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之古诗词鉴赏专题(93张ppt,)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 PPT精品课件(共42张)
第 一 部 分
古 诗 鉴 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1)“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一句描绘了怎 赏 答: “孤”孤独,孤苦之意。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 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物心理写照。(步骤一)“孤”字,明写一盏寒灯,昏暗凄清,引 答: 起思念。“孤灯不明”引人“思欲绝”,“思欲绝”的人儿在孤灯 下形单影只,孤零零冷清清。(步骤二)形象表达了诗人的处境和 内心的愁思(孤苦无奈的思念)。(步骤三)(“表明此诗的意旨 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也可。) (2)请谈谈“孤灯不明思欲绝”一句中“孤”字的表达效
上句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和退隐之 (1)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简要 思;下句用春秋钟仪的典故,是痛言自己留居长 分析。 景物描写视听结合、动静结合,颇见匠心。“残星几 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结合其它诗句分析, 答: 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 言之成理也可)。 “人倚楼”取静态。
古诗词鉴赏· 专题练习
二
第 一 部 分 古 诗 鉴 赏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赏析。 禹庙【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1)颈联中的“嘘”字和“走”字用得好,试分析其 颈联中的“嘘”和“走”用得奇妙。江流奔腾咆 妙处。 哮,好似画中神龙飞跃在悬崖峭壁之间,嘘出团团云 答: 气;“走”字则写出了长江之水以“虽乘奔御风不以 疾”的速度迅奔的气势,使人感到惊心动魄。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大禹不惧艰险,征服自然, 答: 为民造福的创业精神的崇敬之情,且暗含了对当时统 治者昏庸误国的讽刺,希望当政者能像大禹一样“乘 四载”“控三巴”,艰苦创业,重振河山。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PPT精品课件735(共60张)
鉴赏古诗词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词 句、诗眼、语言特色。同时,我们还要品 : 味诗歌的词语,掌握诗歌的句法,把握诗 歌的语言风格,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 。
► 类型一 炼字
知识储备 (三年高考P128"诗歌的炼字艺术“) 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 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古人写诗,十分 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 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 术的地方。
即学即练
溪居即事 崔道融(唐)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疑”“急”二 字用得传神,为什么?
答:“疑”“急”二字用得确是传神。(步骤一:表 明看法)“疑”,怀疑,大人本不疑,小孩才疑。 “急”,急忙,扣住小童的思维特点来写,很有情趣。 (步骤二: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乡村春日,人们都 在田间劳作,村里很是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 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 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了 回去,急急忙忙地解脱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客。 (步骤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作者用 “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 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十分传神。诗人成功地描写了 一个热情、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步骤四: 联想想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
4.叠音词
叠音词描写生动形象,情感绵密曲折, 富有音乐美,能起到强调的作用。如: 《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写词人内 心空虚,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处境 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 惨戚戚”则极言心情之悲怆。
5.色彩词 表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 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欣赏时, 要善于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词语, 体会诗歌流露的感情色彩。如:“两个黄 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 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 句》) 一、二句中黄与翠、白与青,互相 映衬,物象的色度、明度、彩度之间是那 么协调,整个画面展现出清晰的空间感与 和谐的暖色感。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词 句、诗眼、语言特色。同时,我们还要品 : 味诗歌的词语,掌握诗歌的句法,把握诗 歌的语言风格,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 。
► 类型一 炼字
知识储备 (三年高考P128"诗歌的炼字艺术“) 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 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古人写诗,十分 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 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 术的地方。
即学即练
溪居即事 崔道融(唐)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疑”“急”二 字用得传神,为什么?
答:“疑”“急”二字用得确是传神。(步骤一:表 明看法)“疑”,怀疑,大人本不疑,小孩才疑。 “急”,急忙,扣住小童的思维特点来写,很有情趣。 (步骤二: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乡村春日,人们都 在田间劳作,村里很是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 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 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了 回去,急急忙忙地解脱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客。 (步骤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作者用 “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 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十分传神。诗人成功地描写了 一个热情、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步骤四: 联想想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
4.叠音词
叠音词描写生动形象,情感绵密曲折, 富有音乐美,能起到强调的作用。如: 《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写词人内 心空虚,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处境 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 惨戚戚”则极言心情之悲怆。
5.色彩词 表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 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欣赏时, 要善于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词语, 体会诗歌流露的感情色彩。如:“两个黄 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 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 句》) 一、二句中黄与翠、白与青,互相 映衬,物象的色度、明度、彩度之间是那 么协调,整个画面展现出清晰的空间感与 和谐的暖色感。
高考古诗词鉴赏(ppt)PPT课件
完整编辑ppt
23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反映离乱的痛苦 表达山河沦丧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完整编辑ppt
24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2. 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问:这首诗选用了哪些美好的意象?为我 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此事时认识 个什么样的形象?
完整编辑ppt
7
答题链接高考
• 【2016全国一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
金陵望汉江 李白
•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完整编辑ppt
8
答题链接高考
• 8.(6分) •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汉江江水回旋万里,分成
了很多支流。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 迅疾奔流。 • (2)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远望汉江水势浩瀚无边, 气势宏大的景象。 • (3)借景抒情,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
• “啼”字表面写黄莺鸣叫,深层写黄莺殷
殷挽留、凄凄惜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拟
人手法,赋予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
移位,曲笔手法,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
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完整编辑ppt
37
• 答题公式
公式: 释义+手法(修辞或表现)+表达 诗人的情感
模式: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的形 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 作者 的感情。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全接触 PPT精品课件(共59张)
(0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 感?(2分)
三.教纲解读 (05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 举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水。
(1) 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 样的感 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孤 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 你的理由。
4、按年代分 古体诗:(唐代以前): 四言诗—骚体诗—乐府诗—五言诗—七言诗 近体诗:(唐代——五四) 绝句: 第3句不押韵,2、4句必须押韵,第1 句可押可不押,韵脚(句末押韵的字)。 律诗 : 8句,偶句押韵,首、颔、颈、尾, 颔、颈对仗(出句、对句)、仄起平收 词 : 词牌 题目 上阙(片) 小令 中调 长调 豪放词 婉约词 曲: 宫调 曲牌 题目 散曲(小令、套 数) 杂剧
3.下列是高骈的绝句《山亭夏日》,排列顺序正确的 一项是 ①满架蔷薇一院香 ②绿树浓阴夏日长 ③楼台倒影入 池塘 ④水晶帘动微风起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①③②④ 4.填入下面五言律诗横线内的诗句是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 。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A.泣尽弓剑前 B.飞血溅林梢 C.卧埋淮海边 D.生儿不象贤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 综合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分析是否恰当?尾联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织 起来,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色 巧妙地结合起来。
古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应考专题指导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广东高考题
五律·春日登楼怀归① 北宋·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②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
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两字绘声绘色、
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注重形容词、动词)
12
分析诗眼欣赏炼字
雨晴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思考:“雨前未见花间蕊”是第一句原来的写法, 这样改有什么特点?
● 比喻: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
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
果。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
月春风似剪刀。”
。● 夸张: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
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
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
白《秋浦歌》)。
7
8
自然景物:月亮——思乡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 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
植明。物”:菊花 ——坚贞、高洁的品格
如: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 英。”
古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应考专题指导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广东高考题
五律·春日登楼怀归① 北宋·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②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
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两字绘声绘色、
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注重形容词、动词)
12
分析诗眼欣赏炼字
雨晴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思考:“雨前未见花间蕊”是第一句原来的写法, 这样改有什么特点?
● 比喻: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
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
果。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
月春风似剪刀。”
。● 夸张: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
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
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
白《秋浦歌》)。
7
8
自然景物:月亮——思乡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 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
植明。物”:菊花 ——坚贞、高洁的品格
如: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 英。”
高考诗词鉴赏专项复习ppt课件(共173张)
2 简要分析词中“白发渔父”形象。(4分)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看破红尘、淡泊超脱的渔父形象。 词中渔父任凭惊骇涛浪、是非成败,只着意于春风 秋月、握杯把酒、笑看人生、坚守江渚渔樵生活。 诗人借这一形象抒发自己超然世外的旷达胸怀。
14
例3
题葡萄图(Leabharlann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古代诗词鉴赏
1
学习目标 1、积累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2、积累品读诗歌的一般方法。
2
一 高考诗歌鉴赏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鉴赏古诗作品里的形象
诗中的主人公形象、诗人自己的形 象、诗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3
2、鉴赏古诗的语言
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 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 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 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 术效果等。
7
三、诗歌鉴赏题应试对策(如何做诗 歌鉴赏题)
1、学会利用文中信息,如题目、作者、 注释、背景等。 2、把握诗歌的意象,透过意象把握诗歌的 内容和诗人抒发的情感。 3、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 4、注意诗歌表达技巧的运用。 5、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 的感情.
8
诗歌鉴赏之形象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 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
1 通过前四句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间接表现 陆鸿渐的高洁不俗。 2 通过最后两句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出陆鸿渐 的闲适与潇洒。
16
景物形象的鉴赏
17
阊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18
景物形象 这些客观景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 的客观景物,更重要的是含有诗人情感的 景物形象,也就是诗人所写之“景”。 诗人借这些“景”,抒自己之“情”;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55页)
• 答题示例:
•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的
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 此诗描述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
答:此诗描述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
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
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
• 3、答题要条理化
•
理解了全诗,审好题,找准答题的切入口,最后就是要
组织答案了。答案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
才干条理清楚又全面周到。
三、古诗词常见题型分类及答题模板
•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 一、诗歌鉴赏必需具备的知识积存 • 1、常用的表述方式:这首诗写了〔意象或者事情〕,通过什么
方法〔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意象或 者事情〕的什么特征,关于表现〔特别〕什么思想〔感情〕起到 了什么作用。 • 2、常见的意象和意境 • 〔1〕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予着作者情感的物象。意象可以是人 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如《邶风 静女》 中的小伙子〕和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声声慢》 中的“我〞〕,也包涵了物象〔如“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白 鹭〞 “青天〞〕 • 在古典诗歌中,一些意象由于名家使用来表现某种情绪,后又被 其他诗人反复使用于这种情绪,从而有了特定的内涵。同一民族, 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一想表达某种情感,就想使用某种意 象。反过来,一提到某一个意象,就让人想到某种情感。因此, 了解这类意象通常寄予了作者哪种思想情志,常常成为诗歌鉴赏 的突破口。 • 3、常用的表达技巧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PPT精品课件77(共330张)
(2)感情词:反映诗人心情词:惜、 哀、悲、痛、怒、愤、怨、喜、叹、 笑、乐等。抓住这些感情词,基本上 就能把握住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 思想感情。 如:杜甫的《登高》,只要抓住 了首联的“猿啸哀”,颔联中的“萧 萧”,颈联中的“苦恨”“潦倒”, 那么,就很容易读出诗歌的感情基调 是低沉的,诗人的情感是凄凉的。
题人故意加了注释,有注释就一定 要关注注释,它对我们读懂诗歌也
非常关键。但同时
春夕·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释:崔涂曾久在巴蜀、湘、鄂、 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 人”,《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 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 感情?
鉴赏前的准备: 一、了解一些古代诗歌知识
二、如何初步读懂诗歌
一、诗歌基本常识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首联 (第一句),(第二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颔联 (第三句),(第四句)。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颈联 (第五句),(第六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尾联 (第七句),(第八句)。
隐《夜雨寄北》中的“夜”、赵鼎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中的“建
康”“上元”、辛弃疾《登建康赏心
亭》中的“建康赏心亭”。
( 2 )标题直接点明作品内容涉及
的主体或重点,如王维《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的“忆”、王勃《送 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送”、张籍
的《秋思》中的“思”。
( 3 )标题直接点明诗人的感情基 调,如沈如筠《闺怨》的“怨”,杜 甫《恨别》中的“恨”,《春夜喜雨》 中的“喜”,陆游《书愤》中的 “愤”。 总之,抓住标题做些思考,便能 初步探明诗人的感情脉络,进而比较 准确的把握住全诗的主题。
高考复习古诗鉴赏古代诗词类别 PPT精品课件(共69张)
古诗鉴赏
咏物诗
山水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
咏物诗(侧重于托物言志)
有关咏物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 《全唐诗》已存6021 首,初唐504首,盛唐 746首,中唐1455首, 晚唐3556首。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 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 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 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 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 托自己的感情。——这 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蝉 骆宾王① 西陆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①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写这首诗时,本来担 任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 贪赃罪名下狱。 ②西陆:指秋天。南冠:指囚徒。 (1)请说出这首诗中“蝉”的形象特点。
概念理解:
(1)咏物诗:
诗人理想、 特点 (形态、色彩 客观的“物”(山 志向、情怀 借描写 川河岳、花鸟草虫)的 或其所处的环境) 表达 。
(2)写作技巧——
托物言志
。
一、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 好和情趣。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对春天的 喜爱之情
二、托物寓意,表达作者的志向和节操。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 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 “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 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表明了自 己的志向。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释: ①虞世南:原为隋朝旧臣,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后,由于才高学 广,为人正直,深得器重。 ②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咏物诗
山水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
咏物诗(侧重于托物言志)
有关咏物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 《全唐诗》已存6021 首,初唐504首,盛唐 746首,中唐1455首, 晚唐3556首。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 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 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 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 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 托自己的感情。——这 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蝉 骆宾王① 西陆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①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写这首诗时,本来担 任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 贪赃罪名下狱。 ②西陆:指秋天。南冠:指囚徒。 (1)请说出这首诗中“蝉”的形象特点。
概念理解:
(1)咏物诗:
诗人理想、 特点 (形态、色彩 客观的“物”(山 志向、情怀 借描写 川河岳、花鸟草虫)的 或其所处的环境) 表达 。
(2)写作技巧——
托物言志
。
一、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 好和情趣。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对春天的 喜爱之情
二、托物寓意,表达作者的志向和节操。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 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 “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 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表明了自 己的志向。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释: ①虞世南:原为隋朝旧臣,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后,由于才高学 广,为人正直,深得器重。 ②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高考复习诗歌赏析古诗鉴赏(高考专题)ppt[优秀课件资料]
高考专题辅导
古代诗歌鉴赏之五
敦煌三中 康志良 dhkdkzl@
鉴赏方法指导(Ⅰ)
理解:词义、句义
古
了解诗人(生平、风格等)
诗
鉴 鉴赏: 掌握常识(典故、修辞、表现手法等)
赏
把握意境(景 、 事、情)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方法指导(Ⅱ)
1、整体感知主旨 2、组合意象,探究内涵 3、认知精妙词语体会意境 4、抓住诗眼体会主旨 5、多角度领会
蒙冲巨舰一毛轻。
问渠哪得清如许?
向来枉费推移力,
为有源头活水来。
此日中流自在行。
④注意注释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 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抵万金。
二、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2003年春季题)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五言绝句。(考查诗体常识)这两首诗都 是抒发思乡之情(或“秋思”)(考查思 想内容)
鉴赏指导: 据诗题可知,此诗为诗 人听了张立本之女吟诗后作,要理解诗的 意境,关键在于把握住张立本女“独步”、 “自敲”、“清歌”的形象和“凉”“月 如霜”这此透露气氛特征的词语,在此基 础上归纳并作具体分析即可。
要求:采用文学短评形式写一段不
少于100字的意境。(专题短论)
危冠(高帽子) 南方
古代诗歌鉴赏之五
敦煌三中 康志良 dhkdkzl@
鉴赏方法指导(Ⅰ)
理解:词义、句义
古
了解诗人(生平、风格等)
诗
鉴 鉴赏: 掌握常识(典故、修辞、表现手法等)
赏
把握意境(景 、 事、情)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方法指导(Ⅱ)
1、整体感知主旨 2、组合意象,探究内涵 3、认知精妙词语体会意境 4、抓住诗眼体会主旨 5、多角度领会
蒙冲巨舰一毛轻。
问渠哪得清如许?
向来枉费推移力,
为有源头活水来。
此日中流自在行。
④注意注释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 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抵万金。
二、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2003年春季题)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五言绝句。(考查诗体常识)这两首诗都 是抒发思乡之情(或“秋思”)(考查思 想内容)
鉴赏指导: 据诗题可知,此诗为诗 人听了张立本之女吟诗后作,要理解诗的 意境,关键在于把握住张立本女“独步”、 “自敲”、“清歌”的形象和“凉”“月 如霜”这此透露气氛特征的词语,在此基 础上归纳并作具体分析即可。
要求:采用文学短评形式写一段不
少于100字的意境。(专题短论)
危冠(高帽子) 南方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之分类赏析课件65张
赏析示范
考题原文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中景物有什么特征?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赏析要点
景物特征: 孤寂 表达技巧: 拟人 作者情感: 孤独、受冷落,寄情自然, 人格的高洁清傲。
赏析示范
考题原文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 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赏析示范
考题原文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的这首诗前后两联在写法 上有什么不同?表现了怎样的 感情?
赏析要点
一、二句写实景,描写胡天北地,冰 雪消融的牧马的季节。傍晚,战士赶 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 在苍茫而又清澄的夜里,不知哪座戍 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 落》曲调啊!三、四句以实写虚,将 “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 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 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
古诗词鉴赏专题
诗词分类赏析
内容分类
1.写景抒情诗 3.咏物言志诗 5.边塞征战诗 7.思乡怀远诗 9.思妇闺情诗
2.即事感怀诗 4.怀古咏史诗 5.赠友送别诗 9.山水田园诗 10.论道说理诗
01 一枝一叶总关情 写景抒情类诗词鉴赏
赏析方法
步骤一 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 步骤二 写景常用的表达技巧。 步骤三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赏析示范
考题原文
赏析要点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 象征青春、热情,表现喜事 绿色 象征希望、活力、和平 蓝色 表现高雅或忧郁 紫色 表现高贵、神秘
西楼 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 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
冬雪 冷峻 流水 叹惋、时间流逝 丁香 指愁思或爱恋情结
大漠 苍凉
旷野 凄清
美酒 壮行 竹林 闲趣、隐逸
红豆 相思 孤灯 孤苦、羁旅凄凉,思乡怀人
8、边塞征战诗 ①描写塞外风光 ②表现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躯赴国 难的悲壮 ③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 ④描写望月思乡的苍凉和长年征战的悲苦,将士 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及其不幸遭遇 ⑤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 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
9、赠友送别诗 借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 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 惆怅、有期望等。
⒌山水田园诗 ①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 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生活的向往; ②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热爱; ③表现归耕隐居之乐,抒发质朴、清新、恬淡、 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 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 ⒍托物言志诗 ①托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 ②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 ③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7、悼亡游仙诗 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 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方法指导——把握诗歌鉴赏的八个切入点
三、从意象切入 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简单 的说,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 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 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 形象。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断肠人在天涯”等就是意象。
晴天 表现光明、欢娱 阴天 表现压抑、愁苦、寂寞 尺素 指代书信 珍珠 表现美丽、纯洁无瑕
象征高洁、脱俗
吴钩 佩带的刀剑,看吴钩, 建功立业的抱负
漂泊、无拘无束,自由 船 旷达 象征纯洁无瑕,表现丧 白色 事 黑色 表现黑暗、绝望或神秘 黄色 象征温暖、平和 桑梓 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南园 泛指花草园林 落日 惆怅 秋雨 忧愁 落叶 失意、伤感
古诗词鉴赏专题
乌鲁木齐外国语学校十二中 薛苗
考纲点击
写什么?
怎样写?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
为何写?
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内容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
考情分析——近年来高考诗歌命题的特点
1、诗的体裁为五、七言格律诗,词、曲则为小令 (其他可考性不大); 2、多为名家名篇,名篇中往往有名句(太偏、太 怪者可考性不大); 3、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 且离不开景、情、境; 4、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 情、别离情等; 5、艺术技巧均为常见技巧,大都是其他文学作品 所共有的而学生在学习中又接触过的技巧。
温情、惜春、爱的思念、沧 桑、漂泊、信
表现自由、闲适
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人的使者
表现希望、活力或时光 太阳 流逝 比喻年老或表现失落、 夕阳 悲叹沧桑
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 细雨 情、爱情 细雨 潜移默化的教化
①象征人生的圆满、缺 憾; ②表现亲人的团圆、分 月亮 离;
例1、 鹊桥仙· 夜闻杜鹃①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 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②孤梦,又拣深枝 飞去。故山③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 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郑(今 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 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 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 管,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 寓言”之作。 ②惊残:惊醒。 ③故山:即家乡。 这首词前三句描绘了一幅 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 的景象;“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运用 衬托 手法,突出了杜鹃悲切的叫声;全词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 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的思 想感情。
方法指导——把握诗歌鉴赏的八个切入点
一、从题目切入 古诗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 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从题目切入,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题中的“闻笛”不可忽视。全篇四句,前三句 全写笛声,这笛声把读者引到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 其中“暗飞声”、“满洛城”写出了笛声的韵味, “闻折柳”则写出了笛声的内涵,末句“故园情” 写出了“闻笛”的感受。抓住题中“闻笛”,笛声 “折柳”的内涵也便迎刃而解了。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 “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 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 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 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 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 要重蹈覆辙之意。
秋虫 凄凉
烛 相思、别愁
故园 乡愁
枯藤 萧瑟、荒凉 古道 荒凉 长亭 送别 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 关山 怀乡、思人 “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 莲 爱情 孤雁 思亲,思乡,孤独
古琴 知音 飞鸟 空远 西域古国名,表现卫国 楼兰 立功 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 阳关 的歌
阑(栏) 象征着思念、寂寞、离 干 愁
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 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 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 (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 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 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 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 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 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 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 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 隐居生活),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⒉咏史怀古诗 ①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 ②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 ③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④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⒊伤春伤别诗(闺怨诗) ①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 ②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 ③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⒋羁旅行役诗 ①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②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 牵挂。
方法指导——把握诗歌鉴赏的八个切入点
方法指导——把握诗歌鉴赏的八个切入点
五、从背景切入 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 为事而作。”任何文章都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 产物,都打上了一定的时代的印记。因此,欣 赏古代诗歌不能不联系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背 景、文化背景。命题者在编制试题时,往往会 对一些影响诗歌内容理解的背景作简略注释。 从“背景”入手,便于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 化,容易体会诗歌中的内容、主旨。
象征热情或残酷,荡污秽的 暴雨 力量
露
③寄托思乡、思亲之情; 雪 ④表现旷达、潇洒,美 霜 丽 ,冷清 表现希望、旷达、欢娱、 春风 得意 西风 浮云 表现游子漂泊、飘零 浓云 表现愁肠压抑 玉
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象征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 恶劣 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 坎坷 表落寞、惆怅、思归、烘托 衰败
方法指导——把握诗歌鉴赏的八个切入点
二、从注释切入 命题者在试题中作注释,或注释词语,降低 难度。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之四: 江城子
五代· 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 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 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寒蝉 悲凉、离愁别绪
梅子 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自然景物:月亮——思乡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 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 明。”
植物:菊花 ——坚贞、高洁的品格
如: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 英。” 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 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考情分析——诗歌鉴赏中失分严重的原因
1、答题不规范,不会使用鉴赏术语。 2、漏掉某些答题要点,不能拿满分。 3、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方法指导——诗歌鉴赏的五步程式
1、先读全诗分类别(知题材,定主旨) 2、后半部分找中心(后半部分多为主旨所在) 3、前半部分寻意象(前半部分多为写景 ) 4、详读全诗五必看 1)必看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 2)必看作者(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3)必看注释(有时答案便在其中) 4)必看名句(中心、诗眼常常在此) 5)必看题干(看清要求和指向性) 5、回头审视析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手法、修 辞手法、描写手法等)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题中的“过”与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过” 相同,意谓“访问”“探望”。诗题的显性的信息 就是探访著名香积寺院。诗中描写的重点就是在深 山密林中的所见所闻,最后流露出的“安禅制毒龙” 的佛学情感也是由探访而来的。 《约客》,题目交待了事件背景,让我们能够在 约客未到的特定情景中去感悟诗人的失落和孤寂。 《月夜忆舍弟》,题目既交待了时间(月夜), 又表明了情感(忆),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舍 弟),让我们在未读诗句时,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 感主旨——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