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 24补气药
24 补气药

❖ 民间谚语赞曰: ❖ “天天吃大枣,青春永不老” ❖ “日日吃三枣,一辈不见老” ❖ “五谷加大枣,胜过灵芝草” ❖ “若要皮肤好,粥里加红枣” ❖ “日吃几个枣,医生不用找”。 ❖ 男女新婚时,女子要吃枣子,意即早生贵子,
字似枣,多而繁,甜而美。
35
蜂蜜 甘平 肺脾大肠
36
蜂蜜 甘平 ❖ 1、补中,止痛:脾气虚弱,脘腹挛急疼痛
第二十四章 补虚药 ❖ 一、含义: ❖ 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
理偏向,以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 ❖ 或补益人体气血阴阳,治疗各种虚证的
药物。 ❖ 二、功效:补益气血阴阳
1
❖ 三、适应证:
❖ 正气虚弱,精微物质亏耗引起:精神萎靡 ,体倦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气短 ,脉象虚弱等。
❖补气:气虚证。 补阳:阳虚证。
9
西洋参 甘微苦凉 肺心肾脾 根
10
西洋参 甘微苦凉 肺心肾脾 根 1.补气养阴:气阴两伤证 肺气虚 肺阴虚证
❖ 热病或大汗、大泻、大失血,耗伤元气、及津 伤之神疲乏力,气短息促,自汗热粘,心烦口 渴
❖ 2. 清热生津: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 ❖ 另煎兑服 ❖ 不宜与藜芦同用
11
人参 西洋参
补益元气 益气生津
课件可以在下载后自由调整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33
❖ 李时珍认为,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
❖ 有“一斤枣,半斗粮,里面加入二斤糖”的说法 。
❖ 谚语:“一个乌梅三个枣,七枚杏仁一处捣, 男酒女醋齐送下,不害心痛直到老。”
中药学丨补虚药(补气药)

中药学丨补虚药(补气药)Medical Liaison officer Club补虚药一、概念:凡以补益正气、增强体质、治疗虚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补虚药,又称补益药或补养药。
二、功用与适应症:补气,用于气虚证;补阳,用于阳虚证;补血,用于血虚证;补阴,用于阴虚证。
三、注意:1.宜久煎(另煎),或做丸散剂;2.注意配伍健脾消食药。
补气药治疗气虚证,见气短、乏力、头晕、脉虚无力、舌淡等。
主治肺脾气虚证。
肺气虚见自汗、恶风、易感冒、语音低怯等;脾气虚见食少、便溏、消瘦、脏器下垂等。
人参甘、微苦,微温。
归肺、脾经。
大补元气——气虚欲脱证。
补脾益肺——脾气虚弱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肺气虚弱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生津止渴——热病津伤的口渴,消渴证。
安神益智——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
【配伍】人参配附子:人参甘温补气,力宏固脱;附子辛热回阳,补火救逆。
两药相合,大补大温,益气回阳,治亡阳气脱效佳。
人参配蛤蚧:人参甘温善补肺气,蛤蚧性平补肺益肾。
两药相合,补肺益肾而定喘嗽,治肺肾两虚,动辄气喘甚效。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人参性温补气,麦冬寒凉滋阴,五味子酸收敛阴。
三药相合,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为治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以及消渴所常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大补元气可用15~30g,文火另煎,与煎好的药液合对,或频频灌之;研粉,一次1g,一日2次;或入丸散。
野生人参功效最佳,多用于挽救虚脱;生晒人参性较平和,适用于气阴不足者;红参药性偏温,多用于气阳两虚者。
【使用注意】为保证人参的补气药效,服用人参时不宜饮茶水和吃白萝卜。
因属补虚之品,邪实而正不虚者忌服。
反藜芦,畏五灵脂,恶莱菔子、皂荚,均忌同用。
党参甘,温。
归脾、肺经。
补中益气——脾气亏虚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肺气亏虚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生津养血——气津两伤的气短口渴。
血虚萎黄,头晕心慌。
人参与党参的比较人参、党参,均能补气生津,治脾胃气虚倦怠乏力、肺气不足气短喘促,以及气津两伤之口渴等证。
中药学快速记忆口诀

中药学快速记忆口诀中药学记忆口诀—补虚药一、补气药补气甘温肺脾归,四参芪术药扁甘。
饴蜜枣绞红景加,壅中助湿理气辅。
元气虚脱吉林参,生津增智补肺脾。
性味甘温高丽参,温补力强阳虚好。
党参补中养血强,生津力缓慢病施。
太子参用补心气,洋参性寒养阴行。
脾肺气虚用术芪,止汗固表利水同。
黄芪升阳托疮毒,白术安胎养胎宜。
山药平补脾肺肾,肾气不固遗带消。
和中化湿白扁豆,脾虚暑湿吐泻清。
甘草和药补中气,祛痰缓急解毒疗.二、补阳药补阳咸甘温脾肾,巴羊鹿沙菟智仁。
补骨锁杜苁蓉紫,阳萎不举或虚喘。
鹿茸益精强筋骨,调冲托疮散虚寒。
阳虚崩漏鹿角胶,补血止血助阳雄。
温补不腻鹿角霜,血弱精寒带遗崩。
巴戟羊藿补肾阳,祛风强筋关节通。
沙菟补肾养肝用,丝子止泻安胎行。
助阳润肠苁蓉锁,补阳益精便秘动。
温肾壮阳补骨脂,阳萎遗精泻五更。
杜续安胎强筋骨,续断止血疗伤取。
补骨益智温脾肾,益智摄唾骨止泻。
温肾纳气强腰膝,腰酸虚喘蚧桃供。
葫芦巴散下焦寒,寒疝冷痛温命门。
仙茅温肾又壮阳,腰膝冷痛祛寒松。
虫草气血阴阳补,河车也有一样功。
海马海狗蛤蟆油,红膻温肾各不同三、补血药补血甘温心肝归,滋腻助湿消食助。
归地芍胶首乌眼,血少面白补血回。
补血活血配当归,血虚便秘润肠搜。
填精益髓肝肾虚,补血养阴熟地谋。
白芍养血性寒凉,柔肝平肝止痛优。
阿胶止血能滋阴,虚劳咳嗽咯血救。
补血可用制牛膝,生用破血下肢走。
首乌制用补精血,生用润肠截疟投。
眼肉安神补心脾,劳伤心脾用不同。
四、补阴药补阴甘寒归五脏,沙麦龟鳖旱莲女。
百合天冬杞斛玉,黄精桑葚黑芝麻。
养血补心止崩漏,肾虚阳亢龟板医。
鳖甲滋阴软坚功,退热除蒸效力雄。
二冬沙竹养肺胃。
麦冬清心天清肾。
百合润肺能止咳,清心安神虚烦息。
石斛滋养肾胃阴,养胃生津消渴离。
滋补肝肾女贞子,乌发明目眩晕医。
凉血止血旱莲草,虚热出血肝肾悦。
养肺润肠蜂蜜用,干咳咽痛便秘泄。
桑椹滋阴养血功,明目润肠消渴宜。
滋补肝肾枸杞子,益精明目最相益。
中药学记忆口诀—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药,苦甘二路煎,苦寒清热强,甘寒养阴恋。
中药学-补气药

西洋参
类 药 别 材 植物 根
处方用名 性味
西洋参
甘、微苦、凉。
功效应用 1、补气养阴——气阴两伤证。亦能补益元气,但作用弱于人参 2、清热生津——肺气虚及肺阴虚证。本品还能补心气,益脾气,并兼能养心 阴,滋脾阴。
人参、西洋参、党参与太子参的功效比较
相同点 人参 西洋参 补气生津 不同点 峻补之品,补气力强,善大补元气, 还能补脾益肺,安神增智 清补之品,补气之力不及人参, 但长于养阴清火生津 平补之品,补气力较缓, 专补脾肺,并能养血 清补之品,补气力弱,生津力好
党
类 别 植物
参
药
材
根
处方用名 性味
党参
甘、平。
功效应用
1、补脾肺气——脾肺气虚证。 2. 补血——气血两虚证。
3. 生津止渴——热病气虚津伤口渴、消渴。
用法用量 不宜与藜芦同用。
太子参
类 药 别 材 植物 块根
处方用名 性味
太子参
甘、微苦、平。
功效应用
1、补气健脾、生津润肺——脾肺气阴两虚证。本品能补脾肺之气,兼能养阴 生津,属补气药中的清补之品。宜用于热病之后,气阴两亏而不宜温补者。
3、调和药性——与药性峻猛或有毒的药物同用。
用法用量 劈破煎服
甘草与大枣的功效比较
不同点 甘平,生用清热解毒, 甘草 益气健脾, 炙用润肺缓急 调和药性 大枣 甘温,还能养血安
苦、甘,温。
功效应用 1. 补气健脾——脾气虚证。 2. 燥湿利水——脾虚水停,而为痰饮,水肿,小便不利。 3. 止汗——气虚自汗。 4. 安胎——用于脾虚气弱,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燥湿利水宜生用,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
白术与苍术的功效比较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考点:补气药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考点:补气药
2016年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考点:补气药
补气药,又称益气药,就是能治疗气虚病症的药物。
具有补肺气、益脾气的功效,适用于肺气虚及脾气虚等病症。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第十四章补气药
人参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
按加工分为按生境分为按产地
生晒参园参进口人参
红参野山参朝鲜参
糖参日本参
参须西洋参
国产人参
功效与应用:
1.大补元气。
“补气固脱第一要药” 用于气虚欲脱证。
单用人参浓煎频服(独参汤),配附子以补气回阳(参附汤)
2.补脾益肺。
脾气虚证(人参健脾丸)
肺气虚证。
(人参、山药)
3.生津止渴。
气津两伤、消渴。
(生脉口服液)
4.安神益智。
心神不安、失眠多梦、心悸健忘。
(人参归脾丸,天王补心丸)
Ø 注意:党参功同人参而力量较弱,代替人参应加大用量,但党参无大补元气之功,气虚欲脱时,必用人参。
黄芪
功效与应用:
1.补气升阳。
用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证
2.补气固表。
用于气虚自汗证。
(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用于气虚自汗,体弱易于感冒者)
3.托毒生肌。
用于阳气不足之痈疽不溃或久溃不敛。
4.利水消肿。
“补气利水要药”,用于气虚脾弱水肿。
中药学补气药

应用:
1、气阴两脱证。西洋参性偏凉,兼能清热养 阴生津,
2、气虚阴亏,虚热烦倦,咳喘痰血。 3、气虚津伤,口燥咽干,内热消渴。如清暑
益气汤。
用量用法:类同于人参。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鉴别用药: 人参与西洋参的异同点。
人参
西洋参
相同 味甘,微苦。具有补气、生津的功效,治疗气虚
应用:
1、气虚乏力,食少便溏,水肿尿少,中气下 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如补中益气汤、 归脾丸。
2、肺气虚弱,咳喘气短。如补肺汤。 3、表虚自汗。如玉屏风散。 4、内热消渴。 5、血虚萎黄、气血两虚。如当归补血汤。 6、气虚血滞,半身不不敛。
功效:健脾益肺,养血生津。
应用:
1、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有与人 参类似的补益脾肺之气作用而药力较弱。 常用党参代替古方中的人参。
2、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用于气 血两虚证。
3、气津两伤,气短口渴,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9~30克。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
药性: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 肾经。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 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应用:
1、体虚欲脱,肢冷脉微。用于脉微欲脱的危 重病症,如独参汤、生脉散。
2、脾虚食少,肺虚喘咳,阳痿宫冷。如四 君子汤、人参蛤蚧散。
3、气虚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如白虎加人 参汤。
4、气血亏虚,久病虚羸。如八珍汤。
黄芪与连翘皆有“疮家圣药”之称,临床上 如何区别应用?
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效。用 治痈疽疮疡阳证、实证,疮疡出现红肿热 痛者。多配伍金银花、野菊花等。
中药学补益剂

酸枣仁
配伍要点:
● 气血双补,重在补气;心脾两调,重在补脾。意在益 气以生血,补脾以统血,达到气旺血生,统血归脾之 目的。
● 脾气虚,血失所统之月经过多、崩漏、便血、紫癜等, 可因补脾以统血,益气以摄血而治之。
临床运用
1、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不足的代表方。 * 名医论方
病例分析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 黄芪一两
当归(酒洗)二钱)
【用法】 ·上咀,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空腹时温服。
【主治】
1.血虚发热证
2.妇女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
愈合者
气无所依,阳气浮越于外——肌热面赤,烦渴欲饮,
血虚
脉洪大
不能充养于脉——脉虚,重按无力
【病机】 血虚气弱,阳浮于外。 【治法】 补气生血。
佐:白芍——酸甘质柔,养血敛阴 川芎——辛散温通,活血行气,调经止痛
·白芍、川芎助君、臣以增加活血行血之效。
配伍要点:
● 地、芍得归、芎之助则补血而不滞血; ● 归、芎与地、芍同用则行血而不伤血; ● 本方滋而不腻,温而不燥,补中有行,补而不滞,共
奏补血养肝,行血调行之效。是临证补血、调经的常 用基础方。
脾胃气虚
运化无力—不思饮食,大便溏薄
气血生化不足—面色萎白,体倦 乏力,语音低微,舌淡脉虚弱
【病机】脾胃气虚,运化乏力 【治法】益气健脾
方解
君:人参——甘温补气,健脾养胃。
臣:白术——甘温苦燥,补气益中,健脾燥湿 · 参、术相须为用,增强补气健脾益胃之效
佐:茯苓——健脾渗湿 ·术、苓相配,健脾助运,相辅相成。补中健脾;渗 湿助运。
【病机】 气阴耗伤。 【治法】 益气生津,敛汗生脉
24-1补气药

大枣
鼠李科:枣 鼠李科: 果实
刺五加
五加科:刺五加 五加科: 根茎或茎
绞股蓝
葫芦科:绞股蓝 葫芦科: 根茎或全草
红景天
景天科:红景天、 景天科:红景天、 大花红景天 根茎
沙棘
胡颓子科:沙棘 胡颓子科: 果实
饴糖
米、麦、粟或玉 蜀黍等粮食,经 蜀黍等粮食, 发酵糖化制成
蜂蜜
蜜蜂科:中华蜜蜂、意大 蜜蜂科:中华蜜蜂、 利蜜蜂 所酿成的蜜
补气药
蜂 蜜
饴 糖
沙 棘
红 景 天
绞 股 蓝刺 五 加大Fra bibliotek枣甘 草
白 扁 豆
山 药
白 术
黄 芪
太 子 参
党 参
西 洋 参
人 参
人参
五加科:人参 五加科: 根
西洋参
五加科:西洋参 五加科: 根
党参
桔梗科:党参、素 桔梗科:党参、 花党参、 花党参、川党参 根
太子参
石竹科:异叶假繁缕 石竹科: 块根
黄芪
豆科:蒙古黄芪、 豆科:蒙古黄芪、 膜荚黄芪 根 生用或蜜炙
白术
菊科: 菊科:白术 根茎 生用或土炒、 生用或土炒、麸炒
山药
薯蓣科:薯蓣 薯蓣科: 根茎 生用或麸炒
白扁豆
豆科: 豆科:扁豆 种子 生用或炒用
甘草
豆科:甘草、胀果甘草、 豆科:甘草、胀果甘草、 光果甘草 根及根茎 生用或蜜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消食药以助运化,既能顾护脾胃,又可使其充分 发挥作用。 4.补虚药一般宜饭前服,入汤剂宜文火久煎。 5.剂型 病程较长时,宜制成便于服用的剂型。挽救 虚脱的补虚药宜制成注射剂使用以救急。
第一节
补气药
一、概念 凡以补益脏气,纠正脏气虚衰的病理
【不良反应】
长期服人参或人参制剂,可出现腹泻、皮 疹、失眠、神经过敏、血压升高、忧郁、性欲 亢进(或性机能减退)、头痛、心悸等不良反 应。出血是人参急性中毒的特征。 称之为 “滥用人参综合症”,停药后可自行缓解。主 张顿挫疗法,不宜大剂量连续服用。
西洋参
【药用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切片生用。
,
元气不足
轻 四重 证 肢证
厥
表 现 为
冷元 气 虚
脏
脱
腑 气
, 脉
虚
微
证
欲
绝
,
四、配伍应用:
1.脾气虚证
兼见
2.肺气虚证
喘咳+止咳平喘药 自汗证+止汗药
3.心气虚证+安神药
气机阻滞+行气药 便溏腹泻+化湿止泻药
出血+止血药 脏器下垂+升阳药 饮食停滞+消食药
4.肾气虚证+固精止遗、止带
人参
【药材来源】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根。
2、补气养阴 3、清火生津
气阴两脱证
肺:补肺气、养肺阴、
清肺热
心:补心气、养心阴 脾:补脾气、养脾阴 肾:补肾气、益肾阴
气阴两虚证 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
【用法用量】
煎服,3~6g。另煎兑服。 入丸散剂每次0.5~1g。
人参与西洋参
• 均有补益元气之功,可用于气虚欲脱之气短神 疲、脉细无力等症。但人参益气救脱之力较强,单 用即可收效;西洋参偏于苦寒,兼能补阴,较宜于 热病等所致的气阴两脱者。二药又皆能补脾肺之气, 可以主治脾肺气虚之证,其中也以人参作用较强; 但西洋参多用于脾肺气阴两虚之证。此二药还有益 气生津作用,均常用于津伤口渴和消渴证。此外, 人参尚能补益心肾之气,安神增智,还常用于失眠、 健忘、心悸怔忡及肾不纳气之虚喘气短。
2.补肺、脾之气作用强, 为治肺、脾气虚证的要药。
脾气虚证
脾虚证 脾虚夹湿 脾不统血 脾不生血 脾不升清
肺气虚证
肺气虚 肺肾两虚
3.补心气,生心血,宁心神,增智慧 心气血虚证
安神增智
心悸,怔忡, 脉结代
失眠多梦, 健忘
4.补肾气,助肾阳 肾气虚证
阳痿
肾精亏虚
5、生津止渴 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
气虚津伤, 烦倦口渴
以挽救气虚欲脱之证。入脾肺,能资化源、充百 脉,补气虚。人参大补元气,元气充沛,则能益 血生津液,安神增智慧。故人参为补虚的要药。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应用】
1、
大补元气
气虚欲脱独参汤 气脱亡阳:+附子 气阴两脱:+麦冬、五味子
长于大补元气而为救脱要药。
《本草新编》“乃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也。”
第二十四章
补虚药
概述
一、含义
凡能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 改善脏腑功能,增强体质,以提高抗 病能力,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称为 补虚药。
二、性能特点 1、药味 根据“甘能补”的理论,补虚药大
多具有甘味。 2、药性 补气药、补阳药与补血药以温性居
多,补阴药寒性居多。 3、毒性 绝大多数药物在常用剂量范围内是
补气
补肺气 补脾气 补心气 补肾气 补元气
→ →
→ → → → → → → →
肺气虚证 脾气虚证 心气虚证 肾气不固
主主主 呼声表 吸音 呼声自 多音汗 吸低 少微
主主主 运升统 化清血 脘脏出 腹器血 胀下证 满垂 、, 纳泄 差泻
主主 神血 志脉 心脉 悸结 失代 眠 多 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带遗 下精 ,、 遗滑 尿精 、, 尿虚 频喘
西洋参
西洋参
【药性】甘、微苦,凉。 归肺、心、肾、脾经。
【药性特点】 西洋参甘寒能益气生津养阴,又 苦寒能清肺胃之火。本品补气养阴之力较强, 且能清降火邪。尤适用于阴虚有火之证。
《医学衷中参西录》:“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 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
1、补益元气
1.力量较人参弱; 2.兼能清火养阴生津
3.不宜长期或过大剂量服用人参,否则会导致 不良反应。
4.纯实无虚者忌用。
生晒参:性平和,宜于气阴不足。 红参:性偏温燥,补力较强,宜于气弱阳虚者。 白参:性平和,力弱,宜于一般脾肺气虚及气 阴不足。 参须:药力最弱,适用于气虚轻证。 野山参:大补元气,无温燥之性,补气之中兼 能滋阴生津,但货源较少,价钱昂贵。
命名方式
1.根据生长方式命名 野生:野山参 人工种植:园参 移山参
2.根据产地命名 产于吉林:吉林参 产于辽宁:辽参 产于朝鲜:朝鲜参(高丽参、百济参) 产于日本:东洋参
3.根据加工炮制命名 生晒参 红参 糖参(白参) 参须
人 参 须
生
红
晒
参
参
白 糖 参
【性能】甘、微苦,微温。归肺、脾、心、肾经。 【特点】本品甘温补虚,微苦不燥,善能大补元气,
消渴。
6、补气生血 7、补虚扶正
气血两虚
气虚外感 温热病,伤及气津 便秘兼虚证
【用法用量】 煎服,3~9g。 挽救虚脱,剂量可增加为15~30g,优质人参 宜文火另煎分次兑服。 研末吞服,1~2g。 目前,已被批准可作新资源食品用。
【使用注意】
1.反藜芦,畏五灵脂。
2.不宜与莱菔子同用,不宜同时吃萝卜或喝茶, 以免影响补力。
根据气血阴阳的相互依 。 存关系和虚证的相
互影响关系配伍
为防止呆补,适当配伍 健脾理气药,使 “补中有行”。
补阳药+补气药 补血药+补气药 补阴药+补气药 补阴药+补血药 补阴药+补阳药
六、使用注意 1.不宜滥用补益药,当补则补,无虚证时使用,会导
致“误补益疾”;邪盛正未虚时用会“闭门留寇”。 2.补虚药可与其他任何祛邪药同用,应处理好扶正与
偏向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气虚证的药 物,称为补气药。
二、性能特点 1.药性:平或微温;
特殊:西洋参→寒性 2.药味:多为甘味;
能清热燥湿→兼苦味 3.归经:均归脾经,大部分兼归肺经,少数归心、
肾经。 4.毒性:均无毒。
• 三、功效与主治 • 本类药物均具有补气的功效。其中主要是补脾
气和补肺气,部分药物同时还能补心气、补肾气与 补元气。 因此,主治脾气虚证、肺气虚证,也适 用于心气虚证、肾气虚证及元气虚证。
安全的。个别药物有毒性,如仙茅。 4、归经 无规律。
虚
精气夺则虚
阳与气 阴与血
不足
不足
虚证
功能低下 物质匮乏
气虚证 血虚证 阳虚证 阴虚证
三、分类 分类
补气药 补阳药 补血药 补阴药
四、功效与主治
补
振奋衰退
补气
虚
的功能
补阳
扶
正
补充匮乏
补血
的物质
补阴
气虚证 阳虚证
血虚证 阴虚证
五、选药与配伍
依照虚证类型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