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砂、石与混凝土用砂石标准对比分析

建设用砂石与混凝土用砂石标准对比分析

目前砂石标准实施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

1、《建设用砂》(GB/T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

作为砂、石产品标准来实施,《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作为应用性规X来实施。

2、混凝土搅拌站和部分预制构件厂采用《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

方法标准》(JGJ52-2006)来进行质量控制,而砂、石供应商则采用《建设用砂》

(GB/T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作为交货检验依据。

3、在建设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设计、施工、监理基本采用《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一、《建设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

1、概念和定义不一致

1)人工砂

①《建筑用砂》

人工砂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的统称。

机制砂由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粒径小于 4.75mm的岩石颗粒。

混合砂由机制砂和天然砂混合制成的砂。

②《混凝土用砂石》

人工砂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

混合砂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建筑用砂》将机制砂和混合砂定义为人工砂,即机制砂和混合砂都是人工砂,而

《混凝土用砂石》仅将机制砂定义为人工砂。

人工砂与天然砂两者在生产工艺、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区别,而混合砂是由

天然砂和机制砂组成,混合砂中的天然砂质量和掺加比例对混合砂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混合

砂质量与机制砂质量特别是颗粒级配、细粉含量有着明显差异。

2)公称粒径

①《建筑用砂》

含泥量天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泥块含量砂中原粒径大于 1.18mm,经水浸洗、手捏后小于600μm的颗粒含量。

石粉含量人工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②《混凝土用砂石》

含泥量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泥块含量砂中公称粒径大于 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颗粒的含量。

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份与被加工母岩相石粉含量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

同的颗粒含量。

《建筑用砂》将含泥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颗粒级配等质量指标用实际尺寸来界

定,而《混凝土用砂石》用公称粒径来界定。

3)适用X围

①《建筑用砂》

类别适用X围

Ⅰ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 的混凝土。

Ⅱ宜用于强度等级C60~C3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

Ⅲ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 的混凝土和建筑砂浆。

②《混凝土用砂石》

类别适用X围

Ⅰ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的混凝土。

Ⅱ宜用于强度等级C55~C30的混凝土。

Ⅲ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或等于C25的混凝土。

《建筑用砂》按技术要求将砂分为Ⅰ、Ⅱ、Ⅲ类,而《混凝土用砂石》在质量要求中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将砂分为三种情况。

《建筑用砂》将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而《混凝土用砂石》将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

2、质量指标不一致

1)规格等级

①《建筑用砂》

规格细度模数

粗砂 3.7~3.1

中砂 3.0~2.3

细砂 2.2~1.6

②《混凝土用砂石》

等级细度模数

粗砂 3.7~3.1

中砂 3.0~2.3

细砂 2.2~1.6

特细砂 1.5~0.7

《建筑用砂》将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种规格,未涉及特细砂的质量要求,而《混凝土用砂石》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

2)天然砂的颗粒级配

①《建筑用砂》

砂颗粒级配区

方孔筛 1 2 3

4.75mm 10~0 10~0 10~0

2.36mm 35~5 25~0 15~0

1.18mm 65~35 50~10 25~0

600μm85~71 70~41 40~16

300μm95~80 92~70 85~55

150μm100~90 100~90 100~90

②《混凝土用砂石》

公称粒径Ⅰ区Ⅱ区Ⅲ区

5.00mm 10~0 10~0 10~0

2.50mm 35~5 25~0 15~0

1.25mm 65~35 50~10 25~0

μm85~71 70~41 40~16 630

μm95~80 92~70 85~55 315

160μm100~90 100~90 100~90

《建筑用砂》规定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数字相比,除了 4.75mm和600μ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5%),而《混凝土用

砂石》规定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的累计筛余相比,除公称粒径为了 5.00mm 和630μm的累计筛余外,其余公称粒径的累计筛余可稍有超出分界线,但总超出量不应

大于5%(≤5%)。

3)人工砂的颗粒级配

①《建筑用砂》

方孔筛 1 2 3

150μm100~90 100~90100~90

1区人工砂中15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5。

2区人工砂中15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0。

3区人工砂中15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75。

②《混凝土用砂石》

公称粒径Ⅰ区Ⅱ区Ⅲ区

160μm100~90 100~90 100~90

《建筑用砂》规定对人工砂三个级配区中15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适当放宽界限,而《混凝土用砂石》规定人工砂的颗粒级配必须符合要求。

4)含泥量及泥块含量

①《建筑用砂》

项目质量指标

>C60 C60~C30 <C30含泥量(%)<1.0 <3.0 <5.0

泥块含量(%)0 <1.0 <2.0

②《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项目质量指标

≥C60 C55~C30 ≤25含泥量(%)≤2.0 ≤3.0 ≤5.0

泥块含量(%)≤0.5 ≤1.0 ≤2.0

《建筑用砂》中强度等级大于C60混凝土要求砂的含泥量为小于1.0%、泥块含量为0,而《混凝土用砂石》中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混凝土要求砂的含泥量为小于或等于 2.0%、泥块含量为小于或等于0.5%,两者差异甚大。

5)石粉含量

①《建筑用砂》

项目质量指标(%)

>C60 C60~C30 <C30 MB值<1.40(或合格)<3.0 <5.0 <7.0

MB值≥1.40(或不合格)<1.0 <3.0 <5.0

②《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项目质量指标

≥C60 C55~C30 ≤25 MB值<1.4(或合格)≤5.0 ≤7.0 ≤10.0

MB值≥1.(4或不合格)≤2

.0

≤3.0 ≤5.0 《建筑用砂》中当MB值<1.40(或合格)时,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与《混凝土用砂石》中要求相差2%~3%。

6)人工砂坚固性

①《建筑用砂》

项目质量指标

>C60 C60~C30 <C30单级最大压碎值(%)<20 <25 <30

②《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项目质量指标

≥C60 C55~C30 ≤25 总压碎值(%)<30

《建筑用砂》中人工砂的压碎指标值是按混凝土强度等级来划分,且取最大

单粒级压碎值作为人工砂的压碎指标值,而《混凝土用砂石》中人工砂的总压碎

值指标不论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低统一规定为小于30%。

7)有害物质含量

①《建筑用砂》

项目质量指标

>C60 C60~C30 <C30云母(按质量计),% <1.0 <2.0 <2.0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0.5

②《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项目质量指标

≥C60 C55~C30 ≤25云母(按质量计),% ≤2.0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1.0

《建筑用砂》中砂有害物质含量,特别是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要求与《混凝土用砂石》有较大差异。

8)密度

①《建筑用砂》

表观密度(kg/m3)松散堆积密度(kg/m3)空隙率(%)

>2500 >1350 <47

②《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表观密度(kg/m3)堆积密度(kg/m3)空隙率(%)

无要求无要求无要求

二、《建筑用石》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

1、概念和定义不一致

1)公称粒径

①《建筑用石》

含泥量卵石、碎石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泥块含量卵石、碎石中原粒径大于 4.75mm,经水浸洗、手捏后小于2.36mm的颗粒含量。

②《混凝土用砂石》

含泥量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的颗粒的含量。

泥块含量石中公称粒径大于 5.00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 2.50mm的颗粒含量。

《建筑用石》将含泥量、泥块含量、颗粒级配等质量指标用实际尺寸来界定,而《混凝

土用砂石》用公称粒径来界定。

2)适用X围

①《建筑用石》

类别适用X围

Ⅰ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

Ⅱ宜用于强度等级C60~C3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

Ⅲ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

②《混凝土用砂石》

类别适用X围

Ⅰ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的混凝土。

Ⅱ宜用于强度等级C55~C30的混凝土。

Ⅲ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或等于C25的混凝土。

《建筑用石》按技术要求将石分为Ⅰ、Ⅱ、Ⅲ类,而《混凝土用砂石》在质量要求中

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将石分为三种情况。

《建筑用石》将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而《混凝土用砂石》将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

2、质量指标不一致

1)含泥量及泥块含量

①《建筑用石》

质量指标

项目

>C60 C60~C30 <C30含泥量(%)<0.5 <1.0 <1.5

泥块含量(%)0 <0.5 <0.7

②《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项目质量指标

≥C60 C55~C30 ≤25含泥量(%)≤0.5 ≤1.0 ≤2.0

泥块含量(%)≤0.2 ≤0.5 ≤0.7

《建筑用砂》中强度等级大于C60混凝土的泥块含量为0,而《混凝土用砂石》中强度泥块含量为小于或等于0.2%,两者差异甚大。

2)针片状颗粒含量

①《建筑用石》

项目质量指标

>C60 C60~C30 <C30 针片状颗粒含量<5 <15 <25

②《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项目质量指标

≥C60 C55~C30 ≤25针片状颗粒含量(%)≤8≤15 ≤25

《建筑用砂》中强度等级大于C60混凝土的针片状颗粒含量为小于5%,而《混凝土用砂石》中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混凝土的针片状颗粒含量为小于或等于8%,两者要求差异甚大。

3)岩石抗压强度

①《建筑用石》

项目质量指标

火成岩变质岩水成岩抗压强度(MPa)≥80 ≥60 ≥30

②《混凝土用砂石》

岩石抗压强度应比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至少高2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时,应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检验。

4)压碎指标

①《建筑用石》

类别压碎指标(%)

卵石碎石

Ⅰ类<12 <10

Ⅱ类<16 <20

Ⅲ类<18 <30

②《混凝土用砂石》

岩石品种混凝土强度等级压碎指标(%)

沉积岩C40~C60 ≤10

≤C35 ≤16

变质岩或深成的火成岩C40~C60 ≤12

≤C35 ≤20

喷出的火成岩C40~C60 ≤13

≤C35 ≤30

5)密度

①《建筑用石》

表观密度(kg/m3)松散堆积密度(kg/m3)空隙率(%)

>2500 >1350 <47

②《混凝土用砂石》

表观密度(kg/m3)堆积密度(kg/m3)空隙率(%)

无要求无要求无要求

三、《建筑用石》、《建筑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检验方法的对比

1、试样处理不一致

标准可不经缩分项目

《建筑用石》堆积密度、人工砂坚固性

《建筑用砂》堆积密度

《混凝土用砂石》含水率、堆积密度、紧密密度

2、试验条件不一致

标准试验条件

《建筑用石》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5~30℃。

《建筑用砂》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5~30℃。

《混凝土用砂石》砂、石表观密度试验时,温度保持在15~25℃。

3、摇筛时间不一致

标准摇筛时间

《建筑用石》粗骨料级配筛分时,要求摇筛时间为10min。

《混凝土用砂石》粗骨料级配筛分时,摇筛时间无要求。

4、剩留量计算不一致

标准

《建筑用砂》《混凝土用砂石》剩留量计算

G=(A×d1/2)÷200 mr=(A×d1/2)÷300

5、砂含泥量计算不一致

标准

《建筑用砂》《混凝土用砂石》

含泥量计算

取两个试样的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取两个试样的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6、碎石含泥量计算不一致

标准

《建筑用石》《混凝土用砂石》

含泥量计算

取两个试样的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取两个试样的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2%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7、碎石泥块含量试验方法不一致

标准

《建筑用石》《混凝土用砂石》泥块含量试验方法

泥块含量测定时要求在水中将泥块碾碎。

泥块含量测定时要求在水放出以后再将泥块碾碎。

8、碎石、砂吸水率不一致

标准

《建筑用石》《建筑用砂》《混凝土用砂石》吸水率

无吸水率要求及其检验方法

无吸水率要求及其检验方法有吸水率要求及其检验方法

9、碎石压碎指标加荷速度不一致

标准

《建筑用石》《混凝土用砂石》加荷速度

按1kN/s速度均匀加荷到200kN。

在160~300s内均匀加荷到200kN。

10、人工砂压碎值计算不一致

标准

《建筑用砂》《混凝土用砂石》压碎值计算

取最大单粒级压碎值作为其压碎值。取总压碎指标作为其压碎值。

混凝土用砂标准

(JGJ52-2006)标准介绍 ●普通混凝土中的砂石用量约占混凝土总重量的四分之三,因此砂石的质量对混凝土 来说相当重要,它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也大大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结构性能。 ●1979年建设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砂石标准(JGJ52-79,JGJ53-79),以后水电、交通、 港口等部门陆续在有关标准规范中针对各行业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1992年在原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形成了(JGJ52-92,JGJ53-92)标准。 ●2006年总结了92标准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科学试验,广 泛地吸取了国内外科研成果,并积极借鉴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将(JGJ52-79,JGJ53-79)合二为一,形成新标准JGJ52-2006。本标准对保证混凝土质量将起到到重要这作用。 ●砂石检验方法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国标 《建筑用砂》(GB/T14684-2001) 《建筑用石》GB/T14684-2001),二是行业标准(JGJ52-2006),两个都是现行标准,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混凝土结构工程应采用行业标准对砂进行检验。如果砂用于其他目的。则可以按国标进行检验。 总则 ● 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混凝土用砂 时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 1.0.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要求 和检验。 ● 1.0.3 对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4砂和石的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规定 ●将原砂(JGJ52-92)和石(JGJ53-92 )合并;砂增加了人工砂和特细砂。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的普通混凝土用砂和石的 要求和质量检验。对用于港口、水工、道路等工程的砂和石,除按照各行业相应标准执行外,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指的是处于潮湿或干湿交替环境, 直接与水或潮湿土壤接触的混凝土,如:地下构筑物,建筑物桩基、地下室、处于高盐碱地区的混凝土工程、盐碱化工污染范围的工程。引起混凝土中砂石碱活性反应应具备三个条件:活性骨料、水、高碱。骨料产生碱活性反应,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建筑物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因此将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用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作为强制性条文。 三、砂的质量要求 ●3.1.1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μf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其范围应 符合下列规定: ●粗砂:μf=3.7~3.1 ●中砂:μf=3.0~2.3 ●细砂:μf=2.2~1.6 ●特细砂:μf=1.5~0.7 ●颗粒级配与细度模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颗粒级配指的是砂的各粒径组成 情况,即“大小搭配情况”,而细度模数反映的是颗粒的粗细程度。 ●3.1.2砂筛应采用方孔筛。砂的公称粒径、筛的公称直径与方孔筛的边长 应符合表3.1.2-1的规定。

建设工程用砂、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比分析

建设工程用砂、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比分析2010-02-21 11:54:19| 分类:砼原材料|举报|字号订阅 陈尧亮 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200002 摘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以下简称《混凝土用砂石》)自2007年6月1日实施至今已有两年半时间,它对保证混凝土用砂、石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与《建筑用砂》(GB/T14684-2001)(以下简称《建筑用砂》)、《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以下简称《建筑用石》)中的术语、质量要求、试验方法等多个方面没有统一,给实际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现将三个标准规范之间主要差异点,以表格形式列出进行对比,以供各位同行参考,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加以协调。 一、《建筑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 1、概念和定义不一致 1)人工砂 ①《建筑用砂》 人工砂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的统称。 机制砂由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 混合砂由机制砂和天然砂混合制成的砂。 ②《混凝土用砂石》

人工砂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00mm 的岩石颗粒。 混合砂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建筑用砂》将机制砂和混合砂定义为人工砂,即机制砂和混合砂都是人工砂,而《混凝土用砂石》仅将机制砂定义为人工砂。 人工砂与天然砂两者在生产工艺、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区别,而混合砂是由天然砂和机制砂组成,混合砂中的天然砂质量和掺加比例对混合砂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混合砂质量与机制砂质量特别是颗粒级配、细粉含量有着明显差异。 2)公称粒径 ①《建筑用砂》 含泥量天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泥块含量 砂中原粒径大于1.18mm,经水浸洗、手捏后小于600μm的颗粒含量。 石粉含 量 人工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②《混凝土用砂石》 含泥 量 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泥块含量 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颗粒的含量。 石粉含量 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份与被加工母岩相同的颗粒含量。

建筑用不同砂之间的区别

建筑用不同砂之间的区别 导言 砂是现代建筑混凝土的主要成分,想必大家对它都并不陌生,但是建筑用砂有哪几种?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下面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建筑用砂按照产源可分为人工砂和天然砂。人工砂是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和混合砂的统称。其中,机制砂是由人工机械破碎、筛分制砀而得到的岩石颗粒(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石),而混合砂则是机制砂和天然砂的混合物。天然砂是由天然岩石通过自然风化、搬运和堆积而形成的粒径小于4.75毫米的颗粒,从来源可分为山砂、河砂(包括湖砂)、沙漠砂和海砂。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不同砂之间的区别。 分布地区不同 机制砂主要为机制山砂,其生产企业分布全国各地,可以说有石头的地方就可以生产机制砂。 天然山砂大多产自山脚,而河砂主要来自于江河湖等,它们在内陆和沿海地区均有分布。其中,山砂存量小,河砂则分布广而存量大。 沙漠砂,顾名思义,是来自于沙漠的砂子。从地理位置而言,全球沙漠集中分布于13个地区。中国沙漠总面积约70万平方千米,如果连同50多万平方千米的戈壁在内总面积为12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3%。中国西北干旱区是中国沙漠最为集中的地区,约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80%,主要沙漠自西向东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塔格沙漠、柴达木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及库布齐沙漠等八大沙漠,沙漠砂储量极大。

海砂,顾名思义就是经过海水浸泡的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通常位于海水-河流交汇处和浅海区域,以沙堤、沙脊、沙丘、沙波、冲刷槽、古河谷、古海滩、古三角洲等形态存在。我国近海海砂的主要矿点主要位于渤海、北黄海、台湾海峡、珠江口、海南岛周边及北部湾等,储量巨大。 矿物及化学成分不同 机制砂的母岩(生产原料)主要为花岗岩、石灰岩、玄武岩、片麻岩等,主要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与母岩一致。例如,花岗岩机制砂主要矿物为石英和长石,化学成分主要为二氧化硅和硅铝酸盐;而石灰岩机制砂主要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化学成分主要为碳酸钙。机制砂矿物及化学成分稳定,基本不含有机物。相比之下,天然山砂的成分复杂、有机杂质较多且含泥量较大。 河砂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含云母等矿物,所含杂质较多。河砂因经过长距离“摸爬滚打”、被水体反复淘洗筛选,其成分成熟度高(指碎屑物质在成分上被改造的程度)。 沙漠砂主要成分是石英,还有少量的长石和白云母。它的来源主要是砂岩和花岗岩风化的残留矿物。沙漠里的砂子靠风化和堆积而来,有害物质不能祛除,导致了砂子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很高且又细又散不符合我国建筑用砂的标准。沙漠中的砂子含碱量非常的高,砂子中的盐和碱的成分对于建筑物中的钢筋具有腐蚀性,含碱量高的砂子就会和水泥还有水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最后成型的混凝土强度不够,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海砂的主要矿物成分同样是石英,其成分成熟度比河砂高,但往往含贝壳和岩屑,且含泥量较高、杂质较多,其以其高含量的氯离子(盐分)与河砂等相区别,还有较高含量的有机质和一定含量的硫酸盐、硫化物等。国家住建部规定,

建筑材料行业建筑用砂石质量标准

建筑材料行业建筑用砂石质量标准砂石是建筑材料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它常用于混凝土、路面、桥梁等建筑工程中,因此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了确保建筑用砂石的质量,各国建筑材料行业普遍制定了相应 的质量标准和规程。本文将从原料选取、生产工艺、质量检测等方面,探讨建筑用砂石的质量标准。 一、原料选取 建筑用砂石的原料选取对于其质量至关重要。首先,应选择来源可 靠的石矿和砂矿作为原料,确保其无造假、掺杂等情况。其次,原料 应经过合理的加工和筛分,去除其中的泥沙、零碎物等杂质。此外, 应根据工程要求选择适当的颗粒级配,以确保建筑用砂石能够满足相 应工程的要求。 二、生产工艺 建筑用砂石的生产工艺也是决定其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应确保 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各个环节之间协调配合。例如,在破碎环节,需 控制破碎机的转速和进料量,以确保原料颗粒的合适大小。其次,在 洗石环节,应采用合适的清洗剂和工艺,洗净原料上的泥沙和可溶性 盐等杂质。最后,在干燥环节,应设置适当的设备和条件,以确保建 筑用砂石的含水率符合要求。 三、质量检测

保障建筑用砂石的质量需要进行全面而有效的质量检测。常见的质 量检测项目包括颗粒级配、含水率、硬度及耐磨性、含尘量等指标。 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需制定相应的测试方法和标准,确保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应建立质量档案,记录每批砂石的生产和 检测数据,以便对生产过程和质量进行追溯和管理。 四、质量标准 为了统一建筑材料行业建筑用砂石的质量要求,制定相应的质量标 准是必不可少的。质量标准应包括原料要求、生产工艺要求、质量检 测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并详细阐述了各项指标的测试方法和允许范围。此外,应注明相应的质量等级和用途范围,以供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参考。 五、行业监管 建筑材料行业对建筑用砂石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是保障质量的重要 手段。行业监管部门应制定相关的规程和标准,明确对建筑用砂石生 产企业的监督检查要求,并加强对市场上砂石产品的质量抽检。此外,应建立健全的投诉和举报机制,及时处理和解决砂石质量问题,提高 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六、技术创新 建筑材料行业的技术创新对于提升建筑用砂石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 要作用。行业应积极推动科技研发,开展新型砂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例如,利用新型材料和新工艺,开发出具有优异耐久性和抗冻融性的

《建设用卵石、碎石》修订说明

《建设用卵石、碎石》修订说明 建设用石占混凝土质量近1/2,其使用遍及建筑、交通、铁路等众多行业。 据测算,现全国每年仅建设用石量约为40 多亿吨,是消耗自然资源最大的材料。如产品标准的管理和要求不能与生产和使用相协调,建设用石的生产不仅会影响 山体及河堤安全,破坏鱼类生存环境,污染水质,影响景观,破坏农田或植被, 威胁铁路、桥梁与电力设施,严重污染空气和环境;而且由于石子质量的控制不够,直接带来结构耐久性不够等工程质量问题。随着工程建设对石的消耗不断增加,石的来源趋于复杂;同时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混凝土质量要求的提高,对石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标准只有根据社会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不断修订,才能跟得上工程技术发展的需求,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而且能利用废弃资源,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循环经济、保护资源与环境。2001 年对《建筑用卵石、 碎石》的修订及实施,初步实现了上述的目的和意义。经过7 年的实施,紧跟社 会发展和工程技术的进步,进行本次修订,完善技术指标的控制,进一步实现上 述的目的。 本次修订任务来源: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国标委综合【2008】168 号文件《关于下达2008 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安全生产等国家标准制修计划 的通知》。国家标准《建设用卵石、碎石》列入此修订计划。标准归口管理单位 为中国建材联合会,负责起草单位为中国砂石协会、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材 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参编单位包括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 司、北京市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站、西安公路研究院、辽宁省建筑材料科学研 究所、北京恒坤混凝土有限公司等16 家来自不同地区的企事业单位。 《建设用卵石、碎石》在修订中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标准制修订 管理确保国家标准质量的意见》,保证标准修订的质量,关注节材方面的要求。 在标准修订中本着有利于建设用石行业的进步,有利于促进混凝土质量的提高, 有利于贯彻实施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的原则进行;同时充分考虑建筑、水利、公路、铁道等行业用石的不同,提高标准的可执行性。在本次标准修订中主要参考《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 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J118-2001 等国内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及《混凝土用骨料》ASTM C33-08、《混凝土用骨料》BS EN12620-2002+A1-2008 等国外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在本次修订中,考虑到原标准的一些技术要求,经过多年的使用证明基本合 理,且与其他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基本一致的,没有作修改,主要包括含泥量、 有害物质、岩石抗压强度、碎石压碎指标、碱骨料反应、坚固性。现将本标准的 主要修订内容说明如下: 1 标准名称与范围 在众多建设工程领域,石子的生产工艺相同,产品的基本技术指标一样,作 为国家标准应该有更大范围的适用性,因此将标准的名称由建筑用卵石、碎石改

建设用砂的标准要求

建设用砂的标准要求 建设用砂是指用于建筑工程中的砂石材料,主要用于混凝土配制、路 面铺设以及建筑工地的填充等用途。建设用砂的标准要求旨在确保砂 石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工程需求,以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 发展。 一、建设用砂的物理和力学性能标准要求 1. 颗粒形状与质量 建设用砂的颗粒形状应符合规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砂粒为均匀圆形或 多棱形,且无明显角砾。砂的质量应符合一定的要求,如石屑、碎石、泥块等杂质含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砂的质量稳定性。 2. 粒度分布 建设用砂的粒度分布要求合理,一般要求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 不同工程的需要,可以制定相应的粒度要求,确保所配制的混凝土或 路面材料具有良好的工程性能。 3. 砂的含水率 建设用砂的含水率一般要求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砂的湿度适中,不 过于干燥或含水过多,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品质和工程施工的质量。

4. 砂的密度 建设用砂的密度要求一般根据具体工程的需要来确定,以保证砂的稳定性和工程施工的质量。通常情况下,砂的密度应符合一定的要求,以确保其在工程中的使用性能。 二、建设用砂的化学性能标准要求 1. 含泥量 建设用砂的含泥量应符合一定的标准要求,以免过高的泥含量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2. 碱碳反应性 建设用砂的碱碳反应性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指标,过高的反应性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开裂和损坏。 三、建设用砂的质量控制要求 1. 材料来源 建设用砂的原材料应来自正规的矿山或砂石加工厂,确保砂的质量可靠可控。 2. 技术标准与检测

建设用砂的生产过程需要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并进行必要的 质量检测。包括对颗粒形状、粒度分布、含水率、密度、含泥量、碱 碳反应性等指标的检测。 3. 监督与管理 建设用砂的生产过程需要进行监督与管理,如质量监督、供应链管理、质量安全控制等,以确保生产出的建设用砂材料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四、对建设用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1. 矿山资源合理利用 建设用砂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合理利用矿山资源,进行矿山生态环境的 保护和维护,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 建设用砂的再利用与回收 针对建设用砂的使用后处理,可以进行再利用与回收,降低资源消耗 和环境污染。 结语: 建设用砂的标准要求是确保其质量和性能满足工程需求的重要保障, 涵盖物理性能、化学性能、质量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通过严格 遵守标准要求,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同时也为环 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建设用砂的标准要求是保障工程质量

建筑用砂石材料质量标准

1.2建筑用石、砂 常见天然石材主要技术性能表1-6 卵石规格应基本一致,并应无脱层、 的要求。注:1.相接周边的表面系指叠砌面、接砌面与外露面相 (2)(2)各种砌筑用料石的宽度、厚度均接处2〜3c m 范围内的部分。 不宜小于20cm ;长度不宜大于厚度的4倍。2.有装饰层的料石表面,其加工应符合装饰施工的 料石规格尺寸的加工允许偏差符合表1-8要求。 要求。3.当设计对外露面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加 工。 1.2.1砌体用石材 (1)(1)常见天然石材的主要技术性能可参 注:石灰岩的耐热、耐酸性较差,故高温及含有大量碳 酸气或酸性废水的构筑物不宜使用。 1.1. 天然石材 粗料石、半细料石、细料石40MPa 2.卵石 蜂窝,外形应呈扁平状。呈圆球状、针 状、薄片状及表面特别光滑者不得使用。 3. 毛石 毛石砌体所用的毛石,包括乱毛石和平毛石,其外形应呈块状,中部厚度不宜小于15cm (砌挡土墙的毛石,中部厚度不小于20cm)。 注:乱毛石系指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平毛石系指形状不规则,但有两个平面大致平行的石块。 4. 4.料石 (1) (1) 料石表面的加工,应符合表1-7 料石表面加工质量要求表1-7

1.2.2混凝土用石子 1.混凝土用石子的技术要求见表1-9。 注:如设计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加工。 混凝土用石子的技术要求表

注: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I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II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针状颗粒定义:颗粒枨度大于该颗粒级平均粒径的2.4倍;片状颗粒定义;厚度小于该粒级平均粒径的0.4倍。 2.石子的颗粒级配标准应符合表1-10要求。 2.单粒级一般用于组合成具有要求级配的连续粒级,也可与连续粒级的碎石或卵石混合使用,以改善它们的级配或配 成较大粒度的连续粒级。 3.根据混凝土工程和资源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后,在特殊情况下允许直接采用单粒级,但必须避免 混凝土发生离析。

混凝土用砂标准

混凝土用砂标准 一、前言 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而砂是混凝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砂的质量对混凝土的性能、使用寿命和耐久性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制定规范和标准来保证砂的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二、砂的分类 根据颗粒大小,砂可以分为粗砂、中砂和细砂三种。其中,粗砂的粒径大小为2.0mm以上,中砂的粒径大小为0.5-2.0mm之间,细砂的粒径大小为0.075-0.5mm之间。 三、砂的质量指标 1.含泥量 含泥量是指砂中泥土颗粒的质量所占比例。含泥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根据GB/T 14684-2011《混凝土用砂》标准,粗砂的含泥量应不超过3%,中砂的含泥量应不超过2%,细砂的含泥量应不超过1%。

2.含粉量 含粉量是指砂中细小颗粒(粒径小于0.075mm)的质量所占比例。含粉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根据GB/T 14684-2011标准,粗砂的含粉量应不超过8%,中砂的含粉量应不超过10%,细砂的含粉量应不超过15%。 3.含碳酸盐量 含碳酸盐量是指砂中碳酸盐的质量所占比例。含碳酸盐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根据GB/T 14684-2011标准,砂的含碳酸盐量应不超过1%。 4.含有机物量 含有机物量是指砂中有机物的质量所占比例。含有机物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根据GB/T 14684-2011标准,砂的含有机物量应不超过0.5%。 5.吸水率 吸水率是指砂在一定湿度下吸收水分的能力。吸水率过高会影响混凝

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根据GB/T 14684-2011标准,粗砂、中砂和细砂的吸水率应分别不超过2.0%、2.5%和3.0%。 6.颗粒形状 颗粒形状是指砂的颗粒形态,包括圆形、角形、锥形等。颗粒形状对 混凝土的流动性、坍落度和强度等方面有影响。根据GB/T 14684-2011标准,砂的颗粒形状应符合建筑要求。 四、砂的检测方法 1.含泥量的检测方法 含泥量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洗涤法和沉降法。其中,洗涤法是将砂样浸 泡在水中,然后用洗涤筛筛分,最后用烘干法测定残留物的质量,计 算含泥量;沉降法是将砂样与水混合后放置一段时间,然后测定上清 液中的泥土质量,计算含泥量。 2.含粉量的检测方法 含粉量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筛分法和沉淀法。其中,筛分法是将砂样通 过不同孔径的筛网筛分,然后测定不同粒径的颗粒质量,计算含粉量;

建筑混凝土用砂标准

建筑混凝土用砂标准 一、前言 建筑混凝土用砂是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物的质量、耐久性、安全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建筑混凝土用砂的质量标准是十分重要的。 二、分类 建筑混凝土用砂按照粒径的大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粗砂:粒径大于 2.0mm,一般用于混凝土的底层或基层。 2. 中砂:粒径在0.5mm-2.0mm之间,一般用于混凝土的中层。 3. 细砂:粒径小于0.5mm,一般用于混凝土的表层。 三、砂的物理性质 建筑混凝土用砂的物理性质对其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粒径分布:建筑混凝土用砂的粒径分布应均匀,不能出现严重的偏差。 2. 颗粒形状:建筑混凝土用砂的颗粒形状应规则,不能过于尖锐或过于圆滑。 3. 含泥量:建筑混凝土用砂的含泥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4. 含水率:建筑混凝土用砂的含水率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5. 砂质量指标:建筑混凝土用砂的质量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以确保其质量。 四、国家标准 目前,我国建筑混凝土用砂的质量标准主要有以下两个: 1. 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 2. JGJ 52-2006《混凝土用砂》

以上两个标准对建筑混凝土用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颗粒形状、 含水率、含泥量、石英含量、碱活性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其中,GB/T 14684-2011标准规定了建筑用砂的分类和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颗粒形状、含水率、含泥量、石英含量、碱活性、质 量指标等方面的要求。 JGJ 52-2006标准则规定了混凝土用砂的分类和命名、物理性质、化 学性质、颗粒形状、含水率、含泥量、石英含量、碱活性、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方面的要求。 五、砂的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建筑混凝土用砂的质量,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具体控制 措施如下: 1. 选择正规砂场:在购买建筑混凝土用砂时,应选择正规的砂场,以 确保砂的质量。 2. 检测砂的物理性质:在使用建筑混凝土用砂之前,应对其进行物理 性质的检测,以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建筑用砂岩的标准规范

建筑用砂岩的标准规范 国家修订了GB/T14684-2011《建筑用砂》的标准,名称更改为《建设用砂》。 1、机制砂定义:机制砂是指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石、风化岩石的颗粒。 2、机制砂的规格:机制砂的规格按细度模数(Mx)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种: 粗砂的细度模数为:3.7—3.1,平均粒径为0.5mm以上; 中砂的细度模数为:3.0—2.3,平均粒径为0.5mm—0.35mm; 细沙的细度模数为:2.2—1.6,平均粒径为0.35mm—0.25mm; 特细沙的细度模数为:1.5—0.7,平均粒径为0.25mm以下; 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越粗;细度模数越小,表示砂越细。 3、机制砂的等级和用途: (1)等级:机制砂的等级按其技能需求分为:Ⅰ、Ⅱ、Ⅲ三个等级。 (2)用途: Ⅰ类砂适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 Ⅱ类砂适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它要求的混凝土; Ⅲ类砂适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与构筑砂浆; 4、机制砂的要求:机制砂的粒径在4.75—0.15mm之间,对小于0.075mm 的石粉有一定的比例限制。其粒级分为:4.7 5、2.3 6、1.18、0.60、0.30、0.15。粒级最好要连续,且每一粒级要有一定的比例,粒型最好呈立方体,对针片状的含量也有一定的限制要求。

5、机制砂的颗粒级配:砂的颗粒级配是指砂子大小颗粒的搭配比例。如果是同样粗细的砂,其之间的空隙最大;两种粒径的砂搭配起来,其之间的空隙就有所减少;三种粒径的砂搭配,空隙更小。由此可见,砂子的空隙率取决于砂料各级粒径的搭配程度。级配好的砂子,不仅可以节省水泥,还可以提高混凝土和砂浆的密实度和强度。 6、机制砂的原料:机制砂的制砂原料一般通常用花岗岩、玄武岩、河卵石、鹅卵石、安山岩、流纹岩、辉绿岩、闪长岩、砂岩、石灰岩等品种。其制成的机制砂按岩石种类区分,有强度和用途的差异。 7、机制砂的粒型要求:矿山配置对破碎物料的颗粒要求是细,一般通常而言,针片状的物料进入磨机反而更容易被磨碎。而建筑碎石的要求正好相反,对针片状有严格的比例限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立方体颗粒带棱角,其棱角能够起到颗粒与颗粒之间相互锁紧的作用。同时立方体颗粒比针片状颗粒和圆形颗粒附着力更强,且占有更大的表面积。 8、机制砂的检验标准:国家有规范的细集料检验标准,主要检验项目有:表观相对密度、坚固性、含泥量、砂当量、亚甲蓝值、棱角性等。

混凝土中使用的砂石材料的标准

混凝土中使用的砂石材料的标准 一、前言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中砂石材料是混凝土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 的砂石材料标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混凝土中使用的砂石材料 的标准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砂石材料的种类 砂石材料是指用于混凝土中的骨料,包括砂、石子、碎石、卵石等。 其中,砂和石子是混凝土中使用较多的两种骨料,其主要区别在于粒 径大小。砂的粒径一般在0.15mm~4.75mm之间,石子的粒径一般 在5mm以上。碎石和卵石则是指粒径在10mm以上的骨料,常用于特殊工程。 三、砂石材料的物理性质标准 砂石材料的物理性质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 行严格的检测和标准化。主要的物理性质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粒度分析:砂石材料的粒度分布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粒度分析应按照GB/T 14684-2011的要求进行,分别测定砂和石子 的粒度分布,并计算其粒径分布曲线。

2. 含泥量:砂石材料中的泥土含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含泥量的测定应按照GB/T 14684-2011的要求进行,检测方法包括 静置法、离心法、过滤法等。 3. 吸水率:砂石材料的吸水率是指其在一定时间内吸收的水分量与其 干重之比。吸水率的测定应按照GB/T 14684-2011的要求进行。 4. 粒形指标:砂石材料的粒形指标是指其粒子的形状和表面状态。粒 形指标的测定应按照GB/T 14684-2011的要求进行,包括石子的平 坦度、长宽比、弯曲度等指标,以及砂的粒形指数、表面状态等指标。 四、砂石材料的化学性质标准 砂石材料的化学性质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 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标准化。主要的化学性质标准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 碱含量:砂石材料中的碱含量会导致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从而影 响混凝土的耐久性。碱含量的测定应按照GB/T 14684-2011的要求 进行。 2. 水溶性盐含量:砂石材料中的水溶性盐含量会导致混凝土的氯离子 侵蚀,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水溶性盐含量的测定应按照GB/T

混凝土用砂标准

混凝土用砂标准 (JGJ52-2006)标准介绍 普通混凝土中的砂石用量约占混凝土总重量的四分之三,因此砂石的质量对混凝土 来说相当重要,它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也大大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结构性能。 ? 1979年建设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砂石标准(JGJ52-79,JGJ53-79),以后水电、交通、 港口等部门陆续在有关标准规范中针对各行业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1992年在原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形成了(JGJ52-92,JGJ53-92)标准。 2006年总结了92标准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科学试验,广 泛地吸取了国内外科研成果,并积极借鉴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将 (JGJ52-79,JGJ53-79)合二为一,形成新标准JGJ52-2006。本标准对保证混凝土质量将起到到重要这作用。 砂石检验方法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国标 《建筑用砂》(GB/T14684-2001) 《建筑用石》GB/T14684-2001),二是行业标准(JGJ52-2006),两个都是现行标准,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混凝土结构工程应采用行业标准对砂进行检验。 如果砂用于其他目的。则可以按国标进行检验。 总则 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混凝土用砂

时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要求 和检验。 1.0.3 对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4砂和石的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规定 将原砂(JGJ52-92)和石( JGJ53-92 )合并;砂增加了人工砂和特细砂。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的普通混凝土用砂和石的要求和质量检验。对用于港口、水工、道路等工程的砂和石,除按照各行业相应标准执行外,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指的是处于潮湿或干湿交替环境, 直接与水或潮湿土壤接触的混凝土,如:地下构筑物,建筑物桩基、地下室、处于高盐碱地区的混凝土工程、盐碱化工污染范围的工程。引起混凝土中砂石碱活性反应应具备三个条件:活性骨料、水、高碱。骨料产生碱活性反应,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建筑物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因此将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用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作为强制性条文。 三、砂的质量要求 3.1.1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μf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其范围应 符合下列规定: 粗砂:μf=3.7~3.1 中砂:μf=3.0~2.3 细砂:μf=2.2~1.6 特细砂:μf=1.5~0.7

建筑工程中水泥、砂石检测与混凝土质量探析

建筑工程中水泥、砂石检测与混凝土质 量探析 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采用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能有效检测施工材料质量,避免施工中出现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水泥、砂石是混凝土的主要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质量,科学、合理地对水泥、砂石进行检测,不仅能有效地筛选出劣质材料,而且还能保证与混凝土其它材料的适应性,从而保证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品质及施工过程中的适应性。原材料检测是混凝土质量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关键词:建筑工程水泥、砂石;混凝土施工;材料检测 引言 水泥、砂石原材料是混凝土质量关键,劣质水泥、砂石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施工及质量。在目前框剪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用量占比较大,混凝土的质量及使用的适应性不达标,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因此, 混凝土技术人员应采用合理的检测方法,检测水泥、砂石质量。基于此,本文根据混凝土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水泥、砂石与混凝土质量的关系,以期为后续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一、水泥检测主要内容 水泥大至分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复合水泥等几种。水泥的强度一般分为325/425/525等几种,普通混凝土通常使用的就是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材料,一立方C30混凝土大约需要300-350公斤425号的水泥。因此,对于水泥的检测更是不容忽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水泥厂家的选择:要选择年产量较大的大品牌厂家,水泥产量及质量都较为稳定一些。再根据其出厂合格证来作为基础依据,水泥的

相关合格证书不仅需要水泥厂质检部门提供,还需要分批次抽检向有资质的检测 单位进行复检。并向对应的施工部门提供报告。其次,水泥到场后技术部门要立 即进行按批次抽样,胶砂实验水泥的胶砂强度,看是否符合该批次水泥的强度。 并通过做实验来看水泥与外加剂及砂石的适应性。这一步很关键:要观察塌落度、扩展度、流动度、初凝时间、活易性等各种指标。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对外加剂进 行适当调整。这种方法还能够对水泥的安定性、粘合时间、化合物数量以及细腻 程度作出准确的数据判断。对于水泥材料而言,水泥所含的矿物质决定了其强度,其所含矿物质也和水泥熟料细度有关。水泥的强度指的是硬化后的水泥所能承受 的外力破坏范围,它不仅能判定水泥的质量,还是重要的混凝土配合比依据。 二、砂石检测技术 砂石原材料一般分为河道开采砂砾石或者山矿石。砂石是统称,普通混凝土 需要的砂石材料分为细砂(0.2mm以下)、粗砂(0.2-0.5mm)、细石(0.5- 1.2mm)、碎石(1.2- 2.3mm)。现河道开采的天然砂很少,一般采用的都是机制砂。 1、混凝土生产前必须对砂的含水率进行试验,以便于生产配合比水的用量 调节来达到混凝土的塌落度的稳定。砂的选择必须要注意的就是砂在实际中的含 泥量,如果砂的实际含泥量过高,就会导致外加剂的参量过高,影响强度,含泥 量高低不稳定直接会导致混凝土失去稳定性,从而影响其本身的质量。因此,对 砂石的含泥量检测是混凝土质量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环节。含泥量的检测 主要以两个程序进行。先是目测后直接用手搓砂进行检查,根据手上的细小砂砾 在摩擦的过程中的粘稠痕迹来初步判断砂砾石的含泥量,粘稠度明显过高的材料 直接拒收。进入料场的砂还得用试验法进行检验,用天平秤秤出一定当量的烘干砂,掺入适量的水搅拌把泥分离出烘干后再秤重,得出的差量比即为含泥量。 2、碎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测,粒径不能太大一般不超过23mm,粒径 大了不利于泵送,钢筋密的部位也不好施工,一定要控制片状碎石占比量,多了 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用筛分法分析各个粒径碎石的占比,使之达到最大密实度。 三、混凝土质量检测方法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要求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要求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子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人工构 造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工程。其中,砂和石子在 混凝土中起到填充和增加强度的作用。下面将详细讨论普通混凝土中砂和 石子的质量要求。 一、砂的质量要求: 1.砂粒形状:砂的粒径大小应均匀,粒形应为圆润的颗粒。粗细砂的 粒径分布在理论曲线范围内。 2.砂质细度模数:砂的细度主要通过质量级别以及砂质细度模数(FM) 来衡量。砂质细度模数指的是砂粒的粗细程度。在普通混凝土中,常用的 砂质细度模数范围为2.3-3.1 3.砂含泥量:砂中的泥分含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要求泥分含 量不得超过3%。 4.砂含水量:砂的含水量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很大,过高或过低的含 水量都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普通混凝土中砂的含水量一般要控制在3-7%之间。 二、石子的质量要求: 1. 石子粒径分布:普通混凝土中常用的石子粒径范围为5-20mm,粒 径应均匀分布。 2.石子质量:石子应坚硬、耐磨、耐腐蚀,不宜含有过多孔隙、裂缝、粉壳、软点等缺陷。

3.石子含泥量:石子中的泥分含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要求泥 分含量不得超过1%。 4.石子含水量:石子的含水量对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均有影响, 一般要求石子的含水量控制在2-6%之间。 三、砂石的配合比: 在混凝土配制中,砂和石子的用量比例会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性能要求和施工工况进行调整。一般来说,在强度等级为C20-C50的普通 混凝土中,砂与石子的配合比为1:2-3 综上所述,对于普通混凝土中的砂和石子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砂的粒径、砂质细度模数、砂中的泥分含量和含水量,以及石子的粒径、石子质量、石子中的泥分含量和含水量等方面。这些质量要求的达标与否直接影 响着混凝土的性能和强度,因此在混凝土配制中需要严格控制砂和石子的 质量,确保混凝土的整体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建筑工程中砂石质量的检测与分析

建筑工程中砂石质量的检测与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材料中的砂石检测的几种测定方法,得到的一些心得和体会,探讨了检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对的解决措施,其根本意图在于严把工程质量关,作为施工现场一线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注意检测的细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砂石;灌砂法;灌水法;研究 砂石不仅是自然矿产资源,也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材料之一,其在混凝土中被广泛应用,并且在混凝土材料中的占比高达75%,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物理性能以及抗压强度,因此必须做好建筑工程砂石质量检测工作。 一、砂石质量对混凝土性能的主要影响 1、砂石级配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拌和物的稠度。合理的砂石级配可以减少拌和物的用水量,得到流动性、均匀性及密实性均较佳的混凝土,同时达到节约水泥的效果,因此颗粒级配是砂石质量中一个重要检测项目。 2、砂石所含的泥若包裹在骨料表面,不利于骨料与水泥的粘结,将影响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若含的泥是以松散颗粒存在,由于其颗粒细与表面积大会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特别是粘土的体积不稳定,干燥时收缩、潮湿时膨胀,对混凝土有干湿体积变化的破坏作用。总之砂石的含泥量超过标准要求时,对混凝土的强度、干缩、徐变、抗冻及抗冲磨等性能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3、砂石的坚固性是检验砂石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他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砂石的坚固性差,会直接影响混凝土耐久性与强度,特别是要求高质量的混凝土强度。 4、砂石的密度大说明颗粒坚硬致密,可配制高质量混凝土。砂的松散堆积及振实密度越大,所需采用胶凝材料填充的空隙就越少。

二、建筑工程砂石质量检测的样本要求 建筑工程砂石质量检测的样本要求体现出原料真实状况,因此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应该利用四分法将样本缩分到实验所需数量。石子的颗粒很大,于是可以在自然潮湿的情况之下把样本进行缩分,但这一过程当中需要对全部细小颗粒进行收集。砂子的颗粒很细,为了确保在缩分操作时拌混均匀,有效避免细小颗粒损失等情况,在缩分操作时需要处在潮湿状态。但是如果样本很少的话,不必一定在潮湿状态下操作,可以在自然干燥情况下进行缩分操作,而此时仍然需要注意拌匀和避免颗粒丢失。要想保障样本含水率不会发生变动情况,在进行砂子含水率的实验操作时可以不必缩分,但是必须要在拌匀的基础之上选取样本。 三、建筑工程砂石质量检测要点的分析 1、砂石颗粒级配的质量检测。砂石颗粒级配是指砂石的各粒级颗粒的组合情况,即大小搭配的情况。砂石的级配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合理的砂石级配,能够减少拌合物的用水量,得到流动性、均匀性及密实性较好的混凝土,同时达到节约水泥的效果,是一个重要的检测项目。除特细砂外,砂的颗粒级配可按公称直径630µ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分成三个级配区,且砂的颗粒级配应处于某一区内。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累计筛余相比,除公称粒径为5.00mm 和630µm的累计筛余外,其余公称粒径的累计筛余可稍有超出分界线,但总超出量不应大于5%。当天然砂石的实际颗粒级配不符合要求时,宜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经试验证明能够保证混凝土质量后,方可允许使用。 2、砂石含泥量及泥块含量的质量检测。含泥量是指公称粒级小于0.08mm的颗粒在砂中所占的百分数,砂中的泥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起到改善混凝土混合物的和易性和提高密实性的作用,例如在低等级混凝土中。而在中等级和高等级混凝土中,含泥量过多时,为保持一定的塌落度,需增加用水量,它对混凝土的质量就必然会产生不利影响,当含泥量超过5%时,应先将试样水洗,然后烘干恒重,再进行筛分。在将砂子浸水2小时后,在进行淘洗时之所以在0.08mm的筛上加一个1.25mm的筛是为了保护它不受损。所以,砂石含泥量测定必须要严格遵照相关标准,并考虑到混凝土的等级。砂石中的泥块是指粒径大于5mm,水洗后易捏碎的颗粒,除了常规泥以外,还包括砂石团块及包裹在砂石表面的泥。泥块含

建设用砂、石和混凝土用砂石标准对比分析

建设用砂石与混凝土用砂石标准对比分析目前砂石标准实施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 1《建设用砂》(GB/T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 (GB/T14685-2011)作为砂、石产品标准来实施,《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作为应用性规范来实施。 2、混凝土搅拌站和部分预制构件厂采用《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来进行质量控制,而砂、石供应商则采用《建设用砂》(GB/T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作为交货检验依据。 3、在建设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设计、施工、监理基本采用《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建设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 1概念和定义不一致 1) 人工砂 ①《建筑用砂》 人工砂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00mm的岩石颗粒。

混合砂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建筑用砂》将机制砂和混合砂定义为人工砂,即机制砂和混合砂都是人工砂,而《混凝土用砂石》仅将机制砂定义为人工砂。 人工砂与天然砂两者在生产工艺、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区别,而混合砂是由天然砂和机制砂组成,混合砂中的天然砂质量和掺加比例对混合砂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混合砂质量与机制砂质量特别是颗粒级配、细粉含量有着明显差异。 2)公称粒径 ①《建筑用砂》 《建筑用砂》将含泥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颗粒级配等质量指标用实际尺寸来界定,而《混凝土用砂石》用公称粒径来界定。 3)适用范围 ①《建筑用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