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二、能力训练目标1.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2.通假字的准确识别运用三、德育渗透目标1.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重点、难点: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

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难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

1、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一个人的力量真的能抵得上五个师吗?今天我们要学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

2、选自《左传》。

我们初中的时候也学过一篇选自《左传》的课文,是《曹刿论战》。

3、关于《左传》①请一位同学读注释1。

②补充:关于《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

《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另外还有两本书也是对《左传》的阐发《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因此我们把这三本书叫做“《春秋》三传”。

《左传》记述了春秋间240多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

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应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

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各诸侯国之间频繁的争夺战争,各种礼仪制度、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及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在《左传》中都有大量记载。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精选5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精选5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精选5篇)《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掌握《左传》的体例、别名和先秦散文的特点。

2、概括全文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归纳本课词类活用的类型、古今异义字和通假字等。

4、归纳本课出现的文言特殊句式: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

别动句和省略句。

5、学习烛之武急国家之急、公而忘私和郑伯引咎自责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对古今异义词、被动句的掌握。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曾有诗这样称赞三国时期的一员虎将::“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

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大家知道这员将军是谁吗?(张飞)张飞他在罗贯中笔下有万夫不挡之勇,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

喝退曹操的虎狼之师,不足为奇。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书生,他居然也能凭一己之力退敌,救国于危难。

(板书课题: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一、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作者左丘明,记叙了东周前期240多年前的历史,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内容,具有研究先秦历史的史料价值,又有很大的文学的价值。

《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著,什么是编年体呢?我们可以从字面意义看其特点。

编年体就是按照年代的发展来组织、记叙历史事件的体例。

如《春秋》、《资治通鉴》等。

先秦历史散文除了编年体外,还有国别体和纪传体两种形式。

国别体是区分不同的国家,再按照时间的发展分别叙述历史事件的一种文体。

如《国语》、《战国策》等;纪传体则是司马迁开创的以记叙人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比如《史记》、《汉书》等。

补充:《春秋》三传《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核心价值: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2、学科素养:通过分析文章中烛之武的论辩,赏析、品鉴烛之武形象。

3、关键能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4、必备知识:学习通过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分析烛之武如何说服秦军退兵教学难点:烛之武说服秦军退兵的语言艺术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方法:教师点拨法、小组讨论法课前预习设计: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上次课,我们已经疏通了本文的文意,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本文的标题:《烛之武退秦师》,重点落在“退”字上,那么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是“怎么退”的?结果又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烛之武退秦师的原因。

学生:勾画原文。

教师:具体阐释。

原文:秦晋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具体事件:一是晋文公当年流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

二是公元前632 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

三、烛之武退秦师的过程(一)思考探究学生小组讨论:如果你是烛之武,要劝退秦师,你会说些什么呢?教师:巡查点拨。

(二)烛之武层层深入,劝退秦师1、摆明立场,为秦着想。

原文: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越晋难治,亡郑利晋,存郑利秦。

原文: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晋人无信,晋人无厌。

原文:①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夫晋,何厌之有?继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缺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四、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果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秦国不仅撤军,还派军守卫郑国。

五、板书设计:烛原因摆明立场,为秦着想。

之武过程越晋难治,亡郑利晋,存郑利秦。

退秦晋人无信,晋人无厌师结果。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案教学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案教学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和意义;(2)能够掌握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和作用;(3)能够分析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和解决方式;(4)能够运用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矛盾冲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通过模仿和创造,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培养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尊重和客观评价能力;(3)培养勇敢、智慧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1)回顾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情节;(2)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和作用;(3)探讨烛之武退秦师的意义和价值。

2. 相关知识:(1)了解烛之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了解古代战争和外交的基本知识;(3)了解中国古代的忠诚、智慧和勇敢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烛之武退秦师的场景;(2)引导学生回顾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情节;(3)激发学生对烛之武的敬佩之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3)让学生思考烛之武的人物形象和作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烛之武退秦师的意义和价值;(2)分组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和矛盾冲突;(3)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语言表达练习;(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个小故事,展示勇敢、智慧和爱国情怀。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2)评价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和进步。

2. 作业评价:(1)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效果;(2)评价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和表达能力。

3. 综合评价:(1)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方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方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烛之武退秦师》2. 课程类型:中国古代文学3.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4.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5. 教学目标:(1)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3)领悟作品所传达的思想价值和道德观念。

(4)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作者、背景及作品地位。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

(2)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如象征、比喻、对比等。

(3)解读作品所传达的思想价值和道德观念。

4. 案例分析(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2)教师点评学生分析过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作品。

5.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强调重点和难点,为学生课后复习提供指导。

三、作业布置2.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选取一个进行详细描述。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作品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3.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确保教学效果的持续提升。

五、课后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烛之武退秦师》的相关作品,如其他文学作品、评论文章等。

2. 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团或读书会,共同探讨和交流文学鉴赏心得。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创作,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

2.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

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教学难点: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3.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正音,借助注释疏通文章。

[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当我们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敬慕感。

敬慕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

英雄,在人们心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为国解难,殚精竭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

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左传》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

二、关于《左传》本文选自《左传》。

我们初中的时候也学过一篇选自《左传》的课文,是《曹刿论战》。

①请一位同学读注释1。

②补充:关于《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

《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另外还有两本书也是对《左传》的阐发《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因此我们把这三本书叫做“《春秋》三传”。

它记述了春秋间240多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

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应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的特点,学习梳理、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

2.学习利用注释、工具书自读课文,培养自读文言文的习惯。

3.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烛之武的形象,探讨他在外交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机智,学习他的顾全大局、沉着机智的品质。

4.鉴赏本文叙事的简洁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好习惯,学习梳理文言文基础知识。

2.理解烛之武在外交斗争中的机智。

3.鉴赏本文叙事语言的简洁之美。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四、教学设想:这是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第一篇课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文言文学习意识、习惯的培养,如查阅工具书、梳理基础知识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要落实学生的学习活动,辅以教师的点拨,通过他们的自学、研讨和教师的引导达成教学目标。

注意发掘课文的吸引力,如故事情节、人物智慧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趣味,乐意学习文言文,避免进行枯燥的字词句教学。

注重“读”的落实,保证文言文教学的语文味,感受文言的魅力。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ppt课件第一课时一、教学任务:1.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文化常识,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

2.通过自学、讨论,读懂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梳理文言基础知识,培养梳理、积累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张飞在长坂坡一声怒吼,不费一兵一卒吓退十万曹军,这是曹军忌惮张飞的威猛。

比这还早八百多年的时候,更有英雄,只身前往强敌的军营,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同样不费一兵一卒,退去强大的进犯之敌,保住了弱小的国家。

此人谓谁?他是春秋时郑国的大夫烛之武。

今天我们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文。

“退”“师”各作何解释?明确: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退/退却;师——军队(二)关于《左传》和事件背景(出示ppt课件):1.关于《左传》:学生简介——教师补充要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烛之武退秦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烛之武退秦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烛之武退秦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翻译课文,理解重要文言字词和句式;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理解并分析烛之武的形象和本文的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坚韧不拔、机智过人的品质;增强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奋斗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理解烛之武的形象和本文的思想内容。

2.教学难点: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应对策略: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教师点拨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春秋战国》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学习新课:(1)初读: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要文言字词和句式,学生记录。

(3)分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烛之武的形象和本文的思想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4)练习:学生翻译课文,教师进行纠正和讲解。

3.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

4.作业:背诵课文片段;完成课后练习。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PPT演示、音频播放、板书等。

3.评价方法: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学生翻译课文片段,教师进行纠正和讲解。

2.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作业。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资源:电子书、教学PPT等。

2.学习工具:词典、笔记本等。

3.参考资料:《春秋战国》相关文献资料等。

七、结论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准确翻译《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理解烛之武的形象和本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坚韧不拔、机智过人的品质;增强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奋斗的责任感。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一、教材分析本文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是学生进入高中所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课文特征:文言文叙事,简洁。

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

课时安排:安排为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讲文言基础知识,第二个课时进行课文赏析。

二、学情分析经过初中对文言文的学习,学生此有一定的了解。

但初中不要求对文言文的语法进行掌握,因此学生对于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的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另外《左传》虽是一部历史著作,但作者就像一个诉故事者,把事件叙述的颇戏剧性。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有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2)了解左传的叙事、语言艺术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在不同身份、不同处境下的语言应对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整体感知(情境教学法)→翻译讲解(提问点拨法)→课文赏析(合作探究法)→拓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古代先贤的伟大人格和高尚品德四、教学重点:掌握重点的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领略《左传》的叙事、语言艺术五、教学难点:不同身份、不同处境人物的语言应对策略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配上一曲“二泉映月”,有感情的诵下面一段文字)人老了,头发也花白了,身子佝偻,步履蹒跚,英雄迟暮。

多少岁月,从头越;淡忘了,人间几度秋。

然国难了,多少悲苦全不顾,拼尽了身家性命,一步一趋,夜缒而出,但凭三寸不烂舌,硬是说退秦国君。

2、提问:通过这段描述你们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抽一个学生回答了之后,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读一读原文,一起去感受一下文中的各色人物。

二)《左传》及背景简介《左传》: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记述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772年),下迄鲁哀公而是七年(公元前468年),共二百五十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极具文学价值,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背景和主要内容,了解楚汉之争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2、掌握小说的分章节阅读技能和文学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3、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世界视野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逻辑关系,分析人物性格,认识历史名人。

2、掌握文学分析方法,对小说的人物,风格,文学手法等进行分析。

三、教学方法1、教师为主导,交互式教学。

2、个性化授课,结合学生线上学习和线下小组讨论。

3、阅读课和文学课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1、回顾楚汉之争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通过学生了解或回忆楚汉之争的背景和主要事件,让学生对小说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主要内容和背景。

教师解读小说的概况,主要人物,主题等基本信息,让学生对小说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二节:1、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

教师将小说分为章节,对每个章节进行详细的阅读和讲解,理清小说的逻辑关系和人物关系。

2、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和历史意义。

教师对小说中的历史名人和虚构人物进行分析,剖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历史成就,让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节:1、学习文学分析方法。

教师讲解文学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对小说的文学手法,风格,主题等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阅读和鉴赏。

2、拓展阅读和创作。

学生根据小说的主题,自主拓展阅读相关历史资料,或者进行创作,如写一篇关于楚汉之争的文章等。

五、教学评价1、考查学生对小说主要内容和背景的掌握程度。

2、考查学生对文学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

3、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创作能力本教学方案旨在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结合历史知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楚汉之争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和分析能力。

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过程和原因。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过程和原因。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分析烛之武的辩证思维和说服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注释和参考资料。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背景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左传》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

2.提问:谁知道烛之武是谁?他有什么样的成就?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停顿和表情。

2.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事件?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三、课文分析1.分析烛之武的形象: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述烛之武的词语,如“能言善辩”、“机智过人”等,引导学生理解烛之武的特点。

2.分析辩证思维: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烛之武使用的辩证手法,如对比、设问、反问等,引导学生理解辩证思维的作用。

3.分析说服力: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烛之武说服秦师的关键语句,如“吾闻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等,引导学生理解说服力的重要性。

四、重点词语和句式讲解1.讲解重点词语:教师逐个解释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如“退”、“说”、“善”等。

2.讲解句式: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等。

五、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故事。

六、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重点句子。

2.写一篇短文,介绍烛之武的形象和说服力。

七、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辩证思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了烛之武的形象和说服力,掌握了辩证思维和文言文阅读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课后作业的设置要合理,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组织和教学语言方面进行改进。

《烛之武退秦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理解课文,了解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出城,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终于说服秦伯,解除困难。

表现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等内容。

2. 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以培养阅读能力。

学法指导:1. 史传中所写人物的言论行动,都是和当时重大事件的历史发展进程有关,读课文时应当首先把历史进程弄清楚,再品味人物的言论行动。

2. 文章中人物的言论行动应当是我们始终注意的中心。

重点、难点:(一)重点知识:1.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如果说《春秋》仅仅是最简括的历史大事记,那么《左传》则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它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史,在文学和语言上的成就也很大,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

2. 烛之武的人物形象。

《左传》通过人物言行所表现的爱国进步思想是显著的。

烛之武是这篇课文的中心人物。

虽然“臣之壮也,犹不如人”,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用,但他的能力和能言善辩却早已闻名郑国。

所以在国难当头,郑国君臣一筹莫展的时候,佚之狐推荐了他。

他的一番牢骚,使他的形象更显得有血有肉。

郑伯的自责,更重要的是烛之武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不满,增强了他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

见到秦伯之后,他胸有成竹,对秦晋两国的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只字不提郑国的利益。

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

因而能够不卑不亢,侃侃而谈。

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3. 烛之武的说辞层次。

——离间计烛之武临危受命,说退秦师,表现出他能言善辩、智能过人。

其说辞层次如下:(1)博秦君好感——不卑不亢,引出话题。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作者及背景;(2)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内容和故事情节;(3)分析烛之武对于爱情、国家、家庭的态度,并对于这些态度进行比较分析。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小说人物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2)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3)通过讨论和总结,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阅读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内容和故事情节;(2)理解烛之武的爱情观、国家观以及家庭观。

2. 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分析小说中的深层意义;(2)对烛之武的爱情观、国家观以及家庭观进行比较分析。

三、教学策略1.合作学习策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增强学生对于小说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启发式教学策略:通过启发式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和判断。

3.案例分析策略:通过分析案例,激发学生对于小说人物的探究和思考,增强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通过投影展示《烛之武退秦师》的封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通过个案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人物的行为和思想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理需求和情感表达。

第二步:阅读教学1.阅读小说《烛之武退秦师》,理解小说的背景、主要情节和人物。

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小说的语言、人物等方面。

3.通过案例分析,分析小说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探究小说中的深层意义。

第三步:学习交流1.提问策略: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能力。

2.小组讨论:每组学生就烛之武的爱情观、国家观、家庭观,进行深入分析和研讨,然后进行小组汇报。

第四步:课堂总结1.通过个人思考和全体讨论,对烛之武的爱情观、国家观、家庭观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判断能力。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课题作者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教学目的1、掌握《左传》的体例和特点。

2、概括全文内容,归纳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特殊句式等。

3、学习烛之武急国家之急、公而忘私和郑伯引咎自责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掌握特殊的语法现象。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对古今异义词、被动句的掌握。

课时安排二课时一、导语设计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则情形,不知大家还记得否?如血残阳下,有一位衣着灰褐色战袍,胯下一匹膘壮大马、手持丈八蛇矛的武将立于长板坡当阳桥头,但见他髭须倒竖,怒目圆睁,厉声喝道:“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来与我决一死战?”再看对面,满山遍野,旗帜遮天,阵前一面书有斗大的“曹”字的战旗正迎风招展。

原来是曹操的军队列阵在此。

但见对面那些战旗被武将的断喝乱了分寸,出现了一片慌乱。

武将又大喝:“张翼德在此,谁与我决一死战?”对面曹军的后阵竟出现了混乱。

武将见此,又大喊:“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又如何?”话音未落,只见曹军中有一战将(夏侯杰)坠于马下,百万曹军如退潮的海水般“哗”地退后十几里。

请问这个军官是谁?张飞!桃园三结义之一的张飞!对,就是张飞。

他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一个武夫的形象,喝退百万雄师,倒也不足为奇。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文人,看他是如何在温言细语中退却百万雄师,使自己的国家免于覆亡的厄运的。

二、知识复习《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同为孔子编著的《春秋》作诠释、解说)。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作者左丘明。

它记叙了东周前期240多年的历史、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内容,既具有研究先秦历史的史料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详略合宜;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烛之武退秦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烛之武退秦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烛之武退秦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烛之武退秦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烛之武退秦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烛之武破解秦师战术的历史背景和作用。

2. 掌握烛之武破解秦师战术的主要内容和实现过程。

3. 认识到在古代战争中,智谋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难点:1. 掌握烛之武退秦师的过程,理解战争中智谋的作用。

2. 理解历史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教学重点:1. 烛之武退秦师的历史背景和作用。

2. 烛之武破解秦师战术的内容和过程。

教学方法:1.讲解法:结合历史背景、文献资料等,向学生讲解烛之武退秦师的过程。

2.对比法:比较秦朝的战争策略和烛之武的智谋,引导学生思考智慧对于战争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引入以国学名篇《资治通鉴》中的《项羽败赵丹,白登山;烛之武破秦,包前军》为引入,导入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

二、认识烛之武介绍烛之武的生平和历史背景,让学生对烛之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三、破解秦师战术1.讲解秦军的攻打韩国时采用的十面埋伏战术,秦军进入中原时又采取的包围河内的战术。

2.分析烛之武的智谋:将秦军引诱进中原,然后用余烬之计烧掉包围城市的树木,使秦军陷入失去逃生通道的地步,最后在适当时机发动反击。

3.讲解烛之武的胜利对于战争的影响,以及战争中智谋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与讲解,学生对于烛之武的历史背景、智谋和胜利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历史教育的过程中也会受益匪浅烛之武是中国历史上战争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智慧的胜利。

通过学习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战争中智慧的重要性,只有在智慧的指引下,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同时,研究历史文化,了解历史背景和传承历史文化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们承载着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是我们继承和发展的基础。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历史文化,学习和感受历史的魅力和价值,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烛之武退秦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引言】《庐山谣》篇首对于烛之武的孝道赞誉说:“烛之武,荆山民。

2023年《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2023年《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2023年《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1教材:高一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第四课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2、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如“军、远、鄙、东道主、行李”等。

3、学习烛之武临危受命、大智大勇的爱国精神。

4、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教学重难点: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及文言语法现象学习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如摆事实、讲道理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说一说历史上有名的口才出众之人(如,蔺相如、诸葛亮、邹忌、唐雎等)二、填空并解题烛之武退秦师加一个字,使之能概括课文内容。

(可填“劝、智”等)烛之武退秦师,关键词是“退”,意思是“使……退兵”三、《左传》与左丘明简介1、联系初中九年级《曹刿论战》所介绍的《左传》知识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左传》,也叫《春秋左氏传》,作者左丘明2、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3、《左传》与《国语》的区别《国语》是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写此作时,左丘明已双目失明,他是史家的开山鼻祖。

《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四、追溯历史背景春秋五霸晋(晋文公)齐(齐桓公)宋(宋襄公)秦(秦穆公)楚(楚庄王)晋国简史晋献公→晋惠公(夷吾)-----朝济而夕设版焉(得罪秦)↘晋文公(重耳)-----经过郑,郑对之不善↘大女儿(秦穆公夫人)晋襄公晋灵公(晋灵公不君用弹弓射行人煮熊掌不熟杀厨师)五、正音,理清故事梗概,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以问题串讲、品析课文1、(1-2)自然段,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用课文原句回答,并翻译)2、(3)自然段,烛之武用哪些事实和事理说服秦伯退兵的?其中哪一点最关键?一共有五点A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过已鄙远,君之其难也。

”(注意“执事、缒、鄙、越”等)B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子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1总课时数第节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并把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1、借助语境来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难点:学习文章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参考语文教学参考书鼎尖教案授课方法学讲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无专用教室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一、朗读课文学生诵读指定的片段,看看谁的诵读最能准确表达感情。

诵读时注意句子的整散和长短,内容的层次和逻辑关系。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对秦伯说的一段话。

二、讨论:分析人物形象1、烛之武人物性格事件郑-----------危在旦夕---------------秦晋围郑临危受命(义)↓烛之武夜缒而出(勇)秦军乃还智说秦伯(智)↓转危为安----------------------晋亦去之明确: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两方交战,成败难料。

烛之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他的义无反顾的精神展示了其“勇士”性格;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

在揭露了晋文公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本质后,又用发展的眼光,引导秦伯认识到晋的贪婪会给秦国带来的危险,最终与郑国结盟。

烛之武一字未提郑国的利益,却成功说退秦师,充分展现了他的“辩士”形象。

可见,烛之武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是一个勇于出使,直入敌营的勇士,更是一个机智善辩的辩士、外交家。

2、秦伯贪婪,自私,不讲信用,见利忘义。

1、课前5分钟演讲2、分析人物形象。

小组讨论个别展示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3、郑伯(1)善于纳谏----“公从之”(2)勇于自责------“是寡人之过也”(3)长于言辩-------“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4、晋文公贪婪,但理智,能够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具有雄才大略。

三、把握文意拓展阅读问题6、解释成语大意,并用以下成语来概括《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 页
第3 页
教学过程:
秦、晋围郑形势图
五、课文分析
(一)退师原因
提问:本段仅25字,却道出很多内容,有哪些?
明确:①秦晋围郑,来势凶猛;弱小郑国,危如累卵。

②“以其无礼于
晋,且贰于楚也”既道出了秦晋围郑的原因,又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
“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这节课我们对先秦的历史散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初步接触了
课文内容,知道郑国的国家命运危在旦夕,郑国到底能不能化险为夷,
脱离险境呢?又是如何脱险的呢?我们下节课再细分解。

(二)退者出场
1.朗读第二段,结合语境准确把握人物身份,体会文言文的语气。

分角
色朗读(学生自己谈应该如何读)。

2.人物出场
a:佚之狐你们觉得他是怎样的人?
明确:关心国事的大臣,对烛之武外交才能的信任,实为慧眼识才的伯
乐。

B:他的一番话对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有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我们有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
描写,同时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佚之狐的一番话即是从侧面刻画
出了烛之武之大智。

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

犹如文天祥,国难当
头非他莫属之感。

c:郑伯在他的语言中,你们品味一下,他是怎样国君?
明确:一位敢于自责的国君,情真意切,有风度,故烛之武许之。

d:烛之武为什么要推辞,为什么要发一番牢骚?
批注
第4 页
第5 页
第6 页
第7 页
第8 页
第9页
第10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