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血细胞形态
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特点
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特点
血液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液体之一。
它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血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不同的血细胞在形态上各有特点,下面逐一介绍。
首先是红细胞,它是最常见的血细胞,也被称为血球。
红细胞的主要特点是呈圆盘状,中间凹陷,像一个小盘子。
这个特殊的形态使得红细胞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此外,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所以它对新陈代谢的贡献有限,其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其次是白细胞,在人体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白细胞的形态较为多样,主要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淋巴细胞是最常见的一种白细胞,其形态较小,圆形或椭圆形。
中性粒细胞则呈多角形,细胞内有颗粒,主要负责吞噬和消化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
单核细胞形态较大,呈椭圆形或类似腎脏的形状。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分别呈类似带尾状和粒状的形态,可对抗寄生虫和过敏反应。
最后是血小板,它是血液凝固的关键部分。
血小板形态较小,呈细长的不规则形状,有许多突起。
通过这些突起,血小板能够快速粘附在受伤血管的表面,形成血小板聚集,从而启动血液凝固过程并缓解出血。
总而言之,不同种类的血细胞在形态上各具特点,并通过其形态特征来实现不同的生理功能。
对于医生和研究人员来说,熟悉各种血细胞在形态上的特点,有助于了解血细胞的功能和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为人体健康提供指导意义。
同时,当我们关注自身健康时,也可以通过对血细胞形态的观察来推测身体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保健和治疗措施,保持身体健康。
血细胞形态
血细胞形态▪外周血中的血细胞形态▪骨髓中的血细胞形态周外血中的血细胞形态▪成熟中性粒细胞▪成熟嗜酸性粒细胞▪成熟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成熟红细胞▪血小板骨髓中的血细胞形态▪粒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单核细胞系统▪淋巴细胞系统▪浆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系统▪其他细胞▪一.粒细胞系统原始粒细胞(myeloblast)▪胞体:直径10-18um,圆形或类椭圆形。
▪胞核:较大,约占细胞的2/3以上,圆或类圆形,居中或偏位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排列均匀、平坦如一层薄沙,无浓集,核膜较模糊;核仁2~5个,较小,清楚,呈淡蓝或无色。
▪胞浆:量少呈透明天蓝色,绕于核周,无颗粒;▪POX染色阴性,但后期有时也成阳性反应。
早幼粒细胞(promyelocyte)▪胞体:直径12~20um,较原粒细胞大,圆或椭圆形。
▪胞核:大圆或类圆形,位于中央或偏位。
核染色质开始聚集,较原粒粗糙,核仁可见或消失。
▪胞浆:量较多,呈淡蓝色、蓝或深蓝色,浆内含大小、形态和多少不一的紫红色非特异的天青胺蓝颗粒,分布不均。
▪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
中幼粒细胞(myelocyte)中性中幼粒细胞(neutrophilic myelocyte)▪胞体:直径10~18um,圆形。
▪胞核:椭圆形或一侧开始扁平,可能出现凹陷,占细胞的2/3~1/2,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消失。
▪胞浆:量多,染淡红,偏淡蓝色,内含中等量、大小较一致的特异的中性颗粒。
嗜酸性中幼粒细胞(eosinophilic myelocyte )▪胞体:直径15~20um。
▪胞核: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相似。
▪胞浆:内充满粗大、均匀、排列紧密,橘红色的特异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内含有酸性磷酸酶芳香硫酸酯酶和过氧化物酶,都是初级溶酶体嗜碱性中幼粒细胞(basophilic myelocyte )▪胞体:直径10~15um。
▪胞核:椭圆形,轮廓不清楚,核染色质较模糊。
▪胞浆:浆内及核上含有数量不多,排列零乱,大小不等的紫黑色特异的嗜碱性颗粒。
常见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
常见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
1. 红细胞:正常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边缘较厚。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细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使其呈红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的红细胞大小均匀,形态规整。
2. 白细胞:白细胞是一种有核的细胞,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五种类型。
其中,中性粒细胞是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其细胞核呈分叶状,一般为 2-5 叶;淋巴细胞的细胞核相对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单核细胞的体积较大,细胞核呈不规则形状;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核通常分为两叶,细胞质内含有特殊的颗粒。
3. 血小板:血小板是一种无核的细胞碎片,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正常的血小板呈圆形或椭圆形,体积较小,在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通常聚集成团。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血液细胞形态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血液疾病的类型和病情,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同时,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也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为一般性介绍,具体的血液细胞形态特征可能因个体差异和疾病状态而有所不同。
如果你对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有特定需求或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或实验室技术人员。
(宠物)血液细胞镜检图
细胞图各种血细胞模式图1.红细胞2.嗜酸性粒细胞3.嗜碱性粒细胞4.中性粒细胞5.淋巴细胞6.单核细胞7.血小板红细胞聚集分布成熟红细胞随机呈块状或束状聚集在一起,临床主要表现为以下病症:1.多种抗体暴露;2.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3.非典型肺炎;4.金葡菌感染;5.冷凝集疾病。
靶形红细胞红细胞中央色深,外周以苍白圈,在近红细胞边缘处又较深。
形同射击之靶,在正常情况下靶形细胞极少见。
但在黄疸、肝病、脾切除后,缺铁性贫血,尤其是在地中海贫血的血涂片上颇为常见。
镰状红细胞这种红细胞两端尖锐,长而狭,形如镰刀样,见于先天性镰状红细胞贫血和Hb-C 病等Bite Cell 红细胞由于细胞内血红蛋白变性或沉淀成块,使细胞呈半圆形,提示可能有红细胞膜的缺乏,如G-6-PD缺乏症。
水滴形红细胞红细胞形态如梨形或水滴形,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及骨髓纤维化,以及地中海贫血、脾功能亢进或肾病等。
固缩红细胞红细胞中有一侧清晰区,而血红蛋白浓缩偏向另一侧,临床上常见于婴儿固缩红细胞增多症。
半月形红细胞胞体巨大,呈月形,淡红色。
为衰老红细胞在制片时人工造成,或见于某些增生性贫血、血小管球性肾炎。
刺毛红细胞亦称锯凿细胞。
包括刺细胞、钻细胞及距细胞。
往往见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NH,距细胞多见于肝脏疾病,钻细胞也见于尿毒症。
球形红细胞此种红细胞直径缩短,厚度增加,细胞中心区的血红蛋白比周围多,呈小球形状。
常见于遗传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如Hb-S 等)。
椭圆形红细胞红细胞呈椭圆形,横径缩短,长径增大,正常人椭圆形红细胞也可高达15%。
这种红细胞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这种红细胞至少占25%,一般要高于25%-50%才有诊断价值。
在大红细胞性贫血可达25%,恶性贫血及严重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镰刀形贫血也可见此细胞。
口形红细胞口形红细胞的中心淡染区呈条状,这种细胞正常小于4%,增高见于口细胞增多症,急性酒精性中毒时可大于5%。
外周血常见细胞形态
单核细胞形态
单核细胞是白细胞中的一种,是血液 中最大的白细胞。
单核细胞的形态特点是体积较大,形 状不规则,胞质丰富,核呈扭曲的圆 形或肾形,染色质疏松,核仁大而清 晰。
巨核细胞形态
巨核细胞是骨髓内的特有细胞,主要功积较大,胞质丰富,核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细腻 ,核仁清晰。
绝对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数量及体积均增多,形态、染 色无明显异常。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 多症等骨髓增殖性疾病。
04
血小板形态
正常血小板形态
血小板大小
正常的血小板大小约为2-4微米 ,呈圆形或椭圆形。
血小板染色
血小板胞质染色为淡蓝色,有 时可见到颗粒物。
血小板边缘
血小板边缘光滑,有时可见到 突起。
血小板核
血小板染色
血小板胞质染色可能较深,颗粒物增 多。
血小板边缘
血小板边缘可能更加粗糙,突起更加 明显。
血小板核
有时可见到核增大或畸形。
谢谢观看
03
红细胞形态
正常红细胞形态
01
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直径约7-8μm,厚约 2μm,中央较薄约1μm,周边较厚约2μm。
02
正常红细胞无核,成熟红细胞偶见少量核碎片。
03
正常红细胞呈淡黄或橘红色,胞质内含大量血红蛋 白,使红细胞具有良好氧合能力。
贫血时红细胞形态变化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体积减小,直径<6μm,中央淡染区 扩大。常见于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等。
02
白细胞形态
粒细胞形态
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包括 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和嗜碱性粒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的形态特点是圆 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核呈 圆形或杆状,染色质呈细网状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裸核巨核细胞
胞核同产血小板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巨 核细胞的胞浆解体后,释放出大量血小板, 仅剩一细胞核,故称为裸核巨细胞.
血小板
星形,圆形或椭圆形,无细胞核,胞质淡蓝色或淡红色,中 心部位有细小,分布均匀的紫红色颗粒.由于血小板具 有聚集性,故骨髓片中的血小板常成堆存在.
组织嗜碱细胞
各种原始细胞的鉴别
颗粒巨核细胞
胞体直径40-70um,有的可达100um以上,常不规则.胞 核巨大.胞质丰富,胞质中充满大量细小的紫红色颗粒 而呈淡红色.周边可有少许血小板附着.
产血小板巨核细胞
胞体直径40-70um,有时可达100um,胞核巨大且不规则. 核染色质呈团块状,胞浆极丰富,淡红色,颗粒可聚集呈 蔟.胞膜不清晰,其内外侧常有聚集的血小板.
可有伪足。胞核圆形,稍凹陷或不规则,可有折叠、扭 曲。核染色质疏松纤细,呈细丝网状,为淡紫红色。核 仁1-3个,大而清楚。胞质较其他原始细胞多,呈灰蓝色 不透明毛玻璃样,其中可有空泡,颗粒无或少见。
幼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5-25 μm ,圆形或不规则,有时可有
伪足。胞核常不规则,呈扭曲、折叠状,或有 凹陷切迹。核染色质开始聚集呈丝网状,核仁 有或消失。胞质增多,呈灰蓝色不透明,可见 空泡和细小紫红色的嗜天青颗粒。
;核染色质致密均匀呈深紫红色;核仁消失。胞质较多,呈清 澈的淡蓝色,常有少许嗜天青颗粒。
2 小淋巴细胞:胞体直径6-9 μ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类圆形
或有小切迹;核染色质紧密呈大块状,核仁消失。胞质量极 少,呈淡蓝色,常无颗粒。
原浆细胞
胞体直径12-25 μm 。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占胞体
的1/2以上,偏位或居中;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网状,染呈 紫红色;核仁2~5个。胞质量多,呈深蓝色、不透明, 有核旁淡染区,无颗粒,可有空泡。
血细胞形态图片
低倍镜,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图一) 40倍,可见各阶段幼稚粒、有核红,粒系有核左移,有的中性中幼粒有核浆发育不平衡;幼红细胞体积偏小,偏蓝 (图二)100倍,幼红细胞胞体偏小,胞浆偏碱 外周血,成熟红细胞体积小,中心浅染去扩大(图三) (图四)低倍镜,增生活跃,细胞胞体偏大 (图五)低倍镜,增生活跃,细胞胞体偏大(图五) 40倍,可见各阶段巨幼红细胞(图六)高倍镜,杆状核巨型变(图七) 中巨幼红(图八)大红细胞及H-J小体(100倍)(图九) 过分叶核粒细胞(图十)低倍镜,增生明显活跃(图十一) 高倍镜,红系明显增生,中晚幼红为主,成熟红细胞多嗜性(图十二)低倍镜:成人CAA,髂骨:增生减低,高倍镜骨髓小粒:组织嗜碱细胞,油滴较多,小粒空虚,细胞面积约20%浆细胞,网状细胞(图十三) (图十四)儿童(CAA)髂骨涂片,增生活跃(-)粒系晚幼一下阶段为主,炭核红,巨核巨核少见(图十五) 少(40倍)(图十六)儿童SAA(胸骨)(图十七) 破骨细胞(图十八)(图十九) (图二十)核间桥(细胞内)(图二十一) 三核红(图二十二)假性Pelge-Huet畸形(图二十三) 环形核(图二十四)免疫酶标(图二十五) 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图二十六)增生极度活跃 CML (图二十七) BM:以中心中晚幼粒为主,嗜酸,嗜碱粒易见(图二十八)CML(PB) (图二十九)PV 增生活跃(图三十)成熟红细胞堆积排列(图三十一)外周血可见泪滴红(图三十二)ET外周血,血小板大片状分布(图三十三) ET 骨髓成熟产板巨核,(图三十四)幼稚浆细胞细胞形态(图三十五)骨髓涂片浆细胞淋巴瘤细胞形态学特征(图三十六)骨髓活检浆细胞骨髓瘤组织学表现(图三十七)骨髓活检浆细胞骨髓瘤组织学特征(图三十八)Russel包涵体(图三十九)(图四十)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图示肺血管淀粉样变性A:刚果红染色B:苹果绿双折光血清蛋白电泳(图四十一) 血清蛋白电泳示多克隆(黄色)和单克隆(蓝色)图中示γ区单克隆“M”蛋白峰免疫球蛋白的对比(图四十二)免疫固定电泳显示血和尿“M”蛋白成分图中示血清中IgG-κ轻链M蛋白成分以及κ B-J蛋白尿(图四十三)核呈分叶状的巨大浆细胞(图四十四) MM细胞胞体较大,核形不规则(图四十五)火焰状MM细胞双核三核MM细胞(图四十六) 由于Ig沉积MM胞浆中可见结晶及包含体(图四十七)AML伴有t(8;21)(q22;q22),(AML1/ETO) APL[AML伴有t(15;17)(q22;q11-12)异常中幼粒,核旁“朝阳红”(图四十九) M3的核形和大小不规则,常为肾形核或双核胞浆内充满粗大的嗜天青颗粒。
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特点
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特点血细胞是人体血液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它们在形态上各有特点,下面将逐一介绍。
1. 红细胞(红血球):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也是最常见的血细胞。
它们呈圆形、双凹形,直径约为7.5微米。
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因此形态上相对简单。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分子与氧气和二氧化碳结合。
2. 白细胞(白血球):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人体的免疫防御。
白细胞相对于红细胞而言形态多样,可以分为颗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两大类。
- 颗粒细胞:颗粒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内含有颗粒,可通过染色技术染色显示。
其中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其细胞核多裂为2-5个分叶,呈多形核。
嗜酸性粒细胞的细胞核多呈弯曲形,细胞内含有酸性颗粒。
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核呈两叶状,细胞内含有碱性颗粒。
-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内无颗粒,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有较宽的细胞质。
淋巴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它们在免疫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功能。
3. 血小板:血小板是血细胞中最小的一类,它们的形态特点是没有细胞核,呈片状或圆形,直径约为2-4微米。
血小板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聚集在伤口处,通过释放血小板因子促进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起到止血的作用。
在这些血细胞中,红细胞的形态最为简单,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白细胞的形态相对复杂,根据细胞类型和功能的不同,形态也有所差异;血小板虽然很小,但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这些血细胞的形态特点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血细胞形态学
3)中幼红细胞:胞体直径8~15μm,圆形。胞核圆形或椭圆 形,约占细胞的1/2,核染色质凝聚成索条状或块状,其中有 明显空隙,核仁消失。胞质内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可呈嗜 多色性。
4)晚幼红细胞:胞体直径7~10 μm,圆形,胞核圆形, 居中或偏位,占细胞1/2以下,核染色质聚集成数个大块 或凝缩成紫黑色团块状,胞质量较多,浅灰或浅红色。
红细胞系统形态特点总结
(3)单核细胞系统形态 1)原始单核细胞:胞体直径14~25 μm,圆或椭圆 形。胞核较大,圆形、类圆形。核染色质纤细,呈 疏松网状,核仁多数1个且大而清楚。胞质较丰富, 呈灰蓝色,不透明,边缘不规则,有时可见伪足状 突出。
2)幼稚单核细胞:胞体直径15~25μm,圆形,不 规则形。胞核圆或不规则形,呈扭曲折叠状,核染 色质较原单核细胞粗糙疏松,呈丝网状,无核仁。 胞质较多,染灰蓝色,可见细小染紫红色的天青胺 蓝颗粒。
5)杆状核粒细胞: ①中性杆状核粒细胞:胞 体直径10~15μm,圆形。胞核凹陷程度超过核假 设直径的一半,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以上, 形态弯曲成带状,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核两端 钝圆染深紫红色。胞质充满中性颗粒。
②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 11~16μm,圆形。胞核与中性杆状粒 细胞相似。胞质充满着粗大的橘红色 嗜酸性颗粒。
4)晚幼粒细胞: ①中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 16μm,呈圆形,胞核明显凹陷,但其凹陷程度一般不超 过核假设直径的一半。核染色质粗糙,排列更紧密,呈 小块,并出现副染色质(即块状染色质之间的空隙), 核仁无。胞质量多,染浅红色,充满中性颗粒。
②嗜酸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直径 10~16μm,胞核在中央或偏一侧,呈 肾形或椭圆形。胞质充满着嗜酸性颗 粒。 ③嗜碱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 14μm。胞核固缩呈肾形,轮廓模糊。 胞质内及核上含有少量、分布不匀的 嗜碱性颗粒。
血细胞形态图片
低倍镜,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图一)40倍,可见各阶段幼稚粒、有核红,粒系有核左移,有得中性中幼粒有核浆发育不平衡;幼红细胞体积偏小,偏蓝(图二)100倍,幼红细胞胞体偏小,胞浆偏碱外周血,成熟红细胞体积小,中心浅染去扩大(图三) (图四)低倍镜,增生活跃,细胞胞体偏大(图五)低倍镜,增生活跃,细胞胞体偏大(图五) 40倍,可见各阶段巨幼红细胞(图六)中巨幼红(图八)大红细胞及H—J小体(100倍) (图九) 过分叶核粒细胞(图十)低倍镜,增生明显活跃(图十一) 高倍镜,红系明显增生,中晚幼红为主,成熟红细胞多嗜性(图十二)低倍镜:成人CAA,髂骨:增生减低, 高倍镜骨髓小粒:组织嗜碱细胞,油滴较多,小粒空虚,细胞面积约20%浆细胞,网状细胞(图十三) (图十四)儿童(CAA)髂骨涂片,增生活跃(-)粒系晚幼一下阶段为主,炭核红,巨核巨核少见(图十五) 少(40倍) (图十六)儿童SAA(胸骨) (图十七) 破骨细胞(图十八)(图十九)(图二十)核间桥(细胞内)(图二十一) 三核红(图二十二)假性Pelge-Huet畸形(图二十三) 环形核(图二十四)免疫酶标(图二十五)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图二十六)增生极度活跃CML(图二十七) BM:以中心中晚幼粒为主,嗜酸,嗜碱粒易见(图二十八)CML(PB) (图二十九)PV 增生活跃(图三十)成熟红细胞堆积排列(图三十一)外周血可见泪滴红(图三十二)ET外周血,血小板大片状分布(图三十三)ET 骨髓成熟产板巨核,(图三十四)幼稚浆细胞细胞形态(图三十五)骨髓涂片浆细胞淋巴瘤细胞形态学特征(图三十六)骨髓活检浆细胞骨髓瘤组织学表现(图三十七)骨髓活检浆细胞骨髓瘤组织学特征(图三十八)Russel包涵体(图三十九)(图四十)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图示肺血管淀粉样变性A:刚果红染色B:苹果绿双折光血清蛋白电泳(图四十一) 血清蛋白电泳示多克隆(黄色)与单克隆(蓝色) 图中示γ区单克隆“M”蛋白峰免疫球蛋白得对比(图四十二)免疫固定电泳显示血与尿“M”蛋白成分图中示血清中IgG-κ轻链M蛋白成分以及κB—J蛋白尿(图四十三)核呈分叶状得巨大浆细胞(图四十四) MM细胞胞体较大,核形不规则(图四十五)火焰状MM细胞双核三核MM细胞(图四十六)由于Ig沉积MM胞浆中可见结晶及包含体(图四十七)AML伴有t(8;21)(q22;q22),(AML1/ETO) APL[AML伴有t(15;17)(q22;q11-12)异常中幼粒,核旁“朝阳红”(图四十九) M3得核形与大小不规则,常为肾形核或双核胞浆内充满粗大得嗜天青颗粒。
血细胞形态图片
低倍镜,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图一) 40倍,可见各阶段幼稚粒、有核红,粒系有核左移,有的中性中幼粒有核浆发育不平衡;幼红细胞体积偏小,偏蓝 (图二)100倍,幼红细胞胞体偏小,胞浆偏碱 外周血,成熟红细胞体积小,中心浅染去扩大(图三) (图四)低倍镜,增生活跃,细胞胞体偏大 (图五)低倍镜,增生活跃,细胞胞体偏大 (图五) 40倍,可见各阶段巨幼红细胞 (图六)高倍镜,杆状核巨型变(图七) 中巨幼红(图八)低倍镜,增生明显活跃(图十一) 高倍镜,红系明显增生,中晚幼红为主,成熟红细胞多嗜性(图十二)低倍镜:成人CAA,髂骨:增生减低,高倍镜骨髓小粒:组织嗜碱细胞,油滴较多,小粒空虚,细胞面积约20%浆细胞,网状细胞(图十三) (图十四)儿童(CAA)髂骨涂片,增生活跃(-)粒系晚幼一下阶段为主,炭核红,巨核巨核少见(图十五) 少(40倍)(图十六)儿童SAA(胸骨)(图十七) 破骨细胞(图十八)(图十九) (图二十)核间桥(细胞内)(图二十一) 三核红(图二十二) 假性Pelge-Huet畸形(图二十三) 环形核(图二十四)免疫酶标(图二十五) 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图二十六)增生极度活跃 CML (图二十七) BM:以中心中晚幼粒为主,嗜酸,嗜碱粒易见(图二十八)CML(PB) (图二十九)PV 增生活跃(图三十)成熟红细胞堆积排列(图三十一)外周血可见泪滴红(图三十二) ET外周血,血小板大片状分布(图三十三) ET 骨髓成熟产板巨核,(图三十四)幼稚浆细胞细胞形态(图三十五)骨髓涂片浆细胞淋巴瘤细胞形态学特征(图三十六)骨髓活检浆细胞骨髓瘤组织学表现(图三十七)骨髓活检浆细胞骨髓瘤组织学特征(图三十八)Russel包涵体(图三十九)(图四十)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图示肺血管淀粉样变性A:刚果红染色B:苹果绿双折光血清蛋白电泳(图四十一) 血清蛋白电泳示多克隆(黄色)和单克隆(蓝色)图中示γ区单克隆“M”蛋白峰免疫球蛋白的对比(图四十二)免疫固定电泳显示血和尿“M”蛋白成分图中示血清中IgG-κ轻链M蛋白成分以及κ B-J蛋白尿(图四十三)核呈分叶状的巨大浆细胞(图四十四) MM细胞胞体较大,核形不规则(图四十五) 火焰状MM细胞双核三核MM细胞(图四十六) 由于Ig沉积MM胞浆中可见结晶及包含体(图四十七)AML伴有t(8;21)(q22;q22),(AML1/ETO) APL[AML伴有t(15;17)(q22;q11-12)异常中幼粒,核旁“朝阳红”(图四十九) M3的核形和大小不规则,常为肾形核或双核胞浆内充满粗大的嗜天青颗粒。
血细胞形态(全)
图40
• 小淋巴细胞(左), 早幼粒细胞(右)。 这两个细胞均较典型。 正常早幼粒细胞应注 意与异常早幼粒细胞 区别,后者主要特点 是:胞核常不规则, 颗粒丰富,常有内外 胞质分明现象,有的 还有1-几十条棒状小 体,见于M3。
图41
• 表皮细胞。其细胞中 可见胞核,而不是角 化细胞(它没有细胞 核),这个细胞应该 是属于表皮棘层中的 表皮细胞(即棘细 胞),是采集血标本 时脱落至血中的,有 时可见其上面有细菌 寄生。
图பைடு நூலகம்1
• 涂抹细胞(下)及 成熟淋巴细胞 (上)。该淋巴细 胞核中有假核仁 (如果是真核仁其 周围染色质应呈颗 粒状),胞质呈清 澈的淡蓝色(这也 是成熟细胞的特征 之一)。
图12
• 彩图12 这是个典型的中性 中幼粒细胞(大多数回答 是对的)。其胞质近核处 出现了中性颗粒(淡红色, 很细小),非特异性颗粒 也较多(呈紫红色),胞 核半圆形,染色质较粗但 副染色质不明显。晚幼粒 的主要特征是胞质中充满 中性颗粒,A颗粒很少或 无,胞核凹陷呈肾形,染 色质粗,出现副染色质
图42
• 两个淋巴细胞。左 边似乎受周围细胞 挤压而变形。这两 个细胞胞体不大、 胞质不多也不深蓝, 所以不能打异淋哦, 要抓住异淋的一些 主要特征哦。
图43
• 中性成熟粒细胞(左)、 原始细胞(右)。由于 左边的细胞胞核不清楚, 可以归入中性分叶核粒 细胞。该原始细胞不像 红系,其核仁可见,但 不是很清晰,所以有人 判断是幼稚细胞也不错。 外周血涂片白细胞分类 时,不需要对原始细胞 的细胞系列进行报告, 只要报告原始细胞比例 即可
图46
• 涂抹细胞或退化细 胞。其胞质已经完 全丢失,细胞核肿 胀、结构模糊、核 膜不完整,退化的 核中可见核仁。退 化细胞包括了涂抹 细胞。
试述各种血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
试述各种血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1、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呈双面微凹的圆盘状,直径约7.5um,无细胞核及细胞器。
细胞质内含有大量淡红色的血红蛋白,肯有运输氧及二氧化碳的功能。
2、白细胞:在血液中呈球形,又分为两类:细胞质内有特殊颗粒的称有粒白细胞;无特殊颗粒的称无粒白细胞。
(1)有粒白细胞:根据其所含特殊颗粒的嗜色性,又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直径10~12um,细胞核多数分为2~5叶,核叶之间有细丝相连;也有少数细胞核呈腊肠形,称为杆状核。
细胞核分叶少或不分叶的是比较幼稚的细胞;分叶较多的是比较衰老的细胞。
细胞质内有染成淡紫红色的颗粒、颗粒较小,分布均匀。
颗粒至少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特殊颗粒,数量较多,有杀菌的作用;另一类是嗜天青颗粒,数量较少,能消化细胞所吞噬的异物。
中性粒细胞肯有变形运动和吞噬异物的能力,在体内起重要的防御作用。
2)嗜酸性粒细胞:直径10~15um,细胞核多数分为两叶。
细胞质内含有嗜酸性颗粒,颗粒较大,大小均匀,染成橘红色。
嗜酸性粒细胞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3)嗜碱性颗粒:直径10~11um,细胞核呈S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较淡。
细胞质内含有嗜碱性颗粒,颗粒的大小不一,分布不均,染成紫蓝色。
颗粒中含有肝素、组胺和慢反应物质等。
(2)无粒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
1)淋巴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颇不一致,直径6~16um。
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
细胞核相对较大,染成深蓝色。
细胞质很少,染成天蓝色。
还可根据细胞膜的表面结构和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差别,在光镜下形态基本一致的淋巴细胞,还可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数种。
T淋巴细胞能识别、攻击和杀灭异体细胞、肿瘤细胞、感染病毒的细胞等;B淋巴细胞能转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2)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细胞,直径14~20um。
单核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
细胞核呈肾形,蹄铁形或不规则形,染色浅淡。
细胞质较多,染成淡灰蓝色。
血细胞分类标准
血细胞分类标准主要是根据血细胞的形态、功能和来源进行分类。
常见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维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具有特定的形态和大小,通常比白细胞大。
白细胞:白细胞是一类无色、球形、有核的血细胞,主要作用是防御和免疫功能。
白细胞可以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其中粒细胞可以根据胞质中颗粒的染色性质不同,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三种。
血小板: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主要作用是参与凝血和止血过程。
血小板通常比红细胞小,具有特定的形态和大小。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血细胞外,还有其他类型的血细胞,如网织红细胞、幼稚红细胞等,这些细胞在特定情况下也会发挥作用。
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特点
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特点
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
红细胞(又称为红血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其形态特点包括:
1. 具有双凹形状:红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呈现出双凹形状,中间较薄,边缘较厚。
2. 没有细胞核:成熟的红细胞失去了细胞核,因此无法进行细胞分裂和代谢活动。
3. 可变形性:红细胞能够在血液流动中变化形状,从而适应不同的血管形态,以便顺利通过微小血管。
白细胞(又称为白血球)是免疫系统的关键成分,其形态特点包括:
1. 具有细胞核:白细胞具有细胞核,不同类型的白细胞的核形态和大小各不相同。
2. 细胞形态多样: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形态各异,例如淋巴细胞呈现圆形或椭圆形,中性粒细胞呈现多分叶状核等。
3. 可以移动和穿越血管壁:白细胞能够通过细胞间的间隙,穿越血管壁,并在组织中移动以发挥免疫功能。
血小板(又称为血小板球)是具有止血功能的血细胞,其形态特点包括:
1. 小而呈碟状:血小板呈现出小而倒伞形状,不具有细胞核。
2. 凸起的边缘:血小板的边缘有许多小突起,这些突起有利于与其他血小板和损伤的血管壁黏附和聚集。
3. 含有肿瘤坏死因子:血小板内含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其中包括肿瘤坏死因子,能够参与炎症反应和血小板聚集过程。
红细胞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红细胞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常见的细胞之一,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血液循环将氧
和二氧化碳运输到体内的不同部位,同时也承担着维持血液pH值和血
细胞比例等重要生理功能。
形态特征:
1.红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圆盘状。
2.两面凸起,中央部分凹陷,边缘呈现为厚度更薄的环形结构。
3.由于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的存在,红细胞的直径相对较小,约为6-8
微米。
4.红细胞表面附着着各种分子,如ABO血型抗原等。
生理特征:
1.红细胞负责将氧分子运输到身体各处细胞。
它们携带的蛋白质分子——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可以结合氧气,并将氧向身体其他部位输送。
一般情况下,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分子将氧气尽可能地结合在一起,
从而减少红细胞数量。
2.红细胞还承担着将二氧化碳从身体组织输送回肺部的工作。
血液循环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输送到肺部,在那里,气体交换将C02从血液
中移除,由呼吸道排除掉。
3.红细胞还可以生产糖酵解产物,供身体其他细胞使用。
4.红细胞同时维持着正常的pH值和电解质平衡,保证了其他蛋白和酶
的正常功能。
5.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由肝脏和脾脏清除。
在口头摄入维生素B-12、叶酸以及铁等营养物质才能保持正常的红细胞生成和代谢。
血细胞形态特征
血小板非常小,需要使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在血液中 的主要作用是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
形态
总结词
血小板通常呈现圆形或椭圆形,有时也呈不规则形状。
详细描述
血小板没有细胞核,因此它们的形状主要由其功能需求决定。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血小板可能会发生形态变化, 这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的线索之一。
功能
总结词
血细胞形态特征
• 红细胞 • 白细胞 • 血小板 • 血细胞的生成与发育
01
红细胞
大小
正常值
成人男性平均为5.0-6.0μm,女性平 均为4.2-5.0μm。
异常值
红细胞大小异常可能是由于贫血、骨 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细胞贫血等 疾病引起。
形态
正常形态
呈双凹圆盘状,边缘薄而清晰,无突起或凹陷。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
详细描述
当身体受到损伤时,血小板会迅速到达受损部位并发挥作用,帮助血液从液态转变为凝固态,从而止 血。此外,血小板还参与了血液中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04
血细胞的生成与发主要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在特定环境下分化为原始红细胞,经 过一系列发育过程最终成为成熟的红细 胞。
嗜碱性粒细胞的形态特征为核呈 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呈蓝 黑色。
淋巴细胞
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淋 巴细胞可分为T细胞、B细胞
和NK细胞等。
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主要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
02
01
03
T细胞的形态特征为体积较大, 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
较为粗糙。
B细胞的形态特征为体积较小, 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
VS
红细胞发育
红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卵圆形的原始 红细胞、典型的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的红细 胞等阶段,形态逐渐变化,功能也逐渐完 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胞核:圆或椭圆,占细胞2/3以上,居中或稍偏位,核膜明显, 紫色,染色质可浓集或粗密的小块,较原红粗糙些,无核仁。 胞浆:量稍多,部分可有伪足,深兰,但较原红稍浅,血红蛋 白开始形成,出在核周围,无颗粒。
中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8-15μ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占细胞2/3-1/2大小,染色质粗糙排列成堆,其中有 空白出现如打碎砚墨感,呈车轮状排列,深紫色,核染色质间有淡染区,称付染 色质,核膜明显,无核仁。 胞浆:中等量或多量,不透明,浆内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嗜碱性物质逐渐减 少。因含不等量血红蛋白,可呈嗜多色性,可呈兰绿色,兰红色,淡红色等。
球形红细胞
此种红细胞直径缩短,厚度增加,细胞中心区的血红蛋白
比周围多,呈小球形状。常见于遗传形红细胞增多症、自 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如Hb-S等)。
双淡染区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的中心淡染区呈条状,这种细胞正常小
于4%,增高见于口细胞增多症,急性酒精性中毒时 可大于5%。
晚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7-10μ 胞核:圆形,稍偏或居中,占细胞的1/2以下,粗糙虽不规则致密团块。可见车轮 状痕迹,核膜明显,无核仁,随着细胞的成熟,核致密坚实,呈结构不清的紫红 色的一团。有时可见核分裂,核溶解。溶血性贫血时,核有畸形。 胞浆:量较多,不规则,颜色因含多量血红蛋白,几乎和成熟红细胞相同呈粉红 色或带极淡的兰色。
淋巴细胞系
幼淋巴细胞
胞体:直径10-18μ 胞核:占细胞绝大部分,居中或稍偏位。圆形或椭圆形。淡紫红色,染色质细致,排列匀称,核膜 浓厚,界限清晰,核仁1-2个,清楚淡兰色。 胞浆:量少,淡兰色或深兰,核周界明显,无颗粒,无Auer's小体。
奥尔(Auer)氏体
奥尔(Auer)氏体:是含于胞浆内的一种被罗氏染色染成红色的棍棒状小体。形态类似抗 酸染色的结核杆菌。一般认为它是嗜天青颗粒融合而成(来自溶酶体?),髓过氧化 物酶,苏丹黑B染色和PAS反应都呈阳性。正常细胞中见不到,多见于急性白血病时原 始、早幼粒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胞浆中,但决不会出现于淋巴和红细胞中,故对白血 病的鉴别有一定价值。
缗钱状分布红细胞
四个以上成熟红细胞如缗钱状堆叠,主要常见于高蛋白血症;多发性 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以及感染或怀孕时出现的纤维蛋白原增高症。
棘形红细胞
棘形红细胞是一种带刺的红细胞,刺呈针刺状或尖刺状。这种红细胞见 于:棘细胞增多症(血浆β-脂蛋白缺乏症),可高达70-80%,其它也见于 肝病及制片不当时,正常红细胞也会变成棘细胞。
Bite Cell 红细胞
于细胞内血红蛋白变性或沉淀成块,使细胞呈半圆
形,提示可能有红细胞膜的缺乏,如G-6-PD缺乏症。
镰状红细胞
这种红细胞两端尖锐,长而狭,形如镰刀样,见于
先天性镰状红细胞贫血和Hb-C病等。
刺毛红细胞
亦称锯凿细胞。包括刺细胞、钻细胞及距细胞。往往见于微血管病性 溶血性贫血、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NH,距细胞多见于肝脏疾病,钻 细胞也见于尿毒症。
数个染成深紫红色的小圆点,大小不一。多见于巨幼细胞 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切除后以及缺铁性贫血等的骨髓 及血片。
血红蛋白C 结晶
HbC溶解度较低,高浓度时则析出棍棒状或六角形结晶,一般用较厚的 血片、缓慢干燥后作罗氏染色,或在玻片上加3g/LNaCl液2滴,再加新 鲜血1滴,复以盖片,四周涂凡士林,在 37℃放置一小时后用油镜观察, 即可见到.
单核细胞系
原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5-20 μ 胞核: 较大,圆或椭圆,有的略凹陷,有折叠及折痕现象.占全细胞大小2/3。居中或稍 偏一旁。染色质纤细疏松,网点排列,或较模糊不清。染色较其它原始细胞淡。 核膜不清楚,核仁1-2个较大,不太清楚,淡兰色。 胞浆:较其它原始细胞稍多,边缘不规则,有伪足状,灰兰色,着色不均匀,不 透明,云雾状,无核周界,无颗粒。在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时Auer's小体。
成熟红细胞(胞体直径:7-7.5μ)
成熟红细胞是呈粉红色,中央稍浅,大小
近似相等无核的细胞。
原巨红细胞(胞体:直径19-27μ)
巨红细胞是红细胞的另一系统,也分早、中、幼、晚。但均较正常红细 胞为大。此种细胞可见于胚胎早期,恶性贫血及营养不良性巨细胞贫血。 系由于生血素(VitB12、叶酸)缺乏或吸收利用障碍所致。这类细胞共 同特点是:胞体大,胞浆丰富,核染色质较为细致,排列较为疏松。
幼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5-25 μ 胞核: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折叠之折痕,凹陷或切迹。染色质较原单核粗糙疏松些,丝网织状结构或模糊不清,淡紫红 色,核膜不清楚,核仁0-3个,不太清楚,较大。 胞浆:中等量,灰兰色,无核周界,可见嗜天青颗粒,密集在部分胞浆中。
单核细胞
1.浆与核的形状均不规则,浆如阿米巴样。有内外浆之分,核呈不规则圆形,马 蹄形,多折痕。 2.染色质的结构多样化,呈细或粗网织状或较模糊排列。
靶形红细胞
红细胞中央色深,外周以苍白圈,在近红细胞边缘处又较深。
形同射击之靶,在正常情况下靶形细胞极少见。但在黄疸、 肝病、脾切除后,缺铁性贫血,尤其是在地中海贫血的血涂 片上颇为常见。
水滴形红细胞
红细胞形态如梨形或水滴形,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
及骨髓纤维化,以及地中海贫血、脾功能亢进或 肾 病等。
常见血细胞形态
曲洪澜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
红系统
原始红细胞
胞体:直径15-20μ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的4/5,紫红色,染色质颗粒状,核仁明显. 核仁:1-2个,大小不均,模糊或清楚,染浅兰色. 胞浆:量少,或有部分胞浆呈伪足状,深兰色且厚,近核处不见色浅区.
早幼红细胞大,呈月形,淡红色。为衰老红细胞在制片
时人工造成,或见于某些增生性贫血、血小管球性 肾炎。
固缩红细胞
红细胞中有一侧清晰区,而血红蛋白浓缩偏向另一侧,临床
上常见于婴儿固缩红细胞增多症。
椭圆形红细胞
红细胞呈椭圆形,横径缩短,长径增大,正常人椭圆形红细胞也可高达15%。这种红细胞 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这种红细胞至少占25%,一般要高于25%-50%才有诊 断价值。在大红细胞性贫血可达25%,恶性贫血及严重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镰刀形 贫血也可见此细胞。
粒系统
原始粒细胞
胞体:直径10-20μ,圆或稍椭圆。 胞核:较大、圆或稍椭圆居中或稍偏一侧,占细胞2/3以上,染色质细呈细粒 状,排列均匀,平坦如一层薄沙,无浓集。核膜较不清楚。 核仁:2-5个较小,清楚,呈淡兰或无色。 胞浆:量少,呈明亮天兰色,绕于核周,无颗粒,过氧化酶染色阴性,但后 期有时也可见阳性颗粒。
裂红细胞
指红细胞碎片,包括盔形红细胞等,多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微血管病性溶血 性贫血和心源性溶血性贫血等红细胞破碎综合症;其它常见于化学中毒、肾功能 衰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大红细胞
小红细胞
点彩红细胞
又名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血片中有时可见在染色正常的或胞浆嗜多色性红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多 少不一的深兰色颗粒者称为点彩红细胞。在正常人血片中极少见,约占0.01%。此种细胞出现表示 再生加速并有紊乱现象。有人认为它是由于在铅、铋、锌、汞中毒时红细胞膜被金属破坏,而嗜碱 性物质在染色时被沉淀所致。铅中毒病人此种细胞明显增多,为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杜尔(Dohle)氏体
Dohle氏体:是一种出现于成熟粒细胞浆中的淡蓝色小体,常分布在细胞边缘、圆形或不 规则,有时不止一个。染色较模糊,稍有不注意或涂片染色不佳即不易发现。目前认为它 不过是红色胞浆中残留下来的一小块淡蓝色胞浆(含RNA),经常与严重感染时出现的其 它粒细胞“中毒性”改变并存。但偶尔可在某些孕妇或用细胞毒剂治疗的患者血片中找到。
Cabot环
在红细胞内染成紫红色的纤细的大环形或8字形物质,常出现于嗜多色性、点彩 和含H-J小体的红细胞内,其确切来源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人工形成的变性蛋 白,也有人认为是残留的纺锤丝或融合的微管。一般很少见到,偶见于铅中毒或 恶性贫血患者血片中,但多数人认为无显著临床意义。
H-J小体
是核的残留物,表现为在成熟或晚幼红细胞胞浆内有一至
Alder-Reilly
Alder-Reilly异常:主要的形态特点是白细胞中(包括嗜中性、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胞浆中含有粗大的染成深蓝色的(嗜天青)颗粒,有的压在核上,易与中毒性颗粒混淆;通常颗粒不多, 但仔细观察较易发现。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一种粘多糖代谢障碍性疾病。异常颗粒是由于溶酶 体缺乏某些水解酶,造成粘多糖和神经鞘磷脂堆集,成为可染色的颗粒。患者常同时伴有脂肪软骨营养 不良或Hurler综合症。
嗜酸性晚幼粒细胞
嗜碱性晚幼粒细胞
嗜中性杆状粒细胞
嗜酸性杆状粒细胞
嗜碱性杆状粒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核右移
佩尔杰异常血象
佩尔杰异常症:一种遗传性周围血象中的粒细胞异
常症,粒细胞的核叶不超过1-2个,并具有异常粗的 核染色质。
中毒颗粒
空泡粒细胞
红斑狼疮细胞
嗜多色性红细胞(胞体直径:8-11μ)
正常成熟红细胞浆为弱嗜酸性,呈较均匀的淡红色,如呈灰
兰色(整个红细胞或其一部分)则称为嗜多色性红细胞。这 种红细胞属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故细胞体积多较大,其 染成灰兰色的嗜碱性物质是胞浆中的核糖体,它随着细胞的 完全成熟而消失。目前认为嗜多色性红细胞经煌焦油兰染色 后即表现为网织红细胞。
May-Hegglin异常
May-Hegglin异常:是一种先天性白细胞异常,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其特点是在粒细胞及单核细胞胞浆中,出现蓝色的类似杜尔氏体的包 涵体。患者常同时伴有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减少、以及轻度出血倾向, 但绝大部分人不表现任何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