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一节;少阳病辨证纲要一;少阳病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3】二,少阳病治禁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264】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
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265】第二节;少阳病证一,小柴胡汤证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6】柴胡八两少阳凭,枣十二枚夏半升,三两姜参芩与草,去渣重煎有奇能。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邪下。
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
嘿嘿不欲饮食。
脏腑相连,其痛必下。
邪高痛下,故使呕也。
小柴胡汤主之。
服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97】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寒热往来,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266】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99】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疼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100】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1】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229】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230】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
必有表,复有里也。
脉沉,亦在里也。
汗出为阳微。
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
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
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
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148】二,小柴胡汤禁例。
少阳病
35
大柴胡汤证辨证要点
证候: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郁郁微
烦,呕不止,心下急或痞硬,大便难 或下利不畅,伴小便色黄,苔黄少津, 脉弦数。 病机:邪郁少阳,兼阳明化燥成实。 治法:和解少阳,通下里实 。 方药:大柴胡汤(柴胡 黄芩 芍药 半夏 生姜 枳实 大枣 大黄)
36
大柴胡汤证 小柴胡汤证 证名 邪入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运 病 同 机 异 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 胆热内郁,影响脾胃 同 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 呕不止,郁郁微烦,心 证 胸胁苦满,默默不欲 候 异 下急或痞硬,不大便或 饮食,心烦喜呕,舌 下利不爽,苔黄少津, 上白苔,脉弦细 脉弦数 和解少阳 治 同 法 异 兼通下里实 扶正祛邪,调达枢机 同 柴、芩、夏、姜、枣 方 药 异 加大黄、枳实、芍药, 加人参、炙甘草,补 轻下热实,缓急止痛 益胃气,扶正祛邪 37
小柴胡汤证为邪犯少阳,胆 火内郁,枢机不利
证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 喜呕、脉弦, 治宜和解少阳,疏利气机;
38
柴胡桂枝汤证为邪犯少阳, 表邪未解
证见发热,微恶寒,支节烦
疼,微呕,心下支结, 治宜和解少阳,兼散表邪;
39
大柴胡汤证为邪犯少阳, 兼有里实
21
96条与263条均属少阳病,都 为少阳主症
263条是少阳本经自发, 96条是从太阳病发展来的,是传经之邪; 从病变部位看,96条口苦、咽干、目眩病变主 要在少阳经络及其络属苗窍,主要在经络;
小柴胡汤证病变既在少阳经又在少阳之腑胆和 三焦,并且影响了心、肝和脾胃,主要在脏腑。
少阳病篇2013520
少阳阳微结与少阴纯阴结的鉴别
少阳病辨证论治
熊学军 副研究员
复习已经学习的内容 六经、六经病、六经辨证
复习太阳、太阳病发病特点,治疗方法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复习阳明、阳明病发病特点,治疗方法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案1:李某某,女,76岁,右侧牙痛4天,加重1天。牙 齿将近脱落,进食水果后出现疼痛,昨日因与孙女生 气,继之右侧头痛、耳痛、面肿。舌尖边红,苔薄黄, 脉细弦。
——少阳为主,脾虚次之 ——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芍药 本条腹痛:土虚木乘 ——中虚为主,少阳之邪次之 ——先宜小建中汤,再投小柴胡汤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凡 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 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101) 辨柴胡汤的使用法及误下后复与柴胡汤的机转 伤寒或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四大主证之一)——说明证情的不典型性 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病程的曲折性 复与柴胡汤——再与小柴胡汤 药后反应: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战汗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 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264) 少阳中风证治及禁忌与误治后的变证 耳聋、目赤-----风火循经上扰,清窍不利 胸中满而烦-----邪郁少阳,经气被阻;郁火循经上扰
心神 禁治:不可吐下 误治变证:心悸、惊惕-----心虚则悸,胆虚则惊。气
名医王叔和的伤寒论
名医王叔和的伤寒论答:王叔和,名熙,是汉末至三国时期的名医,被后人誉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
他最著名的成就是编撰了《伤寒论》,此书对于中医临床治疗和理论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伤寒论》的主要内容:一、辨脉法王叔和在《伤寒论》的开篇即阐述了脉象的重要性,详细描述了各种脉象的特点及诊断意义。
通过对脉象的准确把握,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病位和病情轻重。
二、伤寒例“伤寒例”部分对伤寒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进行了概括性的说明。
这一部分内容为全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对于理解伤寒病的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辨痉湿暍脉证针对痉病、湿病、暍病等几种疾病,王叔和对其脉证进行了详细的鉴别诊断,提供了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四、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太阳病是伤寒病的一种,此部分详细论述了太阳病的病因、症状、脉象及治疗,特别是对太阳中风、太阳伤寒等具体证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五、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此部分继续探讨太阳病的治疗,重点介绍了太阳病的演变及传经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六、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在这一部分,王叔和进一步详细阐述了太阳病的各种变证及其治疗方法,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七、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是伤寒病的一种,此部分对阳明病的病因、症状、脉象及治疗进行了全面的论述,重点介绍了阳明病的治疗方法。
八、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病也是伤寒病的一种,王叔和对于少阳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后世的少阳病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九、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太阴病是一种内伤疾病,王叔和对于太阴病的病因、症状、脉象及治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诊疗经验。
十、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是一种虚证,王叔和详细描述了少阴病的各种症状和脉象,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十一、辨厥阴病脉证并治针对厥阴病的治疗,王叔和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和方法,为后世的厥阴病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十二、辨霍乱病脉证并治霍乱是一种急性吐泻的传染病,王叔和对于霍乱的病因、症状、脉象及治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预防和治疗霍乱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伤寒论(4.1.5)--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例题
伤寒论第四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例题一.选择题(一)A1型题1.小柴胡汤原方中,重用达半斤的药是:A.柴胡 B.黃芩 C.柴胡、黃芩 D.半夏 E. 柴胡、半夏答案:E。
答案分析:此题审察对小柴胡湯组方特点的掌握。
(二)A2型题1.患者,女,42岁。
素体较弱,受凉感冒后,出现身热不高,惡风,手足温温发热,口干渴,項强连頸,胁下微胀满,脉弦,临床最佳的治疗选择是:A.桂枝加葛根汤 B.五苓散 C.桂枝汤加柴胡 D.小柴胡汤 E.先与桂枝汤,后与小柴胡汤答案:D。
答案分析:此题描述与第(99)条吻合,属三阳兼证,故用小柴胡汤,中取少阳和解、以兼顾表里之法。
(三)B型题A.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B.真武汤 C.白虎汤 D.小柴胡汤 E.大青龙汤1.身重,发热烦渴,汗出腹满者,宜用:2.身重,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者,宜用:答案1:C。
答案2:A。
分析:此题审察对不同汤证身重辨证的掌握。
(四)X型题1.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中,反映其水饮内停的主要表现有:A.胸胁满微结 B.往来寒热 C.小便不利而渴 D.不呕 E.但头汗出答案: ABCDE。
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原文(147)条少阳兼饮结证基本证候的掌握。
二.非选择题(一)名词解释题1.往来寒热。
答案: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二)填空题1.婦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______有时,______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疟狀,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144)答案:發作,經水。
(三)判断说明题1.大柴胡汤证既可有大便难,也可有下利。
答案:正确。
大柴胡汤证大便异常的机理是少阳阳明并病,气滞而热壅肠间,若少阳热气壅阻较甚,影响阳明腑气不降则大便难,若少阳热气下迫肠间,以致迫津下泄,则反下利,但其利必污浊臭秽,下利不爽。
(四)简答题1.少阳病坏病是如何产生的?有何特点?处理原则如何?答案:少阳病误用汗、吐、下、温针之法,导致正虚邪犯所致。
由于少阳病机复杂,故变证变化多端,然仍应按“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的原则处理。
05辨少阳病证脉并治全篇
辨少陽病證脈並治全篇1、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2、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者悸而驚。
3、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則煩而悸。
4、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欬者,小柴胡湯主之。
5、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6、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欲已也。
7、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8、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與小柴胡湯。
9、陽明病,脅下鞭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10、凡柴胡湯病證而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
11、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脅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強,小便難者,與柴胡湯後,必下重,本渴而飲水嘔者,柴胡湯不中與也。
12、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13、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
14、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以法治之。
15、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鞭,脈沉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裏也。
脈沉亦在裏也。
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裏,此為半在裏半在外也。
脈雖沉細,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16、傷寒陽脈濇,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者,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與小柴胡湯主之。
17、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
第三节少阳病兼证
第三节 少阳病兼证
二、柴胡加芒硝汤证
【原文】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脇滿而嘔,日 【提晡要所】發:潮论熱少,阳已病而兼微阳利明,里实此误本下柴后胡的證证,治下。之 【辨以治不要得点利】,:今病反机利:者邪,犯知少阳醫,以兼丸阳藥明下里之实,,此
非其治也。燥潮热熱较者甚,,實正也气偏,虚先宜服小柴胡湯 主症以:解胸外胁,满後而以呕柴,胡日加晡芒所硝发潮湯热主,之伴。有(下1后04微)
柴胡二兩十六銖 黃芩一利兩 人參一兩 甘草一兩(炙 治法):生和薑解一少兩(阳切,)泻热半夏去二实十。兩 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 升,去滓,內芒硝,更煮微沸,分溫再服,不解更作 。
第三节 少阳病兼证
三、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原文】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 主【治症法辨脇,枝柴黃以一【::治胡芩水升滿往乾提往半三一,张 阳 气 而和要微來薑要来斤兩斗日令 之 止以点 解結寒湯】二三寒韶 枢 烦解少】牡:,熱主升服桂热: 而 渴胸阳:渴蠣,,枝论小,之,二姜用 达 ;胁,病而煮初三少便心。心兩、柴太之汗温机不取服兩阳(不煩(烦二微甘胡阳结下(化:呕病汤熬,利者1升煩去草、之;后水少,)兼。4,,皮胸,,以桂气蒌中饮阳但7水去復)胁甘渴此理枝,根气。枢头)滓服饮草乾满中、牡引虚方机汗而為,汗内二薑微。黄蛎水矣用不出不未再出兩二结结煎便芩启液,柴利嘔解(兩的,取愈, 厥 以 故胡,炙,也证三。小转 阴 用上桂水)栝但,治升便樓少 之 干升枝饮上頭柴,。不根干内七溫汗胡四利味姜结服兩出桂,,
柴胡四铅兩丹焦收龍,骨敛表神黃里气芩俱而病生镇薑,惊(虚为切实佐)互;鉛见加丹茯人苓參以桂利枝 (主去症皮小:)便胸茯而胁苓行苦各津满一液,兩,心半加烦半大,夏黄心二以悸合逐半,(胃惊洗热惕)止不谵大安黃语,二,兩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263条(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导读:历代伤寒学者对《伤寒论》多有注释,受个人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自我理解。
毕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末有留言,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注解,一起提高!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足少阳胆经也。
《内经》曰∶有病口苦者,名曰胆瘅。
《甲乙经》曰∶胆者中精之府,五脏取决于胆,咽为之使。
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
少阳受邪,故口苦、咽干、目眩。
清·吴谦《医宗金鉴》【 注 】少阳者,胆经也。
其脉起于目锐眦,从耳后入耳中,挟咽出颐颔中。
邪伤其经,故口苦、咽干、目眩也。
口苦者,热蒸胆气上溢也;咽干者,热耗其津液也;目眩者,热熏眼发黑也。
此揭中风、伤寒邪传少阳之总纲,凡篇中称少阳中风、伤寒者,即具此证之谓也。
【 集注 】林澜 曰:论中言少阳病,胸痛耳聋,往来寒热,心烦喜呕,胸痞,半表半里之证详矣。
此何以曰:口苦咽干目眩也?大抵病于经络者,此篇诸条已悉之矣,若胆热府自病,则又必有此证也。
沈明宗 曰:此虽少阳总证,然偏里矣。
少阳主胆,其脉循络于耳,故胸痛而耳聋。
仲景另出手眼,以补口苦、咽干、目眩之里证,乃括少阳风伤卫、寒伤荣,风寒两伤而言也。
吴人驹曰:少阳者,一阳也。
少阳之上,相火主之。
若从火化,火盛则干,故口苦咽干也。
少阳属木,木主肝,肝主目,故病则目眩也。
魏荔彤 曰:胆府与少阳经为表里,而非半表半里之谓。
半表者,对太阳之全表言;半里者,对太阴之全里言,故少阳在半表半里之间,总以经络之界为言。
又曰:经中所谓不必悉具者,指或中余证,而少阳经胆府之主病,未有不悉具而遽可指为少阳病成者。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太阳主表,头项强痛为提纲。
阳明主里,胃家实为提纲。
少阳居半表半里之位,仲景特揭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奇而至当也。
盖口、咽、目三者,不可谓之表,又不可谓之里,是表之入里、里之出表处,所谓半表半里也。
三者能开能阖,开之可见,阖之不见,恰合枢机之象,故两目为少阳经络出入之地。
辨少阳病脉诊并治.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病辨证论治Treatment of Shaoyang Disease Based on SyndromeDifferentiation概说Introduction一少阳的生理少阳包括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
胆与肝相表里,共主疏泄,参与脾胃的运化,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消化输布。
三焦为水谷与气机升降的通道,并与厥阴心包经相表里。
《难经》“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以始也”。
故三焦功能正常,气机得以升降,水道得以通调,于是周身安适,内外俱和。
少阳居半表半里之位,为人体阴阳气机升降出入开阖的枢纽,职司升降和运转,故有“少阳为半表半里”,“少阳为枢”之说。
二少阳病的病理(一)少阳病的成因太阳表邪内传胆火上炎,经脉壅滞少阳本经受邪少阳病即可从太阳转入,也可有本经受邪直接发病。
又因与厥阴相表里,当厥阴阳复,也可转出少阳。
邪在少阳,胆火上炎,所以有口苦,胸满,寒热往来等证。
(二)少阳病的病位——“半表半里”。
(三)少阳病的病性——郁热三少阳与其他脏腑经络的关系少阳居太阳与阳明之间,外邻太阳,内连阳明,所以少阳病大多见于太阳传阳明的过渡阶段,也正是这个缘故,少阳病常可外兼太阳,或内兼阳明。
少阳与厥阴相表里,少阳病容易传入厥阴,反之,厥阴明复,又能转出少阳,因此有“实则少阳,虚则厥阴”之说。
胆与肝一脏一府,肝胆与脾胃关系十分密切,肝胆属木,脾胃属土,脾胃运化,有赖于肝木的疏泻、条达,共同完成消化功能。
四少阳病的治法少阳病不是表病,故禁用汗法;又不是里实证,故禁用下法;也非胸膈实邪,吐法亦禁用。
只宜和解枢机法。
何谓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祛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
它不同于汗、吐下三法的专事攻邪,又不同于补法的专事扶正。
”戴北山:“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和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
”所以我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有“助正达邪”之意。
现在所谓的“和法”包括和解少阳――小柴胡,蒿芩清胆汤,达原汤,调和肝脾――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少阳病的证治法为和解法,代表方是小柴胡汤。
少阳病
小柴胡汤去人参、加枳壳、橘皮、桔梗、雨前茶——和解清
热、理气宽胸
小结
少阳病本证:
兼太阳—— 兼阳明,里实重证—— 里实轻证—— 偏少阳—— 兼水饮内停—— 兼表里三焦俱病——
小柴胡汤证
柴胡桂枝汤 大柴胡汤 柴胡加芒硝汤 小柴胡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兼太阴——
小建中汤
三阳合病,各不典型——治从少阳
易经腑同病 易化火、易气郁:少阳喜疏泄,寄相火
易生痰、生饮、生水:三焦决渎水道
易合并有太阳、阳明和太阴之气不和
4、少阳病分类
①少阳病本证 小柴胡汤证(少阳枢机不利证) 柴胡桂枝汤证(少阳病兼表证)
大柴胡汤证(少阳病兼里实证)
②少阳病兼证 柴胡加芒硝汤证(少阳兼里实轻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少阳病兼水饮内结证)
小柴胡汤内外、寒热、痰、饮、水、郁均可治,提示运用范围广。
治则:和解少阳,条达枢机
治疗:小柴胡汤随证加减
方解:
柴胡半斤 解经邪 解郁 半夏 生姜
+ +
黄芩三两 清腑热 清火 针对经腑同病 针对气郁化火 和解 少阳
助柴胡以解郁,化痰消饮去水,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
姜、枣、草 益气和中,扶正祛邪
或然证加减
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细、脉沉紧等。 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只要有一二个症状能 提示邪入少阳经腑,枢机不利的病机,就可用小柴胡 汤。
“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例子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 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阳明病, 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
白苔者, 可与小柴胡汤。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 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 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古诗伤寒论翻译赏析
古诗伤寒论翻译赏析《伤寒论》,古代汉族医学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着。
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
张仲景原着《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伤寒论》原书曾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次;但在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处于一线单传存亡继绝的危机状态。
此书在北宋国家书府秘藏八九十年后,于嘉佑年间(1056-1063)北宋校正医书局成立,选高继冲进献本为底本,由孙奇、林亿等校定,于1065年由朝廷诏命国子监雕版刊行,名为定本《伤寒论》,结束了从汉末至宋凡八百余年传本歧出、条文错乱的局面。
《伤寒论》突出成就之一是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
运用四诊八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论治、立方、用药规律等,以条文的形式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对伤寒六经病各立主证治法,如“太阳伤寒”用麻黄汤;“太阳中风”用桂枝汤;阳明经证用白虎汤;阳明腑证用承气汤;少阳病用小柴胡汤……归纳总结了不同的病程阶段和症候类型的证治经验,论析主次分明,条理清晰,能有机地将理、法、方、药加以融会,示人以证治要领。
《伤寒论》另一突出成就是对中医方剂学的重大贡献。
本书记载了397法,113方,提出了完整的组方原则,介绍了伤寒用汗、吐、下等治法,并将八法具体运用到方剂之中,介绍了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白虎汤、麻黄杏orG仁石膏甘草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柴胡汤、小柴胡汤等代表名方。
书中记载的的方剂,大多疗效可靠,切合临床实际,一千多年来经历代医家的反复应用,屡试有效。
由于张仲景所博采或个人拟制的方剂,精于选药,讲究配伍,主治明确,效验卓著,后世誉之为“众方之祖”,尊之为“经方”。
《伤寒论》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伤寒一级原文及词解
名词解释:伤寒:伤寒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伤寒,使之一切外感病的总称。
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直中: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
凡直中者,病情一般较重胸胁苦满:苦,用作动词。
即病人苦于胸胁满闷不适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多声音高亢合病:二经或二经症状同时出现者并病:一经症状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者,谓之并病坏病:指因误治使病情恶化,难以用六经正名者热越:即热邪发泄于外之意阳浮而阴竭:一指营卫,卫气浮盛,故称阳浮;营阴不足,故称阴弱。
一指脉象,轻按则浮,故称阳浮;重按见弱,故称阴弱荣气和:荣气,即营气。
和,平和,即正常。
荣气和,即营气未受邪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口中粘腻不清爽口中合:指口中不苦、不燥、不渴消渴:形容口渴太甚,急欲饮水,饮不解渴之状水逆:宿水内停,新水不能受纳,以致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虚烦:指无形热邪扰于胸膈而致的烦躁。
虚,非正气虚,乃与有形实热相对而言,意指热邪之无形协热而利:协,合也。
热,指表热。
协热而利,指表热不解而兼下利酒家:指嗜酒之人喘家:指素患喘疾之人目瞑:指闭目懒睁,有畏光感恍惚心乱:神识昏惑模糊,心中慌乱不安清谷:即泻下未消化的食物心中懊憹:心中烦闷殊甚,莫可名状藏结:证候名。
藏亦作脏。
指由脏气虚衰,阴寒凝结,气血阻滞而形成的病证痞:证候名,指痞证,以心下痞塞不舒,按之柔软不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剂颈而还:剂通齐。
剂颈而还,指头部汗出,到颈部而止,颈部以下无汗脾约:脾之转输功能为胃热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致肠燥便结者汗出濈濈然:濈,水外流;汗出濈濈然,是汗出连绵不断的意思心愦愦:愦,糊涂,昏乱。
心愦愦,即形容心中烦乱不安之状目中不了了:视物不清不了了:了,完结.结束,清楚之意。
不了了,指病症基本已,但仍有不舒适的觉潦水:指地面流动的雨水郑声:语言重复,声音低微,见于虚证自利:指自发性下利,非误治所致脾家实:实,此处指正气充实,非邪实,即脾阳恢复之义胃家实:胃肠燥热亢盛。
伤寒论原文2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一节太阳病纲要(太阳病提纲)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分类)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辨病发阴阳)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
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辨寒热真假)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1.桂枝汤证)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
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54.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
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
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
宜桂枝汤。
(2.桂枝汤禁例)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二、太阳伤寒证)(1.麻黄汤证治)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三、太阳病轻症)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
中医学《伤寒论选读》-各章自测题及答案
绪论一、单选题1、《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时期。
①先秦②西汉末年③东汉末年④南北朝2、最早整理编次《伤寒杂病论》的是()①王叔和②林亿③庞安时④方有执二、填空题1、第一个校定《伤寒论》的人是。
第一本逐条注解《伤寒论》的书是的。
2、伤寒六经辨证体系以为纲,以为目。
3、三阳病的治疗以为主,三阴病的治疗以为主。
三、名词解释1、越经传2、直中3、两感4、并病四、问答题1、试述中医“伤寒”的广义和狭义概念。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一、单选题1、太阳伤寒证与太阳中风证的鉴别要点是()。
①发热与否②汗出与否③头痛与否④恶寒与否2、服桂枝汤,仍出现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当用()治疗。
①桂枝汤②桂枝加附子汤③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④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二、多选题(选择两项或两项以上正确答案)1、伤寒发生传变,出现的症状有()()()()()。
①脉数急②脉静③发热不恶寒④颇欲吐⑤躁烦2、病人身大寒,反不欲得衣,属于()()()()()。
①真热假寒②真寒假热③外寒内热④“热在皮肤,寒在骨髓”⑤“寒在皮肤,热在骨髓”3、太阳病治疗后,出现哪些症状仍可用桂枝汤治疗?()()()()()①漏汗不止②大汗出,脉洪大③气上冲④反烦不解⑤脉促胸满三、填空题1、太阳之为病,,头项强痛而。
2、太阳病,头痛,,,恶风,桂枝汤主之。
3、喘家作,桂枝汤加、佳。
4、坏病的治疗原则是。
5、服桂枝汤,大汗出后,,脉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四、名词解释1、坏病2、痸(瘛)瘲3、阳浮而阴弱五、问答题1、桂枝汤的煎服法和药后护理有哪些特点?2、三种太阳病轻证的症状和病机有何不同?如何治疗?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一、单选题1、太阳病,十日以去,脉但浮,与()。
①桂枝汤②麻黄汤③小青龙汤④小柴胡汤2、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小便清者,与()。
①承气汤②麻黄汤③桂枝汤④柴胡汤3、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中,厚朴与人参的用药比例为()。
伤寒论目录
▪《伤寒论》目录
▪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
▪平脉法第二
▪卷第二
▪伤寒例第三
▪辨痓湿暍脉证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
▪卷第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卷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卷第五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
▪卷第六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卷第七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卷第八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辨不可吐第十八
▪辨可吐第十九
▪卷第九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卷第十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原文及翻译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
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文言文翻译;少阳病的主要症候特征,是口苦,咽喉干燥,头目昏眩。
少阳感受风邪,耳聋听不到声音,眼睛发红,胸中满闷而烦躁不安。
不可用吐法或下法治疗。
如果误用吐法或下法,就会出现心悸不宁及惊恐不安的变证。
外感病,脉象弦细,头痛发热的,是证属少阳。
少阳病不能用发汗法治疗,误发其汗,损伤津液,津伤胃燥,邪传阳明,就会出现谵语。
如果通过治疗,胃气得以调和,就会痊愈;如果胃气不和,就会出现烦躁、心悸的变证。
原患太阳病,没有解除,病邪传入少阳,出现胁下痞硬胀满,干呕,不能进食,发热怕冷交替而作,如果没有使用涌吐或攻下法,而见脉沉紧的,可用小柴胡汤治疗。
假如已经使用涌吐、泻下、发汗、温针等治法,柴胡证已解,而见谵语的,这是坏病。
应该详审其误治之因,详查演变为何种症候,然后随证选用适当的方法治疗。
太阳、阳明、少阳三经同时俱病,其脉浮大而弦直,只想睡眠,眼睛闭合就会出汗。
外感病六七天,表热已不显,却见病人躁烦不安的,这是表邪传里的缘故。
外感病第三天,邪气已传尽三阳经,应当传入三阴经。
此时,如果病人反而能够饮食而不呕吐的,这是邪气没有传入三阴经。
外感病第三天,病在少阳,如果脉象小的,是邪气已衰,疾病将要痊愈的征象。
少阳病将要解除的时间,多在早晨3时到9时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然证,病机,主方,柴胡汤使用法,少阳
传阳明的特征,及少阳病误下后柴胡证仍在
的治法。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分述如下: ①太阳病传来—96条,伤寒五六 日,中风,往来寒热
1、成因 ②本经自受—97条,血弱尽,腠 理开,邪气入,与 正气搏,结于胁下
③厥阴转属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2、主证及病机 往来寒热—正邪分争,一进一退
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和解枢机
参、枣、草—益气和中,助正达邪 助正达邪)
6、小柴胡汤的使用法
少阳病(提纲证)有柴胡证,但见一证(四大主证 之一)便是,不必悉具。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7、少阳病误下,柴胡证仍在的治法
101条,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
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足—胆
经脉—起于目外眦,上头角,下耳后肩入缺盆, 下胸贯膈络肝属胆。直行者行身之两侧, 出于足第四趾外侧端窍阴穴。
功能—(胆,中精之腑)藏精汁,主疏泄胆和 则肝气条达,脾胃功能键运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胆经受病:耳聋,目赤,胸胁满
胆腑清利:
①肝气条达,脾胃自无贼邪之患。
②胆气疏泄正常,则枢机转运正常,三焦
第四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目的要求: 1、明确少阳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治疗
的规律。 2、重点掌握少阳病的主证及兼太阳、阳明的辨
证施治。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概说
(一)少阳的生理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手—三焦 少 阳
经脉—起于无名指(尺侧)关穴布胸中, 散络心包,下膈,属三焦
功能—主决渎,通水道,为水火(阴阳气 血)运行之道路。(三焦,中渎之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提示:①少阳病的另一个病因—直中②及主证的病
机③及其一个转归—转属阳明
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
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
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
出而解。
提要:①小柴胡汤的使用法②少阳病误下,柴胡证
仍在的治发
以上三条分别论述了少阳病的成因,主证,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10、少阳传阳明证(少阳阳明并病)
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 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提要:少阳阳明并病的治法 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津伤未 甚,里实轻
胸胁满不去(少阳提纲)—少阳证未罢
阳明兼少阳
先解表后攻里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 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 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 然汗出而解。
去参枣加干姜五味温 肺敛气逆
少阳病主证有七 或然证亦有七
邪气六淫不同 体质各有强弱不同
5、治则和主方
治则:和解少阳
和里解表? 助正达邪,和解来寒热,
胸胁苦满之经络证
黄芩—苦寒清热—治心烦,嘿嘿不 里解和表?
欲饮食等胆热证
疏利三焦 通达上下内外
心下悸,小便不利—水停心下,蓄而不利
不渴,身有微热—表热尚存,里热不甚,津未伤
咳—痰(水)饮阻肺,肺气不宣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4、或然证加减法 去半夏人参加全 蒌,清胸中实热 去半夏加人参花粉
(清热生津) 去芩加芍泻木止 痛,防苦寒伤脾
去枣(甘益满),加 牡蛎软坚
去芩(寒滞)加苓利 水
去参(碍邪)加桂解 表
胸胁苦满—(少阳经脉下胸贯膈) 邪阻少阳经脉
少阳经腑受病 正邪相争 胆热横逆犯心胃
枢机不利
嘿嘿不欲饮食,—胆热横逆犯心胃 心烦喜呕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3、或然证及其病机分析 胸中烦而不呕—热郁胸中,胃气尚和(胃气强)
渴—风热较盛,津液受伤
腹中痛—木邪乘土,其痛必下(脾津不布,脾经 脉失养,挛急而痛)
胁下痞硬—热郁胸胁,水饮内结(热郁影响三焦 水道通调)
伤
身热,恶风,颈项强—太阳未罢
少 阳
三阳合病 少阳偏重
寒 胁下满
偏
四 口苦,咽干,目眩
重
五 (身热)手足温而渴—阳明经证
小柴胡汤
日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发汗解表则碍阳明,内热更盛
若
小柴胡汤和之
清阳明内热则碍太阳之表
(要加减)
太阳证未罢—去人参加桂枝
加 减
口渴—去半夏加蒌根
胁下满(痞硬)—加牡蛎?
10、少阳传阳明证治
通畅,水火气机得以正常升降
上焦如雾
故
中焦如沤 各有所司
下焦如渎
表里:
三焦—手
手—心包
少阳—厥阴
胆——足
足——肝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二)病因 太阳病传来
1、来路(途径) 本经自受 厥阴转属 正气不足
2、发病因素 外邪侵袭:风寒、风热
(三)主证 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四大主证 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柴胡汤证仍在—虽下,不为逆,仍小柴胡
少阳病
误下
心下满而硬痛—结胸—大陷胸汤
心下满而不痛—痞—半夏泻心汤
伤正气
少阳病误下 再服小柴胡汤
正气较强,少阳病仍在
服药后,正气振奋,正邪剧争,必寒战,战汗而解。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8、少阳转阳明的特征 97条,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少阳病) 身热 外 服柴胡汤已 汗出 证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四)病机和病性 病机:少阳经腑受邪,正邪分争,枢机不利 病性:半表半里之热证 (五)治则和方药
和里解表? 治则:和解少阳
通调三焦,助正达邪,和解枢机 方药:小柴胡汤
少阳位为半表半里,故病情常兼挾有太阳、阳 明。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一、少阳病纲要 263条(少阳病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
少阳证罢
不恶寒
口渴
反恶热 (热盛伤津)
邪重转阳 明
以法治之
经证—清热—白虎汤 腑证—通下—承气汤
以上三条包括了上述八个问题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9、三阳合病少阳偏重证治 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
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举方略证笔法,省略少阳提纲证。 提示:三阳合病少阳偏重,治从少阳
眩也。 口苦—胆火上炎,胆气上逆 胆火上炎 咽干—热伤津液 热伤津液 目眩—火热上扰 (风火上扰,肝开窍于目)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二、少阳病本证 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 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 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 者,小柴胡汤主之。 提要:少阳病的一个病因(从太阳病传来)、主 证、或然证和主方。 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 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 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 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