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文二则
【最新】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21《古文二则》 (共22张PPT)
林则徐说:“子孙若 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 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 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 多财,益增其过。”这和 杨震的言行有何共同之处?
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 于东汉史实的著作,撰成 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 与《史记》、《汉书》、 《三国志》并称“前四 史”。
人物简介
杨震,东汉高官, 学问渊博,可与孔子相 媲美,素有“关西孔子” 之称 。杨震以为官清 廉名闻天下。
第五伦简介: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 陵人。他的祖先是战国时齐国 的田氏。田氏在西汉初迁徙至 皇帝陵园的很多,所以以迁徙 的次序作为姓氏。
语文版九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1课
导语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历史的 长河里,多少人虽曾显赫一时, 但终究湮灭。而有这样两个人, 以自己巨大的人格魅力,多少年 来,在中国的史册中熠熠生辉, 他们是杨震和第五伦。今天我们 来学习范晔的《后汉书》中关于 他们的两则小故事。
作者简介
范晔,字蔚宗,南朝 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君不知故人 了解
奉:遵守 见轻:被看轻 有的人有时候 竟夕: 整晚 或时: 比拟,比作 省视: 探望 方:
词类活用
节:保持节操,名作动 言事:说话办事,名作动
古今异义
古义:biàn yí 指对国家 便宜 有利的事。 今义:pián yi指价钱低。 古义:指选拔举用贤能。 选举 今义:用投票等表决方 式选出代表负责人。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
这句话表明了他拒不受贿, 且态度坚决。
岂可谓无私乎?
这句话体现了第五伦对自 己的深刻反省,由此表现了他 的严于律己和真无私。
拓展延伸
你认为杨震和第五伦的 故事,对于今天的社会有什 么样的现实意义?
今天的我们更应严于自律、 公而忘私,应该从我们民族的历 史中汲取更丰富的精神食粮。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1课《古文二则》课件 (新版)语文版
21 古文二则
史 传 文
1. 学习目标
5. 相关资料 9. 整体感知 13. 本课主旨 16. 教材习题讲解
2. 作者简介
6. 检查预习 10. 句段品析
3. 背景透视
7. 听读课文 11. 疑难探究
4. 文体知识 8. 翻译课文 12. 板书设计 15.拓展延伸
开始写作《后汉书》。
来自《点拨》
史传文 史传文,就是先秦文学中所讲的史家之文。我国
自古有重史的传统。大概至迟在商代,就已设立了专 司史职之官。史家记事之文绵绵不绝,日益发展。史 传文可分为: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
来自《点拨》
杨震好学
杨震未成年时,父亲就去世了。他不仅要养活年迈的母亲, 还要供养年幼的弟弟杨衡,更要研读经书,传承家学。贫寒的物 质生活,恶劣的生存环境,不仅没有夺去杨震好学上进的志气, 反而激励他更加刻苦用功,博览群经。 有一次,杨震去山上砍柴还带着书,中午休息时,坐在一棵 大树的枝杈上看书,看到入迷时,兴奋 异常,以为坐在地上,立 即站起来读,结果从树上掉了下来,摔得头破血流。他却不知疼 痛,捧起书本继续朗读。杨震喜欢看书学习已达到痴迷的程度。 就是凭借这种痴迷,杨震最终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3.亦以此见轻
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轻 4.暮夜无知者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形容词用作名词,老朋友
部分来自《点拨》
(四)文言句式 1.被动句 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 点拨:“见”表被动。 2.倒装句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点拨:“十斤”作“金”的定语,定语后置。 3.省略句
2.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古文二则课件语文版
三、重要词句
1.重点词语理解 辟:征召。 举:推举,选拔。 茂才:即秀才,通称才能优异的人。汉代以来成为荐举人员的科 目之一。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秀才为茂才。 迁:晋升或调动官职。 故人: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自称故人。 转:调动(官职)。 便宜:指对国家有利的事。 悫:恭谨,诚实。 蕴藉:宽和,宽容。
(1)何谓无.知. 古义:无人知晓。今义:没有知识,不懂道理。
(2)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古义:对国家有利的事。今义:(pián yì)价钱低;不应得到的好 处。(biàn yí)方便适宜,便利。
(3)每三公有所选.举. 古义:选贤任能。今义:用投票或举手等表决方式选出代表或负 责人。
5.特殊句式翻译 (1)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倒装句,定语后置,“十斤”做“金” 的定语,后置) 译文: (2)故旧长者或欲令(之)为(之)开产业。(省略句,省略 宾语“之”) 译文: (3)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被动句,“见”表被动, 可译为“被”) 译文: (4)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反问句) 译文:
第六单元
21.古文二则
一、作家访谈
杨震(?—124),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今陕西)人。少好学, 博览群书,当世誉“关西孔子”。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 尉等职。安帝乳母及中常侍樊丰等贪侈骄横,他多次上疏劝谏,樊丰 诬之罢官。
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时顺阳人,南北朝时期著名史 学家,撰写了被后人称之为前四史之一的《后汉书》。《后汉书》继 承了《史记》《汉书》的纪传体体例,叙事简明而周详,记事有重点 而不遗漏。
3.核心图解 四知
廉洁无私 拒收下属贿赂——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拒绝为子孙开产业——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1《古文二则》教学课件 (新版)语文版(1)
比拟、 西汉大臣,以
不修整自己的
比作
明经洁行著称
宽容 威严仪表
因为
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
被看轻
此见轻。
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
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为共同负责 军政的最高长官相当于宰相,代指朝廷
选贤任能
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
可是 始终没有任用(他)
避讳制度起源于周代,到秦代时,随着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避讳的办法才初步 确立。秦始皇名政,于是下令全国改正月为端月;秦始皇的父亲名楚,楚这个字就被 改称为荆。汉代律法规定,臣民上书言事若触犯帝王名讳属犯罪。到了晋代,避讳制 度日臻严密,在许多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如“授官与本名同宜改”、“山川与庙讳同 应改”等等。甚至皇后的名字也在避讳之列,简文帝郑太后名阿春,当时凡有春字的 地名都以阳字代替,如富春改为富阳,宜春改为宜阳。晋代人还特别重视家讳,别人 言谈中若涉及自己父亲、祖父的名字就得赶快哭泣,对表对父、祖之孝心。在唐朝, 避讳成为政府颁布的法律,不少人因不慎触讳丢官去职,断送仕途。著名诗人李贺的 父亲名晋肃,由于“晋”与“进”同音,当时人认为他不能中进士,虽然有韩愈帮忙, 专门写了《讳辩》为之辩白,但李贺最终没能参加进士科考试宋孝宗时,应避讳的文 字达到278个,文人士子遣词造句如履薄冰,举步维艰。至于因避讳不敢做某事、担 任某官的更是常有。清朝统治者嫉恨中原人民视其为外族,除皇帝名之外,胡、夷、 虏、狄等字都在避讳之列。乾隆四十二年,江西举子王锡候在《字贯》中触犯了康熙、 乾隆帝名讳,满门抄斩,令天下士子心惊胆颤。避讳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三千多年,直 到辛亥革命后才彻底废除。
1、要点:从侧面说明杨震的贤明是远近闻名的。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22.古文二则教案
古文二则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领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意会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
2、联合文中说明,经过查阅相关工具书加以翻译,培育和提升阅读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为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要点字词。
教课难点为文章的写法。
教课过程:一、作者、作品简介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
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
南朝宋有名史学家、文学家。
政界多磨,后因事被杀。
《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乐律。
”任宣城太按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对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达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等。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录了东汉一代的历史。
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
本纪、传记部分为范晔撰,志未作完,范被杀。
南朝梁刘昭取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与之配合,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
文章风格趋势骈体,写人叙事,简洁周详,生动动人。
且收录了大批的东汉的散文、辞赋、诗歌。
学者们誉为兼有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
二、生字、词语识记骘(zhì):安排;定。
如:评骘。
辟:(pì)①开拓。
如:各家开拓出绿地。
②透辟。
如:精粹。
③辩驳或清除。
如:辟谣。
(bì)①清除。
如:辟邪。
②帝王召见并授与官职。
如:辟举。
本文取此义。
谒(yè):谒见。
涿(zhuō):地名。
辄(zhé):老是,就。
便(biàn):方便,便利。
如:轻巧。
本文取此义。
非方式的,简单平时的。
如:便饭。
排泄屎、尿。
如:大便。
悫(què):恭谨,诚实。
藉:(jiè)垫在下边的东西。
如:枕藉。
(jí)①踩踏;欺侮。
②盛多;凌乱。
三、古文今译(一)四知(原文)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新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1课《古文二则》课件(44张PPT)
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 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 优厚
三、整体感悟
思考:1.《四知》中写了杨震几件 事?用简单话概括。
杨震拒金(开头到“密愧而出”)
杨震为子孙留清白(“后转涿郡太守” 到“不亦厚乎”)
2、文章表现了杨震什么品质?
表现出杨震的公正廉洁,自律慎独的 清官形象。
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 要他为子孙置办一些产业。 4、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让后代人称他们是清官的子孙。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 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 /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 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 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 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 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 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廉洁 ( 自律 语 态度 杨震 言 坚决 拒为子孙 俭朴 ) 开产业 无私 拒收下 属贿赂
四、写作特点
1.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 本文只有146个字,非常鲜明地 突出了杨震廉洁无私的品质. 2. 以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 形象。 3. 语言刻画形象传神。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短短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绝 贿赂的坚定态度。
生字识记
评骘 zhì
谒见 yè 涿郡 zhuō
复辟 bì
遗 辄
wè i zhé
n 便宜 bià
质悫 què
古文二则
四 知
人物介绍
杨震,东汉高 官,学问渊博,可 与孔子相媲美,素 有“关西孔子”之 称 。杨震以为官 清廉名闻天下。
九下第六单元文言诗文
九下第六单元诗文21、《曹刿论战》一、课文及译文[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刿曰:“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居高位、享厚禄的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来分给别人。
”曹刿说:“这只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等,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实情上报给神明。
”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曹刿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去作战。
如果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
”齐军击过三次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
”齐军大败。
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1课《古文二则》教案 (新版)语文版
古文二则教学目标:1、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
2、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加以翻译,培养和提高阅读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教学难点为文章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作者、作品简介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
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
《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
”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等。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
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
本纪、列传部分为范晔撰,志未作完,范被杀。
南朝梁刘昭取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与之配合,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
文章风格趋向骈体,写人叙事,简明周详,生动感人。
且收录了大量的东汉的散文、辞赋、诗歌。
学者们誉为兼有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
二、生字、词语识记骘(zhì):安排;定。
如:评骘。
辟:1.(pì)①开辟。
如:各家开辟出绿地。
②透彻。
如:精辟。
③驳斥或排除。
如:辟谣。
2.(bì)①排除。
如:辟邪。
②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
如:辟举。
本文取此义。
谒(yè):谒见。
涿(zhuō):地名。
辄(zhé):总是,就。
便(biàn):1. 方便,便利。
如:轻便。
本文取此义。
2. 非方式的,简单平常的。
如:便饭。
3. 排泄屎、尿。
如:大便。
悫(què):恭谨,诚实。
藉:1.(jiè)垫在下面的东西。
如:枕藉。
2. (jí)①践踏;侮辱。
②盛多;杂乱。
三、古文今译(一)四知(原文)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达标
(一)、读《四知》做题
对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将军邓骘问其贤而辟之(辟:征召) B.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迁:迁徙) C.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为:做,担任) D.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以:拿,用)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人知道 从刻画杨震这个人物来说,文章第一句话属于侧面 描写,作用是突出杨震的 “贤能”或“才能”
第五伦认为自己在举贤能和私人感情方面还有私心。这些私心实属人之
常情,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只是由于他严于律己,对自己是高标准
要求,敢于挖掘自己灵魂深处的小小私心。
谢谢聆听课堂达标来自读《私心》做题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1)亦以此见轻( 被看轻
)
(2)每三公有所选举( 选拔举用贤能)
“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在文中有什么
作用?
意思是:但是他缺少宽容。由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仪表,也因此被有些人
看轻。在文中的作用是:补充介绍第五伦的弱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时人”认为第五伦毫无私心,而他认为自己那些地方还有私心?第五伦所说 的私心你是怎么看的?
原文赏析
原文赏析
原文赏析
人物背景
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 人。东汉时期名臣,隐士杨宝之子。
杨震少时师从太常桓郁,研习《欧阳尚书》。他通晓经籍、 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不应州郡征辟命数十年。 五十岁时,接受大将军邓骘征辟,举茂才出身,历任荆州刺史、 东莱太守,政绩卓著。元初四年(117年),授太仆,迁太常。 永宁元年(120年),担任司徒。延光二年(123年),担任太尉。 杨震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受到中常侍 樊丰等所忌恨。
延光三年(124年),遭到罢免,遣返回乡,饮鸩自尽。汉顺 帝继位后,得以平反昭雪。
原文赏析
原文赏析
原文赏析
人物背景
第五伦(生卒年不详),字伯鱼,京兆郡长陵县(今陕西省 咸阳市旬邑县魏洛村)人。东汉时期大臣,田氏齐国的后代。 [1] 个性耿介,重视义气。新莽末年,修筑营壁坞堡,防范农民起义 围困。得到郡尹鲜于褒推荐,担任乡里啬夫,负责均平徭役,调 解怨忿,授京兆(阎兴)主簿。举孝廉出身,候补淮阳王国医工 长。历任会稽太守、蜀郡太守。永平十八年(75年),担任大司 空 [2] 。正直无畏、不惧权贵。
第六单元
21 古文二则
课内导学达标
课内导学达标
走进作者
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 史学家,顺阳(今河南淅川南)人。官至左卫将军, 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 “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 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 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 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 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 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