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马说 (2)
课文《马说》的原文及注释
课文《马说》的原文及注释课文《马说》的原文及注释《马说》是唐朝作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形容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一题目,是后代加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文《马说》的原文及注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马说原文作者: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1伯乐:孙阳。
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 而:表转折。
可是,但是3 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故:因此。
虽:即使。
名:名贵的。
4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
祇(zhǐ):只是。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5 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骈,两马并驾。
骈死:并列而死。
于:在。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6 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
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
以:用。
称:著称。
7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8 一食:吃一顿。
食,吃。
9 或:有时。
10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1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12 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3《马说》教案
23.马说-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3、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过程与方法:1、朗读法。
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2、讨论法。
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己,修炼真才实学,努力奋发。
【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2.理解本文寓意和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文中所阐述的深刻道理。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韩愈的资料,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词并结合文章下面的注释能自己疏通课文。
一、新课导入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马,对马的印象很好。
有很多关于马的成语,如一马当先、天马行空、千军万马、马到成功、马不停蹄、老马识途、龙马精神、跃马扬鞭。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代文学家韩愈写的一篇关于马的文章。
二、正课学习(一)识其人1.作者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和柳宗元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2.背景资料《马说》大约写于韩愈步入仕途之前。
韩愈于二十五岁考中进士,因文章而名扬四方。
他奉经守儒,是儒家思想的践行者,为了积极出仕,他多次上书宰相,以及地方的封疆大吏,一再重申自己的观点,希望当权者能理解自己、信任自己、重用自己。
可惜,韩愈多次上书,当权者却未予理睬。
此时,韩愈正值壮年,雄姿英发,空有满腹经纶而没有施展的机会,于是,感慨激烈之志、抑郁不平之气便沛然充盈于胸,愤然写下《马说》,以寓其志。
3.知识链接说是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
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
八年级语文下册23 马说 (2)作业
第六单元
基础巩固 课文理解
积累运用 5.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说说你 的看法。
示例:不同意。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的素质更重要。现代社会,“千里马” 应具备自我推销的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的赏识,应主动地寻找机会展 示自己。(言之有理即可)
第六单元
基础巩固 课文理解
4.《马说》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托物寓意。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 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 懑不平和怀才不遇之感,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并对统 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才美不外见
C.其真无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
第六单元
基础巩固 课文理解
课文理解 3.用原文语句填空。 (1)揭示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__其__真__无__马__邪____? __其__真__不__知__马__也___”。 (2)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__食__马__者__不__知__其__能_千__里__而__食__也___”。 (3)说明千里马和伯乐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_世_有__伯__乐__,然__后__有__千__里__马__”。
第六单元
课堂8分钟 第六单元 23* 马说
第六单元
基础巩固 课文理解
基础巩固
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B.不常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之千里者
第六单元
基础巩固 课文理解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 )
《马说》ppt课件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文:也__只__能__在__奴__仆__的__手__下__受__屈__辱__,__(_和__普__通__马__)_一__同__死__在__马__槽__里__。__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_日__行__千__里__的__马__,__吃__一__次__有__时__能__吃__尽__一__石__粮__食__。__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_想__要__和__普__通__的__马__一__样__尚__且__办__不__到__,__又__怎__么__能__要__求__它__日__行__千__里__呢__?__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_用__马__鞭__赶__它__,__不__按__照__(驱__使__千__里__马__的__)_正__确__方__法__,__喂__它__,__不__能__让__它__竭__尽__才__能__,__ 它__鸣__叫__,__却__不__能__通__晓__它__的__意__思__。__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_(_难__道__)真__的__没__有__千__里__马__吗__?__大__概__是__(_他__们__)_真__的__不__识__得__千__里__马__吧__!___
马槽
著称
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 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虽然有很名 贵的马(即千里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 (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
吃 有时 十斗为一石,容量单位
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尽粟一石。
同“饲”喂 懂得 指千里马 表承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知识点梳理系列练习题(含答案)
《马说》知识点梳理系列练习题背景《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间。
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
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终未被采纳。
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
这是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
“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
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散文在继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文选》《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
作者是唐朝的文学家,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学过的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解释括号前的字: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 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古文《马说》拼音及解释整理
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世shì有yǒu伯bó乐lè,然rán后hòu有yǒu千qiān里lǐ马mǎ。
千qiān里lǐ马mǎ常chánɡ有yǒu,而ér伯bó乐lè不bù常chánɡ有yǒu。
故ɡù虽suī有yǒu名mínɡ马mǎ,祗zhī辱rǔ于yú奴nú隶lì人rén之zhī手shǒu,骈pián死sǐ于yú槽cáo枥lì之zhī间jiān,不bù以yǐ千qiān里lǐ称chēnɡ也yě。
马mǎ之zhī千qiān里lǐ者zhě,一yì食shí或huò尽jìn粟sù一yì石dàn。
食sì马mǎ者zhě,不bù知zhī其qí能nénɡ千qiān里lǐ而ér食sì也yě。
是shì马mǎ也yě,虽suī有yǒu千qiān里lǐ之zhī能nénɡ,食shí不bù饱bǎo,力lì不bù足zú,才cái美měi不bú外wài 见xiàn,且qiě欲yù与yǔ常chánɡ马mǎ等děnɡ不bù可kě得dé,安ān求qiú其qí能nénɡ千qiān里lǐ也yě?策cè之zhī不bù以yǐ其qí道dào,食sì之zhī不bù能nénɡ尽jìn其qí材cái,鸣mínɡ之zhī而ér不bù能nénɡ通tōnɡ其qí意yì,执zhí策cè而ér临lín之zhī,曰yuē:“天tiān下xià无wú马mǎ”!呜wū呼hū!其qí真zhēn无wú马mǎ邪yé?其qí真zhēn不bù知zhī马mǎ也yě!一、原文译文二、词句解释。
2020年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附答案23马 说
23'马说基础巩固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2.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如临大敌B.临阵磨枪C.身临其境D.临别赠言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千里之能B.其真无马邪C.一食或尽粟一石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或王命急宣学而时习之4.下面句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其真无马邪B.安求其能千里也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D.复前行,欲穷其林5.下面加点词语古今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无论魏晋B.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盗窃乱贼而不作D.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6.根据原文填空。
(1)文中作者得出的结论是:o(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阅读3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7〜11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日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板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也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才/美不外见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安求其能千里也()(2)—食或尽粟一石()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O(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中表达的中心思想。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课文原文《马说》蹄上铁衣响,斗转星移间。
铁蹄荡秋千,玲珑十三弦。
悠悠一片心,端坐倚长松。
轻轻抚我鬃,细语我嘶鸣。
我是天上孤月,舞遍长空街。
九天彩云里,相约赛华清。
飞艇入九天,岂复下凡人?随意驾轻云,马蹄不沾尘。
作者:贾谊知识点1. 文学体裁本课文为诗歌,结构为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是汉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指每句七个字,一首四句,用以表达美好的情感和抒发感情。
2. 修辞手法•拟人:将马人性化,赋予了思考、表达的功能。
例如:细语我嘶鸣。
•比喻:如将马比作孤月,表现马在天空中的自由与高傲。
•排比:一连串近似的表达,强化语境,使语言生动有力。
例如:蹄上铁衣响,斗转星移间。
铁蹄荡秋千,玲珑十三弦。
3. 诗歌韵律本课文为七言绝句,韵脚为ABAB CDCD EFEF GG,即一句押一韵。
这种韵律的运用可以让诗歌更加优美动人,让读者更容易记住。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七言绝句这种文学形式;2.加深学生对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理解;3.培养学生欣赏优美的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1.强化学生对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理解;2.帮助学生理解七言绝句的韵脚和节奏,加深对整体语感的掌握。
教学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理解其中的修辞手法;2.如何让学生在掌握韵脚和节奏的同时感受整体的语感。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七言绝句这种文学形式,以及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2. 学习课文•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诗歌表达的主题,感受诗歌的情感和语感;•学生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
3. 模仿和创作•学生模仿《马说》的韵律和语感,写出一首自己的七言绝句;•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创作。
4. 总结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再次回顾学习过程中掌握的内容。
课后练习1.请你回忆本课文中文学体裁和韵律;2.结合本课文,分析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3.创作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你对自然的感受。
23 《马说》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3 《马说》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熟读并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亦即人才常有,而善于发现人才的伯乐却不常有。
这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二、这篇短文仅100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嗦。
作者提到“千里马”的方式有哪几种?各具有怎样的效果?参考答案:(1)直称。
如“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正面提及,表述严正。
(2)暗称,如“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表述委婉,虽不直呼其名,而意在其中。
(3)代称,如“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这些句子中的“其”“是”“之”等代词,都是指称千里马的,表意简洁含蓄。
三、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句子的语气特点。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参考答案: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陈述语气)2.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不能办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反问语气)3.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转折语气)4.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诘问、感叹语气)四、阅读下面的短文,结合课文,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不少于300字。
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资治通鉴唐纪八》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②封德彝(568—627):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
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参考答案:【示例】人才问题之我见从课文和课后所给的材料来看,每个人都应是“人才”,关键是使用者能否用其所长。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 说》重要知识点总结
1 / 3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
《马 说》重要知识点总结
文言知识
【字音】
骈(pián )
食(sì)马者 其真无马邪(yé)
cáo lì(槽枥) sù(粟)
【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喂。
【古今异义】
1.祗辱于奴隶..
人之手 古义:奴仆。
今义: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或杀害。
2.策之不以其道.
古义:方法。
今义:道路。
3.是.
马也 古义:这,这样。
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
【一词多义】
1.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shí,吃)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ì,同 “饲”,喂)
2.策⎩⎪⎨⎪⎧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执策.
而临之(马鞭)。
第23_课《马说》课件(共25张PPT)
结语
《马说》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比喻贤才,写千里 马被埋没、受辱的遭遇,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 讽刺了封建统治者及特权阶层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 的愚昧无知,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作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马鞭,名词用作动 词,用马鞭驱赶
竭尽
通晓
拿 表修饰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
方法
才能,才干
鞭子 面对
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加强诘问 语气
其实
译文:用马鞭赶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 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面对千里 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 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② 封德彝(568—627): 名伦,字,德彝,唐代官 员,官至尚书右仆射。 ③ 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
——《资治通鉴•唐纪八》 治的人。④患:担忧。
韩愈的观点会导出千里马大概率会被埋没的结果,显然这 是他的激愤之言,切qiè肤之痛。《马说》为全天下被埋没的人 才打抱不平。
文体: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问题 的观点、看法,写法灵活,可夹叙夹议,也可先叙后议。
常以小见大,借讲寓言故事讲道理,或状写事物来托物 寓意。
朗读课文
马 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
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
《马说》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马说》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世有伯乐①,然后②有(3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④伯乐不常有。
故⑤虽⑥有名马,祗②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⑨于槽枥⑩之间,不以千里称(11)也。
马之千里者(12),一食(13)或(14)尽(15)粟(16一)石(17)。
食(18)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19)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20)不外见(21),且(22)欲与常马等(23)不可得(24),安(25)求其能千里也?策(26)之不以(27)其道(28),食之不能尽(29)其材(30),鸣(31)之(32)而(33)不能通(34)其意,执策(35)而临(36)之(37),曰:“天下无马(38)。
”呜呼!其(39)真无马邪(40)?其(41)真不知(42)马也。
[注释]①伯乐:春秋时秦国人,姓孙名阳,擅长相(xiàng)马。
②然后:有“这以后才”的意思,表条件关系的连词。
(3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
④而:但。
⑤故:所以。
⑥虽:即使。
⑦祗(zhǐ):同“祇”,就是现代汉语的“只”字。
⑧奴隶人:指做贱役的奴仆。
⑨骈(pián)死:并列而死。
骈,两马并驾。
⑩槽枥:“槽”和“枥”,都是马槽,借指养马的地方,即马厩(jiù)。
(11)称:称呼,后面省略宾语“之(指千里马)”。
(12)马之千里者:即“千里马”。
定语“千里”放在中心词“马”之后。
(13一)食:吃一顿。
(14)或:也许,有时。
(15)尽:形容词用如使动词,“使……尽”,这里指吃光。
(16)粟:古代是黍、稷、粱、秫的总称,现在专指谷子(去壳后叫小米)。
这里的粟,则是粮食的通称。
(17)石:今读dàn(担),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也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18)食(sì):通“饲”,喂养。
(19)而:连词。
表示前后有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
(20)美:形容词用如名词,优点,长处。
《马说》(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23课 《马说》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清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胄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值复襄阳,平杨幺,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不然。
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肃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注释】①介冑:披上战甲。
②褫(chǐ):解除。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故.虽有名马 故.常奇之B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介冑而.驰C .食之未能尽其材. 致远之材.也D .不以.千里称也 不幸相继以.死2.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3.(乙)文主要使用了对比手法,说说其表达作用。
4.(甲)(乙)两文均是借马说人,说说两文分别包含着怎样的寓意。
【答案】1.A2.(1)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光一石粮食。
(2)这马少吃容易饱,喜好逞能容易竭尽,是劣马啊。
3.通过将良马与劣马作对比,突出强调了良马饮食有原则、行走有耐力的特点。
4.【甲】文告诉我们应懂得发现人才、善待人才、正确使用人才。
【乙】文告诉我们应学会“厚积薄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原文+译文“伯乐相马”是一个古老的传说,讲的是春秋时期伯乐发现千里马的故事。
作者在本文中却另翻新意,提出一新颖的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作者能有这样的认识,与他的经历有关。
韩愈年轻时,曾几次上书给当朝权相,希望得到重用,以展才志,但都被冷落。
本文可以说是他的一篇“不平则鸣”之作。
阅读课文,注意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言简意赅的行文特点。
马说文|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马说①文|韩愈世有伯乐②,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③辱于奴隶人④之手,骈死⑤于槽枥⑥之间,不以千里称⑦也。
①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
这是作者《杂说》四篇中的第四篇。
题目是后人加的。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②[伯乐]本名孙阳,字伯乐,春秋时秦国人,擅长相马。
③[祗(zhǐ)]只,仅。
④[奴隶人]奴仆。
⑤[骈(pián)死]成批地死去。
⑥[槽枥(lì)]马槽。
⑦[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
【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可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好马,只是埋没在那些做仆役的马夫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人们当然不会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②尽粟一石③。
食④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⑤,且⑥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①[一食]吃一次。
马诗三十二首古诗
马诗三十二首古诗1.《马诗》唐朝-李贺马诗(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马诗(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马诗(三)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2.《马说》唐朝-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3.《白马篇》三国-曹植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4.《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朝-岑参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5.《马》唐朝-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6.《白马篇》唐朝-李白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7.《幽州胡马客歌》唐朝-李白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
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
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
牛马散北海,割鲜...8.《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唐朝-杜甫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9.《洗兵马》唐朝-杜甫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湖南省祁阳县浯溪镇二中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马说》阅读练习 新人教版
23《马说》阅读练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世有伯乐...()..()⑵然后千里马⑶祗.()辱.()有奴隶人之手⑷骈.()死于槽枥..()之间⑸不以.()千里称.()也⑹一食.()或尽.()粟一石⑺食.()马者⑻才美.()不外见.()⑼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⑽或.()尽粟一石⑾策.()之不以其道.()⑿食之不能尽.()其材.()⒀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⒁执策..()而临.()之⒂其真不知.()马也2.从下列句中找出通假子并释义。
①食马者()通()解释:②才美不外见()通()解释:③食之不能尽其材()通()解释:3.文学常识填空韩愈,字,唐代家,散文尤其著名,有“”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
被列为“”之首,与并称“韩柳”。
4.按要求默写: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⑵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⑶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⑷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⑸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⑹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⑺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
⑻全文的主旨句是:,。
⑼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⑽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
⑾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⑿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
⒀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
⒁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
第23课《马说》课件(共26页)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 但 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 人!”德彝惭而退。
令:让 举:选举 贤:品德高尚的人 诘:责问
对:回答 但:只是 于:在 长:长处 岂:哪里
于:对,向 惭:感到惭愧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 不常有。故 虽有名马,祗辱于 奴隶人之手, 骈死 于 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然:这样 而:转折 故:所以 虽:即使,虽然 名:名贵 名:①取名,命名②说出③有名,闻名
祗:同“衹(只)”,只、仅 于:在 奴隶人:奴仆
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于:在
槽枥:马槽 以:用 称:著称
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伯乐不常有)以及被埋 没的情形
马之 千里者,一食 或 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 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 求其能 千里也?千里:日行千里 或:①有人②有时③或许
患:担心 知:了解 安:怎么
于:在,以,用,对,对于, 到,给,向,对,从,由……
良马对
【北宋】岳飞
高宗(宋)谓岳飞曰:“卿得良马否?”对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 饮泉一斛(hù量器,一斛十斗),然非精洁即不爱。介(披甲)而驰,初不甚疾, 比(bì,等到)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ǐ,解脱)鞍甲而不息 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随便)取,裕而不逞,致远之才也,不幸相继 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mò,饲料)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驾马)未 安(稳当),踊跃疾驱,甫(刚刚)百里,力竭汗喘,殆(dài,危险)欲毙(死) 然。此其寡(少)取易(容易)盈(满足),好(喜)逞易穷(穷尽,本领完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
创作背景
为什么“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要写一篇谈马的文 章呢?
阅读提示: “ 韩愈年轻时,曾几次上书给当朝权相,渴望得到 重用,以展才智,但都被冷落。”
大人物不得其平则鸣。
(韩愈《送孟东野序》)
贰
读课文,通文意
1.大声朗读课文,借助下面提示,读准字音和节奏,争取熟读成诵。
世有伯乐(lè),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有。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 (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chēng)也。
用马鞭驱赶 同“饲”,喂。 才能、才干。 凑足音节,无实义。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表示惊叹,唉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其实
面对
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用马鞭驱赶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 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 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他 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虽然
同“衹(只)” 只,仅。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
奴仆
两马并驾, 引申为并列。
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 不知道。
奴隶人之手,骈死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 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虽然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 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通假字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同“袛(只)”,只、仅)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才(美同不“外饲见”,喂)
《马说》(完美版)PPT课件
cáo lì
sù
槽枥 粟
lì
sì
cè
yé
奴隶 食马者 执策 邪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 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 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义:有时。 是马也 古义:这样今。义:或今许义,:或判者断。动词。 安求其能千里也 古义:怎么。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今得义:古义安:全同,样平。安,安定,安装。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 表示复数或列举。
合作探究
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它
)
之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助词,的
示例:杜牧虽然怀才不遇,却成就了万世诗名;刘禹锡 虽然身居陋室,安贫乐道的美德却流芳百世;东坡居士虽然 常遭贬谪,却修炼出了空前绝后的乐观豁达;韩愈虽然没有 遇到伯乐,但是他用他的诗歌、他的文章、他一生的言行, 告诉我们,如果有一天我们怀才不遇,那么就做自己的伯乐!
合作探究
5.朗读课文,注意把握下面句子的语气。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合作探究 省略句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也”前面省略宾语“它”,可补充为“食马者不 知其能千里而食(它)也”。
策省不之以略不 其主以 道语其 ”“。食道马者”,可补充为“(食马者)策之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本文是一篇寓言性杂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托物寓意,讽刺 和控诉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的 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流露出强 烈的呼唤识才的统治者,呼唤要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对人才要给予优厚的待遇的情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槽枥..()()粟.()外见.()食.马()祗.()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骈死..于槽枥..之间()()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
②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_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通_____含义:_____ ____通_______含义:_____③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通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马说
【学习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2.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3.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
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4.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2.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
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学习难点】
1、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
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2、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实用文档
1.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韩愈初登仕途之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始终未被采纳,只得相继依附于节度使幕下,郁郁寡欢。
他一生多次被贬,纵有“忧天下之心”,却无施展之处。
2.文体常识
“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自主学习】
实用文档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祇()骈()槽枥()食马()粟()邪()奴隶()执策()
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_______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______
(3)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
(4)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
(5)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
3、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食马者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
(2)才美不外见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
(3)不能尽其材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
实用文档
(4)其真无马邪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
(1)食: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
(2)策: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
(3)其: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
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
(2)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
(3)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
【整体感知】
实用文档
(1)“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在文中各有什么比喻义?
千里马喻__________
食马者喻__________
伯乐喻__________
(2)本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托物寓意)
【合作探究】
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当今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怎样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语段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蝂
,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①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②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所累,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③矣。
苟能起,又不艾④。
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注:①卬ánɡ:高举着头。
②踬zhì仆:跌倒。
③病:疲惫。
④艾yì:停止,悔改。
7.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辄持取()人或怜之()
实用文档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不艾()
()
8.选出加粗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A.以厚其室B.为去其负C.日思高其位D.大其禄
9.选出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10.这则寓言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主要寓意是什么?
【拓展检测案答案】
1、zhĭpián cáo lìshísùdàn sìsì
2、(1)吃一顿(2)正确的方法
3、C
4、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5、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答对一个要
点即可)
实用文档
6、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意对即可)
7..①就,总是②有的人③如果④先前,从前⑤停止,悔改⑥疲惫
8.B
9.B
10.特点:用了对比写法,用蝂的生活习性同“嗜取者”的思想行为作对比。
寓意:深刻地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的贪官污吏,指出他们实际上跟小虫一样愚蠢,结果必然自取灭亡。
实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