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备课(四年级)

合集下载

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点;2. 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3.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2.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三、教学准备:1. 教材: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2. 多媒体设备;3. 课件和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约10分钟)1. 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Step 2 探究(约15分钟)1. 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谈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陈述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鼓励学生互动讨论,了解各个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2. 教师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的贡献,并阐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Step 3 学习(约25分钟)1. 教师布置任务,供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并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指导。

2. 学生独立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同时边读边思考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有哪些?3. 学生互相讨论自己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梳理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

Step 4 总结(约15分钟)1. 学生分享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进行总结,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和意义是什么?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行对传统文化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剪纸、书法、国画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实践动手能力;2. 组织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图片展览、诗歌朗诵或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六、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文,可以自由发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感受和展望。

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国的传统文化》教案

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国的传统文化》教案

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国的传统文化》教案教案标题: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国的传统文化》教案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3. 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能够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准备:1. 课本《中国的传统文化》2. 幻灯片投影仪3. 电子板书4. 绘本、图片、音频等教具5. 电子设备(计算机、平板电脑等)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等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引发学生关于中国文化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新课呈现(约10分钟)1. 通过幻灯片和电子板书,呈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课的标题和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提前猜测课文内容,并启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三、分组探究(约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书法、剪纸、传统节日等),利用绘本、图片、音频等教具进行探究和讨论。

2.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其他小组展示并解释他们所研究的传统文化元素。

四、课文阅读(约15分钟)1.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尽量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 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五、合作探究(约15分钟)1. 将学生重新分组,按照自己的兴趣向其他组分享自己刚才的阅读体会和问题解答结果。

2. 鼓励学生提出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自己的见解,并与其他组展开互动。

六、课堂互动(约15分钟)1. 利用教具和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相关活动,如剪纸、书法练习、灯谜猜等。

2. 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乐趣和魅力。

(山东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优秀传统文化电子备课

(山东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优秀传统文化电子备课
2、讲解出处。
3、古说今语。
4、明道喻理:蒲松龄落第不落志
知行合一
填一下小小志向表
9《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清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1、初读 :
1、让学生自由读
2、小组讨论意思
二、 了解文章出处
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介绍这句话的出处引入
二)、学习新课
1、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
三)、明道喻理:中国留学之父-容闳
四)、知行合一
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少年中国说
1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2、明白做人的道理,品德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
明白做人的道理,品德的重要性
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
1、《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2、解字
(二)、故事引导
1、讲关于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
2、让学生说说韩信具有怎样的品德?
3、知行合一
结合文章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涵养美德,增长才干?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知道孝慈是维系亲情的纽带,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思想感情。
难点
知道孝慈是维系亲情的纽带,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听相关故事
教学课时
6课时
15《慈乌尚反哺,羔羊尤跪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教学目标:

小学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花荣木茂学科:传统文化班级:四年级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1.借助不同的阅读方式,正确朗读、记忆课文内容。

2.通过使用工具书或其他研究方式,理解句子的含义。

3.指导学生以古人的方式定义和区分植物。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讲述哪些植物拥有“华”“荣”等特点。

5.在熟练成诵的基础上,通过“说字解词”“诗文今译”“诗文点评”等方法,理解课文的含义。

6.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白古人对大自然的感情。

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以及通过多样的研究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1.通过出示图片,引入新课《花荣木茂》。

2.借助拼音,让学生自己朗读名言,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朗读名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诵读成果,教师做相应点拨。

5.通过“诗文今译”等方法,让学生准确理解诗文意思。

6.观看视频,使用名言。

7.通过组内交流,让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8.全班朗读诗句,总结全文内容。

反思:本节课通过多样的研究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正确朗读、记忆课文《鸟飞鱼跃》,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同时,通过多样的研究活动,指导学生感受自然界中生物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记忆课文,理解其中的含义,以及感受自然界中生物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任务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出示相关图片。

2.学生自读、默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正确朗读、记忆课文内容。

3.通过多样的研究活动,指导学生以古人的方式定义和区分不同的动物,感受它们的神韵魅力。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论生活中哪些动物常常被用来比喻人或事。

5.在熟练掌握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说字解词”、“诗文今译”、“诗文点评”等方式,理解课文的含义。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古代文学、历史、艺术等。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古代文学第1课:《唐诗三百首》选读1. 李白《静夜思》2. 杜甫《春望》3. 王之涣《登鹳雀楼》第2课:《宋词精选》选读1.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 李清照《如梦令》3.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三、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2. 参考资料:相关古代文学作品、作者生平介绍、传统文化知识讲解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情况,引发学生兴趣。

2. 教学新课:(1)讲解第1课《静夜思》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让学生自主阅读第2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欣赏词的美感。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第1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享学习心得。

(2)全班讨论第2课词的意义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4. 课后作业:(1)让学生背诵第1课的诗歌。

(2)选择一首喜欢的第2课词,进行鉴赏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诗歌和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下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古代文学、历史、艺术等。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学科教学进度安排表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周次
上学期
南园十三首
第( 1 )周
上学期 上学期 上学期 上学期 上学期 上学期 上学期 上学期 上学期 上学期 上学期 上学期 上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无题 问刘十九 塞上听吹笛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生查子 望江南超然台作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诉衷情 扬州慢 寿阳曲·渔村夕照 南仙侣傍妆台·无题 蔡文姬 陶渊明 李白 杜甫
坐标,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
3.“名胜佳境”:展示齐鲁名胜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
景观,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了解山水中蕴含的文
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4.“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
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学期我们只
学前两部分。
1.能够熟练背诵经典古诗文(篇或段),能大体了解其意思。
五、成长阶梯。
学生活动
1、读原文,学生初步 感知。 2、学生谈感受。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 行自学。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 中受到教育。 1、背诵这首词。 2、找欧阳修其他的诗 来读一读。 认真填写。
板书 设计
生查子
【宋】 欧阳修
课 时教案
课 题 望江南·超然合作 课 型
新授
课时 1
教 学 让学生了解苏轼及其《望江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目标
2.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诵读等活动,能结合教材插图理解
诗文大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3.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民俗风情,培养自己热爱中华传统习
册 俗的感情。

4.初步了解绘画、书法、建筑等艺术形式,提高自己对传统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3.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传统节日》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

清明节:纪念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端午节: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

中秋节: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的传统节日。

2. 第二课:《传统美食》饺子:春节的传统食物,寓意团圆和幸福。

年糕:春节期间食用的传统食品,寓意年年高升。

粽子:端午节的特色食品,用竹叶包裹糯米和红枣等材料。

月饼:中秋节的特色食品,象征团圆和幸福。

3. 第三课:《传统艺术》书法: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用毛笔和墨水书写文字。

剪纸:用剪刀剪出各种图案和形状的艺术形式。

京剧:中国的国粹,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和美术的综合性艺术。

中国画:以墨和水为主要材料,用毛笔作画的艺术形式。

4. 第四课:《传统礼仪》尊老爱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尊重老人和关爱孩子。

礼貌用语:使用礼貌的语言和态度,如“您好”、“谢谢”、“对不起”。

访友礼仪:拜访朋友时的礼仪规范,如敲门、问候、送礼物等。

餐桌礼仪:用餐时的礼仪规范,如使用筷子、不浪费食物等。

5. 第五课:《传统故事》《嫦娥奔月》:讲述了嫦娥为了救人类而奔月的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讲述了孟姜女为了寻找丈夫的骨灰而哭倒长城的故事。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讲述了孙悟空与白骨精的斗争故事。

《牛郎织女》: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分离的故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互动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2. 结合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备课

四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备课

四年级地方(传统文化)学期教学计划新的学期又来临了,国学教学也面临着挑战。

以传统文化来熏陶学生,以古典之美来陶冶学生,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风气。

四年级地方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古诗词,我们将把重心放在对诗词的诵读上,选择优秀的诗歌辞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地方课程上成一门学生喜欢上,积极学的课程。

一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通过诗词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审美情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以古代诗歌,辞赋为主,从唐诗宋词及元曲中选择一些著名诗词人的作品,集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道德品质,体现各个时代的不同社会风貌。

如杜甫的心忧国家,李白的豪迈不羁,陶渊明的平淡与醇美,蔡文姬的荡气回肠等等。

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专题,并不局限体裁,表现形式。

每周围绕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如父母亲情,真挚友情,怀古等,大力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甚至可以视具体情况开展延伸活动。

三、教学重点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学中对所学诗词选择性地要求学生背诵、朗读。

我们将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多读。

同时,对诗词的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四、教具学具课本、多媒体五、课时分配唐诗专题(5课时)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宋词专题(5课时)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

元曲专题(2课时)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3.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诗词、书法、绘画等)4. 中国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5. 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传统节日、习俗、艺术形式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传承方式。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艺术形式的实践活动,如书法、绘画等。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第二课时: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3. 第三课时: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诗词、书法、绘画等)4. 第四课时:中国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5. 第五课时: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表现: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创作能力。

4.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材或相关书籍。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3. 视频资料:寻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如传统艺术表演、历史纪录片等。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5. 实践活动材料:如书法用品、绘画材料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节日、习俗、艺术形式等。

2.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三篇

【导语】传统⽂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明演化⽽汇集成的⼀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化,是各民族历各种思想⽂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学四年级传统⽂化教案⼀:李⽩ 教学重点 1、背诵课⽂,体会⽂中的思想情感 2、积累体会⽂中的优美词语与句式 教学难点:体会⽂中积极昂扬的情感特质 教学过程 ⼀、导⼊新课 【引⼊课⽂】古⼈宴集为欢,喝酒,喝的是美酒;赏景,赏的是美景;他们也咏⽽歌,吟咏诗⽂,唱唱歌(可不像我们⼀路上唱的是什么《⼀只⼩⾬伞》,没诗可吟,回来的路上⼀起⼤声背诵《将进酒》。

)他们的宴集让今⼈感受到⽂雅才情以及纵兴释怀的欢乐,不禁让⼈⼼⽣羡慕之情。

今天我们要去感受⼀下,李⽩和他的堂弟们的⼀次“夜宴”。

下⾯让我们进⼊课⽂,感受他们的“夜宴”诗情。

⼆、共同协作,完成课⽂解读 【疏通字词】投影⽂段,疏通字词,涉及典故简单讲解。

“以诗为⽂”语⾔凝练富有美感的特点;⽤典⾃然不加雕饰,灵活运⽤不凝滞。

【归纳总结】赏美景、序天伦、⾼谈转清、饮酒赋诗 【⾃主赏析指导】前段时间我们学习李⽩的《将进酒》,我们共同归纳出三个赏析诗⽂的⾓度,⼀是作者;⼆是诗⽂反映的⽂化特征;三是诗⽂中的情感基调。

今天我们就选取其中的情感基调作为赏析的⽅向。

三、对⽐探究 通过课⽂的解读,我们看到李⽩和他的弟弟们在他们的筵席上,没有轻歌曼舞,没有繁管急弦,⽽只是观花赏⽉,吟诗论⽂,说理谈⽞,所以这是⼀场纯属⽂⼈墨客的集会,作者运⽤诗⼀样的语⾔成功地展⽰了⼀次⾼雅的精神盛宴,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齐读⽂章,感受直观的诗⽂情意。

) 【提问】同学们在完成课⽂的解读以及诵读之后,感受⼀下,这篇⽂章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样的。

我们可以简单地将之归⼊什么性质的。

(积极还是消沉的?) 【合作探究】请以⼩组为单位,探讨⼀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提⽰】可以从时代背景、作者个⼈情况等⽅⾯⼊⼿ 【交流成果】⼩组之间交流成果,与⽼师交流体会 四、总结全⽂,阅读与写作 1、阅读分发的材料,⽯崇的《⾦⾕诗序》,有评论家认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很⼤程度上受到《⾦⾕诗序》的影响,你能从中找出⼀些佐证吗? 2、⾃⼰⾛过的⼗⼋年,以《春》为蓝本,摹写⼀次印象深刻的集会。

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节日、民俗、传统艺术等。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运用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如诗词、书法、绘画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采访、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和地域差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传统节日1. 课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2. 知识点:节日的来历、习俗、食物、活动等第二单元:民间艺术1. 课文:《剪纸》、《泥塑》、《京剧》2. 知识点:民间艺术的定义、分类、特点、代表作品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和地域差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课文内容。

2. 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调查、采访、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3. 比较法:分析传统文化中的相似和差异,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阶段测试:设置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检测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结合课文内容和知识点,进行综合性的测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相关课文。

2. 辅助材料:相关节日的图片、视频、剪纸、泥塑等实物或模型。

3. 网络资源:关于传统文化的网站、博客、论坛等。

4. 参考书籍:关于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等方面的书籍。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传统节日(2课时)第二单元:民间艺术(2课时)八、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播放节日歌曲或展示节日图片,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年级(齐鲁书社版)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齐鲁书社版)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齐鲁书社版)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 培养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成语、典故、名言、古诗词等。

3. 传统艺术:书法、国画、剪纸、京剧、民间故事等。

4. 传统习俗:拜年、祭祖、赏花灯、包粽子、做月饼等。

5. 传统美德:孝道、礼仪、诚信、友善、勤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知识,阐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艺术、习俗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每课时20分钟2. 教学进度:每周一课时,共15课时3.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中国传统节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内容:介绍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印象。

2. 讲解:讲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关于传统节日的有趣故事和实例,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调查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山东大学出版社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山东大学出版社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山东大学出版社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一、任务背景山东大学出版社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是为了帮助四年级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素养。

通过备课,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

二、备课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核心价值观;4.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5.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备课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1.1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1.2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核心价值观是什么?1.3 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区别和联系。

2.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1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历程;2.2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文化符号和传统节日;2.3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3.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核心价值观3.1 尊重和传承的文化传统;3.2 和谐与平衡的价值观念;3.3 人文关怀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4.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4.1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4.2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影响;4.3 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的意义。

四、备课方法和教学策略1. 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2. 互动讨论: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视听教学:播放相关音乐、视频等,让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底蕴。

五、备课评估1. 课堂小测验: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方式,检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等,评估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四年级(齐鲁书社版)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齐鲁书社版)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齐鲁书社版)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艺术等。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解、讨论、实践等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传统节日1. 春节2. 清明节3. 端午节4. 中秋节第二单元:传统习俗1. 拜年2. 贴春联3. 吃年夜饭4. 扫尘第三单元:传统艺术1. 剪纸2. 年画3. 陶艺4. 京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难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2.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4. 采用调查法,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展现的兴趣和能力。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观。

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传统文化》(齐鲁书社版)2. 辅助材料:相关传统文化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3. 实物材料:剪纸、年画、陶艺等传统艺术材料4. 网络资源:相关传统文化的网站、论坛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传统节日(2课时)2. 第二单元:传统习俗(2课时)3. 第三单元:传统艺术(2课时)4. 实践环节:调查身边的传统文化(1课时)5. 总结与评价(1课时)八、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讲解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引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体现着民族的精神。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为主题,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教授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们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书法、绘画、音乐等。

3. 学习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中国节日、传统乐器等。

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们思考传统文化的含义,并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们积极参与。

2. 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个元素,如书法、绘画、音乐等。

可以通过观赏名家书法作品、欣赏传统音乐等方式,让学生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简单的书法、绘画和音乐创作活动,培养他们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3. 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乐器等。

可以通过讲故事、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以及传统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们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鼓励学生们参加传统文化的社团活动,如舞蹈队、合唱团等,让他们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传统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美。

可以通过观看名家书法作品、传统音乐演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们的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感。

3. 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国传统节日1. 春节: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和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2. 元宵节:讲解元宵节的由来、习俗,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和诗词。

3. 清明节:介绍清明节的起源、习俗,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和诗词。

4. 端午节: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和诗词。

5.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习俗,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和诗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传统文化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具体的民间故事和诗词,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传统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作业中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4. 学生考试成绩: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2. 参考书籍: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和资料。

3. 多媒体资源: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

4. 网络资源:传统文化相关的网站和在线资料。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节日(2课时)2. 第二单元:中国传统艺术(2课时)3. 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民俗(2课时)4. 第四单元:中国传统建筑(2课时)5. 第五单元:中国传统思想(2课时)6. 第六单元:中国传统文学(2课时)7. 第七单元:中国传统历史(2课时)8. 第八单元:中国传统科学(2课时)9. 第九单元:中国传统哲学(2课时)10. 第十单元:传统文化实践活动(2课时)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传统文化第一单元备课

四年级传统文化第一单元备课
德育目标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熟读精思、敏以求之、见贤思齐、专心致志的读书精神养成学生笃学善思的学习习惯,热爱传统文化。
教材分析
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代伟人读书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
教学重点
及难点
1、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熟读精思》《敏以求之》《见贤思齐》《专心致志》的读典明理原文部分。
2、能对照“解析”理解四课原文部分的意思。
3、通过诵读《熟读精思》《敏以求整齐、押韵顺口的韵律美同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中对于如何读书的理解。
单元知识结构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笃学善思,包含了四课的内容,让学生在各类伟人的学习故事中,学会读书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方法
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学生情况分析
多借鉴课外知识的扩充,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文明精神的魅力,并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尽量的搜集相关名言警句和小故事,让学生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中传承中华文明。
第一单元备课
授课题目
第一单元笃学善思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熟读精思》《敏以求之》《见贤思齐》《专心致志》的读典明理原文部分。
2、能对照“解析”理解四课原文部分的意思。
3、通过诵读《熟读精思》《敏以求之》《见贤思齐》《专心致志》的读典明理原文,感受古文形式整齐、押韵顺口的韵律美同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中对于如何读书的理解。
课时安排
本单元一共4课,每课2课时。共8课时。

四年级传统文化全册备课

四年级传统文化全册备课

四年级传统文化全册备课一、教材宗旨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二、教材简介山东省普通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是一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主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培育中小学生确价值观、高尚情操和传统美德为主要目标的地方课程。

本教材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系统规划,分层设计,纵横贯通,有机衔接,有效推进”的思路,共确立了4个单元主题,分别是“尊师、礼、好学、孝亲”。

本教材在内容的选取上以儒家文化经典为主,兼取其他与课程主体内容具有相同价值引领意义的适宜的素材,形成与课程内容相融合的文化体系,特别突出山东地域文化特色,涵盖齐鲁文化景观、齐鲁非物质文化遗产、齐鲁风俗等,以充实丰富研究内容,拓展扩大研究视野。

在内容的选择上重点突出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单元主题小循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知行合一”的要求。

小学高年级(4~6年级),以儒家经典中的篇章语句为主要诵读内容,并从其他传统文化经典中汲取精华进行主题编排。

本册教材共4个单元,分别环绕“尊师重道、尚仪礼、勤勉好学、孝德为先”4个主题编写。

每个单元前面都有简明的单元导读文字说明。

每个单元包括“经典驿站”和“人物长廊”两大板块,“经典驿站”共5课。

每课正文拔取了紧扣单元主题、体现学生认知特点的儒家经典成蒙学经典中的格言、章句,并辅以难点词的注释和译文。

“人物长廊”共2课。

一课是讲述与单元主题精密结合的名流故事;一课是介绍代表儒家文化、体现单元主题的先贤两大板块中的每一课内均设“温馨点击”“活动广角”和“成长阶梯”3个栏目。

“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课文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研究依据,明确研究要求;“活动广角”—设计紧扣单元主题的趣味性活动,使学生在自主研究、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研究活动;“成长阶梯”—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全册备课李云霞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唐诗第一课:南园十三首(其一)教学目的:1、了解诗人李贺的有关资料2、能够理解这首诗3、能够体会借景抒情的诗的特点重点与难点:理解并背诵古诗,了解借景抒情的诗的特点。

学习资源:国学启蒙、课件、唐诗三百首过程设计:一、猜一猜,“诗鬼”是谁?问题提出:在唐朝,有一位诗人,人称“诗鬼”,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二、多媒体展示李贺的资料三、多媒体播放《南园十三首(其一)》,学生感受气氛四、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

五、分组进行朗读比赛六、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借景抒情的诗七、背诵古诗。

理解并背诵古诗,了解借景抒情的诗的特点。

总结反思:学生对古诗理解的不是很熟练,但是能进行熟练地背诵,对于同样借景抒情的诗,了解的不多。

作业练习:搜集借景抒情的诗或是有关李贺的其他古诗。

第二课:无题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3.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二、教学过程:1、导入:2、作家、作品简介:3、具体讲解:学生自由朗读。

读完课文后,独立思考理解。

试用诗歌鉴赏方法。

4、检查初步感知和独立思考效果准备课堂练习本,思考问题:(1)“无题”有几种情况,你以为何种在鉴赏中更重要?(2)从“丝”的注释看,该句用了什么修辞?(3)三、四句一起表达了什么情感?(4)解释“晓”的意义,注意“鬓”的音、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请学生欣赏朗读视频,感悟文章以“深趣”融贮的禅趣。
3、学生朗读,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小组交流含义理解记忆
背诵比赛




随堂检测
检查朗读与背诵。
板书设计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
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大雪将要来。
能否共饮一杯?朋友!
教学反思
短小精悍的诗歌易读易背,效果较好。
教学内容
塞上听吹笛
排版要求:左边距3cm,其他边距为2cm,题目为宋体小二号,正文为宋体小四号,行间距均为最小值0。
第一单元电子备课
单元名称
经典驿站
单元总
课时数
十二
-单元
教学
目标
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开端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经过诗词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养审美情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单元知识结构
唐诗(南园十三首、无题、问刘十三、塞上听吹笛、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绿蚁”是酒上泛起的泡沫,酒是自家新酿的,还没有经过清滤,“红泥小火炉”是用来温酒。没有金樽清酒,也无玉盘珍馐,“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不是宴大宾的陈设,但却最适合二三知己围炉夜饮,酒不酣而情浓,不醉于酒却醉于情。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对朋友的邀请,也是对温暖与友谊的需求,能来喝一杯吗?雪夜围炉,清谈小饮,非知音者,何能为?质朴简单的言语,如新酿和红泥火炉一般没有半点矫饰雕琢。
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诵读等活动,结合教材插图理解诗文大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2、认识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3、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
重点难点
1、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2、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个案增减




一、导入新课
《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寒冷的冬夜要下雪了,我备了酒,生起了火炉,你能来喝一杯吗?
课时划分
唐诗专题(5课时)
宋词专题(5课时)
元曲专题(2课时)
排版要求:左边距3cm,其他边距为2cm,题目为宋体小二号,正文为宋体小四号,行间距均为最小值0。
章丘市第二实验小学课时电子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南园十三首(其一)
主备
教师
黄艳
执教
教师
隗连华
李维萍
张开玲
曹炳霞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李贺的有关资料
2、能够理解这首诗
宋词(生查子、望江南、丑奴儿、诉衷情、扬州慢)
元曲(寿阳曲、南仙吕傍妆台)
单元重点难点
诗词教学的重点正在于重双朗读,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学中对所学诗词请求学生背诵。我们将援助学生用种种要领进行记忆,进行朗诵角逐,胀励学生多背,打造一个擅长记忆的脑子。同时,对诗词的朗读也进行特地指示。
译文:南苑的春天,百花竞开,艳丽多姿。在一片红花丛中,点缀着朵朵白花,她们都像越地美女那样靓丽,美不胜收。只可惜呀,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其实只因是花期已过,春风吹过便不由自主地坠落。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成长阶梯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也可以谈谈写景的一段话,一句诗等。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重点难点
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个案增减




1、 导入:
2、作家、作品简介:
3、具体讲解:
学生自由朗读。读完课文后,独立思考理解。4、检查初步感知和独立思考效果
准备课堂练习本,思考问题:
(1)“无题”有几种情况,你以为何种在鉴赏中更重要?
(2)从“丝”的注释看,该句用了什么修辞?
(3)三、四句一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4)解释“晓”的意义,注意“鬓”的音、义。
板书设计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教学反思
这首诗较长,背起来费劲,但采用赛读赛背的形式,激发了背诵热情,大部分同学过关了。
教学内容
问刘十九
主备
教师
黄艳
执教
教师
隗连华
李维萍
张开玲
曹炳霞
教学目标
1、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章丘市第二实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教材名称
传统文化(四年级)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活泼好动,因入学不久,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但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很高。
教材分析
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本册共有26课,包含“经典驿站”、“人物长廊”、“名胜游踪”和“艺术乐园”四个单元。内容具有活动性、趣味性。
ɡǔ chà shū zhōnɡ dù yáo lán pò yuè xuán 。
古 刹 疏 钟 度 , 遥 岚 破 月 悬 。
shā tóu qiāo shí huǒ shāo zhú zhào yú chuán 。
沙 头 敲 石 火 , 烧 竹 照 渔 船 。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诗人以诗作画,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就像绘制动画片那样,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到晚的水色山光,旖旎动人。
主备
教师
黄艳
执教
教师
隗连华
李维萍
张开玲
曹炳霞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个案增减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1、学生较难理解,以老师讲授为主,作此拓展意在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王维作为“诗佛”的独特风格:
⑴ 由于受到母亲的影响,王维从小与佛教、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分,心灵浸染了佛教清静无为的色彩,其诗作或直接阐释禅理,或渗透禅趣。
⑵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的禅趣主要表现为王维所极力营造的一种得意忘言的“深趣”,意象空灵,境界清幽,呈现出一种闲澹冷寂的氛围:
3、能够体会借景抒情的诗的特点
重点难点
理解并背诵古诗,了解借景抒情的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
国学启蒙、课件、唐诗三百首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个案增减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背诵经典古诗文(篇或段),能大体了解其意思。
2.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诵读等活动,能结合教材插图理解诗文大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3.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民俗风情,培养自己热爱中华传统习俗的感情。
4.初步了解绘画、书法、建筑等艺术形式,提高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
5.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名人、名胜古迹等,能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尝试参加校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
教学思路及建议
教学内容以古代诗歌,辞赋为主,从唐诗宋词及元曲中挑选一些着名诗词人的作品,集中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品德质量,体现各个时代的差别社会风采。如杜甫的心忧国家,李白的豪迈不羁,陶渊明的平常与醇美,蔡文姬的荡气回肠等等。
教学内容分成差别的专题,并不局限文体,体现方式。每相近绕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如怙恃亲情,真好友谊,怀古等,大肆胀励学生正在课外查找材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谈论交换,以致可以看具体情况开展延伸活动。
五、知识延伸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
xiǎo shù kāi cháo jìnɡ chánɡ rónɡ shī yè yān 。
小 树 开 朝 径 , 长 茸湿 夜 烟 。
liǔ huā jīnɡ xuě pǔ mài yǔ zhǎnɡ xī tián 。
柳 花 惊 雪 浦 , 麦 雨 涨 溪 田 。
个案增减








随堂检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