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马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马说
主备人:杨燕萍审核人:欧阳水生班级:姓名:学号:小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2.积累重点文言词句。3.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4.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课前预习:
1、文体知识:“说”,古代一种_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_看法,写法灵活,讲究文采。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与现代杂文文体相似。通常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2、解释加点的词,并翻译句子。
①世有伯乐
...(比喻人才)。
..(比喻识别人才的人),然后有千里马
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 )而临.( )之.( )
二、合作探究,梳理结构
一、伯乐对千里
马的决定(作用) 世有伯乐---然后千里马(正面提出问题)(痛惜)
伯乐不常有---以千里称也(反面认证)托物寓意,
怀才不遇
二、千里马遭埋没的原因---食马者不知(愚妄无知)(谴责)
三、嘲讽食马者的愚妄无知(提出全文的主旨)
三、总结写作特色:
1、托物寓意,中心明确。(托物—千里马的遭遇,寓意—愤懑,不满。对统治阶级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
2、结构精巧,脉络清晰。(先从正面提出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从反面展开议论,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才美不外见的原因,谴责食马者的无知-----最后归纳出“其真不知马也”)
四、检测反馈.
(-)解释加点的词。
①世有伯乐
...()。②千里马常有,而.()..(),然后有千里马
伯乐不常有。③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
..()
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④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尽
粟一石
..( )而.( )食.( )
...()不知其能千里
..()。⑤食马者
也。⑥是.( )马也,虽.( )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 )求其能千里也?⑦策.( )之不以其道,食.
( )之不能尽其材,鸣之
..( )而不能通其意,执策.( )而临.( )之.( )⑧其.( )真无马邪?其.( )真不知马也!
(三)按要求默写:
1
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
3
4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6、本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
(四)句子翻译.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五)判断下列句子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2、先有千里马,然后才有伯乐,千里马不常有,而伯乐常有。(×)
3、世上缺乏的是人才,而不是发现人才的人。(×)
4、《马说》中流露出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懣和控诉。(√)
5、《马说》通篇用的就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易遇明君。(×)
6、本文是唐朝文学家韩愈通过“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摧残人才的控诉。(√)
7、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食也。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8、文章结构精巧,脉络清晰。先从反面提出文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从正面展开议论,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才能不外见的原因,谴责食马者的无知,最后归纳出“其真不知马也”。(×)
9、文章语言流畅,讲究文采。排比句和反问句式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用了11个“不”字,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的强烈不满。(√)
10、本文是一篇说的文体:与现代文相似,写法灵活,讲究文采。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1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写出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
1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本文的主旨句。(×)
13、本文托物寓意,含蓄深刻。通篇说马,而意在论人才。(√)
(六)选择题.
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本文是唐朝文学家韩愈通过“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遭遇,表达了作者的对统治者的摧残人才的控诉。
B.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食也。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结构精巧,脉络清晰。先从反面提出文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从正面展开议论,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才能不外见的原因,谴责食马者的无知,最后归纳出“其真不知马也”。
D.语言流畅,讲究文采。排比句和反问句式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用了11个“不”字,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的强烈不满。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本文是一篇说的文体:与现代文相似,写法灵活,讲究文采。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写出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本文的主旨句。
D.本文托物寓意,含蓄深刻。通篇说马,而意在论人才。
3、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D)
A、伯乐寓人才,千里马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B、先有千里马,然后才有伯乐,千里马不常有,而伯乐常有。
C、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是人才,而不是发现人才的人。
D、《马说》中流露出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懣和控诉。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懣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
和控诉。
B、文章通过对千里马和人才的描述,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了公平的待遇。
C、这篇文章有三段,每段最后一句都是用“也”字收住。
D、第二段从千里马的特点出发进一步提示它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