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丨补虚药(补气药)
中药学 第二十单元 补虚药

打印本页[题目答案分离版]字体:大中小一、A11、以下药物,能补肺气,补肺阴,补脾气,补肾固涩的是A、黄精B、山药C、五味子D、人参E、党参【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山药性能:甘,平。
归脾、肺、肾经。
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该题针对“补气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06633,点击提问】2、既能补气养阴,又能清热生津的药物是A、黄芪B、西洋参C、玄参D、山药E、白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功效: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该题针对“补气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06632,点击提问】3、人参用于抢救虚脱,入煎剂的剂量是A、9~15gB、15~30gC、1~5gD、3~6gE、6~9g【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人参用法用量:煎服,3~9g,挽救虚脱可用15~30g。
宜文火另煎分次对服。
野山参研末吞服,每次2g,日服2次。
【该题针对“补气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06630,点击提问】4、下列各药哪项是治疗肺脾气虚,人参的最佳代用品A、玄参B、党参C、西洋参D、太子参E、沙参【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性能:甘,平。
归脾、肺经。
功效: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应用:1.脾肺气虚证。
2.气血两虚证。
3.气津两伤证【该题针对“补气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06629,点击提问】5、功能补气健脾、利水、安胎的药物是A、山药B、白术C、黄芪D、党参E、西洋参【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白术的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
【该题针对“补气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06628,点击提问】6、白术与苍术的功效共同点是A、补脾益气B、芳香化湿C、燥湿健脾D、祛风胜湿E、固表止汗【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白术与苍术共同功效:健脾燥湿。
【该题针对“补气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06627,点击提问】7、功能健脾除湿的药组是A、党参、黄芪B、茯苓、白术C、甘草、饴糖D、西洋参、太子参E、大枣、扁豆【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白术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利尿,止汗,安胎。
中药学——补虚药

中药学——补虚药1. 定义以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又称补养药或补益药。
2.分类、特点及适应范围1)补气药特点:性味多甘温或甘平,主入脾、肺经功效:补气。
适应证:气虚诸证(尤对脾气虚、肺气虚证疗效最为显著,也用于心气虚,元气虚极欲脱)2)补阳药特点:味多甘、辛、咸,性多温热,主入肾经功效:温补肾阳。
适应证:肾阳不足诸证、脾肾阳虚、肺肾两虚等证。
3)补血药特点:多甘温,质润,主入心、肝、脾、肾经。
功效:补血养血。
适应证:各种血虚病证。
4)补阴药 :特点:多甘寒质润,主入肺、胃、肝、肾经。
功效:滋养阴液,兼润燥、清热。
适应证:阴虚诸证 (肺阴虚、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等证) 3. 配伍应用1)根据人体气、血、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配合应用补虚药。
2)适当配伍健脾消食药顾护脾胃。
4. 使用注意1)注意邪正关系,防止“闭门留寇”。
2)不可滥用补益药。
(药皆有偏性、误补益疾)3)注意“虚不受补”的情况,应注意补而兼行,使补而不滞。
4)注意气血阴阳之间关系,配伍应用。
5)补虚药一般气味俱厚,如作汤剂,一般宜适当久煎,使药味尽出。
6)虚弱证一般病程较长,补虚药宜采用蜜丸、煎膏(膏滋)、口服液等便于保存、服用,并可增效的剂型。
5. 各类药功效第一节补气药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党参健脾益肺,养血生津。
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涩精止带。
白扁豆健脾化湿,和中消暑。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蜂蜜补中,润燥,止痛,解毒;外用生肌敛疮。
第二节补阳药鹿茸补肾壮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紫河车温肾补精,益气养血。
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中药学-补虚药

Company Name
【人参的用名】
LOGO
❖ “人参”系各种规格人参入药饮片的通用名,一 般不以这个笼统的名字作为处方用名。
❖ 1.根据生长情况命名: ❖ 野山参——系野生者,质量最好,货源少,价格
贵,少用。 ❖ 移山参——系人工移植栽培者,又名“园参”。
Company Name
【人参的用名】
血虚+脾虚 (体倦乏力)
血虚+心虚 (健忘失眠多梦)
治法 补益肺气 健脾益气 补血养肝
补脾养血
养血宁心
LOGO
Company Name
证类 肾阴虚 肺阴虚 肾阳虚
脾阳虚
分型论治
症状
治法
阴虚+肾虚
滋补肾阴
(耳鸣足痿遗精)
阴虚+肺虚
滋阴润肺
(干咳失音)
阳虚+肾虚
温补肾阳
(阳萎,多尿或失禁
下利清谷,五更泻)
❖ 4.正确选择剂型。如作汤剂,应久煎,使药味尽出。因虚 证一般病程较长,宜采用丸剂、膏剂、口服液等,便于服 用,慢病缓治。
Company Name
【名词解释】
❖ 虚不受补 ❖ 不老延年 ❖ 托毒生肌 ❖ 补命门火 ❖ 补精益髓 ❖ 固冲摄血 ❖ 养血养肝 ❖ 益精气、益精血
LOGO
Company Name
【主治】
LOGO
❖ 阳虚 以肾为主 肾阳虚证:畏寒肢冷、阳痿、滑精、不孕不育、耳 鸣、腰膝酸软、筋骨软弱、痿弊、半身不遂、五 更泄、肾不纳气之久咳久喘
Company Name
【主治】
LOGO
❖ 血虚: 以心、肝、脾为主 血虚证:面色萎黄、唇甲苍白、眩晕耳明、心悸失 眠、经少经闭、脉细弱
中药学—补虚药(补气补阳补血补阴)

中药学—补虚药(补气补阳补血补阴)补虚药凡是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虚症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也称补益药或补养药本类药物能够辅助正气,补益精微,根据“甘能补”的理论(一)补气药补脾气/肺气/心气/肾气/元气大多数归经都是脾胃人参性味:性温,味甘、微苦、微温。
归经:归脾,肺,心,肾。
主治: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为补益剂,具有补气,益气健脾之功效】天王补心丹:人参、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当归、五味、麦门冬、天门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
【为安神剂, 具有滋阴清热,养血安神之功效】八珍汤: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甘草。
【具有益气补血之功效。
主治气血两虚证】西洋参性味:性凉,味甘、微苦。
归经:心经、肺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较之于人参,补气作用略差,但比较适合补阴清热,适合气阴两伤】党参性味:甘,平归经:归脾、肺经功能主治:补中,益气,生津。
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
【补中焦之气】太子参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归经:归脾、肺经。
功效: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主治: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适合儿童,不会产生性早熟】归经: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为: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
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适合脾气虚,中气下陷】补中益气汤: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
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
【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
主治表虚自汗证】白术白术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白术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白术主治: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痰饮水肿,表虚自汗,胎动不安。
执业药师中药学补虚药功效

冬虫夏草
甘,平,肺肾
益肾壮阳,补肺平喘,止血化痰
1、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2、用于肺虚或肺肾两虚之久咳虚喘,劳嗽痰血
紫河车
甘、咸,温,心肺肾
温肾补精,益气养血
1、用于肾气不足,精血亏虚的不孕,阳痿,遗精,腰酸,头晕,耳鸣等证2、用于肺肾两虚的喘嗽3、用于气血不足,萎黄消瘦,产后少乳等
蛤蚧
咸,平,肺肾
助肾阳,益精血,补肺气,定喘嗽
1、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阳痿2、用于肺肾两虚,肾不纳气的虚喘久嗽
菟丝子
甘,温,肝肾脾
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
1、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尿频,带下等证2、用于肝肾不足,目失所养而致目昏目暗,视力减退之证3、用于脾肾虚泄4、用于肝肾不足的胎动不安
银耳
甘,平,肺胃
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1、用于阴虚肺燥或虚劳久咳,干咳痰少,痰中带血等2、用于热病伤津或素体虚弱,胃阴不足,口渴咽干等
*墨旱莲
甘酸寒,肝肾
补肝肾阴,凉血止血
1.肝肾阴虚的头晕目眩,须发早白,腰膝酸软,遗精耳鸣,2.阴虚血热的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
*女贞子
甘苦凉,肝肾
补肝肾阴,乌须明目
百合
甘,微寒,肺心
养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1、用于肺阴虚的燥热咳嗽及劳嗽久咳,痰中带血等2、用于热病余热未清之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等
石斛
甘,微寒,胃肾
养阴清热,益胃生津
1、用于热病伤津之低热烦渴、阴虚虚热不退等证2、用于胃阴不足等证
玉竹
甘微寒,肺胃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1、用于阴虚肺燥的干咳少痰2、用于热病烦渴及消渴等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补虚药(补气、补血)练习题

一、最佳选择题1、下列为气血双补的药物是A、大枣B、蜂蜜C、甘草D、白术E、山药2、人参研粉入丸散时,用法用量为A、一次1~3g,一日1次B、一次3g,一日1次C、一次3g,一日2次D、一次1g,一日1次E、一次1g,一日2次3、补气健脾宜炒用、燥湿利水宜生用的药是A、党参B、黄芪C、甘草D、白术E、山药4、哪项不属于大枣的功效A、安神B、调和营卫C、缓和药性D、补中益气E、养血5、白扁豆具有的功效是A、健脾化湿,清火生津B、健脾化湿,润肺化痰C、健脾化湿,止血续伤D、健脾化湿,消暑解毒E、健脾化湿,活血散结6、关于蜂蜜的使用注意叙述正确的是A、湿盛中满、痰多咳嗽及大便稀溏者忌服B、湿阻中满、湿热内蕴及痰湿甚者忌服C、痰火内盛、血热出血及外感热病者忌服D、阴虚火旺、大便溏薄或实热便秘者忌服E、湿阻中满、血热出血及大便溏薄者忌服7、既治脾肺气虚证、又治热病伤津及心神不安,宜选A、白术B、山药C、人参E、以上均是8、平补气阴、兼收涩之性的药宜选A、山药B、党参C、黄芪D、白术E、人参9、治肺肾两虚喘咳、肾虚遗精宜选A、人参B、西洋参C、白术D、山药E、黄芪10、治肺肾两虚、动辄气喘甚的药对为A、人参、麦冬B、人参、白术C、人参、蛤蚧D、黄芪、杏仁E、以上均不是11、黄芪的功效是A、补脾肺肾,固精止带B、补气养阴,清火生津C、补气升阳,止汗安胎D、补气升阳,利水消肿E、健脾化湿,消暑解毒12、既补中益气,又生津养血的药是A、大枣B、当归C、黄芪D、甘草E、党参13、善治脾肺气阴两伤的药物是A、山药B、沙参C、黄芪D、白术E、甘草14、治血虚萎黄、妇女脏燥证宜选A、白术C、大枣D、补骨脂E、太子参15、太子参的功效是A、补气缓急B、补气利水C、大补元气D、补气养血E、补气生津16、善补脾肺之气,然补气之力不及人参,常代替人参治疗脾肺气虚轻证的药物是A、党参B、白术C、山药D、黄芪E、甘草17、善治脾胃气虚,脾肺气虚,中气下陷,气不摄血,气虚发热的药物是A、党参B、白术C、山药D、黄芪E、白扁豆18、具有补中缓急,润燥,解毒功效的是A、白扁豆B、蜂蜜C、太子参D、甘草E、黄芪19、甘草不具有的功效是A、益气补中B、祛痰止咳C、缓急止痛D、润肠通便E、缓和药性20、以下用于治疗心气虚的心动悸、脉结代的药物是A、人参B、甘草C、黄芪D、山药E、党参21、与人参配伍后,可以用于治疗肺肾两虚之喘咳证,此药物是A、紫苏叶B、紫苏子C、苦杏仁D、桃仁E、核桃仁22、治疗血虚或气血双亏证时,当归常配伍A、益智仁B、何首乌C、人参D、黄芪E、鹿茸23、不属于白芍主治病证的是A、血虚萎黄B、阴虚燥咳C、阴虚盗汗D、四肢拘急作痛E、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24、白芍不具有的功效是A、养血B、润肺C、敛阴D、柔肝止痛E、平抑肝阳25、关于当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甘辛温润入肝心脾经B、为调经要药C、治湿阻,泄泻效佳D、治痹痛麻木,痈疽疮疡E、治血虚肠燥便秘26、精血不足,须发早白及遗精、崩漏,首选A、白芍B、阿胶C、当归D、龙眼肉E、何首乌27、何首乌不具有的功效是A、解毒B、截疟C、补益精血D、润肠通便E、平抑肝阳28、某女,28岁。
中药学补气药课件

2、脾虚食少,肺虚喘咳,阳痿宫冷。如四 君子汤、人参蛤蚧散。
3、气虚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如白虎加人 参汤。
4、气血亏虚,久病虚羸。如八珍汤。
5、心气不足,惊悸失眠。如归脾汤、天王 补心丹。
用法用量:煎服,3~9克;挽救虚脱可用 15~30克。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为百合科藜芦属 植物,有毒性,善杀虫毒)、五灵脂同用。
益气汤。
用量用法:类同于人参。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鉴别用药: 人参与西洋参的异同点。
人参
西洋参
相同 味甘,微苦。具有补气、生津的功效,治疗气虚
点
欲脱、脾肺气虚证,气虚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等。
不同 点
性微温,能大补元气,补气 作用强于西洋参。还有补益 心肾之气,安神益பைடு நூலகம்作用, 用于失眠健忘、心悸怔忡及 肾不纳气的虚喘气短等。
性凉,补气作用 弱于人参。还有 养阴清热作用, 较宜于脾肺气阴 两伤。
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的干燥根。
药性:甘,平。归脾、肺经。
功效:健脾益肺,养血生津。
应用:
1、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有与人 参类似的补益脾肺之气作用而药力较弱。 常用党参代替古方中的人参。
2、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用于气 血两虚证。
下。如四君子汤、苓桂术甘汤。 2、气虚自汗。如玉屏风散。 3、脾虚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6~12克。炒用可增强补气健
脾止泻的作用。
白术与苍术功效异同?
白术与苍术均能燥湿健脾,同可治湿阻中 焦证。但白术可以补气健脾,故适宜于因 虚而湿的脾虚湿困证。而苍术纯燥无补, 故适宜于因实(感寒,或贪吃生冷)而湿, 因性温燥烈,故寒湿困阻中焦证尤宜。
中药专业知识(二):补虚药

中药专业知识(二):补虚药一、补气药药名功效黄芪①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中气下陷,自汗,盗汗。
气虚水肿、小便不利。
②黄芪配柴胡、升麻:三药相合,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治中气下陷诸证所常用③人参、党参与黄芪的比较:人参作用最强,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并具有益气救脱、安神增智、补气助阳之功;党参补气之力平和,专于补益脾肺之气,兼能补血:黄芪补气之力不及人参,但作用广泛,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尤宜于脾虚气陷及表虚自汗等证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主治病证:肾虚遗精、尿频、带下。
甘草①益气补中,祛痰止咳,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主治病证:脘腹或四肢挛急疼痛②禁忌证: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
疗程:不宜久服。
水肿③甘草配白芍:两药相合,缓急止痛力强,治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二、补阳药药名功效鹿茸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巴戟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续断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补骨脂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益智仁暖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唾三、补血药药名功效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熟地黄养血滋阴、补精益髓何首乌补益精血、解毒、截疟、润肠通便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燥四、补阴药药名功效石斛养胃生津,滋阴除热,明目,强腰。
主治病证:肾虚视物不清、腰膝软弱黄精润肺滋阴,补脾益气哈蟆油补肾益精,养阴润肺南沙参清肺养阴、祛痰、益气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麦冬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润肠通便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润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丨补虚药(补气药)Medical Liaison officer Club补虚药一、概念:凡以补益正气、增强体质、治疗虚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补虚药,又称补益药或补养药。
二、功用与适应症:补气,用于气虚证;补阳,用于阳虚证;补血,用于血虚证;补阴,用于阴虚证。
三、注意:1.宜久煎(另煎),或做丸散剂;2.注意配伍健脾消食药。
补气药治疗气虚证,见气短、乏力、头晕、脉虚无力、舌淡等。
主治肺脾气虚证。
肺气虚见自汗、恶风、易感冒、语音低怯等;脾气虚见食少、便溏、消瘦、脏器下垂等。
人参甘、微苦,微温。
归肺、脾经。
大补元气——气虚欲脱证。
补脾益肺——脾气虚弱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肺气虚弱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生津止渴——热病津伤的口渴,消渴证。
安神益智——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
【配伍】人参配附子:人参甘温补气,力宏固脱;附子辛热回阳,补火救逆。
两药相合,大补大温,益气回阳,治亡阳气脱效佳。
人参配蛤蚧:人参甘温善补肺气,蛤蚧性平补肺益肾。
两药相合,补肺益肾而定喘嗽,治肺肾两虚,动辄气喘甚效。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人参性温补气,麦冬寒凉滋阴,五味子酸收敛阴。
三药相合,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为治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以及消渴所常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大补元气可用15~30g,文火另煎,与煎好的药液合对,或频频灌之;研粉,一次1g,一日2次;或入丸散。
野生人参功效最佳,多用于挽救虚脱;生晒人参性较平和,适用于气阴不足者;红参药性偏温,多用于气阳两虚者。
【使用注意】为保证人参的补气药效,服用人参时不宜饮茶水和吃白萝卜。
因属补虚之品,邪实而正不虚者忌服。
反藜芦,畏五灵脂,恶莱菔子、皂荚,均忌同用。
党参甘,温。
归脾、肺经。
补中益气——脾气亏虚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肺气亏虚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生津养血——气津两伤的气短口渴。
血虚萎黄,头晕心慌。
人参与党参的比较人参、党参,均能补气生津,治脾胃气虚倦怠乏力、肺气不足气短喘促,以及气津两伤之口渴等证。
然,人参源于五加科,性微温而善大补元气,为治气虚欲脱第一要药;又善安神增智,治心神不安的心悸、失眠、健忘等证。
党参源于桔梗科,性平而补气力较缓,挽救虚脱虽非其所能,但却善补中气、益肺气;又兼养血,治血虚萎黄等证。
由此可知,人参力强,党参力薄,若以党参代人参用,则宜加大用量。
黄芪甘,微温。
补气升阳——脾胃气虚,脾肺气虚,中气下陷,气不摄血,气虚发热。
特点:补而性燥。
益卫固表——自汗,盗汗肺气虚证,表虚自汗证,气虚感冒。
【配伍】黄芪配柴胡、升麻:黄芪甘温益气升阳,柴胡、升麻皆有升举阳气之功。
三药相合,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治中气下陷诸证所常用。
人参、党参与黄芪的比较人参、党参与黄芪三药,皆具有补气之功,且常相须为用,能相互增强疗效。
人参作用最强,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并具有益气救脱、安神增智、补气助阳之功。
党参补气之力平和,专于补益脾肺之气,兼能补血。
黄芪补气之力不及人参,但作用广泛,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尤宜于脾虚气陷及表虚自汗等证。
白术苦、甘,温。
补气健脾——脾胃气虚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
特点:与党参比,党参补而守,此则补而动,党参但补中气,此则补而兼燥。
用于脾虚兼湿盛者。
燥湿利水——脾虚水肿,痰饮。
固表止汗——表虚自汗。
特点:与黄芪比,黄芪补肺气固表止汗优于白术,此则重在补脾气运中焦。
用于气虚自汗,气虚感冒。
安胎——脾虚气弱的胎动不安。
使用:燥湿利水生用,补气健脾炒用,健脾止泻炒焦用。
白术与苍术的比较二药均具有健脾与燥湿两种主要功效。
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苍术以苦温燥湿为要,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
此外,白术还有利尿、止汗、安胎之功,苍术尚有发汗解表、祛风湿及明目作用,分别用治风湿证、风湿痹证及夜盲证。
山药甘,平。
归肺脾肾经益气养阴,补脾肺肾——脾虚气弱之食少便溏或泄泻。
肺虚或肺肾两虚的喘咳。
肾阴虚证,消渴证。
特点:长于补脾胃,性兼涩。
固精止带——肾虚遗精、尿频、带下。
甘草甘,平。
归脾、胃、肺、心经。
益气补中——心气虚的心动悸、脉结代。
脾虚乏力、食少便溏。
脉跳动时有间歇,止有定数、即几跳一停者为代脉;脉有间歇,但止无定数为结脉。
祛痰止咳——咳嗽气喘。
缓急止痛——脘腹或四肢挛急疼痛。
配芍药。
解毒——疮痈肿毒,食物或药物中毒。
缓和药性,调和诸药。
①缓和硝、黄等,使之泻不伤正;②缓和芩、连等,使之寒不伤阳;③缓和姜、附等,使之热不伤阴.④缓和参、芪等,使之补力持久。
泻火解毒宜生用,补气缓急宜炙用。
禁忌证:湿盛中满者不宜服。
疗程:不宜久服。
水肿。
配伍:甘草配白芍:甘草味甘,功能补气缓急;白芍酸收,功能养血柔肝。
两药相合,缓急止痛力强,治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
西洋参苦、微甘,凉。
归心、肺、肾经。
补气养阴——阴虚火旺之咳嗽痰血。
热病气阴两伤之烦倦。
特点:补中兼清。
清火生津——津液不足之口干舌燥,内热消渴。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能伤阳助湿,故阳虚内寒及寒湿者慎服。
人参与西洋参的比较人参与西洋参均有补益元气之功,可用于气虚欲脱之气短神疲、脉细无力等症。
但人参益气救脱之力较强,单用即可收效,且可用于病情较重者;西洋参偏于苦寒,兼能补阴,较宜于热病等所致的气阴两脱者。
其次二药又皆能补脾肺之气,可用治脾肺气虚之证,其中以人参作用较好;而西洋参多用于脾肺气阴两虚兼热之证为宜。
此外,两药还可益气生津,均用于津伤口渴和消渴证。
人参尚能补益心肾之气,安神增志,还可用于失眠、健忘、心悸怔忡及肾不纳气之虚喘。
太子参甘、微苦,平。
归脾、肺经。
补气生津——脾虚食少倦怠,气津两伤口渴。
肺虚咳嗽。
心悸,失眠,多汗。
特点:补气而不刚燥,补气力缓,用于气虚不受温补者、不受峻补者。
刺五加甘、辛、微苦,温。
归脾、肾、心经。
补气健脾——脾虚乏力,食欲不振,气虚浮肿。
益肾强腰——肾虚体弱,腰膝酸软,小儿行迟。
养心安神——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
活血通络——胸痹心痛,痹痛日久,跌打肿痛。
大枣甘,温。
归脾、胃经。
补中益气:脾虚乏力、食少便溏。
养血安神:血虚萎黄,血虚脏躁。
脏躁是指妇女精神忧郁,烦躁不宁,无故悲泣,哭笑无常,喜怒无定,呵欠频作,不能自控者。
缓和药性。
缓和峻烈药的药性。
如十枣汤,即用意缓和甘遂、大戟的毒性。
大枣与甘草的比较甘草、大枣,均属甘缓补虚之品,功能补中益气、缓和药性,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或于复方中缓和药物的毒烈之性而调和诸药。
所不同的是:甘草性平,炙用性偏温而善补心气、缓急止痛,治心气虚的心动悸、脉结代,以及脘腹或四肢挛急疼痛;生用偏凉,又能祛痰止咳、解毒,治咳嗽痰多、痈肿疮毒,并解药物及食物之毒。
大枣性温,又善养血安神,治血虚萎黄及脏躁证等。
白扁豆甘,微温。
归脾、胃经。
健脾化湿——脾虚夹湿之食少便溏或泄泻,妇女带下。
特点:健脾而不腻,除湿而不燥。
用于脾虚湿盛证。
人参、白术配伍。
消暑——暑湿吐泻。
解毒——食物中毒。
健脾化湿炒用,消暑解毒生用。
蜂蜜甘,平。
归肺、脾、大肠经。
补中缓急:脾胃虚弱之食少倦怠、脘腹疼痛。
润肺止咳:燥咳少痰,肺虚久咳。
解毒:疮疡,烫伤,解乌头毒。
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15~30g。
冲服;或入丸剂、膏剂。
外用:适量,局部外涂。
内服宜用熟蜜,外涂宜用新鲜生蜜。
甘草与蜂蜜的比较甘草、蜂蜜,均味甘性平,生用偏凉而清热,制用偏温而补虚。
均能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缓和药性,同治脾胃气弱、气血双亏、肺虚久咳、燥咳痰黏、脘腹挛急作痛及疮疡肿毒,同能缓解某些药物的毒烈之性。
然,甘草应用面广,又治心虚动悸、血虚脏躁、痰多咳嗽、咽喉肿痛及四肢拘挛痛;还解一切毒,治食物、药物中毒。
蜂蜜质润,应用面较小,又能润肠通便,治肠燥便秘。
此外,二药均能助湿壅气,令人中满,湿盛中满者忌用。
甘草大量久服易致浮肿,水肿者慎服;蜂蜜滑肠,便溏或泄泻者忌服。
饴糖甘,温。
归脾、胃、肺经。
补中益气——劳倦伤脾,气短乏力。
缓急止痛——虚寒腹痛。
润肺止咳——肺虚咳嗽,干咳无痰。
红景天甘、苦,平。
归肺、心经。
益气——气虚体倦。
平喘——久咳虚喘。
活血通脉——气虚血瘀之胸痹心痛、中风偏瘫。
绞股蓝甘、苦,寒。
归脾、肺、肾经。
健脾益气——气虚乏力,气津两虚。
祛痰止咳——痰热咳喘,燥痰劳嗽。
清热解毒——热毒疮痈,癌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