②不符合题意;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属于投资收入,是初次分配而不是再分配,也没有体现更加注重公平,③说法不符合题意。
[答案] B[方法技巧] 四种方法判定分配方式[例2] (2016·天津高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单元总结学案
(区分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 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 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 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 给经济“降温”。
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①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③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
单元总结学案
2、多种分配方式是指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 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 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 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的意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 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 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 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单元总结学案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b 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 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 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 行为 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 款的行为。
归纳·重点跨越区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单元总结学案
(为什么?)
①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
高一政治第七课 个人收入与分配 导学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编制人:杨亚审核人:廉基军审批人:叶佐彬【使用说明与方法指导】1.依据导学案,认真研读课本,作好标记和勾画,标注关键词。
2.通过理解教材,掌握我国的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以及如何坚持完善这一制度。
3. 理解在分配领域如何能够更加维护社会公平。
【学习目标】1. 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及其所有制基础。
2.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及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3.理解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及当前形势下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1.按劳分配为主体2.兼顾效率与公平【预习案】构建本框知识体系:- 1 -【探究案】探究一:自主学习中的疑问探究二:见教材第59页页尾深入讨论分析此材料。
探究三:见教材第61页页尾此情形的不利影响及改善措施。
探究四:公有制经济中是否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是否存在按劳分配?【课后拓展】1、“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决定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A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这一制度适应了我国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和特点C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长远目标D党中央、国务院一心一意要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2、下列有关分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在公有制内部才能进行按劳分配,公有制内部也只能实行按劳分配B按资金分配和按资本分配只是表述不同,实质是相同的C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要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D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3、下列所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有:①出租房屋所得的房租;②债券持有人获得的利息收入;③购买商业保险获得的赔付款;④股票分红;⑤以专利技术入股获得的分红;⑥外资企业里工人的工资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⑥D.①②③⑤4、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正确理解是:(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没有效率的公平只能是普遍贫困;②公平是效率的保证,没有公平的效率只能导致贫富分化;③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④既要实现“部分先富”,又要最终走向“共富”;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二者既是一对矛盾,又具有一致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5.对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B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这一分配方式的直接原因C它是对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D它不是我国现有分配方式的全部,但也不是普通的一种方式,是在其中居主体地位6、下列能够体现分配问题上坚持兼顾公平的选项是:①加大对西部的投资,加快西部经济发展②扶助弱势群体,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③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落实“三条保障线”④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建设,促进东部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材料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导学案设计: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学习目标】1.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
(重点)3.正确区分不同的生产要素分配方式,理解按要素分配的意义。
(难点)【素养目标】政治认同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科学精神正确看待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所产生的收入差距。
【重点难点】1、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2、难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学习过程】第一部分课前预习(学习要求):阅读教材本框题内容,独立完成课自主学习任务,限时15分钟。
课前3分钟检查点评。
(学习方法): 问题导学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2、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为什么?(1)(2)(3)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二、我国多种分配方式1、内容:2、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的意义【疑难问题】预习中你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第二部分课堂探究(学习要求):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研讨、集中展示成果。
课堂20分钟完成。
合作探究一:2017年7月,小张大学毕业通过应聘进入了一家国企工作。
小张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工作业绩突出,一年后工资迅速升到令工友们大为羡慕的6 000元/月。
工友小王说:小张每月6 000元,我只有3 600元,不公平。
我们是国有企业,应该实行平均分配。
工友小陈说:平均分配并不是最好的,如果实行按需分配,那才叫好呢。
1.你认为小张和小王工资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小王的观点会带来哪些危害?你同意小陈的观点吗?为什么?3.按劳分配除了国企的工资外,还有哪些形式?4.是否劳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合作探究二: 下面是发生在象牙山村的一幕:刘能因不满意每年种田仅获得6 000元的收入而把自己的责任田承包给王大拿所开的公司,每年可获得2万元的租金;同时,自己也到王大拿的公司打工,每月有3 000元工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考试要求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2.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意义和地位b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b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b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c兼顾效率与公平c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
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0【例】判断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命题立意】识记/再现经济生活知识【试题分析】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答案】此判断题错误①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第一,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第二,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 ;第三,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2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②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和,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社会地位。
③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位。
【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下列届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②王某承包工程获得的收入③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奖金收入④孙某在国有企业的工资收入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命题立意】领会/能够依据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对社会现象作出判断【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按劳分配的知识。
私营企业中的工资收入届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排除①。
承包工程获得的收入届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排除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考试要求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2.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意义和地位b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b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b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c兼顾效率与公平c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________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_______。
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_______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_______,_______。
【例】判断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命题立意】识记/再现经济生活知识【试题分析】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答案】此判断题错误①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第一,__________________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第二,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__________;第三,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______________,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②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__________的社会地位。
③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________地位。
【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②王某承包工程获得的收入③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奖金收入④孙某在国有企业的工资收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命题立意】领会/能够依据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对社会现象作出判断【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按劳分配的知识。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学习目标】1、一个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2、一个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3、二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4、三条重要措施:实现社会公平的三条重要措施【方法指导】1、本课考点是高考命题的高频考点,理解和记忆的任务较重,难度较大。
要重点关注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实现社会公平的三个重要举措这些社会热点问题。
2、理解与巧记:(1)公平与效率的关系(2)工资收入不都属于按劳分配3、知识拓展:初次分配与再分配(1)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接干预。
(2)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对收入要素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
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
(3)初次分配收入存在一定差距是不可避免的,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如果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过多,再分配很难纠正过来。
因此在初次分配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十分重要。
(4)再分配具有社会公平功能。
当然,再分配也要注意促进效率。
如果把再分配调节力度搞得过大,吃“大锅饭”,就会损害初次分配的公平性,从而也会损害效率,反过来影响再分配的调节能力和社会公平的功能。
只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才能促进国民收入合理分配,最终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基础梳理案】一、问题导学1、填空(请按照达标要求和提示,掌握教材,在教材上标记)知识点基本内容及要求必然性(原因)意义按劳分配提示:分配范围是在公有制经济中提示:记住关键词(前提、物质基础、直接原因)提示:从生产力及生产关系两方面理解(最好缩短,便于记忆)达标要求了解能理解、记住能记住2、计算:小华父亲在国有铁路企业工作,月工资收入6000元,母亲在集体企业工作,月工资收入5000元,小华在外资企业工作,月工资收入4000元。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案:第三单元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无答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说出收入分配公平、效率的含义;能说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和举措;能辩证分析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及处理这一关系的政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积极讨论、踊跃参与、大胆质疑,能准确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情投入、在快乐学习中养成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关于公平问题;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漫画:某公司收入分配状况:老总:豪宅靓车全有啦,副总:吃吃喝喝洗桑拿,科长:精打细算全家花,职工:这俩钱儿咋拿回家?思考:你能看出这家公司的收入分配状况存在什么问题吗?在你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学生回答:观看图片:各种收入差距【新课教学】一、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情境一:“公先生”和“平先生”是同一个公司的两名员工。
假如他们在公司的月薪都是6000元。
你认为他们在公司里的收入分配是公平的吗?情景二:其实,“公先生”大学毕业就在这家公司了,已经工作了15年,是这家公司的普通员工,月薪在4000元左右;“平先生”是财务专家,高级会计师,五年前“挖”过来的,月薪8000元。
你现在觉得他们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公平有什么要求?为什么要公平?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经济生活中的公平:(1)主要指收入分配中的公平。
即付出的劳动与自己的所得收入相一致,这种公平也是相对的。
(2)收入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否则只会导致奖懒罚勤。
如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分配体制及导致的结果。
(3)允许适度收入差距的存在。
“度”是能够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4)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
过渡:那么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呢?(活动)近两年,“公先生”、“平先生”以及很多职工情绪不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也没有以前那样高。
原因是这家公司虽然效益很好,产值年增长为11%,利润年增长20%,但工资年增长只有5%。
高中政治 第七课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政治教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班级:姓名:【教学目标】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了解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教学重点】按生产要素分配,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教学方法】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导学】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为主体(1) 适用范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基本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在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探究一:目前我国的公有制经济,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劳动力产品也没有极大的丰富。
在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这两种分配方式中,应该实行哪种分配方式?在平均分配和按劳分配两种分配方式中,那一种更合理、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决定的。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性和性,体现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4)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的分配方式中占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探究二:.阅读教材59页第二个方框中的内容,说一说,小吴的姑姑和爸爸主要按什么方式取得收入?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参与分配的制度。
1、主要形式有:按资本要素分配(如储蓄所的利息、购买股票所的股息和红利、购买债券所的利息、私营企业的税后利润等);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按技术要素分配(如技术入股、专利使用等);按劳动要素分配(如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按管理要素分配(如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收入等)。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精导:构建框架夯实基础【梳理体系整体感知】【要点再现重点默记】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及决定因素⑴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⑵客观必然性(由什么决定的):①生产决定分配,决定分配方式。
②现阶段,我国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然实行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为主体⑴性质:是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⑵基本内容和要求:在经济中,在对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以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⑶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地位。
⑷客观必然性:是由我国的决定的。
①前提:;②物质基础:;③直接原因:。
⑸意义: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从而促进的发展。
②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没否定,体现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⑴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理解)。
⑵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原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的制度。
②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和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4.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⑴含义及表现(是什么):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要求保证人们的。
⑵意义(为什么):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实现、。
⑶措施(怎样做):①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重要举措:保证居民收入在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高一政治(人教版 必修一)导学案:3.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课题: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第 课时 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理解为什么要坚持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注重效率和公平原则的涵义;如何坚持效率和公平原则。
3、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坚持兼顾效率和公平原则的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选择。
2、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教学 重点 1、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2 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3、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教学 难点 1、 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2、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教学[来源:学科网]方法[来源:1ZXXK]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是否有课件[来源:1ZXXK][来源:1ZXXK]有 课时设计1课时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课后 补充问题设计与 双边活动授课内容引导学生参看教材60页,就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两种观点进行讨论。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
为什么?(导入问题的作用) ★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 复习导入: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与重要意义。
2、 小事例,设找全班最瘦小的女生与最壮大的男生背麻袋,来引导学生试分析效率与公平。
(二)进行新课 (1)公平的含义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材60页,就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两种观点进行讨论。
教师总结:公平的含义比较宽泛,我们这里学的是收入分配的公平。
它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目题(一)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1.什么是收入分配公平?为什么要收入分配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2.怎样实现社会公平?(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收入分配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不能存在差距。
(×)辨析: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而不是没有收入差距。
2.实现社会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辨析:实现社会公平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1.提高“两个比重”的必要性和意义(1)“两个比重”是指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2)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两个偏低”的问题,即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3)提高“两个比重”,维护了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增加了居民收入,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维护了劳动者的利益。
(4)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居民收入增加,有利于扩大消费,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的作用;有利于解决我国多年来投资率持续偏高、消费增长缓慢、消费率偏低的问题,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2)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单元概述教材第二单元阐述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本单元进入“收入与分配”的学习,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
本单元与第二单元呼应,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财富创造和财富分配构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两个基本方面。
财富分配包括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个方面。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共同决定的。
国家收入的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的集中性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收入分配的两个方面,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税收则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税收主要包括政府征税和百姓纳税两个方面。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也是全书的重点之一。
根据课程标准,本单元的内容设计为三课六框。
第七课主要介绍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意义;第八课讲述的是我国的国家收入分配,主要讲解财政、征税和纳税的基本知识。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3.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能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
能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能力目标(1)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
(2)了解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在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及与同学、老师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与人交往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2、难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单元概述教材第二单元阐述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本单元进入“收入与分配”的学习,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
本单元与第二单元呼应,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财富创造和财富分配构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两个基本方面。
财富分配包括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个方面。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共同决定的。
国家收入的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的集中性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收入分配的两个方面,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税收则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税收主要包括政府征税和百姓纳税两个方面。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也是全书的重点之一。
根据课程标准,本单元的内容设计为三课六框。
第七课主要介绍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意义;第八课讲述的是我国的国家收入分配,主要讲解财政、征税和纳税的基本知识。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3.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能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
能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能力目标(1)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
(2)了解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在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及与同学、老师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与人交往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2、难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课前预习案】(15分钟)一、阅读与思考:【课堂探究案】(15分钟)探究点:收入分配方式王某一家五口人月收入23 000元,其中,王某之父是国有企业工程师,月收入6 000元;王某之母是外商独资企业的技术员,月收入4 000元;王某本人是私营企业的小老板,月投资利润收入7 000元,王某之妻是一外资企业的会计,月收入3 000元。
(1)上述收入,各属于哪种分配方式获得的收入?(2)分别分析实行上述分配方式的重要意义。
【当堂训练案】(1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A、按需分配B、平均主义C、按劳分配D、按生产要素分配2、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A、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C、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特点D、由党的性质和国家性质决定的3、在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据主体地位,是由于()A、按劳分配在每个社会成员的收入来源中占据较大比重B、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C、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D、公有制企业个人收入来源多样化4、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②王某在农村集体经济联产计酬中获得的收入③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福利性分配收入④孙某在国家机关工作中获得的工资收入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②④5.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许多国有企业除了给科技人员高薪外,还允许他们以科技入股,根据企业效益分红。
科技人员的这些收入属于 ( )A.按劳分配所得 B.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D.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所得6.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已经实行四年。
绩效工资是指根据工作成绩和劳动效率确定的工资,实施绩效工资( )①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重要体现②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所有劳动者的收入③实现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统一④能够完善分配激励机制,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A.②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④7. M村在确认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等权属后,将1000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T公司,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每户村民按850斤大米(约1400元)/亩×年的标准领取租金。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村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了价值②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③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④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A.①②B.①③C. ②④D.③④8.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
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
”她的收入()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②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③属于按劳分配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A.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3.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公平及收入公平的含义;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举措。
2、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和我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二)能力目标1、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2、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并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2、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难点: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课前预习案】(20分钟)一、阅读与思考: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0—P63,在教材找出并勾画以下知识,初步识记自主探究结合自己对课本的理解,自主完成所列问题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1、收入分配公平的地位:是社会公平的。
2、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就是指绝对平均。
二、归纳与总结:根据你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概括本框知识体系:【课堂探究案】(25分钟)探究点一: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在准备学习《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时,某校高一(3)班同学搜集到了以下资料,并依据公司分配情况,探讨了一系列问题,请你参与其中:聚焦员工之间的收入分配某公司是著名的国有企业。
由于该企业积极引进了一批高级管理人才,近几年的效益有了大幅度发展。
为了留住这部分高管,该企业为他们开出了多达600万的年薪。
而普通的一线工人月薪仅为2 000 元。
关注企业发展与职工收入增长近五年来,该国有企业的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左右,企业利润平均每年增长20% 左右;与此同时,企业职工的工资增长缓慢,平均每年增长5%左右,职工收入比重偏低。
(1)上述材料表明,该公司在收入分配上存在什么问题?(2)什么样的分配是公平的收入分配?实行公平的收入分配有什么重要意义?(3)如果上述趋势发展下去,会给职工和公司带来什么不利影响?探究点二:兼顾效率与公平某公司原是一家效益很好的企业,后来,公司分配向高层管理人员倾斜,一线工人的年收入不足高层管理人员的十分之一。
拉大的收入差距导致双方关系紧张,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低下,优秀工人纷纷跳槽。
新的领导上任后,积极改革不合理的公司分配制度,大幅度提高一线工人的劳动报酬。
从此,企业内部的关系又变得和谐了,工人的工作积极性高涨,纷纷为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公司又红火起来。
由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比改革前提高了近3倍,无论管理人员还是一线工人的工资水平都翻了番,企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1)该公司经济效益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上述材料对我们有何启示?【当堂训练案】(1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它是一个比值,数值在0和1之间。
基尼指数的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
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间。
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已远超0.4的国际公认警戒线,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十分迫切。
之所以要更加注重公平是因为( )①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②这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④这是实现同步富裕的客观要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
下列举措中能够通过扩大财产权利而使农民增收的是( ) A.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的抵押、担保和转让B.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C.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生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D.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确权登记3、从“十二五”规划到“十三五”规划,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目标,收入等于或大于经济增长目标,外界形象的解读为“收入要跑赢GDP”。
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收入要跑赢GDP”应该( )①在初次分配中着力提高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②在再分配中更多向民生领域倾斜③普遍降低税收起征点④允许生产要素按比重参与收入分配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4、有人指出,社会公平与经济市场化是兼容的,我们应该寻求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各类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要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既要重点向做出突出成绩的劳动者倾斜;也要统筹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与离退休人员的收入分配关系,不断完善绩效工资政策,对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
这些措施( )①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②贯彻了回报社会、先富帮后富的精神③体现了再分配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④有助于劳动者树立竞争择业观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5、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下列选项的序号从图中的上排M开始,按所示方向,正确的是( )①工资收入提高②生产供给增加③消费需求增加④劳动需求增加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6、“十二五”时期收入分配改革依然坚持的是“调整”,但更加强调“公平”,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2010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贷款利率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7、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对GDP的比重达到21%,但农民工群体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6%左右,农民工对经济增长成果的分享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