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药
村医必学丨补气的5款常见中成药及10个联合用药方案
村医必学丨补气的5款常见中成药及10个联合用药方案>> 来源:药店人补益类中成药以疗效确切、服用方便、标本兼治等特点,被广泛熟知,代表药物有四君子丸、补中益气丸、生脉饮、人参健脾丸和黄芪颗粒。
四君子丸功效:益气健脾。
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
联合用药:1、四君子丸+奥美拉唑优势:四君子丸用于脾胃气虚,能抑制胃酸分泌,杀灭幽门杆菌。
奥美拉唑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物。
两者联合用药,可用于治疗咽喉反流、胃溃疡等消化道疾病,证属脾胃气虚证。
2、四君子丸+益生菌粉优势:四君子丸用于脾胃气虚,食少便溏,益生菌粉可抑制腹泻细菌病毒生长,有效防止腹泻。
两者联用可以改善脾虚腹泻。
补中益气丸功效:补中益气,升阳止泻。
用于体倦乏力,内脏下垂。
联合用药:1、补中益气丸+桂林西瓜霜优势:补中益气丸补益脾胃之气,令脾胃健运,清阳上升,虚火伏藏而诸症自愈,适用于复方性口腔溃疡。
西瓜霜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滋阴、燥湿、疏风、祛腐等作用,停留在溃疡面上的时间长,利于创面的愈合。
两者联用促进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愈合。
2、补中益气丸+西沙比利优势:补中益气丸可治疗便秘与泄泻,并可补益正气,促进疲劳消除,加快机体恢复。
西沙必利是第三代胃肠道促动力药,可刺激肠神经系统释放乙酰胆碱,促进肠道蠕动,起到治疗便秘作用。
两者联用可治疗功能性便秘,尤其是老年性便秘。
生脉饮功效:益气,养阴生津。
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
联合用药:1、生脉饮+四物合剂优势:生脉饮气阴双补,四物合剂补血活血通络,两者联用,补而不滞,活血而不过,气血兼顾,脉道得畅,则心痛自解,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
2、生脉饮+辅酶Q10优势:生脉饮主治气伤阴证及气阴两虚证,对治疗心律失常有效。
辅酶Q10有抗氧化和稳定细胞膜的作用,维持线粒体结构的完整性,防止因缺氧而产生的畸变,能清除氧化反应所产生的氧自由基,从而起到保护心肌、防治心律失常的作用。
两者联用可更好防治心律失常。
中药“补气药”——党参
中药“补气药”——党参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
前两者主产于甘肃、四川;后者主产于四川、湖北、陕西。
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切厚片。
本品有特殊香气,气味浓,味微甜。
以质柔润、味甜者为佳。
生用或米炒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甘,平。
归脾、肺经。
具有补脾益肺,养血生津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9~30克。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党参甘平,补中益气,止渴生津,邪实者忌。
三、临床应用1.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本品味甘性平,主归脾、肺二经,有与人参类似的补益脾肺之气作用而药力较弱,为补中益气之良药。
治脾气虚弱,倦息乏力、食少便溏等症,常与补气健脾除湿的白术、茯苓等同用。
治肺气亏虚,咳嗽气短、声低懒言等症,可与黄芪、蛤蚧等同用,以补益肺气、定喘止咳。
现代临床治疗脾肺气虚的轻症,常用本品以代替古方中的人参。
2.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头晕乏力,心悸气短本品有气血双补之功,故适用于气虚不能生血,或血虚无以化气,而见面色苍白或萎黄、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的气血两虚证,常配伍黄芪、当归、熟地黄等,以增强补益气血之功。
3.气津两伤,气短口渴,内热消渴本品有补气生津作用,适用于气津两伤,气短口渴,以及内热消渴,可与麦冬、五味子、黄芪等同用。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党参多糖、党参苷、植物甾醇、党参内酯、黄酮类、酚酸类、生物、香豆素类、无机元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2.药理作用党参水煎醇沉液能调节胃肠运动、抗溃疡。
党参水煎液能刺激胃泌素释放。
党参多糖能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调节肠道菌群比例失调;能升高外周血血红蛋白,促进脾脏代偿造血功能;还能增强免疫功能。
党参皂苷能兴奋呼吸中枢。
党参水、醇提液和党参多糖均能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具有益智抗痴呆作用。
此外,党参有延年益寿、抗缺氧、抗辐射、降低血糖、调节血脂和抗心肌缺血等作用。
五、“党参与人参”的功效区别党参与人参均具有补益脾肺、益气生津、益气生血之功,均可用于脾气虚、肺气虚、津伤口渴、消渴、血虚及气虚邪实之证。
19种补气的中草药治疗配方
19种补气的中草药治疗配方以下是补气的中草药治疗配方:1. 四神汤:人参 9 克,黄芪 12 克,白术 9 克,甘草 6 克。
用法:以上药加水煎,去渣留汤,分三次服用,每天一次。
2. 六味地黄丸:熟地黄 12 克,山药 9 克,枸杞子 6 克,茯苓 9 克,丹参 6 克,牛膝 9 克,制首乌 6 克。
用法:将以上药粉碎,加蜜为丸,每次服 9 克,水送下。
3. 银杏参茶:银杏叶 12 克,人参 6 克。
用法:将以上药材加水煮沸,浸泡 5-10 分钟,取出药渣,加蜜调味后饮用。
4. 黑枸杞炖乌鸡:乌鸡 1 只,黑枸杞 30 克,枸杞子 10 克。
用法:将以上药材与乌鸡共同放入锅中煮至熟透,调味后食用。
5. 大枣红枣汤:大枣 15 克,红枣 15 克,芡实 15 克,山药 15 克,松仁 15 克。
用法:将以上药材加水一起煮熟,每天一次适量饮用。
6. 人参芝麻糊:红枣 10 克,芝麻 40 克,枸杞子 5 克,人参 5 克。
用法:将以上药材煮熟后捣成糊,加蜜调味后食用。
7. 党参橘皮茶:党参 6 克,橘皮 3 克。
用法:将以上药材加水煮沸后浸泡 5-10 分钟,去渣留汤,调味后饮用。
8. 大补丸:黄芪 20 克,党参 15 克,红枣 10 克,桂圆肉 10 克,麦冬 10 克,山药 10 克,茯苓 10 克,枸杞子 10 克。
用法:将以上药材粉碎,加蜜为丸,每次 9 克,水送下。
9. 百合马蹄糖水:百合 30 克,马蹄 30 克,冰糖适量。
用法:将以上药材加水一同煮沸,调味后饮用。
10. 健脾丸:党参 15 克,炙甘草 15 克,白术 15 克,茯苓 12 克,陈皮6 克,半夏 6 克,生姜 9 克。
用法:将以上药材煎水服用,每日一剂,连服数天。
11. 八味参芪汤:黄精30g、党参30g、白术30g、茯苓30g、制附子10g、炙甘草6g、泽泻10g、泡参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12. 四物汤:当归30g、熟地黄30g、白芍30g、川芎10g。
补气的传统中药方
补气的传统中药方传统中药方是中医学的瑰宝,凭借着其独特的药性与功效,广泛受到人们的欢迎与推崇。
而补气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治疗目标,通过中药方的使用,可以有效地调理身体,增强人体的气血功能,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传统中药方,以帮助您了解补气的方法与中药的运用。
一、人参归脾汤材料:人参、白术、茯苓、党参、甘草制作方法:将以上药材洗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改小火炖煮2小时,将药渣滤除,留下药汤,分成3次服用。
功效:人参归脾汤是一种典型的补气汤剂,主要起到补益气血、调理脾胃的作用。
适用于脾气虚弱、食欲不振、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二、党参黄芪汤材料: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制作方法:将以上药材洗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改小火炖煮2小时,将药渣滤除,留下药汤,分成3次服用。
功效:党参黄芪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固表的作用。
适用于气血两虚、面色无华、乏力、容易感到倦怠的人群。
三、当归四物汤材料: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制作方法:将以上药材洗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改小火炖煮2小时,将药渣滤除,留下药汤,分成3次服用。
功效:当归四物汤是一种补气血的经典方剂,主要用于补益气血、调理气虚血瘀的症状。
适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四肢无力等人。
四、黄精党参汤材料:黄精、党参、山药、枸杞子制作方法:将以上药材洗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改小火炖煮2小时,将药渣滤除,留下药汤,分成3次服用。
功效:黄精党参汤是一种滋阴补气的汤剂,主要用于调理气阴两虚、口干、乏力等症状。
适用于气阴两虚、面色无华、情绪低落的人群。
五、当归生姜羊肉汤材料:当归、生姜、羊肉制作方法:将羊肉切块,加入开水锅中焯水,去除浮沫后捞出备用。
将当归、生姜切片,放入砂锅中。
加入适量的水与羊肉,煮沸后改小火炖煮2小时。
功效:当归生姜羊肉汤是一种补气养血,温补身体的汤剂,主要用于调理气血两虚、腰膝酸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补气药——刺五加
补气药——刺五加性味归经辛、微苦,温。
归脾、肾、心经。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补肾安神。
用于脾肾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
1.益气健脾(脾肺气虚证)用治脾肺气虚,体倦乏力,食欲缺乏,久咳虚喘症,单用有效。
亦常配伍太子参、五味子同用。
2.补肾助阳(肾虚腰膝酸痛证)用治肾阳不足,筋骨失于温养而见腰膝酸痛可单用或与杜仲、桑寄生等同用。
亦可用治阳痿,小儿行迟及风湿痹证而兼肝肾不足者。
3.安神益智(心脾不足不寐、健忘证)用治心脾两虚,心神失养之不寐、健忘,可与制何首乌、酸枣仁等同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泡酒。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注意阴虚火旺者慎服。
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的干燥根和根茎或茎。
春、秋二季采收,洗净,干燥。
生于海拔500-2000m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林下或林缘。
性状本品根茎呈结节状不规则圆柱形,直径1.4~4.2cm。
根呈圆柱形,多扭曲,长3.5~12cm,直径0.3~1.5cm;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有细纵沟和皱纹,皮较薄,有的剥落,剥落处呈灰黄色。
质硬,断面黄白色,纤维性。
有特异香气,味微辛、稍苦、涩。
本品茎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5~2cm。
表面浅灰色,老枝灰褐色,具纵裂沟,无刺;幼枝黄褐色,密生细刺。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薄,黄白色,木部宽广,淡黄色,中心有髓。
气微,味微辛。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稍泡,润透,切厚片,干燥。
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厚片。
根和根茎外表皮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有细纵沟和皱纹,皮较薄,有的剥落,剥落处呈灰黄色;茎外表皮浅灰色或灰褐色,无刺,幼枝黄褐色,密生细刺。
切面黄白色,纤维性,茎的皮部薄,木部宽广,中心有髓。
根和根茎有特异香气,味微辛、稍苦、涩;茎气微,味微辛。
验方摘录1.治疗风湿痹痛,筋骨拘挛:将刺五加洗刮去骨,与当归、牛膝、地榆诸药同酒浸泡口服,也可与秦艽、羌活、威灵仙等配合煎汁应用。
中药学补气药课件
2、脾虚食少,肺虚喘咳,阳痿宫冷。如四 君子汤、人参蛤蚧散。
3、气虚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如白虎加人 参汤。
4、气血亏虚,久病虚羸。如八珍汤。
5、心气不足,惊悸失眠。如归脾汤、天王 补心丹。
用法用量:煎服,3~9克;挽救虚脱可用 15~30克。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为百合科藜芦属 植物,有毒性,善杀虫毒)、五灵脂同用。
益气汤。
用量用法:类同于人参。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鉴别用药: 人参与西洋参的异同点。
人参
西洋参
相同 味甘,微苦。具有补气、生津的功效,治疗气虚
点
欲脱、脾肺气虚证,气虚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等。
不同 点
性微温,能大补元气,补气 作用强于西洋参。还有补益 心肾之气,安神益பைடு நூலகம்作用, 用于失眠健忘、心悸怔忡及 肾不纳气的虚喘气短等。
性凉,补气作用 弱于人参。还有 养阴清热作用, 较宜于脾肺气阴 两伤。
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的干燥根。
药性:甘,平。归脾、肺经。
功效:健脾益肺,养血生津。
应用:
1、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有与人 参类似的补益脾肺之气作用而药力较弱。 常用党参代替古方中的人参。
2、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用于气 血两虚证。
下。如四君子汤、苓桂术甘汤。 2、气虚自汗。如玉屏风散。 3、脾虚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6~12克。炒用可增强补气健
脾止泻的作用。
白术与苍术功效异同?
白术与苍术均能燥湿健脾,同可治湿阻中 焦证。但白术可以补气健脾,故适宜于因 虚而湿的脾虚湿困证。而苍术纯燥无补, 故适宜于因实(感寒,或贪吃生冷)而湿, 因性温燥烈,故寒湿困阻中焦证尤宜。
补脾胃,补气有什么中成药好使
补脾胃,补气有什么中成药好使作为一名高级养生师,我坚信“先养脾胃再谈养生”。
脾胃乃是五脏六腑的根本,它们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身体健康。
而补脾胃、补气则是养生的基础,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中成药来调理脾胃、补气是很有必要的。
一、补脾胃的中成药1.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款以补肝肾、益精血、润肠通便、通过障碍、改善面色、头昏脑热等多种症状的中成药。
补脾胃的同时,它还有助于滋补肝肾,预防早衰,并增强身体免疫力。
不过六味地黄丸一般不适合脾胃虚弱、便溏、口干等肠胃问题患者使用。
对于一些肠胃问题,采用中医传统偏方和食疗配合使用更为合适。
2.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的主要成分为茯苓、白术、黄芪、炙甘草等中草药。
它既有补脾益气的功效,也有纳利祛湿、化瘀通络的作用。
因此,适合因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肠胃问题引起的头晕、手脚无力、面色无华、贫血等症状的患者。
不过,不宜长期大量服用,适当掌握用量和时间。
3.大鹏参:大鹏参是以人参、白术、黄精、百合等中药配制而成的。
能补气养阴、生津液,对于脾胃虚弱、身体疲乏等症状十分有效。
不过,一些肚子中湿气较重的患者不宜使用。
二、补气的中成药1.人参:人参是最具代表性的补气中成药之一。
人参又分为人参须、人参茎、人参叶三种。
人参须能行气、化痰,而人参茎和人参叶都有补气健脾、益精血的功效。
人参适合于通过过劳、出汗等情况导致体内阴气不足,引起的头晕、乏力、食欲减退、失眠等症状,可以适量服用。
2.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丸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要成分为人参、炒白术、炙甘草、干姜等药材。
其功效在于补脾健胃、益气固表。
适用于气虚体弱、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等症状,且无明显禁忌症。
3.黄芪颗粒:黄芪颗粒是以黄芪、炒白术、甘草为主要成分,功效为补中益气、固表止汗。
适用于气虚体弱、自汗、短气等症状。
当然,孕妇和体内有虚劳火旺、气火旺盛者,不宜使用。
三、补脾胃养生食谱及偏方的制作方法1.枸杞红枣粥:将大米一杯清水煮开,然后加入洗净的枸杞和已经洗净的红枣,再煮20分钟左右即可。
各种中药功效大全
各种中药功效大全中药功效大全1、补气药黄芪:能够补气升阳,适用于脾肺气虚导致的倦怠乏力、气短多汗、便溏腹泻、中气下陷、脱肛等症状。
此外,它还具有固气益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
白术:主要用于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气虚、运化失常导致的纳少、气短、脘腹虚胀、倦怠便溏等症状。
此外,它还能够燥湿利水、固表止汗等。
山药:主要用于补脾益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倦怠、便溏久泻、小儿疳积及脾虚白带等症状。
此外,它还具有养肺固肾的功效。
甘草:主要用于益气补中,适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症状。
此外,它还能够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等。
党参:主要用于补气益脾,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或肺虚咳嗽、气短倦怠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虚体弱证。
此外,它还具有养血生津的功效。
2、补血药当归:主要用于补血活血,适用于血虚所致各种症候。
此外,它还能够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
熟地:主要用于养血滋阴,适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状。
此外,它还能够补精益髓。
何首乌:主要用于补血生精,适用于肝肾两虚、精亏血虚所致的头昏耳鸣、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腰膝酸软、遗精带下及须发早白等症状。
此外,它还能够通便解毒。
白芍:主要用于养血敛阴,适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或烦躁易怒等症状。
此外,它还能够平抑肝阳、柔肝止痛。
阿胶:主要用于补血止血,适用于血虚萎黄、眩晕或虚痨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出血证。
为了方便阅读,以下文章已经进行了改写和格式调整:中药功效大全之七龙眼肉功效: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适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失眠健忘、惊悸怔忡、眩晕等。
百合润肺止咳:适用于肺热咳嗽及肺虚久咳,痰中带血等。
《百合固金汤》清心安神:适用于热病后余热未尽,神思恍惚,烦躁失眠等。
《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枸杞子功效:滋补肝肾,适用于肝肾阴虚,头目眩晕,视力减退,腰膝酸软,遗精消渴等。
《杞菊地黄丸》益精明目:适用于肾精虚损,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等。
中医养生常用的补气药
中医养生常用的补气药在中医养生的理念中,补气药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药物。
根据中医理论,补气可以调节身体的脾胃功能、提高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力等多方面的作用。
因此,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喜欢使用补气药来保持健康。
补气药的使用早已有了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气血调理的许多内容。
而如今,中医药在现代医学领域中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成为了预防保健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在中药中,有许多常用的补气药。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常见的补气药物及其功效。
1. 人参人参是中药中最常用的补气药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人参味甘、性温,能够补气生津、健脾消食、益肺补脾等多方面的作用。
因此,人参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保健品。
同时,人参也具有提高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缓解疲劳等作用。
因此,人参常常被用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2. 党参党参是另一种常见的补气药物。
它是一种中草药,常被用于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身体的抵抗力,缓解疲劳等作用。
同时,党参还能够补脾健胃、益气生津、利水消肿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养生保健的领域。
3.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是一种常用的补气药物。
据资料显示,黄芪具有补气养血、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等多种作用。
同时,黄芪还能够促进肝脏的排毒功能、缓解疲劳等作用。
4. 炙甘草炙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也是一种常用的补气药物。
在中医理论中,炙甘草味甘、性温,具有补中益气、和中润燥等多种作用。
因此,炙甘草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保健的领域。
同时,炙甘草还具有加速身体修复功能、缓解疼痛等作用,常被用来提高免疫力,缓解身体疲劳。
总的来说,中医养生中补气药物的应用非常广泛,相应的药材也有着很多种。
这几种补气药物只是其中比较常用的几种,还有许多其它补气药物也具有相应的作用。
不过,在使用补气药物的时候,还是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来选择,不可过量使用。
同时,我们也要密切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及时修正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从而保持健康的身体。
补气健脾的十一种中成药
1、四君子丸为补益剂,具有益气健脾之功效。
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
2、六君子丸在四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加上半夏(制)、陈皮。
因此除了补脾益气功效外,还有燥湿化痰作用。
用于脾胃虚弱,食量不多,气虚痰多,腹胀便溏。
3、砂六君丸在六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加上木香、砂仁。
因此除了益气健脾,燥湿化痰外,还兼有和胃作用。
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4、补中益气丸由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组成。
党参和炙黄芪益气,当归补血;炙甘草和白术健脾调胃;柴胡、升麻升举阳气;陈皮理气和胃。
诸药共凑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功效。
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
注意不适用于恶寒发热表证者,暴饮暴食脘腹胀满实证者以及高血压者。
5、参苓白术丸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组成。
健脾、益气。
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6、人参健脾丸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黄芪、当归、酸枣仁、远志。
健脾益气,和胃止泻,兼有安神功效。
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7、人参归脾丸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蜜炙)、当归、木香、远志、龙眼肉、酸枣仁组成。
除了健脾益气,还兼补血功效。
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体倦,面色萎黄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崩漏、带下诸症。
8、黄芪颗粒黄芪。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
用于气短心悸,虚脱,自汗,体虚水肿,慢性肾炎,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疮口久不愈合。
9、五加参蛤蚧精由刺五加、蛤蚧、肉苁蓉、人参、人参露组成。
补肺气、益精血。
用于元气亏损,肺虚咳嗽,病后衰弱。
10、人参茎叶皂苷胶囊人参茎叶皂苷。
健脾益气。
用于气虚引起的心悸,气短,疲乏无力,纳呆。
11、金渭泰养胃粉由11种健脾养胃成分组成,天然的植物萃取味,降低胃酸缓解胃痛,促进胃粘膜的修复,降低幽门杆菌毒性,有利于溃疡修复,建议和舒克幽益生菌一起服用,增强体质,保护胃部。
第二十四章补气药
党参
第二十四章补气药
素花党参
【药用来源】
党参
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根 。
川党参
第二十四章补气药
药材党参
【性能特点】
党参
功效
补脾肺气 补血 生津
气血双补
第二十四章补气药
退出
【临床应用】
1. 用于脾肺气虚证。
效近人参而为较弱。
2. 用于气血两虚证。
3. 用于气津两伤证 。
4.用于扶正祛邪。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人参
第二十四章补气药
【药用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人参
第二十四章补气药
【药用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人参
第二十四章补气药
生晒参
红参
【性能特点】
功效
大补元气 补脾益肺 生津止渴 安神益智 第二十四章补气药
人参
退出
【临床应用】
人参
大补元气 补脾益肺 生津止渴 安神益智
第二十四章 补虚药
第二十四章补气药
【概述】
1. 定义 凡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
病理趋向,以治疗虚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称为补虚药,又称补益药。
第二十四章补气药
2.分类、特点及适应范围
1)补气药 :多甘温或甘平, 主入脾、肺经, 用于气虚诸证。
2)补阳药 :多甘、辛、咸,性多温热, 主入肾经。 用于肾阳虚证。
又能固表止汗、利水消肿、安胎。
第二十四章补气药
山药
一、药用来源
五、用量用法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四、临床应用
第二十四章补气药
【药用来源】
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
5种补气中成药及联合应用方案,看完再也不怕气虚了
5种补气中成药及联合应用方案,看完再也不怕气虚了说到气虚,大家都有所耳闻,打开电视经常能看到广告在极力渲染气虚、血虚、气血双虚。
其实气虚是中医领域的一个病症,指元气不足,气的推动、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减退,或脏器组织的机能减退,以气短、乏力、神疲、脉虚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中医对气虚的治法秉承益气补虚,大补元气的原则。
具有补气作用的中成药也有很多,它们具有安全有效、知晓率高、服用方便等特点。
今天我们重点看一下补气药中的五种具有代表性的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四君子丸、生脉饮、人参健脾丸、黄芪颗粒。
我们先看看它们各自的组成和功效,然后介绍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能产生的效果。
一、补中益气丸组成:黄芪(蜜炙),甘草(蜜炙),党参、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
功效主治:调补脾胃,益气升阳,甘温除热。
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食少腹胀、体倦乏力、动辄气喘、身热有汗、头痛恶寒、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简要方解:方中重用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以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当归养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佐以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诸药合用共奏补脾益气、升阳止泻之功。
药理作用:具有调节胃肠运动、防止胃黏膜损伤、调节免疫作用、促进糖代谢、抗缺氧化作用、抗菌、退热作用、抗应激作用及对黑素代谢的影响和双向调节等作用。
联合用药举例:1.补中益气丸+知柏地黄丸补中益气丸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从而增强体质,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诸症;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养肝补肾。
两者联合用药既温补先天之肾气,又补后天之脾胃。
可用于脾肾气虚,膀胱失约之压力性尿失禁。
2.补中益气丸+西沙比利补中益气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治疗便秘与泄泻,并可补益正气,强壮肌肉,促进疲劳的消除,加快机体恢复。
西沙比利通过刺激肠神经系统释放乙酰胆碱对全消化道起促动力作用,改善结肠转动时间,改善直肠对容积刺激的感觉,增加排便次数。
联合应用非常适用于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
补气药的名词解释
补气药的名词解释补气药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一类药物,能够通过调理人体的气机,增强气血运行,从而达到调整人体健康的目的。
在中医药学中,补气药物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气虚相关的疾病,如疲劳乏力、体倦无力等。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解释补气药的作用、分类和应用。
一、作用机理补气药物的基本作用是通过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增强能量供给。
中医药学认为,脾胃是气血生化的重要脏腑,其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气血的生成和运行。
补气药物通过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功能,提高人体能量的合成和储存,达到补充气血、增强体力的效果。
另外,补气药还可以改善气机运行的调控敏感性。
在中医理论中,气机畅通是人体健康的关键,而气机失调则是许多疾病的根源。
补气药物可以调节气机的平衡,使气机保持正常的运行和协调。
这对于改善人体的整体健康和增强免疫力具有积极作用。
二、分类根据中医药学的分类体系,补气药物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补气药:如黄芪、人参、党参等,具有补益气血、提神益力的功效。
2. 和血药:如当归、川芎、红花等,能够活血化瘀,调和气血,改善经络循环。
3. 补脾药:如白术、茯苓、党参等,能够强健脾胃,促进消化吸收,提升人体气血合成能力。
4. 补肺药:如麦冬、沙参、五味子等,具有滋养肺气、清热化痰的作用。
5. 补肾药:如淮山、山药、枸杞等,能够补肾益气,强壮腰膝,改善肾虚引起的多种症状。
不同的补气药物根据具体的功效和适应症有所不同,选择合适的补气药物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三、应用范围补气药物在中医药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临床上,补气药物常用于治疗气虚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如疲劳乏力、体倦无力、食欲不振等。
此外,补气药物还可以用于调理气机失调所引起的其他疾病,如消化不良、失眠多梦等。
在运动领域,补气药物也被广泛应用。
补气药物能够改善运动员的体能状态,提高运动表现。
在长期、高强度的训练中,运动员容易出现气虚状态,导致体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15 种补气药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及彩图
15种补气药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及彩图序号类别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彩图1补气药人参人衔、鬼盖、黄参、玉精、血参、土精、地精、金井玉阑、孩儿参、棒锤分布区域野生于河北北部、辽宁、吉林、黑龙江,现辽宁、吉林广泛栽培,北京、河北、山西也有引种栽培。
道地产区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
以吉林抚松县产量最大,质量最好,称吉林参。
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的根。
2补气药党参上党人参、防风党参、黄参、防党参、上党参、狮头参、中灵草分布区域1、党参:分布于华北东北及河南、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
2、素花党参:分布于山西中部、四川西北部、陕西南部、甘肃、青海。
3、川党参: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等地。
道地产区山西五台山野生者称台党参;另有西党参主产陕西,东党参主产东北各省,潞党参主产山西,条党参主产四川、贵州。
桔梗科党参属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根。
3补气药西洋参西洋人参、西洋参、西参、花旗参、广东人参分布区域原产北美(加拿大及美国),现我国华北(北京、河北、河南、山东)、东北三省有大量的栽培。
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等地也有引种。
道地产区主产于美国及加拿大,法国亦产,以美国威斯康辛州所产最为著名。
我国有栽培,近年来产量、质量均有大幅度增长。
五加科人参属植物西洋参的根。
4补气药太子参童子参分布区域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西北及湖北、湖南等地。
道地产区主产于江苏、安徽、山东等地。
石竹科假繁缕属植物孩儿参的块根。
5补气药黄芪黄耆、戴糁、戴椹、独椹、芰草、蜀脂、百本、王孙、百药绵、羊肉、绵黄耆、绵耆、绵芪、箭芪、土山爆张根、独根、二人抬、绵黄芪分布区域1、蒙古黄芪: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西藏、新疆等地。
在东北、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有栽培。
2、膜荚黄芪: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四川、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
在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有栽培。
补气药
人参补气力强,善大补元气,为气虚欲脱危证之主药; 且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黄芪补气之功不及人参,但益气升阳力强,多用于脾 肺气虚及气虚下陷证;兼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 生肌。
3、甘草
甘草
药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草
甘
草
【命名】因其味甘,而属草本,故名。本品能 解百毒而调和诸药,遂有国老之称。 【产地】主产内蒙古、山西、甘肃、新疆等地
山 药
【功效】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益肺止咳,
聪耳明目,强筋骨,益智安神, 延年益寿 【应用】脾胃虚弱,肺气不足,肾虚 【注意】功擅肺脾肾虚证;
食疗佳品
神仙之食
药 膳
• 以山药研末,取适量加入冷水调匀,煎成 糊状服,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2例及婴幼儿 泄22例,均全部治愈。
山药粥
• 以炒山药、炒薏苡仁各等量,共为细粉, 每次10~15g煮粥,加红糖适量,每日1剂, 分2-3次服,加用消化酶,脱水者加服口服 补液,治消化不良有效。
7、大枣
气血双补,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1.调补脾胃 2.血虚萎黄及脏躁、神志不安证 3.缓和药性,保护胃气
大枣药膳
1、高血压: 大枣10枚,洋葱30克,芹菜根20克,糯米 适量,煮粥食用。
2、失眠: 大枣20枚,葱白7根,煎汤,睡前服。
8、饴糖
蜂蜜
共同点: 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治疗中虚腹痛,食少羸瘦, 肺虚干咳、燥咳 特点: 饴糖 甘温质润,重在温补中焦,善治中焦虚寒, 脘腹挛急疼痛。
• 紫芝“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坚筋 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 • 赤芝“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 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成仙。” ——《神农本草经》
1、灵芝饮品:取灵芝(整芝)切片后加清水, 放置文火中炖煮2小时,取其汁加入蜂蜜即 可饮用。 2、灵芝水煎法:将灵芝剪碎,放入罐内,加 水煎煮,一般煎煮3-4次。把所有煎液混和, 分次口服。 3、灵芝泡酒:将灵芝剪碎放入白酒瓶中密封 浸泡,三天后,白酒变成棕红色时即可喝, 还可加入冰糖或蜂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补气药
(一)大枣
性味归经甘,温。
归脾,胃
功效应用
1,养血安神:适于血虚面色萎黄及心失所养,血虚脏燥者。
2,补中益气:用治中气不足,脾胃虚弱所致诸证。
3,缓和药性:与祛邪药配伍,可缓其毒烈之性,以护正气。
用量用法3-12枚,或10-30g。
为丸服当去皮核捣烂。
(二)山药
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肺,肾经。
功效应用
1,补肺止咳:可用于肺气不足,久咳虚喘,或肺肾二虚,纳气无力的虚喘。
2,补脾止泻:主治脾气不足,食少便溏,或妇女白带过多属脾虚湿注者。
3,补肾固精缩尿:可用治肾虚下元不固,遗精,小便频数。
此外,本品又常用于消渴,属气阴两虚者。
用量用法10-30g,大量60-250g。
研末吞服,每次6-10g。
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使用注意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忌服。
(三)人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
归脾,肺经。
功效应用
1,大补元气:适于元气虚脱。
a.气虚欲脱,症见面色苍白,心悸不安,虚汗不止,脉微欲绝者。
b.气脱亡阳,上面症状兼有冷汗淋漓,四肢不温。
每与附子同用。
2,补脾益肺:可治脾,肺气虚。
a.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无力,呕吐泄泻,舌淡脉缓。
b.肺气不足,咳喘乏力,动则益甚,自汗脉虚,易感风寒。
3,生津止渴:用于津伤口渴,消渴。
a.津伤口渴,热伤气阴,身热烦渴,汗出体倦,脉大无力,每与石膏,知母同用。
b.内热消渴,烦渴不止,脉数无力,属内热而气阴不足者。
常与养阴清热药同用。
4,安神增智:主治气血不足引起的心神不安,失眠健忘,常配养心安神药。
此外,还可用治血虚,阳痿及正虚邪盛,均取本品气旺生血,气旺阳自强及扶正祛邪之功。
用量用法5-10g,宜文火另煎兑服。
研末吞服,每次1-2g,每日2-3次。
如挽脱救虚,当用15-30g,煎汁分数次灌服。
使用注意反藜芦,畏五灵脂,恶皂荚。
服人参不宜喝茶,吃萝卜。
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
(四)扁豆
性味归经甘,微温。
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
1,健脾化湿:主治脾虚兼湿,食少便溏;湿浊下注,妇女带下过多。
2,化湿消暑:用于暑湿伤中,吐泻转筋。
用量用法10-20g。
健脾止泻宜炒用,消暑宜生用。
(五)甘草
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应用
1,补脾益气:用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
2,润肺止咳:用治咳嗽气喘,适当配伍后,不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
3,缓急止痛:适于腹中挛急作痛及四肢拘挛疼痛,每与白芍同用。
4,缓和药性:可用于缓解某些药物的毒性和烈性,并用以协调药物间的联合作用。
此外,用治食物,药物,农药引起的中毒,本品又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用量用法2-10g。
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以炙用。
使用注意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
大量久服可引起水肿,也应注意。
湿盛中满者忌服。
(六)党参
性味归经甘,微温。
归脾,肺经。
功效应用
1,补中益气:用治脾,肺气虚。
a.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纳少便溏。
b.肺虚咳喘,短气乏力。
2,养血,生津:用治血虚,津伤。
a.血虚萎黄或气血两虚,与补血药同用。
b.热伤气津,汗出体倦,心烦口渴,常配生津敛汗药同用。
用量用法10-30g
使用注意反藜芦。
(七)黄芪
性味归经甘,微温。
归脾,肺经。
功效应用
1,补气升阳,适于气虚及气陷之证。
a.肺气不足,久咳虚喘,自汗脉虚,易感风寒。
常配补肺止咳平喘药。
b.脾胃虚弱,食少纳呆,消瘦便溏,倦怠乏力,舌淡脉缓。
c.中气下陷,久泻脱肛,脏器下垂。
2,益卫固表止汗:用治体虚自汗,如气虚自汗;配滋阴降火药也治阴虚盗汗。
3,利水消肿:主治脾虚失运,水湿停留,水肿,小便不利,每与利尿药同用。
4,托毒生肌:善治疮痈日久,气血亏虚,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
多配补气养血药。
此外,还可用治血虚,血瘀,失血等证,均取气旺生血,行血,统血之义。
用量用法10-15g,大剂量可用30-60g。
补气升阳宜炙用,其余生用。
使用注意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热毒疮肿等均不宜使用。
(八)西洋参
性味归经苦,微甘,性寒。
归心,肺,肾经。
功效应用
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a.肺肾阴虚火旺,劳热咳血,常和滋阴降火药同用。
b.外感热病,气阴两伤,烦倦口渴,配清热生津药。
c.用于津液不足,口干舌燥。
也治肠热津亏便血。
用量用法3-6g,另煎兑服。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忌用。
忌用铁器及火炒。
反藜芦。
二、补血药
(一)龙眼肉
性味归经甘,温。
归心,脾经。
功效应用补心脾,益气血:主要用治心脾两虚,气血双亏之惊悸,失眠,健忘,食少倦怠及妇女崩漏出血。
用量用法10-15g,大剂量30g。
使用注意湿阻中满或有停饮,痰,火者忌服。
(二)阿胶
性味归经甘,平。
归肺,肝,肾经。
功效应用
1,补血止血:可用治血虚萎黄,头晕,心悸;或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
2,滋阴润燥:善治肺肾阴虚燥热。
a.肺阴不足,肺燥干咳,少痰咳血,及虚劳咳嗽,配伍养阴润肺药。
b.热病伤阴,虚火上炎,心烦不眠。
常配养阴清热药。
c.热病后期,热灼真阴,虚风内动,手足抽搐,多和养阴息风药同用。
用量用法5-10g。
用开水或黄酒化服;入汤剂应烊化冲服。
止血宜用蒲黄炒,润肺宜用蛤粉炒。
使用注意本品性质粘腻,有碍消化。
如脾胃薄弱,不思饮食或纳食不消,呕吐泄泻者忌服。
(三)当归
性味归经甘,辛,温。
归肝,心,脾经。
功效应用
1,补血调经:适于血虚证及月经病。
a.血虚:面色萎黄,头晕耳鸣,心悸失眠,舌淡脉细。
b.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不论寒热虚实,配伍得当,均为常用。
2,活血止痛:善治血瘀诸痛。
a.跌打损伤,瘀肿作痛,配散瘀止痛药。
b.风寒痹证,肢节疼痛,配祛风湿药。
c.气血虚寒,腹中冷痛,配温中散寒药。
d.瘀血诸痛:如头痛,胁痛,胸痹,疮肿,配活血止痛药。
3,润肠通便:主治血虚肠燥便秘。
用量用法5-15g。
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尾,和血(即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酒制能增强活血之功。
使用注意湿盛肿满,大便泄泻者忌服。
(四)白芍
性味归经苦,酸,微寒。
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
1,养血敛阴止汗:适于血虚阴亏证。
a.血虚诸证,如面色萎黄,月经不调,经行腹痛。
b.阴虚盗汗,表虚自汗。
后者多配桂枝。
2,平抑肝阳,柔肝止痛:适于阴虚肝旺证。
a.肝阳上亢症见头晕目眩,烦躁易怒。
b.血虚肝郁:胁肋疼痛,多梦易惊。
c.肝脾不和,脘腹挛急作痛和血虚引起的四肢挛急作痛,每伍甘草。
此外,还可用治肝强犯脾引起的腹痛腹泻及下痢腹痛。
用量用法5-10g,大剂量15-30g。
使用注意反藜芦。
阳虚虚寒之证不宜单用。
三、补阳药
(一)肉苁蓉
性味归经甘,咸,温。
归肾,大肠经。
功效应用
1,补肾阳,益精血:主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不孕,以及筋骨无力,小儿五迟。
2,润肠通便:适于津枯肠燥便秘。
用量用法10-20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及大便泄泻者忌服。
(二)杜仲
性味归经甘,微辛,温。
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
1,补肝肾,强筋骨:主治肝肾不足,腰痛膝软。
2,安胎:适于肾虚胎动不安或习惯性堕胎。
此外,还可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用量用法10-15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